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分析(精选8篇)
绿色金融驱动淮南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目 录 前言................................................................1 1 国际背景..........................................................1 1.1 世界金融危机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 1.2 资源型城市走上转型之路..........................................1 2 绿色金融如何对城市发展产生影响....................................2 3 绿色金融对淮南发展的影响与分析....................................3 3.1 绿色金融的概念..................................................3 3.2 我国绿色经济转型水平的评定......................................3 3.3 主成分分析过程及结果............................................5 4 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5 4.1 绿色信贷........................................................6 4.2 绿色债券........................................................6 4.3 绿色发展基金....................................................6 4.4 绿色保险........................................................7 4.5 碳金融..........................................................7 5 绿色金融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中作用..................................7 5.1 绿色金融具有显著的“引导作用”和“挤出效应”....................7 5.2 绿色金融促进节能环保技术发展....................................8 5.3 绿色金融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8 6 结论及政策建议....................................................9 6.1 结论............................................................9 6.2 政策建议........................................................9 参考文献...........................................................10 绿色金融驱动淮南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摘 要:淮南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迅速,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绿色转型已成为淮南市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降低绿色产业的融资成本,极大地促进淮南经济的绿色转型。本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中国经济绿色转型的程度,并以淮南市为例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政府绿色投资和绿色金融投资相比,推动作用的结论表明,绿色金融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大于政府绿色投资。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加强金融产品创新。
关键词:绿色金融、经济绿色转型、绿色投资 The Role of Green Finance in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of Huainan Abstract:Huainan, as a coal resource-based city, has a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s facing a severe environmental situation.Green transformation has becom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Huainan City.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ial market can reduce the financing cost of green industry and greatly promote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Huainan economy.In this paper, the evaluation indeA system is established, the degree of green transition of Chinese economy is evaluat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taking Huainan City as an eAample.Compared with government green investment and green financial investment,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green finance has more influence on economic green transition than government green investment.Finally, based on empirical analysis, As a resul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products.Keywords:Green Finance、Green Economic Transition、Green investment 前言 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随着煤炭,钢铁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以及世界不断发展工业化,导致生态环境和资源枯竭破坏问题日益严重。资源稀少和能源的替代导致资源型地区经济不断衰退;矿产品和能源价格上下波动导致资源丰富的地区出现“荷兰病”,单一的产业结构,没有替代产业;从长远来看,寻租发生在资源丰富的地区。不均衡的收入差距,经济增长过慢等“资源诅咒”现象;加上世界金融危机,全球资源匮乏和生态环境的压力,经济转型和发展绿色经济是资源型地区的必要选择。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将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国际背景 1.1世界金融危机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导致世界经济格局产生巨大的变化。危机迫使发达国家将过度债务消费的增长模式调整为“重工业化”。为了解脱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能源问题约束,发展中的国家也在努力转变其经济增长模式,以避免能源市场的影响和生态环境的制约。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技术是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一中新模式。
1.2资源型城市走上转型之路 淮南市是一个资源型城市,其发展也将面临升级转型的道路。绿色转型是淮南市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步,这也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查阅书籍了解到,世界各国的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城市绿色转型是具有普遍性的。在经济不断的进步中,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首先遇到了放缓,或者不发展资源型城市。结果,他们大胆的对资源型城市进行转型升级的尝试,具有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发达国家通过发布各种政策来解决转型升级带来的问题,比如一些调整了产业的比重,创新技术,最终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欧洲萨尔(煤炭产区),德国鲁尔区等都受政策指导,尝试不同的转型方法解决了资源和环境制约的问题,使得社会经济持续的增长。一些转型成功的城市和地区总结了一个经验,就是过度依赖城市资源的城市会有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为世界上大部分资源型城市依赖的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产业生产关系密切的资源产业是资源型城市的重点产业。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速度过快,反过来又导致城市的快速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有限资源的开采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然而,资源是有限性,一旦危机爆发,严重依赖开采资源企业的产业链将破裂,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如企业的发展停滞和失业率上升,这将导致社会无法发展和自然环境破坏。所以,我们应该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大大鼓励效益不好的产业,补偿资源。不管是出于对资源保护还是城市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已成为世界各国的迫切需求和世界潮流。
绿色金融如何对城市发展产生影响 绿色金融将通过“引导效应”和“挤压效应”两个特征对城市发展进行引导。淮南市政府为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颁布相关政策,建立完善体系,因此,大部分企业家看到了市场前景从而纷纷加入其中。而且,企业要想发展绿色金融市场,企业必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使企业具有社会责任感。同时,环境成本也包含在绿色金融市场中,效率低下,排污物高的企业在发展绿色金融市场的时候可能会面临资金困难的窘境。因此,大部分企业家开始招聘更加专业的技术人员,使自己的产品更加具有吸引力。通过利用行业竞争性的压力,加快企业转型进度,淘汰技术落后、高排放的企业,并且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发展前景良好,更加绿色的企业。从外部性理论的角度看,企业生产在污染环境的同时,也危害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坏境和其他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所谓负外部性的影响,但公司却可以不用付出代价,使得有些企业开始滥用资源,并且污染物乱排乱放。但可以利用绿色市场的内化负外部特性,增加企业对资源使用所付出的代价,还可以制约企业资源的滥用和污染物的排放,减少负面的外部影响,利用大市场环境下的竞争,使得企业开发出更具有新意的产品和更出色的技术。从城市发展的长远利比来看,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还有企业的升级转型,会增加企业的责任感以此来发展社会经济。建立健全的保险制度,改变市场不完善的绿色产业低利润地位,减少企业污染物排放,节省资源的消耗,把资源尽到最大化的利用,使资源型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绿色金融对淮南发展的影响与分析 3.1什么是绿色金融 2000年,在法兰克福成立了一家生态银行。这也是地球上第一家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的银行,其重点的业务领域是对绿色金融进行拓展,因此,它也被外界称作-绿色金融银行。
在这之后,绿色银行的内涵也随时代进步而不断得到补充和拓展,其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开始以逐渐地把商业银行当作是核心,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由过去的高速发展向绿色低碳方向进行转变,把绿色理念应用到债券、保险、股票、发展基金、碳融资、信贷和政府等领域,并在发展中应用这些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
在2003年的时候,花旗银行携手另外9家银行相互合作从而一同成立了赤道银行,赤道原则也随之被世界各国所认可,并得到了快速和广泛的发展,成为绿色金融体系框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指导方针。截至2018年7月,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89家金融机构均实行了赤道原则。随着赤道原则的确立,项目融资中原本模糊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模糊标准首次被得以实现厘清。为商业银行评估以及社会风险提供了准确的操作指南,这两项突出作用,也被认为是赤道原则的意义所在。自赤道原则发布以来,世界各国开始重视,并将它视为大型融资项目的标准。花旗,浦发等40多家大型跨国银行已经实施此原则。
3.2我国绿色经济转型水平的评定 3.2.1利用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淮南市进行分析 本文通过对淮南市的绿色生产、生态环境和产业分布,三个一级指标和其余的20个小指标为基础进行分析,构建一个绿色经济计量框架,对淮南市的产业结构、煤炭资源消耗比重、生活垃圾处理率和GDP等数据,对淮南市发展现状和产业结构进行一个分析。数据参考来自《中国统计年献》。
表1淮南市绿色经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单位 标识 绿色生产方面 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 吨/万元 A1 单位GDP氮氧化物排放量 吨/万元 A2 单位GDP烟(粉)尘排放量 吨/万元 A3 绿色生产单位GDP废水排放量 吨/万元 A4 单位GDP能耗 吨/万元 A5 单位GDP电耗 千瓦时/万元 A6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 % A7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量的比重 % A8 生态环境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A9 人均造林面积 公顷/人 A10 人均新增种草面积 公顷/人 A11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增长率 % A12 产业分布 第一产业对GDP贡献率 % A13 第二产业对GDP贡献率 % A14 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 % A15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口总数比重 % A16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口总数比重 % A17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口总数比重 % A18 轻工业企业工业销售产值占GDP比重 % A19 重工业企业工业销售产值占GDP比重 % A20 表2回归估计结果 变量 系数 标准差 t统计量 P值 常数-0.397892 0.040137-11.0016 0.0610 政府绿色投资 2.987344 0.43978 5.97879 0.0899 绿色金融投资 7.289739 0.20143 39.01647 0.0171 3.3主成分分析过程及结果 在主成分分析方面,本文运用了SPSS软件,系统的针对20项基础指标,逐步展开分析,实现了对淮南市在2015-2018年间,在绿色经济转型方面的成果进行评估。
3.3.1主成分原始变量方差 根据分析结果显示,前三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95%以上,分别为54.64%、31.89%和7.94%,原始变量包含的信息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和说明,因此,这三个变量可以替代原来的20个原始变量。
3.3.2主成分的综合表达式 下文用S代表主成分,具体表达式如下 S=0.06A1+0.07A2-0.03A3+0.07A4+0.16A5+0.18A6-0.14A7+0.22A8+0.17A9-0.05A10-0.15A11+0.14A12+0.06A13-0.12A14+0.14A15-0.19A16+0.09A17+0.14A18+0.18A19-0.21A20 通过上式可以看出煤炭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轻工企业的工业化销售,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以及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在经济绿色转型方面,具有很大的积极的正面的影响。相应的也可以看出,在GDP组成之中,重工业企业工业销售产值所占越大,对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可能性的不利影响就越大。淮南市现阶段的发展方向主要是聚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通过严格规范和控制轻重工业的比重,实现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城市经济结构的快速转型。
淮南市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淮南市依靠煤炭资源,经济在高速发展,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过度依赖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使人们生存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平衡被打破。为了继续发展经济,就必须要解决眼下的难题。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淮南市政府努力推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把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位。开始发展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和碳金融等。并且将重大项目与绿色金融结合起来,通过发展绿色金融,调整本市的产业结构,利用绿色金融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发展绿色金融为淮南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通过对城市转型升级,慢慢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4.1 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是中国最大的绿色金融业务部门。它来自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7月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防范信用风险的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定的意见”。后来“绿色信贷指引” 2012年2月发布,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有效实施绿色信贷,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数据,中国的绿色信贷规模不断扩大。淮南市的绿色信贷规模逐步扩大,自2013年底至2018年7月底,年增加值接近7000万元,21家主要银行的绿色信贷规模,实现了4.3亿元到8.22亿元巨大增长。
4.2 绿色债券 2016年淮南市绿色债券市场已经在全省内排至前三,成为了淮南市的第二大融资市场,是继绿色信贷之后的又一强有力市场,绿色债券已经占领了淮南市绿色金融体系一大部分比重。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安徽绿色债券发行额达2.8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同期增长1.5%,其中包括16家发行人发行的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24种债券。其中,11家实体发行17种绿色普通债券,总额1.75亿元。此外,还发行了10多种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绿色ABS),总额为8060万元。
4.3 绿色发展基金 2016年3月5日发布的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对绿色金融领域进行了明确部署,总体规划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建立绿色发展基金”,这为绿色发展基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并指明了方向。据不完全统计,自发行以来至2018年底,全国的节能环保绿色基金已经达到286个,并在中国基金业协会注册。大概约有50个是地方政府发起。现如今,绿色基金在淮南市的发展越来越快,也慢慢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且淮南市总结国外城市的发展经验,发展理念,政策和教训,利用后来者居上的姿态,一步步的进行城市的转型升级。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实践中变更政策和发 展理念,解决在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难题,找出一条适合淮南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4.4 绿色保险 绿色保险,专业领域又称其为生态保险,是绿色金融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手段,主要用于环境风险管理,其中的环境污染保险是最具代表性的,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可根据此保险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保障自身在环境被污染情况下的利益。该保险又被称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其标的为:当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并对第三者在成了损害,由企业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同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相同,绿色保险在绿色金融中同样占据着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也是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2017年6月,环境保护部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研究制定了“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从事高风险生产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污染管理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之中,强制必须投保环境污染保险。过去金融市场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也随着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实施逐步得到了完善和填补,这些举措助推了淮南市的绿色经济转型升级,绿色金融市场的有序高速发展也因为这些举措的实施而获得了强有力的保证。
4.5 碳金融 碳金融也是淮南市重要的发展市场之一,它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淮南在这一业务还属于起步阶段。依托清洁发展机制(CDM),在实施过程中以金融资本为工具,最终达到实现推动环境改善的目的,这就是碳金融的作用机理。在法律法规支撑下,利用政府宏观调控措施,使相关的碳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在市场平台上进行交易或流通。碳金融目前也可以在市场上流通、交易。截止2017年我国的北京、上海、深圳等8个城市开启碳金融交易市场,截止到目前交易量已经达到1亿t,交易额约为28亿元。而淮南也将加入这个市场,在政府政策的鼓励下,淮南市的碳金融市场已经略有雏形。
绿色金融在淮南市经济结构转型中作用 绿色金融在淮南市的转型升级中有巨大的帮助,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三个角度来分析。
5.1 “引导作用”和“挤出效应”是最明显的特征 淮南市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绿色金融,通过颁布各种政策、扶持项目和开发金融产品并进行创新,营造出一个优质的发展场所和条件,旨在于绿色金融市场可以广阔的在我市实行。通过对市场的调控和利用杠杆作用,让企业在技术,产品创新的同时,也着重于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与此同时,对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企业,通过对其提升贷款门槛甚至于不对其贷款等方式,把这些企业清理出市场,防止企业的生产对环境造成危害。这样以来,提高了一些企业的积极性,清理出了一部分不良企业,解决了环境和社会问题,增加了企业进行绿色金融发展和投资的意向,提升了绿色企业在淮南市企业组成中的比重,优化并调整了淮南市企业的经济结构。
5.2绿色金融促进节能环保技术发展 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且基本的发展理念,节能和环保两方面一直被我国企业所关注,在发展的同时可以节省不必要资源的浪费。自从政策颁布以来,近几年的数据显示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通过往年的数据对比和分析,可推出淮南市的环保行业总产值,将在2019年达到11亿元,产值比重进一步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尽管产值一直呈现增长趋势,但与之相对的问题仍旧较为突出,环保技术的发展仍旧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现阶段快速发展的绿色金融市场需求。最近,政府将推出一系列政策,支持企业进行绿色创新,通过扶持,使企业在环保技术方面加大资金研发,邀请专业人员来进行培训,为的是可以加快绿色创新的进度。而且,环保技术本身的特点也对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研发时间长、见效慢,同时,每一项研发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对此,政府出台并实施了全新的、适应市场环境的融资政策,达到分担研发风险、助力技术研发的目的。这样以来,既加快了环保事业的发展,减少了企业的负担,还保持了企业对环保产业的热情,减少了社会在环境方面的矛盾。
5.3绿色金融推动淮南能源结构调整 能源,作为一个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来的能源发展格局总体向好,大致表现为消费需求方面全面回升,供给侧的质量水平不断提升,能源结构方面不断得到优化,市场上的供需关系也实现了大体上的平衡。在此契机之下,淮南市也在积极探索,能源使用系统方面注重低碳清洁、同时还要求兼顾安全和高效,为了在发展同时节省不必要资源的浪费。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8》显示,在过去的2018年里,淮南市煤炭资源的消耗量达到1亿吨,淮南市一直在改善资源消耗结构,已经初见成效,今年的煤炭消耗量相比较于去年减少了10个百分点,而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将近五分之一,比去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左右。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淮南市的能源结构也在调整,不断地在优化能源消耗体系,通过扶持、引导,鼓励企业发展天然气等可再生资源的发展,加大对企业的融资力度,努力构建一个完善的能源消耗体系。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结论 1.与淮南市政府的融资补贴相比,大力推广绿色金融发展,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投资补贴将对淮南市的转型更有帮助。税收是国家经济来源的重要手段,政府的绿色投资和投资方向也可以看出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政府利用法律作为有力的后盾和颁布相关政策引导市场,绿色金融投资逐渐成为推动淮南市经济绿色转型的新方法,也越来越能满足中国巨大绿色投资需求的市场。
2.绿色金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淮南市政府正逐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绿色债券等也将会在本市的绿色金融市场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淮南市也将逐步的不再依赖于煤炭资源发展经济,将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市场,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6.2政策建议 1.完善绿色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作为一个有利可图的组织,金融机构可以为其作为有力的资金输出来源。与金融市场发展前景调查、经营业务和市场声誉考察工作的同步,在过程中,金融机构也可以采取手段,设立专项资金,对国家支持的重点项目给予帮助和扶持,加强对风险高,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的监管,建立其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和投资项目。
2.对金融产品进行不断创新。在中国大市场的环境下,不能只局限于单一方面的绿色金融发展,比重最大的绿色信贷应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但不应当是唯一方面,包括绿色产业基金、绿色保险、绿色股票及碳交易在内的多种新型融资方法同样应当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还要建立起完善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和完备的绿色金融法。使绿色金融产品朝多元化发展,挖掘出绿色金融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巨大潜力,使中国在经济绿色转型的每一步都走的更稳。
参考文献:
[1]王英斌.世界首家环保银行[J].世界知识,1991:66.[2]谭太平.国内外银行业绿色金融实践的比较研究[J].生态经济,2018:203.[3]绿色金融工作小组.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4]赵朝霞.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实践及其对经济绿色转型的推动[J].财会月刊,2015(32).[5]李均峰.以绿色信贷助推经济转型[J].中国金融,2014(15).[6]孙工声.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促进低碳经济发展[J].金融纵横,2010(07).[7]赵大建.绿色金融驱动经济转型[J].中国金融,2014(04).[8] 张复明,景普秋.资源型经济及其转型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2014,(6):78-87.[9] 丁菊红,邓可斌.政府干预、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区层面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17,(7): 56-64.[10] 张秀生,陈先勇.论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J].经济评论.2011,(6):96-99.[11] 薛凌.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转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12] 胡魁.中国矿业城市基本问题[J].资源产业.2001,(5):8-10.[13]李小燕,王林萍,郑海荣.绿色金融及其相关概念的比较[J].科技和产业,2017(07):82-85.[14]乔海曙.国际金融稳定与国内金融安全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05):28-32. [16]郑扬扬.我国发展碳金融的路径选择[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06):70-75.[17]王定祥,琚丽娟.碳金融理论研究评述与展望[J].西部论坛,2013(01):70-79.[18]蔡玉平,张元鹏.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问题及解决途径[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9):66--70. 致谢 在写下致谢的同时,我的学生时代也即将结束。感谢大学以来所有陪着我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的老师和同学们。特别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在陈金林老师悉心的指导与帮助下,完成了本文。从在论文的选题方面,然后到论文的内容调整和格式的修改,陈金林老师都给出了最佳的修改方案。在本文的完成过程中,我的学术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又学习到老师身上严谨认真的宝贵精神态度,这对我有着深远的影响。
论文写作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对于论文最终的成型我深感欣慰,这其中也有我付出的不少心血,希望在日后的不断努力和积累中能写出更多优秀的论文。在这几年中,我所收获的不仅仅仅丰厚了见识,开拓了视野,而且也培养出了属于我的学习和思考方式,锻炼了我的思维,这将在我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带来巨大的帮助。在学习中也遇到了需要敬业的老师,他们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不仅在学习上帮助我们,更在生活和价值观上对我们进行引导,还有许多可爱的同学和室友,相处四年下来大家互帮互助,更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
绿色金融 (green finance) 又称环境金融 (environmental finance) 、可持续金融 (sustainable finance) 。2000年, 《美国传统词典》第四版将其定义为:环境金融是环境经济的一部分, 研究如何使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保护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笔者从商业银行角度将绿色金融定义为在投融资决策以及金融经营活动中, 将环境因素带来的收益、成本、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外部性综合考量, 以实现绿色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生态。
绿色金融的本质在于将资本、资源合理配置给绿色产业, 以达到改变经济结构, 保护资源环境的目的。这与我国目前的国情十分吻合。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改革深水区, 稳增长、调结构、去产能、调杠杆已经成为大趋势。2016年8月31日,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构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绿色金融体系主要目的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 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 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也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 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升经济增长潜力。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绿色金融的两大功能: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和保护资源环境。产业为本, 金融为器。只有实现产融结合, 才能实现绿色经济。而实现绿色经济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二、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SWOT分析
(一) 优势 (Strengths) 分析
1. 业务基础良好。
长期以来, 国有银行服务于包括钢铁、煤炭、纺机、电力、农林等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在这些领域的信贷余额大大超过其他银行。无论是在银企关系还是基础业务合作方面都比较成熟。而现在这些企业都是发展绿色金融的重点目标企业客户。比如钢铁行业的工艺流程改造项目、电力企业的新能源发电项目等, 这些都为国有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奠定了坚实基础, 客户资源相对于其他银行更为有利。从表1四大国有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农工建四大行的绿色信贷余额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单元:亿元)
2. 产品创新能力较强。
近年来, 国有银行在科技人才引进、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从总行层面建立产品创新中心, 引进高端人才, 优化业务流程, 创新金融产品。发展绿色金融是一项新兴业务, 如何评估绿色金融项目, 如何平衡成本收益分析, 这些都需要成立专业部门, 引进专业人才, 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国有银行在这些方面都具备一定实力。
(二) 劣势 (Weaknesses) 分析
1. 绿色金融意识尚未统一。
虽然各大国有银行在总行层面都做了大力部署, 一些国有行还专门成立了相关部门或工作小组负责绿色金融业务的推广普及。但是国有银行分支机构众多, 存在信息传导滞后现象。由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倾斜程度不同的原因, 各大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例如发达的东部地区, 绿色信贷业务推广较快, 甚至作为试点进行重点培育。而一些重工业省份, 经济转型重点区域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经济发展方式单一、转型意识不强等原因导致绿色金融推进速度缓慢。
2. 缺乏有效统一的风险收益分析模型。
作为新型经济模式, 绝大部分绿色金融服务企业未来收益都比传统行业更具不确定性。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给银行业务发展带来一定制约。一些地区为了不愿承担风险, 不愿意扶持绿色行业。由于目前整个行业没有统一的风险收益分析方法, 绿色产业缺乏行业细分研究, 银行主管部门对这类企业的金融服务项目非常谨慎, 这些都制约了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
(三) 机会 (Opportunities)
1. 国家政策支持。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已经成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2012年2月24日,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绿色信贷指引的通知, 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信贷, 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 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 提升自身的环境和社会表现, 并以此优化信贷结构, 提高服务水平,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建立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 完善相关信贷政策制度和流程管理。并在组织管理、政策制度及能力建设、流程管理、内控管理与信息披露监督检查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今年8月31日,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里要求将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框架, 并将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指标评价结果、银行绿色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 纳入相关指标体系, 形成支持绿色信贷等绿色业务的激励机制和抑制高污染、高能耗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约束机制。这一系列国家政策的相继出台, 不但说明了国家对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的支持鼓励, 同时也是相关部门探索绿色金融发展道路的政策制度完善。
2. 绿色金融行业需求旺盛。
我国绿色产业每年至少投入2万亿元以上, 近5年内大气污染投资1.7万亿元左右。但是国家财政支出仅能占到10%~15%。其余绝大部分都需要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作为国有银行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 必须尽快获得这一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要积极布局, 助力当地企业实现转型发展。
3. 实现银行自身转型发展。
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可以实现银行实现差异化经营。截至目前为止, 还没有一家银行在该领域居于领导地位。通过及早开展绿色金融业务, 不但能够拓展银行新的利润点, 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银行自身在信贷业务转型、组织结构优化、风险管理、客户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优化。在助力当地企业转型升级, 推进当地绿色经济发展的同时, 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实现银行自身的转型发展。
(四) 威胁 (Threats) 分析
1. 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
虽然目前大部分银行都开始逐步涉及绿色金融行业但是我国还没有建立完整的绿色金融法律体系, 在具体的绿色金融准入门槛、操作流程、监督管理、政策配套等方面还很不成熟。尤其是与美国、欧盟等一些起步较早的国家相比, 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商业银行往往由于相关政策的缺失或不确定性, 不愿意承受政策风险, 选择观望态度。这都制约了绿色金融行业的发展速度。
2. 商业银行与绿色企业的信息不对称。
以绿色信贷为例, 根据传统信贷流程, 相关部门需要做好贷前调查工作。但是就目前的调查方法来看, 银行很难获取到绿色企业真实的“环保信息”。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企业征信报告中, 对于很多企业不能提供相关的“绿色信息”, 这些都给银行信贷业务带来巨大风险。例如一些企业存在短期收益低、成本高等问题, 如何获取这些信息并且科学的评判输入,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种挑战。
3. 项目评估缺乏统一流程和标准。
在对于绿色产业进行项目评估时, 整个金融行业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化流程。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对这些“绿色企业”没有详细的指标约束和分类,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这些新兴行业的特殊性。由于这些企业大部分存在着较高成本投入、较大风险、较大收益不确定性等特点, 商业银行很难真实的对项目进行评估。加之, 目前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专项人才缺乏, 更加使得评估技术难以达到有效识别、科学评估的程度。
三、相关可行性建议
(一) 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
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与金融机构展开合作, 制定出一套统一有效的评估标准。建立全流程业务管理模式, 最大限度降低业务风险。制定环境和社会风险方面的合规文件清单。
(二) 建立可行的目标责任制
针对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 制定不同的绿色金融指标。杜绝出现为了短期利益, 将资金、资源流入“三高”企业。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 提高各地方发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
(三) 确认全国性绿色企业名录
通过专门机构管理绿色企业基础信息申报、审核、管理、监督。及时更新企业名单和重大事件变更事宜。建立相关系统可供金融行业查询、检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与金融机构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制定绿色信贷行业、企业的准入门槛, 及时更新信息。
(四) 建立绿色金融服务队伍, 加强相关产品创新
关键词 绿色金融产品;推广受阻;深层原因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6-051-02
绿色金融是通过金融手段来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多样化,解决污染防治及生态平衡方面的问题,其中,金融产品创新是金融部门推行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政策,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和路径。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具体分析绿色金融产品推广受阻的深层次原因,以引导金融机构的资金投资于绿色产业,实现环境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1 国际宏观环境
欧债危机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注意力向能源危机转移,因此欧美国家也加大光伏补贴,使得光伏产业大幅度发展。但2011年以来,全球经济深受债务危机影响,为缓解债务危机,很多国家减少光伏补贴,其中,德国能源部宣布,将加快削减太阳能补贴的步伐,并计划于2017年停止对该行业的支持。基于彭博社报道,国外的政府支持减少,使得产品价格走低,其中多晶硅从2011年初的60万~70万元/t下降到12年上半年的18万~23万元/t[1]。国内的光伏产业供大于求,大多为出口企业。由于过于依赖出口,欧债危机对我国出口型企业影响很大。
双反影响。2012年10月19日,美国几家太阳能电池和电池板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提交申请,要求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国光伏业之所以会遭遇到美国的“双反”,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中国太阳能电池板成本快速降低,且随着技术的进步,电池板的质量也越来越好,这在无形中削弱了其他一些国家的竞争力。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领域有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偏好,中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屡屡受到所谓“反倾销”伤害[2]。双反背后实则是欧美正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各国政府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 国内行业环境
整体来讲,国内绿色低碳行业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但仍面临着“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的现状,需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和成熟。例如,2005-2010年,风电和光伏行业度过了令人艳羡的黄金5年。以风电整机制造业为例,最盛时期该行业有80家企业存在,潜在产能严重超出了实际市场需求。但由于风电输送问题迟迟未能解决,大量安装的风机无法及时并网,不但给发电开发商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也严重阻碍了风电整机制造商的出货速度。
3 治理体系和政策框架不完善
绿色金融产品的发行是国家支持绿色经济的重要金融手段之一,但是绿色金融产品范围广,涉及的金融机构多,在我国乃至世界仍属于新兴事物,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很多产品都缺乏配套法规与细则。总体来说,一是缺乏国家在战略上给予的宏观指导。节能环保部门尚且是一个独立的运行部门,缺乏清晰的界定和统筹的考虑。二是缺少统一协调、先导性、成体系的产业规划。尽管国家现在加大对于节能环保规划的推行力度,但由于没有整体的战略规划指导。各部门、各地方施行各自计划,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建设,大大削弱了国家规划所应带来的效果。三是体制机制建设的滞后性制约了产业发展。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节能环保产业的体制机制重视不足、投入不够,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4 不确定的市场前景
全国节能环保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从国内市场看,2008年全国节能环保(含可再生能源)产业总产值达1.41万亿元,占GDP4.7%,带动就业2500万人。根据《经济日报》报道,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t标煤,可带动上万亿元的节能投资。从国际市场看,联合国环境署估计全球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达1.3万亿美元/年,12年后将翻一番。
在国际环境方面,刚刚闭幕的联合国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大会及京都议定书第8次缔约方大会(COP18/CMP8)上,发达国家淡化其历史责任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倾向进一步明显,自身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的政治意愿不足。因此,减排力度和减排机制的不确定,发达国家承诺资金能否兑现等问题,都将成为下一届华沙大会谈判的焦点,也使得2012年以后国际气候融资市场发展情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此外,节能减排动力不足,缺乏第三方的量化审核,也导致国际上自愿减排市场发展不乐观。
5 不明确的政策信号,缺少有效的激励
由于金融行业大多是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各部门业务首选有盈利空间的产品,当整个绿色经济体系没有形成的时候,金融机构并不能感受到明确的政府政策信号,很多时候会因为政策方向与实际不符,而使得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有所中断。另外,对于发展绿色环保经济,从大多数金融机构角度来说,是有损于自身利益的事情,如果推广绿色金融产品,原本的一些业务会受到限制,会影响它们的收益。因此,激励措施是必要的,但目前来看,市场上尚缺少有力的激励措施,来辅助绿色金融产品的推广,进而阻碍了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6 中国金融体系固有的脆弱性,绿色金融体系有断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1年公布的对中国金融部门进行的首次正式评估中指出,中国的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但脆弱性在逐渐增加。尽管中国在金融部门商业化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监管也得到了强化,但金融体系复杂程度的提高以及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带来了风险。中国需要进一步推动改革,以支持金融稳定,并促进强劲和平衡的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 张本照,刘吉鹏,陈剑锐.绿色管理与我国金融业发展[J].经济体制改革,2003(5):87-90.
[2] 章金萍.基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保险[J].浙江金融,2006(3):90-95.
《指导意见》强调,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也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
《指导意见》提出了支持和鼓励绿色投融资的一系列激励措施,包括通过再贷款、专业化担保机制、绿色信贷支持项目财政贴息、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措施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指导意见》明确了证券市场支持绿色投资的重要作用,要求统一绿色债券界定标准,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支持开发绿色债券指数、绿色股票指数以及相关产品,逐步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指导意见》提出发展绿色保险和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按程序推动制修订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相关法律或行政法规,支持发展各类碳金融产品,推动建立排污权、节能量(用能权)、水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发展基于碳排放权、排污权、节能量(用能权)等各类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
《指导意见》支持地方发展绿色金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专业化绿色担保机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等手段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绿色产业。
《指导意见》要求广泛开展绿色金融领域国际合作,继续在二十国集团(G20)框架下推动全球形成共同发展绿色金融的理念,积极稳妥地推动绿色证券市场双向开放,提升对外投资绿色水平。
下一步,各相关部门将按照《指导意见》职责分工,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各项要求,加强绿色金融发展政策协同,完善与绿色金融相关监管机制,加大绿色金融理念宣传推广,共同推动我国绿色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摘 要】本文以绿色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作为主要研究课题,首先详细分析了当前绿色金融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而后提出了基于绿色金融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绿色金融;实体经济;金融体系
一、引言
当前,全球处于资源利用过度、气候变暖以及环境污染加剧的威胁中,因此,贯彻节能减排意识、发展低碳经济,以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创新已得到了各个国家的广泛重视。在资源逐渐减少、环境日益恶劣的压力下,中国提出了向绿色金融转型的构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坚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绿色金融发展作为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于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则基于此,详细探讨了绿色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绿色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旨在助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绿色金融参与机构单一
商业银行属于绿色金融的主要实施主体,但基于当前我国银行业绿色金融的实施现状来看,银行业的参与积极性较为低下。对于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仅仅将商业银行包含在内,体系层次过于单一,对于中介服务机构的组织和鼓励较为缺乏,使之参与度低下。缺乏专业的中介机构,无法为绿色金融项目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使得绿色金融项目面临着较大的交易风险,阻碍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二)绿色金融产品缺乏创新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产品的类型还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大部分绿色金融产品都是以大型节能减排项目以及环保企业为对象的,且对应的融资产品忽视了融资对象的特征,仅仅对融资渠道进行了重视。另外,绿色信贷中间业务以及环保金融产品还处于缓慢发展状态,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依然不够成熟,一些基础产品也还处于设计的起步阶段,加之缺少了解绿色金融产品的专业人士,使得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步伐较为迟缓。
(三)缺少绿色金融配套政策
国内金融机构缺乏对绿色文化的认知,其大多不重视现存的环境问题,没有意识到环境破坏的恶劣程度。而政府在此方面出台的配套政策较少,没有为金融机构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使得金融机构对于参与绿色金融项目缺乏动力和积极性,缺乏激励补偿机制,使得社会资本难以真正投入到绿色产业中,降低了金融机构的参与积极性。
(四)绿色金融体系有待健全
当前,我国虽然已经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但是各主体之间在效益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别。如绿色保险产品种类较少,所面对的市场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保险缺乏深度和密度。另外,有些地方政府未深入推动绿色发展基金的运作,使得运作效率较为低下。而绿色债券评估、咨询以及环境效益评价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数量也存在缺失,缺乏专业性,在执业过程中不够公平、公正。除此之外,绿色投资主要为金融形式的资本,缺少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投资主体不够丰富。
三、基于绿色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扩展绿色金融机构范围
商业银行作为绿色金融推行的主体,缺乏一定的参与积极性,这对于绿色金融的深入推行造成了制约。对此,国家首先需构建完善的绿色信息披露制度,使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得到缓解,并给予一定的鼓励,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提高其参与积极性,动员商业银行及社会中介机构积极参与到绿色金融之中。其次,需将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范围扩展开来。由于政策性银行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所以,若以国家投资的形式在政策性银行中进行“绿色基金”的专门设立,并进行资金的投入,将会对绿色金融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再者,还能够建立专门的“绿色金融机构”。可以以政策性的绿色银行以及绿色担保机构为基础,为有着广阔前景、回报期长的环保项目以及绿色公益性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在此过程中,绿色银行需对碳金融、绿色信贷以及绿色证券等相关业务进行全力支撑,探讨高质量的混业经营模式,可以在省市一级或者是有着较大绿色投资需求的城市进行分支机构的设立。
(二)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机构需以国外经验为参考,把握好绿色金融当前的良好发展局势,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使绿色金融的服务与管理模式得以不断的更新与完善。对于银行来说,其需在互联网的带动下逐渐实现“金融互联网”化,对和银行监管相适应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做出探索与构建,加大绿色信贷及绿色理财产品的开发力度,如:在?C券市场进行绿色债券或者是绿色股票的发行,为绿色企业得到直接融资提供帮助;在公共投资领域实施公私资本合作(PPP),通过少量公共资金来对大的社会资本做出引导,以此来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提供公共资金支持。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其为“绿色”企业的上市提供充足的支持,在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的允许下为这类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同时,还需加强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并开发和碳排放量等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使得资金能够更好的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各金融机构也需加强对绿色金融发展有益的服务创新,为绿色企业提供资产管理、融资理财以及财务顾问等一系列金融服务。而对于保险业来说,其则需开发出和节能环保相关的新险种,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险服务,以此为环保建设奠定基础。
(三)强化绿色金融政策支持
首先,国家需要加快“绿色信贷”扶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扩大“绿色信贷”规模,以差别信贷政策来提高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其次,健全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对企业生产排放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和约束,明确税费的征收方法以及制定企业节能减排的详细规定,制定明确的奖惩规则,对表现良好的企业以及制造污染的企业进行分别管理。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财政税收激励机制,以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等手段,来对绿色金融参与主体进行激励,协调其之间的利益关系。再者,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环保部门需对和企业相关的环境信息做出及时的披露,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需向环保部门及时提供报告,对于金融监管机构,其则定期对企业环保信息进行录入和更新,形成一个完善的征信系统,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的多层次化。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和清洁能源,提高环境整治监管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对生态环境和产业空间布局做出全面优化。最后,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当前,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发展已较为成熟,因此,国内金融机构可以与国际金融公司(IFC)、世界银行(WB)、亚洲开发银行(ADB)等国际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充分的合作交流,学习国外绿色金融发展的成熟经验,引进国外相关先进技术。
(四)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
我国需构建一个系统、有效的绿色金融体系,基于有限的财政资金来引导几倍甚至十几倍的社会资本朝绿色产业中进行投入。对此,首先要优化绿色信贷投放。需对金融机构进行积极引导,使之加强绿色信贷投放的力度,不断调整信贷结构,使信贷规模得到有效扩展。引导财政节能环保自直接补贴逐渐转变为绿色贴息信贷模式,提高资金利用率。加强商业金融和绿色银行之间的金融合作,健全风险分担机制,使其放心投放资金。
其次要推动直接绿色融资的发展。需对“审核类”绿色债券审核的程序进行不断的优化,深入探讨债券相关标准。对于绿色债券发债的相关条件需给予一定的宽松政策,让发债主体能够更为丰富,从而推动债券市场实现多元化发展。需加快各省市绿色产业基金的设立,为绿色信贷贴息,同时,以种子基金的形式为其他社会资本提供支持。设立专门的绿色担保基金,和绿色担保机构之间互联互融。构建绿色企业上市保荐机制、监督以及退市机制,对绿色股票指数进行全面的开发与利用,从而为绿色产业的发展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
最后为推动绿色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中介机构如节能环保等第三方技术类服务机构的快速发展,可以为绿色投资提供更好的监督约束作用。在此过程中,需构建专门的行业协会,加??行业自律,促进其相互交流、相互监督,使执业更为规范,效率更高,并不断完善绿色投资者体系,使之更为多元。
四、结论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当前绿色金融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绿色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主要从扩展绿色金融机构范围、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强化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以及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这四点着手,旨在促进我国健康绿色产业的新发展。
(中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北京100036)
参考文献:
“绿色壁垒”阻碍中国月饼出口
距离中秋节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了。据中山市检验检疫局透露,今年受花生油、莲子等原料价格上涨和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目前出口月饼的价格上涨了20%左右。而且,目前欧美等地纷纷提高了对月饼的进口标准,再加上生产成本的提高,这让我国的月饼出口行业面临洗牌,中小企业将被“绿色壁垒”挡在门外。
月饼今年销不动了
广州目前已成为我国月饼出口的最大集中地,中山市是广式月饼的重要出口口岸之一。目前在广东省内注册的月饼生产企业已达数十家,广州酒家、广州莲香楼、东莞荣华等月饼品牌在海外更是盛名远扬。
以往每年中秋前夕,中山“欣莱”食品厂的冯老板都会忙得一塌糊涂,他工厂里所有的生产线都是加足马力运转,工人也是三班倒,生产出来的月饼根本不用在仓库落脚,就直接运到了码头装进了集装箱,然后运往世界各地。这些年,冯老板的公司在海外拥有了很多固定的需求商。但今年,一切都变了。在工厂的库房里,堆满了一箱箱装满月饼的纸箱,如果不赶快运出去,就要过期了。
为何原本畅销海外的月饼今年突然“销不动”了呢?其实,并不是因为月饼的质量不过关,而是因为很多国家在中秋来临之际,对中国的月饼提出了更高的质量和生产要求,让很多中国企业措手不及。
“我自己的东西,我自己清楚。我的月饼虽然不是什么大品牌,但绝对是按照国家要求生产的。以往每年卖得都很好,谁知道今年却被老外拒之门外。”冯老板拍着胸膛,他说这话时很是恼火。
冯老板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在广东,很多月饼生产企业都遭遇了同样的问题。最近一段时间,冯老板想办法托朋友把这些原本计划销往海外的月饼低价销往国内,力图把损失降到最低点,“销出去一点,就少一点损失。”
各国进口标准近乎苛刻
今年6月5日,中山市至尊帝皇食品有限公司的月饼在中山检验检疫部门的严格监控下,登上了远渡加拿大的轮船。这是我国今年首批出口到国外的月饼。
公司董事长赖由钰坦承:“由于每吨花生油达到2.4万元,莲子每吨也升到了2.2万元,导致月饼的主要原料的成本上升了50%。同时,欧美等地纷纷提高了月饼的进口标准,很多国家的质量要求让中国企业一下子难以适应,成本一升再升,月饼出口的利润空间实际上已被大大挤压。”
中山市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科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不少国家对我国出口食品设置了严格的贸易壁垒,在检验标准上百般挑剔。
以美国为例,美国很早就对中国食品统一下了一道“指令”,规定中国食品在进口时,必须取得第三方国际检测机构的检验证明,检验需费时1至2周,这无形中提高了中国食品的成本。今年,美国对中国月饼又有了“专项指令”。美国规定,蛋黄必须是月饼中惟一的动物成分,不能有其他肉的成分。而且,对蛋黄和月饼的焙烤温度和时间也有严格的要求。
此外,欧盟对含有干果类的月饼中黄曲霉素B1的要求十分苛刻,远高于我国标准要求。日本对甜味剂、漂白剂、防腐剂等,比往年有了更高的要求。澳大利亚的规定最为严格,严禁含有蛋、肉馅的月饼入境,否则将面临220澳元的当场罚款,如被起诉,罚金将超过6000澳元,并受10年监禁。印度、德国、法国、西班牙、俄罗斯、韩国等22个国家也都规定,禁止邮寄月饼入境。
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很多中小型食品企业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众所周知,我国月饼在出口的品种上,以广式月饼的莲蓉月饼和蛋黄月饼为主,这两种月饼的出口值占总出口值的8成以上。而美国等国的新规定,无疑就是针对中国的月饼而来的。就像冯老板的工厂生产的月饼,由于不符合那些国家新的进口标准,就只能被这些“绿色壁垒”挡在门外。
月饼出口企业面临洗牌
对于很多国家纷纷建立的“绿色壁垒”,中山市检验检疫局的有关人士表示,由于提高标准所带来的成本大幅提高,我国月饼出口企业将面临洗牌,中小企业将被“绿色壁垒”挡在门外,月饼出口将向具有品牌效应和严格检验
检疫监控流程的企业集中。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很多中小型月饼企业遭遇寒冬,但那些知名品牌的月饼生产厂商却凭借自己的实力,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更加壮大。以中山市至尊帝皇食品有限公司为例,因成本飙升,该公司今年出口月饼的价格上涨了20%左右,但公司今年的出口量却增长了100%以上。今年以来,该公司出口月饼占中山总出口量的2/3左右,其在加拿大的份额占当地的60%。
公司董事长赖由钰亦表示,品牌优势、传统的手工制作、精确的成本控制和原料流程监控,相对应抵消了今年受成本飙升、美元贬值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可以说,企业仍然掌握了议价的主动权,订单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记者的一位加拿大朋友介绍说,就在前几年,由于加拿大要求熟食要冷藏,因此月饼也必需冷藏存放,这和中国国内是不同的,因此加拿大检验检疫局曾因月饼不符合加拿大的食品卫生法为由,禁止中国的月饼进口。
但是,由于在加拿大的华人数量太多了,这项规定导致全体华人抗议,他们认为,亚洲食品的保存方法有自身的特点,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安全隐患,月饼本身的成分只适宜保存于常温下,改变传统保存方法会严重影响其质地和口感。后来硬是迫使加拿大政府做出了让步,把规定修改了。“现在在加拿大的唐人街,月饼太多了,什么样式口味的都有,和国内一样。”朋友说。
据朋友说,这次中国月饼“胜利”之后,其他诸如北京烤鸭、韩国式米糕、日式麻团等一些原本一同被禁的亚洲食品也被准许放在室温下销售。
分析:有的企业抱怨贸易保护主义害苦了自己,甚至有不少人建议国家商务部制定反制裁措施,抓紧实施贸易报复。我认为月饼的这一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国家在对待亚洲饮食文化上的误区,考验了西方国家多元文化价值的信仰。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一、自身角度
1、月饼包装上都详细标注了所有成分、加工方式等,以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
2、各国环保标准和法规的经常变动导致我国企业为达到其要求而
需重新认证;因此企业应该提供生产合格证书。
3、收集、跟踪国外的环境壁垒动态,建立有关的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咨询机构,加强研究和信息收集工作。
二、国家角度
1、要强化国民的绿色经济意识。通过环保教育,国家要求企业生产符合要求的产品,在各指标方面达到国际规定的标准等方面推行环境标志和绿色食品的观念。
2、加快我国相关产品标准和检验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并与国际先进标准逐步接轨。
3、为确保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健康和环境,合理有效地保护国内主导产业和幼稚产业,应参考国际规范,建立自己的环境壁垒体系。
4、建立我国绿色贸易壁垒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对国外企业的产品进入我国市场的标准严格化。
(一) 绿色小额信贷的界定
绿色小额信贷源于小额信贷, 并且更多地关注小额信贷在解决贫困和环境方面的作用, 国外众多的绿色小额信贷机构主要从事的业务也是环境方面的。绿色小额信贷主要就是为农民和其他借款人的环保养殖和绿色微型企业提供信贷和技术援助。绿色小额信贷是金融机构在低碳背景下创新出的新型信贷产品, 实现了低碳产业与金融的协调双赢发展。集绿色信贷和小额信贷于一体的绿色小额信贷具有鲜明的特征: (1) 政策性。绿色小额信贷是以扶贫和环境保护为目的, 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2) 信贷方式的便捷性。放贷流程简便, 资金到位快; (3) 服务对象的定向性。绿色小额信贷主要针对的是从事环、减碳节能项目的微型企业农户, 服务对象具有限定性; (4) 信贷的无息性和资助性。绿色小额信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环保节能减碳项目融资, 帮助贫困地区、微型企业、农户脱贫与发展当地低碳经济或循环经济。
(二) 政策性金融内涵的界定
政策性金融是集金融性、政策性和优惠性三个特征于一体的金融:金融性, 是一定时期内的资金的融通行为;政策性, 是为实现政府的特定政策目标而实施的手段;优惠性, 是其在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贷款对象和担保还款方式等方面比商业银行贷款更加优惠。
二、为什么需要绿色小额信贷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今天的中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当前国内外新环境下, 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进入了工业化后期阶段, 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 提高城镇化率将是我国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关键, 可以说城镇化是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持久动力和最大的潜在内需。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道路, 我们的新型城镇化就是不走西方工业化国家走过的传统城镇化的老路, 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走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农村金融资源严重不足, 农村金融真空和缺血现象严重, 农户和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的困境。新型城镇化需要绿色小额信贷。
三、绿色小额信贷的提供主体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 在曲折中前进, 中国形成了包括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 以正规金融组织为主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适应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总体上, 农村金融仍然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农村金融抑制现象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而从提供小额信贷的机构来看, 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银行, 即普通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信贷联盟;以扶贫为主要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贫困人口提供小额信贷服务;非银行金融机构, 即非商业银行性质的金融公司;农村银行, 即专门在农村地区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银行。目前从事小额信贷业的机构主要以非政府组织为主, 传统商业银行参与小额信贷业的份额不大。而非政府组织不以盈利为目标, 营利与非营利的宗旨必然会对小额信贷业绩产生重要影响。
(一) 合作性金融机构为什么不可能作为提供的主体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合作性金融的主体, 农村金融事实上的垄断者, 在农村地区, 农村信用社拥有最多的分支机构和代办网点, 熟悉农村经济特点、农业生产状况和农户信誉度, 能够为三农提供便捷的服务, 农村信用社为农牧民脱贫致富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绿色小额信贷还处于探索阶段, 在短期内还很难盈利, 这对于坚持商业化改革步伐的农村信用社来说缺乏推出此项业务的主观意愿。农村信用社已经开办的农户小额信贷和农户担保贷款业务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 在农业地区小额农户信用贷款主要用于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深加工, 而绿色小额信贷更强调低碳环保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深加工, 农户和微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鉴于自己的成本收益, 也缺乏申请绿色小额信贷的积极性。
(二) 商业性金融机构为什么也不可能成为提供主体
按照传统经济学与金融学的理论, 穷人信用太差, 又没有担保, 违约概率很高, 而且信贷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很高, 因而一般意义上的商业银行都不愿进入小额信贷领域。而商业性金融机构对于农村市场似乎也有自己的想法。“因为建立农村金融市场成本高、风险大、收益少。在市场引导的原则下, 自2000年以来, 商业性金融机构在逐利的动机下纷纷撤离农村, 甚至中国农业银行在2006年7月被叫停前, 也悄悄地从部分县域撤出。”然而, 这种“重城轻乡”的情况并没有显著改善。关键还在于, 四大银行在城市中的业务已经可以使其获得相当大的利润, 而且这部分利润相对稳定。商业性金融机构始终是逐利的, 是“嫌贫爱富”的。银行60%—70%的利润来自对公业务, 如果去乡镇设立村镇银行, 主要面对的是农户个人, 风险明显要更大, 而利润回报肯定相对要低得多。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洼地效应”下的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 而与强烈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的严重不足, 诸如小贷公司、典当行等非正规金融机构来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在二元金融结构客观存在的条件下, 当农村地区还处于欠发达状态时, 商业性金融制度供给只会导致两个结果, 要么商业性金融机构陷于亏损境地, 要么成为吸收农村资金的“抽水机”。
(三) 政策性金融机构完全可以作为供给主体
政策性金融是国家保障强位弱势群体金融发展权和金融平等权的特殊制度安排。政策性金融虽然同其他资金融通形式一样具有融资性和有偿性, 但其更重要的特征却是政策性和优惠性。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 我们需要政策性金融去引导农村的绿色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 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农村的绿色小额信贷资金投放, 间接地吸引商业性金融机构从事绿色低碳环保产业的放款, 充分发挥其首倡性、引导性功能, 从而对政策扶植项目的投资形成一种乘数效应, 达到以较少的资金推动更多的资金投入需要扶植领域和项目的目的。
四、完善政策性银行推行绿色小额信贷, 支持低碳农业的激励与风险补偿机制
(一) 创新绿色小额信贷激励机制
这里的激励机制谈的是采取什么措施调动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来开展绿色小额信贷业务, 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过不断地调研后综合各种因素而开发出适合该地区农户和微小企业特点的绿色小额信贷产品, 而后设立专门机构来开展此业务。当地政府部门也要拿出实质性的奖励措施, 对绿色小额信贷业务开展好并且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政策性金融机构实施奖励, 并且这种奖励要形成长效机制。同时, 还应该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如在财政上给予财政补贴, 在税收上给予优惠等, 其目的都是调动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积极性。另外, 政策性金融机构自己也要做好贷款的事前调查、事中审查和事后监查, 对于违规批贷、违规发放贷款的行为进行严格的处罚, 从而确保小额信贷资金真正流入低碳的农业发展领域, 真正给农村传统农业的转型助力。
(二) 建立绿色小额信贷补偿机制, 营造和谐低碳农业融资环境
从普惠金融和效用理论的角度而言, 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展绿色小额信贷是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能够增加社会福利。绿色小额信贷具有类似公共物品的很多属性, 所以我们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 以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展此业务。一是“大户”现象在农村信贷中非常普遍, 这样的后果是信贷资金最后流向了农村比较富裕的农户手里, 而真正需要贷款的贫困农户却贷不到款, 所以政策性金融机构要确定单个农户和微型企业发展低碳农业的实际资金需求。二是要建立绿色小额信贷的风险补偿机制,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中央财政贴息一部分, 地方政府拿出一部分, 政策性金融机构自筹一部分, 地方大企业参股一部分”这种新型的绿色小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绿色小额信贷征信系统, 实现相关信息在政府、微型企业、农户之间的共享, 将中低收入阶层的农户纳入征信系统, 逐步建立他们的信用档案, 以便能更好地控制风险的发生。四是采用“绿色小额信贷+农业政策性小额保险”的机制, 保障农户、微型企业按时偿还贷款, 降低政策性银行的经营风险。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以及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价值理念就是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绿色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符合新型城镇化和构建两型社会的要求。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实现由传统农业到绿色低碳环保农业的转变更需要金融的支持, 绿色小额信贷正适应了此转变的需要, 本文就是探讨政策性金融推出绿色小额信贷的可行性。
关键词:政策性,金融,绿色,小额信贷
参考文献
[1]赵益.探索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新思路[J].中国货币市场, 2002 (21) .
[2]林后春.从农村信用社到农村商业银行[J].华北金融, 2000 (10) .
[3]何广文, 冯兴元.六招创新农村金融体制的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 (B版) , 2008 (02) .
[4]严其荣, 卢姣娜.农村商业银行助推新农村建设[J].群众, 2007 (02) .
“赤道原则”,是参照国际金融公司(IFC)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指南建立的一套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自愿性金融行业基准。该原则倡导金融机构对于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尽到审慎性核查义务,确立了项目融资的环境与社会最低行业标准并将其应用于国际融资实践中。
作为首家加入“赤道原则”的中资银行, 兴业银行积极探索、科学实践,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以实际行动支持节能减排、倡导可持续金融,服务于低碳经济发展。从2006年5月19日与国际金融公司(IFC)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一期)起,兴业银行逐步推动节能减排融资业务发展。自2007年正式开展节能减排融资业务以来,兴业银行受理了一大批节能减排项目,尤其是在2009年成立可持续金融中心以来,总分行统筹协调,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服务团队,利用综合服务优势,为客户制定针对性的合作策略和差异化的合作方案,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更趋成熟。
绿色金融先行者
“节能减排贷款”是绿色金融业务之一,其旨在支持中国境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节能设备的应用、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项目。目前业务范围包括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碳减排、水域治理和污水处理、二氧化硫减排、固废处理、循环经济等领域,项目主要分布电力、化工、钢铁、水泥、交通、水务、环保等行业以及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和项目类型,兴业银行推出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融资模式、CDM项下融资模式、节能服务商(EMC)融资模式、设备供应商买方信贷模式、设备制造商增产融资模式、公用事业服务商融资模式、融资租赁模式、非信贷融资模式等“7+1”融资模式,这些模式的推出,助推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一组组数据虽然平凡,却悄然记录着兴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辉煌:自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末,兴业银行累计发放节能减排贷款354笔,金额265.34亿元,其中昆明分行获得总行节能减排认定项目共5笔,累计发放节能减排贷款3笔,金额3.67亿元,待批节能减排贷款约10亿元。该行节能减排贷款支持的项目可实现在我国境内每年节约标准煤1376.88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3776.86万吨,年减排化学需氧量(COD)63.2萬吨,年减排二氧化硫6373吨,年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364.5万吨,年节水量2008万吨。
几年来,兴业银行在实现企业自身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诸多好评和广泛认可。相继获得了“2009年度亚洲可持续银行奖”冠军、2008年中国最佳绿色银行、2009年度第六届最佳企业公民大奖、2009年度优秀自然保护支持者奖、第六届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绿色金融之路
走在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兴业银行收获了鲜花和掌声,同时也尝到了绿色金融业务带来的甜头。回首走过的路,不难发现,成绩的背后是兴业银行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科学准确的市场把握和切实可行的产品服务。
统筹资源,打造一流、专业服务团队,是兴业银行践行绿色金融的重要体现。兴业银行可持续金融中心,作为国内首家可持续金融业务经营管理专门机构,致力于通过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支持“两型”社会建设、促进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通过专营机构的设立,聚集资源,更有效地开展金融创新,并做大做强可持续金融业务。可持续金融中心下设综合规划处、项目融资处和碳金融处,主要负责全行可持续金融业务的统筹管理,制定可持续金融业务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建立全行可持续金融业务经营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及风险控制机制;负责提供可持续金融业务涉及的技术服务支持;负责客户关系管理、合作机构关系管理及服务质量管理;负责全行可持续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监控、评估等。如果用一个词总结可持续中心的人员构成,那就是“专业”。正是因为专业,这样的一个团队在可持续金融这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创新推出了“全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它立足于节能减排项目本身,贯通其上下游客户生产、销售、供应各环节和项目建设、运营各阶段金融服务;站在全产业链的角度,为产业链上的各类客户提供公司贷款、项目融资、供应链融资、结构化融资、股权融资和碳金融服务等;通过产品创设和产品集成,有效发挥金融服务的融资、结算、避险、增值四大功能。
科学把握市场、创造性的设计绿色金融服务产品,是兴业银行的着力点。
节能减排贷款针对节能减排项目设计,在国内尚属首创,与其他贷款相比具有独特性。独特之处首先表现在坚持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并重上。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考察项目实施后的节能减排效果,通过金融杠杆有力地促进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良性发展。
引入各种信用增级措施、降低融资门槛,是其另一特点。例如引入损失分担机制、现金流管控等信用增级措施,为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担保难开辟新途径,使众多经营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生产经营优势明显,但缺乏担保资源的中小企业客户节能减排项目获得资金支持。
延长企业贷款期限是其特点的又一表现。融资期限长,而且可根据项目的实际现金流来灵活确定还款期限,贷款本金还可分期偿还,从而较好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还款压力和融资难的问题。
提供了专家技术支持,可谓是兴业银行绿色金融服务的一大亮点。兴业银行针对每个贷款项目进行项目属性认定,组织行内外专业技术人员对每一贷款项目进行项目属性认定,提出认定意见。联合外部科研机构,针对低碳经济领域的细分市场做专题深度研究,提出市场分析意见和技术准入标准。
创新谱写绿色未来
自开展“节能减排项目贷款”以来,兴业银行以金融创新支持和推动政府节能减排,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兴业银行对于节能减排项目的准入,充分体现着节能减排特性。对贷款项目的总体评估,兴业银行以项目既要有经济可行性,又必须具备较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为原则,例如项目节能率至少要达到10%以上。此外,兴业银行还出台了《节能减排项目投向准入细则》,这是国内首个针对节能减排领域的信用业务准入指引,从制度上保障了节能减排融资业务的顺利开展。既明确了业务目标,又规避了市场风险,在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也能为客户的项目风险提供专业技术判断。
为激励各分支机构开展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的积极性,兴业银行在中长期存贷比管理、专项贷款规模、业务审批授权等方面实行政策保障,坚持政策保障集中资源倾斜。在今年各家银行严控信贷规模的背景下,兴业银行从总贷款规模中切出专门额度支持此类项目,确保其不受信贷规模的影响。
为了将“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科学、合理的执行下去,兴业银行为企业量身定制了运作模式。针对不同的节能减排项目,分别定做了“7+1”种不同的运作模式:
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融资模式客户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自身发起实施节能减排技改,对现有设备及工艺进行更新和改造,或引进高效节能的生产线,从而产生的资金需求。兴业银行直接与客户建立融资合作关系,通过对项目技术和企业综合实力的审核,设计融资方案、提供融资服务。
CDM项下融资模式CDM系清洁发展机制(《京都议定书》中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允许发达国家通过资助发展中国家开发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因此产生的减排指标可以用于发达国家完成其在议定书下的承诺。兴业银行通过引入专业的合作伙伴,促进项目的开发、注册、交易。项目开发单位可以向兴业银行提出融资需求,兴业银行审核后,以CDM项下的碳减排指标销售收入作为融资的重要考量因素,设计融资方案、提供融资服务。
EMC(节能服务商)融资模式节能服务商作为融资主体,节能服务商对终端用户进行能源审计并向兴业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兴业银行通过对项目技术和企业综合实力的审核,设计融资方案、提供融资服务。节能服务商为项目企业提供节能技术改造服务,包括节能减排设备的选择和采购,项目企业无需出资金,只需将合同期内的部分节能效益与节能服务商进行分享。
节能减排设备供应商买方信贷融资模式节能设备的采购方作为融资主体,节能减排设备供应商与买方客户签订买卖合同后,买方向兴业银行提出融资申请,经由兴业银行对项目技术和企业综合实力审核后,为客户设计融资方案、提供融资服务。
节能减排设备制造商增产融资模式节能减排设备制造商作为融资主体,向兴业银行申请项目贷款用于生产专业节能设备,经由兴业银行对项目技术和企业综合实力审核后,设计融资方案、提供融资服务,以支持在中国境内实施的节能减排项目。
公用事业服务融资模式公用事业服务商下游终端用户作为融资主体,由终端用户向兴业银行申请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用于向公用事业服务商支付相关设施建设费用以使用清洁能源,该融资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
融资租赁模式融资租赁公司作为融资主体,融资租赁公司与节能服务商合作,为项目业主或节能服务商提供节能设备的融资租赁服务,并根据实施的项目打包向兴业银行申请项目贷款,兴业银行在对项目技术和实施能力审核后,设计融资方案,提供融资服务。
非信贷融资模式兴业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作为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的作用,针对具备高成长性的节能减排项目,联合信托、租赁等金融同业,带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社会资金投入节能减排项目,实现了由融资人到融资安排人的角色转变。
把握当前绿色金融业务绝好的发展趋势,兴业银行将按照“做大做強,做出品牌、做出影响”的要求,沿着“业务上规模、资产调结构、服务塑特色”的思路,以节能减排贷款作为重要抓手,快速提高绿色信贷资产在全行信贷资产的占比。
在业务资源配置上,顺应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将信贷、人力、财务等业务资源主要投向于能源(新兴能源和传统能源的清洁化利用)、交通、建筑、工业等四大领域的低碳项目和循环项目,是兴业银行发展的方向。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是金融机构的必由之路。兴业银行利用自身信息和渠道优势,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将国际先进经验与本土实际相结合,为企业提供融资安排、财务顾问等综合服务。锻炼一支既懂得金融服务又具备节能减排技术属性知识的复合型的专业服务团队,是发展绿色金融的强有力保障,有了坚实基础才能全方位、深层次为低碳经济服务。
【绿色金融分析】推荐阅读:
绿色金融创新07-26
绿色金融的背景10-28
绿色建筑分析改造11-12
金融专业分析10-18
金融街战略分析07-01
农村金融的现状分析07-15
人大金融考研难度分析07-21
金融形势分析报告07-24
金融热点分析论文09-16
美国住房金融体系分析论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