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微课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006-02
一、微课的概念及定位
所谓微课,就是“微型视频课程”,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的核心是微型教学视频片段(微视频),视频时长一般为5~8分钟。同时,还包含与该学习视频内容相对应的教学设计(微教案)、素材课件(微课件)、练习测试(微练习)、专家点评(微点评)、教学反思(微反思)、学习反馈(微反馈)等辅助性教学内容。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又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信息技术教学使用微课的优势
1.与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相比较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以章节、课时划分,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多且不易理解,教师若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微课不是以课堂章节为划分标准,而是以教学中的重难点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学词典中的词条为单位实施积木化教学,其优势在于教学时间短、问题聚焦性强、主题突出、指向明确,所有的教学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技能或知识点展开,不仅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学”,学生易于接受。这不仅打破了教学内容冗长繁杂的瓶颈,还可根据学生信息水平差异调整教学进度,实施分层教学。因而,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尤显得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2.与传统信息技术教学视频相比较
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和应用模式可以说是传统教学视频在“微时代”下的衍变。与传统教学视频相比,微课除了同样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特点外,还具有开放性的优势。与信息技术教学词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微课的资源要素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扩充、修改而日臻完善,同时还突破了信息技术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教材版本的束缚,既不受制于教材,又能融入教材,适用性更加广泛。而传统教学视频资源结构紧密、固化封闭,难以扩充和修改,且有相当大的教材版本局限性。
3.与其他学科使用微课相比较
微课作为一种视频资源,虽然可以借助移动终端观看和学习,但对于广大中小学生来说,其主要终端还是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门直面计算机操作的学科,其课堂教学环境为微课的传递与使用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同时,在微课制作视频和后期剪辑方面,信息技术教师无疑更有优势。因而,无论是学科、硬件还是环境,信息技术课上使用微课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总之,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和传统教学视频来说,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适合于打造主动学习者,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按照自己的需求、进程和方式进行个性化的分层高效学习。
四、基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微课应用
教无定法,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也不例外。因此,在微课开发与制作环节中,应该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型,发挥微课的最大效用。
(一)常见的微课类型
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常见的微课有讲解说明型、操作演示型、任务活动型、解题推理型,等等。
(二)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微课的应用
以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为例,微课在教材的各个教学模块中,对促进有效教学方面均能发挥较好的作用。如操作任务比较明确的教学内容,使用操作演示型和任务活动型的微课既可以传授新知,又能对知识强化巩固、查漏补缺,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
(三)微课应用案例
以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宁波)八(上)第七课《photoshop 文本编辑》为例,简要介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的实践过程。
教学片断:
1.情境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校园海报,体会文字在图片中的作用:文字能让海报及其他图像的主题更突出和明确,更易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指出本课任务是为校园海报画龙点睛。
2.探究新知
(1)添加文字。学生利用教师下发的微课资料(包括以添加文字、设置文字属性为核心内容的操作演示型微课视频
一、课件、练习素材),自主学习探究,选择素材添加文字,并设置文字属性。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文字的位置摆放、字体字号设置、颜色的选择是否有利于突出图像的主题进行。
(2)文字图层。学生通过讲解说明型与演示操作型相结合的微课视频二了解文字图层有关概念,掌握使用图层样式对文字作进一步美化的操作技能。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一步加工,表述设计思路。教师适当评价。
(3)栅格化文字图层。学生通过讲解说明型与演示操作型相结合的微课视频三,掌握使用栅格化文字图层把文字图层转化成普通图层的方法,以使用形变和滤镜等效果。通过微课视频中的对比分析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字图层与普通图层的区别,及文字图层转化成普通图层的合适时机。
3.拓展升华
展示作品评价标准,学生通过任务活动型微课视频四及微素材,选择一张校园海报添加合适的文字并合理美化,把文字图层栅格化后保存。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作品,实现智慧碰撞。
此课中利用不同类型的4个微课视频进行photoshop文字编辑的教学,分别针对添加文字设置文字属性、文字图层样式设置、栅格化文字图层等词条式知识点展开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的积木化教学,学生则根据自身水平按需获取新知、巩固技能,不仅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有效实施了分层教学,对提升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均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优势
中小学所倡导的微课是由多种资源有机构成,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基于网络运行、不受时空限制、支持多种学习方式,为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微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作为一种视频资源,虽然可以借助手机、i Pad等移动终端观看和学习,但主流的传播媒体还是计算机。而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每节课都能使用计算机网络,这就为微课这种教学资源的传递和使用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边看、边做,这种边学、边练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更多地强调学生通过获取不同的资源,自主完成知识与技能的构建。信息技术需要学生学习大量的操作技能,而信息技术教学一般是教师广播教学并非一对一授课,学生在面对计算机屏幕学习时会经常出现操作细节的缺失,利用微课可以高效再现操作细节,有利于学生的自我修正和记忆,同时也避免了教师的重复性劳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需要微课。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信息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非常明显,教师一一解答部分学生的疑问难免有所遗漏还无法统筹全局,统一解答又浪费了很多学生的时间,而利用微课作为自主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作为分层教学资源,可以实现异步差异化教学。
同时,微课资源的使用可以避免信息技术教师的重复性劳动。一般信息技术教师的任课特点是:每班节次少,班次多。也就是说,同样的一节课,有可能重复十几次以上。这种不厌其烦地讲解和指导,考验教师的耐心,也消耗了教师的精力。如果将最精彩的讲解过程,制作成一个个微课,就可以大大的提升教师上课的效率。
况且,信息技术教师在微课制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信息技术教师无论是在PPT制作,录屏软件使用,还是视频后期剪辑制作方面,都比其他学科教师更有优势。几乎不需要培训就可以上手,因而信息技术教师在制作和使用微课时,没有技术屏障。
二、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型增效信息技术教学
微课的类型非常多,可以按照课堂教学方法分类。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同时也为便于一线教师对微课分类的理解和实践开发的可操作性,笔者初步将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决定了微课资源的鉴别、开发、组织以及使用,且信息技术教师的课程理念决定了微课资源的开发与使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教师在开发信息技术微课时应充分考虑根据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选用适合的微课类型。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课型都需要微课,如理论性知识及作品评析更需要教师亲自对学生讲解,师生互动交流会有更好的效果;操作性知识的新授课则更需要结合微课进行讲解,在微课中学生可以重复查看某个操作,从而完全理解和掌握操作的步骤。
通常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实用的微课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讲解说明型
以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讲授为主。适用于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如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这是中小学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
2. 操作演示型
具体的实例需要演习其具体操作步骤尤其需要强调细节。适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或通过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
3. 主题活动型
分析主题活动的探究目的,讲解探究方法。适用于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4. 解题推理型
对某个程序任务进行具体的讲解分析等。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尤其适合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
值得注意的是,一节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的组合(如提问讲授类、合作探究类等),其分类不是唯一的,应该保留一定的开放性。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类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课程内容的需要与一节课中各环节的需求选择制作微课的类型,让微课在辅助课堂教学时发挥更好、更大的效果。
三、微课教学应用策略
关于微课的来源,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搜集自己需要的微课资源,拿来修改后在使用。尤其是近两年,各种微课比赛如火如荼地开展,教师可以很容易从这些比赛平台上搜集到自己想要的微课,例如中国微课网、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平台、佛山市中小学名师精品课例(优秀微课)平台、深圳市首届微课大赛平台等。微课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也可以作为辅助学习资源在课外自主使用。微课应用于教师课前准备环节,开启教学设计新思路;微课应用于教学管理,渗透德育;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情境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微课应用于自主探究学习环节,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知识建构;微课应用于分层教学,实现个体差异化学习满足;微课应用于操作技能演示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微课应用于问题解决思路启发引导环节,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微课应用于学习策略引导,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微课应用于课外学生竞赛的个别辅导,跨越时空,提高辅导效率。
四、微课教学应用反思
近几年,无论是笔者自己上的信息技术课还是外出教研听的课都加入了微课这个元素。但是在评课的过程中,也反映了我们当前一线教师对微课的使用还不够到位。部分教师还存在为增添课的元素而增加,微课在课堂中起不到一点作用,或者它们还在为微课应该放在课前还是课中而争论不休。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微课,同时更并不会硬性规定放在课程的某个阶段使用,而是要所授课程属于什么类型,教师的制作初衷又是什么,才能决定微课配套了哪些相关资源和教学活动。
1.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微课
资源也好、技术也好目的都是为教学效率服务的。没有必要赶潮流为了使用而使用。曾在新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上听到一节课,一位教师利用一个8分钟的微课进行情境导入,效果并不理想,其实还不如直接用一个问题导入。因此微课要根据教学需要使用。
2. 微课设计与制作要避免花俏、肤浅
例如,知识点划分得过细,既没有承接先前知识,唤醒先前经验,又忽视引出后续知识点,成为“知识孤岛”。注重高密度地呈现知识,忽视通过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使学习者只停留在浏览、知晓的肤浅层面。过分追求可视化、动态化和趣味性,将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内容上转移到呈现形式上,不仅偏离了学习目标,而且容易养成思维惰性以及满足于短暂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的不良学习习惯。因此,微课设计要注重学习情境创设,承接先前知识,唤醒学习者先前经验,接着解决重难点,最后引出后续知识点;注重问题设计,触发学习者深度思考。微课也不易过度动态化、趣味化,使学习者在恰当的情境、情绪和节奏中观看、体会、思考,进而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摘要: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在教育领域引发了一波波的“热潮”。如何更好地把微课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充分发挥微视频的作用和功能已经是当前教育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此,就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在运用微课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微课运用时机与效果上的经验。介绍了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与微课模式下如何有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应用
参考文献
[1]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4.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3]施国栋.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初探[J].新课程:教研版,2013(9):178-179.
[4]岑健林,胡铁生.微课:数字化教学资源新形势[J].教育信息技术,2013(4):19-21.
[5]吴晓茜.利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学研究,2013(7):37-40.
[6]郑小军,张霞.微课的浅阅读趋向及其对策探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2013(2):67-69.
[7]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8]郝志勇.微课到底是什么[J].科技视界,2015(4):303-304.
关键字:信息技术;微课;应用实践
G623.58
近年来,微课教学不断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学生通过微课教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主动性学习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根據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进行经验的总结,完善了相关教学模式,让微课教学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利用微课教学拓宽教育渠道,顺应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大潮流,为培养一批具有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青少年做出了贡献。因此,合理认识微课的价值对于教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将课程录制成微型视频在网络上进行观看学习的一种网络课程模式。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视频,主要是将课堂学习的重难点通过简短的视频呈现出来,根据教学计划制定出教学任务计划表,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资料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表现出非常鲜明的特点[1]。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教学时间短。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以及相对低下的学习接受能力,微课时长一般在5-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分钟一节课的教学模式来说,微课教学可称之为“课例片段教学”。其次,教学主题突出。由于微课教学时间的限制,其教学目的及内容呈现相对集中化,一节课一个主题,所讲述的也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突破、教学方法分享等问题,因此,微课教学有效的避免了传统课程中关于重复讲述同一问题导致的复杂、累赘等弊端,让学生学习更加有针对性。最后,微课传播方式多样化[2]。由于微课时间简短,因此占用较小的存储空间,手机、电脑、优盘等多种移动设备都可将微课随时随地进行存储下来。而且,微视频教学将文字、图片、音频集于一身,使得单一的教学变得可视化动态化,直观的表达方式更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实践研究
微课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最适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翻转”,简而言之就是小学生在教师讲解之前自行利用微课进行学习,然后根据学习的内容与成果相互进行交流。因此,在微课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应时刻突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转变为主动吸收者的角色。
1.学习内容设计
例如在进行“熟悉电脑键盘”一课的学习中,老师需在课前整理出本堂课程学习中可能面临的重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教学设计。比如老师可将键盘的编排顺序制作成动画短片以便学生记忆,也可与打字姿势的规范标准结合起来,利用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观赏视频的同时熟悉键盘的字母顺序与打字姿势。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制作微课时既要保证自己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熟悉度,筛选出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点,也要注重自身语言表述的条理性,利用语调的高低以及语速的快慢来突出课程中的重难点。
2.创建自学学习任务表
小学生由于缺乏成熟的学习习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任务的制定。比如在学习五笔打字的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微课对五笔打字的手势、口诀等基本要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进行正式的课程学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掌握情况建立合理的学习任务清单,以便学生更好地利用微课进行知识循序渐进的学习。清单的具体内容应囊括学习目标、学习步骤、随堂练习、学习成果检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基础部分。通过学习的效果监测与反馈,学生可以自行利用微课视频循环播放的特点进行自主学习。
3.教学活动具体流程设计
利用微课教学可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分为两个教学部分[3]。首先利用课堂的前半部分让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任务清单观看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在观看的过程中时刻记录下自己的疑惑之处,并对重点进行勾画,随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吸收理解所学知识并进行随堂检测。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学习,明确自身的知识盲点。最后教师可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团队意识[4]。
4.教学评价设计
对于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相应的评价,既可以由教师进行单独评价,也可让学生或者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评价的标准可以是学生对任务清单的完成情况也可以是学生的课堂测验自查成绩等。合理的评价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利用微课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三、总结
尽管微课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应用中还不够成熟,但是只要教师能够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微课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他们利用微课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自觉性以巩固学习成果的意识,微课学习一定能够凸显出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井恒.“微课”热效应后的冷思考——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4(1).
[2]熊开武.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9):42-44.
[3]郑静.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5):126-127.
课 题: 计算机操作系统 授课地点:科教楼录播室 授课时间:2016年9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
(3)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1)以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自我探
索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关系,增强学生合作精神。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作用和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及特点。
教学难点
认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分组协作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课时: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只有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是不能直接使用的,还需要我们给它安装一系列的软件才行。但是,面对这么多的软硬件资源,就必须要有一个管理者来进行合理统一的管理,才能使计算机正常高效地工作,这个管理者就是计算机操作系统。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认识一下计算机操作系统。
(用课件出示课题:
计算机操作系统)
(二)新课
1、计算机操作系统
最初的计算机是没有操作系统的,科学家是通过各种操作按钮来控制计算机,直到后来操作系统的诞生,才使得计算机普及开来。其实,刚才同学们开机时出现的画面就是操作系统WindowsXP的开机画面,现在呈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是WindowsXP的桌面。
那么,操作系统在计算机应用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呢?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就是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交流的桥梁。
(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任务:处理器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存储器管理、应用程序接口管理、用户界面管理。)
2、操作系统的发展
我们刚刚提到的WindowsXP,是现在最常用的、风靡全球的Windows操作系统,但是最早出现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并不是Windows操作系统,而是DOS(Disk Operation System)磁盘操作系统,它是1985年到1995年的个人电脑上最主要的操作系统,是对磁盘上的文件进行管理,曾经占领了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领域的大半壁江山,全球绝大多数电脑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那么DOS操作系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3、探索活动: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来认识DOS操作系统。(1)进入DOS环境 单击“开始”——“运行”——“输入cmd”,进入到DOS环境下。进入DOS操作系统后,我们发现界面不是桌面和图标,而是一个字符界面。在字符界面中,我们只能通过键盘输入字符命令来指挥计算机工作。
(2)在DOS操作系统下向计算机发出命令
学生活动:
①请大家在键盘上输入time然后按回车键,观察执行了什么操作;
②敲回车后再输入date,然后按回车键,又观察执行了什么操作;
③输入 exit后,按回车键,又执行了什么操作。
(3)老师小结
DOS操作系统没有桌面,采用的是字符界面,是纯文本界面,用户对电脑的操作是通过键盘命令完成,完成每一项操作都必须键入相应的命令,是单任务系统,它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界面对于初学者来说难以掌握。随着软硬件的发展,该系统已经不是计算机的主流操作系统,已被Windows操作系统代替。现在的计算机一开机就是Windows操作系统桌面,每一项操作基本都是用户通过鼠标操作完成。Windows是在DO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两个是同根的,DOS——Windows3.0——Windows95——Windows2000——Windows2003——WindowsXP——Windows7到现在的Windows8都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一步步完善,一般直观的感觉Windows跟DOS不同的就是采用图形化界面,操作更人性化,使我们更容易更快捷地操纵计算机。
(依次出示各个操作系统的界面)
4、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
在日常操作中,我们发现Windows具有如下特点:(1)直观、高效的图形用户界面
Windows的用户界面统一、美观,便于操作者学习和使用,Windows所有的程序都拥有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外观,包括窗口、菜单、工具条等,使用者掌握了其中一个就不难学会其他软件的基本操作。(2)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环境
多任务:它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每个程序都是以窗口的形式出现在桌面上。(演示加以说明)多用户:还可以在同一台计算机上为每个用户保留独立空间,不同的用户在登录时通过输入不同密码进入到自己的设置环境中。(举例加以说明)
(三)知识拓展
1、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
Windows操作系统1985年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些什么发展历程呢?请同学查阅资料将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中的不同版本查找出来。
【摘要】 随着社会的息化的飞速发展,信息处理能力已成为必备的基本技能,也就对信息技术的教育要求更高。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具有表现能力强、灵活性好、简练精悍等特点,在现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能够展现课程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使得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微课以及其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 微课 初中信息技术 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7-090-01
0
随着社会高度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和信息的处理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必备的素质。信息技术受到人们的重点关注。对于现阶段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存在资源匮乏等问题,导致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具有着表现能力强、灵活性好、简练精悍等特点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青睐。微课应用在教学中不仅加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灵活性,还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集中力,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一、微课的概述
微课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的需要和学习目标的需要,利用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开发的具有视觉或听觉的、内容精炼、表现力较强的课程,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也有利于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的解决。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符合现在信息化发展的脚步。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微课是根据学习目标对特定的一个问题或一个内容展开的,虽然简短,但是是一种完整的教学,学习者通过观看几分钟的短小视频,能够快速的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使学习变得更加及时高效和便捷。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能够很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具有很多特点。
第一,微课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具体学科,微课的内容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更好的为教学实践服务。微课的教学内容有限,这就要求其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够利用短小的精炼的内容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内容体现在短小精悍上,不只是简单的问题的体现,还应该具有高度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微课一般时间比较短,旨在说明一个问题,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更好地集中在问题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三,微课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特点。微课是以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但是不同的学科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开发不同的设计,所以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第四,微课的教学应用方式很灵活方便。随着现在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移动式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微课这种短小的表现形式的课程能够随时随地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还能反复学习利用。
三、微课在初中信息化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应该从前段分析、微课程科目体系的确定、微课程的设计实施、微课的综合评价几个方面来构建。
(一)前端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要指引方向,在进行微课教学中,应该首先明确初中信息课程的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层次性、灵活性和整体性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的内容,对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细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微课教学。课前还应该进行简单的学习情况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动向和学习内容,以便进行相应的微课教学的教学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微课才具有更具体、更具有针对性、具有更高的利用价值,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微课程的课程体系
根据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内容,确定微课程的教学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完成微课的设计制作。在微课设计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设计新颖、明确、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微课的主要制作手段有以下几种,包括演示文稿录制类、传统纸张录制类、数字故事、交互式白板录制类和演讲类。这些数段通过电脑、摄影录音设备以及各种软件等其它辅助工具完成。
在进行微课设计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一个微课重点讲解一个知识点,内容要集中具体,时间应控制在十分钟之内。还应该遵循几点原则。包括科学的原则,实用的原则、直观的原则,还应该具有创新性和艺术性。
(三)微课的综合评价
微课实施以后,需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其应用的效果。并根据反馈的结果不断的完善微课的设计制作,保障微课的科学性和应用性。通过综合评价及时改善微课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对微课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及时作出调整。
微课的评价主要是教学目标的评价和教学设计的评价两个方面。教学目标的评价,是根据学生的检测效果分析的,通过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根据反馈信息对微课的设计进行调整修改,达到最好的教学成果。微课程的评价,是从微课的内容、艺术性和技术性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微课设计的不足之处,根据这些评价结果进行修改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结语
微课结合课堂教学的应用,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广大好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拓展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在微课的不断利用和发展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设计制作符合教学要求的微课,为学生的更好的学习提供有力的帮助。
[ 参 考 文 献 ]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强调“面向学习者”、“强力高效”。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将微课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可以为学生高效学习搭建坚实的阶梯,可以有效实现分层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好地提高课堂的效率,优化信息技术课堂的结构。
信息技术课堂引入微课的独特优势
(1)信息技术课相比较其他课程,学生在上课时间可以很轻松地使用到计算机和网络,因而在信息技术课上使用微课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
(2)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微课制作方面具有技术优势。软件操作以及视频剪辑比其他科目教师更容易上手。
(3)信息技术教学中大部分操作演示内容适合采用微课的形式呈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时暂停,随时操作,方便基础薄弱的学生反复观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4)微课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更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氛围。使用微课能有效解决传统课堂教师讲解时间过长、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较少的矛盾,利于课堂的翻转。
信息技术微课的制作
2.1 做好选题工作
微课的视频长度一般在5分钟左右,不超过10分钟。因此,微课的选题力求做到“小而精”。选题可以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典型习题或探究实验。选题注重突出典型性和针对性。教师之间可以采用分工合作,选点均衡。
2.2 做好微课的教学设计
(1)微课是面向学习者的一种视频学习资源,首先需要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者进行分析。讲授过程要注意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围绕学习者容易困惑的地方精心设计,提高微课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2)微课设计要体现信息技术课堂异步教学的思想,一方面可以将一堂课打散,分为若干知识点,分别编制成微课视频。另一方面微课可分为高水平学生拓展使用和普通学生学习使用两类。在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的前提下,高水平可以对课程内容做适当的延展学习,提高信息素养。所有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自主学习。
(3)信息技术微课设计需要突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设计,利用视频的多媒体特性,综合运用图像、声音、动画的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逐步解决问题。
2.3 教学资源的准备
根据微课课型的不同,录制的资源准备不一。
(1)新课讲解型和探究活动型微课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较多,可以是图片、文字、动画。教师结合PPT进行讲解,并适当添加字幕。
(2)操作演示型微课较为简单,只需要制作者利用录屏软件,结合软件操作和个人讲解,在适当位置添加标记和字幕。
2.4 微课制作软件
微课的制作软件主要是录屏软件和影视编辑软件。
(1)Camtasia Studio
由Tech Smith公司开发的一款功能强大的屏幕动作录制软件,可以方便进行屏幕高清录制,同时还具有强大的视频播放和视频编辑功能,具备强大的后期处理能力,可在录制屏幕后,基于时间轴对视频和音频进行各类剪辑处理。最后输出成相应的视频。是目前教师进行微课录制的最主要的软件。
(2)格式工厂
非常好用的格式转换软件,支持几乎所有多媒体格式到各种常用格式的转换。同时可以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剪辑、合并。是教师制作课件中用视频的常用工具。
2.5 信息技术微课的制作过程
(1)做好录制准备工作。包括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课件的制作,字幕板书的编制),相关操作软件的安装,视频拍摄器材的准备,麦克风耳机的调试,录屏软件的安装等。录制地点选择安静的室内,保证录制效果良好。
(2)正式录制。利用Camtasia Studio或其他录屏软件,结合教师的讲解,要求语音干净明亮,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流畅完整。包括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展示,情境导入,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课后小结反思等主要组成。
(3)视频编辑。利用Camtasia Studio完成录制后,利用快捷键F10退出录制,选择保存视频或直接进入编辑模式,可利用软件自带功能进行视频的编辑,添加注释字幕,进行音频的简单处理。加上片头、片尾。
也可以使用Premiere、Sony Vegas等专业视频处理软件进行视频的专业处理。
(4)视频输出。对视频进行预览后,选择合适的视频音频参数输出所需的视频文件。还可以利用格式工厂软件进行格式的转换。
2.6 信息技术微课录制注意事项
(1)精心准备教学资源,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2)教学设计合理,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解决所讲知识点。
(3)教师讲解语言简洁,讲究方法,善于引导,并控制好时间。
(4)视频需要加入提示性信息(如板书、提示性文字、图形标注等)。利用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提示文字把握微课的节奏。
(5)将微课纳入课堂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与整节课相匹配。
(6)作品制作应符合规范,结构完整,画面声音清晰,符合视频音频主流技术参数,有推广价值。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微课从时间长度来看, 时间较短, 目前比较倾向于每个主题时间为5~8分钟;从课的主题来看, 主题相对独立, 具有针对性, 解决一个主要问题。当前, 微课主要采用微型教学视频支持自主学习, 即“微视频课程”, 作为微课程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1.适应小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特征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决定, 其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 学习的注意时长较短, 注意范围也较小。因而“时间短小、主题聚焦”的信息技术微课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有利于开展分层和异步式学习
由于家庭等信息技术学习环境的影响, 学生的信息素养差异性较大, 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以“统一教学内容和同一教学步调”实施的教学, 使得这种能力差距进一步加大。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开发与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基础自主选择微课开展学 习, 并能重复点击学习, 真正实现学习的分层与异步, 从而有利于缩小学生间的信息能力差距。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开展教学, 强调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 在完成学习任务时, 自主选择微课学习, 教师更关注于对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学习过程指导与评价, 因而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4.减轻教师的重复性教学压力
当前,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课时量仍较重, 特别是平行教学班级形成的重复性教学, 给教师带来不少压力。信息技术教师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 设计和开发小学信息技术的微课, 逐步构建起完整的课程资源库, 学生利用微课开展自主学习, 教师可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微课的设计和开发、学习过程的指导与评价中, 从而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应用
笔者依据现有的微课研究成果, 结合自身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开展了微课教学设计、微课制作和教学应用实践。
1.小学信息技术微课设计制作的基本要求
目前, 关于微课设计和开发已经有不少评价标准, 如2012年中国微课大赛官方网站制定的评价标准是:①选题设计——简明和合理;②教学内容——科学正确、逻辑清晰;③作品规范——结构完整、技术规范、语言规范;④教学效果——形式新颖、趣味性强、目标达成。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13年微课程比赛评比制定了五项标准:聚焦、简要、清晰、技术和创新。这些评价标准可以作为我们开发微课的参考。但考虑到这些都是比赛的标准, 其要求对于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师设计开发能力显得过高。因而, 笔者综合以上标准并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基本要求 (如下表) 。
2.小学信息技术微课设计制作的基本流程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制作主要包括目标分解、过程设计和视频录制三个环节。
(1) 目标分解
微课由于内容短小的要求, 其教学目标不同于以往40分钟的常规课堂教学目标。需要对教学目标首先进行“化微”处理, 即对现有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 确定微课需要完成的小目标。
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关于小学阶段信息技术学习内容“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中“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的教学要求为例。其分解过程如图1。
在教学目标分解的前提下, 根据“目标聚焦、内容短小”的原则确定好一个微课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目标可以是三级目标中的一项, 如“因特网的认识”, 也可以是这些目标的组合, 如“搜索引擎的认识+图片信息的下载”。
(2)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即微课的脚本设计, 其内容主要包含了“微引入、微讲解和微作业”三个基本环节:“微引入”即微课的导入教学环节, 通常以一个吸引学生的短小问题或情境聚焦和导入到微课的学习;“微讲解”即微课的知识与技能的讲解与演示环节, 是微课的核心内容;“微作业”即讲解学习之后布置给学生的思考问题或巩固的操作性作业。
为便于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 需要将过程设计中的脚本利用PPT制作成进行教学讲解的演示文稿。利用PPT的多媒体演示功能, 呈现微课的教学内容。演示文稿的制作要遵循“文字、图片等内容呈现简洁清晰”和“注重知识与技能表达的科学规范”的基本要求, 切忌文字过多、图片泛滥等现象的发生。
(3) 视频录制
考虑到当前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主要是基于计算机操作平台, 屏幕录制是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制作的有效方式。有关屏幕录制的软件有许多, 笔者选择了较为专业且易于教 师操作的Camtasia Studio 7.0软件。它是TechSmith旗下一款专门录制屏幕动作的工具, 能在任何颜色模式下轻松地记录屏幕动作, 包括影像、音效、鼠标移动轨迹、解说声音等。特别是该软件添加了PowerPoint插件, 以方便通过Camtasia Studio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档。
教师可以根据前期完成的教学演示文稿, 结合具体的技能操作演示, 利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录制好微课, 并可以继续在该软件中进行适当的编辑, 然后进行生成。
3.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微课作为一种学习资源, 学生学习可以在课内, 也可以在课外。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有三种应用方式。
(1) 基于纯微课的自主式学习
这种应用方式是将设计开发的微课资源按照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和在线发布, 构建微课资源库,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 自主选择微课开展学习和实践。
这种学习方式适合于教师在课内指导学生对某一知识与技能的强化学习, 也适合学生在课后的自主学习。
(2) 基于活动的任务驱动式学习
这种应用方式是以主题学习单元为框架, 嵌入包含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内容的微课资源, 在完成综合性主题探究任务活动中, 驱动学生利用微课资源自主开展完成任务必需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其模式如下页图2。
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适合于多课时、单元性的综合问题探究学习, 如“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网络探究, 并制作一份探究成果的演示文稿”。
(3) 基于常规教学的嵌入式学习
微课也可以作为常规传统教学中某一环节的教学资源, 进行嵌入式应用。例如, 在导入、新授和练习等环节中嵌入相应的微课, 教师播放或由学生自主点击学习。这样, 可以大大减轻教师一些重复性的教学工作, 从而有更多时间进行个别化的分层指导, 使学生进行异步式的学习。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探讨
以上探讨了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实施策略, 虽然这种新的课程形式给教学注入了许多新的活力。但不可否认, 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仍旧有不少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教学效率问题
利用微课开展信息技术的学习, 虽然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十分有限。教学过程中, 学生点击微课资源学习将耗费比教师直接讲解和演示更多的学习时间, 如果没有教师良好的组织与引导, 这种时间的浪费将更加明显。在大多数小学每周只安排1节信息技术课的前提下, 教学效率还有待提高。
2.知识碎片问题
微课由于每次聚焦一个学习主题, 时间和内容都较为短小, 这种“微处理”过的课程虽然有利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 但也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的“碎片化”现象, 不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构建完整的知识与技能体系。因而, 在设计微课时, 应该在把握知识目标的整体框架下, 分解微课的学习主题。同时, 在教学中, 利用综合性的任务解决引导学生对微课的学习, 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设计问题
虽然, 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具有微课开发的技术优势, 但在课程目标的分解、学习主题的设计上, 如何把握科学性和有效性, 对广大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仍然具有较大的挑战性。信息技术教师应当进一步加强对课程目标、主题设计等方面的学习, 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设计和开发适合于小学生学习的微课资源。
4.教学整合问题
由于受到现有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制约, 利用微课开展信息技术学习仍将主要集中在学校课堂教学中。课后的在线学习还不能全面和有效展开, 因而微课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包括微课的学习内容选择、课堂教学中的介入时机和时间安排等都是现阶段必须认真加以思考的问题。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表现形式,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本文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阐述了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要求、制作流程与应用方式, 并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微课,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应用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4) .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
[3]梁乐明, 曹俏俏, 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 2013 (2) .
[4]唐军, 李金钊.中小学微课程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 2013 (9) .
【关键词】微课 小学信息技术 特点 应用
“微课”作为新形势教育发展中的产物,其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细、使用方便等特点,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课不仅能够适当的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顾忌更多的学生,其次,微课还能利用自身的特点,以其生动形象的画面与声音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极大的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探究兴趣,从而全面的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熟练应用。为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对微课教学全面的认识,并优化课堂教学,促使学生能够较好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学质量。
一、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微课意义
1、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全程占据着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课堂,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在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性的了解,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辛苦地教学,学生则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既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至信息技术课堂。然而,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引入微课,不仅便于教师应用微视频展开教学活动,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课中与课后通过观看视频,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巩固,进一步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阻碍着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然而,“微课”的引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让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3、有利于拓展教学的知识层面。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往往局限于课堂知识的讲解,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视频,一方面能够延伸与补充课堂教学内容,及时地解答學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另外,教师通过微课视频的应用,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专业课堂的结合,进一步的拓展信息技术的教学,促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应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二、微课的设计原则
1、时间要短
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通常低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大约为5分钟,中高年级的时间稍长,但也一般不超过10分钟。因此,在设计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时需要选定适宜的时长。对于小学低年级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如:认识计算机设备、键盘鼠标的操作等内容宜安排在6分钟之内,中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如:简单的文字处理、表格数据处理等内容,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安排在5-10分钟之内。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切入重点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时长较短,通常只有传统教师授课时间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微课切入知识点必须迅速,直入主题,开门见山,不可拖沓,要尽最大努力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常可通过设问、疑问、悬念,或者直接给出操作结果、展示教学内容中最具吸引力的动态效果等方式来切入主题,力求在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别出心裁。
3、内容精悍易懂
由于时间短,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内容一定要避免过于繁杂,需要精心设计,坚持做到主题鲜明、突出,一次只需要讲透一个知识内容即可,若5-10分钟之内不能讲透,则必须进行剪裁或者再细分为若干小知识点进行组织。如:小学中年级的“Word文档的格式设置”一节,分为“字体”、“段落”、“样式和格式”等多个内容,在微课教学方式下,必须将知识点逐个细分,分别制作微课视频。一个微课视频只有几十兆的容量,可在多媒体计算机室内利用局域网较为迅速地传输,或者上传至优酷视频、腾讯视频等网站,供学生课前、课后自主学习。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设计和制作
1、微课设计
微课学习与真实的课堂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借助互联网平台、软件工具等媒介,向学生们传达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环境的营造,这与现实的课堂教学环境的营造不同,需要教师更专业的教学技能,设计微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一种有利的学习环境,可以是语言上的,也可以是肢体动作上的。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时,要将重点、难点以及思路等有组织的呈现。这样才有计划的完成预先制定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具备构建主义的思维和能力,为信息技术微课设计提供有利的条件。教师要关注微课教学开展的效果,不仅仅是指导学生观看、学习,教师更重要的是关注教学效果的反馈,学生们是否对教学知识掌握、是否在教学活动中获取知识技能、是否提高了实践学习的能力等等。
2、微课制作
微课制作方式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授课形式以及教师的教学习惯等因素进行设计及制作。比如有的教师习惯用口述的授课方式,结合视频制作软件将教学内容插入适当的图片、动画等素材展现在学生面前;有些教师习惯采用PPT幻灯片课件的形式,教师可以采用录屏的方法将幻灯片记录下来,教师进行旁白讲解;也有的教师喜欢利用手写板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等等。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授课方式的一种有效补充,可以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果选择独立的授课方式,教师可以融合传统教学理念,比如提问题、游戏引导等等;如果是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补充,则更要关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海峰;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网络微课应用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推荐阅读:
小学信息技术工作方案07-19
小学信息技术表格教案09-12
四川小学信息技术教案09-15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09-20
小学信息技术答辩题11-01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全11-18
小学信息技术上册教案12-05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12-11
小学信息技术说教材专题06-05
小学信息技术第1课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