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英语文学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先分析了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意义,随后介绍了文化差异对于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科学处理文化差异的具体策略,包括联系文学体裁合理确定翻译策略、坚持异化归化基础原则、按照动态对等原则有效处理文化差异、结合文化差异合理确定翻译方法,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文化差异英语文学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文化差异英语文学论文 篇1:

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英语文学作品处理方法分析

【摘要】受中西方文化在民族传统、地域环境、思维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很多英语文学作品在进行翻译处理时经常无法真实完整地还原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内涵,导致读者在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时难以更好地把握、理解和渗透。同时在新时期背景下,世界文化的沟通越来越频繁和密切,而作为译者则应积极主动去了解并掌握一些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特点,以此加强对西方文化的正确解读,提高自己对英语文学作品的处理能力。本文以中西方文化差异为视角,分析影响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具体因素,探讨正确处理英语文学作品的原则并就此提出几点拙见,希望能为英语文学作品在译文处理上提供一些启发性思考。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文学作品

前言

在世界各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中,文学作品是各个时期民族文化精神的缩影,更是对国家及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有力体现。中西方的文化意识和形态存在天壤之别,尤其在中西方文学作品中展现了,可以说,英语文学作品在其写作手法、写作风格、文化内容等各方面都截然不同。由此可见,要想真正翻译好英语文学作品,重视文学作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则极为重要。

一、英语文学作品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一)受中西方民族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影响

基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俗的不同,英语文学作品在翻译处理时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性。比如,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权势、高贵和尊荣,代表了吉祥、正义、兴旺以及力量,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神圣吉祥之物,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而在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凶险残暴的怪兽,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比如,《尼伯龙根之歌》这部德国英雄史诗中就描述了主人公屠龙的经历,文中将巨龙看作凶恶之徒,将主人公看作正义的勇士,表达出主人公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胆识魄力。由此可见,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民族传统文化和民俗上存在极大反差。

(二)受中西方地域环境的影响

由于中西方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不同,人们在不同地域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性文化及思想意识[1]。我国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受暖湿气流影响,春天刮东南风、冬天刮西北风,而这一气候现象对我国的文学作品也产生了深厚影响,比如,宋代理学家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展现了极为强烈的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蓬勃精神。西方的文学中也有将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带入写作中,比如,英国地区气候温和、降雨较多,他们将西风看作摧枯拉朽精神,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这首诗中就将西风化作能够横扫万千、磅礴气势的伟大力量,诗句中饱含作者对革命坚定的意志以及无所畏惧的精神[2]。

(三)受中西方思维习惯的影响

中西方人们在思维习惯方面的差异性也较大。一般东方人的思维更为重视从宏观方面向微观的形象思维、视觉思维层面延伸,讲究“神形统一”;而西方人的思维则正好相反,他们更重视从微观层面到宏观性的抽象化逻辑性思维,讲究“以形显义”[3]。因此,中西方文化中人们不同的思维习惯也会在语言表达、文学作品翻译层面形成较大影响。

(四)受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影响

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佛教是世界三大著名宗教,宗教信仰在国家各个时期发展中的影响力巨大,译者在处理英语文学作品时,必须针对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性进行全面考虑,在翻译时要准确掌握及区分不同宗教信仰所形成的文学影响。比如,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刘姥姥入荣国府片段有这样一句话:“谋事在天,成事在人。”对于这句话,杨宪益是译为“ 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但英国译者却将其译为“Man proposes,God disposes”。从这里我们明显看到,由于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译者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处理方式存在一定的区别,英国译者用God这一词汇会让读者认为刘姥姥这个人物有基督教信仰,这与原著中的文化内涵产生偏差,因此我们应充分遵循原著想要表达出来的文化和情感,而应用Heaven这个词汇则更为贴切妥当一些[4]。

二、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英语文学作品处理原则分析

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如此之多的差异,且体现在各类语言、文学中的问题非常突出,因此作为英语文学作品的译者,应遵循如下四点处理原则。

(一)遵从原著以及通顺的处理原则

英语文学作品的处理必须在充分遵从原著的基础上让语言尽可能的通顺易理解,这样读者才能领悟原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其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意识。因此,译者应去主动深入了解并渗透原创作品,这样才能将西方国家优秀的文学作品呈现来,使之更具阅读的价值和意义。例如,法国著名文学作品《茶花女》中有一句话是“It was quite natural that no one had told me about Marguerite’s death.”,我們在翻译时对这句话的处理则要尽可能体现原著作者的真实意思,可以译为“没有人告诉我玛格丽特死讯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而不应将其译为“很自然的,没有人我告诉玛格丽特的死”。

(二)遵从译文适度优化的原则

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处理时,译者要遵从译文适度优化的原则,通过某些赋有色彩性、个性化的语言进行表述,这样会让读者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不同的艺术风格。我们还是以《茶花女》这部长篇小说为例,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表述的“for in Paris the lovers of any celebrated courtesan see each other every day”,如果从字面意思来进行翻译则会比较直接、干涩,因此我们可以将其中的“see each other every day”的“每天都见面”改成赋有文学性的“密友”一词;再如这句“They are like those dull suns which set as they have risen:they are unremarkable.”,要是译者单刀直入地翻译则会变成“她们像恒星一样升起再落下,毫无特别之处”,这样会使句子显得十分的苍白无趣;而如果译者能适度优化一下语言表达,改成“她们犹如星辰一般,初升和陨落时一样的黯然无光”,这就会使得文字更具感染性和穿透力,令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感受[5]。

(三)体现直译与意译结合的原则

首先,在处理英语文学作品时我们应尽量以直译为主,从中英两国在语言上的相似处来翻译,这样才能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体现出原著的本真要义,给读者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其次,在直译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考虑意译的辅佐性,即为保留原著本意而抛开词语、句子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较为自由开放性的文字处理。中国的汉字中就有许多的成语、谚语以及俗语等,如果将这些进行直译则非常难以表达出文字的蕴意。例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直译出来为“When the old m an on the frontier lost his horse,who could h ave guessed it W a s a blessing in disguise?”,而意译则为“Misfortune may be an actual blessing”。从以上可知两种处理方式下的翻译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直译在对中国成语进行处理时会显得句子繁杂冗长,同时难以精准地表达出语句的内在涵义;而应用意译的方式则呈现截然不同的文字表达效果,使得语句精练准确,含义体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够自然而然理解到原句的本意。

三、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英语文学作品处理方法及策略

(一)还原作品本身的情感思想和表达用意

每个国家的文学作品都有其浓厚的民族文化特点和情感,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性,使得我们在对国外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处理时存在一定的困境。为更好、更准确地体现原著作者的写作意图,译者应尽最大努力来贴近原著,站在原著作者的立场上来领悟及揣摩每个文字、句子的深层用意,分析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语言特点,从而令经过翻译处理后的文学作品蕴含原著的精髓,变得更为生动形象、贴切真实。

(二)准确定位英语文学作品的题材

在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处理时,要注意对作品的具体内容和题材进行准确分析和定位,了解不同英语文学作品的题材风格及不同特点,这有利于译者在翻译时对内容进行技巧性的处理,从而能够结合各种文学作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做出合理的翻译。文学作品的体裁有很多,如有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译者要掌握各种体裁作品的文化背景、作者概况以及其中的文字情感和中心思想等,然后再结合相应的文化语境及场景来进行翻译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作品的文学艺术特征[6]。此外,针对应用文翻译处理则应突出与其他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要准确定位应用文中的表述论点,了解当中潜在的不同文化元素,将其与中文语境下的文化进行比较,从中找出文化的差异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再遵从中式思维习惯来进行阅读和理解,准确把握好文中的专业词汇及术语。

(三)加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关注

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地方文学作品的影响是深远的,而译者作为文学交流和推广的纽带,更要为优秀文学作品与世界读者之间搭起文化互通的桥梁。在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处理时,应最大化规避作品中的分歧性问题,以此完善翻译技巧,取得高质量的翻译作品。假如译者自身文学素养不足,则很难准确地呈现文学作品中真实的情感思想和内涵用意,而这样经过翻译处理的文学作品极有可能存在错误的表述,引起读者的误解。所以,作為优秀专业的翻译人员,自身必须要积极主动吸纳更多原著作品的文化理念,加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关注性,具备更全面的文化解读能力,这样才能夯实文学翻译的基础,在处理英语文学作品时做到游刃有余,为广大读者呈现更高质量的作品来。

(四)注重结合背景及语言个性特点

英语文学作品在进行翻译处理时,译者还应重视中西方文化的背景及语言个性特点。例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部名著小说中有一句这样的话“He was an old man who fished lonely on a skiff at the Gulf Stream and he had gone eightyfour days now without taking a fish.”,译者在对其进行处理时应充分考虑原著中对等短句结构及语言的特点,以相似性结构将其译为“他一个老人划着小船独自在墨西哥湾中捕鱼,八十四天了还没有捕到一条鱼。”这样使得原句子表达出来更为精练准确地表达出原句子的内涵。再如,在对“I remember everything from when we first went together”这句话进行翻译处理时,译者要留心原著中其实省略了“when”后缀的“the time”,这是一种对英文文字的简化处理,而我们在翻译时应进行一定的补充才能让句子的结构更为合理,如译为“打从我们头一回出海时起,什么事儿我都记得清清楚楚”这样就能更好地贴合原著并契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及思考方式。

(五)重视对作品中经典语录的引用发挥

英语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经典语录的引用,这也是作品文学特点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使得英语文学作品更具语言艺术性,有些看似简单的语言其中可能蕴藏着一些耐人寻味的内容[7]。如“Achilles’s heels”这个词汇最早来源于古希腊的某个典故故事,讲的是母亲将儿子的脚后跟提起浸泡入克斯河中让其拥有了能够抵挡刀枪的身躯,然而正是因为脚后跟没有浸泡,导致其成为了他最大的弱点,他也最终因此而丧命,因此在很多时候英语文学作品中将其作为“致命弱点”的解读[8]。倘若译者没有大量的文化理解作为支撑,这样类似的词汇将很难渗透到位。

四、总结

文学作品互通是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最有效方式,同时有利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相互认识、了解和包容,在促进世界文化大同层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也体现出文学作品翻译工作的特殊重要性。而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化的特点,译者在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处理时,应充分了解并掌握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把握好英语文学作品在处理中的各项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考虑到文化差异的特征,将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结合运用,提高自身对英语文学作品的处理水平,提升译文的可读性和价值,表达出原著精准的文学内涵,为广大读者呈现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使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心灵感受,从而对英语文学作品实现更好的理解和欣赏。

参考文献:

[1]高媛婧. 如何有效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文学翻译作品带来的影响[J]. 人文之友,2019(22):209-210.

[2]张丹,朱宇晴.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处理方式分析[J]. 青年文学家,2021(5):151-152.

[3]徐晓艳. 关于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策略探讨[J]. 青春岁月,2019(35):77.

[4]陈晶. 论中西文化差异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影响[J]. 中外交流,2020(05):53.

[5]许静. 刍议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如何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J]. 速读(中旬),2018(12):1.

[6]张晓璐.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产生的影响[J]. 卷宗,2019(34):356-357.

[7]李艳春. 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在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处理策略[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02):84-86.

[8]张颖,王荻秋. 从英语文学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的探讨[J]. 芒种,2017(20):34-35.

作者简介:赵国霞(1977-),女,山西芮城,本科,助讲,研究方向为中西方文化在翻译方面的差异。

作者:赵国霞

文化差异英语文学论文 篇2:

文化差异对于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重要性研究

【摘要】本文先分析了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意义,随后介绍了文化差异对于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科学处理文化差异的具体策略,包括联系文学体裁合理确定翻译策略、坚持异化归化基础原则、按照动态对等原则有效处理文化差异、结合文化差异合理确定翻译方法,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英语文学;作品翻译;文化差异

【作者简介】王麒惠(1998.02-),女,黑龙江绥化人,大连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典籍英译、文学翻译。

引言

英语文学的翻译工作并非单纯针对作品实施语言转换,还涵盖文化融合。而一篇优秀的翻译作品,不但需要翻译人员具备较高的语言翻译技巧,同时还应该全面细致了解中西方文化特征。如果忽略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便会导致在翻译原作品中出现偏差,使得读者无法顺利接受原创作品中所传递的信息内涵,最终无法实现翻译作品的跨文化交流价值功能发挥。为此需要针对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进行有效处理。

一、 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意义

世界范围内多样的文化信仰和不同文化内涵使得整个世界充满变化,更加丰富多彩。而翻译人员作为不同文化之间的重要联系沟通桥梁,需要引导各国文化之间能够进行顺畅的交流和传播,在不同文化彼此交融中有效碰撞出全新火花。而在英语文学翻译方面并非是单纯直白地叙述文字信息,还需要扎根于文化差异,通过另外一种语言准确表达出相应的文学作品思想内涵,確保原本国家中的文学作品在进入另外一个国家后依然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帮助更多的读者了解到原著创作人员的情感诉求和内心世界。在正式实施英语文学翻译过程中,相关翻译人员通常都会采用归化以及异化的翻译模式。而其中的归化模式即在全面采集作品相关信息基础上实施重新归化。其中,翻译人员需要在全新语种以及相关文化特色基础上针对原有英语文学作品进行重新加工,确保最终的翻译作品能够满足当下读者的发展需求和文化内涵。异化和归化两者之间属于相对性关系,异化需要翻译人员保障整个文学作品拥有完整的文化内涵,无法针对作品进行额外增减,确保受众可以全面感悟原创作品文化内涵,了解到文本作品原有的异域文化魅力,感受到文化融合的特殊之美,促进文化资源实现全面共享。

二、 文化差异对于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重要性

1. 地理环境差异。在文学作品中普遍都蕴含着某些传统的经典文化,其中所提到的各种文化元素同时带有突出的地域性特征。在文学作品相关内容中同样融入了特定的社会元素,拥有人间百态,为此翻译人员在实施英语文学翻译中便会被不同层面因素所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即文化差异。

我国属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和谐、统一发展理念始终深深扎根于各民族心中,对中国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样也会在相应的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自古至今广为流传的文学作品普遍是以统一、和谐作为主流思想的,但英语国家和我国却存在一定差异,相关国家更为重视各个民族独立性,倾向于创建单一民族国家。而在该种文化差异背景下,中英文学作品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我国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中,牛属于代表性的农耕动物,而我国人习惯借助牛这一牲畜发展农业,但西方国家普遍把马当成农耕动物,所以国内外于农业方面的动物便展现出一定文化差异。比如我国在形容某人过于浮夸便会选择吹牛这一词语,英语国家却会用“tale hors ”来形容人十分自大。除此之外,我国在称赞人拥有很大的力气时,通常会通过力大如牛来比喻,但英语中却是将人比作马,来展示出该人具有较大的力气。

2. 宗教信仰。同样,不同国家在发展中因为社会文化背景差异,所形成的宗教信仰也各不相同。比如我国从古到今,龙在中华民族发展中始终拥有一种神明色彩,广大社会群众在潜意识层面便带有对于龙这一生物的敬仰之情,甚至在部分条件下会倾向于向龙祈福。立足于我国文化背景分析,龙这种生物象征着吉祥和宏图,同时我国在世代发展中也始终自称为龙的传人,由此能够看出中华民族人民对于龙这种生物所带有的敬仰之情。但结合西方文化背景分析,西方的龙属于恶的象征,也是掠夺所有东西,打破稳定安宁的魔鬼。该种文化差异下,英语文学翻译中面对各种宗教类型作品,需要面临原则性选择。该种条件下,翻译人员需要立足于受众视角进行考虑,联系读者的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修养进行合理翻译,并在尊重受众信仰自由的层面出发实施灵活的翻译。翻译人员应该明确,在英语文学翻译中,不但需要熟练转换相关词汇,还需要立足于现实发展需求,注重地域性文化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实施综合考虑、衡量,对文化当中的共通点进行全面总结。

3. 思维方式。因为人们所处社会环境不同,因此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存在一定差异,进而造就了民众思维模式的多样性,在英语文学翻译中,需要立足于该种客观发展条件状况,从对应的读者受众角度合理开展翻译工作。像是中文的红茶翻译成英文便是黑茶,而中文的红糖翻译成英文便是棕色糖。这种思考层面的差异性不但可以从单词方面体现出来,还可以从语段方面体现出来。即英语文学作品相关结构框架普遍是以树形为主,但中文作品普遍呈现为竹形结构,如此两种作品语言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

4. 价值认知。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经过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思维模式,比如我国传统文化主要特征便是孔孟主导下的儒家文化思想,其通过长期封建社会的积累发展逐渐变成当下社会意识发展的重要一脉。比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吃亏是福、与人为善等都能够代表中国文化主要基调和发展主流,准确、全面反映出我国传统文化语言发展趋势。西方传统文化主要是以人权至上为主,大力倡导人的独立性和自由性,将自我价值实现以及自我发展当成一种重要因素,于文学作品层面主要体现为个人英雄主义。受社会发展以及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影响,中西方文化于价值认知层面存在一定差异,进而同样影响了英语文学翻译的实施。西方人基于征服一切思想指导,逐渐形成了和自然抗衡的价值理念。但立足于中华民族发展视角分析,则倡导在遵守天地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合理从事各项劳作,并合理创建、树立天人和谐价值观念。而立足于文学翻译角度分析,翻译人员便需要准确把握英语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处理措施。

三、 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有效处理文化差异的具体措施

1. 联系文学体裁合理确定翻译策略。在英语文学作品中有大量不同体裁类型,而各种体裁对应文学作品于表现形式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在实际英语文学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应该针对不同类型文学体裁进行准确区分,合理总结归纳不同文学体裁发展特征,方便于后期英语文学翻译中能够选择有效的翻译技巧。相关英语文学作品主要可以分成戏剧、诗歌和小说等类型。相关体裁作品涉及多种文化元素。

英语文学翻译中,为了能够针对其中所存在的文化差异进行科学处理,翻译人员需要联系不同文学体裁,合理选择适合翻译技巧。同时翻译人员还需要进一步认识到文化差异性,保证作品翻译质量,不但要使翻译作品忠实于原文,同时还要帮助读者轻松接受和理解。比如进行英语文学翻译中,翻译人员需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准确把握文章研究重点,解析作品中的文化元素与文化背景;第二是针对原文所体现的文化背景和中文语境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其中文化差异;第三是在翻译中应确保具体用词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坚持异化归化基础原则。英语文学翻译中,需要促进归化、异化原则的有机融合,这也是翻译工作核心内容,需要翻譯人员提高重视。文学属于文化直接体现,而文学作品翻译表面看起来像是不同语言转化,但其本质上属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转化,所以英语文学翻译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文化转化的要求。

异化和日化这一翻译原则主要是由马赫提出,其提到了翻译工作主要包括两种途径,一种是翻译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尽量保持作者不动,引导读者渐渐接近作者。第二是保持读者不动,引导作者逐渐向读者靠近。随后陆续出现相关研究学者在总结马赫理念基础上得到的归化法、异化法。其中异化法便是需要翻译人员将源语作为核心,而归化法正好相反。本质上两种方法没有优劣之分,需要翻译人员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因地制宜,灵活选择,密切联系翻译需求,科学利用上述两种方法,进一步消除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阅读障碍。

3. 按照动态对等原则有效处理文化差异。英语文学翻译中需要严格遵守动态对等的基础原则,这也是处理文化差异有效措施之一。相关原则同样也是源语顺利转化为目的语言的参考标准,能够帮助英语文学翻译减少文化差异现象。此外,动态对等原则同样还形成了相应的对等理论:第一是词语对等,其主要突出的是在英语文学翻译中,翻译人员需要确保原文和译文之间于词组或单词层面维持良好一致性,保证作品翻译质量。第二是句子对等,其核心便是保证原文语句完整性,使原文和译文维持句子意义一致性,避免出现断章取义以及以偏概全的现象,有效避免单纯几个词汇影响句子翻译。第三是段落对等,结束英语文学翻译工作后,翻译作品应该保持完整性,预防因为部分句子翻译不合理而影响全文布局,翻译人员需要形成一种内容完善、逻辑条理清晰的翻译作品。第四是体裁对等。其中体裁对等突出的是英语文学翻译中,翻译人员确保原文和译文一致,假如原文属于小说体裁,则译本也不能变成散文等其他风格,避免产生本质性错误。

4. 结合文化差异合理确定翻译方法。翻译人员于英语文学翻译中,针对某些物质文化差异内容,可以选择添加注释或直译方法进行翻译,其主要目标是突出作品原有特色。比如对于《飘》这部英语文学作品,在翻译DUELING PISTOL词组时,翻译人员直接将其翻译为决斗手枪,而该词组主要体现出部分西方国家风俗特色,该种情况对于中文读者而言较为陌生,所以翻译人员采取直译方法能够突出原有语言的文化特征,进一步调动读者好奇心理,使读者能够获得良好的阅读感受。除此之外,对于翻译作品中所出现的各种专业词汇以及抽象的概念,还需翻译人员仔细标注注释,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翻译人员针对英语文学翻译中所存在的文化差异,还可以采取注释、直译结合措施,降低社会差异对读者理解的影响。中英文里面普遍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而某些相同词组处于不同文化场景内所代表的意义存在较大差异,添加注释也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歧义现象。

翻译人员面对文化差异,还需要认识到文化认知差异所导致的语义不同,例如“as timid as a hare ”字面意义便是如同兔子一样胆小。而在英语文化中主要将胆小的人比作兔子,但汉语中的兔子则是可爱、灵敏的代表,可以把该种英语习语翻译成胆小如鼠更加适合汉语表述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和文化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想要学好一门语言,需要率先了解特定的文化,而语言同样也是文化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信息思维的基础载体,文化同时也是思维信息流通的重要规则。想要排除文化差异所形成的沟通障碍,就需要在英语文学翻译中针对文化差异进行科学处理,促进翻译作品能够发挥出文化交流中的沟通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晶晶.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英语文学作品处理研究[J].海外英语,2021(6):212-213.

[2]韩冰.文化建构背景下英语文学作品翻译准确度提高探析[J].校园英语,2019(33):242-243.

作者:王麒惠

文化差异英语文学论文 篇3:

英语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分析

摘 要:英语文学翻译是以其他语言译文来表达、阐述英语文学作品的过程,通过文字之间的转换,实现不同国度不同语种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若采取直译的手法,很可能令读者出现错误的理解,为了保证作品内容的无差异传播,应该正视这种文化差异,分析文学作品语言风格,运用动态对等定义,深入研究异化和归化翻译理念,利用创造性叛逆手段,正确处理文化差异。

关键词:英语文学翻译;文化差异;处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为了能够消除语言间的隔阂,英汉翻译这门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英语文学作品是西方文化的结晶,反映出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时代特征与民族特色,是作者及其整个国度文化和思想的整体表现。借助翻译,能够将这些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为其他语言,供其他国度的人阅读学习,从而深刻了解到英语国度思维涵义,学习他们国家的文化。在英语文学翻译时,为了原汁原味地传达作品的内涵与情感,应该处理好语言间的差异,确保翻译的准确性,让读者能够最大程度地理解原作。

一、英语文学翻译概述

所谓英语文学翻译,就是将英语文学作品用译文表达、阐述的过程,以英语文学翻译为汉语为例,这一过程相当于实现了英语、汉语这两种语言的文字转换,从而让英语水平较低的人能够去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理解作品的字面意思及文化思想。

文学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是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语言结晶,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体现出鲜明的语言历史特征。在不同种语言的文化作品中,由于人群所在社会发展模式与生态环境的差异,人们会产生生活信仰、思维方式、语言交际、风俗习惯乃至道德理解上的不同,相同的词汇被赋予不同的内涵,比如说“喜鹊”这个词,在中国代表吉利、好运,而在西方,magpie means nagging or repetitive,再比如说“龙”这个字。这种文化差异说明了,进行英语文学翻译,不仅仅只是两种语言的直接转换,还需要翻译工作者能够深入掌握两种语言的背景文化,了解在当时的情境、语态下,每一个词汇或句子的内涵,然后按照汉语语言习惯与内涵,将之转化为中文,让读者能够通过译文去掌握英语文化作品内涵。

二、英语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措施

(一)分析文学作品语言风格

为了能够为读者提供无阻碍的阅读体验,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英语文学作品时,首先应该全面仔细地分析源语言及目标语的语言风格,深入理解原著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情感,把握作品的语言风格与语言特色,实现无差异的翻译。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根据原著的文化体裁,来把握翻译的原则,英语文学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应用文等多种体裁,除了应用文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都有着鲜明的文学特征,在确定作品体裁后,翻译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其文化背景、创作主题,从而增强对于原著的理解,更好地去处理文化差异。

(二)运用动态对等定义

英语文学翻译工作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难度增大,为了能够有效处理这种文化差异,翻译工作者应该科学合理运用动态对等的理念,在深刻把握源语言及目标语的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应用一定翻译技巧,确保翻译的准确性与表述的简洁性,让读者能够完整、准确地感知英语文学作品内涵。所谓的动态对等,以英语文学翻译为汉语为例,就是将原著词汇翻译为中文,然后再根据语法差异及内涵差异,实现文字内涵与语言风格的对等转化,确保原著与译文在文学体裁、思想情感、语法和词汇转换上的合理性。

在进行英汉文学翻译时,为了能够完整准确表述原著涵义,通常会采取逐词翻译的手段,确保译文的可理解性和信息完整度。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英文、汉语在文化上的差异性,基于对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深入了解,合理应用翻译技巧,实现翻译在表象上的灵活变化,达到动态对等的目,保证原著与译文,在题材上的一致性,在篇幅上的响应性,在语法上的统一性,在词汇上的一致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翻译“As timid as a rabbit”时,采取直译方式为“胆小如兔”,但是如果理解了原著内容,再基于汉语文化知识,其实可以翻译为“胆小如鼠”。由此可见,在进行英语文学翻译时,如果将原著中的语句按照语法规则,逐个词语翻译,很有可能出现表达不当的问题,无法准确表述原著涵义,或者说让读者准确理解,需要加以变通。

(三)深入研究异化和归化翻译理念,正确处理文化异差异

所谓异化翻译理论,就是在影响英语文学翻译时,所需应用的源于原著所属语言文化根源的翻译理论。在翻译界中,有不少优秀的作品都应用了异化翻译理念,有效保留了原著内涵,比如说《三字经》的西方译品中,翻译工作者将“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这句话翻译为“Head hung high! Needled his thigh! Not pushed, they kept working away.”翻譯的极为恰当,铿锵上口,保留了三字经的易于朗读的特色。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翻译理论,叫做归化翻译理念,以译品整体特征作为根源,参考译品自身的文学特点,在部分改变原著的基础是上,提升译品的可阅读性,实现英语文学翻译在文化传播上的价值。

(四)利用创造性叛逆手段

在进行英语文学翻译时,翻译工作者通常会产生这样的困惑,翻译时是应该严格按照原著内容翻译,原汁原味传达原著内容,还是可以融入自己的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想法,让译文更具有思想性。其实,这一问题需根据原著类别酌情处理。比如说在翻译散文、诗歌、小说这种别具艺术性的文学作品时,可采取创造性叛逆方式进行翻译,因为如若采取直译的方式,虽然能够传达出原著的涵义与思想,但是却无法重新作品的艺术美感,令读者感受到原著的魅力;而在翻译应用文、科技文这种题材的作品时,采取直译手法,尊重客观事实,准确传达作品内容即可。

三、结语

阅读是一个已知与未知相碰撞的过程,我们在阅读汉语文学作品时,会依据现有的对于中华民族在历史、政治、文化、民族上的认知,去理解作品内涵,去感知作者情感。但是,在面对英语文学作品时,受到英语知识以及对西方文化了解程度的限制,很难真正理解作品的意思,领作品悟表达的主旨与思想情感。英语文学翻译的作用,就是将西方文学作品翻译为汉语,让读者能够阅读并理解,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正确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让读者所理解到的内容,尽量地与原文所表达的一致,这对于英汉翻译工作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丹丹,马旺艳.英语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J].广东蚕业,2018,52(09):53-54.

[2]李晓娟.探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如何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J].智库时代,2018(29):170-171.

[3]王晓燕.英语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处理方式探析[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0(02):57-59.

[4]何雁.英语文学翻译与文化差异的处理分析[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8(01):166-167.

[5]袁欣.文化差异的处理在英语文学翻译中的作用[J].黑河学院学报,2017,8(11):179-180.

作者简介:

徐华(1998—),男,汉族,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本科,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

作者:徐华

上一篇:证券公司实习报告(3篇)下一篇:工作思想汇报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