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精选8篇)
论白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因为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所以英汉两种语言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颜色之间的差异比较突出.本文仅以 “白色”为例,讨论“白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作 者:高美云 作者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410004刊 名:南北桥英文刊名:SOURTH NORTH BRIDGE年,卷(期):“”(6)分类号:H0关键词:白色 文化 语言 颜色词
一、笔译过程及翻译策略
笔译和口译构成了翻译的两种形式, 与口译不同, 笔译的过程主要为正确理解和准确表达。笔译者应准确把握文章的整体语境, 并进行语体分析和语用分析;然后将源语言用最精准的方式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笔译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是实现两种文化之间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翻译策略上, 应尊重源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交际意图, 这就要求笔译者要深刻了解两国的不同文化, 剖析文化差异给语言翻译带来的影响, 并在翻译过程中综合考虑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 实现交流的目的。
二、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和翻译策略
受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的使用上有很大的差异。首先:英语中的名词化现象十分明显, 因此在汉译英时往往需要将一些词汇或短语进行名词化。同时很多形容词在正式场合下也要名词化, 如The song is popular to us.通常的用法为The song enjoys popularity to us.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名词化现象, 采用准确的词语形式进行翻译。其次:英语词义较具体, 如吃饭要具体分为breakfast、lunch、supper等, 而汉语在这一方面的表达则比较笼统。另外:英语在表达时要尽量避免重复, 第二次提到某一词汇时通常用it等代词来代替, 在翻译时要注意这一点。而在代词的顺序上, 英语常常将代词放在前面, 并且习惯用it来做形式主语, 而汉语则习惯将实词放在前面。最后:在连词的使用上, 英语与汉语也有很大区别, 英语句子中, 连词较多。而汉语中很多时候会将连词省略。并且汉语中但是、如果是可以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 而英文中though, but是不能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的。如She will come to see me if she is free.而汉语的表达方式时有空她就来看我, 常常省略If (如果) 。再比如Though it is hard to finish, I enjoy that work, 省略了but。在英语中, 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种, 后者在使用时要加上适当的介词, 而汉语中介词的使用则比较淡化。如树上有苹果, 英语中常用apple in the tree.在不同的语境中, 介词的选用也是有规则的, 因此要求笔译工作者要了解英语中介词的使用方法, 在翻译时选用正确的介词, 才能够使英语表达更加准确。针对英语与汉语中词汇的不同使用方法, 可以适当的采取增词法、减词法等方式。
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的差异和翻译策略
(一) 英语注重形合, 汉语注重意合
英语比较注重形合, 因此英语句子结构较单一, 语法在句子中的体现较明显。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应用广泛, 如They are talking about something that happened during the frist world war.他们正在讨论发生在一战期间的一些事情。英文例句中, 灵活的运用了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 而在汉语翻译时则不出现任何连词。汉语则比较重视意合, 意合的特点在于句子结构往往是通过词语或句子自身的逻辑关系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语法的作用被淡化, 句子结构比较灵活。这就要求笔译者在翻译时要了解汉语和英语的不同结构特点, 并区别对待, 采用正确的句子结构来进行翻译。
(二) 两种语言在语序上有很大差别
英语与汉语在语序的表达上有很大差别, 主要表现在英语往往先评论再表态, 而汉语则刚好相反。英语比较喜欢直接的表达方式, 而汉语通常比较委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汉语对文章整体结构比较重视, 讲究文笔运用, 习惯用插叙, 倒叙等方式;而英语则直接点明主题, 且句式比较单一。
2、英语中从句的应用较多, 常用其来处理区分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
另外, 英语中被动语态的应用较多, 大部分的及物动词和很多不及物动词都可以用于被动语态;而对汉语而言, 语序是十分重要的, 重视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因此要求笔译者要区别对待。如They were given a warm welcome.而在汉语中, 我们的顺序往往为我们热烈欢迎了某人。
3、状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位置不同。
汉语状语的位置较固定, 常常与动词连用, 而英语中状语的位置则比较灵活。另外, 在英文中, with、along等介词英用十分频繁, 且具有较多的语法功能。而汉语中介词的使用较少, 且几乎无语法意义。因此对于笔译者来说, 应提高自身的基础知识水平, 在翻译时选择正确的词汇。
四、总结
翻译是实现交流的重要手段。由于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 词汇选用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 对于笔译者来说, 要实现准确翻译, 首先要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 提高翻译能力。在此基础上, 深入探究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 使笔译水平进一步提高, 从而促进中英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张克礼.新英语语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摘 要: 由于中西方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文化起源等不同,因此中西思维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而思维方式的不同又造成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本文从词语、句式、谋篇、语体风格和语法五个方面举例分析中西方语言表达的差异,希望对英语学习者,尤其对英汉翻译者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英汉语言 语言表达 差异
一、思维方式与语言表达的关系
思维方式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们观察事物、体认事理、做出反应时采取的一种基本思路,所拥有的一种心理定势”(陈伯海,1992)。而语言又承载着一个民族特定的文化信息,是人类进行交际交流的重要工具。由于中西方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文化起源等不同,因此中西思维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而思维方式的不同又造成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
二、英汉语言表达的差异
(一)词语选择中的差异
1.英语中名词和介词的使用频率高,汉语中动词的使用频率高。
汉语是动态语言,而英语是静态语言。在英语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介词和名词的使用频率比较高,而汉语语言中动词的使用频率比较高。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例如:①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汉语多动词)
英译文:To prohibit any act of treason, secession, sedition and theft of state secrets. (英语多名词)(王大伟,韩忠华,2010)
②...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英语多介词)
汉译文:而这个政府也一定要民有、民治、民享,才不会从地球上消失。(汉语多动词)(王大伟,韩忠华,2010)
上句引自林肯于葛底斯堡演讲的最后一句,三个介词of,by,for组成的排比结构铿锵有力,朗朗上口。汉译以“民有、民治、民享”相对应,简练明确,突出了汉语动词的使用频率高。
2.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
有些事物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出现,但所表达的内涵意义截然不同。比如狗,在大多数传统中国人的观念中,狗是讨人厌的,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是表达不好的意思,比如:“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鸡鸣狗盗”、“狼心狗肺”等,表明了传统的中国人不喜欢狗。而在西方人的眼中,狗是他们忠实的朋友,他们喜爱狗,赋予了狗一些好的形象。比如:一些英语习语 “a lucky dog”(幸运儿),“a top dog”(优胜者),“Love me,love my dog. ”(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 ”(人人皆有得意日)等,从中都可以看出西方人对于狗的喜爱(刘月琴,2005)。又如:龙,在中国,龙是帝王的代表,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儿子成龙,女儿成凤,有“望子成龙”、“龙凤呈祥”之说。但是在西方人的眼里,龙是一种又大又凶险的动物。“the old dragon”指的是“魔鬼”,而非“年老的龙”。
3.中国人选词精细而西方概括。
中国人选词比较精细,而西方人选词比较概括。首先表现在称谓词上,汉语中有“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而在英语中,cousin一词就指代了全部,但cousin既没有说出性别,又没有分出大小,比较概括。又如:uncle一词,对应了汉语中的“叔父、伯父、舅父、姑父、姨夫等”。汉语中的这种语言现象归因于中国几千年之久的封建统治,在这种封建社会里,人们重视血缘关系,提倡长幼、尊卑有序,故称谓区分得严格而精细。
其次表现在敬语上,英语中的敬语也远远少于汉语。在英语中,不管对方年龄多大、地位多高,一律都用you,用不着像汉语那样根据年龄和地位选择用“你”还是用“您”。
最后表现在一些动词上,比如:英语中carry一词,就可以表示汉语中“搬、运、提、送、拎、挑、担、背、扛、搂、抱、断、举、夹、棒”等;又如:fry一词,可以表示汉语中“煎、炒、炸、爆、爆炒”等意思。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汉语用词的精细和英语用词的概括性。
(二)英汉句式中的差异
1.形合和意合的差异。
英语是综合—分析语,重形合,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重意合。形合指词语或语句之间的连接主要依仗关联词的使用;意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少用连接词。简言之,英语的从属关系往往通过连词when,where,if,so,because,although等词表达出来,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是隐而不显的。
如:施恩勿记,受恩勿忘。
译文:If you confer a benefit, never remember it; if you receive one,remember it always.
译文增补了两个连接词“if”,表明从句和主句是条件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将汉语隐藏的形式、逻辑的演绎推理显现出来。相反,当英语转换成汉语时,则需要删减关联词。
如: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译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主位显著和主题显著的差异。
“形合性的语言属主语显著的语言,因此,英语句子的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而意合性的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其主题往往并非就是句子的主语”(张哲,2012)。如:冬天容易生病。(It is easy to become ill in winter.)英语的主题是“生病”,“冬天”是状语,因此不能译为 :Winter is easy to become ill.
3.“无灵”主语与“有灵”主语的差异。
在汉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儒、道两家都强调以“人”为中心,表达概念时常认为人是动词的主语。然而,西方人注重逻辑分析,更注重客观事物和现象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因此,英语中常用无灵词作为句子的主语(吴群,2002)。如:他到伦敦出差去了。译文为:Business took him to London.
(三)谋篇布局中的差异
1.语篇展开方式的差异。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型的,说话、写文章习惯开门见山,把重要内容放在开头,先表达中心思想,然后把辅助的一些内容按直线展开。如:An earthquake is a sudden tremor or movement of the earth’s crust, which originates at or below the surface. There are two main causes of earthquakes. They can be linked to explosive volcanic eruptions or can be triggered by tectonic activity, with the latter being the cause of most earthquakes.第一句话即是段落的主题句,直接说明地震的性质是什么,接下来所有句子按线性发展,围绕主题展开,并与中心紧密相关(傅勇林,唐跃勤,2012)。
汉民族思维属螺旋式思维模式,表现为“罗列客观条件——说明问题条件(或指出事实、证据)——得出结论、说明观点和看法”,纯属一种围绕圈子“迂回式”的思维方式(杨祝华,何庆华,2006)。如:“地球内部物质不停地运动,产生一股作用于岩层的巨大力量。当这股力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使一些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一旦岩层承受不了这种变化的时候,就会发生急剧的破裂、错动,引起强烈的振动,这种振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傅勇林,唐跃勤,2012)这段的主旨句是最后一句“这种振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读完后,读者才明确这是对地震的定义。
以上两个例子虽然文字非常简单,但它们较好地展示了英汉两种语言中语篇展开方式的差异。
2.英汉语篇衔接的差异。
在衔接手段上,英语注重句法的准确、结构的合理和完整,各种衔接手段必不可少,而汉语中通过具体形式显现的衔接手段相对英语少得多,少用或不用衔接手段,更加注重通过逻辑和事理发展的顺序来体现其中的隐形连贯和衔接。
如:Some solid bodies have a tendency to maintain their shape, and when deformed by an external force, they return to their original shape as soon as the force is removed. This property is known as elasticity.
汉语译为:“某些固体物质有一种保持原状的特性,在外力的作用下其形状发生变化,一旦外力消失,就立即恢复原状,这种特性被称为弹性。”(傅勇林,唐跃勤,2012)
英语形合的特征决定了英语的陈述顺序并不代表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所以英语的词汇衔接手段非常丰富,如:以代词their,they,以及连接词/短语and,when 和as soon as作为衔接。与此不同的是,汉语译文中显性的衔接手段较少。
(四)语言风格中的差异
西方人喜欢语言简练、语篇较简洁明了的风格,而中国人自古就崇尚文风,不少作家喜欢使用成语或华丽的词语,提升文学表达档次,增强艺术感染力。
例如:1.碧湖清浅萃水晶。
译文:Green trees reflected on blue water.
2.情系一片绿,心防一把火。
译文:Guard against Fire for Environment.
从以上对比不难看出,汉语文字描述写意而英语写实,汉语用词华丽,而英语用词朴实无华。
(五)语法层面上的差异
1.“主—谓—宾”结构与“动词词组连用”的差异。
在英语句子中,句子成分分主、谓、宾、定、状、补,其中很多情况下,一个句子以主谓为主干。汉语句子则没有一定的主谓框架,没有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区别,几个动词结构连用,几个名词性短语可连排。
例如:考虑到氢消耗时具有干净和高效等优点,石油产品的价格如若再翻一番,氢的价格将可以与汽油价格竞争。史密斯先生认为这些将会在未来15或20年中发生。
With such advantages as cleanliness and efficiency taken into account, hydrogen will become competitive with gasoline as soon as the price of oil products doubles, which Mr.Smith expects to happen within the next 15 or 20 years.
在上面的例子中,汉语在表达五层意思时,用了两个独立句和五个动词。在每个独立句中,动词都按事理顺序进行铺排。英译时,所有意思均纳入了以“hydrogen will become competitive with gasoline”为中心的主谓框架中,即句子的主干,按语意关系,把主干之外的成分通过非谓语化和从句进行了“降级”处理(傅勇林、唐跃勤,2012)。
2.“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的时空差异。
中国人属整体思维模式,其时空观是从大到小排列。而西方人是分析型的思维模式,其时间和地点概念排列由小到大、由点到面。
例如:1.新疆大学位于乌鲁木齐市胜利路14号。
Xinjiang University is located at Shengli Road 14,Urumqi.
2.我出生于1990年6月28日。
I was born on June 28,1990.
从以上两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出英汉语时空观的差异。
以上从词语、句式、谋篇、语体风格和语法等方面说明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中的差异,这对英语学习者,尤其是翻译专业的同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结语
作为一名以成为优秀翻译为目标的学生来说,学习翻译,就是学习两种语言的转换,就是学习两种思维的转换,所以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语言表达的差异,努力学习汉语母语,使今后做翻译时能够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翻译出让人满意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陈伯海.中国文化之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2]傅勇林,唐跃勤.科技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94:171-172:191.
[3]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2.
[4]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2):40-48.
[5]刘月琴.从“狗”一词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6]王大伟,韩忠华.英语笔译实务(3级)(修订版)[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14.
[7]吴群.语义贯通,语句变通—把握“人称”和“物称”的转换[J].中国翻译,2002(04).
[8]杨祝华,何庆华.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与语言表达[J].保山师专学报,2006(25).
[9]张海涛.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中国翻译,1999(01):21-23.
英汉语言文化中礼貌原则的差异性研究
礼貌原则是人们顺利进行言语交际的基础,在不同的文化中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本文对英汉两种有代表性的礼貌原则进行了比较分析,阐述了两种礼貌原则的差异及原因,从而有助于人们成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
作 者:周树涛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文理学院英语系,163319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分类号:H3关键词: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 差异
从英译汉看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差异
英译汉是国内英语考试必考的题型,它是对考生英语水平的综合考查,对学生的`词汇量、语法、汉语表达能力有很高要求.针对这一题型,从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出发,寻找一些规律,以便考生们在做这种题型时可以参考,从而提高做题水平.
作 者:王婧 作者单位:烟台职业学院外语系,山东,烟台,264000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8“”(7)分类号:H3关键词:英译汉 结构 语义 表达
论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异同
语言是文化的诸要素之一,是其它文化要素赖以存在的基础。学习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掌握语言。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这种不同会不可避免地表现在语言的不同层次上,如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赖以存在的基础,因此文化差异会极大地体现在词汇中。如爱斯基摩人对雪作了十分细致的分类,在他们的语言中有许多与雪有关的词汇,从一定意义上说,爱斯基摩文化就是雪文化。因为他们常年在冰天雪地,生活劳动环境需要他们区别各种各样的雪……
作 者:杨希珍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330027刊 名:江西社会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JIANGXI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分类号:G04关键词:
1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 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 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 文化依靠语言, 学习英语是学习一种语言, 当然离不开文化.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 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特征, 人们在习得语言的同时, 也在了解该民族的文化。语言受文化的影响, 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 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 行为方式, 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 宗教信仰, 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
2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
对于学外语的学生来说, 不了解词汇涵义, 会在语言翻译上犯严重错误, 有时误把好言当恶语, 引起谈话者的一方或双方不快;有时误把嘲讽当称赞, 被人暗笑。如“peasant”一词, 是“农民”之义, 但外国人眼里不是“农民”之意。英语中的peasan与汉语中的“农民”所体现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可能有不同的涵义, 英语中的peasant是贬义。《美国传统词典》给peasan下定义:“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 “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新编韦氏大学词典》:“一般指未受过教育的、社会地们低下的人”。在汉语中, “农民”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 无论在革命斗争中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都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丝毫无贬义。农民应译成farmer。
再如, politician和statesman这两个英语词。Politician是“政治家”吗?反过来说, 汉语中的“政治家”这个词应该怎样译成英语呢?有些略懂英语的学生译作politician, 这是不合适的。Politician这个词在美国英语中, 往往有很强烈的贬义色彩, 引起别人的蔑视。它只为谋取个人私利而搞政治、耍手腕的人。这个词还有“精明圆滑的人” (smooth--operator) 之义。指一个人做事和说话时, 信心十足, 非常老练。汉语“政治家”这个词应译为statesman, 在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当中都很贴切, statesman主要表示善于管理国家的明智之士;人们通常把有威望的高级政府官员称为statesman。
3 文化差异是跨文化翻译的障碍
翻译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现象, 也是一种跨文化现象。我们都知道,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在开放的现代社会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 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翻译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 语言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受到普遍重视。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 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 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 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英语翻译和英语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 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文化差异是跨文化翻译的障碍, 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障碍已经成为英语学习者共同面临的问题。因而我们在平时的翻译训练中必须意识到跨文化的必要性。
4 语言能力是翻译能力的基础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 而语言能力是翻译能力的基础, 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翻译能力。而在我们英语的翻译过程当中, 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 即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 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 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
因此, 我们在英语翻译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上的理解, 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 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英语翻译的影响。我想只有这样, 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同样, 我们的翻译能力也会从中得到提高。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语言的管轨, 翻译是跨文化的传通。语言反映文化, 又受文化的制约。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关系。该文主要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入手, 阐述语言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学翻译障碍, 认为提高语言能力是提高翻译能力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文化,语言,差异,翻译
参考文献
[1]蔡建平.英汉禁忌语及其文化异同考[J].河南师大学报, 1992/4.
[2]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的理论问题[J].外国语, 1991/4.
[3]张向阳.试论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1996/1.
[4]何家宁.从词语的文化内涵看汉英文化的差异[J].学术研究 (广州) , 1998/8.
[5]邵志洪.近20年来英汉词语互借对语言文化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2.
【关键词】语言差异 笔译 影响 策略
笔译是指笔头的文字翻译,其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手段。笔译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主要阶段:一方面是充分的表达;另一方面是正确的理解。但是在笔译的过程中,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都受到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英汉语言差异对笔译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一、汉英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
(一)汉语语言特点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分析性的语言,文字属于表意文字,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从笔译的角度来看,汉语重意合。意合句是指句子的结构借助句子或者是词语本身所含有的逻辑关系,从而实现句子中各个部分或者是分句间的连接,而不是通过从属连词或者并列连词来实现。
(二)英语语言特点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综合性语言,由26个英文字母组成的表音文字。就笔译的角度而言,英语重形合。形合是指借助语言形式的手段来实现句子或者词语的连接,具体而言,就是英语语言在衔接手段上通常借助连接词、关系词、介词和分词、动名词等来表明相互关系。
例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的一段话:“有时候他颇想把祥子撵出去;看看女儿,他不敢这么办。”
英语笔译为:“At times he thought of throwing Xiangzi out, but when he looked at his daughter he didn't dare.”
后一个but转折意味很浓,汉语中没出现相应的关系词语,仅以分号的形式来表示话语内部的层次性;而英语笔译中却不可以省却这种关系词语。
二、汉语语言内部规律与英语的差异
汉语语言内部规律与英语的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本文主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分析。语言表达上明显不同,在排列顺序有明显差别,例如时间排列时,汉语为年、月、日,而西方则为日、月、年;地名排列时汉语一般是由大到小进行表述,西方国家则是由小到大排列。在笔译时就需要我们合理调整。
两种语言内部规律的差异还体现在思维差异化。对于思维方式不同,最有效的翻译方法是不要直译,而采用意境相通翻译手段。
例如:“It was all I could do not to laugh.”若译为:“我不能笑。”就是错误的,基于英语中常见的逆向思维方式,应译为:“我差点儿笑了。”
三、汉语语言在句子结构上与英语的差异
(一)两种语言语序上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在语序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说来,汉语是先表态,后评论,英语是先评论后表态。英语强调篇章句式结构的严谨,喜欢一开头就点题,然后再把其他要说明的一一补充,因此英语句式多是前重心。
英语通常通过主从句、修饰语、时态等手段来处理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主要信息通常放在主句,用于与现在时间相关的时态,次要信息通常放在从句、修饰语或用于与过去时间相关的时态。因此英语一般不注重语序。而汉语则不同,汉语通常是依据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事情,先发生的事情先叙述,后发生的事情后叙述,因此汉语要更注重语序。
(二)英语省略多,汉语补充多
英语一方面十分注重句子结构,另一方面又喜欢使用省略。英语省略的类型很多,有名词的省略,动词的省略,有句法方面的省略,也有情景方面的省略。这种文化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英语有形态变化,句界分明,句子以限定动词为核心控制各种关系,形态上自足。
例如:An Englishman thinks seated;a Frenchman standing; an American pacing; an Irishman afterward.
例句中各类分词形态分明,含意精确。但在翻译时,我们不得不加许多词语。
汉语翻译为:“英国人坐着思考;法国人站着思考;美国人边走边思考;爱尔兰人则是干完了才思考。”
(三)英语抽象多,汉语具体多
在英语中抽象表达法用得非常普遍, 而汉语缺乏抽象表达手段,词语没有形态变化。而英语常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
比如翻译:For those who have enough psychological imagi-nation it is a good plan to imagine an argument with person having different bias.
英语中imagination的释义是“想象,想象力”,与psychological搭配起来以后,在句中就不是表示“心理上的想象”而是“心理想象力”这样一个抽象概念。因此可以译为“有些人的心理想象力比较丰富”。
四、结语
英汉两种语言上的差别,主要反映在英美人和汉民族在思维的差别。了解和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是每一个笔译工作者所必备的素质。在此基础上,译者还要通晓两种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文化。
【参考文献】
[1]李静.翻译活动中须注意的英汉语言差异[J].青年文学家,2011(03) .
[2]王明明.思维差异折射下的英汉语言差异[J].青年文学家,2011(10) .
【论英汉语言文化差异】推荐阅读:
浅谈英汉语言差异对翻译教学的影响11-05
从英汉习语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10-05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11-05
英汉双语学习06-09
英汉委婉语07-20
英汉翻译难点09-21
英汉翻译习题10-23
英汉词汇词法对比06-17
英汉对比翻译解析09-08
英语广告语英汉对照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