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研发言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教研发言(精选8篇)

信息技术教研发言 篇1

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市教研室的领导给我这次机会向大家汇报*信息技术的教研工作开展情况的工作。

3年来,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在区教研室的支持和在座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各项教研工作以市教研室工作要点以及区教育中心中学教研室三年规划为导向,以“深化课堂教学、加强课题研究、提高专业素质”为研究重点,以近期教研目标为阶梯,结合本区信息技术教师和教学实际情况,创新教研模式,不断推进日常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建设等服务工作,顺利完成区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各项教研工作。现将具体做法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转变观念,积极探求新的教研理念。

首先,转变观念,作新教育理念的追随者。

基础教育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变革,只有教育理念彻底转变了,才能自觉指导教学行为,实现课程改革的目地。而许多教师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转变观念决非易事。因此,我感到作为教研员就必需站在这次课程改革大潮的前沿,带头学习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平时经常阅读《信息技术教育》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专业杂志,经常到一些信息技术教学网站和论坛中去汲取新的理念、观点和案例等,并随时进行笔记摘抄,写下心得体会,同时将这些经验及时介绍给广大教师,充实、丰富老师们对新课程的了解,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教育理念的追随者。

其次,转变观念,作教师教研工作的合作者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前,深刻认识到教研员不是所谓“专家”、“领导”,而是与广大 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朋友”、“队员”。因此,平时通过深入学校听课调研,与一线教师进行平等对话,一起探讨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教师的思想状况,建立了我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档案袋库;同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与教师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一起切磋交流,共同探索适合的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在指导教学中,和一线教师一起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实际灵活设计任务和活动,帮助老师上出自己的课,这样在与教师的积极互动中,在共同的教学反思中一起进步成长,成为教师教学的合作者。

二、积极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为了使教研活动能真正解决一线教师的实际问题,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每学期初在介绍学期工作计划时,都要开展征求教研意见活动,让老师们谈出自己对学科工作计划的看法,说出自己本学期迫切想解决的问题,最后分类汇总,在与大家共同讨论后确定该学期工作目标,使工作目标有(来源于新世纪范本网)针对性和可行性。此外,在学期末,请老师以无记名填写教研活动反馈表的方式,反馈他们对本学期教研工作开展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对自己过去工作进行有效自查和评估的同时,及早地为下学期工作能收集到具有指导意义的第一手宝贵资料。

此外,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开展教研,灵活开展了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分片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不断创新教研方式,使教研形式多样化、系列化。通过采用“对话、交流、互动”的模式,实现了从专题的理论介绍到教师亲身的实践上课、集体反思评议的一系列教研活动组织;将备课、说课培训以及上课评课、教学案例评比等教师基本功培训、考核过程完整化、系统化。通过这些系列化、专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之间的讲、听、评、交流的机会增多,教师从中汲取新知识的机会增多,从而实 现了教师间的资源共享,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成长。

三、认真钻研,实现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

一方面科学、规范地开展课题实验工作,健全课题实验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来完善和推进课题研究;同时注重以应用性研究为主,加强课题研究的总结和推广。曾经承担了市教研室课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从选择学校建立课题组,到完成阶段性研究和结题工作,保证整个课题研究规范化、具体化和实效化,并与教研活动紧密联系,开展相关的理论学习、研究课、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小论文、阶段性总结等活动,不仅保证了课题的顺利结题,而且取得了点带面的作用。目前又参与了市级课题“中小学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资源库构建与优化研究”的研究工作。

四、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以中心促全面。

由于学科特点,我区信息技术教师基本上都是青年教师,而且非专业、非师范的又占了近80%,教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和教学监控的能力很薄弱,计算机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较差,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为了尽快地使青年教师成熟起来,一方面通过调研听课,及时发现优秀教师,建立高中、初中、小学中心组,让骨干教师直接参与教研活动的组织、研究课实施、评课以及反思教学等活动,达到锻炼能力、提高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让教学能力突出的青年骨干教师现身说教,更容易在一线教师中产生共鸣,使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例如在上学期由骨干教师们主持的“信息技术大讨论”,大家将自己在教学和计算机网络与机房维护中一些经验“共享”出来,使得在场的每一位老师都颇受启发,活动得到大家的好评。

五、构建网络、分级管理,建立网上教研新模式。

因为学科特点,大部分学校一般只有一位信息技术老师,平时缺少与同行教师的交流, 不利于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建立“区----学片-----学校”三级教研网络,由中心组成员和骨干教师担当学片组长,对学片的教研活动进行组织、管理。而且,通过学科教研网络辐射到每一位教师,学片教师之间互相接成对子,大家互相帮助、共同探讨问题,推广优秀经验,使得教研活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在市教研室的倡议下,我们也建立了学科网页,将教研通知、教研内容以及相关资料等补充到网页中,使得教研活动又打破了空间的限制,老师们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掌握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内容,同时网页中还对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解读、各省优秀教学设计以及专家理论等进行介绍,增加了老师们获取新的理念和经验的途径。

通过开展上述活动,取得以下点滴成绩:在两届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大赛中曾2人次获全国三等奖,1人次或全国优秀奖,4人次获市级一等奖,我区获市最佳组织奖;在信息学奥赛中2人次获市一等奖,本人撰写的3片论文获市级二等奖2篇,三等奖1篇。

以上是我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工作的一点粗浅的经验和做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最后我想补充一下,以上所说的所谓“经验”,其实在座的许多老师都在做,而且经验比我更丰富,作为一名教研员,我很年轻,很不成熟,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也在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实,在这里最后我要说的是3年来,我工作的最大动力是来源于市教研室各位老师和在座老师们对工作的执着与热爱,正是这种热爱激励我努力工作,我想我以后也会在这种激励下继续做好本职工作。

信息技术教研发言 篇2

1. 专心致力于网络教研的教师群体

这部分教师往往具有很强的自我发展意识,他们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综合素质,因此他们一般都属于教研团队中的精英教师或是有初生牛犊不怕虎气势的教坛新秀。传统的教研活动以及固定的业务培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因此网络教研的出现恰好符合了他们的要求,也正因为他们对网络教研的那种最由衷的好感,让他们在从事网络教研时有那种比别人更为强烈的自觉性。因此他们往往会不遗余力地从事他们热爱的网络教研工作,并以能和同行交流为乐,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在网络教研中找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对他们而言,网络教研的时效性是非常高的。

2. 把网络教研当成任务的教师群体

笔者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对网络教研中存在的问题持人云亦云的态度,说的话也是不痛不痒。这一部分教师的行为可能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相关任务,对实际问题起不到任何建设性作用。与此同时,很多教师不是不明白网络教研的优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将网络教研深入下去。有一部分老教师家中还没有开通网络,让他们上网教研有些不切实际。还有一部分教师是因为在学校中有太多烦琐的事需要处理,没有精力去参加网络教研,当然也不排除把忙当借口的教师群体。但是我们也不否认,有些教师如班主任,在学校确实要花大量精力去处理琐事,也确实存在没有时间进行网络教研的困境。但是无论是出于自身的问题还是现实的原因,我们都必须明白,这一类教师是无法真正体会到网络教研带来的乐趣,也无法让网络教研对教学产生多大的实际性帮助。

3. 完全不了解网络教研的教师群体

虽然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几乎是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但是依旧有一小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还一味地觉得像网络教研这类事情是那种高科技人才需要做的事情,因此对网络教研自身的敬畏感让他们不敢去尝试,也害怕去尝试。由于他们把网络教研当成是一种高不可攀、神秘莫测的虚幻事物,导致这一小部分教师在知识的更新方面落后了一大截,也阻碍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提升信息技术网络团队教研功效的相关策略

1. 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榜样与带头作用

笔者认为,要想促进信息技术网络团队教研工作,就必须加强专业领导,组织网络教研的骨干教师深入指导,并参与教研工作。这些骨干教师往往具有丰富的网络教研经验,因此他们可以引导大家学习、阅读相关的网络教研信息,并且能够将现实的教学问题转化成网络研究的课题,供大家探讨、解决。这样一来,大家可以在网络教研的同时感受到它解决问题后带来的成就感,这样大家就会对它产生依赖感,时间一长也许就会滋生一种内在的需求感,这样才可能将网络教研更加牢固地深入到教师群体中。当大家在网络教研中尝到甜头后,更应该乘胜追击,培养一批深层次的专业领导,用于指导教师在思考时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出更为理性的准确判断,避免在认识上肤浅,这样才能形成高质量的教研成果。

2. 进一步提高网络团队教研参与者个人综合素质

一般来讲,信息技术网络团队教研活动的成功或者失败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受网络团队教研的影响,受网络团队教研参与者个人综合素质的影响。因此,提升信息技术网络团队教研的功效需要提升教研团队参与者个人的综合素质。信息技术网络团队应该是一个具备终身学习观念和有终生学习能力的群体,这是源于对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现实的考虑;应该是一个各司其职、共同协作的集体,应该是一个讲究实事求是、敢于奉献、追求共赢、不断进取的集体,这是源于对团队协作、共同进步集体精神的考虑。每一次成功都离不开集体及每个成员的付出和努力,离不开成员的合作,同时也离不开团队中个体的进步与发展,也就是教研活动的带头人,我们称其为教师。教师自身的不足,往往会制约整个团队、每个成员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培养终生学习理念,敢于探索和创新,在参与到团队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积极承担促进团队敢于进取的责任角色,发挥榜样效应。譬如,吉林省的教育社区现今已经有29 000多名成员,这是一个极为庞大和优秀的教研合作团队。但是若要朝信息技术网络教研方向发展,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还需要提升团队个体成员的综合素质。

3. 加强技术指导,提高教师网络教研能力

网络教研之所以存在问题,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研者对技术性问题不了解,因此要想改善这一现状就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使信息技术团队顺应发展的种种要求。首先,要培训信息技术的教研教师。通过各种高层次、高规模的专业培训,让他们了解、接触最新的技术,并能熟练运用。人才是新世纪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在培训这一块不能吝啬。其次,通过校园网络培训。要想提高教师的网络教研能力,就要考虑到他们的现实条件。因此需要利用学校这样一个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利用发帖跟帖的方式,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提高大家对网络教研的认识。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网络教研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信息技术网络教研团队中每名教师成员相互配合,共同进步。面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只有秉承终生学习的态度,才能顺利驾驭新的设备,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薛峰, 周艾琦, 黄毅晟.在碰撞与思辨中不断提升:参加第八届N O C网络教研团队比赛纪实[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 (23) :56-59.

[2]魏国福.真正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河北省化学网络教研团队的形成以及发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 (15) :102-103.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研模式探析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研模式;群动效应

教研和信息技术两个看似不相及的事物在信息化社会走到一起绝非偶然,其碰撞而成的新事物谓之网络教研,网络教研的产生是当今信息社会与传统教育教学相结合而成的产物,其产生是必然的。可以想象,如果我们将教研融入网络,将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教研体验与教研效果,我们的教研工作再也不是一个人的“创作”,它更丰富、更多样、更精彩。甚至,参与对象的集合不断扩大,这样势必形成一个开放的教研系统,产生的果实将在教育教学中起到其所未有的意外效果,信息技术的触手既然已经延伸到教研领域,其后果必然是带来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有时我们甚至还没触觉,但我们不自觉加以应用,我们意识到它可能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多加入到这个系统中,产生更加趋于完善的新系统,每个参与者既是使用者,又是改变者。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信息技术环境的网络和教研进行应用与思考,促进一个完善的新的教研系统的建立。网络教研不是单纯运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而要将网络教研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研、教学工作中,从而促进教研工作本身和教学工作的发展与变革。在网络技术条件下将“网络教研”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信息技术给教研带来什么好的条件与环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教育教研领域也不例外。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可以应用的教研资源更加丰富,我们采用的教研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在传统的模式下,老师和学生必须要面对面接触,而在网络技术环境下,得到了时空的解放。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可以更好地和学生进行交互,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合作,也可以共享,可以得到更好发展。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教师可以让网络教学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学生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教师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加以反馈,从而优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资源。

首先,信息技术的成果可以为教研者使用,成为良好的教研资源。教师在长期的教研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教训都能成为广大教研者可以借鉴的资源,如果没有这些资源,或者这些资源得不到有效共享,那么广大教研工作者势必要从头摸索,这显然不利于教学教研工作,这也是对信息技术发展成果的无睹。其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加强师生互动。在传统的模式下,教研工作也强调师生的互动。可以想象如果在我们的教研工作中不加强师生互动,其教学效果是不能得到充分保障的。只有良好的师生互动,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在信息环境下,我们可以运用网络,这样一种新的教研模式就产生了——網络教研模式,这种教研模式极大促进了师生的互动,而且产生了较好的效果。最后,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之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学生不但要自己学习而且要向同学学习,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现代教研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对象,更加丰富的资源,只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我们的教研效果必然得到很大提高。

二、网络技术与教研工作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新形式

首先,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广大教研工作者可以使用的教研工具模式得到了扩展。在传统的教研模式中,老师的教研工作,通常是粉笔,备课笔记,听课笔记,教研工作多以当堂听课的形式展开。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老师可以使用很多信息资源从微博资源,微信资源,微课资源,到网络视频,网络图片,形式多样,各有特色。这些工具虽然不是专门为我们教研工作者开发而作为教研专用工具的,但我们都是“拿”过来,实行拿来主义,加以创新,使用其功能,从而来优化我们的教研效益。 其次,教研互动模式得到了良性扩展。在传统的教研模式中,老师开展教研活动,往往局限于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在网络技术条件下,老师开展的教研互动范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我们可以创建自己的微博,甚至可以创建自己的个人网站,在不同地方的学生、老师都可以参与到教研中,这些教研资源不但使老师自己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也让网站的浏览者得到很大收益。这样,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我们的教研模式不再是一个点,二是形成了一个面,甚至是一个立体范围,实现了由学生到老师,由家长到老师,由教师到教师的立体网络。通过这个信息体,教研工作者可以对资源加以整合,循环利用,优势互补,这种教研模式既提供了一个共同提高的资源平台,又让老师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教研模式中,这种教研模式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创新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网络教研模式,构建网络教研系统,并科学使用网络教研系统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网络教研模式需要广大教研工作者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加以创新。没有对信息技术条件下教研模式的创新教研工作就变成了一潭死水,就失去了活力。只有广大教研工作者不断创新,不断吸收新鲜技术,这样我们的教研工作就变成了源头活水。首先,通过网络教研模式创新,不断将这些创新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在反复锤炼中得到提高。通过这种模式的应用,我们的教育对象能够体验信息技术确实能提高他们的能力。确实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其次,网络教研模式的创新能够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的教研工作要让大部分老师得到较大提高,只有这样,我们的整体教研水平才能得到提高,这种提高不能只局限于一个点,一个面,二是要面向全体教研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教研模式,最大限度地避免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困惑。每个教师在网络教研中都有成长的空间,他们朝着各自的目标而努力前进。网络教研模式的多元化正契合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多元化,恰好能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需求。最后,网络教研模式创新的作用要回到起点上来加以回答。我们之所以要创新网络教研模式,根本的落脚点就是要提高教研效率,要让教研工作者充分享受创新网络教研的过程,发挥网络教研的立体群动效应。

总之,在网络技术条件下,教研工作者不能对现代信息技术成果熟视无睹,广大教研工作者要不断吸收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成果并加以利用和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老师自身的专业成长。网络技术下的教研模式不仅仅能为我们的教研工作增加一点亮色,更重要的是能给我们的教研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志文.网络环境下新的教研活动模式探讨[J].社会工作与管理,2009.

[2]王立民.网络教研:提升教师素质的新模式[J].河北教育,2011.

信息技术教研总结 篇4

信息技术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信息技术教研组从新课程改革和校本培训入手,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研究,并切实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去,以提高教学质量,使得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了相应的提高。现将工作要点总结如下:

一、学生信息技术课

由于学生原有信息技术能力有一定差异,班容量较大,及学校的现有条件,使上信息技术课的难度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积极努力,认真备课、科研,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课程有机融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道德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落实上做了一些尝试。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育教学中,明显感觉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死”和“呆”,不能做到学以致用,不能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学生“等”“靠”“要”的思想极为严重,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通过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组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努力,我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本学期积极开展了教研活动,工作重点一是以校本培训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对教材的研究与探讨,围绕教学论题进行集体讨论,认真学习和研究任务驱动和小组协作的教学理论;按规定完成教学设计,组织组内新课改的学习,并书写自学笔记。二是结合农远工程的实施,开展全校部分教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应用的培训,把农远工程真正落实到实处。

三、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

这学期末,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安装配备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设备,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又提供了新的途径。学校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又投入经费,将学校的办公机连入互联网,连通局域网,做到了校校通,室室通。同时还把远程教育与多媒体教学设施进行整合,从而

达到资源互补。目前,KU波段接收设备工作状况良好,可以在每周5天的接收时间里,接收到示范课、同步课堂、信息技术课等。这些课程的播放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参考,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示范,充分显示了远程教育技术的优势。

四、校园局域网络的维修维护工作

在信息化发展如此快的今天,为了加快教育步伐,提高教学水平。学校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又投入经费,将学校的办公机连入互联网,连通局域网。在此期间,信息技术教师协助施工方完成了局域网的安装调试。使我校进入了现代化办公,现代化教学阶段。

五、全校计算机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

学校现有计算机90余台,包括学生机房、各办公室、教室、电教室,因多数设备购置较早,配置不是很合理,出现的问题情况较多,但我们仍克服种种困难,保证了计算机设备的正常工作。

除以上工作外,还完成了各级各部门领导分配的各种临时任务。我们还有许多不足,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该学习、充电的内容更多,转眼,忙碌的一个学期又过去了,新的学年也即将开始,我们也思考很多,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所以要终身学习,而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更快,我们需要天天学习,才能顺利驾驭新的设施、新的设备,才能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信息技术教研组

信息技术教研工作计划 篇5

信息技术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仁怀市教育局和学校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市教育局提出的总体工作目标和要求,以本学科的《课程指导纲要》及教材教法为核心,坚持以“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方向,采取多种渠道和措施继续抓课堂教学质量,加大本学科的教学改革力度,推动我校教育向现代化、信息化发展。

二、工作思路:

1、本学期教研组工作,紧紧围绕“创新、开拓、发展、务实”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思想方法、行为方式、价值观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积极有效使用目标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努力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2、积极推进“以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为支持平台的研究性、探究性、计划性课堂教学”的改革,加快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关系。本学期教研组将重点着手信息技术课的研究性、探究性、全过程计划性课堂教学的推广,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不再单纯为学信息技术而学习,而是通过完成某一目标任务后自然而然的掌握信息技

术技能,从而转变以信息技术知识和课程内容为目标的教学,使教育重心转移到知识学习支持平台方面。

三、工作要点:

(一)教科研方面:

1、抓好常规教学,整体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教材及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特点,采用以计算机操作和信息处理为主线,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从应用需求入手,重在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在生活和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兴趣、练习量和学习质量。教学中突出Internet的应用、信息处理的基本思想,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强调了计算机安全与道德法规,同时的教学中增加了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以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其求知欲。

2、组织组内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本学科课程指导纲要,积极参与教学大纲的研讨活动,认真学习教材教法,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

3、作好信息技术考核工作,使学生能够了解最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掌握使用的操作技巧,为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打下牢固的信息素养和技能基础。在学生之间进行一次“我爱校园”电子报刊比赛,自立检索网上资料,用Word2000 或幻灯软件排版处理,并在赛后展览作品。通过交流切磋、开阔视野,让学生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发展和提高。

(二)培训方面:

本期教研组以学校网站为龙头,以现在我校教师所掌握的现代教育技能的实际问题出发,本学期将针对性的开设技能培训和交流活动。如:常规的现代教育教学设备的使用技能;网络资源的检索、共享的使用;课件制作技能,学校校园网站的管理培训等,使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应用于教学。

(三)其它方面:

1、信息安全管理:关注办公室、多媒体教室和机房计算机的正常运行状况,及时排除故障,保障正常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和教科研活动。并做好计算机、电教设备的管理、维护、维修工作记录。进一步完善电教设备、软件的使用和借用制度,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2、资源建设:争取在学校的支持下完成校园网站的改版工作,为全校师生提供教学资源和交流平台,从而提高学校知名度。力争今年建成信息技术组主页,并有条件的教研组和任课教师都能制作自己的专题网站,并经常更新,保证信息交流和共享的畅通。

总之,信息技术正在帮助我们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而我们这门学科正担负着先行者的角色,所以加快自身的建设和改革,着手本学科研究性、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推广,加快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并带动其他学科向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教育环境迈进。

火石岗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

2002-01信息技术教研计划 篇6

南京市教研室综合实践组

南京市教研室综合实践组努力确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根据南京市教研室“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基地,以问题为动力,以课题为载体,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中心”的教研工作思路,围绕市教研室工作计划,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研究、专题研究、常规教研以及学生特长发展等活动,为南京市全面、高质量地实施素质教育贡献力量。

一、积极做好课程改革实验的总结和准备工作

1.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生长点,在全市范围广泛宣传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持续提升南京教育教学质量上的互补性。在大学课程中心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研究。进一步细化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的研究,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中指定性学习领域与非指定性学习领域关系的研究,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建设关系的研究,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师资培训方式和途径的研究,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管理的研究,加强市、区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方式的研究。

(1)4月份与市教育局中教处共同召开“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并提出《南京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讨论稿)》。

(2)5月份与市教育局初教处共同举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专题研修活动,并提出《南京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讨论稿)》。

2.认真做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的总结工作。组织课程改革实验专家指导小组落实学科课程改革实验的总结工作,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报告(初稿)。

3.加强对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校的指导,发挥基地学校的引领作用。坚持市教育局“推进内涵发展和校本建设”的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校建设的工作思路,根据市教研室“南京市课程改革基地实验学校实验状况评估工作方案”,到南京三中、南湖三小、南京五十四中、南京十三中分校等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校调研,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南京市教研室综合实践组教研工作计划 NO.2 加大对课改实验基地学校的服务力度。力争使课改基地实验学校在实验项目上出经验、出成果。

4.积极参与高中新课程培训的组织和实施。根据市教研室的统一部署,参加省级以上的培训,配合师资培训部门做好学科教师的上岗培训工作,积极探索岗前培训与过程培训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5.组建高中课程改革专家指导小组。依托学科培训基地学校教研组建立高中课程改革学科专家指导小组,组织学科专家指导小组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参照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指导意见,研究制订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指导意见(初稿)。根据新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开设需求以及各类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南京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实验室和设备配备的指导意见(初稿),供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参考。

二、进一步做实专题研究和教学研究工作

6.继续做好《劳动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根据南京市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子课题《劳动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指导、督促各项目研究组全面开展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工作,各项目研究组初步总结课题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

7.继续落实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考核评价研究工作。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课题研究组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继续做好后期研究工作,形成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考核评价的指导意见(初稿),主要内容包括:确定考核的内容,选择考核的方式、评价标准和考核平台,确立考核的实施与管理方法。

8.扎实开展信息技术实验教材的研究。根据市教研室的总体工作安排,做好《小学信息技术》(共7册,三、四、五年级各2册,六年级一册)、《初中信息技术》(七、八、九年级各一册)实验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工作。

9.积极组织随机教学视导活动,以点带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在积极开展研究课、讲座等常规教研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学科特聘教研员、兼职视导员、区(县)教研员和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进行随机教学视导和调研,了解有关区(县)和学校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教师专业发展、计算机教室(劳动与技术专用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状 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南京市教研室综合实践组教研工作计划 NO.3 况、教研组建设和管理等现状。

10.配合会考办做好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工作。根据江苏省普通高中会考办的通知精神,指导各区县、学校认真做好2005年4月江苏省中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复习迎考工作,配合市会考办做好等级考试的有关考务工作。

三、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11.完成南京市中学劳动与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工作。在上学期各区县推荐参加南京市中学劳动与技术基本功大赛名单的基础上,落实南京市中学劳动与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的各项工作。聘请市级评比的评审小组,确定基本功大赛承办的区县和学校,组织评比的各项议程,确定南京市级获奖名单,下发南京市中学劳动与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评比结果,颁发获奖教师的获奖证书。为2005年下半年江苏省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做好有关准备工作。

12.组织参加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根据江苏省教研室组织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的通知精神,从南京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奖教师中推荐参加省级比赛的名单,按照江苏省教研室的比赛细则,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三个组,由南京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中心教研组及相关区县信息技术教研员对参赛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13.做好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和市教研系统先进个人评选的学科组评选工作。采用典型引路,优秀教师现身说法的做法,在全市范围开展一次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学科历届部分优秀青年教师成长汇报会。根据市教育局和市教研室关于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和市教研系统先进个人评选工作的程序,组建综合实践组优秀青年教师和市教研系统先进个人评选专家组,做好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和市教研系统先进个人评选的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学科组各项评选工作。

14.认真落实九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师新教材培训工作。认真总结七年级、八年级劳动与技术新教材教师培训的经验,2005年暑期前后认真做好九年级劳动与技术新教材的教师培训工作。并思考七、八、九年级劳动与技术新教材的通盘培训工作,希望通过培训,使得劳动与技术教师能一专多能。

15.做好南京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师优质课评比的有关准备工作。组织各区县信息技术教研员、南京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中心教研组研讨南京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优质课评比方案,下发南京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南京市教研室综合实践组教研工作计划 NO.4 优质课评比活动通知。组织各区县劳动与技术教研员、南京市中学劳动与技术(通用技术)中心教研组研讨南京市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师优质课评比方案,下发南京市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通知。

16.公布2004年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和劳动与技术教师教学设计论文评比获奖结果。2004年我市推荐了一批信息技术和劳动与技术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论文参加江苏省教研室组织的评比活动,根据江苏省教研室评审结果,下发南京市获奖通报。

17.努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为郊区县教师的发展提供支撑。根据相关郊区县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发展的需要,有目的地约请南京市特级教师、学科教学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组成送教下乡小组,通过开设微型讲座、借班开研究课或观摩课、点评教师的研究课、与教师研讨交流等活动方式,提供基层教师更多的教学研究信息,为这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18.协助专业委员会,做好学术研究团体的建设工作。指导南京市教育学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开展工作。

四、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舞台

19.组织好教育部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和江苏省信息技术应用竞赛。配合南京市电教馆组织好教育部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和江苏省信息技术应用竞赛的各项活动。

20.继续办好南京市奥林匹克学校计算机培训班。组织好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中级培训班和高级培训班的各项活动,为下半年全省信息学奥赛作准备。

21.指导计算机课外活动基地学校开展相关活动。根据市教育局中教处的要求,配合计算机活动中心认真履行指导计算机课外活动基地学校开展活动的职能,在全市不同层面学校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让更多的中小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为全面提升南京教育质量做出努力。

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南京市教研室综合实践组教研工作计划 NO.5 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实践组月度工作安排

南京市教研室综合实践组

2005年2月

制订综合实践组教研工作计划

下发2005年春季信息学奥赛培训班课程安排通知,落实培训各项工作 劳技中心教研组、各区(县)教研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本学期教研工作 信息技术中心教研组、各区(县)教研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本学期教研工作 《小学信息技术》、《初中信息技术》实验教材编写工作会议 2005年3月

参加江苏省教研室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教研员工作会议

2005年教育部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江苏省青少年信息技术应用竞赛 信息技术教学、等级考试工作研讨会(各区县会考办负责人、各区县教研员)义务教育阶段课改实验专家指导小组会议,研究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报告 组建高中课程改革专家指导小组,召开研讨会议

《劳动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工作会议 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校调研 教学视导(调研)或送教下乡活动 2005年4月

2005年4月江苏省中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 江苏省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工作会议 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评审学科组评审

南京市中学劳动与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市级评审

推荐产生南京市参加江苏省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的名单,组织辅导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现场会

初拟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学科实验总结报告(讨论稿)《小学信息技术》、《初中信息技术》实验教材审读

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南京市教研室综合实践组教研工作计划 NO.6 《劳动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工作会议 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校调研 教学视导(调研)或送教下乡活动 2005年5月

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评审学科组评审 南京市教研系统先进个人学科组评审

组织对参加江苏省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的教师的集中与分散辅导 召开研讨会议,研讨义务教育阶段课改实验总结,高中课程学科指导意见 下发南京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通知 下发南京市劳动与技术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通知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考核评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小学信息技术》、《初中信息技术》实验教材审读 《劳动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工作会议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专题研修活动 教学视导(调研)或送教下乡活动 2005年6月

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科指导意见(讨论稿)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科总结报告(初稿)《小学信息技术》、《初中信息技术》实验教材编审会议 《劳动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工作会议 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校调研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考核评价的指导意见(初稿)2005年7月

初中劳动与技术新教材培训工作

劳动与技术中心教研组、各区(县)教研员工作会议,学期工作小结和研讨 信息技术中心教研组、各区(县)教研员工作会议,学期工作小结和研讨 《小学信息技术》、《初中信息技术》实验教材校对

信息技术教研发言 篇7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 在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区域教研, 既可以弥补校本教研中专业引领不足的问题, 又是对校本教研新模式的尝试与拓展。

区域教研体系的构建

区域教研是基于学校, 融学习、工作和研修于一体的校际或更大区域内的教研活动。它与校本教研是一脉相承的。结合中山市没有下辖县的实际情况, 本文中的区域教研是指以市教研室、市信息技术学科中心教研组为引领, 以镇区信息技术学科中心教研组为主体, 直面问题、注重实效、行为跟进、植根于教学实践的校际或镇区际教研活动。经过多年探索, 中山市信息技术学科现已逐步构建起以课程改革为抓手, 以行动研究为主体, 以区域教研为手段, 以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的区域教研体系。

一个中心思路:搭建平台, 和谐发展。

两个基本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三个工作亮点:市编教材建设、信息学竞赛、教师教学竞赛。

五个常规活动:教学视导, 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和案例评比, 学生电脑制作活动, 专任教师职务培训, 精品课程建设。

六个拓展项目:开展“数码先锋号”IT普及计划, 举办专委会学术年会活动, 建设先进中心教研组和先

/陈明宏

进科组, 培养学科带头人, 承办省级教研活动, 推进区域教研活动。

区域教研体系的运作

1. 建章立制, 保障区域教研的正常开展

第一, 成立市学科中心教研组和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专业委员会, 狠抓镇区中心教研组长和学校科组长的建设,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区域教研活动中的带头示范作用。第二, 建立一年一度外出学习考察制度, 增强区域交流, 拓宽教师视野。第三, 制定并下发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课堂教学评价表等, 使区域教研活动有章可循。第四, 教研活动常规化、制度化。开展每年一次的教师教学竞赛, 隔年一次的教师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等。第五, 开展信息技术学科先进中心教研组和先进科组的评选活动。从教研组织是否健全、教研活动是否有保障、教研活动是否扎实、教研效果是否显著4项一级指标, 以及区域教研是否有计划性、针对性、实效性等1 4项二级指标, 来引领教研组建设。

2. 研训并重, 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近5年来, 中山市面向全体信息技术教师举办了教材教法、网络技术、英特尔未来教育、教育技术能力等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 还先后邀请了何克抗、李克东、李艺、祝智庭、徐福荫等全国知名专家来讲学, 更新了教师的理念, 增长了教师的见识。

培训过程中, 我们坚持研训一体化的原则, 使来自不同镇区、不同学校的教师成为一个教研共同体, 聚焦课堂, 聚焦研究, 把专业学习与区域教研融为一体。其中, 个人的实践反思、同学的同伴互助、名师或专家的专业引领是研修的基本方式。培训还采用互动参与、现场交流研讨、案例教学、示范引领等生动活泼的形式, 改变了传统培训讲一讲、听一听、记一记、考一考的做法。

3.以赛促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 0 0 5年起, 中山市每年举办一个学段的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竞赛, 以赛促研, 培养和打造专业型、专家型的信息技术教师。这种竞赛突破了以往单纯的课堂教学比赛模式, 竞赛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教学质量、教研水平、课堂教学、专业素养测试5项, 其中课堂教学又包括现场调教、课后说课、面对面答疑等。参赛选手要历经“学校推选—镇区初赛—分片复赛—市信息素养笔试—市决赛现场调教—市决赛课后说课”等多个环节, 才能赢得最后的成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 我们通过这一竞赛平台培养出了一批教学基本功过硬、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据统计, 在2 0 0 5年~2 0 1 0年举办的全国和全省信息技术教学比赛中, 中山市经教师教学竞赛产生的2 1名教师代表共获得了2个全国一等奖、1个全国二等奖、1 8个省一等奖, 这充分说明了区域教研平台正逐步发挥威力!

4.优化信息学竞赛组织、研究、培养的策略

为积极推广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竞赛训练三位一体的学生培养模式, 我们把程序设计内容纳入市编教材, 并将每年一度的全国信息学联赛与市信息学竞赛合二为一, 增设市级奖项, 吸引广大镇区学生参与, 促进区域学校之间的交流研究。同时, 增设每年一度的市小学生信息学邀请赛, 以挖掘和培养更多的后备苗子。

我们还注重加强信息学教练队伍的团队和梯队建设。截至2 0 1 1年3月, 成立了三届中山市信息学竞赛教练组, 充分发挥教练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辐射作用。如今的中山信息学教练团队已经发展到由第二代担纲的阶段, 并带动和培养出了更多优秀的第三代乃至第四代教练。

区域教研的成效

1.教师专业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 我市信息技术学科的教研氛围更浓, 教学特色更鲜明。笔者先后在广东省信息技术学科研修班作专题讲座5次, 并与部分骨干教师一起多次赴湖南、湖北、陕西、福建、北京等省市讲学。通过培训、培养、教研相结合, 一大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成为省市级的知名教师。

2.信息学竞赛品牌优势凸显

课改以来, 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全面培养和充分发展。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 我市有1 0多件作品获全国一、二等奖。信息学竞赛更是领先于全省乃至全国。中山市连续1 7年在广东省青少年信息学奥赛中保持市团体前三甲位置, 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中山学子获全国联赛一等奖人数连续7年位居全省第一。

3. 学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 我们编写出了供全市2 0多万名中小学生使用的3~9年级信息技术教材。多项课题先后荣获广东省第七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山市第四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有4 5位信息技术教师获得过5 8人次“中山市优秀教师”称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专业委员会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学术年会的模式广受赞誉, 并成功承办了1 0次省级教研活动。我们还承担了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视频课程和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配套光盘的研制工作, 主编和撰写了多本省级信息技术教材教辅……中山市信息技术学科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思考与努力方向

1.基层区域教研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各种竞赛可以看出, 教师的表现与当地开展区域教研的成效高度相关, 而且新课程的许多问题确实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教学“问题”如何经“设计”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的“行动”如何经“反思”内化为素养?实践中, 我们深深感悟到专业引领的重要性。为此, 要继续重视发挥专家和名师的引领作用, 进一步重视教师个体、校本教研和区域教研的联动, 积极想办法做大资源共享, 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 以亲身感悟、体验来改变和提升自己。

2.教学评价的负面影响有待进一步消除

当前, 建立和完善学科评价体系, 特别是师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是信息技术学科进一步发展的根本保障。但目前我们对学科评价体系的研究还不足, 还存在许多问题, 如评价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 特别是如何将评价与升学联系起来还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以说, 评价已成为课程发展的“瓶颈”,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士气, 制约了区域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信息技术教研发言 篇8

一、利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时效性

思想政治课堂具有理论性、综合性、事实性、德育功能突出等特点。理论联系实际是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方法,但是学生的阅历决定了很多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实际是无法涉及的,学生对于教材中的很多知识既陌生又不感兴趣。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教研以传授知识和说教为主,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而网络资源具有直观性、趣味性,易于接受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学教研活动中利用网络资源,引入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既有助于丰富课堂,活跃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适时结合,理解力得以提高,使学习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教研中,巧妙运用那些内容深刻、耐人寻味、诙谐幽默的趣味性语言,把理论知识恰当地结合多媒体,展示相关知识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材料,运用音像、表演等创设教学教研情景,激发情感,可以使抽象乏味的教材知识变得浅显生动,静态变为动态,陌生变得熟悉,这样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使教学教研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他们也能主动轻松地接受知识。

2.简化教学教研内容

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理论性强,抽象内容多,有些知识晦涩、难懂,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现在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一方面要落实知识目标,适应考试。这样一来,教学教研活动就要提高掌握知识量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又要尽量简化教学教研内容的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就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生动、感性的材料,使抽象的内容容易理解,大量知识点易于领会掌握,使陌生的知识变得熟悉,抽象道理变得浅显。

3.强化德育养成功能

思想政治课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其德育功能是其他课堂无法取代的。在教学教研中,运用信息技术,搜集大量鲜活的德育教学教研资料,增强了学生的认同感,其效果比教师说教好得多。教学教研过程中,播放能给学生带来心情愉悦,气氛欢快、轻松的教学片,从而思想得以净化,养成教育得以形成。他们不仅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思考,报效祖国的情怀得以升华。

二、应用信息技术,共享网络资源,便于教师查找备课资料

思想政治教学教研中会遇到很多难题,突出的是资源匮乏,资料不足。利用网络丰富宽泛的资源查找资料是非常实用便捷的途径,它具有其他途径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1.在教学教研中遇到的难题

网络没有应用之前,要解决某些问题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图书馆找相关资料,还未必有满意的结果。现在通过网络输入关键词就可以进行搜索,方便地查找相关资料。很多问题还可以通过网络交流互相讨论,集体加以解决。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快捷性恰好符合思想政治课综合性、事实性、时政性的特点。应用信息技术,能丰富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方便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备课,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2.利用网络教育教研资源

可以及时分享相关的课件、教案、学案、试题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对这些资源筛检、优化、合并,使资源稍加改动就可以变为适合自己的教学教研资源。由于网络资源不受时空的限制,而且具有长久性、及时性的特点,利用网络技术分享资源,使广大乡村教育有了跨越式发展,缩小了地区差距和校际差距。

3.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师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

教师教学教研手法得到改进,多媒体和网络为创立新的教学教研了提供技术支撑,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教研中教师说教、学生被动记忆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和教研活动,即利用多媒体的直观高效功能,又不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师的讲解和多媒体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效率,而且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教师在教学教研活动中,利用电脑辅助教学教研也提高了教师操作和使用电脑的水平,学用结合得以落到实处。

三、应用信息技术,提供教和学的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思想政治课现状是新课标、新教材、老考法,要把重点放在三维目标的统一上,特别是知识目标一定要落实到位。而知识目标的落实,是教和学配合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教研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这正是教学教研最重要的目标。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以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互动探索、科学选择和判断、及时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決问题,达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目的。

信息技术具有容量大、方法多样的优点,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建立平台和机会,为学生探求知识提供方便快捷的通道,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在电脑已相当普及,广大师生都可以在家里教学教研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把需要预习和讨论的内容发到学校局域网中,教师指导,学生在家即可参与互动。这样自主探究的形式,可以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学课件也就等同于学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地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教研观念,改进教学教研方法,提高教学教研效果。可见,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教研,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教研中的独特作用,可以提高教学教研效果,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和教学教研、教育目的的实现。

总之,思想政治课在充分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核心,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同时,强化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教研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学教研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揭春兰.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电子测试,2013(10).

上一篇:文明和谐校园从我做起下一篇:党员观片《榜样4》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