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2024-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推荐13篇)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1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愈来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中,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来实施“师”(教)和“生”学、“情”与“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上应不断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增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二、引而不发,诱思导学,培养学生乐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课堂教学时,要体现“两主”作用,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但为了社会全体学生的主体性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必要“发”(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脱),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准备,铺垫,学生整个认知系统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了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

三、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不要由教师垄断,应让学生在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经过以上步骤后,教者可以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发射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进一步形成。教者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炼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学生对知识理解更深入,成功接纳新知识,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

四、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基础上,老师还应引导学生自己展开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新学新知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上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2

关键词:自主学习,情境问题,自主探索,参与指导

著名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 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 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 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 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或倾向。在自主学习状态下,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和分数, 不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 而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学, 其最根本的特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通过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改变原有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从而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走出要我学的困境, 自觉养成我要学的习惯。

自主学习也是以目标为依据, 教师精心创设情境, 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而自主学习能力则又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 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获取知识。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贯穿于教学活动中。那么,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现结合本人数学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 形成问题, 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创设关键在于情, 以情激境, 以最好的境, 最浓的情导入新课, 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 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 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 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识系统迅速唤醒,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 学习热情激发起来, 萌芽学习兴趣, 认知系统开始运转。在教育过程中相信学生, 以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成绩为主, 培养信心使之愿学。

二、创设自主探索空间, 让学生学有机会。

建构主义认为, 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吸收知识的过程, 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按照这种观点,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 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 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同时, 教师还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保证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 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乃至知识的建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自始至终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所以, 学生能从问题的自我破解中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让学生学得更主动、积极, 也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主参与意识。由于是自己内心的创造体验与探索得出的结论, 学生理解和掌握得很牢固。自主探索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尝试及独立思考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知识自主地再创造。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学会发现、提出问题, 再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培养学生敢想、敢问、敢说的精神, 让他们自主参与学习。

三、加强参与指导, 让学生学有方法。

1、加强直观操作, 学会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而小学生的思维又具有直观性。他们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联想的, 即具体形象思维。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 可以先把要学的数学知识“物化”, 即用实物 (学具) 或图形把教学内容表达出来, 让学生根据对实物的操作或对图形的观察, 进行具体形象思维。

2、训练语言表达, 掌握有条理的思维方法。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 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 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 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数学语言是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 也是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小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从而影响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及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语言以其独特的内涵, 成为数学思维的基础, 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 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力的保证。同时, 教师也要注意教学中的数学语言, 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例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语言素养, 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 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促进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是创新能力的萌芽与基础。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 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允许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 当然也包括与教师所需要的答案持有不完全相同乃至相反的意见。教师对于不完全符合设计意图的各种想法与做法, 应该做到不轻易否定, 而能够敏感地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 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地讨论, 发扬教学民主, 允许学生保留个人意见, 以保持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让学生真切地品尝到独立思考的甜头。与此同时, 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认识和判断数学问题, 既不轻易放弃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 也要虚心地向他人学习, 学会对自己的解题策略与学习结果做出适当的评价。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除了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还需要教师耐心的启发与诱导, 要为学生创设思考问题的情境, 以便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教育学生在遇到问题时, 多问几个“为什么”, 敢于展开合情合理的联想。要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想要比不想好, 想得不对没关系, 这是求知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随着错误想法的修正, 新的知识由此产生, 新的知识也就获得了。经验是财富, 教训同样也是宝贵的财富。凡是学生自己能够独立探索的, 教师决不代替;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发现的, 教师决不暗示, 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独立思考的时间, 多一点尝试成功的机会。

总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实践出发, 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探索中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使学生不仅会学习, 而且爱学习、乐学习, 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宜珍殷惠铭.构建“自主创新学习”的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 1998, (4)

[2]王剑制.构建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 1999 (5) :21-22.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3

[关键词]听力教学 自主学习 策略 方法

[作者简介]张兴华(1963- ),男,河南扶沟人,周口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育及教学研究。(河南 周口 4660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3-0150-02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中个人决断及履行决断的能力。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缺乏具体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其根源在于中学阶段的教育方式、学习环境和应试教育,使得学生没有在自主学习、自主创造方面得到应有的训练和培养。因此,高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英语听力训练与培养的关键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以外具备准确把握所听材料的语速、言语的清晰度和说话者所表达内容的意图及特点的能力。笔者认为,在听力训练和培养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条件

自主学习是在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充分体现主体意识,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思想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应对自主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如果教师把自主学习简单地理解为学生自己的学习,即没有教师的学习,显然是不对的。实践证明,学习的自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自主学习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选择。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关注学生不同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自主学习有时是在没有教师或他人指导和帮助的条件下进行的,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应的学习策略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无法顺利进行。因此,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是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教师可通过座谈和讨论,让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帮助他们整理、提炼出有效的学习策略。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项重要任务,应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引发兴趣。第二,设法弥补教材的不足,旁征博引,唤起兴趣。教师要把与教学有关的材料随时记录下来,穿插于教学之中。第三,融汇多种教学方法,维持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变换教法,使多种教学方法巧妙交融,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听力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听力训练本身,而忽略了对听力策略的培养。在听力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听力策略能力: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对语言进行归纳总结。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大量有效的语言信息输入,使学生在自然、丰富的语言环境中习得语言,设计大量的“一句话总结”练习,学生经过课堂上的有效训练,在课后也能进行独立的自主学习。

2.指导学生自我评价,总结听力学习中的得失。自我评价属于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对事物的看法是由自己来调节的。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要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自我监控。通过不斷地对学习过程、方法、效果的分析,及时反思在学习中的得失,从中领悟出学习规律,同时获取和发展新的元认知知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听力训练。

3.预先提示或提问法。如果听力内容比较难,可以先介绍背景知识或在听力之前提示难点和关键词,然后再提出一些要求学生听后回答的问题。这样,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既能克服心理障碍,又能集中注意力。

4.听写训练。听写训练是培养学生听力策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听写让学生记下某一段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力,养成注意以意群形式听出语段,迅速、准确地记下所听内容的能力。实践证明,听写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短暂记忆的能力。

5.代码速记法。代码速记法是指让学生利用一些数学符号、缩略语或其他符号来代替,甚至可以用图画、表格来表示,这样的策略有利于学生迅速抓住句子或语篇的重要内容并且快速记录。

三、培养学生听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高低,不仅与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有关,而且与学生所具备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听力技巧以及所接受的训练方法等多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主要包括:

1.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心理素质。第一,在训练的开始阶段要选择难易适中、篇幅适中、语速适宜的材料,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第二,在课堂上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第三,加强目的性教育,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调动其积极性。

2.突破心理障碍,提高承受能力。首先,训练听力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其次,制订阶段听力训练计划,特别是制订克服各种困难的针对性练习方案,使学生在心理上有足够的准备。

3.突破语义障碍,增强语义能力。语义指在倾听语言的过程中,人们根据已有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和母语知识,充分利用想象、推测、猜测、预测、记忆、综合、归纳、分析及概括能力,积极思维,进而理解通篇语言内在含义的过程。由此可见,语义能力是一种听的综合能力,并决定着听力的水平。语义能力的核心是预测能力,也就是根据上下文想象、猜测、推断文字及其内在含义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应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

4.突破阅读速度障碍,提高综合能力。学生在听力方面常遇到的问题是:关键性的生词会妨碍对句子、段落的理解;多种不同语法结构的存在会造成思维与语速不协调,影响对句子或语篇的全面理解。这两点都可以通过阅读来克服。阅读和听力实质上都是由速度、记忆、判断与理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综合能力,两者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基本一致,阅读可扩大词汇量,加深对词意、语法现象的理解和记忆,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对材料深层次的理解,也可以训练思维、理解、概括能力,从而提高听的速度与理解的准确性。

5.突破文化悟力障碍,加深理解能力。文化悟力是指对语言文化背景的占有和理解能力。学生的文化悟力范围是指所学习的各学科知识,以及在课外获得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及其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能力。英语听力能力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迅速正确地辨音、解义能力和理解语言内涵的能力。这两种能力表现在英语听力课堂上,即为识记教师发出的语音形式,准确地辨析词义,然后从词义、句义到文章中心大意,迅速辨析、思索、组合、归纳,并从中悟出讲话内容的中心所在。这种能力除指对语言知识本身的理解能力外,还应包含对有关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占有能力。

总之,教师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应对学生在听力策略和方法上进行着重培养,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使听力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教师还应注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评价,这样才能在英语听力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民伦.英语听力教程(5)[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Dickinson.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Ellis.G. and Sinclair.B. Learning to Learn Englis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4]Jones.J. F. Self-access and culture: retreating from autonomy[J].ELT Journal,1995(19/3).

[5]Oxford.R.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M].Newbury House, 1990.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反思 篇4

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做法是:要让学生多读。我每篇课文都先叫学生回家预习,让学生能大体知道课文讲什么。每篇课文都会有生字,待学生学习后,同桌互相纠正。自从我用了这个方法后,我发现学生读书水平提高了,连一些平时不会读的同学也基本上能读好;要让学生多说。精读课文则是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了解。尽量多让学生说,这样老师就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文本的程度,让老师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每次课文都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也逐渐有所提高;要让孩子多写。教完生字后,要让学生描红生字,并且把难写、易错的字多写几遍。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指导书写。

当然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缺乏朗读指导,所以学生通过学习后朗读水平没有得到大的提高。在平时上课时的备课设计中缺少朗读指导的设计。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其主要原因:缺乏朗读技巧的指点。学生对重音的处理也是五花八门。而我们平时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默认了学生各种各样的处理方式。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势必得不到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有这样的感触: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教育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教育学生养成很好的主动学习习惯。儿童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假设教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长处,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教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低年级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教育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大概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带领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气增加兴趣。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5

吕忠选(陕西咸阳礼泉西张堡初中)

摘要:本文从学生学习的现状出发,结合高效课堂的实施原则,提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五条途径。

关键词:物理 高效课堂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一直以来学生的物理学习缺乏主动性,不看教材,不会学习,作业抄袭现象比较普遍。自从实行高效课堂以来,通过不断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大的改变。经过反思,我们以为,应该继续坚持以下原则:

一.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选用,课后作业的安排,检测反馈的设计上都应该贯彻这一原则。

二. 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只要充分的发动学生,引导其学会自主学习,学生的综合素质必然能够逐渐提高。

三. 不要追求某一模式,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采用启发式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具体的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该充分分析研究物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选准教学内容,有梯度的设计好学生的活动,给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其次,在课前就将导学案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先预习教材内容,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在填写导学案中的内容,特别是自主学习部分要独立认真自主的填写。然后由课代表收集并检查完成情况并及时把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要做好相应的记录以便充实调整授课内容及方式。

第三,教师在上课时,先要处理预习中的问题。形式可以是学生讲,学生评,老师点拨,小结。也可以集体讨论。其关键是要充分评鉴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并加以引导。这一点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接下来,就是师生共同探索本节课主要内容的部分:要始终以方法论,思维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逐步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讨论,交流,展示,评价。以巩固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及时升华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够锻炼其各方面的素质,给他们发挥其聪明才智的机会与舞台并促使其提高。如果在学生实验课上,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发现问题并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堂讨论结束后,应该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练习机会。比如经典的练习题,习题,课外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观察报告,参观笔记。争取把自主学习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将物理学的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要注意,改善作业评价机制,变以往的单纯判断对错,为以评代判,继续引导。并且要激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以便逐渐杜绝抄袭现象。

第五,要尽量通过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6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兴化市安丰高级中学 苏兴庭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发展特点的,对于培养高中生的自主意识、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使学生怎样进行学习和如何把成绩提高,但是高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倾向于向学生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发展,这对于我国的传统教育是一种翻新。语文教学方式切忌穿新鞋、走老路,形式化的东西必须摒弃,在我国长期教育发展的不断改革中,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和对传统教学模式看法的改变,已经成为教学观念的主要目标。

一、创建动感的课堂模式

首先要打造这种良师益友的关系,让学生主动想靠近你,不因你教师的身份而疏远你。其次我们知道有许多学生对学习有一种恐惧感,想到学习内心就感到莫名的不安。还有就是不要整天对学生摆出一副严厉的样子,这样会降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必须要以一种动感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出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摆脱传统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和自律性,使学生热爱学习,保持强烈的求知欲,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尽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懈怠,自觉地调整学习状态。课堂学习提倡民主气氛,要活跃学生的思维,玩玩以学习为主的小游戏,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的束缚,培养他们善于怀疑、敢于发问、勇于回答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多发言多动脑,说对了给个好评,说错了帮他们加以分析,然后说下次加油。最大限度上把他们对学习的渴望、积极性调动起来。为他们提供全新的动感、创新的学习理念和模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到小组讨论、大组交流中,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反应:或给学生当顾问、或与学生交换意见、或帮助发现问题、或鼓励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力促进者、有效组织者、“有方”指导者,使教学成为学生和教师积极投入的互动过程。如果进行“放羊式”的管理,不对课堂进行有效调控,任其毫无边际地讨论,那么这样的讨论是没有休止的,也是很难有结果的。在讨论过程中,当学生陷入困境或不能深入时,教师不能简单地充当“解说员”“裁判员”,而要巧做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讨论而茅塞顿开。

二、制造学生的课堂想象力

新课标的新理念,要求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也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教学的方式。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学好基础知识。其次要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造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遨游。丰富多彩的学科,不能只一味地按照教材的指示概述,它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载体,一个简单的教学模式,只能诠释出大概的意思。因此,只要深入研究,语文并不是几个字组一句,几个句组一段,几个段就是一篇文章。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可以说是环环相扣,每一环节都有一个关键点,找到这个关键点,才能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把握,从而才能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

三、积极倡导向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习方式,实际是改变学习习惯,是语文教育领域中的“移风易俗”。要改变过去的传授性学习模式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就应在注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来构建课堂教学主题,此外还应特别注意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来整合课程。不断地优化学习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全面发展学习主体,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我们应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人文性的内容会在不同学生的大脑里产生不同的内容反应,所以教育者应关注受教育者的独特感受。母语课程,实践的对象不应只限于书本,还应包括丰富的学习资源,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另外,汉语书写形式、语法结构、思想模式、内容含义等有极为丰富的民族性特点,也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亟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四、进行丰富灵活的作业设计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观念中,题海战术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最好办法,这就大错特错了,这个方法固然有用,但给学生带来的课业负担十分繁重,影响学生本身所具有的创造力,对学生是一种身心摧残,从而使他们失去对学习的积极性和渴望。等待他们的只有题海,已经进入了一种固定模式,不能任由转变了。所以要多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和个性飞扬的作业,使他们能主动对未知知识进行探索,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去,延伸他们的视野,开拓他们的眼界。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7

关键词:化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情境创设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乐于探索、勇于实验、勤于思考。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努力使自己在一种渴望和迫切求知的心态下参与教学活动。那么, 在化学教学中, 我们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学生才是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教师和学习环境等外因的影响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内化才能产生作用。许多专家证明: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对学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如能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的需要, 创设各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 就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相信学生的潜力。要增强情感意识, 注重融洽与学生的关系, 努力做到与学生换位思考问题。要热情鼓励学生放开思想, 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不轻易批评学生, 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感到积极紧张, 又感到非常轻松愉快。教师亲切的面容, 期待的目光, 适当的手势等教态, 一经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师生间情感交融, 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 教师要把握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把自己视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普通一员, 对学生坦诚相待, 循循善诱。课堂上不要板着脸一本正经地站在讲台上讲课, 而是微笑着和学生一起探讨交流, 教学过程成了师生共得同乐的学习活动过程。同时我还注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如和个子矮的同学讨论时, 我会弯下腰或半蹲着和他们说话, 消除了学生的陌生感和畏惧感, 学生们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培养兴趣, 激发内驱,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 缺乏意识性和目的性, 往往被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 他们的学习动机来源于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 才会积极、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力争做到教学情景真实化、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语言通俗化、教学过程趣味化。如讲盐的性质时, 可在擦亮的铜片上用硝酸汞溶液画一只可爱的小白兔, 学生感到惊诧, 又想知其所以然。种种情景的设立使学生由好奇到有趣再上升到很有趣。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不知不觉被调动起来。学习动机和情感同时也受到了很大的激励。在教学中我还充分运用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创设情景,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些学习情景的设立让学生感到化学学习不在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有趣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自主学习活动, 同时更有助于学生在化学学习活动中能不断感受成功的乐趣和喜悦, 让学生觉得化学好学, 化学有意思, 进而增强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从而逐渐将兴趣转变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二、以学生为主体, 以任务为途径,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途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 能体现教学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 它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 能比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创造性地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实践中学习化学, 培养能力。

1.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以人为本, 相信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相信每个学生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尊重学生的差异, 张扬学生的个性, 仔细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给予每个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做主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 应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和特点, 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 如用家庭废弃物组装制取CO2的发生装置时, 对不同层次的同学, 要求他们设计的装置的数目不同。再如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 我设计如下: (1) 药品的选择; (2) 气密性的检查; (3) 检验CO2的存在; (4) 气体的收集方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小组合作。这样, 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参加活动与练习。

2.在实践中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 离开了教师的指导谈自主学习只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手段, 从而真正实现主动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 真正当好学习的主人。如“黑火药的发明和成分”、“燃放炮竹对环境的影响”, 要求学生从黑火药的发明到炮竹燃放, 写一篇小论文,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 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 撰写的小论文, 而且结果都写的有根有距。在这样的任务型实践活动中, 学生不仅养成了勤思考、勤观察、勤合作的习惯, 而且许多同学还学会了观察、探究、调查、分析、查阅资料、上网等自主学习的方法, 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 经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动机、信心、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发展, 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形成了一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如何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如何正确把握学生自主活动的量和度;如何解决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存在的差异等。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很长的、不断反复的过程, 需要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分析总结出一些更好更完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8

中学教育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 把学生当作被育肥的“菜鸭”,没有思维的碰撞,缺乏生机和快乐, 缺乏对高端思维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教学变得机械、苍白和模式化。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受教学生的被动与依赖,丧失了积极主动探究,过于盲从于教师,从而导致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弱化。正在进行的这场课程改革,引发了教育界的“头脑风暴”,使教师、学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尝试。

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为了学生能全面的得到发展、主动地学习,我帮助学生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体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并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来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例如,多多为学生假设参与学习、交流心得、表现自我的机会;给学生亲自动手,参加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观察现象、思考规律、反思促进的机会;给学生发挥想象,学会表达,敢于尝试的机会;给学生自主设定学习目标、自我实践,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机会等。学生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倒出来”的,而是通过自我思考“感悟”出来的,通过活动“催生”出来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就是要让学生能通过自己一次又一次体验而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来获得知识的喜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应积极创设一个民主、开放、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有效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

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术的心理上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字一样。这说明学习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例如我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我就设计了一个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大象是同学们都喜歡的动物,而过生日又是每个同学都熟悉的事情,这样就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采用问题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

所谓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提问题的人,往往是积极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对问题的好奇,促使学生引发内在的需要,自主地去尝试、探究、感悟,从而自然而然地体会到问题的本质。问题的发现,不仅使课堂上处处闪烁探究、创新的火花,更使学生进入到深层次的学习探索阶段。学生在自读、自问、自悟、自解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尝试性探究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完成“要我学”的过渡。

三、形式多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课改刚刚起步,现在的在校学生在多年的学习生涯中都是被“抱”大的,已经习惯了你讲我听的模式,习惯了“被动学习”和“他主学习”,他们不敢也不善于发现问题,不敢相信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懂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更不懂自己去制定学习策略,独创性明显缺乏。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自主学习的独创精神。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很关键的一步。鼓励、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通过思考角度的变化,思考方法的改变,题型设计的变化等来提供形态多样的知识信息,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接通多方位的解题思路,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种,从而促进理解的深入,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自我调控和相应的调适。

四、诱思导学,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自主学习是主动的、有主见的学习,它不是放任自流的学习,也不是自由散漫的学习。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精心策划,引导学生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运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诱导,鼓励学生大胆发现、探究。为此,教师没必要急于先“发”,即把知识点直接“和盘托出”,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自行思考,激活学生整个认识系统,把他们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引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

五、建立合作小组,提供主动参与的合作伙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让每个学生明确讨论的内容、要求之后,可采取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以4~6人一组为标准,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别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全班分小组讨论之时,教师关心每一小组的讨论情况,同时有重点地参与一、两个小组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帮助,共同商讨,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开展组间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和鼓励学生的相互争辩。通过议论,争辩,让学生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加评价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这种形式的交流,对于摄取信息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肯定;对摄取信息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启发、帮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必然更会学习,更喜欢学习,学习信心也就更足。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9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学习知识,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进行知识探究、学习,以此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下面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自主学习;培养

一、前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所以教师必须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高中化学是一门与学生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学生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学习化学知识,同时还会从生活中汲取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学校都强调学生被动学习,严格的按照教师、学校的要求进行知识学习,学生听从教师的安排、知识讲解,本身不需要自主探究,这就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降低,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到学生综合发展。在新时期下,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使学生在摸索中掌握知识。自主学习是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手段,要求以学生?楹诵模?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经过独立思索、探究、实践、反思等过程,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认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可以引导学生更加规范、科学、有序的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在实际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好的教育就在于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进行学习。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化学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此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生活情况,构建相对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对化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例如在讲解《硫和氮的氧化物》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篇关于城市空气质量报道的的文章,并在文章中将关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字眼标注出来,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空气质量报道中,有很多内容是关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那么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到底是什么?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在空气中有很多物质,为什么对这两种物体进行重点报道?”通过这样的疑问设置,学生就会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产生浓厚的兴趣。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稀盐酸、亚硫酸钠反应制备二氧化硫,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上,对硫、氮的氧化物性质进行探究,就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更加自主的进行学习。

此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支持,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回答得真好、很棒、真聪明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此可以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方面入手。在课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自学,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为学生设置一些有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在课堂上,教师要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单独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验证,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更加自主的进行知识探究、学习。在课后,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巩固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检查、自我反馈,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养成良好习惯。

例如教师在讲解《化学能与电能》的相关知识时,在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让学生掌握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形成条件等知识;在课堂上,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下三个实验:(1)将锌片、铜片平行的插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2)用一根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起来,插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3)用一根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起来,并在导线中接入一个电流计,插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电流计指针变化。通过这一系列实验,学生就会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形成条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课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后练习,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

(三)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对于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上的学科,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科学的动手实验,在实验中掌握知识。在以往的化学实验中,大多是教师动手操作,学生在旁边观看,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因此,在新时期下,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就需要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操作中,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到提升。

四、总结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生的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反思、实践,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以生动的生活原理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做到爱学、愿学,从而更加主动的进行化学知识学习,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堂自主探究能力 篇10

摘要: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

注重培养探究性学习。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习燃起求知的欲望;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究空间,引导学习探究性学习;创造讨论机会,引导学习在合作交流中探究,教给学生探究方法,让学生具备探究的能力,同时进行合理评价,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快乐。

关键词:数学学习自主学习学习方式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性,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时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创设自主探究的机会,教给他们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巧创情景激发欲望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知识的诱惑或问题情景。因此,我们教师可根据教学因素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导参与问题解决的探究情境之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不等关系》时,我就这样创设情境:

活动内容:寻找相等的量和不等的量。

师:我们学过等式,等式的定义是什么?

生: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的就等式。

师:我们知道相等关系的量可以利用等式来描述。同时,我们也知道现实生

活中还存在许多反映不等关系的量。

师:比如,研究表明同学们每天睡觉的时间要不少9小时;体育考试中合格的分数要不低于60分,请同学们也举一些不等关系的例子。学生们一听,劲就来了,探究的热情十分紧张。

生1:每天我都比他早起5分钟

生2:我的年龄不少于13岁。

生3:我的体重不低于30公斤。(同学们各抒已见)

通过这样的问题情景创设,学生举出许多反映不等关系的例子,这样,就把鲜活的数学情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交给自然事半功倍了。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生的探究欲望往往就从简单的问题开始,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于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景,只要我们教师巧创问题情景,就能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究欲望。

二、生活资源,引探究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1、巧用故事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故事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景,进行探究和思考,利于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自主探究的教学目的比如我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就巧用了一个故事-----《狡猾的地主》在明朝有一位奸诈狡猾的地主,他把一块边长为x的正方形土地租给一位穷人耕种。有一年春天,天遇干旱。连续三个月没下雨,所以地价上涨。有一天,地主对这位穷人说:“我把我这块地的一边减少4米,另一边增加4米,在租给你,你也一样美吃亏!你觉得怎样。”穷人听后,觉得好像没有吃亏,因为他听到增加4米。增加红了,应该多了,所以他便高兴答应,晚上回到家后,他和老婆说起了这件事,结果配老婆臭骂了一顿:“你这个死鬼,你被人家骗了,你吃亏了”然后让学生去探究穷人为什么吃亏了。

通过挖掘这样生活中的故事,把它们巧妙的利用到我们的数学探究引导中,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二期还能更深刻的让学生领悟知识。

2、善用生活实例

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可利用资源,让学生经历将生活问题数学化,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提高学生探究额能力。

如在学《频率与概率》时,就设计一个摸牌的生活情境,将全班60个同学分为15组进行摸牌游戏,每组牌分别为1、2和1、2两组,摸牌两次,求两次摸到数字和为几的大?这样让学生身临其境班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又如在教学《黄金分割》时我通过举生活实例节目主持人报幕时,为什么不好站在舞台的中央;跳芭蕾舞的舞蹈演员,他们的腿和身材的比例为什么会那么标准,还有我们生活中的长方形纸张,如8开、16开、32开等,都能让人看起来舒服,顺眼,有一种美的感觉呢、、、、、、、通过这些例子,就能将实际问题数学化,让他们在探究中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样,在教学中让生活实例走进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增强他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交流机会促合作

我们在开展探究活动时应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有充分交流讨论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知识,获得知识,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的进行探究,兵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对自己的学生过程的调节和学习效果的恰当评价。

如在教学“三角形垂直平分线”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4人一小组,画出三种类型的三角形的三倍垂直平分线,然后根据自己所画的图形反馈交流,通过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而归纳出结论。

这样的构成鼓励了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达到培养发展学生探索性学习的效果。从而达到培养发展学生探索性学习的效果。

四、合理评价观快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常常对学生做出积极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探究的快乐。

如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就会用一些简短的语言适时评价他们,如用“你

真棒”、“讲得真好”“请同学们鼓掌鼓励“”你真聪明“等语句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我还会多发动学生对他进行评价,说说他哪些地方说的好。这样的评价方式,似乎比老师单一的评价效果更好。

新课标实施后,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数字、想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老师与学生的合理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不同方面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11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动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218-01

数学课上实施“自主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多年来,我在课堂上不断进行研究和尝试,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质疑、提问、操作、讨论、汇报交流的全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形成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把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状态。进而引发学生求知欲,从而积极地探索研究新知识。

例如,教学 “圆的认识”时,我在课前组织了一个套圈游戏,让学生围成一个正方形拿园圈套中心的小动物,谁套住就奖给谁。拐角的几个同学叫起来:“这样不公平。”为什么这样做游戏不公平?那应该怎么站才公平?这时,学生开始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最强烈。”因此,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从发现中寻找快乐,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乐趣。

二、诱思导学,使学生乐学

为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要诱导学生自学,激活学生的整个认知系统并高速运转,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阶段。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是通过“化圆为方”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在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问题后,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研讨园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关系,从而自己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教师仅仅起引导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内化新知,使学生会学

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关心、得到鼓励,使其在顺境中学习,体验欢乐;在逆境中探索,体验成功。赞可夫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该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双手亲自实践,主动思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调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

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我出示一个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的长方形。请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学习,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学生对如何求长方形的周长发表自己的见解,取长补短。学生根据汇报情况(① 8+5+8+5=26厘米,② 8+8+5+5=26厘米,③8×2+5×2=26厘米, ④(8+5)×2=26厘米),不仅归纳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还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和启发,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2、动手操作,自主实践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通过边思考边动手操作实践,探索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方法。最后归纳得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此时,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得到统一,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分层指导,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收或,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总之,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做到书让学生看,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问,规律让学生找。要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机会,多一些活动空间,多一些表现机会,多一些创造信心,多一些成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玉霞:《生命长青:创建高品质学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12

一、自主教学的前提

自主教学的开展首先要求教师在课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与学生多沟通, 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 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不但可以掌握第一手材料, 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便于改进教学, 而且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带着一种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逐渐产生学习的兴趣。在课上, 老师做学生的良师。用自己的爱心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心理上、感情上没有厌倦和抵触的情绪, 然后把学生的渴求放在第一位, 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 多给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让他们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轻松学习, 逐渐变苦学为乐学。

自主教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小学阶段是其最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只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愿学、乐学, 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并使其终生受益。而这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不是教师讲出来、问出来的, 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一点一点发现的、领悟的、归纳的。

二、自主教学的过程与环节

1. 自主教学的过程应是:

按照自主教学的模式, 教师对全册教材, 每一单元, 第一课都应充分、全面地分析、总体的设计, 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力争做到: (1) 学生提前介入教材, 搞好预习。课本上的新知, 要教给学生在课下学习的方法, 使之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 (2)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一上课, 教师先落实预习的情况, 以保持预习由课外到课内的延续性以及预习的质量。然后可以让学生把预习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 这样在课堂上他们就会带着求知欲和表现欲与老师一起去探求知识。对老师的要求、对课堂的期望值增高, 就形成了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3) 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课堂上要提高教师的点拨、引导的质量, 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活动的余地, 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我和体会成功的愉悦机会,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 有足够的时间去动笔, 去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 把教师从“独奏”中解脱出来。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通过自主阅读去感受、去品味、去揣摩语言的意韵。课上要敞开学生的心扉, 打开他们的思路, 启迪他们的灵性, 珍视他们的感受, 这样, 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笑声、充满智慧、充满创造、充满光辉。 (4) 要有一个适当的检测方法。可建立师生评议制度, 借此了解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是否认可以及所产生的教学效果。

2. 在这几个过程中, 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 教师对作品的整体把握。 (2) 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 (3) 学生对作品的理性认识。 (4) 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升华。

三、自主教学的优点与效果

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 自主教学本身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气氛宽松和谐。

教学的本质在于参与, 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学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自主教学的开展, 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出现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学民主局面, 使学生由静态学习转变为动态学习, 由接受型转变为参与型, 师生间的关系也由权威型变为指导型, 由服从型转变为参与型。学生在舒畅、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记忆、创新, 使教学活动充满了民主、平等,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锻炼说的能力。

自主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培养了学生准确、完整的表达能力。自主教学强调在课堂上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读去发现问题, 通过读去思考问题, 通过读去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借助读去感知语言材料, 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让学生读出作品的主题思想来, 读出作者的构思来, 读出感情来, 读出意境来, 读出知识来。

3. 养成良好的习惯。

自主教学在于教师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学习, 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其终身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4. 提高自学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 教给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然后学生能自己主动地学习, 以使其自学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

四、自主教学的困难与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自主教学的开展难点最根本在于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的水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扮演一个演员、主持人的综合性的角色。教师对学生的了解, 对教材的把握, 对整个课堂教学的驾驭, 要达到开合自如、潇洒轻松、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程度, 这是教学能力的体现, 是教学的高层次、高境界的体现。真正成功的自主教学, 绝不仅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而是一种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而目前教师的基础进修、眼界的开阔、教学的研讨等等, 都存在着种种条件的限制。其不足是:

1. 我们的教材缺乏多层次、多方面的适应性, 真正

能启发学生自觉思考、适应学生的心理要求, 能更强地引起学生兴趣并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文还不是太多。

2. 是对学生的启发方式、活跃课堂气氛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还较简单、粗糙, 仍有待于完善。

3. 教师的点拨、引导要做到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恰

逢其时, 还有一定难度, 这需要教师知识功底、教学经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大幅提高。

4. 对整个课堂活动的驾驭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设计能力、预测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

摘要: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管得过多、管得过死, 不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 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经过多年教育实践经验, 发现自主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为此, 我对其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与实施中的困难。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13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沙河学区:曹海燕

[关键词] 观察 规律 评价方式

[摘要] 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习,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主动学习, 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创新.自主学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如何组织小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小学教师密切关注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去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这样才会使学生乐于学习,自发探究学习。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贵在教师组织、引导得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开展竞赛、大胆创新等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习

1、构建空间,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一定的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积极进行问题情境之中,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教学“10的加减法”时,课前安排这样的情境:电脑演示“小鸡吃食”的动画故事情节(有一个小朋友拿出两个食盘喂小鸡。出现了左盘4只,右盘6只),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个画面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这个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就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想象和猜测的欲望。他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一共有几只小鸡吃食?(6十4=10)。(2)左盘吃食的小鸡比右盘少几只?(6-4=2)。(3)一共有10只小鸡吃食,左盘4只,右盘有几只?(10-4=6)。其中,提出第1、2、3个问题的学生人数依次递减,也有极个别的学生提出其它问题,共提问题6个,有两个错误。教师顺水推舟引入新课。这个情境问题的创设不仅包含了与数学知识内容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事物背景。它能使学生发现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反映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这样一个道理,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重组教材,构建探索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现代教育思想提倡轻结论,重过程,要让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自己主宰学习的认识过程,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去发现和归纳、总结出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如教学“10的认识”一课,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10的组成。让学生拿出10个图片要分成两堆,并且每分一种把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谁的分法多,谁的分法好,教师在关键时加以点拨。“分法这么多,谁有办法既能把这些分法都找出来,又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最佳途径、方法,得出按一定顺序分的好办法,得出这样几组:(9,1)(8,2)(7,3)(6,4)(5,5)(1,9)(2,8)(3,7)(4,6)再引导学生讨论最佳记忆方法,即寻找规律,提问“你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呢?”学生带

着问题投入观察、比较之中,最后归纳、概括得出了其中的规律:

(1)前4组上下两行两数相同,只是变换了位置,因此只记其中一组就可以了。

(2)还有一个规律是,第一个数9、8、7、6、5„„依次减1,第二个数是1、2、3、4、5„„依次加1,也就是渗透了“数列”的知识。同学们经历了亲身体验和感知,获得了感性经验,从而实现了认识知识的内化过程,促成了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通过分一分、写一写、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一系列活动,自觉地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之中,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的表象顺利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操作、表达、探索和概括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主动学习

1、课堂上创造竞争的环境,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励学生产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身心的巨大潜能去克服困难,去积极思维,去大胆实践。如在计算教学中经常设计“争当速算标兵”、“夺红旗”、“开火车”、“数学接力赛”等游戏活动,学生对这些游戏特别感兴趣,并且在竞争中把个人与集体融合起来,形成了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一些“解题能手”、“争当智慧星”、“评选优胜组”等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更鼓励了那些肯动脑筋、勤于思考、勇于攀登的奋斗精神。

2、设置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开展竞争。在学习上不仅赛知识、技能,还要赛习惯、意志力,赛学习方法,赛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独创性,赛语言的表达是否流利、简洁、完整、准确。不把考试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如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经历了艰苦努力,取得了进步,与考试分数第一名的同学同样得到肯定和赞扬。对取得同样高的分数的同学,还要评比谁的方法更优越、谁的解题思路更简捷。从而让学生朝着更高的标准努力。

三、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纪民族之林。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从小学教学开始抓起,在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是指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创新意识,形成有利于创造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和获取尝试创造的初步方法,主动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过程是主动学习的真实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需要营造创新氛围,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树立自信心,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不怕说错。大胆放手,展开思维空间,培养创造性思维。

上一篇:吃什么可以提高孩子智力下一篇:小学生三好班集体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