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师德规范差异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美师德规范差异(共9篇)

中美师德规范差异 篇1

仅从两国规范的名称就可以透视出两者的一些明显的差别。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适用于从事普通教育的中小学教师,不适用于幼儿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不适用于高校教师,也不适用于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适用于全体教育专业工作者,无论校内校外,也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

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它是行业自治的规范,一半是维护教育专业服务对象权益的职业规范,另一半是维持教育专业团体及其成员的利益和声誉的职业规范,较充分地体现出专业自身的诉求。我国大陆更倾向于把教师工作看成是一种普通的“职业”,因此颁布的师德规范称作“职业道德规范”。美国教育界有着更高的抱负,试图将教育工作建设成为一门“专业,所以颁布的行业伦理规范称作“专业伦理规范”。

中美师德规范差异 篇2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差异,中国,美国

一、中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于2011年颁布实施, 规范主要从6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提出要求。第一部分, 爱国守法。首先从公民角度和政治方面规定教师爱国拥党, 遵纪守法, 保护国家荣誉, 以教育方针为指南, 实施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二部分, 敬业爱生。这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本职体现。教师要崇尚教育事业, 并为此投入全部时间精力, 强化自身专业素养, 能在不断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 培养教育高校学生, 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育出优秀的学生, 建设一流的高等学府。第三部分, 教书育人。这是对教师“教”的明确具体的概念界定。教师的教学首先是充分了解学生天性, 并承认和欣赏学生拥有发展潜质, 合理运用教学规律, 实施教学, 教学的最好成果是学生获得最优发展, 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第四部分, 严谨治学。学士水准是标识教授的尺度之一。教授忠诚真理, 在追求真知的路上是不断踏实苦干, 钻研求索的过程, 是捍卫知识尊严, 不占有、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第五部分, 服务社会。教师像所有其他劳动者一样天然地服务社会, 履行社会职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知识传承, 文化延续。第六部分, 为人师表。从教师自身言行修养提出要求。教师以广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教导学生, 引导学生[1]。

二、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美国现行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过46年6次修订成形于上世纪80年代。规范内容简要, 由阐明规范目标, 改进、实行的前言部分和规范具体纲要组成。“高校教育工作者以保障自身及学生的教学自由、确保教育公平为最高伦理标准, 在工作中履行职责、恪守标准”, 这是规范印发的目的所在。规范要求“教师包括行政人员竭力获得社会各方支持与帮助, 以崇高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 实施教育行为, 对学生负责[2]”。这也是修改规范的标准。对学生和本专业的责任是规范具体纲要强调的重点。“对学生的责任”即是对“学生的义务”, 主要包括学生理性自由、学生身心健康、公平对待学生、保护学生信息等[3]。学生理性自由指教师尽力帮助学生获得有益学生成长的书籍、思想、活动许可。学生身心健康指教育者创造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条件, 包括硬性设施和软性的文化氛围。公平对待学生指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公正地阻碍任一学生参与课程、损害或给予学生不合理利益;保护学生信息指如非专业或法律要求, 不得做关于学生的虚假或恶意表述, 不得泄露教育工作中获得的学生信息。规范的专业原则部分有申请专业资格、招聘教育工作者、不得接受不合理利益、保护同事信息等。申请专业资格指申请专业职位时出具真实客观证明、经历, 不得做虚假表述;招聘教育工作者指对职位申请者做真实客观的陈述和说明;不得接受不合理利益指禁止接受有碍职业精神或行为的馈赠、恩惠;保护同事信息指如非专业或法律要求, 不得做关于同事的虚假或恶意表述, 不得泄露教育工作中获得的同事信息。

三、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比较分析

1.性质。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定性不同, 中国名称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美国为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中国高校教师规范内容延续针对中小学教师的部分内容, 即两者差异性小, 趋同性大, 前者难以体现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占规范条目量20%的“爱国守法”和“服务社会”宽泛、随意, 与社会其他行业的基本职业规范并无不同。规范中体现高校教师专业性的其他条目不够全面、不透彻[4]。综上, 中国高校教师仅需遵守一般道德准则即可, 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区分性不大。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以保障自身及学生的教学自由、确保教育公平为最高伦理标准, 在工作中履行职责、恪守标准, 这是高等教育专业性对高校教师德行的最高要求, 体现高校教师伦理的深层发展[5]。

2.价值取向。 (1) 价值追求方面[5]。中国专业伦理标准源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理想的道德境界是成就如孔子般的圣贤、宗师。规范语言表述上通常使用四字、对称性的句子, 这种恢宏、宽泛的字眼折射出对高校教师的理想化、规格化要求。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标准源于美国传统的务实主义、现实主义, 要求从点滴教育教学实践中考核教师的行为, 细化、明确、具体的行为标准能让教师有的放矢, 而不是一个高远的道德标杆, 无从落实[6]。 (2) 在师生观方面。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两个最重要的主体, 重教师还是重学生一直是教育家们探讨的主题, 现代教学中偏向于以学生为中心, 中国教师专业伦理标准重前者, 这也是中国教育中师尊生仆在教师规范中的体现。美国教育崇尚学生至上, 教师服务学生, 以学生为中心。 (3) 几元性、层次性、意识形态方面。中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元性、单层性、意识形态化, 美国则是多元性、多层性、去意识形态化。中国教师承担着诸多使命, 如学生政治倾向、思想意识、专业学习, 这样的多功能、混合性反而不是纯粹的高等教育专业性。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规范要求教师从本身专业立场出发, 以平等、自由、民主的方式启发学生个人意识和人生观的形成。 (4) 情理方面, 中美高校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存在情理不同的本位标准, 私德和公德的不同原则, 效法经验和遵从法则的不同范式。中国教师习惯于效法模范、先贤, 往往在社会推选出模范后, 全体效法, 这种方式因为没有具体明确的细则, 而在不同地区、学校、教师间存在天然差异, 因而会出现理解偏差甚至互相矛盾的现象。美国教师惯于理性分析, 在公共规则下修订运行教师从业规范。这样的方式易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标准, 便于运行及结果考核。

3.中美伦理规范的基本要求。 (1) 对学生。中国强调教师对学生德育和热爱。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行自古就是教师最根本与最基础的任务, 是教师专业性本质体现。“坚持育人为本, 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 实施素质教育。”充分了解学生天性, 并承认和欣赏学生拥有发展潜质, 合理运用教学规律, 实施教学, 教学的最好成果是学生获得最优发展, 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7]“教书育人”要求高校教师自身能够以身作则、严谨治学的同时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美国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崇尚对学生平等、启发。教师平等对待学生, 引导其自主学习知识。遵循教学多样化的原则探寻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任何探索真知的想法、行为应予以支持帮助。 (2) 对学术。中国规范要求教师具有科学的精神和良好的学术良知。教授忠诚真理, 在追求真知的路上是不断踏实苦干、钻研求索的过程, 是捍卫知识尊严, 不占有、剽窃他人劳动成果。这些规范细则囊括空洞的精神追求及约束自身不犯错误的警示。美国要求教师自身价值追求与理念中就对学术怀有忠诚和进取心。教师的全部精神追求应是专注学术以提升自身学识和传授给学生, 教师保持对学术的忠贞和探索。 (3) 对社会。中国规范要求教师像所有其他劳动者一样天然地服务社会, 履行社会职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知识传承, 文化延续。教师教书育人就是服务社会。教师培养社会年轻一代成为接班人的同时, 还要参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 这一方面是教师本职体现, 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需要。但这样过于强调社会责任造成教师对教学与学术的懈怠[8]。美国社会更关注教师对社会的公益心和对科普做出的贡献。高校教师在课堂之外的行为应是代表个人表达出对研究、学术的有益言论, 这种言论能促进公众对学术自由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高等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Z].2011.

[2]王丽佳.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历史演进探析——兼谈师德规范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 2010:62-63.

[3]United Sta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Office of the White House.Federal Policy on Research Misconduct[EB/OL].http://www.ostp.gov/.

[4]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教育研究, 2005, (1) :13-14.

[5]徐廷福.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5, (5) .

[6]AAUP.Statement on Professional Ethics[EB/OL].http://www.aaup.Org/AAUP/pubsres/policydocs/contents/statementonprofessionalethics.htm.2011-04-12.

[7]傅维利, 朱宁波.试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J].中国教育学刊, 2003, (2) .

中美文化差异感想 篇3

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美国是西方文化的一个融合体,近年来两国在文化的交流上越来越亲切,但两国仍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将这两个典型的代表进行对比能够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美国文化,并重新审视中国五千年来积淀下的文化传统。

从美国教育来看,,一般对孩子不表扬也不批评,理由是: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了你的孩子会刺激其他的孩子,他们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而避免对儿童进行相互比较。而中国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表现好。当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常常采取表扬其他孩子,以其他孩子做榜样的方式。这会对孩子进行刺激,针对不同人会有不同效果。而中国的虎妈,狼爸,这种压迫式教育有时会让孩子受不了,所以才会爆出学生频频自杀的事件。

中国流传数千年的文化传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重视以人为本,强调集体主义,内部和谐,而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起了决定影响:个人奋斗,自主独立。这种价值观使得每个人都有奋进的念头,而中国早就了追求了平均的胜利.美国人的世袭观念很淡他们愿意白手起家来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所以他们在身后只会留下很小一部分的财产留给孩子,而中国人以信仰为基础的家教,牢不可破的团结以虔诚为动力,所以在死后,尽可能地将财产留给子孙。

中美小学数学教育差异何在? 篇4

Liping Ma, a former teacher and principal in China, has written extensively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ow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each math to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After earning a doctorate in curriculum and teacher education from Stanford University, she worked as a senior scholar at 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In 1999, she published ―Knowing and Teaching Elementary Mathematics,‖ an influential book that argue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need a better grounding in arithmetic and math in order to teach them effectively to their students.She currently works as an independent researcher.Dr.Ma spoke recently with Vikas Bajaj of The New York Times editorial board about her research and why Chinese and other Asian students score well above their American counterparts on international math tests.曾在中国任教师和校长的马立平就中美小学数学教育的差异撰写过大量文章。在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获得课程和教师教育博士学位后,她作为资深学者在卡内基教育发展基金会(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工作。1999年,她出版了《小学数学的掌握与教学》 一书,这本影响深远的著作提出,小学教师要想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自己需要在算术和数学方面打下更好的基础。目前是一名独立研究者的马博士近日与《纽约时报》评论版委员会的维卡斯·巴贾吉(Vikas Bajaj)谈了她的研究,以及为什么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学生在国际数学测验中成绩要比美国同龄人好很多。Q.Your research compares how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each elementary math.Can you briefly explain the bigges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问:你的研究对中美小学数学教育进行了比较。能否简要解释两个国家的最大差异在哪里? A.In my first work, published in 1999, I found that Chinese teachers who had much less education than our American teachers showed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lementary math they were teaching.答:在我1999年出版的第一本书里,我发现中国教师虽然接受的教育远不如美国教师,但是对他们所教授的小学数学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I noticed that Chinese math education at the elementary level has a core subject structure.They focus on one subject;I called it school arithmetic.That ongoing core subject picks up other things [like fractions, geometry and simple equations].While in the States, we teach many, many things [like number operations, algebra, problem solving and geometry, taught independently of one another in a way that makes it hard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onnect them].We lack this kind of core that goes through five, six years of elementary school.That‘s why, in my opinion, we in the States don‘t teach elementary math in an efficient way.我注意到中国的数学教育在小学这个层面具有一个核心科目架构。它专注于一个方面;我称之为学校算术。这个持续的核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入其他东西,比如分数、几何和一次方程。而在美国,我们教很多、很多东西,比如数值运算、代数、解题和几何,这些都是分开来讲授的,这样教师和学生就很难把它们联系起来。我们缺乏那种在小学的五、六年时间里贯穿始终的核心。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我们在美国没能找到一种高效的小学数学教育方法。Q.One interesting observation in your work is that the two countries once used similar approaches to teach math.An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changed how it teaches math, while the Chinese kept and built on that approach.问:在你的书中有一段有趣的观察,说两个国家曾经采取过类似的数学教育思维。美国改变了教数学的方式,而中国保持了这种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A.The turning point in the States was in 1959, after Russia launched Sputnik.In the beginning, it was all about advanced math.But this new structure allowed people to make changes and allowed people to take stuff out and put stuff in [the math curriculum].What I criticize is the structure, that structure made the content unstable.Whenever the policy makers changed, the content changed.So, we were not able to accumulate teaching experience.答:美国的转折点发生在1959年,俄罗斯人造卫星升空后。一开始仅限于高等数学。但是这种新的课程体系允许人们对数学课程进行增加和删减。我批评的是这种体系,这种体系让内容变得不稳定。决策者一有变更,内容就变。这样一来,我们就无法积累教学经验。Q.How important are these differences in explaining why students in China and other East Asian countries tend to have higher scores on international math tests than American students?

问:中国等东亚国家的学生在国际数学测验中往往会取得比美国学生高的分数,你说的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解释这个现象呢?

A.There are many explanations.Students [in those countries] work hard, the parents have higher expectations.But I myself will say that content plays a big role.The subject was not developed by the Chinese, not even the Japanese.The core theory of school arithmetic was created by scholars, including American math scholars,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We created it, but we abandoned it.While on the other side, they [East Asian countries] just adopted it and improved the teaching approaches.答:有很多解释。那些国家的学生学习勤奋,父母寄托着更高的期待。但是我个人认为内容起到的作用相当大。科目不是中国人开发出来的,甚至都不是日本人开发的。学校算术的核心理论是19世纪下半叶的学者们创造的,包括美国数学学者。我们创造了它,但是我们把它抛弃了。而与此同时,东亚国家却采纳了它,并对教学手段进行了改良。

Q.There is a common percep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t education systems in Asia rely heavily on rote memorization.How true is this perception?

问:在美国有一种常见的看法是,亚洲的教育系统很强调死记硬背。这种认知符合实情吗? A.Of course, rote memorization exists in Asia.But, I think, it‘s not only rote memorization.By those tests we can clearly see that they do not only memorize.It‘s overly simplistic to say they just memorize it, and it blocks our research and understanding of why they are doing well.答:亚洲当然是存在死记硬背的。但是我认为他们不仅仅是死记硬背。从那些考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不是单纯在记忆。说他们只是在记忆是把问题过分简单化了,这样会妨碍我们去研究和理解为什么他们考得好。

Q.The other common perception is that Chinese and East Asian students are less happy and under greater stress to do well on exams.问:另一个常见看法是中国和东亚学生没那么快乐,承受着更大的应考压力。

A.Again, that is another issue I wish was not oversimplified.I am in my early 60s, when I was a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back in China, I felt I was very happy.Hard work doesn‘t make you unhappy, as long as you learn meaningful things.You will even feel good when you work hard.But currently in China, there is an over-emphasis on tests.That does make students unhappy.答:这又是一个我希望不要过分简单化的问题。我现在60出头了,我在中国的小学里读书时,是很开心的。勤奋学习不会让人不开心,只要你学到有意义的东西就行。勤奋学习甚至会让你感到愉悦。但是现在中国过分强调考试了。那的确会让学生不开心。

Q.In a recent article, you express concern that recent changes China has made in its math curriculum could weaken its approach and make it more like the United States.Can you explain what China has done and why you are concerned about it?

问:在最近的一篇文章里,你对中国近年的数学课程改革表示了担忧,认为会削弱它的教学思路,变得更像美国。能否讲解一下中国做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担心? A.Since 2000, they published a new Chinese standard.They kind of copied a lot of our concepts.Mainly, my concern is that they conceptually gave up their structure.They said we will not use arithmetic as the core subject, we will break it into several standards.That makes me feel that they will follow the structure that will weaken the content.However, Chinese schools and textbook publishers have so far kept the arithmetic structure.But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say that.It‘s a very weird situation.答:2000年以来,他们发布了一份新的教学规范。他们差不多是拷贝了一些我们的概念。我的担心主要是他们在观念上放弃了自己的体系。他们说我们不要再把算术作为核心科目了,我们要把它分成多个规范。这让我觉得他们会去追求一个弱化内容的体系。然而中国的学校和教科书出版社迄今为止还是保留了算术体系。只是他们不能说出来。这是个很古怪的状况。

Q.How much has chang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our approach toward elementary math since you first started studying it? 问:自从你开始研究以来,美国的小学数学教育发生了什么改变?

A.We have been trying in this country to teach less.We have noticed that we have taught too many things – our curriculum is one-mile wide and one-inch deep.We have tried to get focus.That is a big change in this country.However, we have not noticed that arithmetic is a core subject.In the States, now we want to teach algebra, algebraic thinking in elementary school.I personally think it might not work.答:在这个国家里,我们在努力少教点东西。我们注意到我们教的太多了——我们的课程是求全而不求精的。我们在努力集中注意力。这是这个国家的一个重大改变。然而我们还没有看到算术成为核心科目。在美国,我们现在想要在小学教代数和代数思考。我个人认为这样是行不通的。Q.Are you arguing that children shouldn’t be taught algebra or that it should not be taught in elementary schools? 问:你认为孩子们不应该学代数,或者不应该在小学的时候学?

A.I am concerned about algebra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even kindergarten.We will not teach real algebra.We will call this algebra and we will say, ‗Oh, we are teaching algebra, we are teaching advanced things.‘ Actually, that will not lead to what we want.答:我对小学一开始、甚至幼儿园就学代数感到担忧。我们不会教真的代数。我们会称它为代数,然后说,‗噢,我们在教代数呢,我们在教高级东西。‘实际上那不会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开题报告 篇5

姓名:闫姗姗

班级:1003班

学号:20103952 专业:英语

一、课题研究目的

1.正确认识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差异及其原因

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分析两国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是我们正确借鉴美国的先进育人理念的前提。

2.寻找,借鉴美国一种更加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

中美在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很多差异,在这个差异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借鉴美国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助于使中国的家庭教育趋于完善。3.完善中国整个教育体系

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作为教育中一个重要细胞,对中美家庭教育方式差异的对比研究能够有效的完善整个教育体系。4.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

家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主要场所,对其日后的良好习性的养成和智力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题意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家长应当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研究教育方法,培养子女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包含了家庭教育在内的教育,也可以说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终身教育中是出于起点位置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现今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缔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课题,家庭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而这种观念导致中美在教育方式上产生巨大差异。正确认识两国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对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家庭教育的定义和特征,接着,对中美家庭教育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最后,总结出从中美家庭教育对比分析中得到的启示。通过中美家庭教育的对比分析,使人们对家庭教育的理解更加透彻,从而促进中国家庭教育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 A.家庭教育的定义和特征

B.对中美家庭教育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C.找出造成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 D.从中美家庭教育差异中得到的启示

四、参考文献

[1]赵洪程:家庭教育是人生成长的摇篮[J];山西教育(教学);2011年05期

[2]张威:中美家庭教育方式比较[J];《科技信息》;2008年31期 [3]张晓亮: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大众文艺》;2013年23期

[4]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19558年

[5]素·金,珍妮·金:《亚裔学生为何出色-家庭教育的17个诀窍》;2006年

[6]彭立荣:《家庭教育学》;1993年

中美物价差异的背后 篇6

一盒14FLOZ (414ml) 的哈根达斯冰淇淋, 在美国超市只要4.69美元, 折合人民币不到30元, 并且还有促销活动。而在中国超市, 售价80至100元不等, 这个在美国本土非常普通的冰淇淋品牌在中国却备受追捧导致其价格居高不下, 一度成为许多年轻情侣选择的冷饮。类似的现象在中国还有很多, 很普通的商品在美国国内售价非常低, 而一旦到了中国其价格却陡然增高, 使许多人望而却步。更令人费解的是, 许多商品明明是国内生产的, 其售价却高于海外。所有这些现象集中凸显了一个问题——中国物价高于美国物价。是什么导致中美物价产生如此之大的差异呢?这正是本文需要讨论的。

二、物价差异原因

(一) 税收体制

首先, 两国在税种设置上存在明显差异。我国设置了增值税和消费税, 这意味着在商品的每一道生产环节都要针对增值额征收增值税, 应税消费品在生产环节还要征收消费税, 而这些流转税都要在最后的消费环节转嫁给消费者, 直接提高了物价水平。在美国, 并没有增值税这一税种。美国以所得税为主的税制结构, 现行零售销售税的诸多优势。

其次, 两国的税率差异也很显著。即使两国都设置消费税, 但两者的税率差异也是相当大的。如:在中国卷烟的消费税率高达36%, (适用于乙类卷烟的比例税率) 、56% (适用于甲类卷烟的比例税率) , 化妆品的税率高达30%, 而在美国零售销售税的税率在0—10%, 不等, 大多在3%—7%, 之间。再加上税率至少两倍于此的增值税 (我国增值税一般为17%) , 从而产生了较大的消费品价格差异。

(二) 企业间恶性竞争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 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中心, 其工业制成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定在90%以上, 但中国的出口贸易, 大多是技术含量低的低端产品, 再加上没有做出品牌, 进人的门槛低, 因而价格竞争成为中国出口企业争夺海外市场的主要手段, 以量取胜, 以廉取胜, 是很多出口企业的经营思想。 (1) 出口品的结构决定了我国出口供给弹性较大, 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较大, 各企业为了得到大量订单占领市场份额, 在于外国进口商的谈判中不但降低售价大打价格战, 已达到打败竞争对手的目的, 最终边际成本等于边际利润, 企业牺牲了大量的超额利润, 使其被国外进口商所获得的, 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具体分析如下图

因我国出口品的厂商数量多, 商品大多同质无差异, 且进入门槛低可假设该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在图2—1中, 厂商根据MR=MC的情形下生产产量为Q1的产品, 此时由于在市场上厂商数目较少替代性有限, 因而其价格P1较高即存在超额利润 (图中红色阴影部分) 此时因超额利润的存在, 就会有新的厂商不断进入市场, 从而导致市场价格不断下降, 最终在长期中超额利润完全消失。如图2—2, 市场达到均衡时P2=MR2=L MC, 此时企业无超额利润, 为了弥补收益, 企业将会转而压低国内工人的工资, 这导致两国物价差距更明显。

(三) 政策倾斜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 两国以世界价格Pw进行交换, 此时国内消费和供给Q1和Q2, 出现过剩供给EF即Q1Q2为出口量, 假设现在政府为鼓励出口实施出口退税等出口补贴政策即每单位补贴S, 此时, 国内厂商可以以高于Pw的成本进行生产这样厂商供给便从Q2扩大到Q4, 而由于商品一部分要在国内销售, 其国内部分不享受出口补贴, 为了使价格能够弥补生产成本厂商必定要以高于Pw的价格Ps在国内销售, 价格的上涨使国内需求降低到Q3这样就出现了AB即Q3Q4的过剩供给, AB>EF国外供给增大了, 为了能能将增加的部分出口, 则必须以低于Pw的价格P’w在国外销售。Ps与P’w之间的差额S即为政府补贴。

综上所述出口补贴是本国消费者承担了高价的商品消费而国外消费却销售低价消费的福利, 两国物价差距由此拉大。

三、政策建议

中美物价的差距不只是表象上的商品价格差异, 在这差异的背后透露的是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为了解决物价问题改善民生,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 应从整体上把握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中的状况恰当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机选择解决经济增长。

其次, 改革税收体制, 规范收费机制。在商品流通过程和销售中应尽量减少其税收负担, 同时, 取消不必要的收费。

然后, 调整我国贸易政策。国家应根据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需要实施贸易优惠政策引导企业生产附加值相当较高的产品, 从而在对外贸易的谈判中占据主动地位。

最后, 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大量不法厂商的炒作和投机活动盛行成为我国物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幕后黑手, 因而, 加强和规范市场监管, 严惩炒作和投机行为, 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环境, 使商品价格正确的反映市场信息, 从而实现市场的有效运行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参考文献

[1]赵金夺高宇武文静.中美两国食品消费物价比较理论探讨

[2]耿静.税制与中美部分商品物价差异金融时代2013-1

[3]史蒂文·陈.中国的物价为什么比美国高法治与社会2011 (4) .

[4]盛翔.中美物价不光是比价格长江日报/2011年/9月/14日/第007版

[5]齐飞.中美物价对比分析及思考时代经贸2013年1月总第266期

[6]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2.

中美学生经济来源差异英语作文 篇7

中美学生经济来源差异英语作文

these two pie charts show the difference in the sources of incom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ents. we can see that chinese students get 90 percent of their income from their parents, however, american students get only 50 percent from their parents. besides, chinese students get only 5 percent of their income from doing part time jobs and another 5 percent from scholarships while money from part time jobs and scholarships for american students amount to 35 and 15 percent respectively.

from the above analysis, we can easily come to the following three conclusions. the first conclusion is that chinese parents like to take more care of their children. they'd rather work harder and live thriftil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ir children with everything they need. american parents, on the other hand, lik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children's ability to be independent. they'd rather encourage their children to support themselves. the second conclusion is that chinese students are more dependent on their parents whereas american students are more dependent on themselves. lastly, there are fewer people in america, so it is easier for students to findapart time job. however, in china, such chances are rare since we have so many people looking for jobs.

中美两国招聘广告的差异 篇8

美国招聘广告

1)商业公文写作能力强;熟悉各类电脑办公软件

2)擅长沟通和应对公众媒体;具有协调部门关系的能力

3)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同等职位工作经验3年以上

4)能够经常出差(一年1/5的时间)

中国招聘广告

1)年龄28岁以下;身高1.62以上,五官端正,气质好

2)英文六级以上,语言表达能力强,擅长沟通等

3)学历本科及以上

B: 银行职员

美国招聘广告

1)高中毕业。有现金收付经验优先

2)性格细心,注意细节;耐心,友好

3)能够意识到销售机会,主动向客户介绍银行产品

4)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

重庆去年一家商业银行的招聘广告

1)本科学历;英语四级以上,电脑2级以上

2)身高1.60 以上,五官端正

3)口头,写作能力良好,长于沟通

4)附5寸的生活照片

C:大学教师--非教授级别:

美国(心理学)招聘广告

1)博士学历(已完成)

2)具有心理学方面成功的教学经验

3)愿致力于本科教学和心理科学的研究

4)请表明你的教学理念,研究兴趣等

中国招聘广告

1)硕士,年龄28以下,博士可适当放宽条件

2)语言表达能力强,英语六级;本科、研究生专业一致

3)发表论文2篇

从电影中浅析中美文化差异 篇9

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的种种差异,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各种差异。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外文化比较>这门课程,更是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外文化差异。当然中外文化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繁多复杂,因此为了方便比较,我通过一个极小的方面来窥视中外文化差异。

电影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他较之其他艺术形式或精神文化,更为全方位地吸取物质文化的成果,已经上升为现代社会中占据主导位置的文化形态之一,被称之为“电影文化”。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电影是特定民族文化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受民族文化的制约。因此它更是各国传播本国文化的一种有效工具。

提及电影,就会想到美国好莱坞,每年在它为全世界输送大量的优秀电影的同时,也将美国的文化精髓传播给全世界。因此我们通过电影这样一个民族文化的极小的缩影,来剖析中美文化差异。

取自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的故事原型,耗资1亿美元,历时2年,集聚700多名艺术家的心血与才智完成的《花木兰》,是迪斯尼公司自1937年制作首部动画片《白雪公主》后的第36部动画片,并且是第9部以女性为主角的迪斯尼动画。《花木兰》自1998年6月19日起在全美首映的周末三天票房记录就达到2300万美元,仅次于票房收入3100万美元的悬疑科技片《X档案》。它是迪斯尼以往5年所制作的电影中“口碑最佳”的一部。然而好莱坞版的《花木兰》虽成绩优异,票房突出,但是却偏离了它的故事原型,变成一部地地道道的美国电影,在中国人看来这并非是我们所熟悉的那首赞颂花木兰的北朝民歌——《木兰辞》中的那个巾帼英雄花木兰,而是一个叫木兰的美国姑娘实现在我价值的奋斗史。

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迪斯尼版的《花木兰》于我国古代传说之间的差异,映射出中美文化差异。

首先,《木兰辞》中的木兰是替父从军,以尽孝道。中国的伦理思想常常是建立在贾婷德基础之上。与之相反的美国是一个一个人为本的国家。他们的思想里根本没有“孝”这个概念。每个人不是作为一个家庭或其他社会群体的成员,而是被作为个体来看待的。在这种文化影响下,美国人是只注重个人人格和尊严,强调个体的力量,注重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电影中木兰被发现是女儿身后,被大军遗弃在冰天雪地中,这时的她非常沮丧,木须龙劝她毕竟是为了父亲才到这种地步的,而她的回答确是:“或许我并不是为了父亲才来的,或许我只是向正明我能行。所以当我拿起镜子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木兰的回答突出的是木兰强烈的个人意识和实现其个人价值的渴望,而故事原型中的“忠孝”观念和集体意识却被大大的淡化了,原作中“孝”的内核已经被个人价值实现完全替代。

其次,中国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体系的文明古国,儒家传统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儒家的思想特别强调“礼”,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其中女子的“礼”就是要守本分,要遵从“三从四德”,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活规则就是“男耕女织”。乐府诗中的木兰在参军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黄花,”从而勾勒出一个恪守传统妇道的女子形象。而美国的花木兰,在相亲时便嘻嘻哈哈,不注意形象,不明礼教,她无视这个社会对女子的要求和女子应该具备的美德,内心非常叛逆,完全是一个现代人形象。这样的塑造与美国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国只是一个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几乎不搜封建思想束缚。早期的美国移民从旧大陆来到新大陆,就是为了摆脱欧洲封建专制的统治和束缚来寻求自由,开创自己的幸福生活。其性格和观点里就有反对束缚、追求自由的特点。还有在乐府诗中木兰虽然可以女扮男装,为国家建功立业,但她却没有接受尚书郎的官职,而是返乡做一个普通的女子。然而美国的花木兰却在被识出是女儿身之后,任担任大任,救国救民。这结局上的天壤之别与美国进行女权运动,提倡男女平等是分不开的。

上一篇:刘家沟小学数学教研组第二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练习8》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