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物联网物流管理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互联网凭借其方便性、效率性等优势,在物联网的普及的几年内,已经在国内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基于我国物联网的应用实际,在使用中现在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基于此笔者通过梳理物联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我国物联网的应用,现状和前景3个方面着手,对我国发展物联网提出了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供应链物联网物流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供应链物联网物流管理论文 篇1:

物联网发展推动中国智慧物流变革

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危机的到米往往引发巨大的技术变革。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也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以物联网为核心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积极回应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概念,提出火力发展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新兴技术产业,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相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奥巴马认为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

中国政府也对物联网的发展极为重视。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提出了“感知中国”的理念,表示中国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再次指不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进入2010年,物联网成为当年“两会”的热门话题,“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也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据了解,2010年一系列物联网发展相关的产业政策将陆续出台。

物流业是最早接触物联网理念的行业,也是中国物联网在2003~2004年第轮热潮中被寄予厚望的一个行业。很据物联网发展现状,在分析国内外物联网发展对物流业影响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物联网的发展必将推动中国智慧物流的变革。因此在2009年10月,《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和中国物流产品网联合提出了“智慧物流”理念,开始在物流业全面倡导智慧物流变革。

认识物联网的本质

物联网概念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也不是某单项新技术突破引申出来的。物联网的发展有坚实基础,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多项现代信息技术的聚合应用与创新,是信息技术系统性的创新与革命。

物联网的概念在1999年提出,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天线数据通讯等技术,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laltemet ofthings”(简称物联网)。这也是中国第一轮物联网热潮的基础。

2005年11月17目,国际电信联盟(ITU)借用了“物联网”名词,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宣布了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网络主动进行信息交换。RFID技术、传感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ITU描述了一个美好的、智慧的物联网世界。物联网概念的兴起,得益于ITU发布的2005年以物联网为标题的年度报告。然而,ITU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

目前关于物联网的定义有多种,众多专家也有自己的描述,在对物联网本质的认识上也存在一些误区,物联网还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但是,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框架已经形成,不会影响我们对物联网本质的认识。

我们认为: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通过各类传感装置、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络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

物联网主要有三层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图1所示。

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因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几乎涉及到了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是一种聚合性、系统性的创新应用与发展,才被称为是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认识方面的误区

毋庸讳言,目前关于物联网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这也直接影响我们理解物联网对物流业发展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首先辨误,理清思路。

误区之一:把传感网或RFID网等同于物联网。事实上传感技术也好、RFID技术也好,都仅仅是信息采集技术之一。除传感技术和RFID技术外,GPS、视频识别、红外、激光、扫描等所有能够实现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技术都可以成为物联网的信息采集技术。传感网或者RFID网只是物联网的一种应用,但绝不是物联网的全部。

误区之二:把物联网当成互联网无边无际的无限延伸,把物联网当成所有物的完全开放、全部互连、全部共享的互联网平台。实际上物联网绝不是简单的全球共享互联网的无限延伸。即使互联网也不仅仅指我们通常认为的国际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也有广域网和局域网之分。

物联网既可以是平常意义上的互联网向物的延伸;也可以根据现实需要及产业应用组成局域网、专业网。现实中没必要也不可能使全部物品联网;也没必要使专业网、局域网都必须连接到全球互联网共享平台。今后的物联网与互联网会有很大不同,类似智慧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专业网,智能小区等局域网才是最大的应用空间。

误区之三:认为物联网就是物物互联的无所不在的网络,因此认为物联网是空中楼阁,是目前很难实现的技术。事实上,物联网是实实在在的,很多初级的物联网应用早就在为我们服务着。物联网理念就是在很多现实应用基础上推出的聚合型集成的创新,是对早就存在的具有物物互联的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系统的概括与提升,它从更高的角度升级了我们的认识。

误区之四:把物联网当成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基于自身认识,把仅仅能够互动、通信的产品都当成物联网应用。如,仅仅嵌入了一些传感器,就成为了所谓的物联网家电;把产品贴上了RFID标签,就成了物联网应用等等。

物联网在物流业的应用分析

物流业是物联网很早就实实在在落地的行业之一,很多先进的现代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特征。很多物流系统和网络也采用了最新的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自动识别、定位、无接触供电、光纤、数据库、传感器、RFID、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这种集光、机、电、信息等技术于一体的新技术在物流系统的集成应用就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的体现。概括起来,目前相对成熟的物联网应用主要在以下四大领域:

一是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如食品的可追溯系统、药品的可追溯系统等。这些智能的产品可追溯系统为保障食品、药品等的质

量与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保障。

目前,在医药、农产品、食品、烟草等行业领域,产品追溯体系发挥着货物追踪、识别、查询、信息采集与管理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已有很多成功应用。其中,粤港合作供港蔬菜智能追溯系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通过采用RFID技术,可以对供港蔬菜进行溯源,实现了对供港蔬菜从种植、用药、采摘、检验、运输、加工到出口申报等各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可快速、准确地确认供港蔬菜的来源及合法性,加快了查验速度,提高了查验的准确性。通过RFID标签与数据库形成的“物联网”,实现了对供港蔬菜的自动化识别、判断和监管,可提高监管效率,实现快速通关。

二是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这是基于GPS卫星导航定位技术、RFID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在物流过程中实时实现车辆定位、运输物品监控、在线调度与配送可视化与管理的系统。目前,全网络化与智能化的可视管理网络还没有,但初级的应用比较普遍,如有的物流公司或企业建立了GPS智能物流管理系统,有的公司建立了食品冷链的车辆定位与食品温度实时监控系统等,初步实现了物流作业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

在公共信息平台与物联网结合方面,也有一些公司在探索新的模式。展望未来,高效精准、实时透明的物流业将呈现在我们眼前。

三是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这是基于传感、RFID、声、光、机、电、移动计算等各项先进技术,建立全自动化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物流作业的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的网络,可实现物流与生产联动,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如:一些先进的自动化物流中心,就实现了机器人码垛与装卸,无人搬运车进行物料搬运,自动输送分拣线上开展分拣作业,出入库操作由堆垛机自动完成,物流中心信息与企业ERP系统无缝对接,整个物流作业与生产制造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这也是物联网的初级应用。

四是企业的智慧供应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对着大量的个性化需求与订单,怎样能使供应链更加智慧?怎样才能做出准确的客户需求预测?这些是企业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智慧物流和智慧供应链的后勤保障网络系统支持。打造智慧供应链是IBM智慧地球解决方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有一些应用案例。

此外,基于智能配货的物流网络化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作业中手持终端产品的网络化应用等,也是目前很多地区推动的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模式。

目前,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在物品可追溯领域的技术与政策等条件都已经成熟,应加快全面推进;在可视化与智能化物流管理领域应该开展试点,力争取得重点突破,取得有示范意义的案例;在智能物流中心建设方面需要物联网理念进一步提升,加强网络建设和物流与生产的联动;在智能配货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应该统一规划,全力推进。

物联网推动智慧物流变革

物联网虽然早已在物流业有应用,但是物联网理念的提出对现实中局部的、零散的物流智能网络技术应用有了一种系统的提升,契合了现代物流的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实时化的发展趋势。物联网对物流业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因为现代物流业最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

首先,物联网的理念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我们的认识,让我们能够主动地全面提升物流业智能化、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统一理念,开拓思路,借助于新的传感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视频监控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基础通信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全面开创智慧物流新时代。

其次,物联网必将带来物流配送网络的智能化,带来敏捷智能的供应链变革,带来物流系统中物品的透明化与实时化管理;实现重要物品的可跟踪与追溯管理。相信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一个智慧物流的美好前景会很快实现。物联网在物流业应用的趋势与问题

物联网发展推动着中国智慧物流的变革。随着物联网理念的引入、技术的提升、政策的支持,相信未来物联网将给中国物流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中国智慧物流将迎来大发展的时代。

未来,物联网在物流业的应用将出现如下四大趋势:

一是智慧供应链与智慧生产融合。

随着RFID技术与传感器网络的普及,物与物的互联互通,将给企业的物流系统、生产系统、采购系统与销售系统的智能融合打下基础,而网络的融合必将产生智慧生产与智慧供应链的融合,企业物流完全智慧地融入企业经营之中,打破工序、流程界限,打造智慧企业。

二是智慧物流网络开放共享,融入社会物联网。

物联网是聚合型的系统创新,必将带来跨行业的网络建设与应用。如一些社会化产品的可追溯智能网络就可以方便地融入社会物联网,开放追溯信息,让人们可以方便地借助互联网或物联网手机终端,实时便捷地查询、追溯产品信息。这样,产品的可追溯系统就不仅仅是一个物流智能系统了,它将与质量智能跟踪、产品智能检测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融入人们的生活。

物流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产品追溯系统,今后其他的物流系统也将根据需要融入社会物联网络或与专业智慧网络互通,如:智慧物流与智能交通、智慧制造、智能安防、智能检测、智慧维修、智慧采购等系统融合,从而为社会全智能化的物联网发展打下基础,智慧物流也将成为人们智慧生活的一部分。

三是多种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于智慧物流。

目前在物流业应用较多的感知手段主要是RFID和GPS技术,今后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传感技术、蓝牙技术、视频识别技术、M2M技术等多种技术也将逐步集成应用于现代物流领域,用于现代物流作业中的各种感知与操作。如,温度的感知用于冷链;侵入系统的感知用于物流安全防盗;视频的感知用于各种控制环节与物流作业引导,等等。

四是物流领域物联网创新应用模式将不断涌现。

物联网带来的智慧物流革命远不是我们能够想到的以上几种模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更多的创新模式会不断涌现,这才是未来智慧物流大发展的基础。

目前就有很多公司在探索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模式。如,某公司在探索给邮筒安上感知标签,组建网络,实现智慧管理,并把邮筒智慧网络用于快递领域;当当网在无锡新建的物流中心就探索物流中心与电子商务网络融合,开发智慧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无锡新建的粮食物流中心探索将各种感知技术与粮食仓储配送相结合,实时了解粮食的温度、湿度、库存、配送等信息,打造粮食配送与质量检测管理的智慧物流体系等等。

物联网在物流业发展前景光明,但是面对物联网热潮,我们也要保持冷静,不要不顾实际去跟风炒作。具体而言,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切记浮躁心态。

近期以来,关于物联网的发展新概念风起云涌,各行业与各地区都让人感到有一股浮躁情绪,让人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忧虑。新技术受到普遍关注,本是正常;但不正常的是,我们不是实实在在地推进,而是一窝蜂地炒作。对此,国家工信部一位官员就谨慎地指出,发展物联网绝不能搞“大呼隆”,否则就是“浪费资源”,将会导致整个物联网产业链受损。

二、尽快制定统一标准。

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向上关系到众多物联网技术装备企业,中间关联着电信等网络层的基础通信运营商,向下关联着众多应用企业与行业。物流行业仅仅是应用行业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物联网发展迫切需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切忌各自为战。但是,目前物联网标准制定缺乏统一协作,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物联网应用和产业规模发展也都受到很大影响。

三、不能一窝蜂。

物联网绝不是互联网的简单延伸,更不可能成为一个物物相联的大的网络。物联网在未来世界更多地将以专业网络、局域网络存在,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应该是实实在在,既不要把物联网神秘化,更不能把物联网虚拟化。大家要认识物联网的真实属性和本质,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智慧物流的发展。

作者:王继祥

供应链物联网物流管理论文 篇2:

物联网应用和发展研究

摘 要:互联网凭借其方便性、效率性等优势,在物联网的普及的几年内,已经在国内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基于我国物联网的应用实际,在使用中现在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基于此笔者通过梳理物联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我国物联网的应用,现状和前景3个方面着手,对我国发展物联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应用;现状;前景

1 前言

物联网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后经过各学者的补充定义为:在各种日用品和配件中嵌入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形成了人与物,人与人,以及物与物之间随时都能实现的交流方式。新世纪是物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凭借其方便快捷性等诸多优势,已经进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物联网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技革命,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希望在物联网掌握核心领先科技,在物联网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是物联网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互联网的发展必须要对这类问题予以重视,进而才能促进物联网的健康发展。

2 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2.1 物联网国外发展现状

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给各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有着救世主之称的物联网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日本,美国,英国在其国内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在日本,政府提出了U-japan,E-japan等物联网国家信息化战略,大力发展国内信息基础建设,并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国内各个领域中。在欧盟,欧盟制定了大量的政策来支持物联网的发展。并且颁布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对物联网在欧盟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美国,政府一致希望通过发展物联网经济来刺激美国经济,从而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在韩国,韩国政府为了发展物联网,专门制定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引导本国物联网经济的发展。

2.2 物联网国内发展现状

2.2.1 物联网国内发展的优势

①国家政策支持物联网发展

从物联网引进国内之后,政府对物联网的发展高度重视,物物联网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的战略,物联网的发展规划已经明朗,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已经拟定。

②用户需求庞大

物联网从引入中国以来,迄今为止物联网在家具,交通,电力等行业都广泛应用。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使用物联网。

③网络覆盖广

宽带和无线通信网络是物联网传播的重要媒介,较高的宽带和无线通信使用率为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④产业优势明显

物联网产业包含了网络运营、传感器制造、芯片生产、网络维护、设备生产和制造、软件开发等等环节,虽然我国的物联网基础还不是很成熟,但是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是我国能完整实现物联网产业的最大优势。

2.2.2 物联网国内发展的劣势

①缺乏整体的规划

我国政府虽然很重视物联网的发展,并制定了相关的对策来引导和联网的发展,但是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目标的实现路径不明确。

②关键技术落后

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纳米技术等等都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我国低频识别技术虽然比较成熟,而超高频技术和纳米技相对于发达国家也有较大差距。

③开放性不足

我国物联网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一个群体内部,与外界没有进行共享,对于跨国企业或者跨地区企业的发展存在局限性。这种开放性不足,局限了物联网的发展。

3 物联网应用领域研究

3.1 智能物流领域

物流管理是对货物的供应、运输、仓储和销售完整的供应链进行管理,方便企业管理,实现成本最低化。智能物流克服了无法货物状态跟踪把握这一缺点,对货物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提高了管理水平。

3.2 智能交通领域

交通的拥堵不仅造成车主时间的浪费,降低时间利用率,而且对环境带来影响,造成资源的浪费。智能交通中,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对道路车流量进行把握,有目的引导车辆避开拥堵道路,进而控制交通状况。

3.3 环境保护领域

毋庸置疑,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物联网可以运用到生物种群研究、生态环境监测、地理,气象研究以及自然灾害的防治方面。

3.4 智能电力领域

在电力中引入物联网,可以再发电、输电、用电等各个环节,可以优化电力配置和实现节能减排,我们往往称之为智能电网。物联网在智能电力中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减少停电和智能电表。

3.5 医疗保健领域

物联网运用到医疗保健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药品的安全监控、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医疗设备管理、患者健康检测及咨询、老人儿童监护。可以方便医院自身的管理,也可以方便人民的看病就医,建立档案等等,为人民生活带来切实的便利。

3.6 智能家居领域

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特殊需求由此产生了,智能家居正是为了迎合人民的差异化需求而提出来的。智能家居包含了家电控制和家庭安防。可以对家电进行远途遥控,实现家电间的协调运行和实现自动报警功能。

4 物联网的发展建议

经过第二章的分析总结,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着缺乏整体的规划、关键技术落后、开放性不足和商业模式混淆不清的问题,笔者结合实践,针对物联网的自身的优势,提出发展我国物联网的相关对策。

4.1 政府应该加强政策和战略引导

物联网作为国家级的战略,国家需要在宏观政策上引导物联网的发展。在充分分析我国物联网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的前提下,制定物联网的发展方向和指导原则,同时制定中长期的规划,用以指导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政府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可以在有优势的行业率先引入物联网,制定相关的战略和政策引导的细则,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使其先发展起来。之后再以点带面,逐步将物联网引入到各个其他领域中。

4.2 探索与之相匹配的商业模式

有效的商业模式可以决定一个产业发展的程度,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物联网是一门新兴产业,其发展也需要对应的商业模式。谷歌的商业模式是免费向特定用户提供免费的搜索服务,待客户数量达到一定数目后,足够可以吸引其他的客户,而这部分其他客户为谷歌带来的利润远远超过其运营成本,正是因为这种免费的商业模式,使得谷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国企业可以借鉴这类模式,首先采用免费服务方式吸引客户,待客户达到一定数量后,发展VIP客户,并提供相应的附加服务。

4.3 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

针对我国物联网技术落后的实际,我国应该立足于现状,坚持科技创新,加大对物联网产品和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以物联网信息防冲突技术、安全技术、云计算、无线网络扩容及优化技术着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研发,同时也可以与其他高科技国家进行科技合作,通过合作的方式借鉴他国的物联网核心技术。

4.4 参与国际物联网的相关活动

物联网作为全球性的一项新兴产业,世界各国都在对物联网进行研究,新型的技术也会随时的更新,所以我们必须要积极参与国际物联网的相关活动,了解物联网的世界发展趋势和状态,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同时在物联网国际相关活动中与相关国家进行交流,取其精华和总结他们的经验教训,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4.5 协调利益各方,实现开放和合作

物联网是各行各业产品和信息的融合,而不是单一的一个企业或者某几个企业建立的。各行各业在操作模式上或多或少有交叉点,通过产业间的物联网可以实现不同行业间的互动和沟通,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重复投资等情况。同时,物联网产业链中涵盖网络运营商、系统集成商,最终使用者等利益主体,如能将其形成联盟,形成利益共同体,必将促使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同时,政府要引导企业打破这种封锁的状态,整合相关资源,引导跨国或者跨地区企业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要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物联网的优势,调动企业参与物联网建设中来。

4.6 重视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隐私,对于物联网而言也是如此。物联网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要以高科技人才为基础。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互联网人才:(1)充分利用我国科研院所和各高校的优势,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物联网人才。同时可以加强科研院所和高校、企业间的合作,使得资源合理配置,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环境。(2)制定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可以通过吸引国外专家和人才的方式,借鉴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并将国外物联网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运用到我国物联网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 Intemet RePorts 2005:The Interment of Things[R].Geneva:ITU,2005.

[2]韩国通信委员会.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R].韩国通信委员会,2009.

[3]李爽.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技术研究[D].安徽大学,2011.

[4]燕妮.浅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3,(19):81.

[5]宁焕生.中国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研究[J].电子学报,2010,34(12A):2514-2517.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

作者:许夫杰

供应链物联网物流管理论文 篇3:

物联网:数万亿元级战略性新兴产业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的又一重要领域,必将掀起新一轮信息产业浪潮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物联网”一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目前,物联网已被国家有关部门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研究推进。

一些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纷纷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指导物联网产业发展。有的成立物联网产业联盟,为促进物联网协同创新和应用奠定良好基础;有的成立物联网国家示范区和技术研发中心,促进物联网产业化进程。

什么是“物联网”

目前关于“物联网”概念和内涵的认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物联网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和条码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这一观点最早由MIT的Kevin Ashton于1998年提出,其实质上是认为物联网等于RFID技术加互联网,目前欧美等国仍沿用这一观点。

第二种观点认为,物联网=传感器网络。主要是指由各种传感器节点组成的自组织网络,能够通过传感器节点之间的协作实现进行时地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

第三种观点认为,物联网=传感网+互联网。这种观点强调传感网是物联网整个体系架构中的一部分,是物联网整个体系架构的底层和基础,必须与互联网及各种应用有机组合才能构成物联网。

第四种观点认为,物联网=传感网。这一观点将传感网包括的内容放大,不仅包括感知层的传感器网络、RFID,也包括传输层的各种网络平台,还包括传感网的各种智能应用。因此,物联网包括了感知、传输和应用三方面的内容,这一观点认为,物联网和传感网分别是从产业和技术角度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

第五种观点认为物联网是互联网或者说未来互联网的一部分。

我们感到,物联网的概念、内涵直接关系到其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必须加以明确界定。我们认为,物联网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机器与机器的互联,其核心应该是强调以人为本,为人服务,满足人类需求的网络,包括感知、传输、处理以及在其基础上的应用环节。

其中,感知层主要涉及各种传感器、RFID、一维码、二维码、GPS、摄像头等;传输层主要包括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有线无线通讯技术等支撑的网络平台;处理层是指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应用层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电子病历、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等物联网创新服务环节,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什么要发展物联网产业

尽管各方对物联网概念的认识不尽相同,但普遍认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巨大,代表未来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物联网产业规模可达数万亿元级

物联网产业门类众多,产业链条长,涵盖了感知、传输、处理及其应用在内的各个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未来随着大规模的应用,物联网产业规模可达数万亿元级。

仅感知领域的RFID产业,预计2009年全国市场容量就达70亿元,预计传感器领域全年市场容量可达数百亿元,未来3年可望达到数千亿元。若加上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各种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资,以及物联网在安防、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医疗卫生、抗灾等领域应用与服务,其市场容量将成倍增长。

物联网产业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信息技术战略制高点的重要契机

物联网产业发展涉及的关键技术众多,代表着当前信息通信技术最前沿的发展方向,被称为未来全球三大高科技产业之一。加快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数据采集技术、传输和组网技术、协同信息处理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安全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嵌入技术等众多前沿科技水平,促进本国生产、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是我国抢占信息技术战略制高点,实现技术自主可控,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契机。

物联网产业是引领信息产业增长,促进信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引擎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的又一重要领域,必将掀起新一轮信息产业浪潮。尽管我国已成为信息产业大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附加值低、竞争力薄弱、过度依赖出口等问题依然突出。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信息产业成为影响最大、恢复最慢的行业之一。

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将对提升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低端制造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中高端高环节攀升,提高产业附加值,改变我国信息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物联网产业将带来经济社会的全面变革,显著改善生产生活方式

与互联网连接的虚拟世界网络不同,物联网连接的是物理的、真实的世界网络,人们可以通过物联网了解、搜集物体信息并观察其动态变化,可以实时地实施互动,可以增强对人、社会及自然的认知和处理能力,这必将带来经济社会的全面变革。如物联网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资源环境、军事国防等领域的应用,对于提高运行效率,实现便捷、高效、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管理,改善生产生活方式都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物联网产业链

初步形成

我国物联网产业技术研究启动较早。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组成了2000多人的团队,先后投入数亿元,集中力量攻克物联网关键技术,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和中国移动、中兴、华为等企业也较早开展了传感器网络的研究。

我国物联网产业标准制定与国际同步。我国已成立由40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组成的传感网标准工作组,共同开展组网、接口、标识、安全等八个标准项目的研究和标准制定工作,力图制定适合我国产业发展特点的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传感器网络标准化研究,将传感网标准化体系框架、网络系统架构、协同处理服务和接口标准体系等内容纳入国际传感网标准总体报告,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

目前,我国物联网已经开始在智能物流、交通、智能电网、安防、环境监测等领域开展应用,如上海浦东机场布置了防入侵传感网,采购金额已达4000万元,是国际上应用规模最大的案例之一。中国移动开发的M2M终端已达300万个,平均每个终端投资1万元,总计投资300亿元,在交通运输、智能电网、智能楼宇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在标准研究、识别芯片、传感器、识读设备、传输网络、终端产品、应用服务等产业链各个环节都聚集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如大唐微电子、同方微电子等芯片制造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清华、北交大等传感器研究机构;新大陆、美新、远望谷等识读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烽火通信、武汉凡谷等通信设备制造商以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初步构成完整的产业链。

六大因素制约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

尽管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但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形成物联网概念热,而来自产业和用户层面的推动力不足;网络的研究基础较好,但核心传感器、芯片制造关键技术薄弱,信息数据处理和应用能力不足;产业链处于“零、散、乱”状态,缺乏系统解决方案;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意义及瓶颈的认识不同,对其见效时间长短、体制机制及安全隐私的问题认识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第一,核心技术有待突破

国内对传感网相关技术、体系架构等研究较多,但物联网产业化需要的相关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究不够,高端传感器缺乏,核心芯片制造工艺和技术不成熟,中间件、开发环境和应用软件等软件开发薄弱,限制了应用的拓展等。据了解,仅太湖中一个用于监测叶绿素的传感器市场价就高达30万元,而国内厂商尚无生产制造能力,只能从国外购买。此外,国内生产的传感器的核心芯片也大多产自国外。

第二,行业融合难度较大

目前物联网处在零散应用的产业启动期,应用方案都是各自探索的独立应用方案,行业融合不够,缺少推广应用的系统解决方案。同时,部门、地区和行业间信息资源缺乏整合,行业参与度不够,资源开放度不高,产业链各环节不畅通,缺乏协同效应,使物联网应用受到局限。

第三,缺乏统一标准体系

虽然目前我国已开展物联网相关标准的制定,但整体来看,现有标准还很零散、缺失和不统一,标准制定由科研机构主导,与市场应用脱节,不利于相关产品和服务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推广。

第四,缺乏成熟商用模式

当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尚处于技术研发和部分专业领域示范应用的起步阶段,来自科研院所和运营商层面的积极性比较高,研发和网络建设投入也很大,但应用需求还不足,缺乏规模经济效应,无法形成供给和需求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机制,制约了市场化盈利模式的形成。

第五,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隐患较大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型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其发展建设涉及到海量的信息安全、隐私和数据保护问题,而目前缺乏技术上统一认可的手段以及监管上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的法规,导致各界对物联网应用缺少信心和安全感,需要及早谋划应对。

第六,互联网地址资源面临枯竭

物联网联系的接点数目远超于互联网,需要有万亿级的IP地址支撑,而目前我国人均IP地址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需要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地址资源的争夺和技术研究,为我国未来物联网产业发展储备战略资源,增强长远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面对这些难题,目前我们要特别注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国家层面战略规划。结合“十二五”规划制订,从国家层面制定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战略规划,规划包括整体产业发展目标、时间节点、技术研究、设备开发、应用开发、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等,作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指导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

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应为:从建设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抢占信息技术战略制高点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出发,加紧实施国家层面战略部署,坚持标准先行,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做大做强本国企业,加强部门、地区间协作和资源共享,完善组织机制与利益协调机制,积极探索商业模式,打通产业链条,促进物联网推广和商用进程,努力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物联网产业研发中心和关键产品生产基地,使物联网产业逐步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实现信息产业和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物联网产业

应重点培育九大领域

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和支撑条件,我们初步考虑选择环境监测、地震监测、安防、食品安全、工业领域应用、智能电网、石油管线、智能城市与智能交通等9个领域作为物联网产业培育的重点。

第一,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主要是将地表水、空气等环境指标实施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为预警预报环境污染,解决跨行政区域环境污染纠纷提供支撑。

第二,地震监测

地震监测主要是指通过在房屋、移动基站和重要地震带布下传感列阵,提高我国地震监测的密集度,提高地震监测与预报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第三,安防

安防主要借助于物联网信息搜集与实时互动,特别是无线视频监控,实现对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统一存储和统一管理,扩大听觉和视觉范围,大大提升智能城市、家居和重要部位的监控和管理能力。

第四,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的应用是指通过通信技术与射频识别技术,建立动物、植物及动物植物产品的电子防疫、检疫和监督系统,预防引发食品安全事故,让消费者随时查询到所购买的食品饲养或种植以及检疫等信息。

第五,工业领域应用

工业领域应用主要是指通过物联网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流程控制、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产业升级换代。

第六,智能电网

通过电网的智能化,为企业和用户监测重点设备能耗、电网运行状况,实施节能考核、能耗统计、能效评估提供准确数据,从而提高电网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优化电力结构。

第七,石油管线

物联网在石油管线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在石油管线中引入智能传感器,在各种复杂环境下记录每段管线的温度、压力、油气运输、管线安全等方面的信息,促进石油运输安全。

第八,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包括对城市的数字化管理与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如城市部件管理、市政道路施工监管、垃圾物流管理、停车场管理等。主要运用物联网和3S关键技术,建设覆盖城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

第九,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是指以交通需求为导向,以物联网信息技术为手段,充分利用交通的、空间的、时间的和移动的资源,形成全面可靠、便利获取、及时跟踪、高效运营、价格低廉的交通信息网络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运营系统。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作者:张曼茵 盛朝迅

上一篇:记者团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企业领导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