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促教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核心是校企双方联合构建课程体系、联合开发课程,关键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本文通过总结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明确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内涵,探索了校企联合推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以学促教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学促教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1:

“以学促教”教学理念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摘 要:现代教育理论在多方面对传统教育观进行了再认识和重新定位,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潮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中小学新近开设的课程,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它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现代教育理论的支撑。本文将初步探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以学促教”的教学理念,尝试探究构建信息技术教学新课堂的观念。

关键词:以学促教;教学理念;信息技术教学;教学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尽管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提出过“当仁不让于师”的教育思想,但数千年来,真正维系和支配中国师生关系的观念是师道尊严,即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必须无原则地服从教师的权威。在教学中,这种观念主要体现在过分强调教师 “教”的过程和作用,相对忽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作用,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绝对主要的地位,传授什么内容,怎样传授完全是教师的事,与学生无任何关系,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任何决策的权利。也许正是由于长期处于被动地位,我国很多学生都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自觉性、进取性和创造性也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而这些恰恰是当今时代非常需要的品质。

传统教育观已经成为阻碍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之一,因此,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成为当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现代教育理论在教师观、学生观和知识观等方面对传统教育观进行了变革,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能够高效地学习,自主地发展,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同时,现代教育理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和信息加工的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师生关系上看,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引路人,他们之间是一种合作、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共同成长的关系。

对于知识的获取,正如在现代教育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建构主义认为的那样,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充分地相互作用而“生成”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即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现代教育理论在许多方面对传统教育观进行了再认识和重新定位,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潮流,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中小学新近开设的课程,与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现代教育理论的支撑。那么,在初中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程中,我们应如何秉承传统教育优秀的一面,而又体现出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呢?笔者认为,“以学促教”是现代教育理论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有效支撑的最好诠释。

二、“以学促教”教学理念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背景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以学促教”教学理念是以初中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作为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决定教师教学,教师的教学紧密围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而展开的一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理念。

具体来说,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辅助手段的采纳,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安排,教学评价的处理等都需要根据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来决定,而不仅仅是根据信息技术教科书的内容来决定,即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决定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教师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而展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以学促教”的教学理念力求体现出用“教材教”的理念,摒弃“教教材”的思想。

“以学促教”教学理念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它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这决定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具有基础性、技术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特征。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这些特征迫使该课程必须紧紧跟随当今信息技术一日千里的发展步伐,否则该课程也就失去了开设的意义。比如,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操作系统,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是以命令行的DOS操作系统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出现了以WindowsXP等为代表的以图形界面为主的操作系统。在Windows8流行的当今时代,如果我们依然教学如Windows98、Windows XP这样的内容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对学生也是毫无价值的。

因此,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与时代紧密联系的,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基本能力以及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与传统学科具有本质的区别。

目前,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在公开课或常态课中,或多或少都体现出了用“教材教”的理念,摒弃了“教教材”的思想。

如,在初中信息技术动画教学中,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紧跟时代步伐,弃用了教材中的Flash8动画制作软件,改用最新的Flash动画制作软件;又如,一些信息技术教师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信息技术教材进行了大胆的重组或新增教学内容等,均体现出了信息技术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思考和行动,这是因为即使是信息技术教科书也未必能紧跟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因此,笔者认为,“以学促教”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一种教学理念上的进步。

三、“以学促教”教学理念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以学促教”是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它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以下重要的现实意义:

⒈“以学促教”使教学真正遵循 “双主”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最基本的条件。信息技术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学生获得知识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帮助他们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即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以学促教”可以使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真正遵循“双主”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评价等都围绕学生的学习需要、兴趣、能力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设计课程内容和展开教学,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全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顺应和满足了学生自然发展的需要,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

⒉“以学促教”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体现学以致用

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都具有瞬息万变的特点,作为与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紧密联系的信息技术也是日新月异。

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来说,能力培养比知识获得更加重要,因为学生根本不可能获得一生受用的知识,甚至于今天学习的知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已经变得毫无价值,这一切都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师不能仅仅根据信息技术教科书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应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脉搏,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步伐,根据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所需选择教学内容,体现学以致用才是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真正价值所在。

“以学促教”的教学内容选择源于学生当下的生活实际需要,体现出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的目前所需,学生的信息技术所需往往与当下流行的应用和技术是紧密结合的。因此,“以学促教”不但可以传授学生目前需要的应用和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以实际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信息技术的正确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⒊“以学促教”是对教材的有力补充和完善,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时代特征

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编写往往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当前水平,这与中小学传统学科,如语、数、外、理、化等具有本质的区别。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教材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使其符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状况,体现出信息技术课程的时代特色是信息技术课程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要求。

“以学促教”可以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需要,新增、减少或者整合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是对信息技术教材的再次开发和利用,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时代特征,也是活用信息技术教材的一种体现。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以学促教”教学理念在广大信息技术教师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采用。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实践,目前,“以学促教”教学理念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无法提供教学内容;教师教学能力所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与教科书脱离,无法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进度;教学评价无具体目标,无法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等等。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笔者相信,随着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推陈出新,“以学促教”的教学理念必将引起更多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叶澜,袁振国等.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指南 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EB/OL]. http://www.doc88.com/p-4714728557603.html.

[3]陈越.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DB/OL].http://www.being.org.cn/theory/constructivism.htm.

(编辑:李晓萍)

作者:赵昕

以学促教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2:

基于校企共建平台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 要: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核心是校企双方联合构建课程体系、联合开发课程,关键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本文通过总结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实施“ 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明确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内涵,探索了校企联合推行“ 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校企共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

文献标识码: A

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现代高职教育中,教育者并非凡事亲力亲为、大包大揽才是好老师,教育者更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所谓主观能动性,即“自觉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在实践的基础上使二者统一起来,从而表现出区别于物的主观能动性。在高职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能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

一、“以学生为主体”是高职课程教学的现实需要

1.高职学生学习心理需要。学习不是被动的行为。具有强烈动机的学习过程才是有效的学习过程,具有明确学习目标的饥饿学习心态才是最好的学习状态。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违背了学习客观规律,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教育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最佳的学习。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要研究学习的规律,了解学生的情况,充分调动和挖掘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

2.高职信息类专业特点的需要。高职信息类专业强调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它不同于学科。学生只有不断地实践练习才能获得软件开发等技能。教学效果的评估也是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依据,而学习效果的取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性和学习方法。没有学生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需求分析、代码编写、错误调试等技能,教学也就不可能成功。

3.高职院校实施教学改革的需要。高职院校由于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生源的质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录取的学生大多不在同一起点,且个体差异较大。这给教学增加了新的难度。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明显感到学习困难,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又觉得“吃不饱”,使教与学的矛盾进一步增大。更重要的是,由于高职新生普遍起点较低,课堂教学改革通常因为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与配合而艰难进行,如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等教学方式难以实施或因学生无法配合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而会挫伤教师对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单纯的片段式教学改革显然不能满足高职院

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必须从教学、学生管理、就业安置等多个维度多管齐下,从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创新、学生组织建设、岗位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系统思考,从办学理念、全局整体层面进行教学改革,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目标。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认识的误区

1.以学生为主体,因教师而异、因学生而异,所以现阶段难以实施。现阶段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均采用专任教师加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实施课程的方式。来自软件企业的兼职教师实践功底扎实,但教学理论薄弱,在长期的软件开发工作中,无暇也无意阅读软件教学的相关理论,更不可能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教学,教学能力的提高主要靠实践教学岗位标准化培训和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和积累。而专任教师由于受教学任务额度及考评机制等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软件专业课程教学理论及学生管理理论的创新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冷漠,由此狭隘的认为,以学生为主体需要依据教师的管理能力、学生的自控能力而定,高职层次的学生难以实施。其实,针对高职学生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只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层次,引导其确定合理的目标、制定力所能及的学习计划,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平台、模式、方法和评估机制,辅以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完全可以实施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管理能力远超教师理解的范畴。

2.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教师少讲少做、学生多讲多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开发能力时,教学才能称为有效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人认为,课堂上教师少讲、学生多讨论,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其实是对“以学生为主体”的简单化、表面化的理解。“以学生为主体”是指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扮演着一个决策者和参与者的角色[1],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计划、实施、监控和评估。

3.以学生为主体,会让学生游离于院系管理边沿,可能出现失控的局面。高校的教学及学生管理是一个系统而有序的管理体系。首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均在专家评审后,由教务处等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其次辅导员、班主任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共同负责学生工作,学生会、团总支等学生组织负责主导各社团工作及学生活动;一切工作都似乎井然有序、按步就班。若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可能出现失控的局面。这又是对“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框架性误解:首先,以学生为主体理念下,学生能够决定的一定是针对其自身这一个体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方法、评估方式而言[2],并非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这些属于宏观层面、由学校主导制定的上层建筑;其次,配套“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成立的学生自治组织,如“大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其定位是与学生会、团总支相同的学生组织;在学校统一领导下,专门为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专业(群)服务,是在全面配合教学、组织实施各项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学生活动以及学生日常管理任务的,同时还能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机会和岗位的学生组织,在管理到位的情况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帮手和学生组织保障。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内涵

高职院校在校生绝大部分是18岁以上的成年人,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以前的学习经验、当前的学习兴趣和今后的职业打算都深深地影响着成年人的学习效果。成年人对纯粹的因学习而学习不感兴趣,他们更愿为达到眼前的或将来不远的生活目标而学习。由此“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涵。

(1)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学习者必须是完全参与者和局部决策者双重身份。学生必须从以前单纯的“观众”身份转变为“演员”身份,在局部环节甚至是“导演”身份;教师从以前单纯的“演员”身份转变为全程“导演”甚至是“制片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的决策,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协作来完成,整体强调意识主体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行为主体从“教师做”变成“我要做”,评价主体从“教师评”变为“企业评”,参照主体从“其他人”到“我自己”。

(2)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学生首先需要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适合于自己的,并在此目标上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通过学习过程掌握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融入团队配合协作的方式。

(3)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和老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可以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论的平台、模式、方法、评价四方面的核心资源。实现共同对教学过程进行非正式的成果监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早解决。

四、校企共建平台具备推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条件

1.平台优势。校企共建专业作为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共管、实施教学改革的试验田,凭借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合理的管理构架、完善的管理团队、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及优秀的教学和学生管理执行团队,完全具备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平台要求。

2.模式优势。共建企业在教学方面将企业真实工作过程导入教学,实施“卓越项目管理体系”这种教学管理模式,完全契合“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过程及自我评估;学生管理中以“发展为本”实行“大学生自治管理体系”,将辅导员班主任从主导工作的管理者、执行者重新定位成领导者和服务者,将学生从配合者、服从者重新定位为主导者、管理者和执行者,通过“大学生自治委员会”这一学生组织,主导、策划、实施各项学生活动,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执行力。

3.方法优势。共建企业沉淀多年IT职业教育经验,形成了系列标准化文件,使教学和管理有标准可依。编写了“卓越项目管理体系”和“大学生自治管理体系”实施细则,讲师、班主任岗位标准化文件,这些标准化的系列文件,使参与人才培养的各方职责明确、事件完整、步骤清晰,实现学生、讲师、班主任三者在思想层面理解的一致和执行层面的一致。

4.评估机制优势。共建企业已成功安排近万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与500多家信息技术相关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实施“卓越项目管理体系”和“大学生自治管理体系”过程中,企业乐意接受邀请,派遣专家参与共建专业的教学评估、项目指导、职业规划等关键环节,真正实现学生、教师、企业三方联合评判培养质量和机制。

五、校企共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实践

1.利用互联网+,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具体落实三个方面的理念。知行合一:以训带学,教学做一体化;因材施教: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师;有教无类: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2.教学理念维度分解。学生主体等于意识+行为+参照+评价,我们把教学工作分为“学术”和“学工”两个方面。学术方面以项目为核心,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具体落实三个方面,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兴趣爱好差异,分层次划分小组;不同的小组选择对应层次的学习项目,针对项目制定目标,带着目标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习过程分阶段检查,每个阶段都由教师、学生、企业三方评价,每个阶段都让学生感受到是“里程碑”。学工方面以活动为核心,全程参与、局部主导;具体落实三个方面,师生身份转变,学生从“观众”变“演员”,教师由“演员”变导演;为学生提供每天成长的平台、模式、方法和评估机制;学生自主确定活动目的、制定可行的计划、学会融入团队的协作方式。

3.研发卓越项目管理体系。以项目管理为理论基础,结合信息行业企业员工培训模式和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制定了一套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领导、情境式工程化的人才培养体系[3]。核心是目标管理,内容包含战略目标、目标分解、过程控制、激励系统、支持系统等内容。

4.开创企业规范化教学管理模式(CMMI3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3级)。摆脱模拟作坊式的教学开发模式,开创企业规范化教学管理模式。按照项目立项、项目计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编码&测试、项目验收、项目总结的程序实施课程。并建立相应环节的实施规范,每个环节有标准可依,与技术储备课程并行教学。

5.形成特色。(1)通过项目导向激发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项目导向导入企业开发流程,使学生体验企业规范;项目需求分析在先,课程实施在后,让学生学习目的明晰;项目开发为教学主体,课程实施为项目开发做技术储备,使学生有目的的补充知识。

(2)通过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分层包含项目分层和学生分层两个方面,项目分层是将每门课程至少提供8个商业项目供学生选择,项目难度分A、B、C、D四个层次,这是分层的基础;学生分层是在每门课前,通过技术测评将学生分出A、B、C、D四个层次,并建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项目,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课程规定的大目标的前提下,体验成功的快乐。(3)因材施教“一个都不能少”。C类学生是技术基础较差、但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D类学生主要是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学生,只要把这两类学生关注好了,就能做到“一个都不少”。“学术”专注重点为C类学生,“学工”关注重点为D类学生;同时同一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选择各自感兴趣的项目、模块和角色,并根据学生情况确定学习时间、进度、模式、方法和测评手段。

[参考文献]

[1] 蓝其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广西教育,2008(3):23.

[2] 秦媛媛.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个性化教学[J].新课程,2010(1):112.

[3] 夏德洲,夏东雨.基于校企共建平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三段式”课程体系构建[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28.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Student Focus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XIA Dezhou1,ZHANG Yonglong2

(1.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 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Shiyan 442000;

2.Wuhan Mstanfo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Wuhan 430070,China)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tudent focused; teaching mode

作者:夏德洲 张永龙

以学促教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3:

中职实行“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 要:在中职教学中采用“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学习兴趣也受到激发,学习效果改善明显,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关键词:中职;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离心泵

作者简介:雷宁,女,江苏省金湖中等专业学校办公室副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离心泵是化工领域中最典型、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流体输送设备之一,在化工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离心泵广泛用于电力、冶金、煤炭、建材等行业,输送含有固体颗粒的浆体。离心泵作为“化工单元操作”课程的重要内容,为从事离心泵操作、调试、故障检修方面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养成教学。在进行离心泵教学的过程中,离心泵的内部结构分析、产生的两种现象的区别与处理等是教学重难点,会出现学生难懂和教师难教的现象。因此,怎样找到适合离心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离心泵的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技能就成教学的重点。

一、传统教学模式反思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1)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系统传递,以教师为主体、教材为中心,教师能更好组织教学内容,掌控教学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理解教材上的知识点。(2)传统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在讲台上边讲边板书,学生则边听边做笔记。在教学中,教师对重难点仔细分析讲解,并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3)传统教学五环节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布置作业,在学生课堂学习知识点后,大量的练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从而形成解题技能技巧。(4)传统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成了容器——被动地接受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点。这就演变成为教师在讲台上很卖力、很辛苦地讲授,学生可能会在教室里睡觉、聊天、玩手机等。(5)面对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现状,中职教师不能像应试教育一样的满堂灌,中职需要进行教学改革,让课堂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让教学模式适合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由不想学、不会学转变成为主动探究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过硬的蓝领技术人才。

二、“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

“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以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学与工作过程合一、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合一等为基础,[1]以任务问题为先导,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构建中职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做学教合一”教学过程打破了教材章节,以项目化的企业工作过程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的重难点都融合到工作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系统理解和对新知识点的持久度。

(一)“做学教合一”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基础薄弱,很多学生在小学与初中没有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学习态度不端正,最关键的是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认为中職课程枯燥。按照传统“满堂灌”教学,老师在讲台上辛苦地讲授,学生却对教学内容毫无兴趣。“做学教合一”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在做中学,在做中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从而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笔者所在金湖中等专业学校实行“做学教合一”教学的4个班级、163名学生进行的与传统模式教学效果的比对调查后得出: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的有42人,占总人数的25.8%;学习兴趣有一定提高的94人,占总人数的57.7%(如图1)。

(二)“做学教合一”教学,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中职学生感到学习枯燥、厌倦,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讲解的内容书上都有,实践操作中真的用到这些知识的时候看书就可以了。这样就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没有了主动性,更谈不上在课堂上保持学习的注意力了。而“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能够避免这一现象,课前教师提出接近生活或发生在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去寻找,如在讲授离心泵前提问:自来水厂的饮用水是如何送到高楼上的?农业中“农田灌水”用的是什么设备?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的学生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学生通过虚拟仿真软件,掌握离心泵的工作原理;通过仿真软件中队离心泵的拆装,了解离心泵的主要结构及其作用;反复观看常见错误操作视频及错误操作的严重后果,理解离心泵的气缚现象和气蚀现象,让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能防患于未然。“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做中学”了解书本的基本理论知识,这样能够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保持课堂注意力,提高学习主动性,如图2。

(三)“做学教合一”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难点

陶行知先生说:“有行动的勇敢,才有真知识的收获”。要想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中职教师首先要深钻教材,从知识结构上,抓住各项目的重点和难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大胆创新,扬长避短;其次是备足学生,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结合不同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积极引导学生“实践操作、主动学习”,以“做”为中心,[2]让学生在“做”中提升学习乐趣,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开发学生的创新和操作能力。

“做学教合一”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做中学”,把项目过程变成“做学教合一”的过程。利用“做学教”一体化,让学生在信息化动画中了解知识点,通过实践操作理解离心泵的重难点。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只要教师围绕着重难点设计项目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教学重点,理解教学难点,学生的学习有了“做学教合一”的过程后,就会主动参与实践、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讨论。当学生明确了重难点,就有了突破的方向,就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因而,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己的,获得的方法也是学生自己的。学生会为自己主动学到的知识产生很大的成就感,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收获了知识和技能,更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有了这样的喜悦,就很自然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了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理论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做学教合一”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课堂气氛就会死板,学生无心学习,学生的思维也会被老师的死板教学而禁锢。要知道,当教师自己拥有一桶水的时候才能给学生一碗水,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同时还要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微视频、动画等,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抓住课堂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要让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并把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主动性依靠教师引导,教师要对教学的效果做出全面的调控。学生作为认知和发展的主体,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要真正理解和善于运用,而不是生吞活剥、呆读死记。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发挥其主导作用,是指项目教学的方向、内容等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要向学生直接或间接传授知识,施行言传身教;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教师在项目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外,还应该联系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联想、发散、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三、“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

离心泵的“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利用了中职学生探索能力优于理论学习能力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微视频、交互式动画、仿真软件及教学平台等多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不唯课本知识结构顺序,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理念,重新组合离心泵的有关知识,将理论知识融入到任务过程中,以“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3]为指导,将理论知识根据实际操作的顺序加以变动,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突出实用性。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入手,结合职业岗位及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加工、拓展,设计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学习,深度一定要适宜,要注重学生的教学做一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分解出的项目教学为中心组织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二)项目实践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件导入→引出课题内容→下达项目任务书→学生分组讨论项目方案→学生动手实践→实践成果交流和展示→教师考核评价→总结”的教学模式开展项目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微视频、交互式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采用“做→學→教” ,[3]通过实践、理论、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并解决重难点,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下面以离心泵的教学改革为例,说明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视频案例导入。以实际生活中(水厂输送自来水至千家万户)新闻展示,让学生感受离心泵的广泛应用。学生结合课前参观化工厂的心得,分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进而引出教学内容“如何正确使用离心泵”。选择国家标准,并创设情境:假定教师是车间主任,学生是蓝领人才,以4人为1组的形式分工完成离心泵操作项目。

2.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汇报,选择出“最佳最合适的流程”。利用仿真软件,提前熟悉离心泵组成,掌握离心泵的工作原理,领悟离心泵的操作流程。

3.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分小组完成工作任务,在步骤实施过程中,教师全程巡视、指导、答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省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进行项目实践操作。(1)理解离心泵在流程中的作用。“以赛促做”,离心泵的动手操作是学生感兴趣的技能,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有利于学生认真完成操作。(2)熟练掌握离心泵的启动和关闭的顺序。教师“示范导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规范意识。(3)能读懂离心泵工艺流程图。“后进点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协作学习,通过小组团队及教师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4)会离心泵的操作。通过“优才点做”让每组学习较快的学生再次实践,强化操作,示范引领。

4.项目检查及评价。项目操作完成后,根据下达的任务书检查项目的完成情况,展示学生的任务数据,学生对工作过程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抓拍,评议学生操作的对错,加深学生对正确操作的认识和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离心泵“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研活力,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健.论“做学教合一”课程模式的整合[J].职教论坛,2014(1):25.

[2] 边传周,潘春梅.高职微生物学课程“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建构[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57-59.

[3] 张健.应该提“做学教合一”[J].职教通讯,2011(4):15.

[责任编辑 王继国]

作者:雷宁

上一篇:国税公务员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高职德育工作创新研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