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安全性分析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中国金融理财项目及金融衍生品目前处于发展阶段,市场需求以及市场动力十分缺乏。本文将以现中国新兴理财市场需求入手,分析中国新兴金融衍生品,发现目前金融市场暴露的问题提出面对新兴市场需求如何改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金融市场安全性分析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融市场安全性分析论文 篇1:

论协调推进金融业三个国际化

摘要:本文在讨论货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化和金融机构国际化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三个国际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协调推进三个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化;金融机构国际化;协调推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全球金融业日益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金融业国际化成为各国(地)扩大本国(地)金融业国际影响从而在金融一体化过程中居于主动地位的一种战略。我国随着经济实力和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的不断上升,金融实力也不断上升,迫切需要推动金融业国际化。金融业的三个组成部分货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金融业国际化中的货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化和金融机构国际化之间也具有紧密联系。从文献检索结果看,关于货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化和金融机构国际化各自都有一些讨论,但关于三个国际化之间的关系的讨论比较鲜见。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分析金融业三个国际化的概念入手,探讨三个国际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提出协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和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一、金融业三个国际化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一)三个国际化的含义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一个货币区的货币国际化,指其由在法定流通区域内被使用到跨出其法定流通区域被使用的过程。一个货币在其法定流通区域以外被接受的程度越高,其国际化程度就越高。金融市场国际化指一国(地)金融市场由为境内市场参与者提供服务到提供跨境服务,为境内外参与者同时提供服务的过程。金融机构国际化指一国(地)金融机构由在本国(地)内从事经营活动到跨国(地)从事经营活动的过程。

(二)金融业三个国际化之间的关系:区别和互促

货币国际化的主体是货币,金融市场国际化的主体是交易场所,金融机构国际化的主体金融机构是货币的经营者和交易场所使用者。这几个主体之间性质不同但又因金融活动具有紧密联系。因此三个国际化之间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面以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和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为例进行论述。

1、人民币国际化与其他两个国际化之间的区别。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境外使用者不限于中资金融机构,中资金融机构只是为人民币的其他使用者提供相应的服务;但人民币产品相关服务的提供者也不限于中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同样可以提供类似服务。人民币国际化不完全依赖于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以后,人民币标价产品可以在境内交易。也可以在境外交易,因此人民币国际化也不完全依赖于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

2、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与其他两个国际化之间的区别。

中国金融市场上交易的产品有人民币标价产品,也有外币标价产品,因此金融市场国际化不限于人民币产品市场的国际化。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不但有中资金融机构,也有外资金融机构,中资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都可以成为国内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结者。因此金融市场国际化不完全依赖于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

3、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与其他两个国际化之间的区别。

中资金融机构跨国经营,不但经营人民币产品,而且经营外币产品,因此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并不等同于人民币国际化,也不完全依赖于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机构实现国际化经营以后,不但经营国内金融市场上的产品,而且经营国外金融市场上的产品,因此金融机构国际化不完全等同于金融市场国际化,也不完全依赖于金融市场国际化。

4、人民币国际化与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人民币在国际上被接受有利于金融机构跨国经营。中资金融机构在人民币资金取得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可以比较方便地在本土取得人民币资金),因此在跨境经营人民币产品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中资金融机构跨境和在境外经营人民币产品,增强人民币产品的可得性、便利性和安全性,也直接促进人民币的跨境和境外使用。

5、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后,可以向境外提供市场交易及辅助服务,向境外提供人民币标价产品的交易及辅助服务则直接推动境外市场参与者持有人民币标价产品。人民币在国际上被接受,中国金融市场上的人民币标价产品因其容易转变成人民币现金类资产,因而也易于在国际上被接受,因此货币国际化有助于金融市场国际化。中国金融市场向境外提供人民币标价的产品和服务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6、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与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中国金融市场实现了国际化以后。中资金融机构可以为境外参与者参与中国金融市场提供服务,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拓宽了中资金融机构对外服务的空间。中资金融机构实现了跨国经营,则中资金融机构可以将中国金融市场上的产品销售到境外,有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二、金融业三个国际化的目标

1、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指人民币及人民币标价金融产品的跨境使用和境外使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应从现金形式货币、非现金形式货币、境内外金融产品形式分别着手。在现金形式方面,应建立和完善人民币境外现钞库并建立现钞回流机制;在非现金形式方面。应着手规划建立人民币跨境和境外支付清算体系:在境内金融产品形式方面,应积极稳妥推动境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吸引外部参与者持有境内市场产品;在境外金融产品形式方面,应支持香港全面发展离岸人民币产品市场。当前应加快建立人民币境外现钞库和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为金融产品的境外持有提供技术保障。

2、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

在近期内将中国金融市场建成初步具有对外提供金融交易服务能力、由境内外参与者共同参与的、具有一定国际或区域影响的市场。当前,要实现国内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多样化。吸引境外参与者参与国内货币、外汇、股票、债券、商品期货、金融衍生品和黄金市场,吸引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标价权益类产品和债务类产品。

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长期战略目标是:中国由国际金融市场的单纯参与者转变为国际金融市场的组织者;由国际金融市场的价格接受者转变为国际金融市场价格形成的参与者和主导者;由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信息发布者:由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关联服务的消费者转变为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关联服务的生产者;由国际资金流入的吸引者转变为资金流入和流出的媒介者。

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必须改善市场参与者结构,一是要吸引境外参与者进来,以活跃交易和提高市场的国际影响:二是要培养一批立足于本土的大型金融

机构充当主流参与者,发挥市场稳定者作用。

3、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和国际化。

金融机构实行国际化可以有两种基本战略。第一种是面向国内市场的国际化战略,即国内金融服务在境外的自然延伸,目的在于巩固国内客户资源,为国内客户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服务,主要利润来源在国内。第二种是面向国际市场实行全球布局、全球经营的战略,目的在于在全球范围内占领市场,利润来源分散。已经有海外经营经验的大型中资银行应着手进行全球布局,实行第二种战略;其他实力不够强大或海外经营经验不充分的中资金融机构应着眼于现有国内客户的需要开展跨境经营,先实行第一种战略,待积累了充分经验和实力后再实行第二种战略。

中资金融机构在国际化过程中应努力克服来自内部的约束和来自外部的障碍:实施恰当的地域战略,既重视周边国家(地区)及与中国具有紧密经济联系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拓展,也要重视巩固并拓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业务网络,学习发达地区金融业发展经验;灵活选择扩张形式,探索使用并购等资本运作手段实现快速扩张,统筹境内外上市和境内外布局;与外资银行特别是外资战略投资者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金融机构的规模不同,业务重心不同,对国际业务的倚重程度不同,各自的总体经营战略不同,国际竞争力也不同,实行的国际化战略也应不同。大型金融机构应着重于全球布局,次大型金融机构应执行跟随客户走的战略;以零售业务为主的金融机构应注重全球网点建设,以批发业务为主的金融机构应在国际金融中心或业务密集地设立有限网点。

三、协调推进金融业三个国际化

三个国际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收到三者互相促进的效果;但如果处理不好,也有彼此构成障碍的可能。例如,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如果形成境外人民币产品市场的规模和重要性都超过境内人民币市场的局面,则不利于境内市场的繁荣;在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过程中,如果产品大量使用外币标价,则不利于人民币地位的巩固,也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国际化由外资金融机构主导,则中资金融机构在国际化经营中就难以发挥其依托本土的天然优势,不利于其开展跨国经营。因此,应该充分利用三个国际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推动三个国际化良性互动,提升中国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力戒一个方面不恰当的国际化阻碍其他两方面的国际化的顺利推行。

1、同步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并促使二者良性互动。

人民币国际化既是中国国际地位的体现,又有利于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当前人民币资本项目未完全可兑换条件下,应稳步规划和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国际化。资本项目可兑换有利于人民币被广泛接受,但在资本项目非完全可兑换条件下,人民币也可以跨境使用,事实上也已经实现了一定量的跨境使用。只要流到境外的人民币资金能用于境内购买商品劳务和支付债务并为境外机构、个人持有,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国际化。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的逐渐增大,将使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的风险降低。因此,在政策层面上没有必要等到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以后再来规划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而应该同步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并促使二者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2、以人民币标价产品为主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以人民币标价产品为主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有利于避免国内货币替代现象严重化。否则,若以外币标价产品为主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则短期内可能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推动,但同时也有可能加剧外币对本币的替代,不利于维持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影响人民币的国内地位,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因此应该坚持以人民币标价产品为主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

条件成熟时,可允许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标价债务产品,允许境外机构参与人民币标价的黄金交易、特定商品期货交易及金融衍生品交易。除外币对手交易外,尽量避免在境内市场向外资推出外币标价金融产品。

3、中资金融机构要在人民币跨境使用和人民币产品的跨境交易及境外交易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

中资金融机构要在人民币跨境使用和人民币产品的跨境交易及境外交易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有利于中国货币当局对人民币市场进行调控。因此,要努力维持和发挥中资金融机构在经营人民币产品方面的优势,鼓励其跨境和在境外经营人民币产品,为人民币的境外使用提供全面服务。

鼓励中资金融机构在境外开办人民币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鼓励中资金融机构开办人民币资金的跨境结算和境外结算业务,建立人民币资金的境内外转移机制。

4、发挥中资金融机构在联结国内外金融市场上的作用,将其培养成国内国际市场的主要联结者。

中资金融机构由于熟悉国内市场且具有强大的国内网络,在联结国内和国际市场上也具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因此,应该充分发挥中资银行的固有优势,努力发挥其在联结国内外市场方面的主导性作用。

5、中资金融机构要在国内金融市场对外提供交易及辅助服务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

中资金融机构熟悉国内法律和市场运作,在吸引外部客户方面也有其优势。只要加上政策鼓励和引导,中资金融机构一定能在国内金融市场对外提供交易及辅助服务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中资金融机构由于立足于本土,对本土市场有着天然承诺,它们在本地市场上发挥主导性作用有利于维护大家对市场的信心,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金融安全和正常金融秩序。

6、重视发展金融关联服务业。

实现金融业国际化还需要发展为金融交易提供支持性服务的关联服务行业,如登记、托管、清算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服务提供者;资信、会计、审计、评级、信息发布、法律实务、咨询等金融附属服务提供者。金融关联服务业提供的可靠高效服务能够保证金融交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时为金融交易定价提供技术支持,一旦缺少了这些行业的支撑,金融业的服务功能就要受到抑制,它们与金融业一起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金融服务及关联服务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中,会计、审计提供了交易定价基础,资信、评级则提供了交易定价参照,法律服务以及咨询帮助交易参与者制订适当策略,信息发布机构的服务则有利于消除不同交易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金融交易对物理场所和地理地点的依赖性降低,全球范围内金融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服务的竞争,而服务竞争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支撑金融交易的关联服务行业的竞争。因此,推动金融业的国际化,还要同时推动金融关联服务业的发展。

从世界范围内看,为保持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和促进全球范围内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应打破金融关联服务业领域的寡头垄断局面,引入新的具有世界水准的金融关联服务机构。从中国国家角度看,我国应大力发展具有国际水准和竞争力的金融关联服务业,以为本国金融市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服务,为本国金融市场走向世界服务,同时促进全球范围内金融关联服务领域的竞争,为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作贡献。

责任编辑 周智立

作者:刘明志

金融市场安全性分析论文 篇2:

中国理财项目发展及启示

摘要:中国金融理财项目及金融衍生品目前处于发展阶段,市场需求以及市场动力十分缺乏。本文将以现中国新兴理财市场需求入手,分析中国新兴金融衍生品,发现目前金融市场暴露的问题提出面对新兴市场需求如何改变。

关键词:新兴金融市场;互联网金融;资源整合

一、新兴金融市场发展背景

信息技术的进步为金融市场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研究技术、支持平台和发展空间。在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使得融资开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互联网金融软件开始出台福利系统,创新产品,提高金融市场发展速度。在宏观层面上,提高金融市场发展速度,旧市场便会受到冲击从而出现旧模式更好的金融服务,便捷的交易方式。

二、新兴金融市场

自新支付方式以来,支付寶、微信相继推出理财项目,大多数平台消费者会以变相的方式购买金融产品如余利宝、理财通。这点引起了市场上的高消费,在金融市场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导致P2P平台出现,而P2P平台暴雷,这时消费者的需求就不仅是便利性,更多的是安全性及可见收益。

商业银行新兴业务,如提供客户债务融资、股权融资、金融期货组合产品,银行受到互联网金融冲击后,对于金融业务做出了资产管理收益前瞻化以及业务密集化,从而从传统业务转化为新兴业务,受到冲击后受众仍只是未能跟紧互联网一直去银行办理业务的小众群体。而其受众投资方案为小风险,收益稳定,这时银行金融市场所暴露的问题便是受众不变,尽管各自银行推出自己的App但也难以改变扩大市场的这个根本问题。

三、新兴金融市场的特点

(一)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同时,体现了以下特点

受众广,便捷性高,在全民小康绿色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支付已经深入民心,无论是扫码支付,nfc支付,都是建立在大众认可前提下,进行资金存放。

数据多,在新兴互联网金融前提下,其App可以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投资需求,从而快速募集资金进行投资。

未全面普及,在P2P平台暴雷后更多的人对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产生担心,而正是因为未完全普及,导致国家政策不完善,以至于便捷高效的理财方式变成了非法募资的手段。

(一)商业银行转型业务,体现以下特点

资金稳定,在我国金融市场规模逐渐增长收益曲线下降的前提下,银行拥有成熟的体系下其资金量愈发长效及稳定。

客户覆盖率广,方案可制定,在传统银行业务的前提下,银行针对个人出台不同金融组合产品,如农行养老险,快e贷等。通过特色组合金融产品.达到客户类型全覆盖。

四、中国新兴金融市场出现发展启示

新兴金融市场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形成,导致互联网金融企业良莠不齐,部分为非法集资。我国一直对网络信贷都缺乏有效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金融市场埋下了重大安全隐患,因此在新兴互联网金融的前提下,我国需要进一步规范整理互联网金融平台,对金融服务以及产品进行有效检查,保证互联网金融消费者资金的安全性。

对于我国金融产品消费者来说,完善的金融组合产品,能更准确地测算出其收益率,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在产品不断完善创新的前提下,风险性也逐一体现,在互联网金融中云计算信息风险,政策风险,这两种风险发生会对平台造成资金量损失,诚信下降,大大增加了互联网金融体现运营的难度,社会管理成本随之增加。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加强云计算安全在客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国家政策有效合理地推出新型金融理财产品。

银行新兴金融理财产品所暴露的问题,不仅是在对业务进行多元化的同时,进行本质上的创新,不单是组合型金融业务,需要根据客户本质推送服务,完善线上App提高客户需求完全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行金融联络人机制,可对客户分类实现一对一类客户,从考核联络员确切了解不同类别客户需求进行业务定制,让商业银行新兴业务更亲民,与互联网金融形成各自特色,推进新兴金融产业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兴金融发展迅速的前提下,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及安全问题等不可控因素越来越多,商业银行金融缺乏创新,服务未能发挥线下优势,资源整合不完善,二者应发挥其长处,更好的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在不违反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共同稳定中国金融市场消除可控风险。

新兴金融市场是中国金融飞速发展的产物,对于理财项目的规划应更面对大众,在这不确定因素极大的现在,各新兴金融企业应在互联网上实行安全便捷化,线下亲民化共同进行资源整合,是中国金融产业发展的好方向。

参考文献:

[1]赵家艺.新常态下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分析[J].现代营销,2019-8.

作者简介:

周旭出,西安培华学院,陕西西安。

作者:周旭出

金融市场安全性分析论文 篇3:

新常态下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分析

摘 要:本文首先简单阐释了新常态的意义,其次概述了金融市场进行分析,通过此为基础,重点研究了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希望以此能够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更好的平衡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新常态;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来进行把控。在新常态下,及时的调整宏观政策能够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优化作用,能够有力的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利用宏观调控作为基础手段,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行解读,从而调整相关的政策,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规律。

一、关于新常态

在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新常态,随后在APCE会议上,对新常态一词做出了解释,新常态一词的提出,与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变化息息相关。第一,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外在需求出现萎缩。新常态最早的提出者是国外学者,他们认为在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会下降,甚至会出现负增长。而在我国,新常态的运用就是外在需求萎缩的基础上,进行新常态的发展,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第二,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制造业有着充足的竞争力,因此产业升级势在必行,但产业升级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会有一段时间的行业波动。第三,人口红利减少,资源约束增强。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同时资源约束增强。关于新常态,结构调整、增长动力、速度换挡缺一不可。

二、关于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下的附属产物,主要是资金投入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的交易手法,通过合适公平的交易工具进行交流,这种交易方式所形成的就是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包含着多种形式的金融交易工具,例如股票、债券、基金等。通过市场的发展,逐渐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交易体系。正常情况下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货币市场,第二种是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就是金融市场中对短期资金的交易所形成的市场;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交易形成的市场。而通过这两种基本的市场模式为基础,不断的发展出更多的二级市场,这些二级市场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交易体系,推动着金融市场的完善与发展。

三、新常态下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金融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经济政策的把控,而在新常态下,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更是深远。在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把控和监督,一个是财政,另一个是货币,只有依托这两种经济政策,才能使金融市场更完善的发展,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

1.财政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作为政府调控金融市场的主要手段,财政政策可以影响很多的金融产业,例如债券和股票等。第一,国债。国债与股票和基金都不同,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一种异于银行信用的调节手段,主要的作用在于实现财政信用,国债的发行对于证券行业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第二,税收。税收是调控证券投资者的有力手段,投资者的最终收益受到税种和利率的影响。税政的增加就会导致企业的利益减小,投资者的投入资金也会减小。而高税收会给投资者带来负面的影响,导致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降低,相反,低税收或者合理的免税可以刺激投资者的投资欲望,致使投资者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市场经济的增长,有效地促进市场的发展。财政政策要在金融市场平稳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及时性的调整。

首先,要加强投资者对于金融投资的积极性,应该提高国债的发行量,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利用国债的发行,满足企业对于技术的发展需求,指引银行对企业进行相关的贷款业务办理,适当的进行贷款的发放。还需要进行税收,合理的完善税收制度,调整进出口税务制度,稳固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其次,在满足了金融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利用金融调控的手段,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行调整,在保障市场正常发展的同时拓展更多的发展空间。以财政政策调整为主,以货币政策为辅,推动金融市场积极发展。再次,应以平稳发展为基础,调整财政政策,以此引导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通过调整财政政策,来引导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政府经济的职能,同时保持财政政策的稳定执行,以此来提高货币政策的执行性。还需要以货币政策的稳定和健全的市场制度作为辅助手段。最后,在调整财政政策的同时,要贯彻落实宏观经济政策,保证宏观经济政策的平稳执行,既要满足资金的投入要求,又要满足消费需求,实现宏观经济政策正常实行的目的。严格处理财政赤字情况,在保证财政赤字减少的前提下,对国债进行推广发行,保障国债发行的稳定性。扩大经融投资在财政政策中的基本比例,准备好投资的资金,同时调整资金结构。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金融市场上资金的安全性。有规律性的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整,不仅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还能够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只有在金融市场稳定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的进行改革,使其更好的发展。

2.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货币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的基本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保证货币币值的稳定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在金融市场的发展过中,货币的供求关系与社会供求关系息息相关,所以在调控宏观经济时要严格控制货币的发行数量。货币政策的重点在于对货币发行的中间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通货膨胀,保持货币供应的稳定性,同时避免国际收支失衡。货币政策在股票市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股票市场是金融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股票市场上的货币政策决定了金融市场的质量,所以可以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基础,积极开拓金融期货业务,健全市场的机制制度。

而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中,货币政策存在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紧缩型货币政策,第二种为宽松型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对货币的发行量进行管控,这样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发展缓慢,宽松型货币政策是增加货币的发行数量,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但是增加货币的发行量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如果货币的发行数量超出了市场的需求数量,那么就会导致通货膨胀,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严重阻碍金融市场的发展。而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良性发展是金融市场的发展基础,只要对两者之间进行有效的疏导,就能够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而我国分业监管是主要监管方式,所以在加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關系的时候,有可能导致监管出现漏洞,所以在疏导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关系的时候,监管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通力协作。这样才能避免金融漏洞的出现。而货币政策的实行,可以有效的规范证券融资方式,正确的引导资金合法的流入市场,通过银行信贷体系,进行资金的筹集,加强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在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时,必须遵守政策要求和政策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货币政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地进行调整。

第一,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利率可以使金融市场的服务类型增多,同时对信贷政策的监管力度进行了加强,这能够更好的引导资金的流向,对资金进行科学的管理。同时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完善货币市场,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第二,存款利率。严格控制存款利率,对利率市场进行改革创新,保持其连续性,拓展公共市场的业务,保证资金投放的灵活性,这样才能保证金融市场的灵活性。完善贷款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贷款的额度,可以使用先回收后贴现的方式,这样能够保证政府的货币相关政策能够完美的实施,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保障宏观政策的干涉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宏观经济政策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新常态下,只有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结合的方式,重视金融市场和宏观调控政策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促进金融市场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春仁.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研究论述[J].时代金融,2018(02):10-11.

[2]王兆惠.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探讨[J].时代金融,2017(30):6+10.

[3]王璐.论金融市场中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及其影响[J].经贸实践,2017(17):3-4.

作者:刘佳奇

上一篇:社区七一工作总结下一篇:区年知识产权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