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下的初中生物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帮助教师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和观念,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的创新工作,真正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高效发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健康教育下的初中生物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健康教育下的初中生物论文 篇1:

生物教学中需培养学生的四种意识

〔关键词〕 生物教学;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国主义意识;创新意识;健康意识

〔文献标识码〕 C

01(B)—0046—01

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材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生物教学中应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行为上转变方式,使初中生物教学力求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初中生物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

一、环境保护意识

当前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确实有很多的问题,诸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土地沙漠化、沙尘暴等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生存以及生活的质量,已经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响了警钟,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结合新课程提供的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势在必行。在生物教学中,深入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树立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依据教育教学实际,挖掘教材中的各种环境教育素材,如“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等,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做到生物知识教学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有机统一。

二、爱国主义意识

爱国主义意识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只有具有了爱国的意识,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国情教育素材,如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特有的动植物类群、在生物学方面的重大发现及研究成果等,对学生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生物学方面的国情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弘扬献身精神,坚定报国志向。

三、创新意识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都需要创新型人才。初中阶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模式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如教材安排通过组织学生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具体学习领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同时在一定的章节分别介绍了进行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如观察、调查、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生物分类、实验等,目的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学让学生真正领会科学探究,树立创新的观念和意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消除屏障,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大胆设计探究活动,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平台,真正实现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双赢。

四、健康意识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初中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科学性、典型性、主体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教育。尤其初中生物教材中七年级下册整个内容是“生物圈中的人”,让学生从解剖学的角度全面认识自我,加强学生对自身的了解。还有“健康生活”等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健康的含义,增强健康的意识,使学生为了自己、为了他人、为了社会做到身体和心理上真正意义上的健康,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学习习惯,珍爱生命,学会生活中的自我调控,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完善自己。

总之,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特点统筹考虑,在教育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编辑:张昀

作者:朱应明

健康教育下的初中生物论文 篇2:

如何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摘要: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帮助教师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和观念,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的创新工作,真正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高效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 高效课堂 关键作用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在一节课里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高效发展。对于教师来说,课堂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教学往往以授课和灌输知识为主,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稳定性,忽略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知识体系的更新,也忽略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和综合能力,从而导致教师始终秉承一成不变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

二、转变教师角色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走进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堂”,让学生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融为一体,真正做到行动、心动、神动。这样一来,学生不再只关注课本知识,而是跳出课堂,关注自然、社会、生活,跳出教师,不盲从权威,不轻信已有的结论。

三、建立学习小组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如何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有所提高和发展,最基本的一条准则就是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创设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的学习机会,如设计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等。教师可以按照男女学生的比例、成绩差异、学生的活跃程度等,把他们分成合作学习小组,每6人或8人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每组都有自己的课代表,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导学案学习情况、练习册完成情况,并及时向组长汇报:副组长则根据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和完成情况统计分数,然后把小组学习情况向科任教师汇报,以便科任教师了解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师的检查和督促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

学生的基础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自然也不同,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如对于少数学习和表现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笔者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帮助他们提高和进步;对于聪明但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笔者着重在学习品质上教育他们,为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担任某项任务的负责人,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笔者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笔者一般根据具体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并适当地增加训练难度,以保持他们学习生物的持久热情。总而言之,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时检查和督导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学内容,努力使他们实现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而促进个人能力的提高。

在打造高效课堂时,教师一定要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而不只是流于形式。虽然高效课堂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有明确的目标,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大革新。作为教师,要促使学生从生物的研究方法出发,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庞春旺.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4).

[2]许吉彤.浅议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学园,2010,(10).

[3]李计亮.浅议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生物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3).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第七中学)

作者:邱风英

健康教育下的初中生物论文 篇3:

生物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分析

[摘 要] 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生物教学改革发展就愈来愈重要,创新生物教学的模式,就要在教学当中融入新的知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基于此,就初中学生心理特征以及生物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行性加以闡述,然后就生物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原则和方法详细探究,希望能从理论层面的深化探究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 键 词] 初中生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应对初中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采用科学的渗透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生物教学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新的教学发展形势下,将心理健康教育加以科学渗透有其必要性。

一、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及生物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行性

(一)初中学生心理特征体现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迅速成长的过程中,年龄多在十二到十八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比较迅速,也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诱惑。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如果在心理发展上没有得到积极有效的引导,就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埋下安全隐患。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学习压力以及家庭方面和学校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很大影响,也比较容易影响学生的情绪,如果不能对其有效调整,久而久之学生就比较容易出现焦虑以及心理紊乱等心理疾病[1]。

(二)生物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可行性,也有其必要性。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以及心理还没有发育成熟,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生物课程教学中,学生所接收的信息和学生自身的生理以及心理有很大联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就能让学生积极地应对心理变化等一系列问题,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保障。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比较重要的,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科结合起来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更能发挥学科的优势,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2]。从初中生物课程的内容来看,其中也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如细胞结构以及代谢、生物和外界环境相适应,对人的生理结构知识点的涉及等,这些都和学生自身有着紧密的联系。正是这些生物教学的知识点内容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再者,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物的独特学科特征,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良好基础。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教学主要是教授生命的科学,对人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生物的丰富实践活动也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在生物学习中进行丰富想象对丰富学生内心体验也发挥着积极作用,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生活,这也是心理健康评价当中比较关键的标准。

二、生物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原则和方法

(一)生物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原则

生物教学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以提高渗透的质量,应从以下几点原则加强重视。

1.“以生为本”原则

初中的生物课程是多个学科当中的重要分支,所以在开展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就要以学生为主,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生物教学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充分注重学生为主的原则,学生有着自己的经历和理解,所以教育过程中就要充分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考虑教育对象和主体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作用[3]。

2.科学人文结合原则

生物教学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注重科学性以及人文性结合的原则。由于生物是自然科学,初中的生物主要是讲述生物结构以及生理功能,但是在这些科学性的知识中也传递着人文信息,如生物科学原理以及发现史和生物进化史等。所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就要充分注重科学性以及人文性结合的原则,如此就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生物的课程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

3.体验和认知结合原则

生物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将体验性以及认知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生物的认知以及体验不同,学生通常在认知上比较容易达成一致,而在实践体验上就会存在差距。所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从认知和体验的角度出发,在此基础上进行渗透。

(二)生物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方法

1.渗透心理健康的形式

其一,课堂讨论分析。初中生物教学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多样的形式,这就需要结合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形式。如通过运用生物教材的内容进行课堂分析讨论的形式,这是渗透心理健康的重要形式。教材当中涉及的生物知识比较多,和心理健康有联系的材料也比较多,这就可以将教学内容作为主要内容分析讨论,让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知识直接进行分析讨论[4]。如:青春期相关知识内容的讨论,在教师设置相应的讨论话题后,对青春期的哪些心理以及生理的变化进行分析讨论、怎样改进存在的不良习惯等。通过这样的课堂讨论分析方式就能将心理健康的内容和生物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讨论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从中获得乐趣,如男女生比较暧昧、有的男生脸上长青春痘等,这些话题的讨论过程就能为学生带来一些有趣的素材,从欢声笑语当中探讨怎样进行处理等。

其二,兴趣小组。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形式上,通过组织兴趣小组的方式比较有效。班级组织生物兴趣小组,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能够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点作为教学内容的延伸来学习。生物兴趣小组中的成员通过互助交流学习的方式将心理健康的相应知识进行分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提供相应理论以及行为帮助等,这些都能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起到良好作用。或者是通过生物竞赛等方式深化心理健康教育。

2.渗透心理健康的方法

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第一,深挖教材中心理健康素材并加以应用。初中生物教材的科学应用是比较关键的,教材当中所涉及的心理健康素材都能进行深度的挖掘并加以应用,对学生展开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需要对生物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利用好生物教材的内容,从教材的内容中进行提取素材,将其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点相融合,这样就能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提供基础材料。教师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素材运用过程中要有比较强的知识整合能力,在合适的时候进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在学习到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知识点时,教师就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以及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进行深入探究,从中找到和心理健康教育相适应的素材内容。如在社会行为的讲述中,有的动物过着群居的生活,群体中有明确分工以及合作,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明确分工的群体就要比杂乱的群体有更高的工作效率,生存的几率也就更高。从中就能向学生展开心理教育:现在的社会发展中社会分工也比较细,个人的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合作对提高工作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所以我们不能闭关自守,也不能孤芳自赏,需要积极和别人进行沟通合作,这样才能从合作当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有更多的收获。

第二,注重教学科学设计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生物教学当中要充分注重在教学设计方面加强质量的控制,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打下基础。教学设计中要充分重视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有感触。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心才能够形成良性的循环[5]。

例如:在生物教学中讲述到社会行为知识点的时候,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一段视频,其中有蜜蜂、蚂蚁以及狒狒,让学生对这些群体生活动物以及独居动物的特征进行比较。学生从视频当中就能明确地了解到蜜蜂以及蚂蚁是群居的动物。重点讲述蜜蜂以及白蚁群体生活和分工,让学生对比群体动物和独居动物的力量以及工作的效率,通过视频中的信息传递,就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信息的交流在群体生活当中是比较关键的,学生就能理解和同伴之间的交流沟通对自己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从多角度进行考虑分析,掌握多样的渗透方式,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未来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会愈来愈重视,希望上文中对相应理论的研究能为实际教学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幺丽娜.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17(9):61-62.

[2]杨淑娟.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7(2):28-29.

[3]刘文达.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2):61-62.

[4]周银.初中生物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分析[J].学周刊,2017(35):36-37.

[5]唐仕洪.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7):19-20.

编辑 马燕萍

作者:姚阔

上一篇:政府法律顾问组工作计划下一篇:小学教研工作计划范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