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几年来相关信息技术教学培训的课程越来越多。截止目前为止我参加过这方面的培训及活动有青海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培训、“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以及交互式电子白板工具使用培训。通过以上的培训,对于教学程度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论文 篇1:

浅谈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

摘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形象地演示历史学科中某些复杂的内容。历史上的一些重大战役,头绪众多。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利用多媒体把战争进程制作成动画,演示战争动态的变化进程,就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

关键词:历史 信息技术 整合

信息技术对当今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层的影响,对我们传统教育也带来了巨大冲击。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推动着教学手段、方法、内容、模式以至体制、观念诸方面的改革。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历史学科该如何依托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可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

(一)创设教学情景,促进学生的情感激发

利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是当前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最普及的一种方式,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历史学科的特点是讲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同样的情景,让学生具有真实的情景体验,在特定的情景中理解事物本身。进行情景创设,使学生置身于历史事件的环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如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东沟海战,可剪辑电影《甲午风云》片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当时激战的场面: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战场,清军爱国官兵的浴血奋战,邓世昌驾舰直冲敌舰的壮举及生动感人的旁白,使学生身临其境,切身体会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历史学科教学难点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形象地演示历史学科中某些复杂的内容。历史上的一些重大战役,头绪众多。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利用多媒体把战争进程制作成动画,演示战争动态的变化进程,就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如甲午战争,可把日军的进攻路线制作成动画,从陆战到海战,从朝鲜到辽东,中日战争的进程清晰可见。

(三)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历史教学手段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教师合理的设计与选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使我们传统的用“一张嘴巴”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使“静”的变成“动”的,这使我们有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二、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实施研究课程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研究课程的开设。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以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學习为特征的研究型课程提供了实施的条件和空间,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得以进行。

(一)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归纳史料

古今中外历史内容丰富多彩,我们的教科书上所涉及的极其有限,研究课程的开设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如在实践中,我给学生的课题是“工业革命与生态环境”,这是一个综合性课题,它不单单是历史学科的内容,还涉及地理、生物等学科。关于工业革命的内容,教材上虽有,但涉及较少,关于它的影响也只提到的是对政治、经济的影响。因此,要完成此课题必须大量查找课外资料,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环境。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思路。在研究型课程开设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已经能利用网上资源围绕选题收集资料,下载并保存有关资源。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问题的研究

在丰富资源环境学习下,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对大量信息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的了解,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课题实施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在课题实施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文件夹或做成内容网站,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来选择有用信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资料,由学生自己去Internet或资源库中去搜索材料。学生通过搜集材料对工业革命有了玩全面的了解,经过综合分析认识到了在现代工业发展的同时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得出了这一当今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同时对其它学科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学科之间的综合能力及分析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会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通过讨论、交流不断丰富对研究课题的认识,在任务的驱动下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小组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在一个小组内学生合作查找所需的信息,通过讨论取得一致意见,解决问题。这样递增了学生学习的参与率,提高了学习的竞争力,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对教师的要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同时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离开了教师的积极参与,整合将无从谈起,为此,需要对教师实施四个层面的培训:(1)培训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2)培养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技术表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3)教学设计方法培训,使教师能够很好地规划和设计自己的教学。(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式培训,使教师了解信息化教学展开的具体进程与方式。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于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网络”。不会使用Internet,不会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也就无法在信息社会中谋求发展。新时代的教师和学生,必须大力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这是时代的潮流,也是时代的要求。

作者:张英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论文 篇2:

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学科的整合

近几年来相关信息技术教学培训的课程越来越多。截止目前为止我参加过这方面的培训及活动有青海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培训、“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以及交互式电子白板工具使用培训。通过以上的培训,对于教学程度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如多媒体课件的熟练使用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利用多元化的资料(史料、图片、音频资料)可以更好的达到历史课程的学习目标。接下来就谈谈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意识,又作为内容、方法和手段,融于课程与学科过程中的理论、实践与结果。作为意识,是指在课程建设中,在所有学科教学过程中突出师生信息意识的融进。作为内容就是针对不同学科、课程的特点有机地融入;作为师生教与学的方法与手段的融入,就要充分体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在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新型教学环境下,通过多媒体对各种教学情景的创设,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多媒体教育、改革教学方式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利于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是新型的科学教学技术,传统的教学费时又费力,而且不能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知识,提高不了教学效益。

一、能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

记得以前在大学听课和学习时,很羡慕老师会使用多媒体教学,直观轻松的教学。心想什么时候也能像他们那样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从那以后开始慢慢学起来,然后上网查一些不懂的问题,慢慢学了很多,自己能制作多媒体课件,把这些充分应用到教学中,每一课都精心设计,当然也花费了不少时间,我也能用多媒体教学了,而且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课件制作中,是多媒体技术使我的教学方式更新了。

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无一不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而在课堂教学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教育家朱熹曾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充分说明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的运用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的引导下去体会、理解知识。例如:在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一课中,启蒙思想很抽象,光靠老师讲,学生始终无法理解,况且思想文化课对学生来说有些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高,教学效果自然不好。运用多媒體,就容易多了,播放一段启蒙运动的视频,加上不同的字体、颜色,再配合教师适当的讲解,学生在看得乐呵呵的同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能对学生进行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课“模范人物”的学习中,学习“人民的好战士——雷锋”时,让学生观看电影《雷锋在1968》和回忆每年五月份学雷锋精神系列校园活动,体会雷锋精神,就像雷锋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又如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播放《狼牙山五壮士》,让学生体会新中国来之不易,立志成才,振兴中华。通过多媒体教学达到了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四、运用多媒体可以提供形象的材料,丰富感性认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生动形象的学习材料很感兴趣,也容易理解和领会。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例如讲述“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央红军的长征是本课的重点,要想掌握红军长征路线很难,可是通过大屏幕展示“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利用多媒体设计动态的长征路线,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真正体会红军经历万水千山,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总之,这一年多的时间使我学到了许多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也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使我的课堂充满了生机,给学生们带来了快乐,为他们营造了宽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只是我知道的仅是皮毛,还要加强学习,把我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课堂中,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快乐。

作者:陈明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论文 篇3:

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学科的整合

【摘 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起点,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计算机主要是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网络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新的环境,多媒体则使信息能以更多的形式或样式进行交流和传播,所有这些技术都可以应用在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中。

【关键词】信息技术 历史 学科整合

在当前教育改革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教学中“整合”的含义,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历史教学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就历史学科而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尤为重大。这是由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首先是历史的过去性,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是不能够重演的,因此学生无法直接感知历史。其次是历史的具体性,要具体地向学生介绍历史史实,如人物、事件及政治、军事、文化等,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和历史概念。第三是历史知识的多样性,历史上下五千年,纵横五大洲,历史现象纷繁复杂,历史知识包罗万象。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在瞬间表现那些运用一般教学手段所难以表现的诸多历史事物和现象。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学科的整合有以下优点:

一、优化历史教学课堂设计

历史知识的特点是它的丰富性、综合性,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很多方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很多领域。而多媒体网络本身就是一个突破时空限制的巨大的信息库,加之它强大的处理、综合信息的功能,这一特点在和历史教学的融合中,可以得到酣畅淋漓的发挥。为了克服学科中心设计产生的分科知识割裂的缺陷,避免历史知识的抽象化倾向,信息技术辅助历史教学可根据教材需要和学生实际,随时引入时事政治实况及观点、自然界的变化现象,甚至是物理、化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等,使各科知识融合贯通,直观自然又方便快捷。这既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增强了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

二、有利于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一节课的开头,如何使学生尽快产生学习的欲望,尽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就得看教师在导入这一环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授《古代埃及》这课时,教师首先利用首页向学生展示的是多幅古代埃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图片,由此导入新课,学生看后心潮起伏,学习的激情早已包容在教师设计新颖的开放教学之中。在输入情感信息方面,历史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过去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丰富的多媒体素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将历史知识通过历史体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和完善学生人格的目标。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时间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习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要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外,新的电教手段能否更好地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呢?通过实践,答案是肯定的。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耳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在高昂的状态,再加上教师的合理引导,将“教师的学习指导──学生的个体自主学习──群体合作学习”三要素进行动态优化组合,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协作,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格局。这种开放交互式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经过自主学习可以牢固地掌握获得的信息知识,同时提高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再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能较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检索方便、合成性、交互性、延伸性、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虚拟情境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历史教学都非常有用。对于历史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教师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软件中的视频文件、图形文件的动态演示和老师的生动讲解,使学生能在愉悦的心境中更有效地接受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培养思维能力,使复杂而抽象的知识联系形象清晰。尤其是有利于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历史的情境,这比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的表述,更能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同时,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五、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极大地激发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课程的整合,目的是有效建构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注重历史影视资料和图片、地图的收集整理,将真实的情境创设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记住历史知识。展示历史情景,是优化历史教学整合的核心和主要特色。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好奇性,乐意接受新事物,容易吸收新知识。历史知识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学历史的都知道有一句话叫“历史没有假如”。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虽不可重复历史,但可以再现历史。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通过内心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历史学科有了兴趣,才能感知历史、了解历史。

参考文献:

[1]《教育现代化》2001.12

[2]《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胡永生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刘儒德主编

[4]《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王瑞秀潍坊市昌乐县红河中学

作者:黄玉梅

上一篇:学校动员大会发言稿下一篇:城建开发理论学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