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精选8篇)

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 篇1

【摘要】目的通过实施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提高供应室工作效率,确保手术室需要。方法手术室自制的敷料包集中供应室制备包装。结果手术敷料包的质量得到保证。手术室的使用需要得到了保障,提高了供应室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节省了能源资源。结论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手术室需要。【关键词】手术室敷料包供应室管理

我院为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实际开放病床400张,每天手术约20台。我院供应室于2006年11月开始已实施手术室器械集中供应室清洗、包装、灭菌。过去手术室的敷料包还是由手术室自备包装,送到供应室灭菌,由于手术室没有专职人员配包包装,经常不能及时配包,导致拖延送至供应室灭菌,从而影响供应室工作质量;还导致供应室不能及时灭菌敷料包,不能及时供应手术室的使用需求,影响了供应室的工作效率。自2010年3月开始,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通过合理管理方法。九个月来,已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方法

1.1环境、人员与资源的安排

1.1.1在供应室的清洁区内设置一间敷料包装间,供应室的敷料包装间与器械包装间单独分开使用,避免敷料包装间的棉絮污染器械。

1.1.2供应室配备一名工人专门负责手术敷料包的包装工作,另外安排一名工作人员给予协助折叠包布等工作。

1.1.3手术室用的敷料包布全部由供应室负责从医院物资仓库领取,送往车缝纫间制备。1.2工作流程

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改变了过去手术敷料包由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内进行包装的工作流程,敷料包布由洗涤部洗净后直接送至供应室敷料包装间,由供应室专门人员打包、灭菌,再由供应室人员用专用的灭菌物品车把灭菌敷料包送往手术室无菌物品存放间。1.2.1健全岗位职责

科室制定岗位职责,要求配包人员当天工作时间配备第二天手术室24小时内所需要的各种敷料包:要求每天上午8:30分前,手术室必须把需要使用的敷料包清单送至供应室,配包人员根据清单把待灭菌敷料包送至灭菌室高压灭菌,同时把清单交给消毒员;下午3:00前,手术室必须把下午敷料包清单送至供应室,配包人员根据清单把待灭菌敷料包送至灭菌室高压灭菌,同时把清单交给消毒员。消毒员除了负责敷料包的灭菌外,必须负责手术敷料包清单的数量落实。

1.2.2强化人员培训

要求配包人员掌握手术室所需要的各种敷料包的包布、敷料、手术衣、孔巾、方巾、中单等名称,掌握敷料包的用途,掌握各种包布的折叠方法,包装的方法。明确包布一用一洗,包布必须干燥、清洁,不能有破烂,不能有补丁。1.2.3建立各种敷料包配置常规卡

配包人员根据敷料包的配置常规卡配包,在每个敷料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贴灭菌标识,标识的内容包括敷料包名称、灭菌炉号、炉次、灭菌日期、失效日期、配包人员的签名。1.2.4包装

手术敷料包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由二层包装材料分两次包装,包外使用专用胶带封包,封包必须严密,闭合性完好.敷料包的重量不宜超过5公斤,敷料包的体积不宜超过30cm×30cm×50cm。1.2.5灭菌

消毒员根据待灭菌物品的不同材质分类分批次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并做好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灭菌后物品用专用清洁车送往手术室无菌物品存放间。2体会

2.1保障手术室敷料包的使用需求

以往手术室用的敷料包由手术室护士利用术后空隙时间打包,包装好后用车送到供应室灭菌,如遇到手术室护士连台手术,不能及时打包,从而影响手术室的敷料包不能得到满足的使用需求;实施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后,供应室配备了专职的工人打包,保障了敷料包的打包,保障了供应室能及时灭菌,从而保障了手术室敷料包的使用需求。2.2手术敷料包得到质量的保障

以往手术室的护士打包,因为非专业性人员操作,包装的质量常有不规范的现象,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后,供应室专职人员打包,体积、体重得到严格的控制,有利于高压蒸汽穿透灭菌的保障,包装的密封性,包装的灭菌标识更好地体现出专业性的规范。2.3有利于手术室空气净化

以往手术用的敷料包都在手术室的供应区内准备,而在包装敷料时会有许多纤维绒,从而影响手术室空气质量。手术室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有利于手术室空气净化,从而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2.4减耗增效

以往有时因为手术室护士不能及时打包,不能及时送到供应室灭菌,而供应室使用中的高压灭菌锅炉不能接着连续次序装载灭菌而开着机器等待,有时手术室护士打来一个电话告知:现在没有时间打包,等到晚上再打包灭菌,从而增加了机器的能源损耗,增加了供应室消毒员的工作超时数,增加了医院财费、人力的支出。现在手术室敷料包与器械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有利于供应室消毒员合理安排灭菌物品的时间、次序,提高供应室工作效率,有利于高压灭菌器的节能耗源,有利于机器延长使用寿命。2.5合理使用资源、人力

以往手术室用的敷料包布、器械包装包布由手术室负责从医院物资仓库领取送往车缝纫间制备,由于非专业性操作,包布往往不能得到满足的使用需求,也是造成手术室护士不能及时打包的原因之一,同样也影响供应室打器械包的使用需求。现在手术室用的敷料包布、器械包装包布全部由供应室负责领取使用,既保证了包布的使用需求,同时也保证了包布的一用一清洗的要求。手术室护士脱离了器械清洗、打包等工作,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手术配合当中去,即节省了人力,又发挥了专长[1]。供应室的专职人员也同样发挥自己专业特长。体现了专业人员做专业性的工作优势和充分合理利用人力,物力,减少医院成本支出[2]。3小结

早在2006年,我科已开始实施手术器械集中供应室清洗、包装、灭菌,保障了手术器械的清洁灭菌质量。2010年3月开始全部实施手术器械、手术敷料包集中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即符合卫生部于2009年4月1日发布的强制性卫生行业的3项标准要求,也保障了手术器械包与手术敷料包的质量和使用需求。经过九个月的探索实践后,对供应室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正体现了专业性的工作由有专业的人员从事的理念,同样也减少了因为手术室敷料包不能及时送至供应室而影响灭菌质量和手术的需求。参考文献

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 篇2

1 集中管理

1.1 准备工作

1.1.1 工作量统计

消毒供应室护士长深入临床科室征求意见和建议, 对各临床科室工作性质进行调研, 对其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物品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统计并进一步核实。将每一个械包器内具体器械名称和数量制成卡片, 分别放在回收间、包装间及器械包内, 利于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回收、清点, 包装者核对及临床科室医务人员使用前后的清点核实。

1.1.2 人员配置准备

根据消毒供应室的工作量及各岗位需要, 消毒供应室提出申请, 人事科与护理部协商, 给消毒供应室科学、合理地配备了具有执业资格的护士、消毒员、工人。随着工作量的增加适当增加相应的工作人员。

1.1.3 建筑布局的改建

消毒供应室的改建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 区域相对独立, 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 内部通风、采光良好。分别设置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 物品按由污到洁的原则流动, 各区域保持空气清洁, 并安装了空气消毒机, 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之间由双扉门清洗机及传递窗、隔板严格分开, 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由双扉门灭菌柜、隔板严格分开, 去污区与检查包装灭菌区设有人员出入的缓冲间, 缓冲间设有洗手设备, 均为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工作区域安装有冷暖空调, 温度、湿度符合相关要求。工作区域天花板为铝塑板吊顶, 四周墙壁贴有瓷砖, 地面为水磨石, 建筑面积符合医院建筑方面的有关规定。

1.1.4 合理配置清洗、消毒、包装、灭菌设备及配套设施

根据“两规一标”规定, 我科配备有不锈钢密闭回收污物车2辆、不锈钢分类台1个、手工清洗池4个、压力水枪1个、压力气枪1个、超声波清洗机1台、全自动清洗消毒机2台、冷热水及纯水处理装置等。还配有干燥柜1台、带光源的放大镜2个、器械检查台1个、包装台2个、器械柜4个、敷料柜4个、包装材料切割机1台、医用热封机1台、低温等离子灭菌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无菌物品存放柜、储存架、无菌物品下送的密闭车等。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 备有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 去污区备有一次性圆帽、一次性口罩、橡胶手套、防水隔离衣、护目镜、专用防水鞋、防水围裙、一次性面罩等。去污区还配有洗眼装置, 消毒剂、清洗剂、润滑剂、除锈剂、除垢剂、包装材料等 (医院通过招标优选, 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 消毒灭菌监测材料有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自制标准测试包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25 cm×25 cm×30 cm。

1.1.5 健全制度

对照“两规一标”及三级甲等医院要求, 完善了消毒供应室的各项工作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项操作工作流程等。同时还制定了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及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及与相关科室联系制度, 深入临床科室, 对临床科室的意见及建议有调查、有反馈, 落实持续改进有记录。

1.1.6 人员培训

人员培训是一项重要工作, 医院派出护士长外出进修, 选派科室护理骨干参加山西省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岗位培训, 消毒供应室组织科内工作人员学习卫生部颁布的《消毒供应中心卫生行业标准》、《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全科人员充分认识到实施集中管理的重要性, 根据消毒供应室质量标准和管理要求, 从器械的回收、分类、浸泡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等工作流程入手, 采取实地操作培训。

1.2 运行方法

1.2.1 职能部门协调、监管、督导

护理部组织消毒供应室护士长和各临床科室护士长召开工作协调会, 并对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进行监管。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深入临床科室征求意见, 最大限度满足临床科室需求, 定时下收污染物品及下送无菌物品, 了解再生物品消毒、灭菌、供应及使用情况。医院感染科督导检查消毒供应室工作实施的情况, 理顺消毒供应室与临床科室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使消毒供应室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1.2.2 回收与分类

临床科室使用后的器械经流水预处理后装在密闭容器内保湿存放, 并注明科室名称、污物名称及数量、责任人, 由消毒供应室每天定时专人用密闭回收车集中收回。污物在消毒供应室去污区由2人共同清点、分类并详细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科室联系、沟通、解决。对回收车进行消毒处理、干燥备用。

1.2.3 清洗与消毒

在灭菌前彻底清洗器械上的污物是保证器械灭菌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1]。器械在使用后尽快清洗, 如不能及时清洗, 要保湿存放, 以防污物变干影响清洗质量, 导致器械生锈或直接影响灭菌效果。为了保证器械的清洗质量及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工作人员的感染机会, 只有对精密、较复杂的器械及有机物污染较重的器械采用手工清洗, 其余部分常规全自动清洗机清洗, 工作中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清洗、消毒、润滑、干燥, 然后进入包装区。

1.2.4 器械的检查保养与包装

器械清洗、消毒后进入包装区,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消毒供应室的护士对器械清洗质量和性能进行检查、保养、评估, 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器械应返回去污区重新处理 (有锈迹应除锈, 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 。清洁度、功能合格的器械再根据各类器械包的配置进行调配, 另一名护士进行核对, 放入化学指示卡, 选择大小适宜的包装材料如脱脂棉布或一次性无纺布进行包装, 贴好化学指示胶带, 标识清楚, 注明物品名称、责任人、灭菌器编号及锅次、灭菌日期、失效日期, 然后进入灭菌区。呼吸及管道、氧气湿化瓶、吸痰瓶等消毒物品经消毒后用保鲜袋包装并贴上标签, 注明消毒日期及科室名称, 直接送临床科室保存或使用。

1.2.5 灭菌与监测

包装完毕的再生物品应及时灭菌处理。消毒员必须持证上岗,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灭菌器的压力表处于“0”位, 打印装置处于备用状态, 灭菌器柜门封条平整无损, 安全阀、蒸汽阀灵活, 水源、气源、电源、压缩空气均正常, 并做好记录, 灭菌开始前做B-D测试合格后正常使用。灭菌时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工作标准进行装锅摆放, 选择灭菌程序, 运行过程中记录被灭菌物品的科室、名称、数量、锅次、批次、灭菌器运行参数 (温度、压力、时间) 以及设备运行状况, 每包做好化学监测, 每周做好生物监测。卸载无菌物品时, 每批次应确认灭菌过程合格, 包内、包外化学指示物合格, 检查没有湿包现象, 无菌物品没有损坏和污染, 无菌包掉落地上或放在不洁之处应视为污染应重新处理。灭菌外来器械、植入物时每批次应做好生物监测, 遇到特殊情况需要放行时使用科室要用书面形式写明放行原因。灭菌包内放置5类化学指示合格后可以提前放行使用, 生物监测合格后通知使用科室并做好记录,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通知相关部门并对该患者进行追踪。所有监测资料保存3年备查。

1.2.6 无菌物品的储存与发放

无菌物品存放区专人管理, 其他人员限制入内, 无菌物品按标识分架、分柜存放。无菌物品发放时应认真检查物品信息:在7 d的有效期内, 标识清楚、准确, 无菌物品包装清洁、干燥, 密封性完好, 化学指示卡变色合格。发放时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同时还要核对科室的名称, 物品的名称、数量, 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并做好记录, 记录具有追溯性。外来器械及植入物应生物监测合格后发放。无菌物品专用密闭下送车使用后清洁处理, 干燥存放。

1.2.7 再生物品质量监控

消毒供应室成立了科内医院感染护理质控小组, 由护士长和质控护士、区域小组长组成, 督促检查各岗位人员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执行情况;并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进行原因分析, 制订出整改措施, 最后做出评价反馈, 使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始终处于持续改进过程中。

2 效果评价

2.1 消毒供应专业得到发展

通过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 提高了消毒供应室专业地位, 促进了消毒供应专业的发展。同时年轻人员的增加及专业护士培训, 先进设备的引进及投入使用, 根据临床科室的发展动向及性质特点, 消毒供应专业新技术、新业务也在不断开展, 工作量及工作质量大幅度增加与提高, 得到了手术室、导管室及各临床科室的认可, 满意度达到98%以上。

2.2 医院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消毒供应室实施集中管理, 充分调动了消毒供应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大家主动学习各专科手术器械的名称和用途, 根据临床科室实际需要, 调整服务内容及服务时限, 以临床科室为中心, 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同时, 集中管理减少了临床护士处置器械的时间, 真正将时间还给了护士, 将护士还给了患者;临床护士长不需要对反复使用器械的处置进行过程质量监控, 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做好病房的管理, 提高了医院护理质量[2]。

2.3 职业暴露大大减少

消毒供应室实施集中管理, 专人专车密闭回收使用后的污染器械, 临床科室不需要再处理该污物, 只需保湿保存, 改变了以往在诊疗场所清点污物, 避免了对人员、环境、设施造成的污染。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充分使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器械, 减少人工清洗造成的污染;并按规范要求使用各种防护用品, 减少了职业暴露。

2.4 器械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消毒供应室护士均受过专业培训, 又有明确的岗位分工, 有专人负责器械的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等工作, 保证了器械性能及清洗质量, 从而延长了器械使用寿命。

2.5 节能降耗资源共享

消毒供应室实施集中管理, 能充分利用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与干燥设备、职业安全防护用品等, 避免了临床各科室重复购买设备及防护用品, 达到资源共享。同时, 消毒供应室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及现代化设备的合理应用, 减少了消毒剂、酶清洗剂、器械润滑油、除锈剂、除垢剂等的使用, 利于保护环境, 延长器械、器具、物品的寿命, 为医院节约了人力及物资。

2.6 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

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 体现了专业人做专业事。消毒供应室建筑布局合理, 配备有先进的清洗、消毒、干燥设备及掌握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专科护士, 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的工作流程, 娴熟的操作技能, 每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士把关、检查、监督, 确保了重复使用物品的质量, 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优质服务, 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高振邦, 史婧, 白建华, 等.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9, 26 (6) :709.

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 篇3

【关键词】 外来手术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37-01

外来手术器械是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1]。这些器械在不同医院之间频繁流动,难以保证器械的消毒质量。为保障病人安全,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我院于2011年8月对外来手术器械实行了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保证了器械的质量和安全,取得了较好成效,现总结如下。

1 职 责

1.1 器械公司人员职责

1.1.1 必须遵守外来器械管理制度和流程,保证病人手术顺利、安全。

1.1.2 必须向医院提供器械工具和内植入物,保证数量充足,功能完整。

1.1.3 提供清洗、灭菌参数,保证器械清洁。

1.1.4 负责器械包的清点、核对外来器械并登记。

1.2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责

1.2.1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与外来器械商共同清点器械及植入物的数量、性能、清洁程度及清点外来器械和植入物。

1.2.2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有权利拒绝接收不合格的器械及不规范的包装容器。

2 外来手术器械的运行流程

择期手术器械的接收时间为上午11:00之前,以确保生物监测及时汇报,超过时限,由主刀医生签字提出书面申请。手术医生根据手术计划于术前1-2日通知相应医疗器械供应商,其业务员将合格的手术器械准备齐全,送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后待用。

3 准入条件

3.1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从取得生产企业或取得经营企业许可证的购进合格的医疗器械,并验明产品合格证,进口注册证,准销证等卫生权威机构的认可证明,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3.2 建立外来器械登记本,双方建立接受和清点签收制度。

4 管理措施

4.1 器械的准入管理 所有外来器械由由医院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验明器械的合格证、进口证、准销证等卫生权威机构的认可证明,统一招标进入。外来器械供应商与消毒供应中心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和运行模式。

4.2 清洗质量的管理 器械清洗质量是保证灭菌的关键。有调查表明,大部分医院使用外来器械未经洗涤直接进行灭菌处理。外来器械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加了清洗难度。有管腔的器械如长期清洗不净,就可能形成生物膜。为确保清洗质量,我们根据器械材质、复杂和精密程度,严格按照标准的清洗流程对所有的外来器械(包括器械包装盒)进行机械清洗,对污染严重、结构复杂的器械进行手工清洗。污染较重的器械先用酶清洁剂浸泡,可拆卸的器械先拆卸再清洗,金属管腔器械手工刷洗后,超声机加酶清洗、再用压力水枪反复冲洗。对于不能用机械清洗方法清洗的电动设备,加清洗流程,则手工用纯化水和75%的酒精擦拭。

4.3 包装与灭菌的管理 包装时由消毒供应中心质控员认真检查器械清洗质量、功能和数量,确保器械无锈渍、污渍及功能完好。过重的器械可分解包装,符合重量小于7kg,体积小于30cmx30cmx50cm。包内放置3m公司5类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注明供货公司名称、器械名称、使用专业、灭菌日期、失效期、灭菌锅号、锅次,经再次与供货公司业务员共同核对器械名称、功能、数量后方可封包,包装者和公司业务员双签名,并进行外来器械包装登记。根据器械材质选择高温或低温灭菌方式,特殊器械根据厂商提供的灭菌参数及实践验证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应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是否湿包、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是否合格等,经监测合格后由专人送手术室。

4.4 植入物的管理 供货公司按照计划提前将植入物送到医院,经审查合格送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组装配包。植入物灭菌时必须每锅进行生物监测,监测结果为阴性后方可放行。发放记录必须录入可追溯信息,包括放行植入物的名称、供应商、灭菌时间、锅号/锅次、灭菌批号、有效期、使用专业、受植患者姓名/住院号、生物监测结果、监测时间、是否提前放行、提前放行原因、产品单一序列号、发放日期/时间、发放者、领用日期、领用者签名。紧急情况灭菌时,可在生物pcd中加用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标志,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后及时通报使用部门。如出现生物监测阳性,立即执行召回制度,通知使用医生对病人进行密切观察,并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部门,查找原因,积极整改。

5 效 果

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前,均由器械厂家业务员自己清洗包装,经常出现器械清洗不彻底,器械上残留有血迹和污渍,器械清洗及灭菌效果得不到保证。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管理外来手术器械后,主动向器械供应商学习和掌握不同外来器械的正确清洗和灭菌方法,由消毒供应中心专业的人员进行规范的清洗、包装和灭菌,并对器械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监测,避免以往器械清洗不彻底,保证了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灭菌合格率达到100%。杜绝由外来医疗器械清洗灭菌不合格导致的医院感染,大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同时器械在各个医院循环使用实现了资源共享,医院对器械进行清洗、灭菌和管理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也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

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细节管理 篇4

【摘要】 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为医院提供各种无菌的器材等物品,它是医院唯一的无菌物品供应中心,同事也是预防医院发生感染的关键科室。本文通过论述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护理服务、护理安全意识以及护理制度落实等方面细节,为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细节管理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 护理; 细节管理

【中图分类号】R7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179-01

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质量是衡量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同时更关乎到患者的安危。然而,目前影响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因素很多。在工作中,明显的误区往往会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并通过相关规章制度有效的避免,但仍有许多的细节容易被忽视。目前的许多医疗纠纷事件往往来源于细节管理的忽视。只有对护理工作中的细节加以重视并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有效防止医院感染以及医疗事故发生,从而确保医疗安全、加快医院的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重视质量管理的细节

1.1 消毒供应室功能区域划分与工作流程要严格按照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的《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要求,按照程序合理开展工作,形成工作流水线,制定相关制度和标准并严格落实,做到供给保障。

1.2 消毒供应室的人员管理。选择年轻化、素质高的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可大幅度的提高消毒供应室质量,同时规章制度的制约作用也不可忽视。注重安全与素质教育、定期举办相关技术竞赛,将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所提高。

1.3 消毒供应室要严把灭菌质量检测关。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执行,做好相关记录备查。与采购科室合作对质量把关,技师反馈使用情况;做好灭菌物品质量监控,认真履行职责,每日要对灭菌物品进行化学建材,每月要对高压锅进行两次以上的监测并做好记录备查。重视器械管理的细节

2.1 提高器械知识学习。掌握诊疗包中各器械的名称、用途、注意事项等,按器械的种类分类并做好标记。定期组织护理人员系统学习,做到每位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对器械知识熟记于心。

2.2 注重器械保养,延长器械使用寿命。器械在干燥前要检查清洁度,冲洗后若有锈迹需要先除锈后再处理,有螺丝、关节的器械要打开清洗,锐利器械要加保护套。注重人员管理的细节

3.1 高度重视高污染器械。注射器、输液器等是消毒供应室中常见的高污染器械,回收的这些器械有高污染风险,不对此提高重视可能造成自身伤害亦能成为传播媒介,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应对此高度重视。

3.2 重视自身防护知识学习。定期组织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对自身防护知识进行学习,大力宣传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控知识,学习处理流程,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3 重视消毒供应室的工作环境。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场所应定期通风,要经常组织清洁、消毒。保证消毒供应室工作环境的清洁,以便更好的工作。

3.4 转变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由于供应室不直接面对患者,工作人员多为临床调入供应室的老护士,如何转变服务观念,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为了更好地配合临床开展护理工作,使临床护士从许多事务性、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让临床护士全身心的投入到临床工作中,让其有更多的时间走进病房,参与病人的治疗与护理,使其能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专科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安全顺利地实施优质护理。通过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制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文件,参加院内启动优质护理服务动员大会等途径,使大家充分理解护理服务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认识到:护理服务工作需要支持系统的有力帮助,才能摆脱许多事务性、非护理专业的工作。真正完成三个转变即:思想转变、供应方式的转变、服务质量的转变;改变两个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全员性参与全流程的观念,做到全心全意为临床服务。总结

细节的管理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是避免自身伤害的关键。细小的失误或疏忽往往的铸成大错的起源,这在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中尤为明显。重视细节需要每位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认真落实。从而才能有效降低院感率、提高医院护理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丽娟,任珊娜。细节在供应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创新,2009,6(23);175

[2] 吕树蕴等。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研究。护理研究,2004,18(7);1301

[3] 方明。中国医学创新。2010,7(7);96

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 篇5

摘要:目的:探究如何对供应室消毒管理以预防院内感染以及供应室消毒管理对院内感染预防的作用。

方法:根据消毒供应室工作情况,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效果进行检测。

结果: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及考评,提高了全科室人员预防院内感染的意识,及时纠正各项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工作质量,有效地防止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结论: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发生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提高供应室消毒的质量,能有效地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对院内感染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供应室消毒管理 院内感染预防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628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387-01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中的一个特殊部分,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保障科室,又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科室。只有对消毒供应室进行规范化和专业化管理,才能保障医疗安全、防止院内感染。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供应室人员管理

1.1 端正人员工作态度。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一切为患者的工作理念,确保所供应物品安全可靠,加强工作责任感,严格遵守无菌观念,保证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1.2 重视人员培训教育。①岗前培训。对新进入科室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才准其上岗。②在职教育。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先进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规程,及时了解新技术、新经验、新设备,要求科室人员要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重视在职教育。③考试考核。定期组织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来不断提高服务技巧和专业水平。合理设置和布局

合理设置和布局是医院预防感染的前提条件。认真执行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办公区。各区标志醒目,均有相应的缓冲隔离带。做到四分开:回收污物与发放的净物分开,粗洗和精洗分开,未灭菌与已灭菌分开,工作间与休息间分开。人流、物流分开,人流由洁到污,物流方向由污到洁到无菌,做到人流物流不交叉,不逆行。完善规章制度

根据供应室的工作性质,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程序是非常必要的。建立院内消毒隔离制度、感染规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以及各级岗位人员职责、质量标准、操作规程等。工作人员按职称上岗,使各岗位工作职责明确,使各级人员有章可循,分工明确,操作规范,责任到人。加强质量管理

4.1 回收。回收工作人员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到临床各科回收使用后的器械物品,并将器械物品分类放置于标明污染的盛装器中,然后放入密闭式不锈钢回收车中。回收后,交接物品数量,并清点、核对包内物品是否齐全。

4.2 分类。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供应室集中回收处理;被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科室,由供应室单独回收处理;损伤性废物投入利器盒内,感染性废物投入黄色污物袋内。

4.3 清洗。清洗分为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其中手工清洗的基本流程:预洗,清洗,漂洗,消毒,终末漂洗。对精细器械进行手工清洗,对特殊污染器械先进行消毒处理后,再进行清洗;对其他器械均采用机械清洗的方法。

4.4 灭菌。灭菌是供应室的工作重点,科室人员应严格遵循灭菌原则,规范操作程序。检查灭菌前的准备、灭菌物品的装载、灭菌操作、无菌物品卸载和灭菌效果监测是否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灭菌后将压力时间、监测数据、灭菌时温度及灭菌后原始资料留样建档保存。室内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灯消毒1次,每次1h。

4.5 包装。灭菌前注明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器械与敷料应分室包装;包装者首先检查包装质量,再核对器械的种类、规格和数量,拆卸的器械应进行组装。核对内容是否齐全,才能包装。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间应用吸湿布、纱布或医用吸水纸隔开;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保持管腔通畅;精细器械等采取保护措施;灭菌物品包装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由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所需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容。

4.6 存放。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物品放置应固定位置,设置标识。按灭菌日期的先后顺序排放,先入先出。应注意消灭菌物品储存有效期;超过有效期的物品,需取出重新清洗、包装、灭菌。每个月抽4~5个无菌包进行细菌培养,符合要求。

4.7 发放。发放者按要求着装并洗手或手消毒,再按使用科室需要发放。无菌物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过期物品不得发放。发放的无菌物品都应具有可追溯性。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的发放应记录出库日期、名称、数量、规格、生产批号、生产厂家、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结果

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及考评,提高了全科室人员预防院内感染的意识,及时纠正各项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工作质量,有效地防止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班萍.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预防医院感染[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14-115

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 篇6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消毒供应中心(室)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一)灭菌效果的监测制度

1.各种灭菌器每次灭菌过程均应进行工艺监测,并有关键参数记录。

2.每个灭菌包进行化学监测。

3.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第一锅次进行B—D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灭菌。

4.每月对灭菌器进行生物监测。新灭菌器使用前及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等改变时,均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经环氧乙烷灭菌的物品,条件许可应每次进行生物监测,并待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

5.凡监测不合格,应立即停用灭菌器,查找原因,监测合格后重新启用灭菌器。

6.定期对所使用的消毒剂、灭菌剂的性能进行化学监测。

7.对所使用的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8.对所使用的灭菌剂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9.对医疗器械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二)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每月对无菌区的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监测,监测结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l5982—1995。见表7—1。

表7—1 与消毒供应中心(室)相关的卫生监测标准环境类别

范围空气(cfu/m3)

物体表面(cfu/m2)

医务人员手(cfu/ m2)

II类无菌区≤200≤5≤5III类清洁区≤500≤10≤10

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制度

1.加强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教育,防止各类意外事故发生。

2.在回收、清洗区处理物品时,应穿隔离衣,戴橡胶手套、口罩、帽子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必要时戴防护镜。脱掉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3.皮肤表面一旦染有血液、其他体液、各种消毒液及酶,应当立即彻底清洗。

4.不慎被利器刺伤,应按锐器伤处理原则处理。

5.使用压力蒸汽、干热灭菌器时,应具有防止爆炸、燃烧的措施,操作时应戴防护手套,预防烫伤事故发生。

6.使用低温灭菌器时,应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环氧乙烷中毒、燃烧、爆炸等意外事故发生。

7.必要时检测环氧乙烷灭菌区环境中气体的浓度,防止产生职业伤害。

环氧乙烷灭菌器安全管理制度

1.消毒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专人负责环氧乙烷灭菌器的操作、保养,定期检查各管道是否漏气。

3.灭菌周期结束取物时应戴口罩、防护手套,并采用人在前、物在后方式移动物品。

4.打开环氧乙烷钢瓶阀门时应缓慢,钢瓶出口不可朝向面部;皮肤、黏膜、眼睛不慎溅上环氧乙烷时,应立即用水冲洗,防止灼伤。

5.在使用及维修灭菌器过程中,应防止工作人员中毒,如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离开现场,在通风良好处休息,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6.环氧乙烷灭菌器在解析过程中排出的环氧乙烷气体,应经专用排气管道系统排出,并按照有关部门对排放系统的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7.环氧乙烷储气罐应存放在通风、防晒、温度≤40℃的环境内,但不能将其放在冰箱内。

8.环氧乙烷储气钢瓶的瓶口必须旋紧,钢瓶禁止横放,搬运时轻拿轻放。

9.灭菌室内严禁明火作业,并有通风设施和消防器材。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医院所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采购。

2.医院必须从具有“三证"的企业采购合格的产品。

3.库房专人负责并建立登记账册,记录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生产许可证、生产企业等信息。

4.发放、回收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时,应记录核对用量。

5.如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检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6.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用后必须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集中处理。

库房管理制度

1.库房专人负责。

2.库存物品必须分类存放于地架上,便于发放和清点。做到账物相符,定期核对。

3.按批号依次发放,做到先人库先发,后入库后发,保证质量。

4.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干燥,防止物品潮湿霉变。

5.定时卫生保洁和空气消毒,配备灭火设备,以防意外。

6.尽量避免人员流动,减少进出人员。

查 对 制 度

1.回收器械时,应与病房护士清点查对数量、质量及预处理情况。

2.准备器械包装时,应经两人核对各器械数量、质量及清洁度方可包装。

3.无菌物品发放时,应查对科室、品名、灭菌失效日期及灭菌指示胶带变色情况。

4.定期查对各物品的基数,及时补充,保证供应。

清 洁 卫 生 制 度

1.做好消毒供应中心(室)室内外清洁卫生,保持环境清洁整齐。

2.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各区用物固定专用、分开放置,消毒措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3.执行垃圾分类和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应密闭保存和运输,有明显标识,做到日产日清。

4.各区域卫生定人负责,每天定时湿式打扫,及时清除污物;每周清扫一次,室内无杂物,地面、水池清洁无垢,物品放置整齐有序。

工作人员考评制度

1.完成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考评工作。

2.实施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考核,如工作质量、完成工作情况等。

3.实施工作人员业务技术考核,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和理论学习、解决疑难问题等。如:运用工作程序。基本操作技术、专业操作技术、掌握新技术、护理“三基”考核等。

4.实施工作人员教学、科研以及继续教育学分完成情况考核。包括临床带教、护理科研、撰写论文等。

消毒与灭菌工作制度

1.消毒员必须持证上岗,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遵守操作规程,保质保量完成各临床科室的消毒灭菌工作。

2.做好消毒灭菌前后的安全检查。

3.高压蒸汽灭菌时,消毒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或做其他事情;应严格掌握压力、温度、时间,保证灭菌效果。

4.灭菌前,须检查包布是否是双层、有无破损,包扎是否严密。

5.已灭菌物品与未灭菌物品要严格分区放置,避免混淆。

6.装放物品时打开容器盒侧孔。灭菌后戴好无菌手套关闭侧孔。

7.灭菌炉每天进行灭菌器运作程序试验及B-D试验。不合格时需查找原因并检修。

8.各科室需灭菌的物品标签要清楚,并登记送物数量,以便消毒员验收。

9.消毒员每次灭菌后要做好消毒处理及室内的卫生,做好器材保养。

下收、下送制度

1.以病人为中心,满足临床需要,及时供应一次性医疗用品。

2.服务态度热情、主动,使用文明语言,做好耐心解释工作,挂牌上岗。

3.加强责任心,严格区分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专车专用。

4.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专车必须用盆用消毒液抹洗或用蒸气高压枪冲洗。

文章

来源莲

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 篇7

1 制定外来器械规范使用的规则和流程

1.1 加强外来器械准入管理。

外来器械必须先经过医院设备科调研确定资质后, 由分管院长, 设备科长, 骨科主任共同进行招标, 签订租赁合同, 达成一定协议并共同遵守。供应室方能接受并对其清洗消毒灭菌。

1.2 厂家应提供性能良好的器械, 器械必须清洁无血污、锈斑, 器械盒符合灭菌要求。

1.3 外来器械的使用需作出规定。

要求外来器械供应商在手术前一天下午三点以前送手术室, 待手术医师查看是否符合手术要求后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

1.4 消毒供应中心要建立外来器械登记本。

记录日期、厂家、病人姓名、手术名称、手术医师、器械商签名。

1.5 实施规范的器械清洗流程和灭菌质量监测。

2 外来器械的接受

2.1 外来器械消毒供应中心污染区后, 由器械商与去污区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器械数量清点, 性能检查, 做好交接记录并签字。

2.2 外来器械的清洗消毒。

外来器械清点完毕后, 根据器械的污染程度, 选择不同的清洗方式。对植入物须妥善固定, 集中放入篮筐中清洗, 以免碰撞造成损坏。外来器械流动性大, 污染重, 通常采用手工清洗+机械清洗。

2.3 外来器械的检查与包装。

清洗消毒后的外来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专人根据签收单进行质量检查, 查看清洗的洁净度及性能。不符合要求的返回重洗, 并快速干燥以达到要求。双人核对无误后, 在器械盒内最难灭菌的部位放置一个3M公司第五类化学指示卡, 然后根据材质和灭菌方式选择不同的包装方式。若一套外来器械数量多, 体积超大, 重量较重时, 包装盒容易造成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合格, 湿包等灭菌失败现象, 因此打包时应分开包装, 重量不超过7kg, 以保证灭菌效果。包装好的器械, 应在包外粘贴封包胶带并注明器械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期、锅次、锅号、包装者核对者签名, 以方便使用及进行质量追溯。

2.4 外来器械灭菌监测。

由于外来器械均为金属器械, 数量多体积大, 消毒员在装载时须将包放置在较易灭菌的位置, 同时放入生物监测试验包。灭菌程序结束后, 取出生物指示剂放入3M快速生物培养阅读器内进行培养, 3h后待结果合格予以放行器械包。紧急情况灭菌植入物, 生物监测结果未出来时, 以第五类化学指示卡合格先放行, 待结果出来后通知手术室, 并做记录, 以便追溯。

3 小结

器械残留的有机物会影响灭菌的成功, 有机物越多, 越容易引起灭菌失败, 因此器械的清洗质量是确保灭菌效果的前提。消毒供应中心通过对外来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的规范管理, 保证了器械的灭菌合格率, 降低了感染率, 提高了外来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加强外来器械的管理, 准确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有益于患者, 同时也有益于医院和医师。杜绝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促进了整个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 使资源共享[1]。

摘要:介绍了对外来器械的准入、清洗消毒、包装灭菌、配置发放进行标准化管理, 将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保证了器械的清洗及灭菌质量, 控制医院感染率, 保障了患者手术的安全性。

关键词:外来手术器械,消毒供应中心,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消毒供应室各环节管理 篇8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工作环节;院感控制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159-02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中的重要辅助科室,其工作是为全院各科室提供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和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因此消毒供应室几乎是整个医院病原体数量最为庞大、种类最为繁多、感染风险最大的部门,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对象[1]。随着现今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各科室医疗服务细化,医护人员及患者数量的增加,医院流动人口的日益复杂,消毒供应室已经成为对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影响最大的部门之一,其工作稍微有所疏忽,就可能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消毒供应室工作重复性较大,工作量也较大,对工作人员的耐心及责任感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医院消毒供应室均存在着一些程度各异的共同缺陷,笔者所在医院对消毒供应室各环节加强了管理,并应用改进管理方案,收到了满意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消毒管理中心共12名工作人员,年龄25~48岁,工龄2~20年,本次研究期间消毒供应室无任何人员流动情况出现。

1.2 方法

1.2.1 人员培训 对各级各类人员采取分层次培训,组织学习《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教材的指导下,采用授课、问答、布置学习任务等方式,促进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充分理解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及质量评价标准,认识到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护理事故、患者生命息息相关[2]。引入考核、竞赛等方式敦促工作人员加强学习,并将成绩记录作为评优的依据,杜绝松懈心理。

1.2.2 改善布局 供应室各区域应划分清楚,应有污物回收区、清洗消毒区、清洁包装区、灭菌区、无菌物品储存区、发放区及生活区,各区之间利用仪器设备相隔,物品靠传递窗传递,以防两区间空气流通。各岗人员跨区工作时要洗手、更衣,跨区次数应尽可能少。供应室各区域,只靠护士长一人管理,很难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对供应室内所有区域进行划分,承包到人,平时不定时抽查,月底全面大检查一次,对于不符合要求者采取批评教育等方式惩戒,必要时进行罚款,所得款项用于供应室集体活动等,这样,即促进工作,又增强团结,可加强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

1.2.3 及时回收,彻底清洗 对科室使用后的器械、物品及时回收、清洗,采用机器清洗加手工清洗。机器清洗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手工清洗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将带有血渍、污渍的器械回收后立即用清水清洗,用酶浸泡3 ~ 5 min后再放入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清洗程序为:预洗 →主洗(加酶) → 漂洗1→ 漂洗2→ 干燥。穿刺针、管腔类物品采用超声清洗机清洗后再手工清洗,对于可拆卸部件拆开进行清洗,复杂结构处应反复冲洗。

1.2.4 规范包装 包装采用棉布包装、纸塑包装等。棉布使用前及每次使用后均应清洗,对于有毛边、有破损、有补丁、手感发软、湿点扩散过快的棉布要弃掉,且包装不能过大过紧。器械包装重量≤7 kg,敷料包装≤5 kg,大小以30 cm×30 cm× 50 cm为宜。纸塑包装其密封宽度≥6 mm,包内器械距包装密封口处≥2.5 cm。各种敷料器械包装正确,标志清楚灭菌日期及失效期、责任者和查对者[3]。

1.2.5 严格灭菌 灭菌人员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相关的专业技能,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脉动灭菌器应在每日灭菌前空载进行B-D試验,B-D试验通过后方可灭菌。装载物品要符合规范,物品以不少于柜室容积5%为宜,以防止“小装重效应”,但也不能超过柜室容积的90%,未灭菌和已灭菌物品固定位置分别放置,要有标记。消毒员应注意观察每次灭菌全过程,灭菌过程结束后要检查灭菌效果是否合格[4]。

1.2.6 质量监测 为了确保消毒灭菌的质量,对灭菌器每炉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周对灭菌进行1次生物监测。如果灭菌器大修理后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3次,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3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进行细菌培养1次,对灭菌后的物品随机抽样做细菌培养,任何一项检测不合格都要查找原因并及时解决。一次性医疗用品每一批都抽样监测,经监测合格后才能应用于临床[5-6]。

2 结果

应用改进方案后,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医院各科室的灭菌物品供应工作顺利进行,极少出现差错及延误。工作人员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工作氛围融洽,基本实现高效率工作。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人员多数身体欠佳,年龄偏大,专业知识存在缺陷,个别人员上岗前未参加过培训,参加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多数也存在专业知识薄弱现象。灭菌、无菌、消毒等几个概念常不清楚。因此,必须从知识教育与思想认识入手,明确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操作规程及重要性,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及安全意识。由于采取了有效的管理及监测,笔者所在医院从未发生因消毒灭菌物品不合格引起的院内感染现象。笔者所在医院针对以上情况制定改进消毒供应室管理方案,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工作性质决定供应室人员经常接触被不同种类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及使用各种方法进行清洗消毒灭菌,涉及环节众多,易出现缺陷,因此减少消毒供应室各工作环节缺陷,有助于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进而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韩德辉,张晓杰,许桂红,等.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5): 2282-2283.

[2] 李珍燕. 新形势下供应室护士的素质要求与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J]. 中外健康文摘, 2009, 6 (31): 218-219.

[3]王芹.加强消毒供应室中心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0(6):124-125.

[4] 陈宁.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细节管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 29(9):119-120.

[5] 杨丽娴,郑美真.环节质量控制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 8(5):35-36.

[6] 张杰、苏迅、李新华.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监测及管理工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 20(17):110-111.

上一篇:红豺读书心得400字下一篇:新时代基层工会如何服务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