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要求的不断提升,当下艺术设计对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瓶颈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围绕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对艺术设计专业创造力的培养寻找新的教学途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学生艺术设计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浅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 要] 人们把创造新意象、新形象、新表象的思维活动称为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是设计师综合运用各种视觉形象进行创新性思维的一个过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艺术设计师必须具备坚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对创造性思维的分析,阐述创造性思维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 键 词] 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教学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也称创意思维,是人们用不同于习惯思维的、独特新颖的思维方式来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的联系,形成对问题的新的见解,从而产生出全新的构思成果的一种思维方式。
创造性思维综合运用了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换元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是全面综合了这些思维方式的一种全新的综合性思维方式。其特征有:
(1)新颖性。创造性思维拥有新颖的目标、思考方法及过程。
(2)多向性。创造性思维善于从不同的方向对一个事物进行思考,更注意从他人没有注意到的角度去思考。
(3)多元性。创造性思维会根据事物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特点 对事物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全方位思考,综合全面地分析构成和影响事物的各种因素,针对性地对事物进行多种环节的思考,力求开拓新的思路,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4)灵活性。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全方位的,具有开阔思路的思维方式,它不会局限于某一种思维模式,能够灵活地分析和变换运用各种构成和影响事物的因素,一旦思路遇到困难或阻碍,就会换个新角度去思考并对思路作出相应的调整,迅速形成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能机动灵活地对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有效地解决和处理问题。
(5)综合性。创造性思维在交换和反馈各种信息的同时不断发现总结并吸收新的信息,并用来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最终达成自己的思维成果。
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中普遍设立了艺术设计类专业,艺术设计是艺术学科的一个门类,它的研究内容和对象不同于传统艺术门类,是一门涵盖了社会文化、市场经济、科技思潮等诸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艺术设计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一)艺术设计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艺术设计的核心思维模式。而对于创造性思维而言,它的首要特征是创意。创意是所有设计活动的精髓所在,任何设计的成败归根结底就是这个设计是否有创意,没有创意也就谈不上什么设计。创意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创意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主动积极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思维方式,它对艺术设计影响极大。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的是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重要任务,正是由于这样,导致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不重视学生对其他各类学科和知识的了解,以培养创新意识为目标的课程相对缺失。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尤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如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1.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具备一定持久性的知觉活动,是人对现实事物的感性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和生活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基础。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要急于用传统的套路、习惯性思维方式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而是要通过先观察,再思考,去伪存真,才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很多创意就是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我们首先要通过对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行为举止的观察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汲取养分的能力,获得形成创造性思维的灵感。
2.培养学生具备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丰富的知识面
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这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一个设计作品没有创造性那必定是一个失败的作品,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不仅需要懂得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丰富的知识面,要了解甚至精通其他学科的知识。而创造性的想象力又需要设计者有丰富的知识面,这些知识的获得,需要设计者对各门各类知识感兴趣。归根到底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是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许多知名的设计师都博览群书,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掌握多学科知识,并注重从中汲取各种营养,发掘各类素材。并从以这些营养和素材为基础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创造出诸多永恒不朽的、经典的艺术作品。著名的画家达·芬奇,不仅有着无比高超的艺术技艺,同时也是一名技艺高高超的解剖师,比如要成为一名好的室内设计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了解历史、地理、材料、力学、人体工程学,甚至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艺术设计是融合了艺术和技术这两个方面,涵盖了多门学科的知识面的综合学科。艺术设计者必须具备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的知识面,将各个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想象运用,才能创作出大量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
3.培养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底蕴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文化集中记录了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诸如生活方式、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均是文化的重要体现。设计作品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设计者文化底蕴的厚薄。因此,设计师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是非常重要的,要善于从文化中汲取养分。自己的、民族的才是最具特色的,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具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正是上苍赐给我们的一个宝库,这里拥有着取之不尽的设计素材。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了解中华的传统艺术文化,引导学生学习传统艺术文化或民族民间艺术,培养学生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另外我们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新亮点、开拓新思路、形成新见解,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在学习传统艺术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要照抄照搬传统的图样,鼓励学生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如设计师韩美林设计的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以及2016年猴年生肖吉祥物,这些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得灵感,从中国的水墨国画、民间艺术作品中总结归纳出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因素,再结合现代的表现手法,设计出既具有浓郁民族文化底蕴而又现代气息十足的艺术设计作品。
4.融合合作精神与创造性思维,必将成为设计教育的关注点
当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固定的思维方式影响,在教育过程中片面重视老师教、学生学,而缺少和忽视了师生间的互动,缺少和忽视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敢于抛弃旧思潮、旧观念、旧事物,勇于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国内现行的设计教育存在着浓厚的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教学观念,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导致学生也一味地追求实用价值,以能否有更高的经济回报来确定是否有价值,长此以往会变得心态浮躁、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奉献精神、缺乏团队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极差。一个人的艺术设计手法、理念等都是有限的,现在的信息社会,技术密集型产业越来越多,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就连小到一个服装标牌或吸管的生产都可以是一个行业。这种细化为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样也为设计师增加了设计的难度。当然团队合作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有好的设计,但团队合作设计出好产品的几率和效率是要超越个人能力的。
总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设计教学中,不能墨守成规,要勇于开拓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唐宏伟,于妍,蒋涌才.浅谈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1).
[2]郝电波.浅议数学思维之创造性思维[N].学知报,2010.
[3]魏强.大学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4).
[4]文正建.试论高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战略意义[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0).
作者:张劲松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分析
摘 要: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要求的不断提升,当下艺术设计对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瓶颈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围绕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对艺术设计专业创造力的培养寻找新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 艺术设计;创造力;培养模式
一、 创造力的几个基本问题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是知识、智力及优良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心理品质。在中职艺术设计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培养十分必要,而创造力又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包括个体知识背景、人格特质、认知风格、动机、生活背景、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背景等。创造力在中职艺术设计专业中具有显著的地位和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创造力培养,并将其设定为特定的教学目标,并伴随科学的教学评价。
二、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变革
在中职艺术设计教学中,以学生创造力培养为教学目标,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变“东方从属西方”的文化格局,向东方本土艺术教学研究转变,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学生对民族文化认知的基础和优势,单独的课程调整转向系统化、体系化的战略规划。此外,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模式转向“云课堂”、“大课堂”、新模式探索,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艺术设计学习资源,通过不断自主探索来提升创造力。
对于中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而言,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面:一是创新意识培养,释放创新激情;二是创新思想培养,引导学生完成整个创造过程;三是创新技能培养,即学生创造行为技巧能力培养;四是创新情感培养,激发学生创造激情,培养创造兴趣,提升创造热情。
在培养学生创造力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创造力特点开展针对性对教学。学生创造力具有以下特征:对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观念意识具有多样性,思维具有灵活性,认识事物具有新颖性,人格特征明显等。因此教学实践中,要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完善教学过程,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构建新型产学研一体化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
三、 学生创造力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
(一) 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原则
首先,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开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师生间沟通交流的顺畅与高效。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尊心、自信心与自我意识,寻找能够激活学生潜能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真正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强化创新意识与创新技巧的训练;再次,中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需要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性教师队伍,要求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拥有创造力和设计激情,具备终身学习意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价值取向,拥有宽容的教学态度。
(二) 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模式实施
一是以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不给学生特定内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思维能力以及严密的分析能力。结合中职艺术设计专业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创造可争论的环境,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创造力培养为出发点。在教学实践中,可灵活选择任务导向教学法、目标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的过程可包含以下几部分:设计调查与构思教学环节,设计教学任务过程,实施课堂教学并引导学生完成作品设计,对学生作品进行教学评价,之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布置课后作业。
二是中职教师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并结合实践教学特点,以其为主要路径培养学生创造力。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并通过设计实践教学进行验证。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设计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提升学生创新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的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设计实践活动以及设计课题的研究。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充分利用手中资源,构建教学、设计研究、设计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与实践中培养创造力。
三是以设计交流为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地参与课外活动。一般而言,艺术设计交流是以设计展览、设计主题研讨为主要形式的活动,在设计交流活动的参与中,学生能够活动不同的设计经验借鉴,体验不同的設计成果,进而激发设计热情和潜能,为其创造力培养提供经验启示。通过参与设计交流使学生广开眼界,拓展知识面,最终达到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创造力的目的。在课外活动的参与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帮助学生寻求更多的课外活动机会,使学生有足够的参与机会。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外相关艺术设计比赛,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比赛中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与创造形式,拓展视野、发挥优势、发现不足,进而提升创造力。此外,还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来完成创造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季红,鲁恒心.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个体创造力的培养[J].嘉兴学院学报,2011,4.
[2]马晓芳.服装设计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研究[J].戏剧之家,2015,12.
[3]陈劭哲.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4.
[4]付敏.艺术设计教育创造力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9,8.
作者简介:
丁茜,江苏省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丁茜
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初探
[摘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因此,艺术设计教学从基础教学开始就要输入创造思维的理念,发挥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以便更好地配合教学计划的实施,从而达到艺术设计教学的初衷,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 创造力培养 创新教学
[作者简介]崔爱武(1962- ),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设计基础教学工作。(上海201620)
[
一、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与市场需求
(一)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
现有各高校的艺术设计培养计划基本一致,缺少针对性和前瞻性。在教师方面,首先是新世纪以来,艺术类专业大量扩招,教师无精力去因材施教;其次是有些教师也无能力应对快速发展的市场实施新教法;再次是只要按照现有的教学大纲教学不求有功,但不会有过,所以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在学生方面,对于学生来说走艺术设计之路往往有多种原因:有的是因为从小酷爱艺术;还有的是为了投机取巧通过学艺术“曲线救国”,从而达到升学的目的。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与教师机械教学形成了目前艺术设计教学的实际状况。
(二)新兴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滋生出许多新兴产业,如动漫游戏开发、网页设计、会展策划与设计、时尚珠宝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设计等,对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在逐年扩大。设计,也将从过去的战术地位向战略地位飞跃,提高产品的含金量,创造无形资产是设计的首要功能。有专家指出,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设计人才的竞争,培养专业设计人员不仅是在数量上,最主要的是确保人才质量提升。
艺术设计教学是为了培养与市场对接的应用型人才,一支高素质的设计队伍将催生市场的繁荣。就包装行业而言,在我国,从无包装到过度包装再到理性包装,中间经过了一连串的设计历程。人们的审美观念、环保理念等对设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商场里的商品都在以各种新型的设计样式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如果商家不及时调整适销对路的品种类型,不及时更新商品的外包装设计,其产品就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市场淘汰。精明的商家已认识到这一点,应用型设计人才将成为各商家所追逐的目标,而成功的设计人才是在不断实践中磨砺出来的,学校的设计教学要及时反映市场的诉求,培养学以致用,专业型、复合型的人才,这样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三)教学目标与市场对接
也许我们在不经意之间,审美、认识都在发生悄悄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刷新现有的成果记录,处在高度畅通的信息社会里,知识的更新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如果还坚守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只努力工作而不考究实际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十几年前的教学大纲与培养目标在当时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但放在今天就会明显感觉到过时或不切实际。整个历史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快慢而已,没有不变之理。随着新兴行业的增加,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学识要求又会发生新的变化。如三维动画专业,不但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还要能够熟练掌握电脑软件程序,要有较强的空间概念。我们的艺术设计教学从专业指向性培养到复合型培养的转变,将会使学生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这就需要对设计人才培养规格的教学计划不断进行修订,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还包括新课程设置下教学方法的创新。
二、艺术设计基础课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方法
(一)给专业基础课注入创造性思维
造型艺术的基本功是写生,不仅纯艺术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艺术设计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但由于目标不一致,两者实施的途径有很大区别。纯绘画艺术既要求能如实再现物体的能力,又要有创造性地改变物体的能力,给物体输入主观元素;而艺术设计的造型基本功是借助物体的基本元素进行主观发挥,重点是画出对物体的认识,这里概念与想象占有主导地位。设计的方向众多,有偏向绘画性,有偏向意象性不等,其核心内容是有没有自己的想法,这是创造力的基础。
被高校录取的艺术考生都是经过正规的考前培训的,大都具有一定的造型基本功,其中也不乏艺术天赋的佼佼者。教师在教学中,从基础入手就要建立一个具有创造意识的开端。例如,一位刚进校的新生有很好的造型基础,自我感觉不错,造型准确生动。但是一旦进入概念化、程式化的怪圈,再换一种方法就束手无策,“教师让把一件物体怎样画得不像但又合情合理”时他就茫然不知所措。最终,到高年级时这位同学的专业设计水平显得平庸无奇。以上例子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基本功训练中应把创造思维活动运用其中。(1)让学生搞清造型的目的是为设计服务,而不是为造型而造型,不能为形所役而误入歧途;(2)根据设计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形体塑造提出不同要求,其中包括写实造型、联想造型、想象造型、创意造型等,要各有侧重;(3)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根据不同资质类型选择适合个体自身发展的方法,从而有利于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个性的释放与创造力培养
由于经过长时间高考标准的禁锢,学生进入高校后如何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是成功迈好第一步的关键。从专业基础课一开始教师就要激发和引导相结合,使学生树立创新思维模式,养成动脑筋想办法的习惯,发挥个体所长,从而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深挖学生的内在潜力,争取达到预期的效果。
1.因势利导,促进个性与共性的全面发展。艺术设计教学有一般学科教学的普遍规律,但又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如何调动学生的激情与灵感,让他们自发地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去,在已有的基础上去追寻变幻莫测的艺术天地,彰显自己的个性才能,创造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如来自于都市的学生,性格开朗,具有较强的艺术想象力,大都市的时尚气息从记事开始就耳濡目染渗透到他们的每一个细胞,他们的内心总有一种创作的渴望,想用自己的画笔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感知。而基础教学是建立在严谨、规范的程序中,所以起初的基础课这些同学始终找不到感觉,甚至于消极怠工,不去认真完成作业。教师通过和他们沟通以后,发现他们在形式感、意象表现方面有极高的天赋,如果按部就班地再现物体,强调形体的准确性的话,他们就失去了主观表现的动力,思维被无形地压抑着,并逐渐对基本功练习失去兴趣。于是,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变程式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用所学的基本造型手法表达他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形式手段不限,画面要遵循对比与统一、主题突出又协调美观的原则,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课间和课后学生都在设想用自己独特的手法去挖掘生活中的美。这样,通过对学生的启发,结合基础知识灵活运用,既达到了基础课的训练目的,同时学生原创的冲动一经激活,灵感时时得到闪现,艺术水平得到了提升。
2.师生沟通,改变定向思维模式。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同学的学习经历具有代表性。参加高考之前这些学生学画于各大美院,练就了比较扎实的基本功,对艺术的认识很有自己的想法,尽管不是很成熟,但还是富有启发性。刚开始的基础课他们好像一下子又回到了高考状态,处于紧张的形体刻画,画出来的作品概念化倾向严重,缺少主观思想的介入,毫无艺术感染力,本人一下子也茫然不知所措。在和教师的交流中学生渐渐认识到基础课不是去被动地进行形体刻画,而是从已有的物体中去发现哪些是可以充分表达的艺术元素,对其提炼加工并根据审美要求进行组合、创造,这样才能有新的认识和发现。当他们的思维方式一经转变,内在的潜能被激活时,其作品就使人感受到深刻的思想性和较强的哲理性。在色彩设计学习阶段,这部分学生对形式感的把握和发挥尤为出色,没有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表现出的形象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要表达的内容。
3.个别辅导,寓复杂于简单之中。关于艺术设计的基本功,可以鸿篇大论,也可以简明扼要地加以说明。在基础教学阶段,学生由于阅历浅、知识面窄、见解相对狭窄,需要不断的锻炼才能得到提高,所以在教学中不但要掌握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还要借鉴与引证相结合,广泛吸收相关艺术之长,丰富艺术设计教学内容。
有一部分这样的学生,平时沉默寡言,性格内向,其实内心的想法却很多,只是不善于用言语来表达。在基础课学习时,他们一时很难进入状态,有时能坐在画板前长时间不说一句话。通过疏导后,教师以最简单的形式,运用恰当的比喻,形象直观的指导,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成功地使这类学生找回了自信。教师在不加约束的前提下,结合专业基础知识,让他们对有兴趣的事物进行主观的表现,表达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最美好的事物。通过几次试验,发现这部分学生具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力,作品的构思超出了一般的常规想象,给人一种神奇梦幻的感觉。
转变课堂教学思路、教学方式等,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只有多做一些有益的尝试,才能逐步摸索新的规律。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再配以艺术作品欣赏,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理论修养,拓宽艺术视野。
4.作业布置,强调创新整合运用。基础课学习阶段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是基本功的训练、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创造能力的培养。在阶段考核时教师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1)手法不许有雷同;(2)要表现自己的切身感受并写出自己的创作体会;(3)表现形式和手段不限;(4)运用所学的知识任其发挥;(5)作品要达到艺术美的效果,要有视觉冲击力。这样学生只有创新才能完成作业,只有尽其所能,最大化地发挥才能进去入理想的佳境。这种对作业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注入了创新的理念,并在实际效果中得到验证。当学生完成的一张张作品摆放在教师面前时,教师会感到震撼、惊讶、惊喜,还有就是引起深深的教学思考。同样是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以前的教学方法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如果顺应市场变化,教师有意识地穿插一些新尝试会更有益于学生的学习。这与培养创新设计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
(三)关注专业方向的区别与合理衔接
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离不开形体塑造与色彩表现,成功的基础教学将为设计专业方向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本身就是一组多样化的群体,性格、爱好、成长历程都有着较大的差异,但情感的表达,对美的追求又息息相通。教师应按照艺术教育规律引导学生,把创造力的培养向专业设计方向延伸,做到前后连贯,不断开拓研究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争取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校学习是一个流动的、层层递进的过程,艺术设计有许多个设计方向,不同方向对基础课有着不同的要求。如产品造型设计要求对图形创意、立体构成有深刻的理解;包装设计专业要求对物体的内在结构、表面效果要有专业的视角;广告设计专业要求能把握画面变幻效果,使画面富有冲击力和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逐步演进、衔接,让学生对从基础训练到专业设计课程学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创新的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力的培养要始终围绕这一主线:建立和谐宽松的学术氛围,增强快乐教育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针对个性带动共性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传输创新意识,打破常规思考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翟墨.走向灰领——设计地位的战略转移[J].装饰,1998(1).
作者:崔爱武
推荐阅读:
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论文09-09
中学化学论文06-26
57提升中学生艺术素养06-26
中学教师校级论文09-15
中学英语论文10-13
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培养论文10-28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07-02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难点分析论文07-02
以兴趣为话题的中学生议论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