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供应链的风险控制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各项中,哪项不属于终身寿险的范畴__ A.限期交费终身寿险 B.普通终身寿险 C.万能寿险
D.趸交终身寿险
2、下列选项中,不能导致保险合同终止的是__。A.保险合同解除 B.保险期限届满
C.保险公司与另一家保险公司合并 D.被保险标的灭失
3、保险经纪人基于__的利益来提供中介服务。A.保险人 B.投保人 C.受益人
D.保险经纪公司
4、保险公估机构的董事长、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但从事金融或者评估工作______以上,可以不受此限制。A.5年 B.8年 C.10年 D.15年
5、下列不属于选择目标市场步骤的是____ A:无差异性市场 B:差异性市场 C:集中性市场 D:分散性市场
6、政策性保险的种类主要包括()。A.社会政策保险和法律政策保险 B.经济政策保险和法律政策保险 C.社会政策保险和经济政策保险 D.社会政策保险和管理政策保险
7、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余额210万元,借方发生额300万元,本期贷方发生额240万元,那么期末余额为__。A.借方150万元 B.借方270万元 C.贷方150万元 D.贷方270万元
8、优质客户服务的测定标准____ A:伤残和疾病 B:寿命和身体 C:年龄和疾病 D:死亡和生存
9、我国海上运输货物保险承保的一般附加险共____种。A:施救费用 B:损失费用 C:船员伤亡 D:消耗费用
10、在保险活动中,近因是指引起保险事故发生的的原因。A:空间上最近B:时间上最近
C:空间上、时间上均最为接近
D:最直接、最有效、起主导作用或支配作用
11、是指保险人在与现有客户及潜在客户接触的阶段,通过畅通有效的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产品信息、品质保证、合同义务履行、客户保全、纠纷处理等项目的服务,以及基于客户的特殊需求和对客户的特别关注而提供附加服务内容的保险行为。
A:保险客户服务 B:保险销售服务 C:保险纠纷处理 D:保险售后服务
12、以下关于万能保险的说法,__项是不正确的。A.对投资回报十分敏感 B.保险公司资金运作压力大 C.对代理人的销售能力要求高 D. 现金流稳定
13、能同时启动内源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引起DIC的是 A.羊水栓塞
B.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C.广泛创伤 D.大型手术 E.严重感染
14、在我国企业财产保险综合险的保险责任中,对暴雨的降雨量界定标准是____ A:a.投保人 B:b.代理人 C:c,被保险人 D:d.保险人
15、企业年金市场需求产生的原因有__。①应对退休收入的需要
②企业补偿性契约的需要 ③企业激励性契约的需要
④企业和员工获得税收优惠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人寿保险的核保要素分为影响死亡率的要素和非影响死亡率的要素。以下不属于影响死亡率的要素的是__。A.保额 B.年龄 C.性别 D.种族
17、为了__,保险公估人应认真做好现场取证工作。A.体现保险公估的科学性 B.保证保险公估结果的准确性 C.客观反映保险标的损失状况 D.提高保险公估机构的信誉
18、__是指损失发生后,由于无法从内部筹措补偿资金,企业只好向外部筹措资金。
A.应急贷款 B.特别贷款 C.外部贷款 D.内部贷款
19、一般而言,要以(),作为疾病和意外伤害的分界线。A.是否是非先天的原因 B.是否是非长存的原因 C.是否是明显外来的原因 D.是否是非必然的原因
20、保险公司应当建立有效的保险代理业务管理制度和流程,设立保险代理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登记簿和。A:保险业务账簿 B:保险代理人员档案 C:保险业务安全管理机制 D:保险代理业务账簿
21、债权人甲与第三人丙达成转让债权的协议,约定甲将其对乙的债权全部转让给丙,但甲与丙均未将债权转让的情形通知债务人乙。不知情的乙便向甲履行了债务,乙对甲的履行__。A.无效 B.有效 C.效力待定 D.可撤销
22、在医疗保险中,__是残疾失能开始后无保险金可领取的一段时间。A.免责期间 B.失效期间 C.过渡期间 D.适应期间
23、在建筑工程物质损失保险的保险责任中,因发生除外责任之外的任何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造成的物质损失和有关费用,保险人予以负责,但是不包括的费用项目是____ A:a.被侵害经营者过去的正常利润
B:b.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 C:c.被侵害经营者在侵权期间的收人
D:d.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收人
24、由于人身保险保险期限较长并具有储蓄性,因而强调人身保险保险利益存在的时效为____ A:保险期限结束时 B:意外伤害发生时 C:责任期限开始时 D:责任期限结束时
25、不经同意,人身保险合同的投保人不得自行指定或变更受益人。A:保险人 B:被保险人 C:受益人 D:继承人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甲与丙签订债权转让合同,将其对乙的债权转让给丙,随后甲通知了乙。关于这一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A.甲随时可以撤销债权转让通知
B.只有经过丙的同意,甲才能撤销债权转让通知 C.只有经过乙的同意,甲才能撤销债权转让通知
D.乙可以拒绝接受债权转让通知,仍然向甲作出履行,消灭债务
2、保险专业代理机构董事长、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从事经济工作需______年以上。A.1 B.2 C.3 D.5
3、当事人就债的履行费用的负担约定不明确,而且又不能达成补充协议和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的,应由负担。A:接受义务履行的一方 B:履行义务一方
C:债权人和债务人共同 D:债权人和债务人按比例
4、某企业投保企业财产保险综合险,固定资产保险金额为70万元,在保险期内由于遭到泥石流,固定资产发生部分损失,损失金额为50万元,无残值。如果出险时固定资产的保险价值为100万元,那么保险人对该损失的赔款是__。A.0万元 B.35万元 C.50万元 D.70万元
5、职业责任保险的保险期通常为__。A.4年 B.3年 C.2年 D.1年
6、接近因认定的基本方法之一,从损失开始,按顺序自后向前追溯,如果追溯到最初事件且没有中断,则近因是____ A:0万元 B:2万元 C:3万元 D:4万元
7、关于海上运输货物保险平安险的主要责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
A.对于自然灾害(恶劣气候、雷电、海啸、地震、洪水等)造成的单独海损不赔,但对全部损失要赔偿
B.对于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单独海损和全部损失都要赔偿
C.对于在海上意外事故发生前后,由于海上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单独海损也要负责赔偿
D.对于自然灾害(恶劣气候、雷电、海啸、地震、洪水等)造成的单独海损要赔偿
8、__是指对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对风险性质进行鉴定的过程。A.风险识别 B.风险估测 C.风险评价
D.选择风险管理技术
9、小李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金额为 50 万元,保险期限为 2007 年1月 1 日至2007 年12月 31日,2007年 9月8 日小李参加单位组织的登山活动,不慎跌落山沟,造成重伤,经医院鉴定,其伤残程度为 90%,则保险人对此事故__。
A.承担保险责任,给付保险金 50 万元 B.承担保险责任,给付保险金 45万元 C.承担保险责任,给付保险金 5 万元 D.不承担保险责任
10、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是____ A:《投保人》 B:《自然人》 C:《受益人》 D:《法人》
11、“民法”一词由罗马法的__延续而来。A.万民法 B.市民法 C.公法 D.私法
12、道德以__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A.对错 B.善恶 C.奖惩 D.好坏
13、__是保险人厘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率时考虑的主要因素。A.年龄 B.性别 C.职业 D.体格
14、机动车辆的第三者责任险损害赔偿中的财产损坏包括财产直接损毁和间接损失两部分。下列关于财产直接损毁的理解不正确的是__。
A.财产直接损毁是指保险车辆发生意外事故时,直接造成事故现场他人现有财产的实际损毁
B.直接损毁从空间上看,被损毁的财产必须在事故的现场之内
C.从时间上看,被损毁的财产可以是现有的或过去曾有过,但不可是未来将有的
D.从行为上看,被损毁的财产必须是保险事故直接造成的
15、员工福利税收筹划的原则包括__:①安全性原则;②成本效益原则;③财务利益最大化原则;④稳健性原则;⑤合法性原则。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6、保险代理人与保险经纪人的区别之一是委托人不同。其中,保险代理人的委托人是____ A:申请人填写的《出险通知书》 B:申请人填写的《索赔申请书》 C:申请人签署的《出险授权委托书》 D:申请人签署的《理赔授权委托书》
17、成熟的债券市场应当具备的特征包括__:① 债券利率的市场化;② 债券票面利率较高;③ 债券品种的多样化;④ 债券信用风险较低。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8、所谓__,是指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在订立保险时,约定保险标的的价值,并以此确定为保险金额,视为足额保险。当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人不论保险标的的损失当时的市价如何,即不论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是大于还是小于保险金额,均按损失程度十足赔付。A.重置保险 B.不定值保险 C.重复保险 D.定值保险
19、保险公司的下列行为中,不违反《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的是__。A.不得委托未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暂时从事保险营销活动 B.唆使、误导保险营销员进行违背诚信义务的活动 C.发布宣传保险营销员佣金或者手续费的广告 D.以购买保险产品作为成为保险营销员的条件
20、__是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A.彻底消除风险
B.控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C.消除风险可能产生的损失
D.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21、某商场在促销乙厂的“压力锅”时,谎称商场要转产歇业,所售产品的销售价是“跳楼价”,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该商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禁止低价倾销的规定 B:该商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禁止欺诈经营的规定
C:该商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给予禁止作引人误解虚假宣传的规定 D:该商场违反了《民法通则》和《合同法》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
22、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为标的,使被保险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伤害时发生的费用或损失获得补偿的人身保险业务称为__。A.健康保险 B.人寿保险 C.财产保险 D.信用保险
23、近年来,保险公司经营团体健康保险的成本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下列原因与导致成本上升无关的是__。A.大量高科技医疗技术的使用 B.处方药的自付比例提高
C.医院随意为病人提供非必需的药品
D.被保险人使用了疾病治疗非必需的医疗技术
24、以下关于意外伤害保险的陈述,不正确的是__。
A.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费率主要与被保险人的职业和所从事的活动有关,适宜于采用团险方式投保
B.被保险人在责任期限内死亡或残疾是构成意外伤害的保险责任的要件之一 C.被保险人按规定缴纳保费是构成意外伤害的保险责任的要件之一
D.构成意外伤害的保险责任的要件之一是,被保险人所受的意外伤害必须是导致死亡或疾病的近因
1.1 供应链自身的系统安全风险
供应链自身的系统安全风险, 主要由系统自身的组成和结构共同决定, 一旦系统自身存有冲突或者系统自身存在系统瓶颈, 都有可能影响供应链系统使其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供应链中各节点成员之间的冲突是导致供应链整体失败的因素之一, 往往是因为供应链系统自身过于复杂而产生, 其复杂性体现在节点成员在战略制定、技术和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和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首先, 在供应链管理中, 强调要达到系统整体目标的最大化实现, 然而由于节点中的各个成员都是独立自成体系的进行独立经营, 所以在运营过程中常常为了达到自身目标最大化, 做出了损害供应链中其他节点成员和整个供应链整体的行为。其次, 各节点成员的管理方法存有差异, 难以保持同步性生产经营, 这也是造成系统冲突的原因之一。再次, 由于节点成员处于供应链中的地位和权力具有不对称性也会造成冲突, 形成供应链失败的局面。最后, 由于个别节点成员盲目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了整体供应链系统的利益最大化目标, 进而做出内耗系统的不利行为, 大大地降低了供应链的竞争实力。根据管理学中的“短板原理”, 任何系统的整体强度都取决于最不可一击的薄弱环节, 这一薄弱环节即为系统瓶颈。如果系统瓶颈的能力和实力与其他节点成员相差太悬殊, 那么就可认定供应链系统的结构不合理, 存在结构性失调的系统风险。
1.2 供应链的信息传送风险
信息在供应链节点间进行传送时, 如若出现信息失真、信息阻塞、信息不及时和不完善等情况, 将会造成节点成员获得信息不对称, 导致供应链系统和预期间存在偏差。虽然,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了一系列的企业资源计划和信息分享类软件, 但是在实际运作中, 某些敏感信息仍就会视为节点成员企业自身的商业机密而不对外公布, 其结果将对使节点间信息传送闭塞不畅, 使实际生产状况和市场需求状况间存在重大的偏颇。在供应链中的节点越多, 供应链越长, 信息就越难以实现共享。
1.3 供应链的管理危机
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是影响供应链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管理危机往往是企业采用管理手段不科学或者管理方式不当等引发的后果。处于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可以视为一个大的利益联盟体, 这个联盟内部也存在利益分配的问题, 一旦分配不公平, 失利方会消极抵触甚至退出合作关系。联盟间的伙伴关系需要以互相信任作为前提, 任何一方的失信行为都会导致供应链的基础不牢靠, 形成管理危机。
1.4 供应链的财务风险
供应链的财务风险通常是因为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财务状况和理财能力等方面的管理不良造成。节点中上游企业的财务状态好坏往往会对下游企业造成严重影响, 产生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的效应。节点企业的投资失误, 运营资金缺乏, 成本控制失效, 必然将导致供应链整体的财务危机和财务状况恶化。
1.5 供应链的供求风险
供应链中的供求风险, 往往表现在依赖于单一或供应能力较差的供应商, 倘若这些供应商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产成品的任一环节, 无法按时按量的将质量合格产品交付给下游节点企业, 这种供应风险将会造成整条供应链的中断。
2 基于因素分析法的供应链风险评估和绩效评定
供应链的绩效分析, 是以供应链中单个独立节点的绩效分析和供应链整体的绩效分析综合评估而成, 其中各个环节都具有自身的特征和复杂性, 且对供应链整体的绩效起到不确定的、动态性的影响。基于以上原因, 对于供应链绩效的评定模式就要采取整体状态最佳的评估法, 而不是使用单一环节状态最优法。
在实际分析中, 影响供应链风险的因素有很多种。在这些因素中既有已知的因素, 又有未知的因素。在描述供应链风险体系的风险程度时, 往往不能给出精确的描述, 且无法用简单的数字语言来判断供应链的脆弱程度和断裂危险。所以, 本文采用模糊因子分析法来综合评估供应链的风险程度, 不仅能对各个节点和环节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 还能确定其对整条供应链效绩和风险的影响程度。
在具体应用中, 衡量供应链风险通常通过计算供应链的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来实现:首先需要全局性地考虑对供应链风险起影响作用的各种风险因素, 以确定各种因素的可靠度, 然后算出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可靠程度, 最后得出整条供应链的可靠程度。
针对上表中的数据给出如下说明:
S代表企业名字, Fn是风险因素值, Pn是风险权重数值, amn是评价数值, A项是评定结论。
Ps=R1R2…Rm
针对算式中的数据给出如下说明:
Ps为整条供应链的可靠度, Rm项为第m个企业的可靠度。
在评定供应链中节点企业的可靠程度时, 具体做法是:首先, 针对节点企业的性质和特点生成包含各种评定因素的集合;其次, 确定评价标准, 根据评定要求来划分可靠等级;再次, 展开独立评价步骤, 得到评价矩阵与权重矩阵;最后算出评价结果。详见表1中的数据和结论, 再利用算式 (1) 来计算整条供应链的可靠度。得到供应链的可靠度后, 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 就是确定供应链预警报警线, 并且合理地客观地设定阈值, 划分出危险程度和报警等级。
为了防止“长鞭现象”的发生, 杜绝供应链中任意某个环节的不利因素以直接或者间接的形式影响到上下节点企业的有序运作, 需要在计算得出各个节点企业的可靠性和整条供应链系统的可靠度的同时, 对整条供应链所处的稳定状态和脆弱程度进行实时监测, 将处于供应链中的高风险节点企业进行替换或递补, 注重选择风险低的企业加入供应链系统, 参与合作和竞争。
3 关于供应链风险控制措施的研究
3.1 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估系统
为了解决供应源头的风险问题, 建立一套完善的供应商评估系统和供应跟踪系统。对每一个现有的供应商、将加入的供应商和进入合作考察中的供应商都应用评估系统对其综合供应能力进行评测, 具体评测内容可包括成本管理、信用额度、研发能力、供应时效性和质量控制等。并对各供应商评测结果存档, 以备今后针对其薄弱环节进行跟踪提醒。
3.2 构建多供应商渠道, 分摊供求风险
在实际供应链中, 供求风险的产生大多数是因为过于依赖同一供应商, 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多个供应商竞争合作的供应渠道, 同时选取评估水平最佳的供应商合作。倘若其中一家供应商无法及时供应产品, 那么可以立即将业务转包给其他供应商以解决燃眉之急。这是解决供求风险的最有效措施。
3.3 加强科学管理意识, 攻破管理危机
在供应链管理中, 强调要达到系统整体目标的最大化实现, 不能因为节点中的各个成员都是独立自成体系的进行独立经营, 而做出了损害供应链中其他节点成员和整个供应链整体的行为。
建立利益联盟体的同时, 要加强节点企业的利益联盟意识, 不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闭塞信息, 使信息无法共享, 造成供应链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各节点企业要时刻以供应链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加强科学管理意识, 才能攻破管理危机。
3.4 使用最前沿的信息化手段
当今企业在经营活动中, 若想实现信息共享, 无疑要依赖于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技术。互联网、企业专用网和企业资源管理软件, 乃至当今最前沿的云计算方式都是建立企业信息通道的有利方法。同时, 为了实现先进的物流管理, 使用条码、GPS和GIS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手段都可以加快信息在传送环节中的流通速度和反馈速度。
3.5 制定供应链环境威胁预警机制
由于供应链的复杂多样性, 和一些突发性事件的不可避免性, 因此需制定对供应链环境威胁采取的预警机制。节点企业针对社会和自然环境应具有高度敏感性和前瞻性, 提前做好应变对策和备用计划, 借以将环境风险带来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 同时运用补偿措施将环境威胁带来的损失快速修复。
摘要:随着我国多领域和各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了更高水平的供应链竞争方式。其中, 影响供应链竞争的风险因素有很多种, 既有已知的, 又有未知的, 所以本文提出使用模糊因素分析法, 针对造成供应链风险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给出分析, 同时阐述了对供应链风险的控制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中小型企业日益发展,供应链的概念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也逐渐将实现产业链的“多方共赢”作为经营的目标。而然,在此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融资难问题。在许多供应链中,物流已成为耗费时间和费用最多的环节。因此,要想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水平,首先应物流效率低的问题。资金的支持是提高物流效率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企业应注重供应链上所从事的商品交易关系和相应担保。同时,供应链金融也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理念和技术瓶颈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1.供应链金融研究现状
鉴于供应链金融尚属于新兴概念,因此国内外对于这一概念并未有统一的定义。但总体来说,供应链金融可概括为将资金流整合到全球供应链管理中,既为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企业提供商业、贸易等服务,又为供应链的弱势企业提供新型信贷融资的服务。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们已从不同的方面、视角解释了供应链金融管理的价值和意义。早在2001年,就有专家指出资金流管理已无法跟上物流技术快速发展的脚步,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领域,资金的转移已经严重抑制了物流技术的发展。到了2004年,已有学者初步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的概念。随后,通过总结部分公司的成功经验和对已有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专家学者逐步完善了这一概念,并具体说明了如何在企业中实行供应链金融管理,使物流与资金协调统一等问题。供应链金融管理的价值和意义也逐步得到了归纳、整理。其中,主要有提高资金流利用的效率,促进流动资本融资模式的创新,促进企业资金融通等作用。
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外学者的带动、启发下,我国国内学者也逐渐意识到供应链中资金流管理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许多相应的概念。例如,通过通融仓模式解决供应链中的融资问题;运用供应链金融的思想对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进行探讨;运用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理念,系统地分析供应链的相关理论和三种基本的融资模式等。另外,还有专家详细阐述了应收账款融资的原理和融资优势,说明了通融仓的含义和功能,并提出了对我国中小企业开展融通仓的建议。这些概念的提出,都充分说明了我国专家学者对供应链金融的重视,促进了这一理念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
2.供应链金融概述
供应链金融概念。20世纪80年代,一些大型企业为了追求在成本最小化的基础上实现全球性业务外包,从而衍生出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但对这一概念突破性的发展,是在全球性外包活动导致供应链整体融资成本过高、部分节点资金流遇到瓶颈时,供应链核心企业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开始了对财务供应链管理价值的探索。由此,供应链金融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
供应链金融不仅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层面,同时也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由于其强大的竞争力和较大的规模,往往会在交货、价格等各个方面占有强势有利地位,从而给中小型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导致整个供应链资金紧张甚至失衡的现象发生。供应链金融的作用就是在供应链中发现核心企业,并以此为基础,为供应链提供资金支持。这样一来,既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等问题,同时也促进了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供应链金融的优势。与传统信贷业务相比,供应链金融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传统信贷更重视包括生产、经营、市场情况等在内的受信企业自身经营状况。而供应链金融在此基础上,着重强调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与在传统信贷模式下,银行通过了解企业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等资产状况对企业进行信贷支持不同,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更注重整个供应链的贸易稳定。在企业与核心企业业务往来稳定的前提下,即使企业达不到银行的风险控制标准,银行也会对企业进行授信。这种授信方式不仅解决了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拓宽了银行的信贷模式。
3.供应链金融风险定义
供应链金融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各种原因,在对供应链企业进行融资时,使供应链产品的实际收益与预期值发生偏差或资产不能回收,由此便造成风险和损失的情况。引起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为了从根本上避免这些风险,商业银行必须深入了解并认识产生这些风险的因素。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财务风险、操作风险等。只有做到有效地了解并规避这些风险,供应链金融才能获得成功。
4.应收账款融资风险识别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主要可分为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应收账款保理融资、应收账款证券化等模式。相对应的,应收账款融资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利率风险等。
信用风险识别。信用风险也称之为违约风险,是指受信人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还本付息的业务,进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不符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情况。在应收账款融资当中,信用风险存在于供应链的各个阶段。例如,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财务状况等限制,无法按期偿还银行的借款。甚至大型企业也会因为其财务状况、竞争压力等因素,无法履行其商务合同,最终造成信贷风险的情况。
操作风险识别。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的操作过程、系统、人员等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导致风险的问题。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区别于其他传统融资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操作流程复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极大的损失。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质押登记无效或不及时、出质权质押展期操作不规范等。这些违规行为导致的应收账款融资风险主要有财务报表欺诈、应收账款担保欺诈、管理不善风险等。
5.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对中小企业而言,信用风险控制对企业融资具有重要意义。银行在授信前必须对企业的风险进予以评估,而银行进行风险评价的主体往往是单个企业,因而着重关注企业的静态财务数据。而中小企业往往由于其财务透明度低等缺陷,无法达到银行的标准,因而很难获得银行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中,银行更多地关注整个供应链的交易风险,而整个供应链的交易风险主要取决于核心企业的资信和实力。因此,只要核心企业能保证其经营稳定性,而中小型企业能保持与核心企业的密切业务往来,那么中小型企业也能更多地得到银行的业务支持。
6.风险控制的建议
完善贷前准入机制。准入机制包括中小企业、供应链、应收账款三个方面。对这三个方面的准入,可从信用状况、核心企业信用和实力、供应链网络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估。
受信企业贷中监控。贷中监控指银行在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过程中,注意对其信用额度的控制。
完善贷后预警机制。加强贷后风险监控可以防范应收账款融资。只有在银行与客户发生信贷业务往来后,银行才能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客户的实际情况。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以供应链金融为切入点,对商业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识别和降低信用、操作风险的方法及措施。
单选题 正确
1.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允许加班,此处“未成年人”的年龄为:
1.2.3.4.A 16~17周岁
B 16~18周岁
C 16~19周岁
D 16~20周岁
正确
2.《劳动法》规定,员工每个工作日的加班时间不允许超过()小时。
1.2.3.4.A 2 B 3 C 4 D 5
正确
3.法律规定企业拖欠或克扣员工加班费用的,除补发外,还需赔偿拖欠或克扣部分的:
1.2.3.A 20%~100% B 40%~100% C 50%~100% 4.D 50%~150%
正确
4.标准工作时间要求企业保证每周休息的天数为:
1.2.3.4.A 1天
B 2天
C 0.5天
D 1.5天
正确
5.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职工带薪年薪假条例》规定,工龄10年-20年的员工,每年的年假天数是:
1.2.3.4.A 5天
B 7天
C 10天
D 15天
错误
6.公司薪酬福利体系中,不计入员工社保基金基数的是:
1.2.3.A 岗位工资
B 奖金
C 交通补贴 4.D 防暑降温费
正确
7.企业解雇员工时需要按照员工的工龄进行赔偿,一年工龄支付:
1.2.3.4.A 半个月工资
B 一个月工资
C 两个月工资
D 三个月工资
正确
8.离职员工未经原公司授权使用了公司信息,使公司损失超过()元的,就构成了侵犯商业秘密罪。
1.2.3.4.A 10万 B 30万 C 50万
D 100万
错误
9.某员工6月28日开始上班,试用期一个月,企业为其缴纳社保的开始时间应该是:
1.2.3.A 6月份 B 7月份
C 8月份 4.D 9月份
正确
10.员工在试用期的工资不能低同一岗位最低一档工资的:
1.2.3.4.A 50% B 60% C 80% D 100%
判断题 错误
11.企业根据业务需要,可以实行不定时工时制,但需要事先得到劳动部门的审核批准。此种说法:
1.2.A B 正确 错误
正确
12.企业实行计件工时制时,不会有加班问题。此种说法:
1.2.A B 正确 错误
正确 13.某员工被派往外地出差几周,法律规定期间的周六、周日即使公司没有安排工作也属于加班。此种说法:
1.2.A B 正确 错误
正确
14.探亲假只针对全民所有制企业,国内大多数企业不适用探亲假的概念。此种说法:
1.2.A B 正确 错误
正确
15.对于员工的病假,企业没有决定权,必须批准。此种说法:
供应链管理就是对系统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综合的管理, 以来实现供应链绩效整体最优。通过供应链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生产与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加强成员企业的密切合作、增强竞争优势等。但是, 由于供应链内部网络结构的复杂性、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以及供应链管理者的片面追求精益化, 而忽视风险管理所等方面, 因此产生了供应链的脆弱性等问题, 使得供应链变得越来越容易遭受各类风险的侵袭。
1供应链风险研究现状及分析
对于供应链管理这一研究领域, 其发展历史已有20多年, 并逐渐趋于成熟。风险管理则是一个研究历史更长的领域.供应链风险管理最近几年成为供应链管理一个新的热点研究方向, 吸引了来自于运作管理、金融财务和企业战略管理等领域的研究者和管理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供应链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目前对供应链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将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技术从企业的内部扩展到整个供应链上, 应用到供应链风险的管理中。供应链风险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 其研究内容涵盖了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即供应链风险识别、评估、处理、监控以及企业连续运作管理。
国内外学者对于供应链风险的定性分析研究颇多, 主要集中于研究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这两个过程, Paulsson和周艳菊曾对此进行过详细的研究, 指出供应链存在脆弱性、以混乱和易干扰等特性。随着供应链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国内的学者最近几年也开始关注供应链风险问题, 对供应链风险的来源和产生的危害进行了定性分析, 并从不同角度对对供应链风险进行了分类, 马士华将供应链企业面临的风险分为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两大类, 并认为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了风险的伴随, 丁伟东等将供应链风险分为自然环境风险和社会环境风险两方面, 指出了供应链系统的脆弱性, 姚军将供应链风险分为不可抗力因素的风险和人为因素的风险, 晚春东、齐二石等根据现有文献研究成果, 结合实际调研分析, 将供应链风险冈素整理归纳为系统风险、供应风险、物流风险、信息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需求风险和环境风险, 认为每种风险因素并非独立存在, 而是相互影响、互为根源。
目前关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一般只做了定性分析, 或者只限于某一管理领域来进行定量描述。早在供应链管理概念出现以前, 就有学者注意到企业运营存在的风险问题, 并对此进行了研究, Heymans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了一个风险厌恶型企业面临随机需求时的订货决策问题, 并分析了价格波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在供应链风险问题的研究中, Lau采用基于报童模型的方法, 讨论了企业决策者对于风险的厌恶态度给企业最优决策带来的影响, 他采用获得预算利润的概率函数风险指标作为系统决策的目标函数来分析。
还有一些学者从马氏决策角度对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模型进行了大量的风险分析。其中, Chung在研究有关不考虑折扣的平稳分布单一链马氏决策问题过程中, 采用了高均值低方差的判定准则, 并给出了Pareto最优的分析方法和计算结果。
近年来,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全球市场之间的竞争呈现出网络竞争之势,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演变成了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了提高企业供应链运作的效率, 来适应供应链全球化的趋势, 人们设计出了更加敏捷和精细的供应链, 这些措施虽然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但是也会使供应链变的脆弱, 无法应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另外, 由于供应链内部的各个企业相互依赖, 彼此影响,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必然导致整个供应链不能正常运转。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2005年初震惊全中国的“苏丹红”事件, 让相关的生产商、原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零售商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如肯德基中国1200家店在这一事件中4天至少损失进帐2600万元。面对种种现实问题的挑战, 使很多学者和机构开始认真考虑供应链环境下的风险问题, 并研究如何来控制供应链风险。
2供应链风险控制研究
供应链风险控制是在供应链风险认知的基础上, 对各种可能的供应链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的处理。根据供应链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事后危害性这两个方面进行划分。可以分为: (1) 日常风险, 其特点是发生概率大、事后危害性不大、易于控制; (2) 突发事件, 其特点是发生概率小、事后危害性大、不易控制.日常风险主要是由于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供应环节的供需不平衡所导致;突发风险是由于供应链环节中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而产生的风险。现在对于供应链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研究主要就是针对这两方面来进行的。
2.1信息化条件下供应链风险控制要求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和完善, 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覆盖了从供应商、制造商到分销商, 再到零售商等供应链中的所有环节, 但是信息的瞬息万变又给供应链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带来很大的难度。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与效益最优化, 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要求在信息更新环境下, 建立带有动态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的供应链协同、实时和应急防范与控制系统。
(1) 建立灵活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
供应链上的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与上下游企业不能有效沟通, 结果导致信息逐级放大, 最后产生了很大的偏差, 导致风险。因此, 供应链上的企业, 应建立信息共享的平台, 充分运用信息, 从传输渠道上减少信息的失真。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 企业可采用诸如VMI供应商在用户允许下设立库存、联合库存管理、多级库存优化与决策。
(2) 供应链上建立多头供应体系确保供货的稳定性。
供应链处于一个变动的、发展变化的状态, 对供应商的选择也应处于动态的情况, 不能仅仅维持某一个供应商, 否则一旦出现问题, 势必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除了设立多供应商外, 还应设立多供应渠道, 它包括多种付款方式、物流方式和采购模式。建立多头供应链体系是预防、控制供应链风险的重要举措, 能保证供应链的稳定。
(3) 建立供应商跟踪评估体系。
通过对供应商的经营情况评估, 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 使其能对产品质量、经营成本、研发、信誉等方面作及时的调查, 并进行科学的评估。一旦发现问题, 及时进行预防和改进, 必要时要对有关的供应商进行调整。
(4) 动态信息的环境下供应链采购合同的优化。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就相继有学者开始采用在动态信息条件下研究供应链环境下采购合同的设计与优化问题, 并大大拓宽了采购的形式。Eppen和Iyer以季节性产品为例研究了合同柔性的价值, 并通过从企业获得的实际数据证明了企业合同的柔性将会增加企业的利润。通过供应链柔性合同的设计与优化来规避供应链的采购风险是最近10年来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 也是发展相当成熟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国内的学者对于供应链合同的研究一直都很关注, 并在传统的供应链合同基础上结合供应链实际环境设计出了很多供应链合同。张龙等从供需双方促销努力角度提出了一种形式化供应链合同策略。证明了在适当的合同参数下, 使用这种形式化策略, 通过供需双方博弈供需链能够达到稳定状态。通过研究供应链采购合同, 并作出最优设计就可以很好的来控制和规避供应链风险。
2.2基于供应链柔性的供应链风险控制
供应链柔性指供应链指对顾客需求做出反映的能力, SlackN于1987年首次提出了供应链柔性的概念。之后, 国内外学者开始把供应链柔性作为评价供应链绩效的一项重要指标。Voudouri是较早提出把柔性作为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一个学者, Beamon在研究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时也认为柔性是指标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内的马士华教授也指出, 供应链柔性对于需方而言, 代表了对未来变化的预期;对于供方而言, 它是对自身所能承受的需求波动的估计。通过研究供应链的柔性问题, 可以很好的应对供应链风险,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 柔性合作。供应链内部的合作伙伴资源共享, 实现核心能力的有机集成。资源柔性是指在各种不确定性情况下, 为满足顾客和市场的需求以合理的成本水平快速地调度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良好的伙伴关系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资源的快速配置, 提高资源柔性。较好的资源柔性能够增强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增强抗风险能力。
(2) 柔性组织。柔性组织是一种松散灵活的、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组织形式, 能够弥补传统组织个性的不足。而供应链的柔性组织是一种动态的、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 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不同于传统企业的刚性组织, 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是供应链柔性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也是其它柔性要素的基础和组织保障。
(3) 柔性供应。根据顾客或合作伙伴的需要改变供应计划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及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水平。具有供应柔性的供应链能够适时调整生产计划, 改变零件或产品的产量、种类或组合以满足合作伙伴或顾客的需要。
(4) 柔性制造。柔性制造是指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低成本快速地生产出满足顾客和市场需要的质量优良产品的能力。主要包括生产柔性、产品柔性以及时间柔性。生产柔性是供应商在生产系统能够有效运行的前提下, 所能够提供的各类产品总产量的变动范围。生产柔性反映了供应商生产能力的弹性大小。产品柔性是供应商开发新产品和改进现有产品的能力。时间柔性也可称为交货柔性, 是供应商改变计划或假定的交货日期的能力。时间柔性反映了供应商满足顾客需求的速度, 体现了顾客需求的时间价值。因而, 在基于时间的竞争中, 时间柔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
3结论
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尤其是随着生产的精益化, 市场的全球化, 供应链显得更加复杂。通过供应链管理, 企业的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 但是随之而来的可能出现的不确定的预测、防范与控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供应链风险控制仍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通过定性分析, 提出了信息化条件下的供应链风险控制, 并同时还提出利用供应链柔性来控制规避供应链风险, 来应对企业经营现实中可能面临的供应链风险。
参考文献
[1]吴军, 李健, 汪寿阳.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管理科学学报, 2006, (12) :1-2.
[2]Boyabad O, Toktay L.Operation Hedging:A Review with Discus-sion[R].Working Paper, I NSEAD, 2004.
[3]吴军, 汪寿阳.供应链风险管理:综述及进展[R].工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 2004.
[4]Paulsson U.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A].In:Brindley C.Supply Chain Risk[C].Ashgate Publishing Li mited, 2004, 79-96.
[5]Heymans S.The price taker:Uncertainty, utility and the supplyfunction[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1966, (7) :346-356.
一、动态环境及供应链的相关基本概念
一般来说, 环境有动静之别, 这也是客观的规律。当然, 动态环境与静态环境都是相对而言的。针对目前的市场来说, 这就是一种动态的环境, 因为市场的的形式, 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明显或者微妙的变化。大到市场运行过程中的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是环境的一种。小到市场中的每个组成部分, 每个公司企业自身经历的内部调整与发展变革。总之, 对于动态环境来说, 它的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它一直处在演变的过程中。我们只有随时关注这种市场形势的变化, 才会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处于一个有利的竞争地位。
供应链是新鲜名词, 但它的发源却有着比价悠久的历史。在贸易文明发生之初, 它就已伴随着贸易的成长而不断成长。我国古代早期的“丝绸之路”就属于这种供应链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只不过当时的供应链条相对来说比较单一, 供应链的功能也不是十分的完善。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 人们的经济交往活动与交往层次变得更加频繁与复杂。当前的供应链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市场运行的组成部分, 在人类的社会发展与进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种目前常见的供应链主要包含物品的畅通与信息的畅通两个层面。但是流通的宗旨或者说宗旨和以前是大致相近的。也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 用最快的速度,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以最低的商业成本, 把需要运送的物品如数的送达指定的运送地点, 这就是现在供应链的基本内涵。
二、供应链的风险来源及主要类型
从全球的视野来看, 国外物流研究的高度与水平还是领先于我国当下的理论研究的。我们首先来大致对风险存在的原因进行初步的认知。从原因的来源上来看, 供应链的风险主要存在着内部与外部两个方向的来源。所谓的外部原因, 就是由于在动态环境中存在的不可控制的环境要素。例如在上文提到的, 市场政策的调整, 国家与政局的变动以及不可抗拒的自然环境等方面。在这种环境中所出现的供应链风险就属于不可把控的风险。另外一种风险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供应链条中某一具体的环节出现了问题。例如供应公司自身制度的缺陷造成供应时间的延期, 或者由于供应企业的具体员工缺乏相关的业务知识, 或者较高的职业责任感而造成的供应货品的损毁等等。后者的风险由于是一种人为的风险在具体的日常供应链的操作过程中可以进行有效的规避和预防, 因此, 这样的风险可以归类为可控制的风险。
也有国内的学者和研究专家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把供应链中的风险归类为关系的风险与绩效的风险, 这种归类主要的依据是合作关系。简单来说, 由于在供应链条中有无数的企业间存在着彼此的信息的互通有无。因为相互信赖干系的不稳固很轻易造成信息交换不顺畅而造成的供应链的潜伏危害。另一种风险主要是来自于除信任关系之外的其它的所有的风险, 其中就包括上文所提到的供应链企业的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员工的业务素质。当然也有学者从风险的产生来源将供应链风险归类为内有的与外在的两种风险类别。内在的风险主要归因于供应链中的企业与员工本身, 包括员工的思想修养, 道德水平, 以及法律观念等方面。外在风险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动态环境中的变数, 包括相关政策与法律的调整以及政治与政局的具体变化等。
无论是外在风险, 还是内生风险, 可控的风险还是不可控的风险其本质都是基本一样的。那就是, 这种风险严重地影响着整个供应链的完整与健康发展。这种风险的存在不仅会波及链条中的上下游企业的运营与发展, 还会对于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造成很大的冲击与损失。所以有效地识别与控制这种供应链中的种种潜在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能在相对动态的环境之中, 进行供应链风险的有效识别与控制呢?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研究文献, 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数据链风险的有效识别与控制。
三、动态环境下供应链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1. 动态环境下供应链风险的识别
对供应链风险的准确识别是有效控制其潜在风险的关键环节。在相对动态环境下, 风险的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供应环节中出现的一些不稳固的因素。其中有人为的因素, 也有物体本身的因素, 所以供应链风险有效识别的第一步就是识别和判断风险的具体来源。
首先, 按照上文关于供应链的产生原因, 我们可以发现:在供应链系统中存在着上下游各个环节的风险。具体来说, 在整个物流环节中, 由于各个环节的衔接不当都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稳定性。例如, 在原材料的采集上, 由于商品质量的把关不严等原因, 会导致以次充好的产品原料混入产品的生产线, 从根源上导致整个批次的产品的质量问题, 为今后的物流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因此风险识别的一个关键步骤是从源头上严格把关产品原材料的质量。
其次, 对于供应链中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的识别。对一个完全的供应链系统来讲, 一方面要包罗供应链中上下流的物品的畅通。另一方面, 也应该包括上下游之间的供应信息的有效沟通。这种风险的识别需要在不断扩大的供应链规模上, 不断地提升信息传递渠道与平台的稳定性, 从而保证无论是产品上游的生产企业还是产品下游的消费者个体, 包括整个物流企业的各个环节都会规避因为这种信息的不畅通而造成的潜在的供应链风险。
再次, 提高对于供应链企业员工中的道德风险的有效识别度。制度和章程虽然在供应链的体系中起着一定的约束与限制作用。但是由于具体的实施个体职业道德素质的不同, 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转型期, 我们的供应链的很多企业内部还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官僚行政主义作风。因此, 在具体的供应链的道德风险的识别过程中, 要把握员工的职业道德表现, 并且通过量化的方式进行道德风险的数值评估。这一点虽然在详细的操纵阶段还存在必然的实际难度。但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这种针对员工的道德风险的评估已经当作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与工具在供应链企业中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与使用。通过对这种道德风险的识别, 可以避免一系列的因为违反相关的操作章程而引起的商业合作伙伴中存在的造假与欺诈等恶性的风险行为。
最后, 物流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产品从工厂出厂到最后送达目的地, 中间经历了一个复杂的物流过程。当然随着现在物流企业中普遍应用的全球定位技术, 以及以激光射频扫描为代表的物联网的技术上文不断进步与成熟。这种在物流企业中出现的风险更加容易被供应链系统所监管与识别, 在这过程中的包括选择分销商与可跟踪的商业行为。例如, 在分销商的日常操作行为当中, 由于自身的业务素质与市场把控等方面的原因, 导致产品的行销渠道出现变窄甚至塞滞的局面产生。物流的具体操作风险包括对库房的管理与产品的存储与调动, 还包括交通工具的选择与安排, 由于缺乏全盘的规划与管理, 极易造成某一具体批次的货物运输的不畅, 最后影响着整个供应链企业的声誉与发展。
上述这些风险的识别是在一定的客观数据的分析基础上, 通过科学的计算模型而制定的风险识别机制。当然由于在动态的环境中, 还存在很多不可控制的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但是如果从原材料的采集, 到产品的生产以及分销商的选择和物流的配送等诸多环节都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 将会为未来的供应链的风险的控制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进行分析, 从而降低供应链的风险控制难度。
2. 动态环境下供应链风险的控制
由于市场的动态开放性, 风险会伴随着整个市场供应链的运行, 存在一定的风险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正是由于这些风险的存在, 也激励着供应链企业不断地通过科学地分析与判断来为今后的风险控制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随着供应链体系的日趋完善, 我们发现虽然在动态环境下, 市场中存在着更多的不可控的因素, 但是只要建立一整套的供应链的风险控制体系于预警机制, 那么由于市场的波动而带来的一系列的风险所带了的潜在的损失将会降至一个较低的水平。
首先, 要注重提高供应链参与企业的风险识别与控制的主动性。从上文的风险识别我们可以看到, 对供应链的整个供应企业的风险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每个参与供应链的相关企业, 应该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来考虑对供应链存在风险识别与控制的重要性。从目前来看, 由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 很对供应链企业的发展处于一种无政府的状态, 而且一旦被短期的商业利益所吸引就会背离商业的从业守则, 最终影响和破坏了整个供应链企业的长线运营与发展。所以, 从供应链参与企业的自身角度出发, 提高企业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意识, 才会有助于整个供应链体系的健康与稳定的发展。
其次, 在供应链体系中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识别与控制的预警机制。预警是在危机与危险还未发生以前, 通过一系列的有效的举措与应对方案来将潜在的风险降低在萌芽状态。从目前的供应链的体系来看, 这种预警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 通过这种协同合作的预警机制, 一旦当市场发生大的变动, 可以发挥整个行业的力量来实现对危机与风险的有效抵制。另一方面, 这种风险预警机制的存在, 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行业的整体优势, 产生规模效应。随着行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 这样的以行业为竞争单位的趋势将会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式。特别是, 竞争的局面将会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中更加激烈。在这套预警机制中, 最为关键的是为行业的风险设立一个最低警戒线, 或者最低的承受阈值。一旦这样的风险阈值设定, 那么一旦市场中的变动触及这一最低的警戒线, 那么一系列的报警机制与各企业间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就会展开, 共同应对即将到来的风险。
再次, 加快信息发布平台的设置速度。在动态环境下, 市场中的波动信息可以说是每一秒钟都不一样。随之而来的是供应链中风险具体内容的改变。只有设立信息发布的平台, 做到供应链信息的及时公开与共享, 才会避免由于市场的滞后性而带来的企业间彼此的猜测甚至行业内部的不正当竞争的存在。这种公开的信息应该包括从产品的出厂到物流的中间环节以及产品的最后的反馈等一系列环节的重要信息。只要疏通这一供应链过程中的上下游的信息沟通渠道, 就会避免因信息交流不畅而造成的物流过程中的错误等不好的后果。这种不良的后果会带给企业与市场带来一系列的反应, 就像市场推开了一套多米诺骨牌一样, 在这中无序竞争的背后是供应链的信息不通畅以及企业间合作的不通畅所导致的。因此, 公开行业信息具有非常关键的价值与意义。
最后, 严格提高供应链环节中的企业准入门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在经济的各个领域铺开, 很多企业也看到了物流供应这一未来发展的蓝海中间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所以导致了供应链中的很多企业的资质与服务水平并没有达到行业与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所以, 从市场经济的长远的发展角度,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从具体的国情出发, 抬高我国供应企业的门槛, 并设定相应的考察标准, 从企业自身来为供应链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这种门槛的调高应该从当前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鼓励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在供应链只表现比较积极的中小企业参与进来。通过这种企业本身到行业约束的机制的确立的方面, 为供应链中的风险控制做到保驾护航。在这种行业门槛的设置时, 要注意一定的灵活度与柔韧性, 因为动态环境的特性已经决定, 没有可以适用于一切的行业准则。所以把这种企业的门槛的抬升与行业的灵活性进行一定的优化组合, 最终实现行业秩序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动态环境是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的表现, 这种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了挑战。供应链作为商品流通的重要方式与渠道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从风险的有效识别入手, 通过从商品流通的源头做好供应链的监管以及预警机制的设立, 最后达到行业的整体优势。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与对策下, 供应链中的风险就会得到最大水平的抑制。当然, 这种基于动态环境下的供应链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在未来的市场中不断地提高与完善。
摘要:在经济高速成长与进步的社会, 商品供应的畅通构成为了当代物流的基本要义。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 物流与信息流已交叉在一起, 形成为了一个极其庞大且精密的供应链体系。由于市场的开放性以及环境的动态变化等原因, 在这个系统中风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在动态的环境下对供应链体系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与控制是当前物流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动态环境,供应链,风险识别与控制
参考文献
[1]李晓英, 陈维政.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 2003 (09) .
[2] (美) 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 (Donald J.Bowersox) 等著.供应链物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3]刘伯超.供应链风险特征与防范措施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9 (02) .
[4]李书芳, 张雪芹.供应链的风险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0 (19) .
[5]张存禄, 黄培清.数据挖掘在供应链风险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 (01) .
[6]时晓, 张毕西.基于模糊评价的供应链风险评估[J].科技咨询导报, 2006 (09) .
[7]张立君, 范丽君, 赵雪峰.RFID技术在供应链风险可控环节中的应用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0 (04) .
[8]丁玲.对供应链突发事件防御的思考[J].北方经贸, 2006 (05) .
[9]周渝霞, 李望春.如何有效管理供应链风险[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05) .
对于连锁零 售企业来 讲,供应链管 理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 是现代管理理论所推崇的获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它是指以连锁零售企业作为整条供应链的主导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使之快速反映客户需求,以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品质、在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间、以最佳的成本和合适的价格进行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然而,供应链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环境和链上各实体内部不利因素的影响,形成供应链风险[1]。连锁零售企业由于其行业特性,涉及的供应链风险变量多,需建立良好的风险应急处理机制,以降低和消除供应链管理的风险。
我国零售行业的全面开放对我国零售企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零售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供应链快速响应市场、柔性高且成本低的优势普遍受到重视,零售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在逐渐形成。但是,供应链为零售企业带来竞争力的同时,也因其存在风险是零售企业供应链不稳定进而导致价值损失,如何认识这些风险、明确这些风险的成因、科学评估这些风险的效应并寻找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是零售企业主导型供应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
本文以此为背景,以系统管理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系统工程方法、控制方法论、数学分析方法为工具,以零售企业供应链风险为研究对象,以风险管理理论为主线并结合我国零售企业供应链的特点,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供应链风险构成、形成机理、风险管理体系及制度。本文从我国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及风险管理现状切入,论述了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探讨了我国零售企业在实施供应链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对策,提出了风险控制的要素及方法,为我国零售企业管理供应链风险提供一种理论思路。
2 国内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风险
作为新兴的商业业态,连锁经营正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商业新业态。在新的市场环境中,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竞争力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连锁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仍存在诸多风险,管理水平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2. 1 外部环境的风险
外部环境的风险指的是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通常这一类风险无法预测,但是一般来说,不会对企业造成太大的影响。零售企业作为国退民进的企业,受国家政策管制相对较小,同时相关的产业资本在零售行业的投资也加大了投资力度,因而未来几年零售行业仍将会有更多的并购出现,这将导致区域内商业资产重组的活跃。连锁经营也正成为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产品市场的结构和形态会受到国家的政治、法律、经济、技术等宏观因素的影响,供应链上所有企业在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下,就会出现外部环境风险[3]。
外部宏观的不可控因素,如自然灾害、政策调控、技术发展水平、法律法规约束等,都会对企业构成外部风险。中国加入WTO大大促进了对外贸易,但同时,外企的进入也增加了国内企业的压力。世界零售连锁企业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在中国成绩显著,是国内连锁零售企业的强大竞争对手,也无形中促使国内的连锁零售企业加快发展脚步,提高发展水平。
2. 2 企业间的合作风险
合作风险是指企业与企业间在进行相互交易往来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沟通等原因,对企业的合作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失的风险。虽然竞争总是与合作并存,但是由于企业合作伙伴的选择和契约的履行具有不确定性,企业间总是在进行一场又一场的博弈。企业间信息的不对称,信息扭曲、文化差异和企业理性选择等因素,造成合作企业总有一方处于不利的位置,从而不可避免地给另一方带来一定的信息风险。这对规模化经营的连锁零售企业带来的风险更为严峻。
连锁经营是一种规模经济,规模化可以实现采购成本的降低,提高销售额,所以零售连锁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就成为了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一旦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缺乏有效合作,甚至缺乏基本的信任,就会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导致整个供应链系统运作成本高,竞争力弱,无法充分发挥供应链的整体效用,链上的各个环节无法达到最有效的紧密衔接,致使企业在销售计划、采购、库存管理和配送等方面与链上其他强企业脱节。企业不能在供应链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也不能有效形成供应链系统。
从目前国内的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来看,企业间的合作风险主要体现在: 1合作者的选择风险; 2不合作行为的风险; 3控制权丧失的风险。
2. 3 企业内部的经营风险
企业内部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的经营策略。连锁零售企业采取何种经营战略会产生何种风险,对企业本身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连锁零售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着诸如门店缺货、资金紧张、人才缺乏、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连锁零售企业的整体效益。
根据罗兰贝格的统计数据: 目前中国零售业因为供应链的不完善导致的经营损失在10% ,缺货是零售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对连锁零售企业来说,各门店之间货物的调拨可以解决独个门店的缺货问题。不过如果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货物存储和跟踪系统,这一方法就会失效。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没能与供应商友好合作,建立相应的采购补货系统,导致库存不足,无法实现调拨,满足不了顾客需求,最终将影响连锁零售企业的整体效益和企业形象。
此外,内部经营风险和供应链中各个合作方的情况,如供应链的供货能力( 包括其物流配送) 、第三方物流、产品的特性、终端客户的需强求、企业本身的采购战略和发展战略( 包括上层对供应链的重视) 、公司内部供应链管理水平和人才储备等均有关系。
3 供应链管理风险的现状
3. 1 风险意识弱,整体管理水平偏低
国内众多的连锁零售企业虽然意识到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但是迫于资金、技术、人才等原因,他们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仍然偏低,并且对供应链的风险没有太大意识。众多的连锁零售企业资金不充裕,技术水平落后,吸纳不了具备高水平管理理念和丰富管理经验的人才[4]。面对供应链中断、客户流失、信息流堵塞、供应商关系紧张、采购及配送体系不全等问题,企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3. 2 物流体系不健全,运营成本高,风险易形成连锁效应
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规模化的连锁零售企业也在逐步地进行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虽然建设了配送中心,整合了一定的信息资源,但是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企业自建的配送中心多数采用半机械化或手工作业,作业效率低,导致运营成本增加[5]。同时,由于连锁经营,风险的波及范围及影响程度加大,产生的连锁效应会对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3. 3 缺乏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
零售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对于顾客资源的争夺,而连锁经营促使企业更大范围地争得顾客资源。国内的连锁零售企业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顾客进入卖场,在没有买到想要的商品时只有悻悻离去。国内多数的连锁零售企业只是眼睁睁地看着顾客离开。但同样是零售企业,沃尔玛的工作人员在发现这种情况后,会主动询问顾客,了解顾客需求, 并及时采取措施赢得顾客的再次光顾,由此建立顾客管理系统,实施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
4 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面对上述风险,企业应对不同风险采取不同应对方式,最大程度地避免风险的发生,有效管理控制风险。
4. 1 防范外部风险
在整个市场环境中,宏观因素带来的风险不可避免。一般来说,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并不会太大。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企业应该定制最基本的应对措施。
特殊的经营模式要求连锁零售企业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做到一体化、标准化,建立柔性的供应链设计,增强供应链管理的灵活性,消除有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变动因素,及时准确传递供给和需求的信息,避免风险的规模效应。
政府引导必不可少。诸如融资渠道的狭窄、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行业内的恶性竞争等外部风险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和教育,从宏观方面来引导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4. 2 有效控制企业间的合作风险
合作风险需要企业间建立并维护良好的关系加以管理和控制。简单的说,就是要正确处理与供应商( 分销商) 的合作关系。连锁零售企业不仅要处理好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更要管理好门店与门店之间的关系。由于目前企业的各门店相对独立,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没有完全突显出来。
4. 2. 1与其他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 关系
这是保证供应链成功运作、风险防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企业在与供应商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建立完整有效的供应链的同时严格管理控制供应链风险。
首先要求供应链的成员加强信任,建立企业成员间的信任机制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减少内部交易成本。其次,应该加强成员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最后,建立规范的合作机制,在供应链成员间实现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
4. 2. 2 加强对供应链企业的激励
对供应链企业间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要通过消除信息不对称、不完整,减少风险的出现。通过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和机制,可以使合作伙伴能得到更多的利益,以此消除道德风险。
4. 2. 3增加供应链透明性,加大信息共享程度和信息流通 速度
加快信息流通速度有利于提高供应链反应速度和执行敏捷度,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不论是企业与企业,还是门店与门店都可以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资源,从而快速反应顾客需求,增强供应链绩效。现代科学技术,如互联网、GPS、EDI等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度,减少信息失真,及时有效地对风险进行控制,大大降低供应链风险。
4. 3 合理管理企业内部的经营风险
1针对自身情况建立企业发展战略和合理的风险处理系统。在设计和构建供应链时,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供应链存在的风险,根据其结构、环境的特点分析风险因素,区分风险类别,制定合理风险管理目标,合理选择风险工具。
快速扩张对于盈利能力强、资金雄厚、财务体系健全、经营稳健又具有持续融资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是水到渠成的发展战略。在科学、集约化管理的基础上,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向管理求衡,适时改进、吸收新的管理方法途径,创新管理,进一步建立低成本、顾客满意、配销价值链优化等方面的优势,而国外的管理体系则是连锁零售企业向管理求效益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
2构建物流战略联盟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实现规模经济的一种有效的组织方式。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大中型连锁零售企业一方面要追求成本的最低化和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根据企业所提倡的服务理论,又要求将安全库存量保持在最低水平。这就使得零售连锁企业的物流运作范围不仅要迅速拓展,而且必然要求企业物流要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以便满足商品供给的需要。
3实施完整合理的客户关系管理,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客户智能,提高客户忠诚度。通过收集和分析客户数据,企业可以从中挖掘客户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客户流失所带来的风险。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是连锁零售企业最广泛的覆盖市场,更利于企业实施标准化、统一化管理,争夺更多的顾客资源,建立更高的顾客信息和企业形象。
4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唯企业发展开辟新道路。一些强企业在最初组建自己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时,面临着供应商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难以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的困难[6]。良好的技术平台不仅帮助企业减少了成本投入,更使企业进一步跨入了世界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平台,取得了与世界跨国企业集团的对话资格。
5选择恰当的管理模式,提高门店的执行能力。目前许多零售企业内部组织的障碍导致企业不能及时响应消费者需求。门店与门店,甚至总部与门店之间缺乏深层次的协调合作。连锁零售企业需要加强总部到门店之间的执行能力。在迅速拓展和全国布局之后,注意协调总部与门店,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整合商品销售、供应链与门店运营方面的核心活动, 全面的、集成地看待相互连接的流程与信息,以及目标与衡量标准的一致性,构建并实施能有效响应并满足用户需求的运营系统。
5 连锁零售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5. 1 加强企业自身风险管理
面对实施供应链管理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零售企业应当权衡收益与成本的关系,实施风险管理,包括对风险的度量、评估和应变策略,把实施供应链管理所带来的可能风险降至最低。
5. 2 改变传统观念,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观念改变是整个供应链实施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零售企业要在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即从追求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包括所有渠道成员在内的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从单赢变为双赢或多方共赢。零售企业不应该从渠道伙伴身上去获取利润,而是应通过供应链管理来获取利润; 今后的竞争会更多地体现在不同的供应链之间,与渠道成员的有效合作是未来零售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7]。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伙伴,建立利益共享的战略联盟,使得交易各方通过相互协调合作,实现以低成本向消费者提供更高价值服务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5. 3 进行企业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重组
供应链管理要求各企业在组织结构上进行创新,消除各职能部门以及各企业之间的隔阂,这就需要管理者运用系统的思维和整体的观点去看待整个供应链问题。供应链实施过程中,在企业资源和决策领域间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冲突,因此上下游企业必须在信息上共享、行为上合作,采用信息与测评系统,设立核心的目标,明确企业间的相互关系,加强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将各方同战略目标结合在一起,鼓励持续改进[8]。同时加强供应商的培训和使用有效的供应商绩效评估机制,激励供应商自身的发展,从而达到双方共赢的目标。
5. 4 明确企业供应链战略,推进信息化管理
根据李效良的观点,供应链战略可以分为经济型供应链 ( 目标是成本最小化) 、风险共担型供应链( 集成共享资源,共同承担风险) 、响应型供应链( 对顾客的需求变化的多样性做出快速而灵活的响应) 和敏捷型供应链( 变化性快速响应) ,因此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发展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战略。企业同时需要在技术上加大投资,在供应链管理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 条形码、电子扫描、EDI、快速反应系统、共享数据库技术和电子支付系统等,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从而实现企业间信息的快速传递,减少库存、实时预测,提升战略能力。
5. 5 重视供应链人才的培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零售企业要加强对优秀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采取正规的教育和在职培训,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物流人才,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的能力和质量。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条件,将部分业务外包给其它公司,集中精力提高自身连锁企业品牌价值,提高企业本身核心竞争力。
6 结语
零售行业涵盖了多个市场,并且大多数的市场都可以成为连锁经营,这也是零售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供应链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已毋庸置疑。连锁经营的复杂性、市场的不确定性、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求连锁零售企业必须重视供应链风险,要充分把握连锁这一规模优势,利用连锁降低成本,产生规模效益,同时规避供应链风险带来的连锁效应。
随着国内零售业的发展和成熟,走差异化的道路,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是行业当前的必然趋势。建立完整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和物流体系对连锁零售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尤其在面对着来自外界激烈的竞争压力,国内零售连锁企业更应重视供应链管理,在观念、组织、技术和管理上进行全面彻底的创新,通过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来提升自身竞争力,以便于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由于本文研究时间较短,笔者认为还有以下两个方面需要继续展开和深入研究:
1运用其他数学工具、经济方法或者相关领域的手段继续探索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并实现对风险发生全过程的模拟。对零售供应链的风险作进一步的分析,并建立能够在我国零售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领域实施以上效果。
【贵州供应链的风险控制试题】推荐阅读:
供应链信息风险09-08
贵州2018年专职安全员考试题07-02
2024年上半年贵州电工知识考试题06-04
贵州2018年工程测量员中级考试题07-03
贵州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脱离低压电源主要办法试题06-16
贵州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工作体制考试题11-19
海尔的供应链管理06-15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10-12
贵州电网公司的战略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