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论文1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酒文化论文1(共8篇)

酒文化论文1 篇1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政治导学案NO.005

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编写: 顾娟娟 2017-9-30

一、【学习目标】 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作用

二、【学习重点】 文化的社会作用

三、【学习过程】

活动一:研读课本 自主学习

结合课本P4和P9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将相关答案在课本相应位置划出来,并在空白处写出关键词。1.如何理解文化“万花筒”?

2.文化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4.文化素养是天生的吗?它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有关吗?精神产品需要物质载体吗?

5.文化的形式有哪些?文化的力量表现在哪里?

活动二: 深入情境 合作探究

一、“看”文化、“说”文化 你最喜爱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你的家乡有哪些有特色的文化活动?

二、“问”、“析”文化

文化是什么?请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化的概念。

1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政治导学案NO.005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的是: 1)西双版纳植物王国

2)黄山自然风光

3)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4)大汶口文化遗址 5)宗教活动

6)克隆技术

7)伦理道德观念

8)生产资料所有制 9)军队

10)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11)参加学校运动会

12)参加演讲会

13)某国议员竞选

三、“辨”文化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和产品,是不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神产品?

四、“议”文化

我们的生活能否离开文化?文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文化对国家有哪些深远意义?

活动三 训练反馈 归纳提升

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写在题号前。)

1、“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和凯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2、人们从门楣、木雕、砖雕与壁刻家训中,感受到做人做事的哲理,说明了 A、人们的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无关 B、参加文化生活一定会陶冶人的情操 C、精神产品是一种纯虚构的东西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酒文化论文1 篇2

关键词:文化修养,任职教育,学员,并行培育

新情况推动新发展,新需求催生新变革。伴随军队任职教育教学对象和教学模式在积极探索中不断变化,教学对象的文化素养进一步提高,教学手段日益多样,教学模式不断更新。面对以上种种,学员队干部应积极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清醒认识文化修养与“4+1”学员的任职能力密切相关,以及文化修养在全面提高“4+1”学员任职能力时的推动作用,依法从严科学管理,注重文化修养的实践培养,密切结合部队任职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新方法,拓宽学员的知识视野,使文化修养在学员任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 拓展资源,积极培育文化氛围

当前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为学员队开展积极的文化修养教育提供了大量可供参考的素材。在现有的条件下,学员队可以充分发挥军网的资源优势,发挥电视、广播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的覆盖优势。及时组织“4+1”学员收听、收看,并针对具体的人文素材进行专题的讨论、辩论,在论道中明是非,在探讨中深认识。培养学员的特长和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活动,提升学员的个人文化内涵,形成学员队环境内的文化修养教育良性循环推动机制。使“4+1”学员在模范先进人物的英雄行为和感人事迹的影响下,潜移默化荡涤个人的思想,提高文化修养,受到教育,受到启发,及时学习新鲜有用的知识,更新实践活动中的陈旧理念。

“4+1”学员已经熟悉了起床、早操、整理内务、操课点名等一日生活制度的各个细节;具备了一定的行为养成、作风养成、道德养成等日常养成的基本素质。相对单调的日常生活也造就了相对单一的生活氛围,对于“4+1”学员任职能力的全面提高有着不利的影响。

学员队作为学员第一任职前的成长平台,肩负着强化其日常养成素质,提高其任职能力的责任。因此,学员队要充分结合借鉴多种外来的资源,给火热的军营中富有激情的“4+1”学员们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对于来自不同方向的“4+1”学员,首先要教育引导战士学员,使之发挥优长,积极向青年学员讲授部队的军事人文知识,使之成为青年学员提前了解部队、认知部队的“桥梁”;其次通过战士学员和青年学员在共同的分流学习期间,开展各种军事人文知识的学习、竞赛,形成学习中相互促进,作风上相互比拼,训练中相互帮扶的局面;再者是给全体学员晓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在学员队积极营造的良好的文化修养环境中,让共争同赢的和谐氛围成为加快完成学员日常养成和任职能力对接的“倍增器”。

2 面向任职,大力创新管理方法

由于“4+1”学员长期生活在校园环境中,对于部队的军事文化内涵缺少切身的任职感受。基层指挥员在完成任务时要求:前期计划制定好,中间过程执行好,事后总结完成好。这就要求“4+1”学员在分流学习期间,不断学习“计划制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执行任务用什么方法更好,任务完成后该怎么讲评汇报”。要学会用人文的管理理念来指导学员队的管理工作,在学员队的管理中切实体现“以人为本”,客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文化修养在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来引导“4+1”学员快速提高任职能力,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标准。

要切实把提高任职能力培养中的文化修养教育作为学员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标准。一是创新管理模式,贴近部队,实行模拟连制度,逐渐强化连长、指导员、排长、班长的职责意识。实行三级负责制,制定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借助原部队和学员家庭的力量共育共管。二是要全面建设岗位能级责任制,由上至下,按级负责,各尽其职,真正形成支部统一领导,队干部负全责,助理、模拟连连长和各排长、班长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三是要努力适应学员的特点,教学大纲的新变化,教学目标的新要求,总结经验,采取新措施,提高学员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重在融合,坚定革命理想信念

“4+1”学员在短期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过硬的军事素质和管理能力,需要为第一任职打下坚实的基础。面对诸多门类新知识的学习,面对学习环境的新转换。文化修养就成为了“4+1”学员快速消化吸收其它门类知识的“催化剂”,成了环境转换中“4+1”学员快速适应进入情况的“粘合剂”。因此,要注重日常文化修养向文化修养的转化,看到二者的共性,在日常的训练、娱乐、生活中予以结合。

主要应加强日常管理教育与基础性文化修养教育的结合,使“4+1”学员的文化修养教育与学员队的日常管理教育同步、同向;要与学员队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针对学员队不同时期中心工作的不同,通过在狠抓当前中心工作的过程中,强化“4+1”学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敢打能拼,连续战斗的作风,而这些战斗作风恰好是“4+1”学员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体现;要与学员队在形式上、内容上与例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加强党史教育,坚定学员的共产主义信仰,使学员树立“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通过加强使命、责任教育,坚定献身国防的信念;通过观看爱国主义媒体音像资料,加强爱国奉献教育,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组织学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参观革命纪念馆、英雄纪念碑等革命场所、阅读爱国主义书籍,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奉献精神。

4 依法培育,注重修养制度结合

在文化修养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4+1”学员的学习自觉性,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习过程中寻找“短板”的针对性。在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培养人文环境,讲求“以人为本”同时,我们应强化“依法带兵”。

酒文化论文1 篇3

关键词:烟草 企业文化 “1+1”模式

一、引言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向外展示的窗口和“名片”。在现代社会,一个企业企业能否塑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否建立良好的社会美誉度,将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未来。

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孕育出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和文化氛围。“企业精神”的形成便会企业内部产生一个高效能的“精神磁场”,发挥较强的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和辐射力,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内在的精神动力。同时能在企业内部创造团结、和谐、上进、友爱的文化氛围,使每个员工的创造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激励着每个员工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勤奋而又愉快地工作,为企业创造出更多价值。

哈佛商学院通过对世界各国企业的长期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企业本身特定的管理文化,即企业文化,是当代社会影响企业本身业绩的深层重要原因”。这个观点对传统的经济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深刻的影响。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推动力,用文化手段促进国际贸易,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营销艺术”。在产品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产品的市场地位和由地位决定的价位,以及产品的市场销售量,发挥重要决定作用的是产品自身的文化含量。

二、国内企业文化研究现状

自从“企业文化”理论传入国内,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学界也发展出了群众派、学院派、领导力派、解构派、集纳派、实战派等流派。同时,从21世纪开始,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也进入了普遍实践,深入发展的阶段。一些具备超前意识、经济思维敏锐的企业家主动聘请具备职业素养的企业管理专家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应用文化管理企业。这些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引导和推动下,脱胎换骨迅猛发展,并促使我国世界经济地位稳步上升。

但是与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迅猛发展相比,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同时,还有几点因素在时刻制约着企业文化研究的发展及其在国内中小企业中的应用。这些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企业文化研究系统尚未完整建立当前在我国,对于何谓企业文化尚且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义,学者们各执一词、莫衷一是,造成了新人学习过程中理解的紊乱。此外,在推行企业文化战略的同时,企业家们往往仅凭自己的理解,将一些基于企业决策者主观意愿的管理规定误读成“企业文化”,令企业“伪文化”和“亚文化”大行其道。2.企业文化研究人才断档。改革开放和中国进入WTO以来,我国的确涌现了一批有胆有识的企业家,在学界也有一批经济学者,对企业文化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论述。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中,尚且没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专门学院,经济类院校对于企业文化的教育也非常缺乏。甚至在各大图书馆中,也鲜见关于企业文化有着权威性论述的国内专著。

三、基层烟草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烟草企业作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其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但是,在目前的烟草企业文化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企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识肤浅化。目前,企业文化建设在基层烟草企业还属于新鲜事物,不少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还比较肤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组织员工开展业余文化生活。这种错误认识的关键点在于完全忽视了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将企业文化建设游离于经营管理之外,导致基层行企业文化建设走入误区。

二是目标短期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渐进性和潜移默化性特点,决定烟草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一般难以有显著效果。而部分烟草基层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往往采取拔苗助长、甚至以应付检查考核为目标。这使得烟草企业文化建设难以持续开展,难以形成常态。

三是内容趋同化。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来源于其自身独创性。然而,现实中不少基层烟草企业所搞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大同小异,缺少烟草行业特色、缺乏自身个性,缺乏本单位、本地区的创意,陷于低水平重复怪圈,不能有效激发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削弱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

因此,在原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硬件”和“软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企业文化“1+1”建设模式,建立一个企业文化基地和一套企业文化体系,进一步夯实企业文化建设硬件设施,丰富企业文化建设载体,完善企业文化组织体系,从而达到企业文化建设“全员自主参与,全员建言献策”的目的,为基层烟草企业注入活力,为烟草企业的发展提供思想支撑和文化保障。

四、企业文化建设“1+1”模式

(一)主要内容

通过构建“1+1”模式来探索烟草企业文化建设路径主要包括打造一个企业文化建设基地和探索一个企业文化组织体系。

第一个“1”—企业文化建设基地是一个开展企业文化活动的综合场所和平台,是硬件设施。内容包括图书馆、健身房、职工典型示范工程、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区等模块,能够实现职工交流、文体活动、户外拓展、公益活动、社区服务、心理咨询等多种功能。

第二个“1”—企业文化组织体系是开展企业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架构,是软件支持。内涵包括活动组织机构(人员、职责、权限、规章制度等要素)、企业文化建设主题、活动实施方案流程及相关过程。企业组织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保证企业文化活动的顺利实施和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常态化提供组织保障。

(二)特点表现

“1+1”模式建立的技术特点是形成一个实体文化建设基地,通过配备员工活动室,员工读书中心,健身器材等硬件,其关键技术是通过配备硬件设施,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载体,为员工参加文化活动搭建平台。并且这个载体是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年轻层次员工的文化需求。

“1+1”模式建立的技术特点是业文化组织体系是开展企业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架构,是软件支持。建立一支企业文化建设的队伍,从人员上提供保障。并且实现组织化和长效化。其关键技术是培养队伍的长效意识,将参加文化活动作为一个习惯性的行为,从而实现企业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从而推动企业管理上水平。

(三)建设流程

1.建立文化基地实体流程

五、结束语

通过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1+1”模式能够实现对基层烟草或者其他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系统管理,克服目标短期化、认识肤浅化和内容趋同化等困难,有利于将企业文化的精神动力转化为企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美]阿伦·肯尼迪、特伦斯·迪尔:《西方企业文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德]E.海能:《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展望》,知识出版社.

[3][美]斯坦利·M.戴维斯:《企业文化治理与改造》,新华出版社.

酒文化论文1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行方式的影响

(2)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分析:

(1)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如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能力目标

(1)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

(2)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个而发展

二、【课程标准】:

1.3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感受不同文化对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以及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影响,理解文化对人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从而感悟到不断丰富自己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四、【相关知识】:

(1)回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2)第一课中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五、【方法点津】:

(1)调查。通过调查本村、本社区以及当地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消费的状况,了解文化发展对当地社会、经济、人们生活的影响。

(2)尝试体验。推荐对自己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或文化方式,如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影电视、文化娱乐、艺术品、文化旅游等,用优秀的文化塑造自己,丰富精神世界。

(3)资料演示。搜寻、积累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材料,进一步理解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六、【课文导语】:

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的。

子女之间是亲脸、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的亲友都是贴面颊。一般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子之间是抱肩拥抱,男女之间是贴面颊,晚辈对长辈一般亲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往往亲一下手背(手指)以示尊敬。在一些欢迎宾客的场合,或祝贺、感谢的隆重场合,在官方或民间的仪式中,也有拥抱的礼节,有时是热情友好的拥抱,有时则纯属礼节性的。这种礼节,一般是两人相对而立,右肩偏下,右手扶在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对方右后腰,按各自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头部及上身向右拥抱,再次向左拥抱后,礼毕。

(2)朝鲜族历来重视礼节,以敬老爱幼为风尚。社会交往中对长辈必用敬语,平辈初次见面,也互致问候。日常生活中,一切以老人为先,晚辈不与长辈同桌而饮,不并肩而行。尊敬师长是朝鲜族的一个传统美德。称教师为先生,视教师为尊贵宾客。新疆少数民族有尊老爱幼的礼节。少数民族特别尊重长辈,在家里或毡房里做客,要让长辈和贵宾坐在首席,不可越位乱坐。随身带些糖果,分给主人家的小孩,主人会很满意的。

衣着:少数民族很注重衣着,男子讲究戴帽子,不管天气多热,他们不会穿着背心、裤衩上街或做客。我们到少数民族家做客,也要注意衣着整洁。

饮食:在城市里做客,比较容易讲究礼貌,在毡房里做客就有点特殊了。没有凳子,只能在毡子上席地而坐,这就要盘腿,不能把脚对着别人。没有餐桌,铺在地上的餐布就代表桌子,不可以从上面跨越。大块的饼子、大块的熟肉,要用刀子切成小块,不可整块用嘴啃。◇课堂练习: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A.文化创造

B.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C.人民群众 D.社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B项符合题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课堂探究:上述现象,有的属于交往方式的差异,有的反映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的

◇探究提示:启示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可各抒己见,谈出自己的看法。

◇课堂练习:

1.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的交往方式。材料说明了()A.交往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

B.交往方式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 C.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D.封建社会等级伦理制度是错误的答案:C 解析:通过题意可以看出,封建伦理制度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A、B、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应该选C。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风俗习惯、文化程度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

情感、一种远大的理想、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会深深地影响着人的发展。

丰富的人生经历、令人心动的情感、远大的理想、催人奋进的力量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一份令人心动的情感、一种远大的理想、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对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对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潜移默化的,有时是激烈深刻的。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课堂练习:

1.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哪一特点?()A.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B.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 C.文化对人精神愉悦的影响 D.文化对人健康向上的影响 答案:B 解析:“乡音无改”,表明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难以抹去的。A、C、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曾深深地影响了几代革命青年的成长,由此可以看出()A.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在长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 C.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企业文化演讲1 篇5

企业文化演讲

您听到热烈的掌声了吗?您看到大家会心的微笑了吗?您感受到您的重要性了吗?今天,我们放下了矜持、放下了胆怯,鼓起勇气走上了这三尺演讲台,用我们平实、朴素的语言表达内心澎湃的激情、真实的情感。

诚如大家所言,公司是我们的家,我们都是这个家的亲人。今天,您用实践行动证明了您是独一无二的,您是无法取代的;明天,我们将自豪地向世人召示,我们的公司、我们的精诚团队以及我们的企业文化同样是独一无二的,是无法取代的。

有人说:社会是一个大舞台,看谁更精彩;还有人说:竞争是一套有氧健身操,能舒筋活络,谱写跳动的脉搏;我想说,优秀的企业文化、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能量宝库,放飞激情,收获红红火火。

那么应该如何来理解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的意义在于它充盈着整个企业的方方面面。它既是企业的灵魂和潜在生产力;又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更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源泉。总而言之,企业文化对内是一种向心力、对外是一面旗帜。

也许这样来解释企业文化,会有一些差强人意。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企业文化打交道。当我

1们接触到一个企业时,这个企业中最明显、最不同寻常的现象、事物常常会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兴趣。比如,你踏进一个企业,马上就能感觉到该企业所处的氛围,人们是如何彼此问候的,如何待人接物的,如何规划办公环境的等等等等一些有声无声的事物向您展现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如此深入的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甚至是那些容易被遗忘的角落,正所谓企业文化无处不在。

海尔的企业格言中有两句话道出了海尔人的心声:“把别人视为绝对办不到的事情办成,把别人认为非常简单的事持之以恒的办下去。”这两句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海尔企业文化的精髓,体现了海尔公司永远创新、永远进取的企业精神,以及谦虚务实的企业风貌。

无独有偶,微软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曾经用了一句这样的广告语:“你喜欢自由自在、手拿可乐、边听音乐的工作环境吗?”这对于正四处求职的人来说具有多大的诱惑啊,这也正昭示了微软独特的企业文化。

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发展的、进步的,无所不在的。您看,那一条条规范企业与员工行为的制度是一种企业文化;一次次感恩社会的捐赠活动是一种企业文化;一套套代表整体形象识别系统的工牌是一种企业文化。

还有,大家是否记得,2004年3月8日,身患癌症的“光荣母亲”汪淑丽来到了咱们中心,她的坎坷经历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引发了现场捐款的热潮,谱写了人间处处有真情的感人篇章;2004年8月4日,在得知宝安“两岁小孩掉进滚烫稀饭锅”,因家境贫寒无力医治,面临死亡边缘的时候,中心领导当机立断,向其提供了物质援助;2004年10月26日,我们中心组织了对贵州省贫困地区和本市困难群众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2005年4月份,培训部杨福新同志遇到了家庭困难,这个时候大家没有坐视不管,而是纷纷伸出了友谊之手,助其度过难关等等等等。

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了我们的中心是这样一个充满温情的、充满人性的大家庭;我们的团队是这样一个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集体;我们的领导是这样具有亲和力、英明决策的领导;我们的员工是这样互助互爱、团结协作的员工;我们的企业文化是这样以人为本、精诚团结的文化。

一艘航船的顺利航行是一个舵手的成功,一个企业的成功是一个激情团队的成功。

课堂文化1 篇6

课堂文化简单来说,一个和谐的课堂文化可能需要有“三声”、“三话”、“三交”。“三声”是我在一个学校看到的,评价老师一堂课好坏,第一看有没有掌声,第二有没有笑声,第三有没有辩论声,一节好课应该有掌声、笑声、辩论声,掌声有给老师鼓的有给学生鼓的,笑声说明大家很感兴趣,应该有辩论声,我觉得这“三声”不妨作为一个参考的标准,就是老师备课的时候,这一堂课下来,哪些地方虽然学生们没鼓掌但是感觉很兴奋,哪些地方学生们展开辩论了,我觉得这是好的课堂文化。

“三话”,学生在课堂上讲自己的话、讲真实的话、讲有创见的话。一个英国老师让学生做英文作文,叫“我的母亲”,他回来讲评,全班所有学生的母亲都是那么慈祥、那么可爱,怎么中国学生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其实他的母亲也骂过他、也打过他,没有写真实的母亲,所以我们现在怎么鼓励学生说自己的话,说真实的话,说有创见的话,即使创见不一定对,但是标新立异的,这样才能有创新精神,所以课堂上能不能有“三话”。不在于老师提问多少,如果老师的提问学生回答的都不是自己的话、不是真实的话、也不是有创见的话,只是回答老师的标准的答案,那样的话也没有意思。

最后达到“三交”,课堂是一个充分交流的平台、是一个交锋的平台、是一个交融的平台。实际上所有的文化都是在交流、交锋、交融当中发展的,它才能够增值。

所以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就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一种尊重学生、尊重不同意见的环境,这就跟阳光和空气对于万物生长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样,是学生智慧、能力、人格、生长必要的环境跟氛围,所以我想改革最终必须发生在课堂上。

课堂文化----思辨课堂

学生从一种接受型的教学向质疑型的教学转变,我们构建一种课堂上的思辨文化,课堂变成思辨的课堂,学生变成质疑的人,总是提出不同的看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我们课堂当中提出以问题作为纽带,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以致学生能够从这儿跳到那儿。

素质教育跟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我说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应试教育就是把学生教的没有问题,老师在课堂上讲到最后就问大家还有没有问题,学生说没有,老师非常高兴,证明这堂课很成功。素质教育就是追求学生能够提出新的见解,提出新的问题,如果一堂课下来学生还留下许多问题,甚至留下许多老师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还要回去查资料才能回答的问题,这堂课就增值了,否则我们的课就是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考试的时候学生把知识回给老师,形成这样一个循环,循环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增值。我认为素质教育是一个增值的过程,是能够让你教的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和新的看法的过程。关于中英两国教育文化的对比,他认为中国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信息,上课的目的就是获取知识;英国学生不然,他们在课堂里以讨论为主,老师也认为信息完全可以在图书馆里获得,上课时间非常宝贵,应该激发创造性的思维。牛津大学校长派了一个叫科林斯的教授到中国参加一个开学典礼,科林斯有一个讲话说,中国到牛津大学学习的学生成绩都非常好,如果说跟英国学生有点区别,就是英国的学生是学习,中国的学生是被教,就是被老师教了以后,教点什么他会什么,而他不是主动的学习;第二个区别,学生心目当中的老师是神情严肃的长辈;英国老师是坐在一起探讨问题,既是老师,也是朋友;中国学生不打断老师的讲课,在课后提问;英国学生在课堂当中提问。中国老师一般以考试成绩好坏评价学生的优劣,英国老师根据小论文写的精彩与否评价学生的学业好坏;法国的作业是以小组形式完成的,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不会有人帮助你完成你应该处理的部分,即使有人帮助你完成是因为不影响组内其他人的分数,这种情况下他们提交课题报告的时候不写你的名字,因为你没有参与;美国老师甚至亲自写信给那些课堂上过于安静的同学,请他们踊跃发言,因为课堂互动被列为考核的标准之一,如果学生整个学期都一言不发,即使考试成绩再好也得不到教师的认可。总之把这种思维的活跃程度放在了重要的地位。

课堂文化——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紫露转)

课程改革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不仅把学生看成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的资源、也是动力的资源。在课堂上学生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教师应该仅仅依靠学生的内驱力,发展学生的天性,释放学生的个体潜能,达成自主学习的目标,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在这儿我们提到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可能有三个互动:

第一是师生互动,这是我们普遍关注的。师生都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是师生共同完成的。老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然后推动师生互动,共同探究。这体现现代教育的民主思想。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日本我们看到他倡导老师矮下来,老师按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出问题、来讲问题,而不是老师居高临下的跟学生互动。

第二是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是目前研究课比较倡导的,合作学习比较倡导的,同学之间的互动。传统的互动观强调师生互动,我们现在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

第三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互动,这三者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所以还是要改变教师享有话语霸权、学生在课堂失语这种现象,引导学生静心地听、认真地想、放开地讲,教师要善于挖掘对话出现的新意,来创造生成性教学。现在的老师生成性教学是比较少的,我教了三十年书才出来的,我认为教学过程当中的生成性教学是最重要的,现在的研究课往往事先的教学设计是非常完整的,一个环节扣一个环节,再加上信息技术的使用也是你事先编排好的,所以一节课老师变成了信息技术使用奴隶,因为一个环节没走通,下一个环节就用不了,必须得往下走,所以生成性的东西就非常少。

酒文化论文1 篇7

小说人物哲学与文化土壤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作家主要从五个方面塑造了余耀宗丰满、战斗、奉献的一生。

一、通过主人翁追忆, “直笔实录”塑造人物

“直笔实录”是史传文学传统技法, 使“人有其性情, 人有其气质, 人有其形状, 人有其声口” [3], 其技法塑造的人物丰满自然、真实可信, 且省笔墨。这也是金圣叹先生推介的小说创作理论。《活火》承袭了这一传统技法, 塑造了个性鲜明, 有血有肉, 栩栩如生的余耀宗。

本小说的“直笔实录”首先表现在主人翁本人对过往经历的追忆上, 而且通篇以主人翁自我追忆为主, 目的只为塑造真实生动的人物。

本篇小说开篇出现的是作者“我”, 但“我”只是串珠的红线, 目的只为倾心捧出主人翁。随后全篇都采用第三人称, 借用主人翁对自己过往人生, 以时间顺序为经、个人出生成长工作生活的经历为维, 通过本人客观追忆, 直接给读者展示了他的家庭背景与出生, 他艰辛的童年与求学生涯, 他当机立断终止学业选择入伍成为最可爱的人的因由 ;他朦胧青涩的初恋及结局 ;他勤奋好学忠诚的军旅生涯与他进修学医的生活 ;他机智的恋爱与理智的婚姻选择 ;他扎根修水山区杨家坪职工医院的初衷 ;他视患者如亲人, 冒着生命危险救死扶伤种种行为 ;他心怀坦荡, 帮助扶持后生发展进步 ;他和家人团结一心, 抗洪抢险 ;他心系林区发展不畏权贵和个人得失 ;为重建红军医院, 他多方奔走、上下求索, 殚精竭虑, 终有结果……于脉络清晰、色彩丰富的人生经纬图中, 余耀宗艰辛聪慧、平凡忠诚、果敢正直的品格跃然纸上 ;他坚持真理、不计个人得失的风骨与不为权势的铮铮气节也烈烈作响 ;在他本人的追忆中, 一位聪慧朴实的农家子弟、一位忠诚果敢的军人、一位一心为公为国的党的“好儿子”、一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白求恩式” [1]的军医——余耀宗, 色彩鲜活地彰显在读者面前。

其次, “其文直, 其事核, 不虚美, 不隐恶”是“直笔实录”的关键所在。本小说遵从事实, 没有给余耀宗安排一个有光环的家族和耀眼的出生、传奇的军旅革命生涯 ;余耀宗本人也不是高大全式的英雄得不得了的大人物, 他正直无私, 一心为公, 但他也是真实的, 为了解决妻子工作问题, 他会勃然大怒, 搬起凳子威胁林场厂长, 他的恋爱与婚姻表现出了他作为小农阶级出生的自私与小狡诈 ;为医院的发展与林场的存亡, 他也会找同学找战友走捷径, 在救治右派积极分子病人徐友群上他又“犯”军人与医生的“倔强”……这也是人物性格“四性合一”的表现。对于历史悠久的散原中学解放前后艰难困苦的环境、解放初期老百姓人身安全隐患问题、大跃进时代的冒进、社会主义建设现阶段出现一切以经济利益为杠杆急功近利导致森林破坏引起自然灾害 (98洪灾) 、之前甚嚣尘上的官僚主义……作家没有掩饰与回避。为了人物的真实可信, 小说引用了公开出版的报纸、省里公开的文件 ;主人翁亲历越共领导人胡志明、见过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上过央视《焦点访谈》都是客观的存在……这些真实的事件与情节都是小说“直笔实录”的佐证。本作品作为小说而非报告文学, 如果有虚构, 虚构的也只是细节, 也是“因文生事” [4]的需要。

二、把人物放在大时代背景下塑造

人是社会的产物, 个体的命运总被时代命运、社会历史环境牵绊着, 个人的性格、品行、情感与经历, 以及最后的人生归宿无一都要烙着时代的印章, 《活火》就像一部史诗, 透过余耀宗近70年的人生经历与命运沉浮, 向我们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近70年来的现实。

小说的人翁余耀宗出生于1942年, 贫苦、饥饿是压在蔽塞的山村百姓头上的两座大山, 即便解放初期老百姓也没有摆脱贫穷与饥饿, 为了给早慧懂事的他一条出路, 父母在他8岁的时候选择了把他过继给未婚过的教书先生余定孙。初三时期, 余耀宗毅然决然自作主张“投笔从戎”, 既是经济状况捉襟见肘的无奈, 又是当时代“革命军人”光荣驱动的必然。余耀宗的初恋, 是他时代军人英雄情节的继续, 而他婚姻理智选择农村教师也是当时代的流行色。军队锻造了余耀宗, 他的思想与人生理想自此定格为一心为公为国为己任、以治病救人为天职。他的正直善良、无私无畏, 如其说是家庭与军队的产物, 不如说是时代的产物。那个时代农民出身的儿子, 党的好儿子、军队出来的军医都是“余耀宗”。青年作家徐春以笔为刀, 入木三分, 生动鲜活地刻画了林余耀宗这个个体形象和一个时代的群体符号。

三、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塑造

矛盾是世界的客观存在, 且无处不在。面对矛盾,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取舍和方式, 于千差万别的结局中个体不同的出生、所受的教育、人生经历以及个体性格、气质、品德也在其中展现无遗。《活火》成功地把余耀宗放在各种矛盾中锤炼成型, 棱角分明。

余耀宗面临的人生第一个矛盾就是过继, 他选择默认。与初恋失去联系, 是继续纠结还是随缘, 他选择了后者。失去初恋, 他归结为命运使然, 自嘲了事 ;再遇初恋, 亦坦然处之并无遗憾。在婚姻对象选择上经过一番审时察彼度己的考量与选择, 安然与妻子熊赛华夫唱妇随, 志同道合。透过字里行间, 一个取舍有度、坦荡光明、有责任感与人生智慧的余耀宗锋芒初露。

在继续升学与参军选择的矛盾中, 他认清家庭客观经济状况和自身学习成绩现实, 冷静分析当时征兵情形, 信心十足地抓住了机遇, 有些玄乎地得到了最后一个入伍名额, 从此揭开人生的另一页。做这些的时候, 他根本没事先征求父母与老师的同意, 完全是孤注一掷和背水一战, 于其中他冷静、果敢的品格跃然纸上了。因为当时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状况, 不容他犹豫权衡, 否则他将面临无经济来源而辍学的困境, 而且当时全国风起云涌而来的大运动使学校“学生不上课, 老师不教书了”[1], 当兵对余耀宗个人与家庭而言, 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说当兵是余耀宗面临的第一个大选择, 那学医就是第二大选择了。部队让他去学医, 而且是唯一一个, 当时学医并不是最时髦的职业, 余耀宗的人生理想是做一名桃李满天下的教师, 面对这个选择, 余耀宗态度非常明确——无条件服从。“服从党的正确领导”是余耀宗重要的人生信条, 从他成为军人的那一刻起。1962年“摆在余耀宗面前有两条路。一是转业到地方去工作, 二是去福建军医学校读书”, 潜意识里, 余耀宗是想转业的, 为了父母继父和妻子, “思想斗争让余耀宗特别的辛苦”, 但最后他还是选择服从, 并成功报考了福建军医学校。[1]余耀宗最大的人生选择当属最后选择转业修水偏远山区林场杨家坪职工医院。他可以选择留在大城市大医院, 至少是县医院。“去那山沟沟里有希望吗?”对于他的这个选择, 妻子熊赛华不同意, 他的亲戚朋友都不同意, 余耀宗选择的理由很简单——医生就是治病救人的, 到哪里都一样, 何况缺医少药的山区更需要他这样的医生。修水是他的家乡, 他应该为家乡人民做贡献。[1]为此他克服重重困难, 身兼医生与护士之职, 加强学习, 兼通全科、横贯中西医, 不论病人是穷困的孤老还是右派激进分子, 贴钱医治、冒着被处分和生命危险救治……在那里, 从1972年到2011年甚至余生, 余耀宗扎根下去, 奉献青春、智慧和热血, 真真正正成为了一个德技双馨的“白求恩”。

送队友去上海医科大学返回途中误了航船, “没有半分剩余的钱”, “饿晕了”, 偷喝别人半瓶果醋的情况下, 余耀宗幸运地遇到了另一个部队的司令员, 司令员给他两百块钱, 他死活只借50元。[1]类似的矛盾还有后来的与林场的几任厂长、与当地卫生局局长。如果说余耀宗“公开顶撞司令员”是倔强与“不灵光”, 那么他与代表“官僚主义”、自私、狭隘的林场厂长与卫生局局长不可调和的矛盾凸显的就是余耀宗的正直无私、淡迫名利、不畏强权、一心为民为公为国。甚至后来筹建红军医院遇到重重困难, 他余耀宗完全可以识时务地放弃, 他都要退休了, 也功成名就了, 但作为铮铮铁骨的军医余耀宗却没有放弃与丝毫退缩, 他个人掏腰包、找关系、吃苦受累受气, 从地方找到中央, 终于让红军医院重建在望。

因为有矛盾, 所以要选择。本小说中, 余耀宗的性格和品格是在一次次的人生抉择中彰显出来的, 他选择了遵从自己的内心, 选择坚持正义不畏强权, 选择坚守勤奋、善良与责任, 选择服从党的正确领导不为私利和小我, 选择以治病救人、回报家乡为己任……

四、塑造人物“战斗”的一生

有矛盾就离不开斗争, 作为一名“战士”, 余耀宗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而且他是一位永远站着的斗士。

承上所述, 余耀宗的敌人首先是自己, 他面临一次次人生的抉择, 其实就是一次次的自我战斗, 余耀宗无一例外地战胜了小我, 成就了大我。

余耀宗经历最多的就是与“不良分子”的斗争, 斗争没有血雨腥风, 但无一例外是残酷的、持久的, 他的“敌人”都是强大的上级, 或者当时的政治气候, 力量上不对等, 他的坚守与坚持让他成为了胜者。甚至是看不到希望的“战争”——重建红军医院, 他也坚持到最后赢来了胜利。

面对不按政策办事不给妻子安排岗位的厂长, 军人余耀宗搬起了凳子。为了医治右派激进分子徐友群的胃穿孔, 面对草菅人命的林场厂长, 余耀宗当即火冒三丈, 无情斥责, 令厂长败下阵来, 最后救了徐友群的一命。为此, 余耀宗垫付了半年工资, 还被厂长记恨上了, 吃了不少亏 :领导威逼——写报告要求上级开除余耀宗党籍 ;利诱——提拔区院长、县院长、最后卫生局长, 余耀宗回复“你们当官的, 也许是今年, 也许是明年, 最迟是后年就会提拔走。我是个医生, 今天在杨家坪, 明天在杨家坪, 一辈子都会在这里。”“我不会走的。我已经决定了, 你再过三十来这里时, 我还会是这里的院长, 或许犯了‘错误’只是个普通的医生。”[1]因为心怀坦荡, 所以能大义凛然, 不为所动。

为保持山林与水土, 保护自然资源, 抵制急功近利的官僚主义, 为了那一方土地的人民, 余耀宗与几任林场厂长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 :“不死心的余耀宗想, ‘如果林场继续交给张文彬管理, 到时候会彻底没得救了。所以他必须得让上级撤掉张文彬。‘于是他找到了县人大主任和组织部长, 请求他们派一个得力的, 顾全大局的干部来。他甚至提议把之前的场长丁甫荣调回来。’”[1]面对继任厂长谷平生当面挑战与指责, 他坚持正面斗争 ;对于谷背后阴险的内部瓦解, 余耀宗选择了对后生的大度宽容与全力扶持, 也彻底打败谷的嚣张与阴谋。

为重建红军医院, 余耀宗与卫生局局长的斗争也是白热化的。他遭受卫生局局长王家凤的人格侮辱, 对方用人格侮辱的肢体语言叫嚣, “我再怎么样, 也比你官大点吧!你竟然支呼我去县长办公室, 我就不去, 怎么样, 你还不是自己来了。”面对余耀宗的解释与低头, 对方盛气凌人——“你是什么东西, 敢在我面前仰视。[1]”最后余耀宗用实际行动赢得红军医院重建在望。

作为军人、医生、普通社会公民、职工医院院长……无论那一个身份的余耀宗与上级的战斗没有任何的个人私利, 有的只是道德与责任, 是公理和正义, 出发点都是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 所以也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

五、余耀宗是时代需要的“活火”

活火, 百度百科基本解释是“明火, 有火苗的火”;详细解释是“有焰的火, 烈火”。[5]两种解释同一个希望, 本文小说取名为活火, 作家的苦心孤诣可见。

作为孩子的余耀宗孝顺懂事, 作为学生的余耀宗勤奋刻苦, 作为军人的余耀宗服从, 作为医生的余耀宗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特殊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在景德镇, 余耀宗不畏压力、不跟风也不冒进, 机智冷静地救了一个因写错字差点丢命的农民, 也挽救了一家庭。在那个高压政治时期,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智慧可以想象。在九八年的抗洪抢险自救与恢复建设中, 余耀宗和妻子捐款捐物, 他还大胆把本来专款专用的医院资金挪给学校——“一旦被查, 那是要撤职的。”余耀宗的想法得到了妻子熊赛华的默认, 证明这个决定是合民意的。为此, 余耀宗主动辞去了院长的职务, 拿自己的政治前途作冒险。余耀宗不是矫情, 也不是犯傻, 他自始至终都是个智慧者, 他冒险的目的是为了家乡的“山山水水”。“他不想这个地方就这么毁了。他想只要学校在, 希望的圣火就不会泯灭。”[1]

为重建红军医院, 余耀宗倾注了无尽的心血, 顶着压力山大的各方阻力, 被当成“精神病患者”也不退缩, 为的是能更好地弘扬红军战地医院的精神、为家乡父老乡亲创造更好的医疗卫生环境与条件, 丝毫没有想个人的政治前途与经济利益。

“余耀宗是军人, 自我执行力非常强。他感念党对自己的培育。说自己生是党的人, 死做党的鬼。许多熟悉余耀宗的人, 说余耀宗的思想不晓得拐弯, 是被共产党教化了的傻子。余耀宗不是这样想的。他是一棵青松, 一棵有着坚实信仰的青松。毛主席有一句话 :‘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 那里就是家’。这句话对余耀宗影响很大。”[1]白求恩是余耀宗心中的楷模。

当前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国力日益强盛,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 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中的形式主义、享乐主任、官僚主义、奢靡之风也愈演愈烈, 到了不整治要亡党亡国的状况, 所以党中央在全党全国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共产主义永远的“战士”余耀宗无疑是我们践行群众路线要学习的榜样, 是我们时代的“活火”, 我们要学习他美好的品德、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精湛的医术, 生命不息, 战斗不息, 奉献不止。

毛泽东同志评价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医生是一位“高尚的、纯粹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我以为, 余耀宗也是一位这样的医生与战士, 当前和今后, 党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民的幸福、民族的振兴都需要各行各业不断涌现无数的“余耀宗”。

星星之火尚可燎原, 何况是喷薄而出的, 强势的“活火”, 势必借着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东风, 燃烧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青年作家徐春林以短短不到十万字的笔墨, 用平实的语言、平实的结构, 塑造了一个如此丰满的人物, 还打破了以往视角和自己熟悉的生活圈, 足见作家是付出了心血的。

感谢徐春林用心用真情, 借用余耀宗, 唱响了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主旋律。

摘要:小说的成功在于作家运用直笔实录技法, 把小说人物放在大时代背景下, 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和不停歇的“战斗”, 塑造了一位集聪慧朴实的农家子弟、忠诚果敢的军人、一心为公为国的党的“好儿子”、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白求恩式”的军医——余耀宗丰满、战斗、奉献的一生。他是永远的“战士”与时代的“活火”, 是中国式的哲学与文化土壤的产物与存在。

关键词:余耀宗,直笔实录,大时代背景,个体形象与时代群体符号,“战士”与“活火”

参考文献

[1]徐春林.活火[J].江西创作评谭文学杂志社, 2014年5月出版.

[2]陈曦钟, 侯忠义, 鲁玉川辑校.水浒传汇评本[C].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1 (9) .

[3]金圣叹.水浒传序三[EB/0L].http://www.eact.com.cn/studroom/show-id-4953[EB/0L].http://www.docin.com/p-450766457.html.

[4]张小忠.金圣叹小说理论及其影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1) .

酒文化论文1 篇8

【摘要】目的: 探讨与文化相关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方法:对1998年4月收治的1例与文化相关精神障碍患者,对其给予精心的治疗和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精神症状得到控制,病情稳定,自知力大部分恢复 结论:与文化相关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护理、安全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除此之外还要加强预防,宣扬精神文明,同时必须教育患者家属,同时借助多种宣传媒介,掌握正确的社会观念。

【关键词】 与文化相关精神障碍患者;护理

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是指一组与特定文化相关的综合征,主要指与宗教、迷信、巫术、风俗习惯或文化差异等因素直接有关,包括气功所致精神障碍、巫术所致精神障碍、恐缩症和其他或待分类的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等。其症状大多历时短暂,呈发作性,以神鬼附体表现的身份障碍、片断的幻觉、错觉、妄想或行为紊乱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我科收治1例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病人,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精神症状得到控制,病情稳定,自知力大部分恢复。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51岁。信仰“法轮功”,因“练法轮功后疑人跟踪、迫害13年”收住本院。患者于1997年开始修炼“法轮功”,之后出现时常将家中财物送于他人,生病不愿吃药,称“我是修炼法轮大法的人,不要吃药练功就好”“我以前不舒服就是练功练好的”。称单位的领导想让她下岗,想方设法要开除她,故而常拿着扫把站在马路边,不避风雨、日晒,以示抗议;患者认为厂里领导派人跟踪她,有人想要害她;感觉自己的脸像“净白体”一样,这是师父在保佑她,有师父在厂里人就不敢开除她、就没人能害得了她了;患者不顾家人反对坚持修炼“法轮功”,自己花钱印刷“法轮功”宣传材料到处散发。诊断为“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根据CCMD-3标准)伴发2型糖尿病,收住我院,入院后给予氯氮平、阿立哌唑、奥氮平、丙戊酸钠、文拉法辛缓释片等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及降糖治疗和其它辅助对症治疗。精神症状得到缓解,患者在病房安静,无冲动、怪异行为,不再认为有人跟踪她,也没人想害她。仍认为“法轮功好”,否认自己有病。故需采取康复治疗,以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回归社会。

2护理

2.1心理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培养病人正确思想,培养自信心,鼓励病友与医护人员多交流,积极培养适当的行为习惯。精神疾病病人是自杀的主要高危人群[1],护士应对病人情绪低落、抑郁等易发生自杀、自伤等危险行为的病人做到心中有数,用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理论知识采取个别沟通方式,及时疏导病人情绪,使情绪危机得到缓和。鼓励参加简单的工娱活动,分散病人注意力,缓解忧郁的状态。尊重病人倾听其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及时上报,了解病人病情变化的动态,对有情绪不稳的时要引起重视,积极沟通,消除其担忧的问题,对其合理要求给予满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护患交流,给予患者信心,消除患者悲观、焦虑、恐惧的心理压力,取得治疗与配合的目的。

2.2安全护理:将病人安置在工作人员视线范围内,适当限制活动范围。保持环境安静,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病房内的物品陈设简单实用。加强巡视,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病人在夜间趁工作人员不注意,偷偷练功,护理人员通过聊天了解其心理状态,加强晚夜间护理,10~15分钟巡视一次。防止患者自伤及危害他人安全。当病人病情发作时,有轻生的念头,并伴有攻击性的暴力行为,工作人员要采取措施,稳定病人情绪,对其要求给予适当的满足。必要时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保护患者和自身安全。

2.3饮食护理:根据病人病情给予糖尿病饮食,将其安排在固定位置,重点观察,护理人员按时按量给予,防止发生暴饮暴食。病人本身由于服用了精神药物后出现的某些副作用影响到吞咽从而影响到食欲,以及出现感知障碍,即所谓“出现特异功能”的异常体验。发生厌食、拒食,应耐心给予劝慰,促进饮食。必要时给予鼻饲或静脉治疗,保证病人营养和水分的摄入[2]。遵医嘱,病人坚持糖尿病饮食,血糖、尿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4生活护理:为病人创造良好睡眠条件,保证充足的睡眠。精神病患者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医护人员做好卫生宣教,督促其料理个人卫生,保持口腔、皮肤、头发的清洁。定时洗澡更衣、修剪指甲。关心病人根据季节变化增减衣服。注意病人的仪表服饰,满足其心理需求。在医护人员督促下,病人可完成日常生活料理,时常帮助其他病友。

2.5用药护理:病人自知力差,否认有病,拒绝服药,在给药前耐心解释,亲自把药给病人,看着病人服下,严防病人吐药和藏药、积存药物伺机吞服,避免意外。护理人员掌握精神药物的基本知识和护理,严密观察精神药物副作用。及早发现及时报告处理[3]。在有计划的药物治疗中,病人的精神症状得到控制,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为出院后良好的服药计划打下基础。

3讨论

通过对此病例患者实施以上护理体会如下,气功锻炼过程中发生偏差而引起精神障碍近来并不少见,人格障碍、既往曾有精神疾病或有家族精神病史者,易在气功锻炼时发生偏差[4]。要加强预防,重点在于宣扬精神文明,去除迷信观念,提高人群的文化素质和心理承受力,引导正确的文化信念,医务工作者除了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外,同时必须教育患者家属,同时借助多种宣传媒介,加强科普知识的宣教,掌握正确的社会观念,反对愚昧的迷信观念,呼吁社会积极的支持系统。同时保障精神病患者的权益。

参考文献

[1、4]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09~610

[2]李凌江主编.精神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9

[3]李乐之主编.精神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1

上一篇:消防安装合同范本下一篇:医生爱岗敬业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