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推荐12篇)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1

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文/吴宝容

摘 要: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情感教育是全面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品质,培养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周围的一切事物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知、情的协调发展。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感教育;素养提高

情感教学,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的基础之上,对教材中一切可用的情感教育因素进行挖掘,并通过这一方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力量,使其始终处于最佳的情绪状态,进而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具体知识的学习中去。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多年,在开展情感教育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认识与看法,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一教学理念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一、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

传统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模式,往往由教师牢牢占据着绝对的中心地位,学生却自始至终都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很多学生都形成了“老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的学习观点,严重制约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情感教育会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的点滴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热情,促使其在积极、昂扬的精神状态下主动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以往被动的学习状态,实现了“要我学”向“我要学”状态的积极转变。

如在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部分知识时,我没有将教材上的相关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带领学生动手裁剪平行四边形,并根据裁剪出来的平行四边形大胆推测其可能存在的性质与规律,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自主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实现了“我要学”的学习状态。

二、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纵观当今的数学教育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即使掌握了系统而扎实的数学理论知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这就是典型的“高分低能”畸形人才。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之外,与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教学理念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情感运用需求,对他们实施充分的数学实际运用教育。

如在学习了“数据的描述”这部分知识之后,我就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节假日对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用水情况做一个调查。学生平时大都很少进行这类型的社会调查活动,因此听到我布置的这个任务之后,个个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并以小组为单位将调查结果以不同类型图表的形式表现了出来。通过这一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不但认识到初中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是还在调查与图表绘制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于“数据与图表”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为逐渐提高其自身的知识实践运用能力以及日后更好地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等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

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追求学生考试成绩的最高化,教师更倾向于在课堂上向学生大量灌输既成的理论知识,并片面地认为自己灌输给学生的知识越多,学生的数学视野范围与最终的考试成绩也才能得到更高的保障。殊不知,这样导致很多学生只学会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到的一些浅显知识,除此之外的广阔知识体系他们却未能很好地涉及。情感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优秀教学理念,提倡教师要自我发现、自我分析以及最后的自我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模式。

如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讲解“正方体的截面”这节内容时,基于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好奇与迷恋,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进行三维图像的演示,并教会学生进行操作。在正方体上任意切割,切割的位置和切割的角度可以任意改变,同时对切割面设置突出的效果,得到不同的截面,使得分析正方体的截面更全面、更直观,从而弥补了苹果模型、萝卜模型只能切割一次,而橡皮泥太软,容易变形,存在分析不全面的缺点。

四、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有利于促使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与发展

很多教师认为数学中仅仅存在着数学定理以及公式,不像语文、政治等人文学科具备足够的情感因素可用来对学生施情感教育。其实,这是对数学这门学科的一种错误认识。不可否认,数学具有严谨、抽象等学科特点,但是这并不代表它就不具备积极的`情感因素。如结合我国数学的发展史以及我国数学家在研究领域取得的众多伟大成就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这样一来就能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利于激发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只要认识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积极情感教育因素,并创造性地加以利用,就能很好地促使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与发展。

五、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情感需要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研究表明,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兴趣以及探究欲望,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与鼓励。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求知欲望以及上进心,又可促使他们将这一短暂的情感冲动无限转化成积极而持久的情感因素,进而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传统教学理念下存在着“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区别。但是,情感教育理念却认为,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有着各自的情感优势与不利的情感因素,提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其不同程度、不同内容的情感关注,力求实现“教育面向全体,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这一教学目的。

后进生因为学习成绩较差,在情感上更倾向于“缺乏自信”“害怕他人嘲笑”“沉默而消极”等表现形式,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除了要不断更正自身的教学理念,逐渐改变对他们的态度之外,同时还应当对他们进行充分的激励与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真诚关心与呵护,这样有利于他们逐渐由“厌学”“畏学”的情绪调整为“爱学”“乐学”的学习状态,为推动他们数学成绩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优等生因为学习成绩较好,可能一直都享受着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与羡慕,这就很容易滋生骄傲、自满、自我炫耀等浮躁心理,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对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上进行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还应实施情感上的教育,教导他们学会虚怀若谷。

师生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会带动学生普遍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为更好地开展情感教育、实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著名学者罗增儒教授曾说:“知识插上了情感的翅膀而更加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所以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优秀教师,必须对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形成深刻的认识,并灵活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当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数学教学注入无限的“艺术风光”,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汝发。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数学通报,(02)。

[2]张建红。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03)。

[3]贺兵。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1(02)。

[4]嵇宽庆。初中数学教学情感教育策略探讨[J]。新课程,2011(01)。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2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入情感教育,能够营造出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中消除紧张感,始终保持身心愉悦,从而更加专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除此之外,愉悦的课堂气氛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有效地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教师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

在过去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习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教,学生学,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入情感教育,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教师清楚地认识自身在教学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使教师能够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并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入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美术科目的主要内容就是寻找生活中的美,并且在寻找的过程中积累创作灵感,而情感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将情感与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更容易找到生活中的美。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入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注重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将真实的感情渗透到课堂中。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动和深入,如今的初中教学目标已不单单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同样也越来越注意素质教育。对于初中美术教学而言,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更加适合学习且气氛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主要以情感教育为出发点,探讨了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篇3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对全班的学生都抱有积极的、热情的态度,并且在教学中,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情感,如果学生从教师那里真正感受到关怀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作为老师,关心学生,善意的批评,殷切的期望,使学生对你敬而不远,愿意接近你,与你以朋友相待,势必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你的教学感兴趣。这样,就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实现教师的期望。

二、情感教育,巧在课外

在课外,我们要抓住有利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出乎意料的理解,诚挚中肯的批评,催人上进的引导,常常运用在课后。在物理教学中,有许多动手操作的实验,作为教师,可以留给学生小实验的目标,以及做小实验的器材。这样,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教室或实验室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甚至还可以让学生不受课程和教材的限制,大胆地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里,自由地飞翔,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了,最后,教师可以主动地、亲切地和学生交流,通过接触、谈心,甚至和学生一起做一些活动,从而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可爱之处,给优等学生以鼓励,给差生消除自卑心理,填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理鸿沟。

三、情感教育,贵在课堂

在课堂教学上,努力探求一种情感、哲理、形象、传授知识与学生互动的教学艺术。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在课堂上,可以精心设计各种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实践。对他们的回答,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或鼓励,从而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4

摘 要:中外的教育学家都把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视为教师的美德。中职生尽管生理上接近成年人,心理上渴望独立,有着较强的独立意识,但还是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怀和关注。中职教师把情感因素融入到教学中,课堂就会变得更有活力,知识也会在愉悦中传递给学生,学生的热情也会激起。笔者认为情感因素在抽象的数学教学中很是重要,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中职生 情感因素 数学 教学中

一、情感和数学教学相结合的影响力

教学活动的双方都是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个体。教学虽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主却又离不开人的情感因素。现代中职课堂应该是民主的、参与的,教师是课堂上一个引领者,既要关注知识的讲授,更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接受。在整个过程中须随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感受到整个课堂中教师是“以学生为主”,让他们有一种学习的幸福感,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情绪的放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放大镜去关注每一个中职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强烈表现出学习动机和足够的信心。

1.“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中教师能及时地挖掘学生的情感潜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从心底改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更多情感教学,让情感教育为数学教学服务。在各学校调查中发现学生“最喜欢的教师”与“最喜欢的学科”是高度一致的。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一个学生对哪一门课如果没有任何兴趣,要想学好这门课难度就会很大。当然如果相反,一个学生对一门课如果感兴趣,学习起来肯定会事半功倍,而且整个过程也是高效、快乐的。

笔者认为,一个学生的信心很多时候是来自课堂。在数学教学中,观察到有些中职学生对数学表现出怯懦、怀疑和忧虑,任课教师如能在适当的时候给这些学生少许的真心诚意地赞赏和鼓励,这些学生感受深刻。从此也会因为这一点点的赞赏和鼓励,树立起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有兴趣和信心做基础,有很强认知能力的中职生就会真正地做到“要我学”为“我要学”。

2.富有创造性、批判性。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热情耐心的鼓励、循循善诱、恰到好处的点拔,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教师鼓励学生向书本挑战,向教材挑战,向教师挑战。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应有的知识,更重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做人、如何与人合作。学生富有创造性和对事物的是是非非有着自我批判性地接受,做人与学习相结合,这也是我们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情感如何植入到教学中

新课改中的课本也多了不少彩色的图形和一些生活小常识,那教师如何将情感植入到数学教学中是值得思考的,不能很勉强突出情感,但又能很巧妙地流露教师的情感。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 但我们要适当地情感植入到教学中,而是为了情感而放弃了数学的教学,只是要达到两者最好的结合,才可能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1.以情动人,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并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

教师要积极创设一个轻松、民主、和谐、诚信的课堂氛围。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数学教师首先要热爱教学,对数学有积极情感的人,才能专心致志学习数学,才能精神饱满地将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师良好的情绪可以激活课堂的气氛,从而学习的效率也随之提高,让学生感觉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而是快乐的。像讲椭圆绘制时,教师可以给两个图钉,一根无弹性的细绳,一张纸,让学生自己组合动手画。这个数学实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椭圆的产生过程,又增加学生的合作机会、学习中的主动性、趣味性。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热情地启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把学生看成是在教学中的主人,随时让学生在细微处感到温暖快乐,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成绩的提高是必然的。

2.创设激情互动的空间,让课堂成为学生施展个性的乐园。青少年对外界事物好奇,富于探索精神,在遇到问题产生矛盾时,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便高涨起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数学的特点、创设一个个激情互动的空间,把数学内涵和学生的特性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亮点,挖掘亮点,营造亮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让学生学时有所“惑”,学中能解“惑”,学后有余“惑”,又激荡学生的内部动力,就能使学生有新悟、有提高。

应充分运用创设“问题”背景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变更题目的结构,使之成为探索性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加学习的兴趣。

3.把握真情实感的契机――教师应培养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哲学家罗素眼中的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亚里士多德也曾讲过:“虽然数学没有明显地提到善和美,但善和美也不能和数学分离。因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些正是数学研究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还要能在数学知识点中挖掘美与真情相结合的契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而是与之相伴,不但美,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好奇心,激发学生天赋的学习热情。

例如:“黄金分割比”,也被誉为“人间最巧的比例”。可介绍其美学价值的应用: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建筑广泛采用黄金分割的比例,人体躯干的宽与长之比等于0.618时,就显得匀称;主持人主持节目时,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位置,不显得呆板,声音传播效果最好等;电影画面的主题大多放在画面的0.618处,给人以舒适的美感;弦乐器的声码放在琴弦的0.618处会使声音更甜美等等。如此讲解,既展示了数学广泛的应用,又体现了数学美的魅力。同时,教师应以数学本身美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数学本身处处充满了美的韵律,数学语言简练的美,数学价值应用的美,数学学习中的创造美,解题方法多样性的美……数学教学则应在师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才会激起学生对数学有更久远、更深层次的情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并非是简单而枯燥的数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美感的创造。

4.挖掘生活资源,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部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中职生接受的原理,数学新课程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会服务于生活,数学也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例如:a*[i*(1+i)^n]/[(1+I)^n-1]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5

爱是人类一个美好的永恒主题。赏识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的优点、闪光点,予以及时鼓励和赞扬,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使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他们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例如2010学年度,我在教初中一年级语文时,学生王丽对学习不感兴趣,作业不做,上课贪玩,老师头疼,同学厌烦。老师们苦口婆心地教育,收效甚微。我没有放弃她,主动地去接近、帮助她,在学习上对她降低要求,耐心辅导。我与她达成如下协议:听写字词,以5个为基数,多对一个,表扬一次。为了受到表扬,她上课开始认真写字了,虽然经常管不住自己,但有了转变;听写虽然不达要求,但有了进步。我及时与她交流:“有进步!你把错字写会,老师二次听写。此后,每次到教室去,她总是主动地把本子拿到我面前:“老师,我改写完了!你什么时候听写?”有一次听写字词,她居然全对了。我深深地体会到: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办法。

此后,我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我多次家访,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渐渐地,孩子学习有了进步,班里的脏活累活,他抢着干,在同学中有了威信,对学习感兴趣了,认真写字成为她语文课的主要内容。看着这样一名后进生的转变,我感到很欣慰。

后来我了解到学习习惯不良的王丽,由于父母感情不和,在争吵中长大,父母对她关心很少,感情上的交流沟通也较少,发现成绩不好非打即骂,使孩子从小养成孤僻、贪玩的内向性格,平时很少交朋友。但是内心渴望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认可,但是“恶习”难改。

在本案例中,我首先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多处,从细节入手,从易到难,采用表样的办法,激发她在学习上养成良好习惯,追求进步、渴望认可的本性,逐渐改变她的不良习性,特别是在集体教育行为中,她由于学习上的努力而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她在班级中有了威信,树立了学习自信心,取得了进步。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论文 篇6

情感就是人们对事物的心理反应,情感教学就是以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活动,诱发学生情感变化,产生新的积极的情感,提高情感品质的过程。初中是学生心理产生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情感养成的一个重要时期,所以情感教学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一、有效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兴趣是情感教学中重要的目标,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情感教学活动和教材中的感情,去学习、分析和运用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分析、运用,进行自我觉醒,重新塑造自己,进而不断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去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来理解文章中的内涵,去表达自己,进而提高学习兴趣,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提高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二、激发学生情感

合理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应该善于从现实中的生活入手,全方位、多方法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我们要始终相信通过两者不懈的努力,教师和学生一定会产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通常情况教师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进而吸引学生对老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

三、营造一个好的教学氛围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结合文字和图片,充分展示语文的魅力,同时营造一个积极的、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将学生带进教学过程;教师还应该充分带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诱发学生的情感。

四、结语

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7

一、注重教师自身情感因素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种充满丰富情感的活动,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可以看成是教学移情的结果,学生在课堂上的认识速度和质量与其认知态度、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创设真诚、信任、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就显得至关重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以亲切感,让学生能够接近老师并产生信任。如果学生喜欢并信任老师,自然会对这门功课产生兴趣并投入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摒弃专制和放任的教育态度,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关心、鼓励,倾听他们的愿望、心声,深切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与教师进行零距离学习、探讨。其次,教师还要充分地信任学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尊重他们的认识、想法,在引导、鼓励中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此外,作为教师尤其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积极平稳的心态,不把个人的情绪带进课堂,即使学生状态不佳也要及时调整和调动学生情绪,使师生在愉悦的情感氛围中相互学习,相互激发,以欢愉的体验享用收获知识的快乐。作为语文教师唯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向上、丰富深厚的情感体验才能在教学中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塑造学生高尚人格

文章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情感因素,每一篇文章都蕴涵着情感激流,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喜怒哀乐,无不是作者心灵的独白。好的文章大多是为不平而鸣,情动而辞发,在作者的情感冲动下创作而成。语文教师要着力挖掘文学作品中积淀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格魅力,打破时空界线,克服个人生命的有限,让学生“视接千载,心游万仞”进入民族与世界、古代和现代思想文化的宝库,与那些高尚的灵魂进行心灵的、精神的对话,触摸那些大智大勇的高贵的头颅,体验融会于其间的大喜大悲的情怀,感受他们人生睿智的阐述和激情的拥抱。例如,课文《背影》让我们体会味到了父子情深的人间真情;《老王》使我们感受到了陌生人之间的真诚、善良和关爱的可贵品质。文章就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描述这些丰富的人情、人性来塑造高尚人格的,教师也就应当利用这些来启蒙、引导学生体验真情、启迪人生,从而培养学生善良、友爱的品质和情操,塑造学生高尚人格。

三、运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适时激发学生情感并得以提升

教学内容的丰富情感,需要教师以“导”的身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情感参与和调节,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采用情境法、悬念法、朗读法、联想法、背景导入、气氛烘托等方式,扣住学生心弦,引发学生探求热情,使学生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世界,通过文字与作者沟通,穿透时空的间隔达到作者所描绘的现实世界和情感世界,理解课文,甚至超越课文体味文字之外的意蕴。中学生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差异,学生情感体验也有个性化的特征,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情感更丰富,思维更活跃,想象力更贴近进而超越已有的情感体验,这样就会产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演体会,观看影碟片段,播放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读等多种手段,加强教学过程中情感培养。例如,在读《最后一课》最后一句话“放学了———你们走吧”时,要轻且舒缓,有气无力地拖读。然后,可让学生进行尝试朗读,从中体会韩麦尔先生力不能支,口不忍言,心痛万分的其境其情,激发学生情感因素,使学生进入角色,产生对祖国的热爱、对普鲁士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8

【关键词】 情感教学 动机 教学方法 具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3-066-02

学生进入初中后就会进入青春期,叛逆期,出现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学习自主能力差,缺乏动脑筋的能力,依赖性比较强,缺乏个性和独立性,与同伴间亲密度增加,与父母和教师抵触情绪较强烈,学校阶段主要体现在上课不认真听讲、开小差、爱与同学打闹、只凭个人爱好进行学习、教师讲话爱答不理、上课睡觉等,这些都将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学习。因此,当学生出现任何无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时,教师要及时地去跟他们了解情况或询问与他(她)要好的同学进行沟通了解,了解他们的情感问题,尽最大努力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把心情投入到学校当中。学生在校,教师就像他们的第二父母亲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关键,正确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他们就会更多地投入到学习中。

一、初中英语学习的情感及目标

在校,学生不仅要接受素质教育,学生的情感教育也非常重要,现阶段学校的基础教育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要体现为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可见,情感教育作为课程教学目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对情感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防止学生走向极端。上课时发现哪个学生不对劲、或者影响课堂时,不要着急当着全班的面去批评他,最好下课后要及时地找他们了解情况,询问问题来源,采取解决措施。事情发生的第一次可以引导,警告。尽量避免因为教师自身的情绪,不问原因,劈头盖面地对学生一顿骂。与此同时,教师更多地要教育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遇到学习上的问题优生要积极主动地帮助差生,让他们感觉到学习的氛围。

传递积极健康的情感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灵和智能的发展,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学生在良好的情感环境下他们就会更多地表现愉悦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就会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心情如果很不错,情绪高涨,那么他们就会更容易自觉接受学习,有兴趣地接受学习。那么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逐步上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明显提高;反之,当他们心情不好或情绪低落时,则会更多地表现为厌学,不乐意听教师的劝说,更会容易与教师产生抵触或反抗情绪。

师生间要相互交往、教师应多找学生进行谈话,了解学生心理,学生的需求,以便学生出现任何问题时教师都能迎刃而解,这种共同互动的教学过程也是新课程中强调的。同时,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谈心,学生也会慢慢地喜欢这教师,教师就要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扶持,不让每位同学掉队,采取接近他们能接受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是让那些差生感受到同学及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使他们更加奋发图强。

二、情感教学在初中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会渴望得到爱,爱可以使一个人感到温暖,让一个人得到感化,从而从悲伤中走出来,且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的桥梁。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即使表面不在乎,其实内心都是希望教师多关注自己,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多给他们爱的引导,这样与学生建立情感,在往后的教学中他们就会更乐意接受教师的管教与指导。

良好的情感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更是可以使学生的内心体验与心灵世界产生共鸣。情感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情感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到课堂内容中,使之与教学过程相贯穿。然而良好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学重在于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而不仅是体现于课程教学的内容。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英语产生厌学情绪越来越多,更多原因可能在于到初中后,内容量增加,难度增大。有一部分学生知识水平薄弱,到初中还想像小学一样轻轻松松地学英语,并且家长文化水平低,没能够给他们进行很好地引导。他们就会更加陌生,不认真听讲,越难越怕,越怕越难。从而到8年级时,已经完全放弃英语的学习了。所以,教师更要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教师更多地要简单地进行讲解,让他们能够容易接受,例如在讲解“smile”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对学生做过笑脸引导,使学生更容易猜测单词意思,同理,教师在讲解 “cry”这单词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做个哭脸等等。为了更清楚了解学生的情绪,教师在授课前可以先提问学生“ Are you happy today?”, “How are you today?” 或说 “Lets listen to music.”用一首英语歌进行导入授课,使学生一开课就很兴奋,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更多地应该尽量全方面地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教师应注重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好便以进行指导、帮助他们。

三、平等的师生关系沟通能够促进情感教学

班级中往往两类人更容易得到老师的关注,一种是尖子生,每天收获教师的赞许和微笑。另一种就是后进生了,他们大部分时间获得的是教师的指责和猜疑,更多的是批评。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教师平等的对待,他们更多地想了解教师对他们的关爱程度,教师如果能够更加地关注他们,或者与“优生”进行同等待遇,那么他们就不会产生多大的心理差异,跟教师的关系也不会差,他们也会尊重这教师。

教师与学生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和谐的关系很重要,既情感型师生关系。教师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及时对他们进行疏导;或课后,教师应该多找学生进行私下交流,了解学生心理状况,想方设法创造很多机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关心爱护学生和耐心帮助学生的机会。因为在有爱的教育环境下,每个人都会更乐于接受别人的教导,特别对于学习困难的“学困生”,教师更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遇到问题时,不要着急去指责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多想想。谁都想表现好,心平气和地跟他们谈心,找出问题的关键。让他们感觉教师是时时刻刻都在关注他们,而不仅是体现在优秀学生身上。当然并不是毫无原则的迁就每个学生,应做到原则性问题,跟学生一针见血地指出错误的根源,坚决不让步。但对于学生阶段都会犯的错误,就应该慢慢地开导,准确地指出,细心地纠正。从而达到与学生心灵互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有些区别,但是更多的应该是倾注这些“学困生”,这类学生对学习本身心理就没什么底气,他们更多地可能怕别人笑他们假学习。因此,要树立他们的信心,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来回答,并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此外,在课后,教师更应该多与这些“学困生”进行沟通,交流,教他们该如何学一些简单的知识内容,多鼓励他们询问那些优秀生,向优秀生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才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计些多才多艺的节目让全班都参与,或是一些简单的互动方式让全班都能参与其中。

四、用良好的身教体现情感教育

良好的情感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他们的心灵产生教育和净化的作用,教师在这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做起榜样,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实现的。没有哪一个人喜欢一张冷冰冰的面孔上课,学生更多地想看到教师的笑容,温柔体贴,得体大方,能够理解他们的教师,且能够与他们沟通、谈话、关心他们的教师。教师应该发挥教师的独特魅力,完美形象,文学艺术修养及创造平等民主的环境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影响学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现教师的美,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热爱教师。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生本身就对它比较陌生,更缺乏一种交际环境,产生抵触心理也可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好好地进行引导,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更快进入英语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多地使用英语,形成用英语来表达的氛围,以便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刚开始即使是一些简单的用语,在初学者看来也许仍有些难度。这时发挥教师的身教优势,便是课堂教学中一项不可缺少的艺术。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试想如果一位整天死气沉沉、板着一副面孔的教师进教室,学生心情也不会舒服,他们更不可能想接近你,更难让他们和你一起走入课堂内容,积极进行思考和解答问题;教师可以用比较简单的句型进行表达,以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如当老师说:“Be quiet.”时,教师可以把食指放在嘴边边做动作给学生看;当老师说:“Stand up.”时,教师可以双手举起师范学生起立;当老师说:“Listen to me.”时,教师可以把手放在耳朵旁边进行引导……长此以来,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循序渐进,渐渐地学生就会掌握这些语言。此外,教师对于那些敢于回答问题的“学困生”,要及时地对他们进行表扬,如:“Good job!”“Well done!”等。

情感教学在英语课堂中越来越受关注。因此,教师应该把情感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的学习策略,自我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文化学习培养及与同学间合作探究能力放在首位。从根本上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地位,不仅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而且培养其获得知识的能力。这样“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才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

[参考文献]

[1] 心理学教程.王贵林,陈洵.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

[2] 情绪会影响记忆吗.G. 波卫尔.美国.美国心理学家,1981年2月.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9

摘要:教师信念是教师素养的核心,在教师信念形成过程中,情感能够起到重要的定向、维持与转化作用:良好的情感素养,易于使教师获得个人价值与职业价值相契合的理性认识,产生对理论学习的持续兴趣。同时,渗透到教师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也有利于使受教育者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理性信念,引导其进入教师专业成长的良性轨道。师范教育中的情感陶养,是实现师范生知情统一与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会对未来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关键词:教师信念;师范教育;情感素养

教师信念是教师素养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基础。作为个体理性认识与情感合金,教师信念的形成相对于单纯的知识获得来讲,有着更为复杂而曲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情感所具有的动力定向、维持与转化作用不可小视。目前,我国师范教育中的情感陶养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状况将会极大地阻碍未来教师个体与群体专业发展的进程。因此,了解情感在教师信念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寻找提高师范生情感品质的有效途径,应该可以为促进未来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一、情感对教师理性信念获得的推动作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内心感受,是人从事社会活动的重要动力。罗素讲,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无可遏止的同情心,这三种简单而强烈的感情支配了他的一生。同样,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渴望,对儿童的热爱和对专业知识的渴求,也是教师情感素养构成的三个方面,对其理性信念的获得起到重要的定向、维持和转化作用。

(一)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渴望,可以使教师获得个人价值与职业价值相契合的理性认识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内心具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教育才能够成为他们的事业。受过教育的人,不仅要能够凭借知识与能力获取、创造自己的物质生活,还要能够凭借思想与智慧创造出丰富而美好的精神生活,真正实现其作为人的生命价值,教育活动因此显现其更为深远的价值。教师如果能够将引导儿童的精神成长作为自己终生追求的人生价值,就获得了最为理想的职业价值认同,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也将由此而生。

然而,并不是每一位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能够获得上述价值认同。舍勒说:“在人是思之在者或意愿之在者之前,他就已经是爱之在者了。人的爱之丰盈、层级、差异和力量限定了他的可能的精神和他与宇宙的可能的交织度的丰盈、作用方式和力量。”[1]教师情感的丰富和深刻程度会直接影响其对教育活动本质及其价值的认识高度。特级教师魏书生起初并不愿意当教师,但是后来经过与学生的接触,“才发现了学生们心灵的广阔”。他说:“在世界上,如果由于自己的存在而多了一份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那我便获得了生存的幸福,有了一份生存的价值。”“教师显然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心灵的职业,于是我便迷恋上了教书。”[2]魏书生将教学作为实现自己美好社会理想的最佳手段,其从事教育活动的目的,已经远远超越了个人生存需求的功利层次,达到了与教育活动之本质及其价值追求相一致的认识高度,最终促成了这些教师个体生命价值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完美体现。现实中这样的范例还有很多,这些范例说明,即使一些教师在从教之初并未对教师职业产生价值认同,但是其内心持有的对人性中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渴望,往往能够成为点燃其职业信念的火种。可以说,内心持有对人类美好未来积极而强烈的情感,是成为优秀教师所必备的情感素养。这种情感素养,既是教师从工作中获得乐趣的充分条件,也是教师获得个人价值追求与职业价值追求相契合之理性认识的必要条件。

(二)对儿童的热爱,可以促使教师理论学习兴趣的持续与增长

简单地讲,教师专业成长应当包括理论认识与实践能力两方面的增长。教师个体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两方面的兴趣,决定其理论认识增长与实践能力提高的.可能性与可持续性。在个体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实践兴趣与理论兴趣是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教师的实践兴趣表现为其对实践过程的热情、对实践效果的关注,以及对提高实践效率的执着追求。教师的理论兴趣则表现为其对已有理论的信任或者在了解基础上的怀疑与思索,也包括其将自身实践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的需求。兴趣源于需求,教师的实践兴趣源于对提高自身实践效果的需求,理论兴趣则来源于教师对实践效果提高或教学成果推广之科学依据的需求。一般情况下,教师的实践需求是其理论需求的前提,在其并未产生实践需求的情况下,不大会产生真正的理论需求。因而,教师的实践需求应当是教师理性信念形成的突破口。

教师的实践需求源于其内心对儿童的热爱。热爱儿童,就会为儿童着想。教师热爱儿童,就会产生寻求儿童健康长远发展之秘诀的内部动机,这种情感能促使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思考活动中去。“儿童,在我的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孩子是为他们的一生奠基的、正在长大的人。作为他们的老师,我常常会想到他们怎么长大,怎么长得更好,长大以后又会怎么样。我们的教育怎么去积极地影响他们的精神世界?”[3]就是这种内心情感驱动下的教师的思考。在工作与学习中孜孜以求,就成为这种教师工作状态的准确写照。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为学生当下的幸福考虑,将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是教师理性信念产生与发展的思维前提。为了满足儿童成长的各种需求,教师会积极探索更为灵活高效的教育教学方式,在实践探索遇到障碍的情况下,教师自然就会开始自觉的专业理论学习。为了解决实践问题而思考,为了促进思考而学习,在这一学思结合的探索过程中,教师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悟与理性认识,为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信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热爱儿童,是教师产生理论需求的持续动力,也是其能够与教育理论从相遇到相知所必备的心理前提。

(三)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可以使教师迅速将所学理论转化为个人理念

教师的理性信念,既包括其以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为认识基础的教育理念,也包括其以学科知识与价值认识为基础的专业理念。二者共同构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教师教育理念的获得取决于众多复杂的因素,而其学科专业理念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接受教师教育机构的理论知识教学和自主阅读专业理论书籍两种途径来完成。可以肯定,这两种途径都可以为教师专业理念的获得提供充足的知识资源,应当成为教师信念获得的必由之路。但是,知识并不能等同于信念。我们可以通过教师教育者的言语或者书本中的文字向教师传授知识,但不能确保这些知识可以进入教师的信念系统。信念产生的基础是认同,认同的前提则是一种源自个体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苏霍姆林斯基讲:“有知识并不意味着有信念。”“所谓真正的有知识,就是对知识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把知识多次地反复思考过,如果知识变成了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变成了他自己的观点,那就意味着知识已经成为信念。”他认为个人能够将知识转变为信念的条件,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4]在教师教育中,引发学习者学科兴趣与热情是促使其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反复思考的前提。学习者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是否有热情,决定其能否打开心灵去感受知识,能否与知识产生对话和共鸣。这些都是学习者将抽象的学科理论内化为个人观念的必要条件。当学科知识能够成为学习者满足自己好奇心的信息源时,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从疑(困)惑、焦虑、渴望到欣喜和满足等一系列丰富复杂的情感之后,才能够真正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价值,形成更为丰富与完善的专业理念。

二、师范教育中提高师范生情感素养的途径

师范院校最为未来教师成长的摇篮,担负着培育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灵魂的重任。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世界就是教师灵魂的栖息地。因而,师范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营造富于艺术美感的校园环境,净化、美化师范生的心灵

培养受教育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是使其获得良好情感素养的首要环节。虽然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有着不同程度的天然倾向,但是这种向往的强度与持续性也深受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如果受教育者能够长时间生活在一个纯净美好的环境当中,其心灵也会得到净化与美化,这是其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的前提。美育作为净化、美化受教育者心灵的教育活动,必须要借助一定的审美媒介。这些审美媒介除过专门的艺术活动中的艺术作品之外,主体所在的环境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相比较而言,专门的艺术作品欣赏是一种有意识的审美活动,它不仅要求艺术作品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还需要审美主体具备敏锐的艺术感受力。而富于艺术魅力的建筑物及其装饰,则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唤起身处其中之人的情感体验,使其行为举止趋同于环境给予的暗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利用校园环境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应当是一种非常值得重视的教育手段。尤其对师范院校来讲,校园环境的建设,应当在艺术性地显示其人文内涵的同时,突出对师范生的人格与职业价值追求进行积极引导的陶冶功能。

(二)增加师范教育中美学与艺术欣赏类课程,提高师范生的审美素养与情感品质

美的事物可以唤起人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是审美活动可以陶冶人之情操的缘由。主体情感品质的高低与其审美素养的高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当人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从美的事物中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享受,就获得了爱的能力。可以说,主体爱之能力的获得与其感受美、理解美之能力的获得是同步的,其情感品质的提高与其审美素养的提高也是相互促进的。人只有具备了对美丰富而敏锐的感受力,才能对美好的事物有着更为细腻、深刻的理解,情感的丰富性与深刻性才会随之加强,这是个体精神底蕴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也是人在浮华社会中抵御不良诱惑的的力量源泉。能够在与儿童交往的过程中感受“人之初,性本善”的美好和创造人类之美好未来的职业幸福,就是教师热爱儿童之情感的来源,也是教师审美情感的典型表现。对于将引领青少年儿童精神成长作为首要任务的教师来讲,提高其审美素养,改善其情感品质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在师范教育当中,为师范生开设美学与艺术欣赏类课程正是达到这一目的首要途径。

(三)强调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增进师范生对学科知识的积极情感

休谟认为,“能够相互反应的镜子就是人们的心灵,这不仅是由于他们的情绪由心灵相互反映而得来,而且由于心情、情感与观点的那些光线,能够彼此反射,并能够毫无觉察地消失。”[5]这段话揭示了人之情感形成的复杂性与不可捉摸性,同时也启示我们思考情感的来源:情感是人们心灵相互反映的结果。在一定的社会团体生活中,如果能够营造一种人人都向往并珍视美的情感氛围,就能够从整体上增进这一团体成员的情感品质;在特定领域的学习中,如果人人都能从所学习的内容与所讨论话题中感受到人类智慧的力量、获得精神的启示与震撼,就能够从整体上增进学习者对于所学领域理性之美的感受力与理解能力,增强其对所学专业与学科的积极情感。同理,在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营造一种珍视与向往人类智慧与理性力量的情感氛围,提高丰富而积极的情感信息,就能够让更多未来教师爱上自己的学科。

参考文献:

[1]舍勒选集(下)[M].上海:三联书店,;751.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魏书生与民主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0、66.

[4][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14.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10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

(一)初中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谈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我们首先要明白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特点,才能认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探讨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方法。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段话意思十分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以语言的工具性为基础、为前提的。语文课程的工具性除了涵盖语言基本功能之外,还包括语文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的思想情感、政治和道德以及审美上的影响。或者說,语文课程具有承载社会机构或个人有关思想、政治、道德以及审美的价值的功能。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教学必须遵循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实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体的互动。这也就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独特的人文性使它不同于其它自然学科,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互动,尊重人的价值等这也正是情感教育在课程中的彰显。这也就体现了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越来越为人们重视,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教育部已把情感培养目标列为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全国有识之士都在探讨教育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的作用,一些科研领域也在探索教育中的情感问题。可以预料猜想情感教育必将成为21世纪优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新课题,成为教育创新的必然趋势。

二、教师的素养基础

首先,语文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爱因斯坦说: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想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知识渊博是情感富有的源头,一个知识贫乏,不善说话的语文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无形中,给学生以深远的影响。大有助于语文教学。

其次,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变化多样的教学语言。语文教师要学会说话,敢于说话,并有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声望。善于结合与学生实际有联系的事例,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让学生笑得前仰后合,将学生之心紧紧系住。丰富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带来欢笑,一个有幽默感的老师不仅给学生带去快乐,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到很亲切。

三、善于换位思考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更新观念,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长久以来,语文教师熟于扮演固定的角色,教师总爱把学生看成一个个任人摆布的物体。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尊重、欣赏、宽容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其人格。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应以真诚为基础。表里如一的真情实感是师生情感交流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时常进行换位思考。遇到问题时,应自问:“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进行角色交换。只有这样,师生之间地情感才会越来越深。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有可能喜欢上你的语文课。中国有个成语,叫做“爱屋及乌”,意思是说,由于爱某一个人,连同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也都爱。如果师生之间关系好,相互尊重,学生从内心感到自己的老师可亲、可敬、可信、可爱,学生喜欢你,因此就会喜欢听你讲的课。“亲其师而信其道”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语文教师若能经常进行换位思考,角色互换,就能建立良好地师生关系,有利于搞好语文教学。

师生之间有时产生矛盾是很正常的。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导致过激的言行,使人际关系更加恶化。消解这种不快情感的最理智的方式就是心理换位——试着把自己置于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你就会发现,其实对方他也有自己的道理。教师经常进行角色互换,建立良好地师生关系,是搞好语文教学的有利条件。

四、对学生的公正评价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每节课都在为之而努力奋斗。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有意无意间所表露出来的创新闪光点。这样学生会非常喜欢上你的课,特别是对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哪怕只是一小点进步,都应当给予肯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个事例:我们班有一位小女生,平时沉默寡言,从不回答问题。“沉默是金”用在她身上,一点也不过分。但在一次分组背诵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时,我突然间发现她发出了清脆的声音,比较特别,此时此刻,我兴奋极了。微笑着面对这位小女孩,拍起了双手,随后,其他学生也跟着拍了起来,鼓励的掌声响成一片。我说:“芳芳同学,你背书的声音非常好听”。这位女孩激动得哭了起来。后来,她经常举手回答问题,而且一次比一次回答得好。她的语文成绩也渐渐地提高了。因此,每当学生爆发出闪光点时,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的优、缺点,用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焦躁不安时,及时给予安慰等,这种口头评价,随机评价的方式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如果表扬不当,言过其实,也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在教学中客观评价学生,可增强学生情绪的正向变化,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最好不直接提出批评,而采用正面提出要求为好,这样做,有利于防止负面作用的产生,避免产生消极影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长处与短处、顺利与挫折,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11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对于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合理地渗透情感教育很有必要,这会让学生的情感更加细腻,对于很多文章的感知力会更加敏锐。这样才能够在很多饱含情感的文本教学中深化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与体会,并且让学生更好地获知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情感教育在课堂上应当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的引导,并且尽可能减少单一的知识讲授。这会极大地提升情感教育的教学效果,这也是让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能够得以体现的模式所在。

一、深化学生对于文章情感的体察

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可以體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很显著的一点便是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文章中情感的体察,这对于文本教学而言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教师有效的教学引导下,学生的情感会更为细腻,能够更好地把握住教学文本中的很多细节部分,并且能够逐渐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这便是情感教育的功效的一种良好体现,也是语文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在进行那些情感内涵十分丰富的文本的教学时,一定要深化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要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章中的情感要素,并且结合各种有效的信息来深化对于文本的剖析。这会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意,也会让情感教育的作用更好地得到体现。

以《天上的街市》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为例。不少学生都会简单地认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并且充满了美丽的幻想,作者将自己想象中的“天上的街市”的样子很好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本时都会忽略对于文本中的情感要素的体验,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引导的一个方面。比如,学生如不了解郭沫若的坎坷经历,爱国热情,以及在黑暗中不倦地探索追求的精神,就很难把握《天上的街市》这一课的深刻情感内涵,无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无法在文本学习中受到感染,受到感动,更不能启迪他们对自己人生的展望与追求。如果教师只教其“文”未传其“情”,那就无法做到以情动人,情感的彩云也随着单调的讲读飘然而逝。因此,教师在这篇文章的教学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文章情感的体察,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的情感内涵,这也会让情感教育的教学辅助功效充分得以体现。

二、促进学生对于文本内涵的认知

情感教育的渗透还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对于文本内涵的理解与认知,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也非常重要。课本中的一些选篇有着非常厚重的情感,并且是对于作者的抱负与情怀的一种抒写。在这类文本的学习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大家更进一步展开对于文本内涵的有效挖掘,要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到文章的深层次含义,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便能够很好地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透过情感教育的灵活使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与情怀,这样才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与体会。

教师可以让文本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想要深化学生对于文章情感的理解与体会,可以让学生以朗读的形式更好地走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中。例如,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高尔基的《海燕》,这是一篇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面,作者以海燕象征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把它当作一把利剑,划破黑暗,汲取光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时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也通过朗读初见端倪,学生也很自然进入了作者的思维空间,为进一步体悟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教师要借助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加强对于学生的教学引导,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让情感教育的功效得以体现。

三、增进对于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

情感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它能够很好地增进对于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这也是语文课程的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培养目标。教师要让学生具备从深层次剖析文意的能力,要透过语言文字很好地挖掘文章后的情感要素,尤其是要能够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来领会文章中所反映的一些问题与思考。这些都是只有透过深入领会文章情感才能够获知的信息,这也是学生的人文情怀的一种体现。因此,在相应的文本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合理地利用情感教育,这对于培养与深化学生的人文情怀将会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如鲁迅的《故乡》,文章开端的景物描写统领全篇。“时间既然是深冬,……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这段景物描写深刻揭露了旧中国农村日益衰败的现状,表现出作者对黑暗的旧社会的鄙夷之情。学生在这种景物的渲染之下,深刻感悟到旧社会所造成的一片死寂,从内心涌出那种对旧社会愤恨之情。这些都是只有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情感后才能够获知的内容,这也是学生内心的人文情怀的一种体现,这同样展示了情感教育的积极功效。

四、结语

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能够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发挥很多积极的效用。合理地展开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文章情感的体察,这也会促进学生对于文本内涵的认知,这些都会为文本教学带来极大的促进功效。情感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它能够很好地增进对于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的构建将会很有帮助。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12

一、重课前准备, 挖掘情感因素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熟悉教材, 深入挖掘教材。把情感因素的挖掘首先体现在课前, 即在备课时, 在钻研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 多方收集资料, 将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从多方面再现出来, 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枯燥的材料生动化,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在思想上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如讲授《挫折面前也从容》这一框中的“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时, 课文中有四种方法, 我分别用四个例子与之相对应, 让学生通过事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同时我还搜集了《真心英雄》的歌曲, “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以此使学生对挫折有进一步的理解, 即挫折并不可怕, 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 面对挫折总能找到方法应对, 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

二、抓课堂落实, 把情感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 概念、原理偏多, 这要求学生具备抽象的思维、理论的归纳两方面的能力。而作为教师讲课中方法单一, 表情漠然呆板, 学生自然会感到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 对课堂本身就无兴趣, 就不要说能力的提高了。所以在讲授时, 我注意充分发挥各种手段的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是重视讲话的语音、语调、动作、表情的感染作用, 同时辅之以多媒体手段。如在讲授《感受自尊的快乐》这一节时, 教师就香港回归这件事首先从语音、语调上作个渲染, 让学生体会这确实是一件体现自尊的事情, 然后通过多媒体还原香港回归这一过程, 此时学生无不体会到这是祖国的强大给自己带来的自尊的快乐, 有部分同学甚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学生对开学思品第一课一下子来了学习兴趣, 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是围绕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知识点、新旧知识转换的联结点, 充分发挥情感的信号功能、调节功能和强化功能, 将抒情诗歌、情趣横生的故事和富有哲理的寓言、格言、谚语、民谣、名言、警句的引入作为联结点, 创造一种情趣盎然、欢快愉悦的教学环境, 以解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疲劳, 不断强化学生的注意力和情趣, 使学生在情韵中吸取知识的营养, 美化净化心灵, 培养美德。如在讲“磨砺意志”时, 我讲了奥斯特洛夫斯基战胜困难战胜疾病的故事, 同时还充满感情地朗诵了他的那段名言。又如在讲《自立自强》这一内容时, 我引用了清朝画家郑板桥画的石竹图,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乱崖中。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及故事《智者的启示》。通过这些生动例子的讲述, 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掌握了知识, 而且提高了他们分辩是非的能力及思想政治觉悟。

三、辅课外情感教育的延伸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积极活动的过程。师生关系不仅是一种教和学的关系, 而且也是一种很高尚的人际关系, 而情感是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调节器, 教师只有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做他们的良师和益友, 才能在思想、感情上引起共振, 产生共鸣,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便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奉献真挚的爱, 做到:第一, 了解学生。开学初, 先是通过课堂、课间、晚自习、放学回家路上, 班主任、教务处的一些档案材料及和学生个别交谈, 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 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 如家庭情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身体状况等, 把每个学生的名字和一些基本情况印在脑海里, 装在心里。而后在平常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熟悉他们, 了解他们, 接近他们。如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听课效果, 对老师的讲课有什么意见可建议等。同时还注意观察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 揣摩他们的心理变化, 把真挚的爱洒向他们。第二, 热爱学生。列夫·托尔斯泰说得好:“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 那他是一个好教师, 如果教师有像父母那样对学生的爱, 那么他也比读过许多书、但又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与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 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教师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做到“台上是良师, 台下是益友”, 以己之爱化学生之爱, 以爱动真心, 以严导其行, 面对每个学生应一视同仁、不偏不向, 抓住教育契机, 沟通师生心灵, 对学生亦师亦友, 才能取得学生的敬爱, 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如对尖子生高标准严要求, 让他们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促使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而对其他学生不歧视, 不挖苦, 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创造一些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体验成功, 树立信心。如让他们帮助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增强他们的成就感等等。第三, 关心学生。通过下班、课外交谈、家访等形式, 关心学生的学习, 关心学生的生活。比如对学生学习上碰到的一些问题, 或思想上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 只要被我发现都会尽力帮助他们, 开导他们。如一学生父母常年外出打工, 不在身边, 仅靠一亲戚照顾着。因而缺乏管教, 养成了许多恶习, 小学时已成为“网吧”的常客, 学习成绩自然也很差。但我没有歧视他、放弃他, 而是主动关心他、爱护他。在学习上, 发现他没有本子和笔, 便送给他本子和笔;生活上, 了解到他父母常年在外, 便经常请他吃饭、谈心;在日常行为规范上, 要求他每天写日记, 记优点、也记缺点, 并提出改正措施, 同时在学习上个别辅导他。一段时间后, 他变了:上课能认真听讲, 作业能按时完成, 对老师有礼貌, 坏毛病也改了许多, 学习成绩有明显上升, (上学期期末成绩由班里的倒数进到中游) 。老师同学都说他换了一个人。

上一篇:六年级毕业季作文300字下一篇:最新全国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