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环保意识论文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化学环保意识论文(通用9篇)

中学化学环保意识论文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环境污染引起的突发事件不断增加,已影响到我国的可持性发展战略和社会的稳定。不可再生资源遭到掠夺式开采,能源消耗几何级增长,环境污染程度大大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中学化学是一门与环境最有关系的基础学科,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更应该在传授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把环境保护贯穿到化学课堂教学中去,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现状,提高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倡导绿色消费的新观念,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一、从目前的环境问题看加强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源源不断地产生了大量的工业“三废”,使得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据有关资料记载:1952年12月5日至8日在英国伦敦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在日本,曾因含汞废水通过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转移、循环、累积而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事件;由于全球温室效应,引起人体组织缺氧,导致头痛、神经麻痹,甚至危及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我国的上海、兰州等工业城市上空已出现了浓重的化学烟雾;我国长江以北的地区已找不到一条未被污染的主要河流;我国的一些大工业城市近年来连降大量的“酸雨”„„显然,环境的污染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严峻的环境危机,使得加强环保教育成为我们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由此可见,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

二、明确教育教学目标,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为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教师要制定好环境保护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1)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危害。使学生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学会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会运用化学原理消除污染。(2)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和社区资源,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三、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理论都要通过实验去验证,因此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则,注意减少污染,将环保教育融入其中,学生自身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养成了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自觉把废液、废渣倒入废液缸中,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实验课渗透环保教育意识。在实验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贮存硝酸时,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以免硝酸见光分解及挥发,污染空气。再如液溴贮存时,要用水液封和用蜡封瓶口,溴水现配现用,防止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而造成污染。在制备H2S,SO2,Cl2及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等实验时,产生了有毒且污染环境的气体,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在实验中应尽可能使用微型实验(如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实验),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切勿乱扔乱倒。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四、利用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

化学课堂教学虽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还应在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把环境保护教育与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以适应中学生求知欲望强烈、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节假日、夏令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察,使他们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密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例如,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防治途径如何?另外,还可开展环境保护小论文竞赛,举办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利用橱窗、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和展览等,寓环境教育于知识性、趣味性的各种活动之中。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更能引起广大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增强了参与意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总而言之,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需要全人类都来关注。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材料、能源、健康、环境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就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人人要保护环境,为我国乃至全球环境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学化学环保意识论文 篇2

一、加强中学生环境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给我国广大农村这块净土带来了新的环境污染和劳动保护问题。“八五”期间报道, 当时我国大气污染程度已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上世纪50~60年代污染最严重时期, 每年的排尘量为2300万吨, 年排放SO2量达14610万吨。到二十世纪初, 燃烧煤和机动车辆排放出的废气将对大气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 若不加强环境管理, 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就会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对全民族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可缺少的, 务必从中学教育抓起。

二、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开展环境化学教育

1. 通过课堂教育把环境保护作为小公民自觉行动

环境化学重要内容之一, 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 即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去研究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化学行为, 以及反应机制、积累和归宿等。由于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 这和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不相适应的, 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首先就要从学生做起, 从课堂做起。当学生在做制取Cl2, NO2, H2S等有毒气体实验时, 应强调学生注意对制取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化学药品用量的适当 (尽量采用微量, 只要达到实验效果明显即可) 、以及设计吸收尾气的装置等, 实验完毕, 还应将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 可回收的尽量回收, 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 通过实验开展环境化学知识教育

中学教育目的之一, 就是为社会造就合格的后备劳动者。中学化学教育对环境科学的学习将起着启蒙作用, 应很好地利用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中学实验室的污染源多, 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有21种, 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例如, 制取溴苯实验过程中逸出的臭味是溴蒸气, 它既污染了教室环境又严重地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问题, 利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 找出原因是制取溴苯的装置不够严密, 因此在反应过程中逸出的Br2通过长玻璃管时不可能完全被冷凝成液体, 因而会从导管口逸出。要避免实验中Br2的逸出, 就应设法改进实验装置, 使整个涉及Br2的反应过程在一个密闭系统内进行, 即将反应安排在“Y”形管内进行。在反应装置和HBr气体的吸收装置间串联一个洗气瓶, 内装四氯化碳以吸收气体中的Br2。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认识

1. 从人类与大自然的协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的《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 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增加, 可以充实包括环境保护、新内容、新能源、海洋、卫生保健食品等方面内容, 但应限于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范围之内”。可见, 环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并应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基础知识面的扩展上。要以地球化学知识为基础,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线索, 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展示好的生态小环境和污染严重区的对比, 简明介绍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 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 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2. 针对温室效应引导学生分析此类生态问题

运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 引导分析“温室效应”, 使他们了解到由于大气层CO2浓度逐年上升, 太阳能辐射的一部分———地球红外辐射热不能透过大气层, 因而造成“温室效应”, 使地球表面升温、冰川溶化, 直接影响着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情况。以提高对控制温室效应"等生态问题的认识, 还应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控制战争和固体废物燃烧、保护森林等结论, 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3. 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 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 取得当地环保、水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 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 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4. 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节假日、夏令营, 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 使他们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增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 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 结合已学的知识, 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例如, 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防治途径如何?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环保基础。

四、通过学生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促进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中学化学环保意识论文 篇3

环境意识是指环境在人脑中的反应,即人们对全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包括生态、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立法、文化、美学等方面的认识或见解。环境意识是环境行为的先导,影响和指导人们的行为标准和规范。提高学生环境意识是环境教育的核心,对防止环境恶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他们的变化规律的科学,而环境的污染、环境质量的优劣与环境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组成结构、性质以及他们的变化直接相联系。化学教学内容为培养环境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化学的研究方法也为环境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化学教育为学生环境意识提供便利条件。

结合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化学教育中注重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状况很令人担忧。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曾经风景如画的南京十里秦淮,如今已是垃圾充溢臭气熏天的“龙须沟”,淮河水无法饮用,大运河鱼虾绝迹,1997年的黄河断流,1998年的长江洪水,近几年的沙尘暴等等,其后果已是触目惊心。至于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干涸等,早已不再是新闻。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议程。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

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是化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等各个领域,许多污染物的成份、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因此,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一项重要任务。

三、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良好的环保意识

1教师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我们许多正在执教的化学教师在中学和大学时接触环境保护的知识太少,对其了解不深,难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所以当务之急是我们教师需要重新学习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多读书、多看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真正认识到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主动地担负起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责任。学校和教委也应注重对在职教师进行环保方面的培训,力求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教师要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实验时,常用到各种会污染环境的化学物质,实验时怎样确保有毒害物质不扩散到空气中,尾气如何吸收,反应后废液如何处理等等这样几乎每次试验都会碰到的问题,我们化学教师正确的处理习惯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逐步培养环保意识。不仅如此,日常生活中教师良好的环保习惯,如不用一次性方便饭盒等等也会言传身教逐步影响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目前,各级化学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其目标之一就是增强环保意识,相信会令更多的化学教师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进而影响更多的学生。

(二)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应该抓住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全方位进行环保教育

1抓住教材的环保内容渗透环保教育

国家应把环保教育列入中小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考试栏目中。在此之前,我们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化学教材中的许多章节向学生介绍环保的相关知识。如高中阶段结合氯气、硫化氢和苯蒸汽等有毒气体的教学,在课堂上介绍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和相关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结合硫酸、硝酸的工业制法及炼钢、炼铁的工业流程,介绍工业污染及废气、废渣的处理;结合重金属元素的教学,介绍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并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结合磷酸盐的相关知识,介绍湖泊水质的富营养化;结合烃的有关知识介绍光化学烟雾的几次事件及其原因;结合有机物中高聚物的内容介绍白色污染及其危害和解决方法等等。课堂是教师的第一阵地,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抓住这一阵地紧密联系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理解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在化学实验中推进环保教育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为了改进实验教学,在一些涉及有毒物质的实验时,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尽量避免气体外逸或液体泄漏,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不能任意排入大气中。如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在尾气处理装置的设计上,作为开放性问题,要启发学生大胆设想,设计出减少有毒气体排放的装置,防止一氧化碳逸散空中污染环境。在实验操作中,还要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尽量利用少量的反映物质,要求学生,每次试验完毕后的废液,一定要按指定处倾倒或回收,统一处理,严禁随意胡乱倾倒,力争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这样既可以减少污染,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3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强化环保教育

环境保护试题自1988年“露面”以来,就一直是高考化学试卷中的“常客”。这些题有的落点仍在化学的基础知识上,如1999年高考卷上海卷的第25题,有的试题直接考察环保常识,如1999年高考全国卷考察了“城市禁用含铅汽油的原因”,1995年高考上海卷考察了“光化学烟雾”,有些知识教材都没有提到。命题者意图是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和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推动中学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近年来高考中环保试题向着综合型发展,难度有所提高,范围更广泛,促进我们更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学生的环保意识,多把书本中的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我们化学教师要在平时就注重把身边实际与知识相结合,在日常考试练习中多给学生营造一个重视环境保护的外部环境。如1989年8月宜昌县蔫家河段公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县消防队副指导员认为磷能肥田,应该没有毒,所以下令将车上未燃烧完的黄磷全部卸入河中,结果造成了一起触目惊心的重大污染事件,类似这种重大污染的案例可以通过试题的形势出现在考试练习中,这样会激发他们有意识的去了解环保,培养自身的环保意识。

4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加强环保教育

一方面,可以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组织学生对雨水、江水和工厂肥水、民用废水的PH值测定后进行比较;了解空气质量是怎样评估的,API值与空气质量级别的对应关系,什么是TSP;调查目前各种品牌冰箱中氟利昂的使用情况,与以前情况对比如何;查资料了解2000年元月31日发生欧洲蒂萨河80%鱼类暴死的原因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境观念。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如:电池回收、不乱倒污染物等),不使用污染环境物品(如:含洗衣磷粉,喷发胶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通过实地环保教育,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掌握一些实际的环保知识是非常有好的。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篇4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对人们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在享受这些现代科技福祉的同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和环境正在遭受破坏,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富营养化 ”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等等日趋严重,而许多污染源与化学有关。为了增强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的危害,提高人们的认识,必须从教育抓起。加强环保道德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下面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习惯。

一、课堂教学中环保知识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初中化学教材中的环保知识内容,采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增长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意识。如《空气》一节的教学,讲到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时,让学生阅读了解空气的污染来源于矿物燃料的燃烧(煤和石油)和工厂的废气,空气的污染物主要有有害气体和粉尘两大类,气体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再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工厂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尘,造成空气污染,形成酸雨对人类造成危害的录象和伦敦的烟雾事件,臭氧空洞等资料,加深学生的印象。再结合大宁中学附近的铁厂造成的污染;宁江水的污染事例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们积极畅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燃放烟花炮竹会对环境造成哪些污染?你如何做?

在以后的教学中只要和环境污染有关的内容,就渗透环保意识。如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有二氧化硫生成,讨论对空气能否造成污染?如何处理?告诉学生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石灰水吸收处理,学习氢氧化钠时再讲解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原理,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一原理进行尾气处理的。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介绍水的污染与防治,穿插无磷洗衣粉的使用好处;介绍我国某些城市出现的水危机,节水徽记,渗透节水意识;在《碳和碳的化合物》一章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剧增引起的“温室效应”,一氧化碳的尾气处理,煤、石油作能源时产生 的后果和新能源的开发,西气东送等等都是很好的环保意识渗透点。

在化学家眼中,没有废物,只有物质的循环利用。在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介绍日常生活中与环保有关的事例。例如,垃圾的分类;减少一次性塑料水杯、一次性快餐盒的使用;金属的回收;纸的回收;塑料的回收等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环保不但功在当今,利在千秋,而且利在当今,利在企业和个人。

二、实验教学中环保习惯的培养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教室、实验室、学校做起,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在化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中,都存在着“废气、废液、废渣”的处理问题,从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的第一课就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例如,药品的取用规范,节约药品,不要撒在讲桌上;点燃酒精灯用过的火柴头要放入垃圾瓶中,点燃镁带后的白色固体要回收,不乱丢乱放等等,给学生作出表率。在学生分组实验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固体的回收;制取氢气后锌粒的回收等等,都要预先给学生讲清楚,尽管回收处理比较麻烦,远没有乱丢乱倒方便,如果贪图方便,实验室的下水道的污染物积少成多,就会造成实验室长期的危害和隐患。例如,积累在下水管中的锌粒如果遇到大量的酸有可能造成氢气的爆炸,后果可想而知。从长远利益看,如果贪方便,图省力的不良习惯养成,将来就会产生一些不守法规、污染环境的新一代,就会危害国家和人民。

勿以善(环保)小而不为,莫以恶(污染)小而为之。尽管许多学生不一定会致力于化学事业,但他们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环保的行为习惯,这是每个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需要花费一些精力培养学生的环保能力和习惯。

三、习题中环保意识的强化

习题包括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考试试题。学生做习题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信息反馈的不可缺少的途径。在设计习题时要把环保知识的内容精心安排在一些习题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例 如:

1.“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A)氧化物(B)盐(C)金属或合金(D)碱。

2.2001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清洁空气,拒吸二手烟”。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吸烟有害健康

B.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7﹕1 C.CO比O2更容易同血红蛋白结合,会导致人体内缺氧 D.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7.3%

3.“汽车”尾气(含碳、氢化合物、CO、SO2、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放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内含催化剂),它的特点之一是使CO和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1)写出CO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下列方法中,你认为也能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是(填字母代号)A.开发新能源 B.使用电动汽车 C.植树造林 D.戴上防毒面具

环保知识渗透点的题目还有很多,以上只是其中的几个例子。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环保意识也得到了强化,学生的环保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也得到提高。

四、课外活动中环保素质的提高

为了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环保素质,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举办环保知识讲座,观看有关环保专题的录象,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举办演讲会,环保知识小竞赛,办专题宣传栏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的环保知识面不断扩大,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环保素质同时得到了提高。

中学化学环保意识论文 篇5

师范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研究

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它将给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希望.我国的`绿色化学研究和开发刚刚起步,师范化学教学理应承担起普及、宣传绿色化学的任务.在教学中,可通过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利用实验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等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

作 者:高宝平作者单位: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汾阳师范分校数学与科学系,山西・汾阳,032200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7)分类号:G652关键词:化学教学 培养 绿色化学

化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有效开展 篇6

【摘要】: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提高了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帮助我们了解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常识和现象。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环境中许多污染都是由化工生产和化学物质所造成,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议程,在化学学习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

【关键词】:化学学习、环境保护、化学污染、有效开展

全球性环境污染时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我国的环境状况也不容乐观。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困扰着我们。最近几年,见诸报端的相关事件更是连续不断。例如:2005 北江镉污染事故、2006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2007太湖水污染事件、2008年奶制品污染事件、2009年8月湖南武冈上千儿童血铅超标事件以及雾霾天气等,其中多是由化工生产污染引起的,后果已是触目惊心。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议程。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

一、环境保护的概念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二、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意义

“环保”是21世纪的首要课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化学污染物,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地球环境与人类的生存问题密切相关,如今环境保护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环境保护与化学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蕴含着化学知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势在必行、意义深远。

三、化学教育中学生环境意识的有效开展

1、加强课堂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基础知识。

课堂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化学教师要在课堂中逐点渗透环境保护的知识,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涉及环境问题的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是他们学习环境知识的源动力,因此化学教师应该努力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创设真实、生动、直观的学习情景,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和落实环境教育。例如在教学碳的氧化物时,可同时介绍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当讲解硫的氧化物时,可以向学生介绍酸雨的形成和危害;当讨论到有机物时,教师则可结合烃类的有关知识介绍光化学烟雾引起的几次污染事件、由乙烯聚合反应的内容介绍“白色污染”的危害等。

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贯彻环保理念。

在化学实验中,同样存在着“废气、废液、废渣”的问题。教师可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机会,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理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的教师示范、指导作用,让学生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就开始落实环境保护意识。

(1)、合适方法、药品的选用

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应该尽量采用环保的实验方法,并且选用一些无毒无危害的材料。比如自燃实验,在之前的课堂上,教师都采用的是白磷来给大家做实验,但是白磷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物质,而且白磷在燃烧的过程中发挥的有毒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因此,可以用其他一些无毒的物质或者材料来代替白磷,比如碳粉等。

(2)、控制药品用量

在化学实验中渗透’减量、减费“的环保意识,力求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尽量减少废弃物排放。改进实验设备时一个可行的办法,例如在铜和稀硝酸的反应中,可用注射器来代替试管进行试验。注射器装置属于封闭体系,更易于对比观察,而且药品用量比改进前少得多,同时能防止有毒气体NO生成NO2的泄漏而污染空气。(2)循环回收利用

在做实验时,尽量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有毒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也要尽可能回收利用。对实验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如金属、纸、塑料等均可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放在规定的地方,统一清理存放。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还能使学生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3)无害化处理

在化学实验中,有时会产生有害物质。为防止污染要对这些有害的实验产物做无害化处理。例如在做有毒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放出的试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又如在做硫粉和氧气燃烧的实验时,可在集气瓶里倒入少量碱溶液,让二氧化硫气体大部分被碱溶液吸收,尽量减少二氧化硫气体对空气的污染。这样不仅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实际应用,而且强化了环保意识。

(4)、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对“减量、减废”进行创造性的实验或者改造,。除此之外,也要给学生灌输节省资源的观念,带领或者指导学生对化学教材中的实验、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或者重新设计一条生产工艺流程,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来进行辅助设计,通过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创造性,也让学生对环保有了更多的认识。

3、利用课外活动开展环保教育。

要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最好要将环境保护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特点和兴趣等,有计划地安排一些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

(1)开展课外兴趣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保课题调查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检测大气污染物的体积分数或者质量分数,测定附近河水的酸碱度等。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造纸厂、化工厂,实地考察周边水质环境。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境观念。(2)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一方面,教师在可以学校内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查找有关环保法规。如《大气污染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物处理办法》,《水污染法》等,学生通过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增进学生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老师可我借助各种“纪念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宣传。例如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3)及时向学生传播环境科学的动态。

教师应关注环保方面的有关知识,能够及时准确地把环境科学的发展动态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时俱进。

中学化学环保意识论文 篇7

化学教材中有不少与化学污染物有关的内容, 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 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 可能造成什么样的恶果, 以及如何捉住环境, 深入浅出地阐明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为了做好环保教育工作, 作为化学老师平时应注意收集、积累环保信息和先进科技成果, 把收集蝗材料自然渗透到教学中, 让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在教学进程中, 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时, 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 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 拓宽视野。如每年全世界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 大约有一亿五千万吨, 产生的废渣超过30亿吨, 废水6000-7000亿吨。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每年损失达15多亿元, 如:白色污染、汽车尾气、废旧电池不定点回收等。使学生对环保知识学习既见“森林”又见“树木”, 既生动又能激发兴趣, 印象至深, 再对照结合课本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

(一) 结合水的知识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水是一切生活生产活动的主要资源, 然而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基本上用的都是淡水。而地球上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63%, 保护水资源是全人类的当务之急, 一些造纸厂、化工厂等所产生的废气、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向河流, 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增大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 甚至使生产验证很难进行下去。水的污染, 又影响人民生活, 破坏生态, 直接危害人的健康, 就从我国来看, 从北方到南方, 水质都受到不同的污染。就拿淮河来看, 农民用淮河水灌溉农田, 造成农作物的严重减产, 一些村庄发生肝肿大, 同时由于河口的污染, 溯河性鱼虾资源遭到破坏, 产量大幅度下降, 部分内湾渔场基本荒废。还有我国的渤海也严重遭到污染, 海洋生物大量减少, 鱼贝类濒临绝迹, 几乎变成了没有生命的“死海”。通过这些实例, 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从而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 保护现在的水资源。

(二) 结合有关硫化物的教学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

化学教材中, 关于“硫和硫的化合物”中介绍了SO2和H2S等气体。SO2是形成酸雨的源泉, 它落到地面, 能直接破坏农作物, 森林和草原, 使土壤酸性增强, 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导致森林大面积的死亡和农作物大面积的减产;酸雨能使水质酸化, 从而抑制水生物的生长繁殖, 如不进行净化处理或回收利用就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不但浪费硫资源, 而且造成空气污染, 教学中除了介绍SO2和H2S气体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两种污染物, 还可以进一步介绍造成大气污染的其他物质。主要还有烟尘、粉尘、一氧化碳、碳氢化物等, 这些污染物质对大气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最典型的是英国伦敦发生的烟雾事件, 就是硫酸烟雾造成的。我们周围的大气环境正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 而这些破坏正是由人们自己造成的。人类只知道从环境中不断索取资源而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 却不重视保护环境, 这些内容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 进而告诉学生可以通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治理主要污染源, 植树造林, 合理绿化, 通过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结合有关金属的知识培养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在化学课本中关于几种重金属介绍过程中, 使学生知道金属在工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但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再进一步介绍重金属对人类环境造成的污染情况。金属污染包括重金属及其倾倒物引起的环境污染。如铅冶炼厂排气和汽车排气中的铅对大气的污染, 重金属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这使得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重金属污染源, 但是最主要的污染源是石化燃料、冶炼、采矿以及工业企业使用的重金属在环境中验证以降解, 能在动物和植物体内积累, 严重地危害了人体健康。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金属也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特别是重金属的污染, 对人类生存环境破坏力极大, 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资源的同时, 还应该注重保护生存环境。

二、化学实验中的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也应该重视环保教育。在做气体制备实验时, 特别是像制备H2S、SO2、CL2等气体的制备实验, 还有做浓H2SO4、HNO3与Cu的反应等实验, 这些实验的尾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所以, 我们应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作化学处理。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不断改进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实验, 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实验过程中, 注重环保问题, 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的污染, 而且能使学生经常体验到直观的环保教育, 这样使学生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促进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 但利用课外活动进行环保教育也不可缺少。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工厂, 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我们周边的水环境和家乡环境受污染的程度, 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对策。同时, 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外活动时, 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学校做讲座,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对自己和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

摘要: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 气温变暖, 酸雨的形成, 白色污染日趋严重, 土地盐碱化,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受了重大的破坏, 化学污染对环境, 对人类健康, 对社会发展的危害, 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 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 都与化学内容有关。为此, 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化学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将环保理念渗透于中学化学实验 篇8

1发展微型实验。倡导绿色化学新理念

微型化学实验是1980年由美国几所大学首先发起的化学实验改革,是用微小型的仪器,用尽可能少的试剂进行实验以获取所需的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它具有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节省实验材料和时间,减少污染、安全、便携等优点。就常规化学实验而言,在无机和有机性质实验中,固体质量取0.1g~1g、溶液取2ml~5ml是属于常量法,但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化学实验,其试剂用量是常规实验的数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若按常规实验每次需硫粉0.3g~0.5g,反应后生成SO,为0.6g-1g,而微型实验每次仅需硫粉约0.02g,反应生成SO,为0.04g,排污量大大降低,体现了绿色化学中的减少药品用量、减少“三废”排放量的减量原则。

应用和推广微型化学实验,是绿色化学的新理念在化学实验中的具体体现,用绿色化学理念对化学实验进行改革,正逐渐成为化学工作者的共识。

2改进化学实验,向无污染方向发展

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内容及仪器装置,减少实验对环境的污染,即进行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设计,是中学化学实验改革的趋势。特别在制取一些有毒物质(气体、液体)时,要尽量避免气体外逸或液体泄漏。这种预防化学污染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正日益被人们认识、接受和重视。现在以中学化学的两个实验为例,来认识当今的实验绿色化。

在铜和浓硝酸的反应中,利用注射器代替试管进行试验。取一支10ml的注射器,抽出活塞,在针筒内装入0.04克铜屑,推上活塞并吸入0.1ml的浓硝酸,观察现象。等反应完毕后,将注射器中液体小心排入废液瓶中,无色气体针筒内再吸入空气,可见到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改进后的装置是封闭体系,易于对比观察,效果明显,药品用量比改进前少得多,同时能防止有毒气体二氧化氮的泄漏而污染空气。

常规实验中处理一氧化碳尾气的常用方法是直接点燃或用气球来收集,而点燃尾气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用气球来收集尾气又存在着如何处理气球的问题,处理不当,往往又造成二次污染,所以以上两种处理一氧化碳尾气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最理想的处理方法是:将一氧化碳络合到氯化亚铜溶液中。这样不但可以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又可使络合的一氧化碳回收再利用,而且回收再利用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环保举措。

3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将污染降至最低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强调的通常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大多数学校对于化学实验室每次排放的污染物却很少处理。学生实验所用的化学试剂种类多,每次排放污染物量虽不算大,但这种污染的成分复杂,累计效应不应忽视,教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对污染物进行处理的紧迫性。

化学实验废弃物一般由较纯净的酸、碱、盐以及金属单质等组成,在实验课教学中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某些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毒物质可用化学方法进行妥善处理。例如,氯气、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都可以用碱液或水吸收。有些废弃物经过简单处理可以循环利用甚至变废为宝。例如,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残留的固体经溶解、过滤后可将二氧化锰回收再利用,而过滤所得滤液又是良好的化肥,可施用于花、木、草、树等。

另外,对实验废液酸碱度的处理也有着重大的意义。水体遭到酸、碱污染后,酸碱度发生变化,当pH值小于6.5或大于8.5时,水中的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致使水体自净能力受到影响,并可腐蚀水下设备,影响各种用水水质。而整个地球的水资源相当紧缺,至少有1/3的亚洲人不能享用无污染的饮用水,有1/2的亚洲人不能在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下生活,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在相当程度上受到水的制约。所以,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对于实验后的废液酸碱度的处理都是任重而道远。

4设计环保实验,增强环保意识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实验,从自我动手中构思、设计环保装置,由接受环保教育层面上升到动手保护环境的自觉境界。这种教育中的自控方法,使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这就能把他控转化为自控,形成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兴趣。例如,让学生设计:某工厂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Al3+、Fe2+、cu2+、Au3+等四种离子,除电解法外,写出一个分别回收金属铜和金等四种离子的方案,并写出每一步的目的及有关离子方程式。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就是环保意识提高的过程,也是认识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开展综合利用重要意义的过程。

5将实验规范进行到底,把环保做细做好

化学实验规范的内容有许多,药品存放管理的规范、实验操作的规范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正确地存放管理药品,可以有效地防止污染。在实验教学中,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的有关知识。如贮存硝酸时,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以免硝酸见光分解生成氮氧化物污染空气;液溴贮藏时要用水加封液面和用蜡封瓶口,溴水现配现用,防止溴蒸气逸散空气中造成污染。

实验操作的规范化也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比如,在药品的用量问题上,要严格按照要求取用,不少人认为药品越多实验效果越好,实际上效果的好坏并不与药品的多少成正比。相反,药品用量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既污染了环境,也浪费了资源。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意识培养 篇9

摘 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种很有效的教学途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设计新颖、直观、科学的实验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创设、改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研究问题,自觉地去实践,创新演示实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在化学实验中大胆地探索创新,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关键字:实验教学 创新意识 探究性实验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动力。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当今化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应注重实验的创新和探究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下面就谈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几点认识。

一、营造培养创新意识的宽松氛围,助长学生的创新意识。

营造一个宽松的实验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实验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实验的拘谨,有利于缩短学生与实验之间的感情距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种氛围里,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望探究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培养。

例如,在酸和碱的反应的教学过程中,在讲到中和反应中用酚酞作指示剂来确定反应的终点时,有一个学生提出,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一样都是指示剂,而且我觉得紫色石蕊除了遇碱变色,而且遇酸也能变化,本领比无色酚酞大,那紫色石蕊能不能也来确定中和反应的终点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议论纷纷,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我感觉到这个学生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孕育着可贵的创新精神,但限于对紫色石蕊的pH变色范围了解不够深入,所以没能做出全面地思考判断,于是我趁机让同学们把书翻到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在不同的pH溶液中的颜色变化表,让他们通过观察,好好分析用紫色石蕊来确定中和反应终点是否合适。在一阵激烈的小组讨论后,有大半的同学都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然后我再请提出问题的同学向全班同学解释了不合适的原因。我及时表扬了他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努力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得到不断滋长。

二、创新演示实验,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需要创造性的教与学,教师创新演示实验,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化学知识,而且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他们不迷信课本,敢于对科学方法进行创新的精神,如演示实验浓硫酸溶于水会放热,可以改成带有胶头滴管的双孔橡皮塞的广口瓶里装水,右端连接装有水的U型管,然后通过滴管滴加浓硫酸,稍后可观察到液面不再水平,这样的实验不仅摆脱了用温度计测量的陈旧模式,而且巧妙的与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很好的让学生开动了脑筋,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随着时间推移,U型管的页面又将如何变化,为什么?”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你还能设计出哪些装置来说明“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试验。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多数为验证性实验,教师应该对这些实验进行不同程度的改进,使其变为探究性实验。例如,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课本上只说明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来制取氢气,然后用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对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将镁片、锌片、铁片分别放在三个培养皿中,上课时,将三个培养皿同时放在投影仪上,分别加入稀硫酸或盐酸,把反应产生的现象借助于投影仪投影到银幕上,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三种金属表面都有气泡产生,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镁片很快反应完,速度最快;铁片上只有少量气泡产生,速度很慢;锌片放出气泡的速度介于镁与铁之间。这样的演示实验现象直观,可见度大,效果好。通过观察后,学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来制取氢气而不用镁和铁,是因为锌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收集氢气。在对验证实验的改进中,有很多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挖掘实验的潜力,力求把实验的验证性改为探究性,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知识,并更好地掌握知识,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四、鼓励学生改进或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的觉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就像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需要我们采用各种刺激将其唤醒。鼓励学生改进或设计实验更好地解决问题就是一种唤醒学生创新意识的催化剂。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老师的不断引导。例如,白磷燃烧研究燃烧条件实验,在已有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发问:水中的白磷能不能燃烧呢?请改进实验(提示:根据燃烧的条件设计;分组讨论)。很多组同学设计出用制氧气装置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的补充实验。学生看到自己设计的实验出现令人耳目一新的现象,明白了原来水中的物质满足了燃烧的两个条件也能燃烧。在惊喜与自豪的同时自信也在成长。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白磷燃烧时生成的白烟对人有刺激性,可以溶于水。你能进一步改进该实验使之更环保吗?再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上一篇:开展“SYB”创业培训的通知下一篇:长江的古代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