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优质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通过厘清高职院校品牌社团内涵、对优化社团育人育才机制的深度分析,以强烈的中国文化精神,探讨了新时代、新使命之际如何向道文化的修远境界,怎样建设一个精气神昂扬的高职大学生优质品牌社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学生优质素质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职学生优质素质教育论文 篇1:

高职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

【摘要】本文从对高职院校师生关于素质教育的调查入手,了解目前高职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天津高职教育实际情况提出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素质内涵;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校园文化

2012年5月-10月期间,笔者对我院及兄弟院校的师生就高职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师生对素质及素质教育的认知程度,了解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相关性以及校园素质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找出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的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调查过程得到了相关院校师生及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一、调查情况综述

(一)对素质与素质教育的理解

1、素质

1)素质的内涵

素质本意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某些生理解剖特点,是生理学范畴。在教育学概念中,主要是从先天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环境教育两方面来说的,指的是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发展形成的人的主体性品质。在调查中发现,只有40%的学生能较全面的考虑到素质构成的特点,而其他学生在此问题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2)素质认知度的调查

素质认知度的调查主要从自身素质的重视程度、素质的行为表现两方面调查的。在重视程度的调查中,49%的学生选择比较重视,38%的学生选择非常重视,10%的学生选择一般;在素质行为的调查中,诚实负责的态度被选率最高,占到81%,干净整洁的仪容排在第二位,占到71%,积极向上的热情排在第三位,占到34%;在具备高素质的调查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能力突出,踏实肯干和适应社会。可见,高职学生对于素质的认知和素质行为的判断力是比较强的。

2、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在调查中发现,师生对于这四部分的认可度不同,但有一个相同点,就是对“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一项师生的认可度排名最低。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一部分师生认为素质教育和注重培养人的智慧潜能是关系不大的两回事,甚至有的师生片面的认为前者是德育工作者的事,而后者是专业教师的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高职教育中的专业教育没有较好的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

(二)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相关性的调查

1、课堂教学的地位

素质教育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部教育工作,它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领导工作、干部和员工工作等。其中课程教学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最重要的中心环节。调查中,4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此项,排在各选项的首位,这也体现了师生对课堂教学重要性的充分肯定。

2、教学内容、方法与素质教育相关性的调查

在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查中,51%的学生和52%的教师认为目前的课程教学内容很少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所以,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手段,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特点,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三)校园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调查

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素质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中,至少70%的学生平均每月参加一次此类活动,而在参加活动的原因调查中,62%的学生认为对此类活动有兴趣。

二、调查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高职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存在一些问题,总的来讲包括三方面:1、部分师生对“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认识不足。2、素质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3、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这些问题目前已成为高职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1、坚持“以人为本”,強化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理念

强化素质教育理念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和首要任务。高职院校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关键就是要育好人、育能人、育社会需要的人,具体来讲,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衡量:

1)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思想观念、思想方法等方面的基本品质总称。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灵魂,居于各种素质之首。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理论学习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一个人发展的思想保证。

2)文化素质

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社会知识、传统文化、艺术审美等知识的丰富和个人修养的提高。人文素质对于高职学生正确处理人与科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文化底蕴具有深远的意义。

3)业务素质

它主要包括专业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创新的思维和手段,对新技术和观念的鉴别力,专业团队的合作等方面的内容。而在业务素质的培训过程中,岗位是基础,只有立足岗位,脚踏实地,才能保证工作行为的长期稳定。

4)身心健康素质

高职学生的成长之路往往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们需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的工作环境。所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他们出色地完成一线工作与自我成长的重要保障。身体素质教育在于培养高职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素质教育在于培养高职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良好的心理自我调节和保护能力,抗挫折承受能力等心理品质。

2、建立相对完善的素质教育课程教学体系

教学模式上,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专业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1)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根据职业能力要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实施上,强化教、学、做一体化。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就应该从过去只研究教法过渡到现在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使教与学统一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近几年,以锻炼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不断的开发并因收到良好效果而不断得到推广,比如: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3)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更新,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甚至是将优秀的教材图书、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信息电子化、网络化,这些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既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又可以多渠道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

3、积极开展并引导学生参加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展示校园文化的重要窗口,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广阔而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大背景中接受熏陶,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许多高职院校每年举办各种类型的素质教育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专题讲座、学生读书会、学生社团活动、心理运动会、田径运动会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非一日之功,教育工作者只有通过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才能建立起科学的职业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才能将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下去,以适应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作者:李嘉明

高职学生优质素质教育论文 篇2:

新时代高职大学生品牌社团内涵及文化路径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厘清高职院校品牌社团内涵、对优化社团育人育才机制的深度分析,以强烈的中国文化精神,探讨了新时代、新使命之际如何向道文化的修远境界,怎样建设一个精气神昂扬的高职大学生优质品牌社团。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优质品牌社团;品牌内涵创新;真人真才;有意思的;有意义的

如何建设一个好的、精气神昂扬的社团一直是一件很值得思考的事情。特别是,近年高职院校借鉴现代管理、品牌理论的建设意识和实践,极大地推动了其学生社团品牌化工作的热潮,取得一定成效。如沐春风,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为国人指明了方向,也为高职院校社团工作提供着基本循律,决定了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阵地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为重要的总体特征,优秀社团亦成为决胜“两个一百年”的重要“部件”和“组件”[1]。仁勇担当,当前正逢日益国强、强国日益的好势头,建设一流高职院校与建设一流学生社团、再建再造优秀社团的新要求和新使命,主流价值诚信中国、仁爱民义的精神,催人奋进。本文就此重大时代背景尝试分析和探索高职大学生品牌社团内涵及其文化铺展的坚实而快捷的有效道途,盼有所厘清,虚谷引玉,期同致大力、共同探索,先进于高职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时代性的重要工作。

一、厘清高职大学生品牌社团内涵

(一)品牌社团的定义

品牌,是作为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培育和创造品牌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2]。品牌理论虽是源于商业企业,但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工作对它的借鉴,非是对社团的商业化、金钱化,而是汲取其文化管理的精神,在管理文化层面的有益性、有效性上促进社团品牌化,增富学校社团文化的深刻意蕴,共同于校园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运营行进。

(二)品牌社团的内涵

十九大强调提出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主张,并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鸿鹄大志紧密联系,极大鼓舞着国人,也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工作注入了崭新的活力。笔者认为,新时代高职大学生品牌社团内涵通过扎实的建设工作而集成大成于如下三点:(1)文化软实力及其真切、丰富的提升,成为了社团优秀性的决定因素和最主要的考量指标,成为了保障优质品牌的最重要的文化特征。(2)社团拥有自身特色品牌活动项目。社团活动立定脚跟,注目脚下的沃土,以开发独特的传统优秀文化元素、地方文化元素等文化活动项目为主;活动务精品,推优质,不求多,更警惕泛滥。(3)求真务实,反教条和形式主义,创新社团管理。据高职大学生的实际、培养目标,据品牌建设的科学规律,丰富和优化社团文化,活跃文化气氛,保障以高质量活动为核心的社团品牌工作顺畅进行。

二、优化社团育人育才机制

一切的思考,一切的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根本利益,为了育人育才,为了学生在大学阶段获得最有益的教育。有个问题:教育是教什么?归纳而言,教育只是教两点:思考什么、思考的方式。可以“说教”,但是尽量避免“说教”。教育是“教人”,教的育的对象是“人”,显凸兀横眼前的“人本”及“生态”之大山峭壁,师者无时不刻可以或忘、妄忘。学习党和国家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问题特别是关于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时,所反对“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五个“唯”的总结,可谓一针见血,对着顽症下猛药,令人再度回思素质教育多少年来“顽瘴固疾”——历历。积弊是共同的担当,忧患是痛识和共识。高职大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任务则依然艰巨,社团的育人育才功能则取决于育人育才机制。

1.育人、育才两者联系十分密切,核心是育“品”

如何育品?笔者的尝试是:定期针对学生品德不良的形成因素,通过社团活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恰当地融入学生道德实践。有品之人有德,其品德自然是十分有利地促其知识、学问(常指向富裕的文化色彩)、才华、才干的成长和增长;故而,要坚决反对将“育人”、“育才”二者活生生分离分割的不科学现象。

2.紧密衔接社团育人育才目标与社团品牌化建设工作两者之间的效应链条

导师指导—学生积极锻炼才干—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兴趣的活动—学生收获价值认同的大喜悦。辩证和密切前述“育”、“人”、“才”三者,辩证和密切该效应链条,收获的是社团文化的丰富性和优秀性,创建优秀、品牌社团的总目标就比较易于实现。

3.加强“顶层设计”,优越管理制度

高职大學生社团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交汇之所,管理制度的优越化,尤其激励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十分重要。而若是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引领,并且若是缺乏指导老师的亲自带领,仅靠社团成员的兴趣而打造优秀社团,这于高职学生素质普遍不高的实际情况有着很大的冲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4.厘清管理规范与管理创新的关系,解决社团拓展可持续性矛盾

例如:某高职院校社联负责人通知规定社团纳新活动须在学校各部门纳新以后进行。但,笔者在本校担任社团指导老师,所指导制订的《冰心读书会章程》则规定:纳新活动可随时随地进行。据笔者长期观察,许多高职院校一致的情况是:多数学生的兴趣易变;多数学生还在兴趣塑造期,含某些家境贫寒而勤工助学者在内,除了玩手机外什么兴趣都没;特别是读书、阅读兴趣方面多数学生是三分钟热度。故而,准确调研学生实际,才能准确判析、制定合理制度,科学化章程。“可随时随地纳新”是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拓展可持续性矛盾的一个好办法。否则,成员离散,社团基础不在,社团不在;社团不在,可怜的是孩子们:本来入学前就够可怜、且多数不自知、不能知道自己是多么可怜,特别是不能知道自己“埋在”中国文化断裂带里很久很久了。更不知道该断裂带已然“埋”了几代人。无知若此,如何真正理解“两个一百年”?不能真正理解,又如何为此奋斗努力?“培养真人”的主张何日实现?学生社团必要严谨的管理制度,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也是必要。松绑,什么松绑,哪些可以松绑,如何松绑,这也要全面考虑。这就须重点措施赋予工作方法、管理制度以善备之能,“学生实际”、“社团特点”、“学生需要”,思虑中心应落在“善备”、“能”两个关键处。

5.坚持工作科学

反工作科学就不利于工作。笔者还关注到许多高职院校社团工作QQ群的一个弊病:工作群平时只是发布工作计划、通知文件等。但社团工作群的师生工作人员应还可活跃于工作交流,不论工作上的困惑、思考,抑或工作思想、工作方法的探讨等。多交流,除了能相互学习、促进工作、工作做得越来越好外,至少还有这个好处:能看到感到“工作温度”。“工作温度”有益于工作人员间感情更融洽,工作质量更高;个体与总体效应间更紧密的呼应,全体社团工作含金量将更为突出,越来越广多、特拔和显著[3]。

6.做“有意思”的活动,生发“有意义”的真认识,培育真人真才

生发,不是生产,而是自然产生、发生、生长的内涵。自然而然,有感而发,获得的是“生”(生命、生态),学生社团承载主流价值观、激发学生成长的内生动力就不落空。那么,社团活动如何“有意思”?须是在导师指导下的有意思的活动。学生兴趣重要,但兴趣不等于高级趣味、高雅情趣,故而不能放任学生“兴趣”;并当避免高职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普遍不高,多数甚至低级,有的甚至自以为是、将不对的观念作为“个性”,种种因素导致多数社团活动走向娱乐、自我娱乐“节目”,甚至成为“高职学生节”,纯属浪费钱、时间和精力的情形。有意思的活动指向有意义的认识、真认识,学生在所习得真认识的自我指导下将成长为真人真才;在导师指导下的高职学生社团其普遍“政治性”的优越性、优秀性也才将真正地继承并光大中华优秀文化,良好传播民族基因,并重视世界文化互鉴。

三、结语

笔者学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关文章时有感而诗:“先进文化常乐玓,木长流远齐努力。喜信世界中国风,辩证生息民族祺!”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说:“一个大学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学生社团的发展史,一个大学的底蕴就存在于一个大学的学生社团底蕴之中,一个大学的精神、文化也存在于一个大学学生社团的精神和文化当中[4]。”笔者总结,上述“首先”到“第六”的六大点所言,其中关于高职大学生社团管理规范而科学、品牌内涵的创新、社团可持续性拓展这三大要素,及“有意思”与“有意义”的两条文化路径,正是这“五虎”之间的紧契密隙,方能大力推进高职大学生真正成长成才,考量着高职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实效性和优秀性、指向优质品牌社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2]维基.品牌[EB/OL].https://wiki.mbalib.com/wiki/%E5%93%81%E7%89%8C.

[3]E.H.施恩职业的有效管理[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2:25-29.

[4]徐倩.新時代如何实现一流社团新使[EB/OL].http://www.jyb.cn/zgjyb/201801/t20180122_940644.html,2018-01-22.

(责任编辑:李凌峰)

作者:林晓锋

高职学生优质素质教育论文 篇3:

试论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职教育改革

[摘要]高职教育要避免陷入技能教育泥潭,并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有鲜明的区别,必须发展成为一种高等职业素质教育。从最宽泛的素质教育概念出发,寻找高职素质教育的定位,以这种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借鉴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成熟经验,转变政府职能,调整高职学校职能,打造人才培养质量考核鉴定的行业中介组织,架构新型的、运行高效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是高职教育今后改革发展的长远之计。

[关键词]高职教育 素质教育 体制机制改革 模式 职业素质

[作者简介]潘玉昆(1967- ),男,辽宁大连人,沈阳农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辽宁沈阳110122)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体系的构架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33-13)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在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性的同时,应该成为一种素质教育。当我们具体组织实施高职教育的时候,应该首先以全面的职业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在高职教育的过程始终,以职业素质的培养为核心来构架整个高职教育的体系,这应该成为我们思考和谋划高职教育今后发展的逻辑起点。

一、基于素质教育理念,构架新型高职教育模式的意义

(一)基于素质教育理念,构架新型高职教育模式是对十几年来中国高职教育实践发展的反思,是中国高

职教育教学管理运行模式深化改革的客观需要

我国高职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随着政府一系列鼓励职业教育发展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政策出台,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07年5月,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已接近1200所,占普通高校的60%,700多种专业,800万在校生,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正在形成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但是,深入到高职教育内部,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照搬了普通大学的管理模式,还有的延续了原来普通中专的管理模式,尤其是教学运行机构设置仍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系统”,其效果评价以自评为主,所谓“产学结合”基本停留在实习实训层面,企业和社会并没有有效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双师”队伍建设很多情况下处于理论认同的层面,真正落实操作的还是凤毛麟角,教师队伍依然是“教书匠”多,“师傅型”少,教师的教学惯性也使课程改革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举步维艰。可以说,高职教育的发展在前一个阶段主要还是规模化的扩张,内部管理运行模式依然是扁平式的,这种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的内涵改革亟待增速,力度亟待加强,探索、整合、调整、构建运行高效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打造高职教育的独自特性富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素质教育理念,构架新型高职教育模式是深入思考高职教育的性质,界定高职教育和其他教育类型关系的需要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内部在人才层次、结构、特色、竞争优势等方面的模糊性日渐显露出来,高职教育“要么成为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要么成为中职教育的发面馒头”的特征也逐渐突出。一方面,随着人才需求的高学历化,本科院校开始争相扩招研究生,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纷纷争取上本科层次,本科学生大量增加,使原本的包括研究生在内的本科以上的大学生的优势日渐减弱,社会舆论极力引导大学本科生调低心态;另一方面,本科院校面对大学生的压力,又从优质的高职教育就业典型中受到启发,开始强调本科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出现了本科、高职、中职“难分伯仲”的局面:本科生比高职生“高”,但不一定比高职生“强”;高职生比中职生“高”,也不一定比中职生“强”。那么,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究竟是“以技能为核心”,还是“以素质为核心”?如果是“以技能为核心”,与中职怎么区别?“技能”的“高”又怎么体现?如果是“以素质为核心”,与本科怎么区别?强调什么“素质”?怎么去规划这些素质的培养?等等。这些问题在高职教育实践了一段时间之后,现在都到了必须给予明确回答的时候了。

(三)基于素质教育理念,构架新型高职教育模式是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功能,完成高职教育使命的需要

应该说,高职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在我国新型工业化、劳动力转移与再就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赢得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认可。但是,相对于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人员”的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主要表现在高职教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在数量、结构、规格、素质等诸多方面还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尤其是在“产学”结合、“工学”结合、订单教育等办学途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机制,以及提高就业率的主动性上,高职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与企业相脱节的弊端明显暴露出来,高职教育依然处于卖方市场的地位。

要改变这种局面,高职院校必须切实改变教育教学模式,企业意志必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政府部门也必须转变职能,为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探索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新型高职教育模式,就是要使高职教育创新机制,焕发活力,强化主体意识,尽快学习高度市场化的运作手段,使国际先进办学理念尽快本土化,把学校的发展与地区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保证高职院校服务好产业和区域经济,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真正走上一条市场化的办学之路,形成中国高职独特的竞争优势,清晰地界定高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从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基于素质教育理念,架构高职教育新模式的构想

(一)建立新型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晰以高等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管理运行中的职能分工(如图1所示)

学校在这个教育市场的链条中是一个“生产单位”,负责生产合格的人才“产品”,学校不再是终身性评价单位,人才合格不合格主要由行业专业考核机构鉴定。行业是依据政府授权参与“生产”,制定人才质量标准并负责人才这个“产品”质量考核的单位,同时,制定有关要求和鼓励企业参与支持教育的行规政策,明确企业的权利与义务,以此约束企业,保证校企合作的正常运转。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代表的政府履行服务审批的职能,给予政策指导和支持。企业是人才这个“产品”的使用检验部门,它应该参与到人才这个“产品”的生产设计(教学计划、课程设计等)、资金投入、人才质量反馈等工作中。

这个运行机制的最大突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出了“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学校工作机构的主题是围绕这个核心来建构的;二是将传统的第二课堂狭义的“素质教育”彻底融入教学工作中心,分为基本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两个模块,使高职教育真正成为一种高等职业素质教育;三是增加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职能部门,即职业资格、技能、文化等职业素质学业考核行业部门。这个部门的职能以往是学校自己承担的,在这个体系中,独立于学校之外,由具有政府许可的社会行业机构来承担,使之成为指导、检验学院教学质量的专业性单位。这样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打破了传统高职院校的自我封闭教育系统及其弊端。

(二)明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高职学生素质内容要求,确定基本职业素质和专业职业素质两个模块并举的培养目标,围绕这些目标制订教学方案(如图2所示)

这里的基本职业素质是面向现代社会的能够满足各种职业需要的比较稳定的素质。这些素质以往是由基础课或者团委等有关部门和渠道来完成的,被通常理解成的狭义的“素质教育”,它们是始终游离在教学中心之外的“附属性”的素质,在这里已经真正融入教学体系之中了。专业职业素质是弹性的根据各个院校不同专业不同时期社会的要求所需要学生具备的综合素质。这些素质相对于前者更为刚性,是学生将来工作的看家本领,是核心职业素质,也是各个学校专业特色所在。当然,有人把创新素质也列入基本素质之中,笔者认为,创新素质先天性因素作用更大,即便教育有影响,也不至于由高职教育承担。

三、基于素质教育理念,架构新型高职教育新模式的前提条件

关于高职的素质教育问题,近年来关注和研究的人越来越多。笔者感到尽管这些研究对素质教育的原则、机制、内容、途径、方式方法从外延方面来看日益扩大,有的从最初的“第二课堂的文化活动”扩展到“隐性的课堂教学”,有的从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上升到“职业素质核心”,甚至有的提出要渗透到专业素质教育之中。框架越来越清晰,共识越来越集中,已经在实践层面上诞生了许多优秀成果。但是,总结这些研究之后,我们会感到,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总是给人一种旁落的感觉,如果这个院校的主要领导重视,素质教育工作的成绩就大,反之就不温不火。究其根本原因,笔者以为还是对素质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关系的理解,主要是观念问题,根本是体制机制问题。要真正构架“职业素质教育”为本位而不是“技能”为本位的高职教育,有几个前提性的思想认识问题需要首先解决:

第一,素质教育必须上升到领导的办学理念之中。高职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性质的素质教育,不是第二课堂的素质教育,其本身的属性就应该是一种高等职业综合素质教育。因此,必须以素质教育为统领,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的构思和设计之中,打破传统的经院式的高等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颠覆传统的低效率的结构,创立理想的运行高效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

第二,素质教育必须和教学设计统筹考虑,解决“两层皮”的问题,必须将二者统一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方案之中。这样,原来教学主导形成的专业素质和素质教育主导形成的人文素质才能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所谓“高素质的职业技能性”才能得到体现。

第三,素质教育必须融入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之中,体现出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素质与技能的形成性过程,以此为依据,牵动师生员工的高度重视,帮助社会用人单位科学全面地了解把握每个学生的状况,这是符合高职教育的本质和需要的。

第四,负责素质教育建设的部门性质应该是具有“生产”性质的教学单位,传统上一般院校由党群工作性质的团委负责校园文化,进而负责素质教育,现在看已经不能适应改革需要了。这样,在新型高职素质教育模式构架中,就需要在机构设计和功能划分上,采取新的思路,进行新的定位,全面架构高职教育体系。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需要政府政策性支持,重新赋予学校、企业、社会在职业教育链条中的职能。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靠学校自身检验,实践已经证明这条路已经走到尽头或者快要走到尽头了,是不可取的;靠现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搞阶段性评估也不是长久之计,更不是市场机制。在这方面,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就是交给行业专业机构,这对于高职院校的良性竞争和生存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其实,这一点早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已经明确:“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其中,“社会参与”怎样落实是问题的关键,需要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发挥好引导和服务作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该放的放,该扶持的市场中介机构也必须扶持。否则,社会、企业和学校总是隔离的,高职教育很难独立地、快速地发展,也很难形成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有显著区别的特色之路。这些根本性问题不解决,高职素质教育问题就很难有质的跨越。

[参考文献]

[1]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胡秀锦,马树超.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6(8).

[3]匡瑛.美国高级技术教育革新计划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6(12).

[4]李文杰.浅谈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组织机构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05(6).

[5]吉飞.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有效途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3).

作者:潘玉昆

上一篇:架空输电线路爆破工程论文下一篇:贯实工会工作计划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