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浅谈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精选8篇)

论文:浅谈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篇1

在高中新课程的学习中我深刻感受到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学习中小组合作探究帮助我们自己动手操作,感受自己动手学习带来的快感,体验研究的步骤,对学习的促进,对情感的提升,因此,我认为中学生有必要进行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灌输”、“识记”,对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用能力重视不够,因此使得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而这种封闭性的教学模式致使许多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性学习一扫“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将课堂开放到现实的情景中,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学生主动探究的态度和批判、创新的精神。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建立了一种从内容到实践都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模式。这一模式必将在创新思维培养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内驱力。

2.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应试教育中,学校教育偏重于在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层面上开展教学活动,对综合应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层面的内容涉及很少,因而要达成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就非常困难。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使“素质教育进课堂”有了新的突破,这将极大地转变学生学的方式、转变教师教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具体来说,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收获:

①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②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③学会分享和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⑤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⑥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高中学生己经具备了多门学科的知识积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础。但是,如果让这些知识长期处在相互分割和备用状态之中,它们就会被遗忘,就会逐渐失去可能发挥的效用。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就是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各科知识的价值。

3.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课题的参与者,指导课题研究的合作者,他们要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知识的过程。一方面,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学生可自行选题,自主研究,另一方面,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思路,然后根据学生的思路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又不要介入过多。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开设,使师生真正处于一种平等互助的地位。

4.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有利于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协作配合,从而有助于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

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是教育长期一贯的追求,更是全社会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之举。研究性学习是实现这种“一体化”的有效途径,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呼唤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研究性学习很多内容的实施需要借助家庭、社会的资源,社会和家庭可以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提供指导力量和研究场所。因此,要想使研究性学习健康持续地发展,必须营造一种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使社会和家庭确实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辅助力量。

论文:浅谈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篇2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假若学生对阅读的对象不感兴趣,那么他就会被动地去读,其实有的学生感觉阅读教材不如听老师讲课轻松。他们认为:数学又不是语文,索然无味的,费那么多时间来动脑筋读书,其实也不会有什么成效。所以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适当地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在教学《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时,我先在黑板上张贴一组“年年有余”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学生马上开始议论:这是过年用的。我提问:“有谁知道为什么将这种图案用在过年吗?”“吉祥”“漂亮”“寓意深刻”等,学生回答完后。我接着提出:“为什么这种图案漂亮呢?”在学生回答后,我指出: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更明白为什么这种图案漂亮了。这样就很容易地引入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菱形。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也会主动地去阅读教材了。

二、引导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数学阅读是为了理解,所以在阅读中我们就要先抓住要学习的重难点,然后再提高阅读的速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课前预习,让他们明白本节课的重难点,让他们分组讨论,看哪组归纳得最准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经过这样的锻炼,学生定能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也能品尝到阅读的甜头了。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阅读教材,通过做题来检查自己阅读的成效,进而他们遇到不懂的内容,也能去阅读一些课外的与此内容相关的书,这样有利于深化对教材的解读,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

如教授《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时,我先提问:“同学们,你们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了吗?”学生回答:“会了。”这时,我在黑板上板书:解方程x2+6x+4=0。接着提问:“那么,怎样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呢?”学生回答“不知道”后。我就让他们阅读教材上的相关知识,并顺势点拨:“要是能化成左边是完全平方,右边等于0,你会解吗?”学生回答:“会,用直接开平方法。”我紧跟着点拨:“看来,只要能够化成这种形式就可以了。”我接着提出:“那么,怎样才能化为这种形式呢?同学们,试一试,你能想出来吗?”学生相互探究得出: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再减去这个数,然后写在一个完全平方式里。我然后指出:这个过程叫做配方。继而我提出下一个问题:“那么,你会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了吗?”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疑问,不仅引导了学生思考,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三、读写结合、读练结合,认真细致

数学阅读不同于文学阅读,文学阅读重在欣赏,而数学阅读重在严谨,所以数学阅读要讲究细致,关注细节,甚至于一个术语、一个表格,都要认真领会。文学阅读尚且要求手眼并用,那数学阅读就更不用说了。在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标符号、写评注、列疑问,边读边写自己对这一节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有了这些就要做练习来巩固这些数学知识了。数学重在应用,所以它就离不开操作、练习。在数学阅读中,读写结合、读练结合,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把自己理解的知识应用到新的知识中去,用新的知识去诠释新的现象,这既是对知识的重现,也是对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认识的深化,也有利于学生把这种认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我班有几个学生思维很敏捷,很聪明,但就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对这部分学生我耐心教育,督促他们仔细读书,拿出笔来记下自己的理解,我还给他们一些带有思考性的练习题,让他们回去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找答案。并告诉他们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急躁,而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循序渐进,多读多写、多练。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踏实多了,阅读时也认真多了,有时还能主动阅读,看到他们的进步,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论文:浅谈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篇3

关键词: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朗读;学习迁移

在新课标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后,各学校都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我们学校最先在高段进行合作学习模式,使用导学单上课,建立相应的学习机制,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框架搭建起来,并逐步完善各细节。一路走来,笔者觉得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前的自主学习非常重要,只有自主学习时有收获了,才能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才能有思维上的碰撞,而且自主学习也是最能锻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笔者一般不放在课外,而是在课内进行,并且往往花两三节课,下面就从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我们老师往往觉得让学生自己去读就好了,但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为读而读,不走心,没有效果,所以导学单上的题目要么空着,要么乱写。因此这一步老师要监督,进行自主学习的第一堂课就是朗读。笔者先让学生各自朗读两遍,解决不认识的字、词,然后组长组织组员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不能读流利的语句、语段多读几遍,组里朗读好的举手示意(举不举手由组长决定),快的小组等一下慢的小组。等所有小组都举手了,就把课文分成八部分,因为一共有八个小组,每个小组读其中的一部分,一个组朗读,其他小组就认真听,听完进行点评。包括字词上的,有读错的及时纠正,或提醒多音字等,八个小组都读完,评出认为读得最好的小组,说说好在哪里,进行第二次全班分块朗读,学生再听再评。

老师就是监督,如果觉得学生在情感上多次都没处理好的段落,进行范读,再小组合作读。这样学生基本能达到朗读要求,朗读时间花得比较多,但“磨刀不误砍柴功”,读透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到位了,再去解答导学单上的问题也会得心应手些,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且课标中也指出“小学阶段各年级进行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注重朗读后笔者发现学生喜欢上了语文课,一听到是自主学习某篇课文立马拿出书来朗读。在《老人与海鸥》这一课,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了老人对海鸥的喜爱,也体会出了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所以对文中句子的体会非常到位。《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体会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青山不老》体会出了老人的伟大……

二、抄写并理解词语

读完课文后,笔者先让学生圈出本课的生字、词语,在本子上抄写三遍并注上拼音,交上来直接给我改,有错的我就把正确的音节写在边上,发回去让学生及时订正。第二步小组里一起学习,组长带拼音朗读,组员跟读,带读人员可以组里轮流,但错的较多的一定要带读一次,有读错的组里成员及时帮忙纠正。字音字形掌握了,笔者再选几个这篇文章中比较重要的词语让学生释义并造句,学生可查词语手册或字典,造句有疑问的让他们读课文中的句子再仿造。例如,六上的第二课《草虫的村落》四字词语较多,我选了“意味深长、津津乐道、庞然大物、行色匆匆、别有深意”让学生造句。我们一直都倡导随文理解词语,但笔者发现,设计导学单时很多问题不可能这么细,所以合作学习时就做不到随文学习,因此放到自主学习这一步。

一开始操作的时候特别留意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但发现很多学生都是从字典中查句子,如六上第七课的“演绎”: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叶飘飞演绎不了整个深秋。我就留意看在进行小组合作时能不能及时地插进去讲解,或者请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讲解,像上面的“演绎”这个词就有学生写“演员们在舞台上演绎着各种人生。”通俗易懂的句子一出来,学生就能真正明白词语的意思。长时间操作下来,学生适应了这样自主理解词语,造句抄得就少了。一段时间过去后,笔者发现学生比较倾向于运用文中含这个词语的句子进行理解,然后造句时进行仿写,学生潜意识里运用了学习迁移进行再造性学习。如“肃然起敬、张灯结彩”这两个词,文中的原句是“在这样的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奇进而肃然起敬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红而美丽”。学生自己有的是这样写的:肃然起敬——站在烈士墓前,想到那些人民英雄,我不由得肃然起敬。张灯结彩——过年了,大街小巷都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过年的喜庆。笔者相信了“学生的发生之处是学生,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地相信学生,依靠学生。”

三、思考并解决问题

基本花一节半到两节课的时间把朗读跟字词解决掉,再把导学单发下去,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问题,时间是二十至三十分钟。这里笔者不得不提一下导学单的设计,导学单上的问题,笔者一般是关于整体感知的几个问题,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课文较长的大多是问“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再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计两三个问题。在设计问题时笔者比较注重运用学习迁移来让学生获得新知识。如,在学习《伯牙绝弦》一课时,学生接触了“知音”这个词,并从文中体会到知音之间的心灵相通,然后学习《月光曲》时,导学单上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弹了一曲又弹一曲?”有学生在导学单上写“从盲姑娘说的话‘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那!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可以知道贝多芬觉得这位盲姑娘就是他的知音,遇到知音很开心,当然愿意再弹一曲。”学习迁移的运用让阅读教学变得轻松起来。“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就能把问题解决掉,课堂上就是他们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刻,精彩的课堂对话就出现了。

当然有些全新的知识点学生可能都不会,比如刚接触文章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写作,出现首次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首尾呼应有什么好处等,学生茫然的比较多,老师在批改导学单时不必着急,把问题放到课堂上讲解。笔者认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转变的是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法,但知识点的掌握是不变的,老师的引导与讲解还是需要的。两年下来学生在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上基本不会有大的偏颇,对课文的重难点也有了一定的解读能力。下面附上一篇课文的导学单做说明。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导学单

写作背景: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的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他们认为大山是有生命的,并把这些山称作“父亲”。

1.质题:“神圣”是什么意思?这片土地是指哪片土地?

2.作者:

3.默读课文,说说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

4.文章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用横线划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在边上写写体会。

5.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

6.我们要善待的只有河水、空气、动物吗?还有什么呢?请你任选三样仿照文中第五、第七、第八自然段写一段话。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为开头第一句。

完成了这三步,学生的自主学习才算完成,才能把导学单交上来。有了自主学习时的积淀,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都非常积极,也许这就是郭思乐教授提倡的“教师创造机会,学生体验成功”吧。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激昂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9.

[2]王鸿.打开童书学语文[M].浙江:浙江少儿出版社,2013-11.

[3]闫运珍,贾利娴,康艳珍.教育教学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

论文:浅谈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篇4

虎门镇中心小学 周桂芳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个人前途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加之社会上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不高,人们特别是学生群逐渐出现了一些心理的问题,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在学生群体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本文结合自身经历和学习体会,简单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重要性

据国内大量调查表明:10%--20%的中小学生已经存在类型各异、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当前常见的有厌学、逃学、嫉妒、自我中心、任性、孤僻、逆反心理、情绪反常、神经衰弱、社交困难等。另据调查,约有3000万未成年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自杀等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杭州有个9岁的小学生,学习优秀,班长少先队中队长,一次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当天中午,姐姐(也是小学生)把茶话会上的4块糖果带回家,分给张毅两块,留给妈妈两块,可张毅不干,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然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用红领巾吊死在窗框上。一名女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一所名牌大学后,发现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痛苦万分,无力自拔,留下了遗书,匆匆就走了。

我曾教过的一位男学生,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是喜欢上课打闹,甚至故意破坏课堂的纪律。私下了解原来这学生只是为了引起老师同学的关注,于是,我经常鼓励他要自信自强,告诉他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他,希望他能争气。这位学生发觉到自己在群体里的重要性,从此他变得非常的乖巧,并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中的事务,成绩更是有明显的进步。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明确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觉得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体发展有三个方面意义。

一是可以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学业成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是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学生处于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时,才最容易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道德规范,适应社会,逐步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品德。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的青少年,往往易于接纳不良的品德或做出不道德的行为,从而逐步形成不良的品德。

三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的生活与发展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能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之处于健康状态,是其正常地生活、发展的前提与保证。所以,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一门学科走进课堂,面向全体中小学生,作预防性辅导,及时治疗,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应牢牢抓住课堂这个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或矛盾,使其处于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思维灵活,爱憎分明、举止适度这样一种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之中,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二、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发展,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

从家庭方面来看,离婚率的不断升高,家庭气氛压抑,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有重大的影响,更别说“单亲家庭”,“问题家庭”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学校方面来看,激烈的升学竞争、片面追求升学率,频繁的测验,学生的分数排位和教师不适当的教育行为等,都可能导致学生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状态中。

从社会方面来看,社会上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色情、暴力以及非法电子游戏厅、不法网吧等,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刺激。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健康的心理去认识社会,自我调控,尤为重要。

三、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社会稳定、家庭幸福的需要。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们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不健康状态。个体在一般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个体一旦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如挫折、欲望不能满足、受到威胁等,会使人心理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通过自我调节来消除这种不平衡状态,如果单靠自我无法调节,就得通过他人疏导,使之消除心中的不平衡,恢复正常状态。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通过自我调节或者他人疏导恢复正常状态,则会出现心里不健康状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人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与异常行为,使学校、社会 的正常治安和秩序得到维护,也保证了学生家庭的幸福。

总之,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使其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严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一个人是否有健康快乐人生的关键,而这正也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论文:浅谈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篇5

湖南桃源九中 郭鲲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遍及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它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互联网上信息资源丰富,知识面广,但是不可避免地也包含着一些弊端:网上虚拟婚姻、网恋、聊天、色情和游戏等等。这些对中学生不利的因素会给学生带来严重危害。通过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把闲暇时间花在网络上。这引起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和担忧。面对上述令人焦虑的问题,我们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是禁止学生上网、让他们远离网络,还是正确加以引导使之善待网络而从中获益呢?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已不仅仅是过去所倡导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了,如今的教师地位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讲师”变成了“导师”。相信广大教师都能从“大禹治水”的故事中得到启示:对于中学生上网之事宜“导”不宜“禁”。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引导中学生善待网络从而培养中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认识。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一物有一弊必有一利。网络也是如此。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看到网络的害处,更应该看到它的有利一面,从而适时地正确引导中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当看到有的学生因为迷恋上网而荒废了学业时,我们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去转变这种状况。比如,可以召开班会,就某某同学经常上网聊天,打游戏影响了学习一事展开讨论,分析其害处,从而惩前毖后;同时教师还要抓住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向学生介绍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资源,引导他们正确区分哪些是对我们有用的资源,哪些是有害信息,使他们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黑板报介绍网络知识、有益资源站点:国内外著名的教育网站,校园网络,BBS论坛等。当然,教师还要和学生家长多联系沟通,鼓励中学生限时上网,利用网络去搜寻有用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课外学习。

众所周知,网上资源极为丰富,但是分布特别广泛,对于中学生来讲,要快速查找到想要的知识很难。那么,学生如何才能利用网络进行有效的学习呢?

我认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培养中学生在网海中快速寻找有用资源的能力。在网络上查找信息的方法很多,有用的网站也很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在网络上搜索信息的技巧,共享有用的信息资源。另外,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QQ号码和邮箱地址给学生,告诉他们课下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和我讨论。学生会把他们的学习上的问题,对老师上课的看法以及学习上的困难写在QQ留言里或者发送到我的邮箱里。如果教师上线,就可以立即帮助他们。通过网络,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师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例如曾经讨论过如下主题:“你喜欢上什么课”,“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是怎样学习数学的”等。通过讨论,学生会把自己的想法呈现给老师和同学们,老师会对学生的观点做评述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供学生借鉴。这样也就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共同促进利用网络学习的目的。

实践证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鼓励学生开展网上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确实是给学生指明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一节课45分钟,学生学习的知识有限,再加上学生之间的差异,学习效果未必理想。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学组织优秀教师制作了一批各科学习网页,在校园网上发布,让学生通过访问校园网,继续在线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结合网页中的专题开展研究,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成果提交共享。通过继续学习、网上探究、成果展示,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加强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远非学校课堂教育所能包揽。根据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课程资源可以分成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而网络资源是校外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交流和分享,供众多学生选择学习和提高。创建个人网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个人网站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不仅可以使学生进行继续网络复习,而且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适合个性发展的学习内容,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因才施教。

浅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篇6

摘要:人作为一种生物,所有的行为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按照自己意志去行动的,而这一切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动机——可能外界的压迫或者一时的发愤可以暂时充当这种动机,但是任何纯被动的行为是无法持续太久的。只有有了内在的动力——兴趣,学习的行为才能够高效地持久下去。“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

关键字:学习、兴趣、语文、作用

有了兴趣,才能谈如何学习,才能寻求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对教学的成功起着定向作用,语文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学生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大家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富有文学性、趣味性和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对语文有浓郁兴趣的学生,他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如果我们对某种认识活动产生了兴趣,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

只有当学生对问题有了强烈的兴趣,才可能对问题大胆的去探究。学生能否大胆思考,善于思考,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是一门思考的科学,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才能促使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为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在解决某一个较难的语文问题时,我常常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关联的小问题,降低思维坡度,有利于全体参与,使全班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程度收获。语文题中的答案甚多,恰当的使用一题多解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相当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而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发展能力。根据每节课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像能力。不但学生学起来有兴趣,而且学习能力同步得到发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习能力我常常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实现。通过语文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是基础课程。兴趣和能力影响和制约着生字学习的成败,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

浅谈历史课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 篇7

信息化的社会和世界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会自我学习,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们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把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当做首要任务来抓,不断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能力培养出来了,学生们就可以去学习新的知识,及时有效地掌握新的知识和信息,提高自己,以便不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原有的知识的传授是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没有发言,质疑,探讨的机会和权力,教师完完全全是一种主宰,是真理,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感觉,高高在上,容不得半点质疑,孩子们只有被动地接受学习的份,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受到严重的限制。虽然这样孩子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但是他们没有思考,提问的机会,就没有了思考的积极性,不会质疑,更不会去创新。这样的教育磨灭了学生的自主的天性,成了一个个的随声附和的没有思想的孩子。因此我们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孩子们的自主学习权力还给学生。

2 怎样学习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把孩子们的主体地位突出出来,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叫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做到这些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简单说就是叫孩子们主动地去参与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来,去积极主动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所以我们教师就要努力把学习变成孩子们自我教育、自我活动、自我拓潜的过程,叫孩子们把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到最高,真正成为学习这一活动中的小小的主人。

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刻苦的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这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培养出来的,我们教师要做到时时处处设计这样的培养目标,处处时时把这一任务落实到位,在不断地学习再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在优良的环境下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3.1 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把自主学习贯穿始终

按照现行国家课程安排,我们的历史教学时数是每个星期3节课,和其他正科相比差很多,教师与孩子们的相处时间相对就少多了,所教班级有多,相比来说要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比其他学科了较难,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的每一节课,每一分钟,要和学生多亲近,态度要和蔼,要和他们交朋友,用自己的真心换的学生的爱戴、理解、信任。只有这样才能有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

3.2 不能忽视兴趣、情感、求知欲的培养

兴趣作为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不在这里赘述。情感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学生对老师的好感和认同,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动力源泉,他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就有了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学得有所成就。首先历史学科最好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中我最常用的就是问题情景的创设。不必用多难,不必有多深的问题。叫孩子们带着问题去看书,思考,探讨,解决问题,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们要善于运用带有启发性、探究式的题目,这样就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进一步提高兴趣,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创造思维、展示自己的平台。其次要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的能力。有问题的提出说明孩子们动了脑筋,有了思考,我们要对这一现象大加表扬和鼓励,鼓励学生提问,哪怕是把教师问住,也无可厚非,这样可以叫孩子们的兴趣能够滋长、扩大和延伸,孩子们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尊重孩子们的提问,要正确指导和引导,杜绝厌烦、搪塞和斥责,要保护好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创新意识。再次就要叫孩子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就会有不寻常的发现。学生们自己不断的思考、探究,就会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3 自主学习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加强教师的指导

我们的历史时间跨度大,知识覆盖面广。因此我们要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史料、历史地图的阅读对孩子们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对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适当的转化为问题,叫孩子们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不容易掌握的理论、历史现象、历史规律等内容,可以转化为讨论性的问题,通过讨论,发散性思维、横向纵向联系、多层次比较,达到正确、全面、深刻理解,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要叫孩子们抓重点词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练习做到能迅速提取有用信息的技巧。要学会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有效的去应付开卷考试中的开放性试题和材料题。学习历史就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要敢和老师同学交流,敢于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出自己的见解,错了再改,不足可以再纠正。这样可以叫孩子们在自读、自问、自悟、自解中初步享受自主学习的成功的喜悦。

3.4 主体地位的突出要表现在课堂上,因为孩子们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

教师和学生的地位的变化是必然的,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必须要实现,要落到实处,不能再来虚的了。我们要为孩子们创造和搭建的是一个有着个性的舞台,不能再是像工厂制造的零件和机器一样,都是一个模样。在这里有的是相互竞争,积极性提高,相互的交流合作,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所以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各个孩子都是异常兴奋的,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浅谈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篇8

关键词:创新能力 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 教学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兴趣是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诚然,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动力。它带有积极情绪色彩,是引起学习的动机、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和重要心理因素。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时,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情感,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去做。促使学生自己满怀信心地来探索新知,这样学习的效率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主动性是自立学习的基本要素,它对应于自主学习的被动性,两者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与此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俗语有言:“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另外,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承担责任?我们教师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学生意识不到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自主学习。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主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通过新颖别致、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情感统为一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其在学中求乐,乐中求学,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要坚持学生主体性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发展。我们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要学会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我们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谐的态度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尤其对低差生要少批评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自主去学习。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使全体学生能得到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实际活动中去,避免由少数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所以,我们倡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必须明确四个问题:

(1)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学。自学是在没有教师授课或指导的情况下学习,而自主学习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如果在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没有培养起来时,完全靠学生自学,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相对生疏的字、词等基本知识的。

(2)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并不是完全抛弃接受性学习,而是要改革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教师的讲,应成为学生自我基本知识的重要环节。否则,就会把学生引入歧途,不仅学生的能力的得不到提高,就连最基本的知识也难以掌握。

(3)在自主学习中,我们教师角色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逐步地拜托对教师的依赖,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出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评估。

(4)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并能创造性地运用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

然而,因为小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等都存在个别差异,所以这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课后的辅导等各个环节中尽量为学生的个别差异提供各种自由的空间,体现更人性化的教育教学方式,这就必须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目标。自主学习要在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和各层次的学生的个别差异而灵活地制定不同的个体性教学目标,变换各种不同的教学策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更大地发挥自己的学习兴趣,从而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总而言之,自主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是未来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只有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才能真正地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成为民主、合作的学习阵地。

参考文献:

[1]李聪.加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力[J].才智,2012,(01).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意向下一篇:2024年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