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中开展生物安全教育论文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学生中开展生物安全教育论文(通用2篇)

医学生中开展生物安全教育论文 篇1

1生物安全教育重在强化医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笔者在一项调研中发现,生物医学专业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大部分未经过生物安全方面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培训。对生物安全知识不了解,生物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实验过程中意外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据此笔者在课程教学中一直十分重视强化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1.1明确生物安全在病原微生物研究中的重要性

如果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病原体尤其是高致病性病原体从实验室泄露,很可能在实验室、实验室周围甚至更广的范围内造成疾病的传播或流行。基因工程技术在造福社会的同时,亦可能引发病原体的基因突变,导致病原体的致病性增强。这类变异的病原体更难以防治,如果变异导致目前的防治措施失效,病原体一旦从实验室泄露并造成流行,后果将不堪设想。

1.2明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SARS和“炭疽邮件事件”后,人们认识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公众的正常生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变化,一些曾经基本销声匿迹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如结核、各种性传播疾病等;对抗生素耐药的病原体日益增多,如引起超级结核、超级淋病的病原体等。全球发现的32种新发传染病中有一半以上已经在我国出现。部分新现传染病,如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拉沙热等至今均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些烈性的传染病一旦传入我国,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我国在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同时,必须加强生物安全防护能力的建设。

1.3明确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医院的生物安全工作要特别加强。在全球,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医院诊疗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SARS流行期间,我国医院感染病例占病人总数的20%左右,医护人员高比例的感染造成了社会的极大恐慌[1]。实际上,医护人员的职业性感染早就存在,例如结核病房医护人员和临床检验人员的感染率远高于正常人群。因此,要把防止医院交叉感染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绝不能让20SARS期间医护人员大量感染的情况再次发生。

1.4明确在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中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国际传染病疫情复杂多变,检验检疫工作中的生物安全防护也面临新的挑战。检验检疫部门一方面要提高对各种生物危害的侦察能力、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还要加强对具有潜在威胁、国内没有的和未知的病原微生物的检验工作;另一方面要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尤其是在进行国内没有的和未知的病原微生物研究时,应加强对个人和实验室的安全防护,防止实验室感染和泄漏的发生。

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生物安全教学设施的规范化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教学要依托规范严谨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设施设备,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正确指引。首先,授课教师对学生拟进入学习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仔细考核和严格检查,使之达到国家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有关要求,让学生从一入学就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环境有正确的感性认识。其次,要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张贴生物安全标识,如在二级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入口处张贴黄底黑字的生物安全标识,同时注明实验室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安全等级、所操作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等,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或省实验室备案的要注明。第三,在教室或涉及生物安全的实验室张贴生物安全教育的警示标语、实验操作规程及实验室安全制度。要求学生在正式开展实验活动前认真阅读、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内容,使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就感觉到浓厚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氛围。第四,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如何做好生物安全防护是课程教学的重点。笔者以自行研制的便携式隔离防护罩作为现场应急防护装备的代表,介绍隔离防护和负压装置的原理,使学生对生物安全防护基本原则的理解具体化、形象化,提升了教学效果。

3生物安全教学宜采取集中讲授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许多开设生物医学专业的院校将生物安全教育安排在微生物检验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部分新近出版的微生物检验学、医学微生物学教材也增加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内容,并将其作为专门的章节。但由于课时相对不足,学生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认识仅限于表浅的了解,不能系统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因此,有必要开设独立的生物安全必修课程,集中讲授,强化学生的生物安全观念。鉴于目前生物医学专业学生课程负担重,在无法设立独立生物安全课程的专业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首先,可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增加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内容,先入为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每个学期带领学生到不同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实地参观,了解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开展相关的课外科研活动,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采集传染性材料,自行设计检测方案,观察结果,了解病原微生物实验操作可能带来的风险;在图书馆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资料室或电子档案室,方便学生学习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种法规文件;举行实验室安全操作比赛或演练,使学生了解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尤其是实验室生物因素意外事件的处置方法。第三,在学生实习阶段定期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主题活动,带领学生到医院检验科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实地学习,了解规范的样本处理过程、生物安全柜的正确使用方法、废弃物的处理流程等。

4小结

医学生中开展生物安全教育论文 篇2

1 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医学人文教育是旨在适应21世纪医学发展,实现医学人文价值和实现医学根本宗旨,以培养医学人才人文素质、人文精神,提高医学人才整体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达到促进医学教育从单纯强调科学教育到实现科学与人文相互融合的教育。(1)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知识和能力的总汇,是医学生其他素质提高的基础。(2)医学生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高层次的人才后备军,其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医学院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医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是否能够被充分利用,能否具备较好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空间,与自身人文素质的高低密切相关。如果缺乏人文教育,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会表现的相当薄弱。

对于医学生来说,无论其专业要求还是对以后的就业来说,都要求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绝大多数医学生毕业后不是当医生,就是在医疗机构、医疗院校做科研当讲师,他们都是未来医学事业的中坚力量。当今众多的学术大师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羡慕的学术成就,就在于他们能够很好地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起来。如果仅具有医学技术而不具备人文精神,不仅不能保证将医学技术用于造福人类,反而有可能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危害。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迫切需要提高其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卫生教育事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避免在行医过程中发生不守医德的行为,可以充分贯彻救死扶伤的精神。

2 医学机构人文教育的现状

2.1 高校医学教育方面

在教育目标上,虽然可以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这个方面的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量化标,而且对于医学类院校来说,人文类学科都是边缘学科,其相关知识的学习就显得有些可有可无。医学院校普遍以培养具备医学知识的人才为主,学生的成绩也主要是依靠学生的医学专业成绩和科研成果为主要标准,从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由于医学专业课程安排的限制,大多数院校除了外语、政治基础课程外,减少或者根本就不设置音乐、美术、心理咨询等科目的课时数,忽视对人文素质类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的建设和教学要求。

2.2 医学生就业方面

许多医学院校事实证明,人文素质较高的医学生在毕业后的求职面试和工作能力的发挥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一个人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充分运用,能否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和较大的发展潜能,也与自身人文素质的高低密切相关。现在部分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医德差,对病人缺乏同情心,收取病人的红包等等,都是医学生没有充分掌握人文精神的内涵。

2.3 医院方面

临床医疗实践也缺乏人文教育,临床工作繁杂,临床医师往往只重视对学生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很不到位。

3 开展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

人文素质的养成不仅仅需要学生的学习、思考和实践,也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校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3)

3.1 扭转现今的教育观念

医学院校一般都是重医学轻人文,把人文素质教育也仅仅定位于拓展学生与就业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人文传统教育被削弱,医学科技教育取代了人文教育,专业教育基本取代了人格教育,这是现今医学院普遍存在的现实。事实上,医学教育作为培养医学人才重要途径,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医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学会如何尊重人、关爱人,这是医学教育的本质要求。只有充分意识到人文素养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价值,才能真正摒弃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培养健全人格的医学生。

3.2 增设人文专业课程

课程学习是医学生在学期间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在兼顾培养目标和国家政策的条件下,规定人文专业课程在医学生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以实用性为主,适当增加人文类的选修课,将人文教育纳入学分制管理的范畴,加大文理融合、文理渗透的力度。当然,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的培养本身就是一个渐进性的熏陶过程,如果仅仅通过几门人文课程的学习,就想要具备人文思想、人文精神那是不可能的,医学生必须要主动的学习人文知识,将其整合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才能真正掌握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精神。

3.3 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校园文化的营造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对提高研究生人文素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会时刻提醒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深刻影响着医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医学院校人文专业较少,因此更应加大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教学科研设施、校园人文景观建设等等,以充分体现大学理念和人文精神。要充分利用校园的时间和空间,利用橱窗、校报、广播等校园文化宣传设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使校园环境充满人文教育的文化氛围,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高效实施提供优良的育人环境。第一,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社科类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可以邀请外面的专家来校开设针对性的人文方面的讲座,增加管理层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使学生享受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第二,鼓励学生成立独立的学术和文体社团如书法绘画、舞蹈社、摄影协会等,是医学生可以不囿于专业全方位发展。第三,正确引导医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一些知名的网络论坛的人文资源,或者在网络上开设多种形式的人文教育版块,使学生加深认识、陶冶情操。

3.4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三下乡”活动、社区服务、街头义诊或者鼓励医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等形式,让医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与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提高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这对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5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医学院校的专业教师也多是在传统的医学模式教育中培养出来的,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仅仅重视医学技能的训练,不能有效的把医学知识中的人文因素挖掘并整合起来。我们知道导师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质将对医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他们是学校人文精神的传播者和体现者。所以,要提高研究生们的人文素养,首先要提高导师自身的素质,在提高教师人文素养上,以定期举办一些人文知识讲座,向教师推荐有价值的书籍,加强教师与其他院校的学术交流,多角度开拓教学视角。

3.6 加强医学生自我修养的能力

医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医学人文教育对于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性,这两者是相铺相成的。在人文知识的学习方面,医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发的获取课外信息,拓宽知识视野,不断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

当然,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并不等于忽视和代替专业教育,而是要达到医学科学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素质的教化,要在人才素质构成各要素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为社会输送专业技能过硬,又有良好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的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

摘要:本文剖析了医学院校中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以及在医学生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从教学机构、医学生本身以及教师三方面探讨了如何正确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医学生,医学机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蒋敏,黄泽智,曾铁功,等.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及其实施途径的探讨[J].热带医学杂志,2008.8(10):1107-1108.

[2]王千红.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新探[J].检验医学教育,2008.15(1):4-6.

上一篇:高档白酒品牌的宣传广告词下一篇:励志人生一句话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