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效课堂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效课堂(共9篇)

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效课堂 篇1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然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追求高效课堂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教育质量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生命线,衡量我国的教育质量水平就是看学生的素质是否得到了全面发展和提高,是否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有无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学校能否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能否得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教学活动是有领导的学习活动,他的更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尽可能高速地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不但要让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还要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快速高效地发展。教学追求效率就要努力使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努力等投入或教学所耗而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所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即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灵活多样。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入手,通过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整体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是减轻师生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师生教学负担过重是当前教学中普遍而又突出的一个问题。“教师教的苦,学生学得累”是普遍反映。引发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除了外在因素外,还与很多教师自身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低效的时间管理、粗劣的学习品质有很大关系。减轻教师工作负担,除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及其教材、教法的不断熟悉等外在环境因素进一步改善外,改变教师思维方式和工作惯性,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不但降低了学习的效率还造成了学生严重的厌学问题,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生负担屡减不轻的主要原因:一是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引导下,题海战术、加班加点所至;二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搞“填鸭式”教学。因此,在深化课堂改革、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改革考试方式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师教学方式,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就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再次是教师转变概念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若干关系的需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除了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念和政策外,重要的是要处理好教学中的几个重要关系: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讲授教学与探究教学的关系;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知识、技能授受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课堂气氛活跃于严格要求的关系;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不能正确处理这些关系,造成了教学效率的低下。

二、高效课堂中的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代表了当今我国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教师从事教学的方向和依据,教师应站在新课程的制高点,在教学中要以这些新理念做指导。作为现代的高效课堂,这些理念必须得以体现。

1、从“教知识”到“教发展”

教师职责不是单纯的“经”的 传授,更主要的是实现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作为教师要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从“讲授成功”到“学习成功”

教学的更本任务是教学生“学”,要坚持“以学定教”。课堂教学中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心向,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最有效的发挥学生的智能。

3、从“重知识”到“重情感”

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小社会,是师生交流的场所,同样需要人情、友情、亲情的温暖。这种情要通过教师来表达,课堂上教师对于“知”与“情”的处理得当,学生不仅在课堂中学会、会学,而且还会爱学、乐学。

4、从“重记忆”到“重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是一个人聪明才智的标志,教师在教授任何一节课时,都应该把思维训练作为重点内容来体现。

三、新理念下的高效课堂的关键课堂教学行为

一堂有效的课堂必然遵循着必然的教学规律,我们都说行为决定结果,课堂也是如此。一节高效的有水平的课堂,必然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的关键性的课堂教学行为,这些行为直接或间接的决定和影响着课堂效率。总体来说,一节高效课堂应该具有以下五个关键性的课堂教学行为。

1、授课清晰

在授课清晰程度上不同的教师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清晰授课要求教师都能清晰而直接地与学生交流,不能跑题, 他们所表达的一切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 或者其讲话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呈现所要表达的内容。如果将教学内容清晰呈现, 呈现材料就可以少花时间,学生就很快正确地回答你的问题, 这样就有更多时间用于其他内容教学。清晰的教学是一个多元活动行为,要综合多种认知行为, 譬如内容组织、教师对课文的熟悉以及授课策略选择等。

2、教学多元化

该关键行为要求多元而灵活地呈现教学内容。让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问题,在课堂上可以提出各种不同类型并附有意义的问题,将这些问题与课堂节奏和教学内容系列结合起来,就可以产生出富有意义的多元化教学。教师需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要做好课堂提问的准备、程序、技巧和处理。教师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记忆性问题、思考性问题、探索性问题或发散性问题。多元教学最为明显的是: 对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等的运用。教室里一草一木都会成为多元教学的对象,如物质的质地、多样的视觉效果都能增加教学的多样性,多元化教学与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关。

3、目标导向

目标导向要求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问题。教师用于教授特定目标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也就越多。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授课、提问占用了多少时间 ? 激励学生讨论、独立思考又用了多少时间 ?组织教学占用多少时间?学生做好学习准备用了多少时间 ?评估学生行为用了多少时间 ?对这些问题的评估目的是看教师向学生呈现了多少内容和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和能力,而不是在程序性操作上用了多少时间。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前都需要学生做好学习准备,让他们在教学中享受学习。教师把大多数时间分配在教授切题的内容,他的学生就能取得更高的成就。课堂上师生的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机会,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就能更高。同时,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师非常熟悉一些题目,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为考而教”, 确切地说,他们的课堂教学与教学目标、课程要求是相匹配的。

4、注重学习过程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要重视学生学习、积累的过程;注重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对过程与方法的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应该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 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价的材料。学生实际投入学习材料的时间与教师教授某个专题的时间不同。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真的在学习, 忙于教学材料并从教师提供的活动中受益。

5、确保学生成功率

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教师课堂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它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掌握问题处理方法的比率。呈现给学生的材料难易程度会成为影响目标导向和学生投入研究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的目标导向和学生投入时间与学生成功率密切相关。对那些能带来高成功率的目标任务普通学生会花更多时间。他们的成就感会更高, 记忆力会更好, 对学习的态度也更加积极。

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效课堂 篇2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精心组织好课堂的环节, 努力营造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的课堂气氛, 形成有效的教学活动。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 我们的导学案设计包括这样几个环节:预习感知 (自主质疑搜集信息) ———共研释疑 (有效提问小组合作) ———测评拓展。

一、预习感知自主质疑

预习感知部分是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是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第一步, 预习只有有效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我的预习要求是:扫清字词障碍, 了解写作背景, 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自主质疑。《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在语文课上, 学生习惯了被动的听、被动的记, 很少有自己主动提问的意识。 在这一环节, 我们倡导: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 每篇课文至少要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简单的问题当场解决, 复杂的问题放在合作学习中去解决。 我们在学习鲁迅先生的《故乡》时, 在预习感知环节, 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的心为什么会悲凉起来? 这个问题很有探究的价值, 有学生就回答:“因为看到的故乡和记忆中的故乡不一样。 ”我顺势问道:“有哪些不一样? ”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做到了多方面、 多层次地挖掘小说的主题。 还比如, 我们在学习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时, 学生也提出了质疑:为什么父亲和母亲对于勒叔叔的称呼经常改变? 借助这个问题, 我带领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和把握文章的主题。学生常有问题, 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只有让学生养成质疑的好习惯, 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

二、搜集信息资源共享

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主动搜集与文本内容相关信息的习惯, 信息包括:时代背景、作家作品介绍、与主题相关素材等。 信息的搜集不仅可以让学生增加知识的积累、拓宽知识面, 还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开启学生思维。 学习了李清照、苏轼等词人的作品, 可以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他们的生平、 典型事迹及其代表作品; 学习了《袁隆平的“寻梦园”》, 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的故事;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也能不断启迪学生的思想, 丰盈学生的心灵。

三、有效提问锻炼思维

高效课堂总是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展开。 在共研释疑这个环节, 教师要在吃透文本、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好问题。 一个好的问题能起到以点带面、一线穿珠的重要作用, 能帮助学生更快地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为实现有效提问, 教师需要对难度较大的问题采取“剥茧式”提问, 还应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置问题, 问题的难度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 要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锻炼学生的思维。 如在讲授《白杨礼赞》时, 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贯穿全文的线索句是哪一句? 文章是从几个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 作者仅仅是赞美白杨树吗? 三个问题由浅入深, 层层剖析, 引导学生逐渐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 又比如我在教授《勇气》一文时, 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文中写了几种勇气, 你最欣赏哪种勇气? 讲授《骆驼赋》时, 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文章描写了一峰怎样的骆驼? 仅仅是为了赞扬骆驼吗? 还赞扬了哪些人? 看似简单的提问其实包含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 起到了锻炼学生思维的作用。

四、小组合作共研释疑

我校品质课堂活动的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不断加强小组建设, 完善小组评价, 积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作用。《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中指出: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 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高效课堂的重要评价标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中也明确提出:“鼓励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 小组活动的设计首先要精选, 一节课最好不要开展两次以上的小组活动, 避免活动内容的肤浅和学生的投入度不够, 反而达不到原有的目的。 其次, 小组活动要精心设计, 活动目的要明确, 活动的开展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突破上。 再次, 小组分工要明确。 小组要选定一个引领人, 不仅可以充分带动全组的讨论氛围, 而且还可以组织好全组的讨论, 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比如, 在讲授《我的四季》一文时, 教学目标定为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四季的含义, 学习作者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对生命的责任感。 为了突破这一学习目标, 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小组活动:首先每个小组选定人生的季节, 小组活动的内容为:在人生的季节里, 作者是怎样面对的? 有怎样的人生感悟? 学习方法:抓住关键词句品析;活动呈现方式:读品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还能促使学生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是高效课堂重要的学习方式。

五、多种活动方式提高参与意识

高效课堂就是要充分利用有限的45 分钟, 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 努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挖掘学生的潜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愿望, 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即强烈的学习愿望。 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 语文课堂不应该是一潭死水, 她应该是五彩纷呈的, 激情四射的, 她应该是能经常激起美丽浪花的江海湖泊。 活动方式的设计因课而异, 可以是朗读比赛、背书竞赛、成语接龙、佳作共赏、课本剧表演、辩论赛等。 也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读书节活动等。 我们班的孩子们就成功的进行了课本剧《威尼斯商人》的表演活动, 我们对课本剧进行了改编, 保留了莎士比亚精美的抒情文字, 删掉了冗长的对白, 让剧情更加紧凑, 更容易形成戏剧高潮;我们还对学生的表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表情、都要精准到位;我们借来了多套中世纪的服装, 自己制作道具, 希望尽量发挥出每个演员的潜力;这一场活动在学校体艺节演出时引起了轰动, 并代表学校在全区课本剧表演中荣获一等奖。 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也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让学生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测评训练能力突破

测评训练这一环节, 十分值得我们重视。 测评训练是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的, 它是检验学生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 也是我们教师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在测评训练环节, 我们力求一节课突破一个训练点。 我们安排的内容有仿写、改写、续写等, 也有结合课文内容的说话训练、写作技巧方面的训练。 学习了《捅马蜂窝》、《心声》后, 可以让学生以心理活动描写为训练重点, 进行片段训练《我想对妈妈说》;学习了《故乡的桂花雨》后, 可以让学生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学生的作品有:《故乡的梧桐树》、《忘不了的小河岸》、《童年的风车》等;我也常常为他们开阔的思路、新颖的构思感到惊喜。 此外, 我们还经常进行说话训练, 如:学习了流沙河的《理想》, 让学生来谈自己的理想。 学习了《航天女英雄》, 我们进行说话训练“我想对麦考利夫说_________”。 这些习作训练, 针对性强、反馈及时, 对教学内容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能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打造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 篇3

关键词:探究;新课程;高效

“最好的教育是老师以最短的时间,给学生以启发与引导,促进学生发展;最坏的教育是老师占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而学生又学不到什么,得不到发展。”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

一、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造坚实的基础

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的关键是指导学生预习。预习不仅可以能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还可以开拓思路,提高学生听课、记笔记水平,由此可见预习对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预习分为学期预习、周预习和日预习三种。整体预习就是在要求学生在开学前,利用寒假或者暑假时间通读下个学期的教材。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通读”并不是把书上的内容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而是指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能够疏通文意,找到某一具体内容的相关概念、原理以及运用,并作适当记录。然后尝试着去做本课后面的练习。周预习相对于学期预习来说要细致得多。这就要求学生在双休日不仅回顾和复习上一个星期所学的内容,同时还要针对下一星期要学的内容,通读一遍教材,如果遇到读不懂的地方,这时必须借助工具书,尝试着去解决疑难问题。如果是有不懂或者是特别难理解的内容,就用彩笔标出来,以便老师讲课时特别注意,做到有的放矢。日预习指每次上课前的针对性预习,它类同于我们平时进行的预习,主要放在每天下午放学后进行。抓紧时间完成当天作业,然后翻开书,对下一课进行预习,针对周预习时标出的重点阅读。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努力打造学习型课堂

课堂教学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势必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只有抓紧时间、合理利用时间、优化课堂时间安排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根据新课改精神,要求我们要打破常规,更新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课堂为学堂,变教时为学时,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努力打造学习型课堂。

一般来说,高效课堂的一节课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讲解及点评和学生练习三部分构成。在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但是,在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节约课堂时间。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三、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探究最佳教学途径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自己作为“模特儿”,向学生介绍自己如何讲求学法,摸到窍门、取得成功的经历和体会,使学生感受学法的神效,激发起掌握新学法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顺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学生发问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四、让学生走上讲台

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内在的能量发挥出来,逐步培养,最终达到不教的目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应是“老师讲”“学生听”,觉得讲得越细越好,面面俱到,生怕丢掉一个知识点。这其实是对学生不信任的表现,因为每节课都有许多旧内容,不该讲的一定不讲,不要浪费时间。要让学生走上讲台,实施兵教兵,要遵循自然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体育课堂 篇4

“生本教育就是一种生命本能的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成功的体验。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前提下,创设丰富的主体活动,教师在这些活动中加以激励、指导、引领,才能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快乐地去学、去做,以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的效果。

关键词:生本教育 体育教学 运用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课程标准对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而言,不论是从自身素质还是在课堂教学上,都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但同时也给了我们更自由、广阔的空间。生本理念要贯彻到体育教学设计之中,在设计体育教学时既要考虑如何落实高中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又要考虑学生所在年级的年龄特点,体质体能特点。要设计设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学生容易接受的运动强度;在设计每一节课时,针对学生的注意力特点和兴趣特点,重点运动项目和一般运动项目相互搭配,体能运功项目与技能性运动项目搭配,竞技性项目和游戏性项目相互搭配,集体练习与分组练习相结合。以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锻炼的意识。

据了解,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多方面的,每天体育课不是跑就是跳,单调的、重复性的跑跳使他们厌倦,再就是教材问题、教师问题、教学条件问题,学生本来的快乐体育渐渐变成一种负担课。因此,要想让学生都自觉主动、快乐的上体育课,就要由师本教育转换到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体育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体育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另一方面,体育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业务素质,以及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主动喜欢上体育课。

二、运用生本教育理念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1、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生本理念的教育理论,转变教师观念。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要用巧妙的语言和自身的感染力,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不要让学生见到老师就感觉没有兴趣。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展体育特长生的优势。其次,要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严格纠正,扬长而补短。老师一定要做到,放开学生的手脚,调理好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他自己的发展空间里,展示、造就、锻炼自己。老师在学生面前,要有自己的魅力,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自身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学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能力,掌握体育技术、体育知识的基础上,会逐步对老师产生好感,亲切感。教师的思想理念转变是实施生本教育的前提,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引导者,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迎接新的挑战。

2、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在学生中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让学生从内心感到,自己的老师是值得尊敬、值得信赖、值得亲近的人;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和理解学生,和学生交朋友。生本教育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体育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有助于提高课堂质量

1、体育课要成为快乐体育体育课,教学内容不能枯燥无味。内容设计不好,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趣提不起来,无精打采,老师出现倦怠现象,那就失去上体育课的目的,为了实现体育课的生本,内容必须丰富多彩。对体育课内容进行,巧妙地设计,精心编排,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把单一的内容进行多样化样设计,比如:体育课的开始部分,我们把老一套的教学模式(跑圈)加以改革,变为队形跑,如蛇行跑、螺旋形跑、“8”字形跑连接起来,再穿插上一些游戏、舞蹈等,让学生自发、自主地享受运动中的乐趣的体育课。体育课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体育课上,都能快快乐乐的锻炼身体,并能在快乐中掌握技术、拥有体育技能。每一节体育课的内容,都能让学生感到有吸引力、有创新。在这种教学气氛下,学生得到了快乐。锻炼了身体,掌握了知识,这样的课才是生本教育下的高质量课堂。

2、在教学实践中贯彻生本理念。体育教学中,生本教育是通过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我在《投掷实心球》教学中,体育课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向学生强调安全教育和简要说明投掷的方向、地点。教学中不规定投掷的方法,也不做投掷的动作示范和技术讲解,让学生自由地去练习。尝试放手,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慢慢的运动起来,有模仿别人投掷的,有边想边投掷的,有比一比谁投掷得远的,有单手投掷的、有背转身双手投掷的、有双手从下往上抛投的……运动的气氛很浓,学生们玩得很高兴,很投入,而且练习的方法很有创造性。练习一阵时间后,学生中就有请我投掷一次给他看的,有请我教他们投掷的,有问我怎样才能投掷得更远的等等。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学生不但玩得开心,而且还学到了投掷的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尽量放手,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开发思维,自由发表独特的见解和提出自己不同的做法,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相互协作的能力。在课堂里我只是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点到为止,给学生自主选择和创造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在自主学习不断地提高,丰富自身的知识、掌握技能,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

3、在评价中要体现生本教育的理念。过去之所以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统一的目标要求来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一部分体育尖子无须做出什么努力,就可轻而易举的实现目标,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而另一部分体育稍弱的学生,却无论做出什么样努力也无法实现目标,屡受挫折而丧失学习信心。因此,帮助学生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学习目标,承认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始终牢记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是使学生更加喜爱体育运动,评价多以激励为主,因为评价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认识的过程,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生本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就是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充分体验在体育学习中成功的乐趣,使身心和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那么我们的体育教学才会生机勃勃、春意昂然。

三、作为一个生本教育的实践者,我们应该准备什么呢?

1、认真备课。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新课标的教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符合每位学生发展。特别是比较有差异的学生,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是他们能达到的目标,只要是学生在学习有新收获,有新的提高,有新的发展,使学生乐于参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

2、关注所有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在课堂上,尽量做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点拨阶段,我能做到有热情,精神饱满。在学生分小组练习讨论的时候,时常走到不爱展示自己的学生身旁,多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勇敢展示自己。尽量在每一堂课上,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教师的教学内容及方法要灵活多样。生本教育理念是在教学方法中要先学后教,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总是被过去的教学模式所牵制,不去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随机应变,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又回到传统的教学,又在牵着学生走,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施体育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体育课中要安排多些时间、多些空间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效课堂 篇5

——自主互动“二五二”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岱岳区新城实验中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创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之举。那么,究竟何为高效课堂呢?我们认为,采用最适合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组织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会知识、提高个体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会学习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基于此,学校倾力进行自主互动“二五二”教学模式下的翻转课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主互动“二五二”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是:以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前提,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分组教学为基本形式,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其中,“二”是指“二段”是指学生学习的两个阶段,即自主质疑阶段(A课)和练习内化阶段(B课); “五”是指五种教学策略:学案导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训练测学、评价促学;“二”是指“二翻”是指翻转课堂的其中两个形式即“课内翻”“课外翻”。

一、自主互动,直指高效课堂的本质灵魂

让学生动起来,是高效课堂的本质。我校在“自主互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二五二”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行动起来。翻转课堂理念下的微视频的运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教育管理能力;课堂上让学生参与知识的生成,积极讨论交流,以动脑思、动耳听;让学生记笔记、做学案、板书展示,以动手做、动脚走;让学生展示点评、讲解分析,以动口说、动眼观……如此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

在“二五二”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助手和参谋。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导学案编制、微视频制作,结合课堂反馈,精心组织教学,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引领和帮助。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在课堂上凸显出来,课堂更加灵动高效。二、五种教学策略,保障高效课堂的全面落实

配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学校制定了五种教学策略,既使自主互动“二五二”教学模式得以顺畅、有效地开展,也使高效课堂更加充实与精彩。

学案导学: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学会学习,是自主互动“二五二”教学模式的最高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每节课都要编制、利用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研习、巩固练习的载体,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导学案除了学习指导、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收获与问题等这些小环节之外,还包括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三大部分。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导学案制作流程,狠抓学校教研组和年级学科组集体备课,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微课助学:学生学习的好帮手。微课,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精心设计制作而成的,以微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实验班学生可以利用晚自习在微机(1)室和微机(2)室(也可以在家)通过电脑多次反复观看学习,以突破重难点,消除疑点,明确易错点。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学习翻转课堂理论、微课制作理论和技术,进一步加深了教师对翻转课堂的理解,提高了微课制作能力和水平。

合作互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合作互学主要是指在课堂上,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两人对学、小组互学、班内群学(展示、点评、质疑)等多种合作交流方式,激发思维火花,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

训练测学与评价促学:学生学习的助推器。训练、检测旨在促进知识巩固、提高学生能力。学校要求教师在设计训练题、检测题时体现层次性,形式要灵活多样,既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注重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自主互动“二五二”教学模式注重翻转课堂和小组合作结合,兵教兵互帮互助,实验班向普通班延伸,星火燎原全面开花,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形成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高效灵动的长效机制。

三、“课内翻”“课外翻”,展现高效课堂的万千风景

“二翻”是指翻转课堂的其中两个形式即“课内翻”“课外翻”。

我们本着“先慢后快”的原则,先课内“小翻转”强化指导与训练。我们组建的两个翻转课堂实验班,借助数学、英语、物理三个学科,用晚自习在微机(1)室和微机(2)室应用微课让两个实验班进行A课即自主质疑阶段学习和B课即练习内化阶段学习。A课的在线学习和B课的课堂练习内化阶段学习高度融合,从而实现“课内翻转”。我们把课内翻转分为自主质疑阶段学习、练习内化阶段学习两个阶段。具体为:自主质疑阶段学习:依托“任务单”对基本知识点进行梳理,这是课堂学习的知识准备阶段。本阶段有三个基本环节:教材自学→微课助学→知识前测,要求基本知识基本学会。在学生掌握操作基本要领的基础上,可逐步将各环节任务在课前完成,突出自主学习。

练习内化阶段学习:知识内化学习、疑难问题研讨、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这是课堂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本阶段有四个基本环节:体系建构→问题研学→教师点拨→训练展示,要求深度学会。此阶段要注意就课堂重难点、易错易混点、盲点加强组内互助学习,在汇报展示中梳理内化,相互借鉴,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总结提升,这是课堂学习的盘点收获阶段,主要是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提升,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诊断,实现“堂堂清”。

“课内翻”使学生自能感知,智慧生成,自主探究,当堂达标。然后是课外“大翻转”。“课外翻”是注重习惯与能力培养的方式,使得翻转课堂得以有效实施。课外怎么“大翻转”?我们采用的是“两步式”。课前观看微视频、自主测试。要求有充裕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根据任务单学习,对基本知识达到基本学会。课中梳理知识、聚焦问题、合作探究、进阶训练,需要创设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的平台,要求对知识深度掌握,并习得相应的学习方法。在课前和课中之间,教师要有“学情分析”和评价反馈。视频预习就像一个能量加油站,课堂就是一种释放,而老师则负责点燃。“课外翻”使学生互动碰撞,火花四射,合作探究,精彩纷呈。

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效课堂 篇6

(一)当今的教学需要高效,而高效课堂就是要达到一个让老师和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效的完成教与学的过程。然而,高效课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只要备好课就可以了,讲好可以了。而现在必须从学生的自主和积极意识出发,不仅要学会而且要高效讲究方法。对此我有以下的体会:

打造高效的课堂不单要用心去对待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吃课本。这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在构建有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和把握教材,要靠教师钻研教材,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把握教材不仅是指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更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刻的把握本课程的课程标准,内容,目标。和对整一册书结构的整合。要对结构做良好的整合就必须建立好知识树,因为他是知识结构的一种形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知识结构图理清教材的思路和个部分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知识树是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凭借。个年级的教师相互之间不了解教材,降低了课堂效率。在数学课上,教师带着学生做游戏,虽然数学知识没有学多少,但学生很开心,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只要肯下功夫读课本并吃透课本,做到心中有课本,目标在心中,自然会在课堂上收到得心应手的高效效果。要打造高效的课堂就要有一种独特的教学境界,可以不带课本,没有书面教案,这种境界对教师本身而言,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是抽象的,没有 一个学生是天生的后进生,老师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并持之以恒,就能在最大可能上使他们取得进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对待和了解我们的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智商;了解他们的情商;了解他们的性格;了解他们的家庭......只有充分的了解了这些我们才可以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各个同学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辅导。必要可以作家访。从学生入手,而不是单单的从知识入手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

通过学习高校课堂的理论让我明白教学不单单是把心思用在讲课要讲的有花样,如何使课堂的形式新颖独特,更重要的是把心思用在如何踏踏实实的上好基础课上,把心思用在学生的身上,回归以人为本。

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与方法读书笔记

(二)吴中民老师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在业余时间里的所为和所不为。半个月来,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了《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与方法》一书。我认为,《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与方法》一书,无论是促进我的高效课堂教学实践还是提升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1、高效课堂的“基本概念”

高效课堂立足于“课堂”,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低耗高效”,它属于“有效教学”范畴。

高效课堂以模式驱动,以导学案统领,以小组组织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目标,以发展学生为方向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

2、何谓有效教学?如何实现教学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有效教学的更高要求是高效的教学。有效是高效地前提,有效教学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是“高效教学”。

3、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铁律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铁律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铁律之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4、学生在什么时候学得最好? 学生的回答是:

当我们有兴趣时,学得最好

当我们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时,学得最好 当教学不是千篇一律时,我们学得最好 当我们遇到理智的挑战时,学得最好 当我们发现知识对我们的意义时,学得最好 当我们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学得最好 当我们被关注和信任时,学得最好

当我们能够学以致用时,学得最好,形式要多样 当我们喜爱的教师上课时,学得最好

5、高效课堂的常态模式

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6、高效课堂的抓手——导学案

导学案的定义和要求:它必须能生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它不是传统的教辅材料,但它还必须能承载教师的教学目标;它不是知识的堆砌,但它还必须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它应该是一个科学的知识“循环系统”,不应该是“剪刀加糨糊”的产物;它应该承载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它要保证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必须的知识,它还必须把知识升华成一种学习经验。

我相信,每个在从事教育的人都希望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是坦然的,自信满满的,胸有成竹的。自己的教学能够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能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发展。而这一切,最基础的是,每个教师都需要丰富的教育理念,而读书就是获得教育理念最好的方法。

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与方法读书笔记

(三)读了《构建高效课堂》后,感触很深。不仅明白了什么是高效课堂,而且也初步了解了高效课堂的实现要素。我认为“打造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化的目标,一项长期的追寻过程,千万不能急功近利,落入形式主义泥潭。教师还应该本着职业特点,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塑造自己,朝着以下三个条件努力:

1、博览群书,广泛采撷,每堂课都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2、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3、课堂教学智慧的运用真正具备了这三点正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跟本保证。

第一点,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没有充分准备的课,肯定是低效或无效的。上课就好比打仗,备课就好比战前的备战。《孔子兵法》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备课之关键在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备知识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而备方法就是研究战略战本。古人说高效方能为师“,故教师备课时,不能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博览群书,广泛采撷,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本节课的知识背景掌握充分,将局部的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来研究,就像一只小鸟仅需要一点点空气,但必须拥抱整个天空。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关于教学方法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孔子说:因材而施教,所以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它是根据知识的难易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的。第二点:必须要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是课堂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要做到这点,我认为教师必须具备三种过硬的基本功:

1、语言。

2、板书。

3、严密的逻辑思维。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试想教师没有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的语言,怎么吸引学生的听觉?没有一手漂亮的板书,又怎能吸引学生的视觉?没有对知识严密的逻辑分析,又怎能给学生的智慧的光芒,给学生以心智的启迪?学生的能力又从何而来?所以我认为教师具备了这三点,学生才会欣赏你,佩服你,才会对你的课兴趣浓厚,促使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预设才能成为可能。但是学生作为一个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思维方式、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试想如果没有主体的参与、没有师生的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作用于课堂教学,怎能会有所动态生成?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包括教师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对每个学生的尊重和真诚的关爱,对每个学生进步的鼓励和改正缺点的帮助,对每个学生战胜困难和创造性行为的支持,对每个学生个性的宽容和苦恼的理解,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才可能产生实质性的动态生成。

第三点:要运用课堂教学智慧。如果说前面的两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硬件的话,那么这一条就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软件保障。智慧的教师应善于把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的心灵相融,把课堂变成师生互动交流、心灵对话、智慧碰撞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所。我们感受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学生不同的个性、丰富情感和多元的思想;他们对母语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对文化的崇敬。教师用自己的教育智慧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把,使我们语文教师感受到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的活力。

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情人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时要富有真挚情感,教师的课首先要感动自己,之后方能感动学生。有了真情的传递,学生自然而然地懂得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什么是伟大,什么是平庸?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真心赏识学生。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友好、信赖。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去做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得非常好。上课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时刻树立学生自信心,保护学生自尊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果我们能运用教学智慧与学生建立起这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真心赏识每一位学生,那我们就一定能将我们的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读书心得

读了《高效课堂》一书后,我深有感触,高效课堂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展示平台,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游戏中学习。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一直没有真正领会到它的内涵。我曾试过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宽松愉快的环境,让他们快乐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但终因担心学生的成绩和不好把握而不了了之。因此在教学中,大部分时间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生怕学生听不明白,讲了又讲,有时学生听烦了,也不一定达到预想的效果,我也一直为此而苦闷。

通过学习我深知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出头、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一节课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高效发展。对教师而言具体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对学生而言是指学生在认识上,从少知到多知,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的过程。

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效课堂 篇7

一、提问目的要明确, 难易数量适中

课堂提问是一种艺术, 其中蕴涵着很多的技巧, 怎样提问才能使学生主动展开思考呢?基于此, 在设置问题时,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的, 使提出来的问题目的性更强,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掌握所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 提出来的问题既不能太难, 也不能太易, 要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思考, 深入思考后才能正确回答出来, 使全体学生都能“跳一跳”, 才能“够得着”, 这样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来的问题数量要适度, 一节课只有40 到45 分钟, 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控制问题的数量, 要克服提问的随意性。提问过多, 会导致学生应接不暇, 不利于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吸收;提问过少, 教师讲得太多, 学生缺少参与课堂的机会, 这样也很难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教师一定要严格控制提问的数量, 适当设置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习掌握新知识。

二、用提问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通常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看待事物、分析问题时一般都是从静止的角度出发, 忽略了时间、地点等环境的变化, 他们分析事物时的思想僵化, 而且不全面。为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把各种变量因素考虑进去, 把握住知识的本质。

例如, 在教学“政治生活”第八课中, 当讲到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知识点时, 可以这样设计提问:日本通常情况下都与西方的发达国家走得比较近, 但是在2013 年6月初, 日本却宣布对非洲进行巨额援助。请思考:日本这样做的意义或者动机是什么?在这里, 可以制造一个认知冲突, 有些学生认为这主要体现了日本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时候, 再继续追问:仅仅是做慈善这一个目的吗?有没有更深层次的政治目的呢?这时, 大部分学生都想到了日本是有利可图的, 日本想借助这个机会做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关系。这时候, 教师再适时总结: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这样的提问, 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结合实例教学, 学生对此知识点理解更加透彻。

三、提问要有针对性

优化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一门艺术, 需要教师细心去雕琢、设计, 用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新知。所以, 提问需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进行, 所提出来的问题要具有典型性, 突出内容的重点, 问在知识的关键处。例如, 在教学“劳动者与就业”这一节内容时, 为了便于学生从整体上、分层次把握好本课内容, 从本质上了解中国现实的就业状况与劳动者的工作状况, 可以以“农民工”为例设计以下几个问题:现阶段, 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如何?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农民工的就业率呢?农民工就业了, 他们的权益状况如何得到保障?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有什么意义呢?这些问题整体上理顺了本课的主要知识点, 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学生的渴求下, 师生一起探究, 深化对课本知识的认识。

四、提问的问题要面向全体、顾全大局

课堂提问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政治教师在提问时, 要面向全体学生, 结合教学目的、要求以及问题的难易程度等, 问题提出能有效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都积极参加到实践活动中来,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问题可答。但是,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有时候会因为担心基础较差的学生答不出问题而耽搁课堂宝贵时间, 从而忽略了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 时间久了, 也导致这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积极性不够, 而且也不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 提出来的问题不能过浅、也不能过深, 提问要遵循着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大家共同参与、共同讨论为最终目的的。比如, 在提问时, 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现在请某某同学回答, 同时请其他的同学注意听这位同学的回答, 一会可做适当补充。”此外, 再邀请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重复刚才那位学生回答的问题, 或者提出与刚才的问题相近的问题让他们回答。这样就能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 长时间坚持下去, 学生也都能养成在课堂上注意听讲的好习惯。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 注重课堂提问环节的设置, 既能活跃政治课堂的教学氛围, 又便于课堂教与学活动的深入开展。问题的提出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有助于学生投入到政治课程的学习与思考之中, 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 提升他们掌握知识的效率, 提升政治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益。

摘要:提问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探讨问题, 以问题为基点, 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从而实现教学既定目标。一节好课, 通常取决于一个好问题的提出, 基于此, 政治教师在教学时, 务必要在提问上多下工夫, 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效,高中思想政治,提问教学

参考文献

[1]殷敦新.从“有效提问”到“提问有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问效益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3 (17) .

[2]智公静.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提问教学探讨[J].政史地教学与研究, 2013.

[3]赵杨, 杨源.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提问路径的探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 (2) .

[4]匡美兰, 张波.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例谈[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9 (5) .

[5]郭军.精巧设问迸发学生思维火花---浅谈政治教学中问题的设置[J].成才之路, 2011 (21) .

高效课堂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 篇8

关键词:高效课堂;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教学设计背景:从2011年6月,我校针对学校状况开始进行了高效课堂的研究和学习深入,先后去全国各大名校学习参观,立足提高教学质量提出新的方案,开始在七年级进行高效课堂实验。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谨记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发展学生为中心,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基于此,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制定如下:

(1)通过列举熟悉的生态系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2)分析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4)明白生物富集的现象及其危害,呼唤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提前下发导学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预习课文,在课本上画出要点和关键语句,并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基本知识填写部分。

2.课代表板书本节课的课题和学习目标

3.教师检查学生的课本和导学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板书本节课的简易提纲,使学生建立本节课的整体知识结构

二、教学流程

1.教学导入刚才老师在教室里转了一圈,同学们都在认真进行课前阅读,看到大家的课前预习也完成得非常好;我们班的讲桌和窗台上还放着几盆非常好看的绿植,让老师感受到了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当前,全世界都在倡导爱护地球,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生命的和谐美。今天我们就把我们的心放在大自然里,一起来感受生物与环境这个共同体的生活姿态。(引言简短、亲切,呼唤学生的学习意识)

2.新课学习

(1)生态系统的概念:通过预习学生能准确说出概念,需要教师引领,进一步深入理解。

师: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的,为什么说又互相依存呢?你们如何理解。

生:环境能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

师:从地球上出现生命开始,生物一代一代繁衍至今、生生不息就依赖着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地域根据研究的情况可大可小,小到我们教室门前的花园、教室、甚至一块面包,大到一片森林、地球,你们能列举一些给大家听听吗?

生:撒哈拉沙漠、科尔沁大草原、景泰的兽鹿山、公园的池塘、一碗剩饭……

(2)生态系统的组成:任务一:小组长负责组织,一人执笔,通过刚才大家的列举,选一个你们最熟悉的生态系统,写出该生态系统里所有生物的名称,并写出与这些生物生活相关的该环境里的其它成分,看哪组的同学完成得又快又好。组长做好组员的学习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展示:每组一个代表进行发言,汇报完成情况。(师生共同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任务二:小组继续对刚才列出的成分进行归类。请一位同学完成该部分板书归纳表的空白部分,并向同学们解读自己的归纳情况。各小组进行展示。

师:各小组都完成得非常好!再思考: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谁的作用最大呢?请三位同学上台分别扮演这三个角色,陈述各自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哪位同学最特长哪个角色就表演给同学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对哪位同学的陈述有补充就主动来做他们的志愿者。

学生表现积极踊跃,手持教师提前准备好的三张写着角色名字的大纸片一一进行陈述。最后归纳出:三个角色都很重要,三者缺一不可。(教师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

(3)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师:我们继续研究生态系统中的两个主要成分——生产者和消费者,它们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通过什么发生着关系?

生:食物关系。(引出食物链和食物网)

任务三:完成课本P103页讨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看哪位同学知道得多,连得准,有疑问可以与身边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进行必要的提醒“连接箭头的方向应该表达出能量流动的方向”。指定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共同完成食物网简图,完成后相互进行对比补充。(教师进行检查指导,对完成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

3.板书小结检测反馈学生对照板书进行简单小结后独立快速完成课后自我评价,然后小组进行交流,提出学习疑惑。最后完成课堂检测,当堂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教师对完成快、完成准确的同学进行表扬)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习紧凑,过度自然流畅,小组学习运用得当,课堂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积极投入学习、思考,小组长的组织有序,展示的同学表达清晰、流利。学生完成自我评价速度快,全班54名同学有2位同学出了错误,检测部分第2题有3位同学没填上。

课后与同行进行交流,他们对這节课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位同事说“这节课完成太好了,听你的课特别过瘾”;另一位外校老师说“提纲板书新颖、脉络清晰,食物链的连接箭头方向引导特别好,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参考文献:

[1] 樊创功.学习、思考、探究、反思——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13期

[2] 旷提倡.浅谈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的运用[J].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2009年10期

[3] 宋保家.如何提高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J]. 学苑教育 2010年16期

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效课堂 篇9

堂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论文】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网络环境下的中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网络环境下的中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今年我校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正进入第二阶段——实践探索阶段,再读新课程标准、再学新课改理念,再次审视梳理践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历程。恰逢我校被列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重点扶持对象这一机遇,依托现代网络环境、交互式电子白板,探索出立足本校、立足学生、立足课堂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着力研究将高效课堂的先进理念与现代技术嫁接,实现新技术、新理念与新文化的高度融合。按照我校高效课堂建设总体考虑分步实施、分层实施、分块实施的原则,考虑到我校中高年级学生已具备必要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等素养,并掌握了必要的计算机应运基础知识,最终形成适合中高年级实际的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高效课堂模式。

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网络环境 ;高效课堂

一、肥沃的信息化教学土壤——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启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余年来,学校相继受益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

教育工程、中小学“校校通”“班班通”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城乡中小学校之间的数字差距逐渐缩小。加之国家初步建成了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全国范围内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开始成为现实。今年十八大再次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真可谓教育信息化的春风已吹遍了祖国大地,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教育信息化已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

近年我县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中下水平,学生流失严重,优秀教师也想方设法往外走。我校尽管成绩较好,但成绩的取得多来自“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教学方法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讲完,学生记住”,虽然学校有班班通,但资源有限实际利用率并不高;虽然教师都很敬业,但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由于学生学习被动课堂教学课耗时低效,教学计划难以完成,课后不得不借课,占用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这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南辕北辙。然而在举国上下共商教育公平,同创高效课堂的呼声下,我校教师再读新课程标准、再学新课改理念,再次审视梳理效课堂教学模式,课改的积极性颇高。因为硬件不足只能让我们感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今年我学校被列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之一,这对我校师生来说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用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留住优秀教师、用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构建高校课堂、用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稳定生源。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的部署,我们正处在教学信息化从基础建设、应用普及转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1〕基于这样的沃土,网络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模式研究自然是水到渠成。我们更要抓住机遇,探索研究使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步入良好的循环轨道。

二、信息技术与课改一路相伴走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起步早 消耗大 发展慢

早在我县大力提倡打造高效课堂之前,我校关注课改的年轻教师就紧跟全国课改新形开始尝试“有效教学”,并引入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学理念开展课改探索。

刚开始时,只是远教配置的“班班通”电视,教师课前下载制作课件,鼠标一点,生动、形象的图片、音像大大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提前预设信息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可是课件所有的东西都是预设好的,老师对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不能给与及时恰当的处理,或一旦有问题生成精心制作的课件也就形同虚设,即使播放也没有多大的效果。尝试有效教学,需要“学生先学”教师布置前置性作业(课前热身),一课一布置,一布置一张纸,一个班40名学生,凭空增加教学负担且农村换墨粉不方便办公用的打印机也无力负担这样大的工作量。

(二)有理论 有实践 有思路

高效课堂是一种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开发的课堂需要满足学生对空间的要求。农村学校图书借阅量本身就小,且图书的更新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社会环境单一接受信息的渠道窄,父辈基本上

都是农民,对其他行业、职业所知甚少。寄宿制学校或寄宿的学生就更加信息闭塞了。即使教师提供再多的平台,学生无从展示也是缘木求鱼。

学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教学后,为实验班配置了交互式电子后来白板和实物展示台。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虽然课堂灵活了,展示方便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不少,可是学生的新鲜劲儿一过。说到底还是被教师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快速地牵着鼻子走,老师依然要辛苦地为学生“配菜”提供菜单,学生也只有点菜的份,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地探究地学习。高效课堂仅仅实现高效率课堂,并没有真正走向开放和发展。更何况种“高效”收益的也只局限于某个班或某节课,无法推广普及。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从一次次受阻中也让我们发现了问题,慢慢又从问题中理出了的新门道。课改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行动。〔2〕有了积极的课改理念,没必要全盘照搬。找一种适合自己学校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才是真正高效的模式。

三、网络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唯有课堂高效,才有条件谈教学的高效。在践行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山丹县高效教学模式,立足本校、立足教材、立足学生、立足课堂。然而不管是什么模式,只要开始尝试着去遵循本质和规律,那就一定会在路上“遭遇”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借网络

化的东风。最终形成适合本校中高年级学生的网络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模式。

课堂教学。课堂划分为三个模块:展示、测评、质疑(拓展)。课堂三模块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为:10(分钟)+20(分钟)+10(分钟)。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合作单位,主要采用小组自学,班级交流。每间教室分为7-9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组合,每组4到6人,设立小组长和大组长(3小组为1大组)。

当堂测评。小练笔、课外资料展示更能拓展提升。先学后教语文教学倡导的是从独立自主地大量识字到积极主动地广泛阅读,再到轻松自如地发表见解,最后情不自禁地执笔写作的美好过程。

这样走过来,学生也约定俗成:学一篇课文,首先自学整体感知,了解内容,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接着是重点品味,体会思想;然后是阅读扩展的尽情交流、灵活运用与无限延伸。教师抓住主线,适时加以点拨,可以让课堂牵一发而动全身,教与学产生共鸣,游刃有余、挥洒自如。长此以往,不难发现语文教学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网络让“无”变“有”、让“优”插上翅膀——先学后教、拓展提升“人人通”

中高年级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能够尝试先学后教。低年级,语文课的重要内容是识字,尤其重在激趣。结合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让儿童自主自觉地与文字打交道,鼓励想象、联想、编创、表述,培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鼓励他们遨游书海,泛舟拾贝。在中年级,讲究以读引读,重在积累。

高年级,更多的是读有所悟、读写相辅,力求全面的提升。从小广泛地读书,是儿童丰富思想的重要保证。思想丰富了,发表见解时就呼之欲出、滔滔不绝了。

有了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全国范围内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开始成为现实,城乡学校之间的数字差距逐渐缩小。在优质资源“校校通”“班班通”的基础上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学生成了自主寻食的鸟儿,在这个海量知识库里查资料、找素材,让“没见过”“不知道”“想不到”从他们的意识中消失。知识的传授也不再是从老师到学生单向流动,而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就这样从积极主动地广泛阅读,再到轻松自如地发表见解、展示自我。四通八达的网络环境既弥补亲身经历的不足,又互通了不同环境中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的花样生活。让个性的、优秀的特色的东西插上翅膀飞向远方的远方。

在网络环境中,学生除了能实现开阔视野、知识内容的高水平理解,还有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机会,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也得到提升。学生有了相同的起跑线,展示出的就只能是个人的渊博知识、个性优点、人格魅力。课前自学有的放矢不再是简单的读课文,展示激励、先学后教、拓展提升“人人通”不再是缘木求鱼。

(二)白板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课堂展示、课后查漏 “课课通”

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课堂,解决了传统的黑板与信息技术的不兼容性,显示出以往任何教育信息技术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使教师回

归学生中间。教师在白板上操作,使教师离开了计算机操作台,回到学生集体当中,在无意识中达成了更多的与学生的情感上的交流沟通。学生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

同时,电子白板除了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和概念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白板操作工具中独有的回放功能、拖放功能、拉幕功能、涂色功能、即时反馈功能等这些“白板”特殊功能让新世纪的少年特有的信息素养成为课堂的优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现实。学生把预习好的导学案及课堂展示的内容课前上传,上课时就不用忙着记笔记和在黑板上临时书写了,挤出的大量时间可以用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多元智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人机互动、师生互动成为现实。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完全实现,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学中,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网络与实物展台的展示的联合功能,每一节课后,包括老师的课件,学生的解答过程、修改过程,教师的讲解圈注等都可以储存下来,自动上传至校园网络,供全体师生调阅、反馈、总结、互动。这样“课课通”,使课堂更加开放,活跃,受欢迎。真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三)第二课堂让老师成为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桥梁——校内课外校外课外“事事通”

“校讯通”免费通话,网络更是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渠道。许

多父母多抱怨孩子不体谅父母,缺乏感恩之心。我知道,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开春农村家长纷纷外出打工,学校留守儿童居多。爷爷奶奶对孩子过于溺爱,事事都顺着他们,使他们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对此我专门在网上转载了大型现场感恩教育专题片,供大家与父母同看,并结合主题班会开展了感恩教育。孩子们了深受启发,思想行为也有了较大的改观,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同样,家长常年在外,孩子们总有想的时候,有的家长很长时间都不给孩子打个电话有的甚至夫妻不和,有些孩子受影响经常闷闷不乐上课思想抛锚。我了解到,就给为家长群发了个短信又把其中的利害关系在班级群上细细聊了一番:“我非常理解做父母的心情和难处。你们家长一年四季在外奔波,非常辛苦。好多白天工作,晚上还要担负起抚育其他教育孩子的责任。但是,大家再怎么忙,也不会忘记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每周至少与孩子沟通一次„„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创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起码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做到假期跟孩子同读一本书。控制孩子的零用钱,要求孩子花钱有帐目有计划,不挑吃穿,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有规律;注重礼貌礼节;出门要求孩子先征求家长同意。父母双方,最好留一个在家里管孩子。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来管,与父母自己管,完全不一样。赚钱为孩子,但我认为管孩子比赚钱更重要,赚钱只不过是富裕与贫穷的问题,而管孩子是到家庭的大事„„” 这样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与老师密切配合。及时了解学生每周在

校的学习、纪律等情况,有特殊情况家长通过“校讯通”或到学校等不同形式与老师联系,使得老师与家长的教育取得一致,形成了一股合力。

网络也成了开展教育的第二大课堂。高年级学生有了自己的心事,有时他们不愿意与父母或同龄人提起怕他们不理解,而他们愿意与喜欢的老说一说。有一个男孩子在QQ上告诉我他喜欢我们班的一个女生,不知道他是不是已经无可救药了?该怎么办?我告诉他这很正常,并鼓励他应该多了解一下姑娘。他按我说的话做了,没几天他就告诉我她果然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我说看着挺合适呀怎么有这么大的转变。他才说他悄悄地观察了她几天,发现她老说脏话而且最不能容忍的是她尽然向水池吐唾沫。尽管后来我一再说那也很正常毕竟都还是孩子,可他自己已经表示不再胡思乱想了。

最近,好几个学生上课老是走神,我就到班级QQ群中去寻找答案。结果在同学们的日志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孩子因为好朋友转到城里上学,而感到寂寞;有的孩子因为自己是小组长要检查批阅同学的作业,又得不到同孩子的理解和尊重而感到不平衡;有的孩子因为老师关注少了,而感到失落;还有的孩子羡慕转到城里上学的同学、抱怨爸爸妈妈不打电话关心自己、怀念以前的日子„„小小的心眼里满是烦恼,这怎么能安心学习呢?我在空间里给他们转载了张晓风的《我喜欢》,然后问大家:“你喜欢什么呢?”孩子们你一言他一语争相交流,道出了自己的”喜欢”。紧接着我又问:“孩子们,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孩子们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说得头头是道。我又发了云门禅师那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孩子们似乎屏息凝神若有所思一语不发。我见时机已经成熟是该点破了:既然我们心中都有各自的喜欢,为什么要因为别人而烦恼,让自己原本快乐的日子一天天溜走呢?

网络成了一个校外课外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广阔平台。

(四)信息化让“苦教”变“乐教”“苦学”变“乐学”——资源共享一劳多逸“时时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已经证明有了读书的兴趣不用督促学生也会自己找书读,有了学习的兴趣不用检查也会自己学习,同样有了教学的兴趣那自然对教育甘之如饴。学校本着“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教师幸福地育人”的办学宗旨,将环境教育观,学生成长观、教师专业发展观和学校和谐发展观融入到学校的具体工作实践中,不单要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更要叫老师感受到育人的幸福。

信息技术的逐渐渗透,教师对计算机应用已相当娴熟,一般的文件接收、信息传递、资源共享自不必说。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居多,家长多在外地打工,“校讯通 ”布置作业也起不到多大实效,但我们把“校讯通 ” 这一功能转嫁到网络,作业从导学案中剪切上传到校园网作业布置栏,遇到手写时用实物展台通知学生在离校前就可以悉数查看,不会遗漏,省工省时。

学校在校园网建设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用于接收、存储优质教育资

源信息,真正实现教材资源、名师资源、校本资源等进入每一个教学班。比如一份优秀的导学案含盖教法、学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花费老师们很大的精力。以前既能满足教师个人的需要,上传到校园网,供其他老师借鉴使用。这样网络教学办公常态化,老师们不光愿意把导学案写的更完美,最大的好处是节省了老师们大量的重复机械工作的时间,让他们把时间放到备课、上课和课后辅导上。真可谓一举三得,一劳多逸。

这种一劳多逸还体现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更让语文学习生活化——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反过来促进了语文的学习。各个学科网上资料查找、QQ日志等,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谓时时处处不在提高,这是单纯的传统语文课所不能企及的。

例如,在学习了《嗟来之食》以后,开展关于“尊严”专题的综合性学习时,将学习内容化为若个问题,进行探索。1.你掌握了多少含有“尊严”的格言,你理解他们? 2.你会讲一、二个有关尊严的故事吗?你是从哪里看(听)来的故事?你认为故事中的人有尊严吗? 3.请你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说说《嗟来之食》中的齐国人做的对吗?你是赞成他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还是赞成“大丈夫能屈能伸”“尊重生命”的权益之计。要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你的观点。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置,极大地引发了学习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热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尊严这一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唤醒少年维护尊严,互相尊重,珍爱生命意识的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文学的魅力所在。这样的学习学生甘之如饴,效果自

然事半功倍。如果脱离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是决达不到这种效果的。用信息技术为支撑点,将语文学习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3〕真正实现课堂以教师为本变为以学生为本。

四、直面问题 众志成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校网络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教学主要依托“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交互式电子白板海量存储课课通”,“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科科通”,是新课程理念下新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效果固然明显,成绩固然喜人,问题也不能避免。所以这样的高效课堂对老师的要求更高,焕然一新的教学理念、丰富多彩的课堂结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富于实效的教学手段、简洁平实的教学过程以及立足发展的教学效果,还有对学生网络学习的正确引导。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当一个效果被指标刻画的时候,这个效果就是不完整的。最终的指标不是短期指标累计的结果,指标与指标之间,每个课堂的绩效之间,并不具备可加性。每个课堂的指标是高效的,并不意味着到了终端也是高效的,我们要从短期指标回到人的发展。〔4〕课改的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摸清,更不是一马平川,我们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相信用心去做就一定会有收获。

上一篇:保险岗位自我评价下一篇:小记者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