高职德育工作创新研讨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职业教育旨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德育素养的培养,在德育范畴内,应加强学生职业思想道德教育。本文在分析高职学生德育工作问题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建构职业发展指向的德育体系,打造多样化职业素养德育内容,依托新颖有效的德育工作形式,探讨职业素养提升视角下高职德育工作方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职德育工作创新研讨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职德育工作创新研讨论文 篇1:

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效的思考

【摘要】 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效性较差,本文就如何通过德育工作者观念创新、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创新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效进行探讨,以利于今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德育工作 实效性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04.005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如何顺承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培养广大高职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摆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崭新课题。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德育实效性较差,德育工作面临着困境。如何摆脱困境,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效?笔者认为,应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从德育工作者观念创新、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创新三方面入手,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一、德育工作者观念创新是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效的前提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观念创新,就是要求德育工作者转变观念,树立新的德育观和人才观。摆正德育工作者的德育观,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先导和前提。

传统封闭式的教育方式培养的学生多属“听话型”和“守业型”,循规蹈矩、行为被动、思维约束、缺乏个性。不可否认这类学生有许多可取之处,容易得到德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喜爱和重用,但缺少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的素质和特征。21世纪是信息时代,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需要;老实听话、安分守己也已经不再是好学生的标准。高职学生除了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应具备全面优良的素质,即无论社会如何变化都需要的、超越时代性的基本素质和适应社会变化的“时代性”素质。也就是说,应具有理想抱负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自觉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平等观、正义感和团结合作精神,诚实信用,善于自律,有较强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有强烈的学业进取心,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不但能勇于接受挑战、参与竞争,而且能关心他人、与人共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专业知识与思想品德、身心素质,能充分发展、和谐统一。

新型的人才观要求德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要求,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使他们既有高尚的品德、健康的体魄、开阔的视野,又有灵活的头脑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出智商和情商均较高的优秀公民。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观,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通过各种渠道,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使他们不仅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而且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具有积极的心态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另外,还要求德育工作者努力增强学生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批判能力,使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德育内容创新是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效的关键

高职院校德育内容创新,就是在高职德育中除对高职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遵纪守法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应特别注重对高职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创新精神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不满足现状,敢于对现成的答案提出疑问,善于思考,勇于向权威挑战,有创新的想法,敢于提出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思路。

创新能力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进行创新的本领,是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和实践。创新能力包括具有较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有较宽广的知识面,有本专业扎实的基本技能,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

创新素质教育就是要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格等教育。首先,道德素质教育包括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以及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职业技术伦理和环境道德等。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就是要教育高职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关心家人、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和人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即要求高职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与同事同心协力,能宽容人,争取“双赢”,以求得事业的发展。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即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生存意识和实际生存本领,不怕苦、不叫累,肯从基层最艰苦的工作做起,有忍耐性。培养职业技术伦理和环境道德,就是培养高职学生具有一种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懂得自己所面对的客观世界绝不仅仅是被认识和被征服的对象,而是与自己处于同一利益共同体中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工作,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充分的空间和资源。其次,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在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向学生进行历史、文学、地理、时事政治、宗教等知识的传播;通过引导学生鉴赏音乐、美术、影视、戏剧、摄影等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操,使他们具有高雅的气质。再次,心理素质教育与高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开发、身心发展和学业的成败关系重大,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高职德育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能面对现实,正视挫折,并能从挫折中崛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自我,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怨天尤人,对前途充满信心,始终保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又次,科学素质教育即培养学生具备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相信科学,根据科学原理来解决问题。最后,人格教育主要包括上进心、责任心、诚实守信等方面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有奋斗目标,对国家、社会、集体、他人、自己和家庭持高度负责的态度,诚实守信。

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而职业理想包括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等,应教育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的就业观,提高自我就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三、德育方法创新是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效的保证

在以往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在德育教学中的地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出现了教师居于重心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的情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敢想敢干,富于创造的新型人才。传统的德育方法体系与这一要求很不相称。要想顺应社会发展,真正履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使命,必须对现有的德育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实现德育方法重心的转移,重心必须转向学生。而落实学生重心地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 落实德育民主化,使德育方法由单向灌输向平等交流转变

落实德育民主化涉及教师与学生教育观的转变。由单向灌输向平等交流转变,是德育在方法甚至立场上的一个改变。高职学生的民主意识明显加强,不愿接受训导式“唯书”、“唯上”、“唯长”的教育,乐于以判断、民主和探讨式的态度接受教育。由此,笔者认为,当前的德育工作是需要在代际交往和互动中进行的,是需要在对话和讨论中展开的。这要求教师首先应承认现实的代际年限在迅速缩短,从过去的30年发展到现在的3年、2年,同时也应深刻认识到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和提高。教师应敢于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学生,充分认可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辨能力,相信他们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有超过自己的思考,主动与学生交流,虚心接受学生意见,与学生平等沟通,共同提高。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递正向价值的时候,应当承认他们有质疑这种教育的权利。只有这样,德育才可能真正成为精神生命的相互碰撞,才可能生发出更多鲜活的道德个性。

此外,应使学生消除对教师、家长的依赖思想,真正认识到自己是个人道德生活的主体,以对本人负责的态度和责任感,自觉磨练道德意志,积极投身于道德的自我实践和道德的自我教育中;以一种积极进取、自觉成长的生活观,与教师相互探讨,共同思考,日益走向道德成熟。在这样的德育观指导下,学校德育方法可以采取民主对话、主题辩论、质疑答疑、师生研讨、情感沟通、心理咨询、两难问题抉择、价值观辨析等方法。总体特征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调动双方积极性,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双向互动,实现道德水平的共同提高。

(二) 落实德育实践化,使德育方法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道德品质的形成动力来源于新的道德需要,新的道德需要产生于具体的生活实践。实际上,道德原本就产生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关系,离开了生活就不可能滋养德性。只有通过生活实践,人才能不断超越自身从而扩展和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脱离实践,学生的道德需要就会枯竭。同时,完整的道德品质由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共同组成。行为是一个关键因素,是道德品质的落脚点。如果道德教育仅仅满足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却不能使学生付诸于行为,这样的道德教育将收效甚微。

当前的高职学生求实精神大大增强,不喜欢机械、空洞的说教,喜欢在实践中明辨是非、善恶、美丑。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以往学校德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满足于讲解道德知识,对学生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养成相对轻视,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道德认识不少,道德行为却不多。要改变这种局面,高职院校德育必须打破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开发、推行多种多样立体化、开放式的德育模式。应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情境,尝试进行道德抉择,让学生在与人交往中体验情感,在克服困难中磨练意志,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履行道德。

总之,高职院校德育应走出封闭的课堂,因为无论是德育理论还是社会生活都要求学生以具体的道德行为体现道德品质,参与道德生活。而促进德育实践化,具体方法可以是:让学生担任班级干部、参与学校管理、负责学校事务、参与社会服务、承担社会义务、讨论社会事件、学军、学农等;总体特征应为:学生是实践的主体,从设计到联系,从实施到组织都要发挥学生的作用,最好是学生自己组织,自觉走向社会,教师主要起指导、建议、创造条件、提供方便的作用。

(三) 落实德育理想化,使德育方法由传递知识向塑造人格转变

道德教育的最高追求是使人具有完美的人格。尽管这一目标对具体个体来说,有些理想主义色彩,但正是这种理想,激励着人们发奋苦读,改革创新,实现更高的追求。一个人仅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一个国家的教育来说,仅仅传授知识也是远远不够的。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漠视灵魂的塑造,这个民族就难以有希望。高职院校德育承担着塑造青少年人格的历史使命。每一位高职院校教师,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使青年一代拥有美好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和完善的人格。尽快使高职院校德育走出单纯传递知识、传授技能的误区,以塑造健全人格为目标,是今后高职院校德育方法改革的核心。现在的高职学生主体意识增强,渴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判断,但独立能力不足。围绕着全面育人,推行素质教育的教改方向,高职院校德育方法可以考虑以下具体方式:生活辅导、心理咨询、职业指导、挫折训练、角色扮演、人际交往训练、艺术陶冶、榜样模仿、偶像分析,等等。总体特征是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我选择、自我判断、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做“四有”新人。

以上三方面内容应构成一个整体,相互补充,综合运用,有所侧重,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高职院校在德育工作中,应建立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的德育体系;发挥学科渗透的德育功能;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优化德育小气候,努力构筑良好的大环境;形成师生参与的全员德育管理网络;协调课内外、校内外的影响,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从而走出困境,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李侃时. 浅谈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工作与方法[J].职业技术,2010(1)

[2]夏成. 论学校德育方法的重心转移[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7)

[3]周伟大. 在德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J].科技信息,2007(1)

【作者简介】贺 毅 (1969- ),广西南宁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高校讲师。

(责编 吴 筱)

作者:贺毅

高职德育工作创新研讨论文 篇2:

以职业素养提升为导向的德育工作思考

【摘 要】职业教育旨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德育素养的培养,在德育范畴内,应加强学生职业思想道德教育。本文在分析高职学生德育工作问题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建构职业发展指向的德育体系,打造多样化职业素养德育内容,依托新颖有效的德育工作形式,探讨职业素养提升视角下高职德育工作方法。

【关键词】职业素养 德育工作 有效开展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职业性的,也就是以职业素养发展为导向,使得高职院校更注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德育工作范畴内,高职院校也应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目标,将德育内容与职业素养教育结合起来,在德育工作中注入职业意识的养成,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为其进入社会、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高职学生德育工作问题现状分析

(一)缺乏明确的方向指引

在德育工作中,既要讲授给学生相应的道德理论知识,同时也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适当的引入职业素养知识,将道德人格知识与职业规划、职业发展联系起来,而目前高职教育却缺乏明确的职业方向指引,使得理论知识与实际职业规划脱节,这也导致了德育工作效率的降低,这无疑对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不利。

(二)德育内容缺乏实践性

德育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充实德育内容,让学生乐在其中,并自觉内化道德人格素养。目前,高职院校德育内容基本上来自于课本,依托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而职业性不强,不能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与职业发展途径,职业针对应不强,使得德育内容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缺乏实践性德育内容,也无法开展卓有成效的德育工作。

(三)德育方法单一落后

传统德育工作主要依靠理念灌输开展,德育也仅仅发生在课堂,教师对思想道德进行理论讲述,学生被动听讲,常常昏昏欲睡,教育效果很不理想。其实,要想真正让德育发挥效用,必须运用多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那么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自觉内化思想道德。可是,目前采取单一落后的德育方法,势必会与学生职业发展相脱节,那么也就无法实现应有的德育效果。

二、职业素养提升视角下高职德育工作方法

(一)建构职业发展指向的德育体系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德育的开展应充分重视职业发展的路向,必须要建构有效的德育课程体系。

一是确立德育课、思想政治课、就业指导课、工作实践课等课程为主体的显性课程体系,使高职学生树立起职业意识,有目的、步骤、全方位规划学生职业,并将这些课程学分纳入到毕业资格审查范围之内,进行严格的课程考查把控,从而促使学生充分重视德育课程。

二是建构引导——实践式德育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德育资源课程与实践课程两种形式,如诚信档案管理、学业状态管理、创业项目设计、学生自我道德评价等内容,这些都是丰富的德育资源。当然,高职院校还可建构完善的实践体系,这主要包括大学生督导中心、新闻中心、志愿服务中心、德育指导中心等,从总体上形成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融合的态势,促使学生感受到良好的校园德育氛围,协调发展知、情、意、行等能力,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

(二)打造多样化职业素养德育内容

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德育工作者应充分拓展德育内容,从而让学生能够通过丰富多样的德育资源内容,受到心灵道德层面的良好熏染。

一是要将德育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促使學生从实际生活中体验道德教育内容,如在生活中寻找思想问题,有效搜集并归纳分类,集结成案例,依托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等形式,召开一些分析讨论会,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开展主题研讨,增强学生自觉剖析道德问题的意识。

二是要将德育与时政新闻相结合,使抽象空洞的理论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促使学生关注社会人生,并且以这种方式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让学生长知识、长见闻,提高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是要将德育与职业精神相结合,引导学生逐渐适应职业化的工作角色,从工作态度、职业精神的角度来加强学生道德教育。职业教育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以职业发展为依托的,那也就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可组织学生按照专业情况深入企业参观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职业方向,深入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与工作内容,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促使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职业人格的人。

(三)依托新颖有效的德育工作形式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德育工作的改革发展,需要依托新颖有效的德育工作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兴趣盎然的接受道德教育。

在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应充分重视新媒体平台,探索新型的德育形式。德育工作者应根据大学生兴趣爱好与发展需求,依托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拓展丰富的德育途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有效的互动与交流。在新媒体平台上,德育工作者应结合大学生职业发展特点,发布信息,抛出讨论话题,鼓励大学生参与话题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也可利用新媒体平台调查学生思想道德情况,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

在德育工作中,单纯说教已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德育工作者应设计一些如音乐剧、心理剧等有趣德育训练形式,将德育内容与文体活动联接起来,促使学生体验到道德的力量,起到潜移默化受教的作用。当然,德育应注重“活动”形式,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实习活动,教师应根据企业职业要求和工作规范,促使学生学会合作、沟通与交流,逐渐培养其职业道德意识,也可引导学生适当的兼职或打工,从而更直接的接触社会与企业,体验人生,了解自己,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成就职业理想。

此外,可定期举办职业素养讲座,邀请就业指导专家、企业成功人士来学校分享成功经验与领悟,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职业观,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总之,职业教育要紧紧围绕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德育工作应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高职院校应通过建构职业发展指向德育体系,打造多样化职业素养德育内容,依托新颖有效的德育工作形式,确立高职德育工作方法,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英.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德育的创新思考[J].时代教育,2014(10).

[2]王汇.职业素质培养视域下高职德育模式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35).

作者:李如珺

高职德育工作创新研讨论文 篇3:

试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

摘要:人才是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动力。随着我们国家社会实力的不断加强,社会所需求的人才方向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带给现如今的高职院校学生不小的压力,因此德育工作的积极开展成为了疏导学生心理压力的关键,怎样才能够将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更好地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们能够在学校学习期间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新时代标准的年轻人才,成为像如今高职教育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融合

引言

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主要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职业素养教育这两个方面入手,之后把这两项教育融合在一块,使高职的德育走向创新之路。之所以把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分离开来,主要是因为这两者虽有相同之处,但是还有差别,只有把这两者融合在一块才能更好地完善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基础,是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纽带,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打造更加专业的德育队伍。

1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必要性

1.1创新高职德育有效路径

立德树人,德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思想冲击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引领成为一个突出问题。这就对高职德育提出新要求,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是创新高职德育的有效路径,改变当前德育狭隘的教育观,从而构建高职院校大德育观。

1.2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不仅提升学生专业理论,发展学生专业技能,而且要促进学生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等全面发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将有助于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与职业素养,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发展、职业素养过硬的职业人才。

1.3凸显高职教育职业导向

高职院校是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职业人才的核心素养不仅包括职业技能,而且包括学生职业素养,只有确保职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学生走向社会后才能更好地满足职业需求。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将拓展德育维度,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同时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发展,凸显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

2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策略

2.1改善评价机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融合

对高职院校传统评价机制而言,过于注重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高职院校要想实现与职业素养进行有机融合,则需加强完善高职院校评价考核机制。同时要对现行的评价机制进行改革与创新,根据高职院校评价考核机制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纳入到考核体系当中。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努力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综合考评。例如,职业素养、思想政治素养、思想政治成绩、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通过对高职学生进行全方位考评,则需要培养综合能力,增加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2.2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素质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而要想实现上述这一目标,则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但要保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强化思想政治教师的综合能力,才能够保证高职思想政治顺利开展,同时也有助于对高职学生展开职业素养教育,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此外,高职院校根据当前的实际需要,加强对教师系统化培训教育,强化思想政治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思想政治素养,促使教师能够全面、系统学习相关知识,并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团队。

2.3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效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核心性内容。在高职院校中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内容开展的核心,同时还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以及其主要的信道作用,让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了解个人发展的主要方向以及主要想要完成的素质水平,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例如,在对高职院校采矿专业学生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工作期间,应当着重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等几方面;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期间,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对于工作的耐心、细心以及精准度等方面,同时将这些优秀习惯的培养作为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任务。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想融合的教学任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指引下,才可以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

2.4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建立校园文化

要想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完美的结合到一起,除了要完成以上两点内容外,还要不断的加强校园文化的建立,只要创建了优秀的校园文化,这两者自然而然的就融合到一起了。利用企业文化提升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校园中了解社会,才能够帮助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素养提升的意义,将校园文化建设好,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迅速的成长。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利用各个专业发展历程的不同,多多为其讲解其发展历史,让学生在历史氛围中了解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多种元素加入校园文化,能够帮助校园文化更好地建立,帮助学生更加快速的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及政治思想水平。

2.5学科互相渗透,融合课程体系

素养的形成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由知情意行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高职院校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课程教学,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打通学科之间的界限,摆脱当前狭隘的教育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有机結合起来,实现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以思想政治课为主阵地,向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实践课等辐射,并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通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并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当中,要重视职业素养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对于科学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实际需要,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以此来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加强对教师进行系统化的专业培训,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职业素养,使其为高职学生的未来成长提供重要的引领作用。此外,高职院校要积极改变评价考核机制,加强对现行的评价机制进行改革与创新,积极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思想政治素养等纳入到实际的考核评价当中,进而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 马琳.融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7,34(04):80-81+84.

[2] 王冬.论高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培育的融合[J].经贸实践,2017(10):272.

[3] 陈剑.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初探[A].2016智能城市与信息化建设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I[C].2016.

(作者单位:红河卫生职业学院)

作者:万宇羽

上一篇:以学促教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下一篇:工商管理见习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