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翻译产业经济学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产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是其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主要手段与方法。由于多种原因,我国产业经济学的案例教学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文章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利于进一步改善我国产业经济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我国翻译产业经济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国翻译产业经济学论文 篇1:

试论产业经济学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经济学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产业经济学源于西方,在我国的发展迅速但不完善,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产业经济学进行介绍,深入分析产业经济学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并提出完善产业经济学在我国构建的具体措施,为我国产业经济学的深入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发展历程;具体措施 一、引言 产业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内容为产业内部与企业组织之间的市场关系,是一门以实际应用为研究曰的的学科。1996年,我国对学科专业进行了重新分类调整,在应用经济学大类下设置产业经济学项目,推动了我国产业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新形势下,加强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产业经济学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

产业经济学源于西方,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成为独立的理论体系,并以上世纪70年代为分水岭分为两个主要阶段。产业经济学第一阶段的时间范围为上世纪30年代至上世纪70年代,在这一时期内形成了著名SCP范式,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上世纪30年代,哈佛大学正式开设了产业组织基础课程,并逐渐形成了以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的产业经济学研究小组,哈佛大学在上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期间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产业经济学的中心,并在1959年达到顶峰,其主要成就为哈佛大学教授贝恩提出的SCP范式,标志着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基本形成。产业经济学第二阶段的涵盖范围为上世纪7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呈现出百花争放、百家争鸣的态势,一方面,哈佛大学SCP范式不断发展和完善,产业经济学在结合数学方法和博弈论的基础上,不断研发出新型理论模型;另一方面,哈佛大学SCP范式不断受到新兴学派的挑战,芝加哥学派和后经济制度学开始崛起。

纵观产业经济学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其主要流派和观点包括以下两种:第一,哈佛学派的SCP范式,该观点主要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方面来论述产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通过市场上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产品差异性、进入壁垒等指标进行衡量,帮助企业在产品、价格、促销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并对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哈佛学派的观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经营绩效。第二,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该观点对哈佛学派SCP范式提出挑战,认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之间并不是单向的因果关系,而是相互影响关系。芝加哥学派对SCP范式中的进入壁垒、市场规模等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生存者技术、信息经济学理论、规制经济学等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推动了产业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三、完善产业经济学在我国构建的具体措施

我国引入产业经济学的时间比较晚,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产业经济学理论才逐渐进入我国,国内学者开始对西方产业经济学进行翻译和研究等工作。1996年,产业经济学正式被列为研究生专业学科,产业经济学在我国得到官方认可[3]。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产业经济学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产业经济学论著多是对西方产业经济学各学派观点和著作的简单翻译,结合我国实际同情进行产业研究的论著较少,产业经济学研究有待加强。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完善产业经济学在我国的构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重构产业经济学学科体系。当前我国产业经济学包括产业的体系、结构、政策和组织四个方面,虽然在学科体系设置上非常全面,但是也造成了我国产业经济学研究脱离产业经济学中心,甚至出现无中心的现象。产业经济学属于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重点研究对象是产业组织与企业行为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我国产业经济学研究应当以产业组织研究为中心重构学科体系。其次,借鉴西方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现阶段我国学者在产业经济学研究方面多是对西方产业经济学已有著作的简单翻译或者是对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定性和规范研究,而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以实用为研究目的的学科,国际上通行的研究方法是实证和计量研究,因此,我同学者应当加强对西方产业经济学中案例分析、博弈论等研究方法和工具的学习,进一步提升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实用性。最后,保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我国学者在借鉴西方产业经济学研究成果和经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西方产业经济学是建立在西方自由市场经济国情的基础上,我国当前正处于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尚不完善,西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可能不并符合我国国情,我国学者应当清醒地意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紧密联系我国实际情况加强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

综上所述,产业经济学在西方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积累,逐渐形成了以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产业经济学流派,现阶段我国产业经济学发展仍不完善,通过重构产业经济学学科体系、借鉴西方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保持中国特色等措施,可以推动我国产业经济学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彪.对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的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商贸,2013,04:171-172

[2]陈晓晨.关于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若干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5:236-237

[3]解萧语.国内产业经济学研究历程与展望[J].经济师,2013,12:39-40

作者:闫瑨 邵冰清

我国翻译产业经济学论文 篇2:

我国产业经济学案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

摘要:产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是其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主要手段与方法。由于多种原因,我国产业经济学的案例教学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文章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利于进一步改善我国产业经济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在产业经济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就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以案例为教材,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及在集体中共同讨论,并拟身在其位、如临其境地解决问题,以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方法和过程。案例教学是理解深化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案例具体生动的演示,帮助学生说明、验证、消化某种理论,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由于产业经济学的学科特性、研究内容等方面的原因,案例教学应该成为其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从产业经济学的学科特性看,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1996年在调整研究生专业学科分类目录时明确将产业经济学列为应用经济学中的二级学科,作为应用经济学学科,它以理论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在科学总结各产业实践的基础上,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做出理论概括,形成新的应用经济理论,以指导各产业的发展。作为应用经济学,它来源于实践,也必须指导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而案例教学正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桥梁,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产业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构成来看,我国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产业经济学等同于产业组织学,以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和产业组织政策为基本理论框架,主要围绕规模经济问题、进退壁垒、市场集中、产品差别化行为、价格行为等问题展开;二是认为产业经济学不仅包括产业组织理论,还包括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等内容,而产业结构则主要围绕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与优化、主导产业的选择与扶持等问题展开。不管是哪种体系,这些问题导向都决定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尤其是产业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更是应考虑到不同国家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这种实践性和应用性决定了产业经济学的教学必须运用案例教学,才能达到其教学目的和要求。

二、我国目前产业经济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学科起步较晚,实践教学经验积累不足,案例教学应用还不是很普遍,产业经济学的案例教学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师资力量、案例教材建设、教学手段与工具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由于现代案例教学所体现的现实性、生动性和开放性特征,因而要求教师除了应当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准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准备、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同时还应当具备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既能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学生发现的新问题,也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加以客观的、科学的评判和引导。由于我国经济学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忽视案例教学,再加上产业经济学本身建设时间短,许多高校甚至还没有开设本科专业,正规科班产业经济学专业毕业的教师缺乏,致使目前处于产业经济学教学第一线上的达到以上水平和要求的教师缺乏,更谈不上形成一支这样的队伍了。

(二)案例教材建设滞后

我国经济理论界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起步较晚,1985年杨治教授出版的《产业经济学导论》可以称得上是国内最早的著作,此后西方的产业经济理论才陆续传入我国,一批产业经济学著作也得到翻译出版。据笔者对国内目前大部分产业经济学教材分析,部分教材开设专门的案例章节,但多数案例较为陈旧,而且因为都是附在一章之后,必然是针对本章的知识点,综合性的案例就较为缺乏,难以串联前后的基础理论;在诸多的教材中,专门的案例教材寥寥无几,与管理学案例教材建设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案例教材建设任重道远。

(三)案例教学手段与工具相对落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投影仪等设备和工具在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许多课程都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得以提升。但目前仍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尽管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利用的深度不够,只是把以前的黑板换成投影而已,尤其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更是缺乏对多媒体的综合利用。另外,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带有实验性质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配备完备的专业教学实验室和有关设备,而在这方面,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相比差距更大,除个别学校建成的专业教学实验室具备模拟经济运行功能外,大多数学校的专业教学实验室名不副实,认为一个单纯的计算机房就是专业教学实验室,软件建设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产业经济学实验,包括它在经济学案例教学中的运用,都需要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等,这需要相当大的一笔投资,这对于教学经费本来就不宽裕的许多高校自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四)师生互动性差,学生参与积极性欠缺

这首先与前面所分析的师资力量薄弱有关,由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欠缺,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学生发言进行有见解、有深度的总结和科学的引导,致使案例讨论流于形式,难以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深度。当然,问题更多的一方面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差、主动性差,将案例分析单纯看成是一项作业、任务,而不是将之视为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案例讨论不积极,案例发言的形式单一,案例分析不够深度。

三、对于改善产业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若干建议

案例教学是产业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各高校应该加大对产业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案例教材的建设、改善案例教学设备与工具、改革授课方式,充分实现案例教学在产业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产业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质量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师水平,对于从事产业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教师,除了具备深厚的产业经济学理论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之外,还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掌握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在引进师资时要注意考察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案例教学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教师相关技能培训工作,经常组织教学观摩,总结经验,以老带新,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形成适合案例教学的教学团队。

(二)注重案例教材建设

有条件的学校要组织专业教师,申报至少校级级别的课题进行案例教材编写,这不仅可促进本校的教材建设,对我国产业经济学的教材建设也有极大意义。在案例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体现“四个结合”:既要吸收国外产业发展案例,又要吸收国内产业发展案例;既要有历史上的经典案例,又要注重对当前的产业热点问题、案例加以引入;既要注意产业发展的既定历史,又要从案例深度、广度的角度加以修饰以利于更好的用于案例分析;既要有具体重点知识点的案例,又要编排综合性案例。

(三)不断改善案例教学设备与工具

加大对产业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投入,加强产业经济学教学中多媒体、互联网、课件等的建设。对于一些重点高校,根据学校经济学科的专业设置,可加强产业经济学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实现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在计算机上的模拟仿真、分析和计量。例如,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经济课程组自主开发了产业结构演变和产业组织变动计算机模拟仿真实验系统,并编写了产业经济学课程实验指导教材,指导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不仅能创造接近产业变动的真实现状的学习环境(仿真性),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且具挑战性,也提供了动态学习的环境(可变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为案例教学提供了更好、更广的平台。

(四)改革授课方式

改变现有的以讲授为主的“满堂灌”或“填鸭式”的刻板教学方式,加强讨论环节的教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喻言(2008)的做法相似,笔者也曾在课堂采取课前案例讨论、课中案例分析和课后案例调查的形式,将案例贯穿于课堂,学生案例讨论、发言的形式也不拘一格,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取得过一定的效果。教师一方面要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另一方面要把握讨论的进度和深度,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杜传忠.我国产业经济学案例教学问题探讨[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6).

2、喻言.产业经济学案例教学实践问题探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3、邱凤.产业经济学案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汪芳,赵玉林.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创新[J].理工高教研究,2007(6).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袁中华 邵 雄

我国翻译产业经济学论文 篇3:

体育产业研究方法的不足与突破

摘 要:体育产业自建立学科以来,体育产业研究大体上沿着两条脉络发展:一是以界定概念、内涵和构建相关内容体系为重点的相关理论研究;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研究为导向的应用研究。从目前来看,体育产业的研究方法仍显得比较杂乱,不够科学,这表现在研究多以描述性研究和简单的统计分析为主,研究结果还不够深入、逻辑分析方法还比较欠缺等问题仍很突出。通过对目前体育产业研究方法的反思,并通过引入和借鉴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产业经济学逻辑体系来深入体育产业的研究,希望能为体育产业研究方法的突破有所裨益。

关键词:体育产业;研究方法;突破

目前,很多体育产业方面的研究,是“白话加口号”的“直叙研究”,还有些是“对策加建议”的“个人感受”研究,实际上,这类研究方法和结论既不科学也不可靠。国内体育产业高水平研究中,绝大多数也是以规范研究,定性研究为主,而经验研究、特别是有深度的理论分析严重缺乏。对比经济学,如经济学在产业经济研究方面,很多研究借助于现代科学研究工具,研究框架和方法都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理论推演和实证分析。所以,体育产业研究如何能有条件地引入和借鉴经济学,特别是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这是摆在体育产业研究学者面前的艰巨任务和挑战

实际上,研究方法在应用上的贫乏和不足是与对研究方法本身研究的落后紧密相关的。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对体育产业研究方法论的探索一直没有受到我国体育产业学界的应有重视。因此,在研究方法上的提高和借鉴是体育产业研究向前跨越的现实问题。

1 体育产业研究方法的不足

体育产业研究的学者很多过去是从事研究传统体育科学和其他交叉科学研究的,他们转到体育产业研究领域后,大多缺乏对该专业系统研究方法的学习和了解。由于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该领域的研究和调研文章大量出现,理论研究和研究方法的进展跟不上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一点非常突出。目前,体育产业研究方法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统计口径不够规范,理论体系薄弱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研究处于初级阶段,体育产业统计口径与国民经济统计体系还存在脱节,不少学者正努力将体育产业统计分类较好融入到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中,如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张立在《对体育产业统计与国民经济统计体系间关系的认识》一文中就对如何将体育产业统计纳入到国民经济行业统计体系进行了讨论;而俞林和高瑜则以上海为例对上海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究。此外,林显鹏、罗华敏也对该问题做了有意义的研究。但就目前来看,统计口径与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不匹配问题仍制约着体育产业研究的深入。

目前,体育产业的研究依然盛行描述研究和现象研究,大多数研究缺乏理论深度。鉴于此,鲍明晓指出,中国体育产业研究的状况是“生动的实践,滞后的理论”。徐本力也认为,体育产业研究应该确立一个由本体产业、相关产业和外延产业相互倚重的“体育产业框架结构模式”的理论构想,研究方法应该是理论研究和方法研究的互动共进。此外,目前理论研究不能只关注概念,应走向对学科问题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揭示。在研究方法上要改变我们的既有思路和传统研究范式,从简单的“现象描述”转向有深度的“逻辑揭示”,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中要结合相关理论和逻辑推演方法深入揭示现实问题,而不是简单叙述问题和现象。

1.2 研究范式不够成熟。缺乏有深度的逻辑分析体育产业研究范式严格说来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其研究范式无外乎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合,但怎么做到研究的科学、合理却并非易事。任何社会科学的研究总不能摆脱规范与经验的二元化取向的格局,都是在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的张力场中成长的。目前,体育产业研究范式不够规范,缺乏有深度的逻辑推演研究。这表现在如对体育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不够深入。比如,产业经济学对产业结构变动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法则和霍夫曼定理等都对产业结构变动和演进做了深入的理论揭示和实证分析,而体育产业研究在这些方面还很不足。由于体育产业研究的热点相对集中在发展、消费和对策等方面,体育产业的研究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研究范式还不很清晰。另外,体育产业是一个跨越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综合性产业,从产业链管理理论的角度对体育产业的研究却非常欠缺。除此之外,产业组织理论中SCP范式(即结构一行为一绩效范式)和产业集聚的研究也相当成熟,而体育产业对产业的分工与集聚、市场结构和战略行为的研究甚少。

此外,体育产业研究还存在两种倾向,一是规范研究不够规范,如,缺乏理论预设、问题意识,存在“假说的贫乏”问题,文献引用、评论不规范,研究方法陈旧单一”;二是经验研究不像经验研究,资料获取途径单一、资料分析方法单调,分析工具简单、落后。实际上,正是由于研究的规范性严重不足,使得我们对不少论文评价时除了在运用研究类型这一判断标准考察外,甚至难以分辨它们在研究方法与类型上的特色。

1.3 研究方法相对陈旧单一、研究框架仍需完善我国体育产业研究方法还没有实现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的有机结合,体育产业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方法论体系。此外,研究手段虽然因学科间的融汇贯通在表面上显得日益丰富,但由于深受传统研究方法的严重影响,一些学者难以从思想层面上和习惯做法上突破以往传统研究方法上的陈旧框框。至今,传统的、静止的、定性的、孤立的“说教式”研究依然是主流方法。李继军、张学忠认为,许多对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都没有建立在科学规范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基础之上,而是仅仅套用一些简单的经济学理论来加以简单的阐述或分析,这样浅层次的研究无疑对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是一种“瓶颈限制”,进而在实际上很难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实效性的促进作用。还有学者认为,体育产业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总体来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力量和研究积累,在体育学术界有一定的位置和影响,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在学术界的影响力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和欠缺。

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体育产业研究方法是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做好研究工作,尤其是基础性研究工作的关键。加强对体育产业的基础研究就是要重点研究体育产业发展中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问题,把握体育产业发展总体趋势,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更多的借助逻辑分析方法和现代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中要注意研究体育产业一般规律,借鉴体育产业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管理等部门的研究经验,尽快构建逻辑一致、有深度、有广度、概念明确、内涵清晰的体育产业研究框架,积极研究明确体育产业学科的研究规范。

1.4 定性研究与实证研究的不规范

定性研究易于揭示事

物的内在逻辑关系,能在对观察对象细微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宏观判断,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建设性。目前大多体育产业定性研究侧重于对体育产业概念、内涵、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而对体育产业问题的逻辑分析还有待加强。国内体育产业方面的定性研究大多表现出源于研究者本身感悟的主观色彩,有些结论缺乏逻辑论证和严密的推断。此外,当前的体育产业研究大多局限在静态研究或者脱离整体的局部研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它忽视了体育产业的动态性和整体性。

目前体育产业的实证研究,大多是单纯的应用型实证研究,而没有做到与理论研究的有机结合。在经济学研究方法中,实证研究大多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证实和检验。而不是单纯的应用实证研究。所以,在倡导实证法的同时,应科学地评判与应用实证法。

实证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目前体育产业的实证研究虽然可以弥补我国规范性体育产业研究框架的不足,有利于转变体育产业研究脱离实际的状况,能促使体育产业研究更好地而对当前的改革实践。但在实证法运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的结合,通过实证研究结合各种理论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2 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归纳

经济学分析方法有规范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无论是规范分析还是实证分析,经济学都注重逻辑推演和逻辑与现实的结合。当然,现代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更为普遍。现代经济学在国外有各种不同流派之分:如凯恩斯学派、芝加哥的货币学派、新自由主义学派、新政治经济学等等,这些流派都属于现代经济学的范畴。总的来看,现代经济学大都以理性人为共同接受的基本假设,理性人的含义是,人们总是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就各种的可能选择中,做出最有利于其目标之实现的选择。所谓经济理论其实也就是理性的人在某种限制条件下(也就是因),做出了最佳的选择而产生了这个理论所要解释的现象(也就是果)。所谓最佳的选择不局限于收入的最大化或利润的最大化,一般经济学家讲的是效用的最大化。

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有五个层面展开:第一层面是界定经济环境,设定行为假设;第二层面是构建数学模型描述人们在面对各种外界影响和自身禀赋条件下的生产效用的可能性选择空间等;第三层面求解均衡结果,第四层面是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用均衡概念分析不同主体在各自自利情况下的博弈均衡结果、进行评估比较;第五层面是均衡结果的福利经济学分析和规范分析,确定在均衡条件下形成的结果是否对社会有利。“由于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借助数学可以降低经济学家之间的沟通费用,数学模型有助于经济学知识的积累。经济学的这种研究方法使经济学与其它社会科学相比,内在逻辑统一,论证严密,知识可积累性强,更符合科学性原则。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完全是按照这种方式来研究经济现象、人类行为,以及人们是如何做出权衡取舍选择。这种分析框架具有高度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它首先给想要研究的问题或想要解释的某种经济现象进行假设,然后有针对性地构建数理关系模型,然后针对目标求出稳定条件下的最优解,并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工具进行检验,然后得出结论并在结论的基础上试图回答所要研究或所要解释的问题。

2.1 现代经济学主要研究最优化问题,研究的对象大多能够量化分析经济学从新古典经济学家提出边际理论开始广泛地运用各种数理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工具主要是各种图像模型和数学模型,数学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的地位日益强化。经济学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可以进行实证研究,并从系统的数据中定量地检验理论假设和估计参数的数值,从而减少经验性分析中的表面化和偶然性,得出有依据的定量分析结论。数学的运用还可以使经济学理论成果的表述增加精确性,减少歧义,从而有利于经济学家的交流。数理研究方法不断发展和统计工具不断完善,以及它们在经济学中的成功运用,促使经济研究中的数量分析不断开展起来。

2.2 经济学研究较好解决了宏观与微观、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结合经济研究不仅重视宏观问题,还非常重视微观问题,通过一般均衡下的框架把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有机结合,较好解决了不同层面的研究课题。长期以来,经济学研究十分注意社会需要,经济研究不仅注重基本理论层面的宏观研究,还更加重视微观层面的研究,通过微观的加总引出宏观问题,这是非常合理和科学的。当然经济学研究还非常重视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的结合。通过时间贴现和跨期最优化的目标的提出,较好解决了如何针对和分析目标的短期与长期的评价和比较问题。此外,除了主流经济学范式外,一些如历史分析方法、制度分析方法、行为分析方法、结构功能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也普遍应用于经济分析中。这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结合,也使其解释力和洞察力更为深刻。现在,经济学研究方法正努力做到与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特别是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步发展。

刘江南认为,社会科学研究者应该更加强调历史的观点,使人们能够清楚地了解不同时间(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不同空间(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该事物发展的异同之处,从而知道自己的国家或地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的优势、弱点、机会和威胁,从而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2.3 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向产业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在产业经济学研究体系中,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产业规制理论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中,投入产出分析、产业结构分析、产业集群分析、产业组织分析和产业规制研究都较好地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当然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也隶属于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

在早期,产业结构研究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分析方法大多是基于传统经济学的规范分析方法,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经济学更多的是偏向对产业组织和政府规范的研究,研究方法也从规范分析为主转向实证分析为主和数理分析为主,特别是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等方面知识广泛运用在产业经济学分析中。在研究内容上产业组织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

3 体育产业研究方法的借鉴与突破

我国体育产业研究的不足,很大原因是研究方法的落后。这是因为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可能取得好的研究效果。目前的研究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制约了体育产业研究的深度和科学性,也直接制约了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学科的发展,也削弱了体育产业学科中解决诸多跨世纪中国体育产业发展问题的解决。而且,科学方法的缺失也使体育产业研究的可靠性大打折扣。研究方法的不当,还容易造成学术性与现实性的严重脱节,乃至相互冲突,造成论点武断、缺乏严密精巧的理论论证,如“有观点而无理论”。

因此,要摆脱体育产业研究方法的落后状态,推进体育产业研究的新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大胆地借鉴、吸纳现代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先进研究方法为我所用。

3.1 借鉴经济学研究的两条途径 大胆借鉴就是要勇敢面对新问题,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改变体育产业传统研究方法,将过去那种问题直叙法、历史描述法、定性分析法为主的方法体系拓展或转换成以结构分析、逻辑分析、计量分析为主的多元方法体系,并将之作为我国体育产业研究的方向。在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方面,应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有选择性地运用合适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选择应注重方法与研究问题的适合性。

经济学在研究中,无论是传统的马克思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都强调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而在体育产业研究中也要尽量做到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结合。像赵清波和赵伟在研究中提到我国的体育产业应广泛借鉴现代化先行国家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根据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基本国情和现代体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在融汇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上综合创新,逐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这是很有道理的。

借鉴有两条路径:一是从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中借鉴和移植可借鉴的新方法。在一般分析工具的层面上,应大胆引进现代经济学所使用的诸多具体研究方法;二是勇于引进产业经济学相关研究框架和分析范式,像产业结构研究、产业链研究、产业组织研究、产业集群研究和产业规制研究等内容,构建体育产业理论框架体系,打破传统研究方法单调、陈旧的研究格局,实现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2 致力自身研究方法的创新 应当承认,虽然体育产业发展很快,研究该领域的学者也不断增加,但我们必须承认在研究方法探索方面体育产业研究仍做得很不够。实际上自上个世纪末以来,尤其是步入二十一世纪后,在学科交叉和融合趋势下,不少学者已经开始意识到了体育产业研究方法创新的重要性。虽然可以从经济学研究方法复制抑或是在其他学科间借用,但体育产业研究方法本身也不能忽视如何在面临本土化、科学化方面的自身创新问题。研究方法的创新不仅仅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还需结合体育产业本身的特色,创造性地运用适合该学科的方法,这是一个学科自身发展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如何将以上目标落到实处?笔者以为,一是要勇敢地直面现实,坦承不足,老老实实地进行方法论上的“补课”,如开展研究方法普及性训练和方法论研讨等。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创新是非常值得体育产业界认真学习和借鉴的。当时,我国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还是沿袭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引进,通过大量引进现代西方经济学教材和进行现代经济学方法培训,经济学研究方法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博弈论、实验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快速发展大大促进了经济学科的发展和研究成果的与国际接轨。二是体育产业方面的学术刊物应发扬好标尺和导向作用。不仅应大力推行匿名审稿制度,还应努力倡导刊发论文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三是组织翻译、编著有关体育产业方法论方面的著作、教材。四是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课题设计与安排中应向体育产业方法论研究和理论范式研究适度倾斜。

当然,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研究都是逐渐演进和深化的过程,其研究方法也是逐渐生成的。在具体的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创造新方法的摇篮,也是检验方法科学性的惟一标准。……科学实验和社会调查的方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在它们各自的发展历程中都出现过为数众多的具体方法,一些方法在实践中逐渐被证明是不科学的,自然被淘汰出历史舞台,另一些经受住了各门学科的验证,保留了下来,成为今天的科学方法”。所以,体育产业研究方法的提升离不开体育产业研究本身的创新和发展。

3.3 在研究方法上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有的论文乍看起来有很多数据,调研内容也很丰富,但研究仅限于问题的罗列和数据的搜集是不够的,必须在研究中注意从实际向理论迈进,没有理论支撑的经验研究是没有深度,也是没有多少价值的。所以,在研究方法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很重要。此外,目前实证研究方法很多,也很新,但哪些方法更适合,哪些方法适合用在什么条件下,都是需要在理论上做深入研究和揭示的,因为如果你的实证研究方法不恰当或者不适合,可能所得的实证研究结果就没有多少价值。在选择研究方法时,必须细细推敲,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内容的研究方法即便堆积很多,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由此,我们在选择研究方法时,不应只追求形式,而应争取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此外,“还应考虑到研究方法的可靠性,特别是以定量为主的研究方法,如调查法,要考虑样本,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实验法要注重实验条件、对象、干扰因素、可重复性等;以定性为主的研究方法,如理性分析法、比较研究方法也要考虑到推理的严密性、分析的全面性、思维的综合性等”,如此才能使研究方法符合研究要求。要注重研究过程严谨可靠,研究成果对理论建设和实践的指导价值和应用价值。总的来说,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就是在研究方法中做到逻辑分析与计量分析有机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有机结合。现代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应充分体现方法综合化、方法学科化和方法现代化。

3.4 要像经济学那样尽可能多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为使研究方法严密、科学、实际,应尽可能像现代经济学那样多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讲究科学、严谨和可操作性,这对认识问题和揭示问题是非常有利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讲究时序性原则、因果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证分析与逻辑推演相结合原则,而这些原则都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的。总的来看,有效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使我们的研究结果更为有效和可靠。

从目前来看,循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体育产业研究中没有被采用或少有人采用,如数学模型法、实验法、博弈论、最优化分析法、运筹学分析法、信息与控制论方法等。这些方法有助于剖析问题的内在规律和主要症结,并能有效通过简化模型、逻辑思维与科学实验,提出新观点与新见解,开创新概念与新领域。这些方法还有助于从系统、整体和内在的角度认识事物,当然这种方法对研究者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比如研究者本身应具有广博知识面,对数学、统计学知识、物理学知识有较高要求。

研究人员需要不断努力掌握多种科研方法,以适应现代体育产业研究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特别注意,当现行研究方法受阻或不成功时,应及时更换研究方法,不断向发展较快的学科学习和看齐,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借鉴,通过不断地提升与创新,来取得更好的科研效果。

作者:林致诚

上一篇:校外活动实习工作总结下一篇:可持续发展英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