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当前中职教育模式已经形成了通过专业课程来塑造学生岗位能力,用德育课程来沉淀学生综合素养的基本形态,唯如此才能够不断满足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技能型人才的巨大缺口。但是,目前中职实际教学过程中德育课程的教育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1:

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初探

【摘 要】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对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中,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中职德育教师要分析这些问题,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思路作出改革创新,从而将中职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初探

一、现阶段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德育课教学对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的中职德育教学大都存在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没有达到中职德育教学的教学目标。首先,从中职学生的角度分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德育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讲述,教学方法单一,这就使得学生的德育课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进而影响了中职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其次,从教师层面分析,大部分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时,仅仅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本知识的教学上,而不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方面。这是现阶段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在中职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职开展德育教学的中心内容,德育教师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思想品德。由此可见,中职德育教学对提供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现阶段的中职德育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而社会对个体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个体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所以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措施

1.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德育课教学相比其他专业课教学来说,仅仅依靠课本内容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课本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比如,教师可以制作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并在课件中适当的穿插动画、视频、音频等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整个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与此同时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中职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敬业精神,促进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大大提高。

2.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理解德育教学理念

中职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从而理解德育教育教学理念。中职德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等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此,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要仅仅将德育课程教学作为教学任务展开,而应该注意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德育水平,注重德育教学的实际效能,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竞争意识、法制意识等,提高中职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经受住失败和挫折的考验,向社会各界提供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理解中职德育教学理念。

3.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中职学生大多处于15岁左右,其身体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必须不断提高中职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对正确引导中职生的未来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德育教学的内容相对较为抽象,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进而起到提高德育教学成效的目的。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德育教学成效,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德育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增加师生、生生之间互动,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产生对教师的好感,加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教师来说,以平等的身份和真实的感情投身于德育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获得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尊重,而且可以使其讲授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被其转变为积极的实际行动。教师在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让课堂教学由传统的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形成一个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每个中职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敢于提问题,敢于独立思考。只有通过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需要,将中职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综合型人才,中职德育教学改革创新是非常必要的。在中职德育教学改革创新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德育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昌骏.中职德育课程改革探究[J].新课程(下),2014(10).

[2]刘丽婵.浅谈中等卫生学校德育课程的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3(24).

[3]李心建.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水平的创新策略分析[J]. 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2(11).

[4]焦雄伟.论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5).

作者:商景洪

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2:

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当前中职教育模式已经形成了通过专业课程来塑造学生岗位能力,用德育课程来沉淀学生综合素养的基本形态,唯如此才能够不断满足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技能型人才的巨大缺口。但是,目前中职实际教学过程中德育课程的教育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如何在社会主义特色事业发展新阶段下,开展德育教学改革来致力于将学生培育成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新一轮中职德育教学改革亟需解决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研究实践

目前中职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響,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存在以考试分数论高低的情况,而这也成为衡量学校教学效果最普遍的参考依据,在这种情况下,使得无论是老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对于德智体美等占学生成绩分数比例较小的学科,普遍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德育课程的教育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据此,本文对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并开展实践。

1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教材内容缺乏实用性

目前,课程教学主要分单元、课程、框、目四个方面,其课程教材内容的选择主要是以国家对中职人才培育的原则与宗旨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进而形成具体的教学知识点与学习内容。由于中职学校没有构建成符合自身教学实际需要的规范有序,整体合理的课程体系,还是以高中思政课程作为模板进行借鉴引用,导致教材内容存在学科性强,实用性弱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理论性的知识点要远远多于对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工作等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内容,使得德育课程成为空中楼阁,没有与中职教学知识与实践相融一体的职业人才培育模式融为一体。

1.2教师队伍存在滞后性

德育教育是大多数中职学校重视程度不高的课程之一,不仅教学课时安排少,而且由于自身教育资源的有限,使得教师队伍建设不能满足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扩招以及学生人数的增多。大多数情况下,存在政治老师、语文老师或班主任兼任德育课程的情况,这些老师由于非专业出身,因此在理论素养,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德育专业老师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德育课程由于老师一人带几个班的情况比较常见,繁重的教学压力也让其没有精力去研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另外,中职院校对德育教学的资源投入与其它学科相比也相对较少,而且关于德育课程教学方面的培训讲座也比较少,这也在客观上使得教师队伍缺少交流学习、不断精进的平台和机会。

1.3教学设置缺乏有序性

由于德育课程教学中展现出来的学生内在素质,很难、很快地展现出来,而且也不是当前企业对于中职学生人才需求的必要条件,因为这只是对学生未来事业发展,人生方向具有积极作用,并不能创造眼前价值,故而社会的不重视也迎来学校教学课程设置的不重视。一般而言,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开展都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每周只安排仅有的一两节课时来进行传授,没有独立出来的教研组织,很少有通过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体验式、场景式和活动式的学习形态。另外,学校关于德育教学的辅导材料也比较少,基本上都是教育部或党政宣传部门发放的资料,而且大多数都陈列在图书馆中,并没有形成开放式借阅的机制,这样也造成了中职德育教育资源的浪费。

2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2.1根据学生实际,遵循中职德育教学规律

德育的落脚点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理念为宗旨,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让学生的道德情怀、思想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德育最终要呈现的效果是通过学校、老师、社会等外部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由内而外自发地形成正确的三观,构建充满正能量的行为认知体系。因此,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要根据中职学生思想状态、心理特征、精神需求和三观基本认知等角度,摒弃假、大、空象牙塔式的理论灌输,多开展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的教学内容之呈现,具体就是遵循学生心理成长基本规律,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情况出发,用具体的事情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切入口,让德育知识多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角度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阐述。

2.2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以人才培育为使命

中职学生要成为符合行业基本人才素养的工作者,成为能够持续成长不断创造价值的劳动者,成为沿着自己的事业规划和人生目标开拓进取的逐梦者,术业有专攻的岗位技能和符合新时代职业人才要求的职业素养是一外一内最重要的条件。为此,德育课程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育模式,就是从现在到未来,从学校到职场,从学生到员工这个人生际遇转折点这个角度来出发,围绕学生未来如何在职场事业中,生活学习中更好地成就自己,推动自己前进这个最现实、最紧迫的需要,来开展教学课程的规划,内容的编排和素材的筛选工作。这也是中职德育课程改革创新,让其从传统按部就班地以教材为中心,与时俱进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这样才能够通过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从而推动职业素养的塑造。

2.3强化德育教师管理,提高德育教师素养

教育事业对人民教师而言,既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广阔平台,又有浇灌祖国未来花朵的重要任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职责所在,意义重大。教师综合素养的高低,教学方法的强弱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重要影响。而德育课程教学不能单凭教材知识点的照本宣科,这样只能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因为德育课程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用丰富的贴合实际情况的素材来论证知识点,而这是最考验德育教师理论素养和教学经验的地方。为此在中职德育课程改革中要侧重于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管理和有序培育,通过持续性的职业教育培训来提升其知识储备,强化其教学能力,通过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机制,开展“创先争优”教学活动来激发起教师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其教学的创造新;通过开展与兄弟学校合作举办德育教学心得交流互动,来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4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体制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在开放性、包容性的社会环境中,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形态和价值标准,这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形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体系在学生思想意识中进行有效的构筑,而价值观的教育涉及领域和内容非常广,并不是仅仅只有道德这一个方面,还涉及艺术、文化、法律、卫生、经济等各个层面,为此在完善德育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扩展德育教学内容的基本面,通过教学素材对各个领域的合理涉及,来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而避免陷入片面的认知之中。其次,要做的是开展德育与其它学科进行合理融合的跨界互动课程教学,让学生在专业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德育知识点启迪智慧,激励精神,获得满满正能量来促进自我提升的作用。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语文知识中的古诗词、经典散文,将其中的德育知识以形象化的方式有效渗透,从而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德育教学工作应该在继承现有教育可取之处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形式上让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内容上让学生有对知识全面深入的理解认知,要全面开展具有符合学校德育教学现状,符合新时代德育教学发展趋势的理论研究,并将成果不断转化到实际教学应用之中,把学生培养成拥有广阔发展前景和职业上升潜力的栋梁。

参考文献

[1]张雪松.浅议“核心素养”导向的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5):121-122.

[2]陈立.中职学生德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06):27.

[3]邵春军.新时期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改革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6):191.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苍梧中专为例”(GXZZJG2020B024)。

作者:罗汉礼

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3: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摘要】 中职院校由于在课程性质和生源质量上的特殊性,所以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上面也是比较特殊的。总的来说,一方面,中职学校以培养技术工人为主,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偏低,学生一般自律性差,给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给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出路,优化了德育的方式和质量。本文基于“互联网+”的中职德育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 “互联网+” 德育课程 中职

引言: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社会各界都在顺应时代的发展对自身的运营方式加以改变[1]。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来说,如果能够与互联网的资源融合,形成“互联网+”下的德育模式,根据我们现有的经验,所发挥的效果是传统的德育模式难以企及的。尤其在中职德育当中,它能够让德育工作变得更为“接地气”,更为贴近学生,并有效地实现对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可以说,积极推动“互联网+”在中职德育课程当中的推广,是很有价值的。

一、新时期中职院校所面临的德育课程教学压力

近年来,国家开始严控中考录取“普职比”。根据这一方案,未来将有差不多一半的中考生将进入中职院校就读。可以说,这对于培养出大批合格的技术工人,缓解我国现阶段产业工人较为紧缺的现状,改善社会的就业结构,提升我国的工业现代化程度,拉动社会经济的增长等方面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然而,中职学校的扩招,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和压力。因为中职学生一方面在培养体系上具有特殊性,另一方面在生源质量上具有特殊性。所以,这就给中职院校的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一)中职的培养体系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的压力

中职的培养体系,与普通高中和高等院校相比都有着明显的区别。既不像普通高中那样,以开设那些应对高考的基础课程为主;也不像高等院校特别是本科院校那样,以培养理论性人才为主。中职专门以培养技术工人为教学体系的出发点,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蓝领工作。这也要求在德育课程的开展上,必须面向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不同于白领等脑力劳动岗位,技术工人是一种需要严格遵守操作流程,需要严格听从指令和调配,需要与他人进行密切合作,以一丝不苟和吃苦耐劳的职业面貌开展工作的岗位。“工匠精神”是对技术工人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中職的德育课程体系上面,也应当着手把“工匠精神”传授给学生,培养起学生一丝不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学会听从指挥、遵章守纪、吃苦耐劳,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尤其是,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是在一个模拟工作情境的氛围当中,才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受到职业道德方面的熏陶。这也意味着德育课程应当与学生的实操、实训相结合。因此,这也在倒逼中职德育课程模式的改革,要求必须做到“接地气”,高度贴近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情境,才能够提升德育教学的质量。

(二)中职的生源质量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的压力

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的生源质量比较参差不齐,整体上质量偏差。除了少数中考生由于家庭条件等原因,而不得不选择了中职院校;或者一部分学生在外打工若干年后“回炉”深造之外,中职所招收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中考当中的落榜生,因考不取普通高中而不得不选择了中职院校。当然,并不是说要歧视成绩差的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中职学生也有着他们的闪光点,只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不太适应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一般来说,中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不少在动手能力方面也比较有优势,有的还在文体方面颇有特长。但总体来说,中职院校的学生存在着学习习惯较差、自律性较差等问题。比如容易迟到、早退、旷课、早恋、沉迷网络游戏、抽烟喝酒等等。有的甚至会出现抵触老师的管教、打架斗殴,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泡在一起等恶习。而中职院校不像普通高中那样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管理上也相对于普通高中来说较为宽松。这更加给了那些缺乏自律的学生以放纵自己的可乘之机。假如学生不把身上存在的坏习惯、存在的懒散作风改过来的话,无论是对他们顺利地完成学校的学业,还是对他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来说,都是很不利的。所以,对中职学生必须格外注重养成教育,甚至要比对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加注重养成教育。而德育课程正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一个良好的时机。从刚才所分析的中职院校的整体生源质量来看,养成教育将是德育当中的一个重难点。想要让这些作风松散、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改观,难度确实是不小的。这也给中职院校的德育课程开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另外,也有一部分中职学生存在着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属于中考当中的“淘汰品”,比起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要“低人一等”。觉得自己以后从事的反正也不是什么好工作……这也容易导致他们在学习当中出现“破罐子破摔”,从而放纵自己。而对于这部分学生进行因势利导,帮助他们迅速地调整心态,这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三)外界的社会风气给德育课程带来的压力

学生所面对的社会形态,是一个“万花筒”一般的多元化社会。尤其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繁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日益多样化,思想观念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单一。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如“一夜暴富”等,也给社会的生态造成了污染,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涉世未深的中职学生。再加上中职学生自律性差、容易冲动等特点,更是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学生迷信“一夜暴富”,觉得以后当技术工人又苦又累,还不如趁着在校期间做点投资,结果被社会上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所欺骗,所蛊惑,最终陷入金融诈骗或传销的泥潭当中,给他们的财产甚至人身安全都带来威胁。

而中职德育课程的出发点之一,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法制和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在内心里筑牢“防火墙”,以免受到外界社会的不良影响,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主动抵制来自外界社会的各种诱惑,沉下心来完成自己的学业。

二、“互联网+”在中职德育课程当中的优势

前文我们分析了新时期中职德育课程所面临的形势。事实上,现在很多中职学校已经走出了过去那种片面注重专业教育,而忽视德育课程的误区,将对于德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因中职培养体系和中职生源质量,而给德育课程带来的压力,却在中职的教学体系当中普遍的存在。而通过“互联网+”来辅助中职德育教学,其主要出发点也正是克服在中职德育体系当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降低中职德育课程的难度,提升中职德育课程的质量。下面我们将“互联网+”在中职德育课程当中的优势分别进行列举。

(一)提高德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想要提升教学质量,那么改善教学效率是第一步。由于中职的学生本身文化基础偏差,在课堂教学当中也往往动力不足。在过去,我们开展中职德育课堂时,往往以教师的单方面讲解为主,学生主动参与的比较少,基本只是被动的听课,师生之间没有什么交流互动。学生在教师的“自说自话”当中,会感到教学枯燥无味,这就更加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调动,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况,不专心听讲,甚至在课堂上看小说、听歌等。导致德育课堂的效率较低,教学功效难以得到发挥。

相比之下,通过“互联网+”来辅助中职德育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德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新媒体的资源,可以围绕着课堂主题,将一些最具时代性、最前沿的知识,和一些贴近现实的材料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受到听觉、视觉等方面的感官刺激,通过我们现实环境当中的一些事、一些人来认知社会,培养心智,建立起正确的价值导向。

比如在“知荣辱,有道德”当中,就可以通过将学生所熟知的劣迹艺人的案例,通过微课的形式给学生呈现出来。比如在关于爱国教育方面的课堂主题当中,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多媒体画面搭配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历史上及当代一些英模人物的事迹,让他们受到感动和鼓舞。在关于“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的课堂主题当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现实生活当中的金融诈骗案例……从而改变传统教学当中那种比较沉闷的风格,并让学生体会到课程案例的真实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不仅会改善课堂上那种比较消极的学习面貌,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投入学习,而且还会主动去关注生活当中的社会事件,随时随地关注社会发展。此外,“互联网+”的资源也为学生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创设了有利的平台,便于课堂互动的开展,打破那种教师“一言堂”的格局,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

(二)使德育课堂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由于中职的生源参差不齐,所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有的学生自律性比较差,那么教师平时要着重帮助他们改善日常的行为习惯,提升他的自律性。有的学生存在着自卑情绪,那么教师平时要着重改善他的心态,帮助他树立起争取的心态。有的学生辨别力差,容易是非不分。那么教师平时也要帮助他着手提高辨别力……准确来说要想做到上述几点,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搭配一定的单独辅导才行。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当中,由于教师不可能随时随地跟学生见面,给单独辅导的开展带来了困难。

而通过“互联网+”的资源,尤其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自媒体手段,对学生的单独辅导变得更加容易,也有效地提升了德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通讯软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随时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同时,教师还可以基于不同学生的个性特质,利用APP小程序专门为他们分别开辟德育学习、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专栏,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三)实现对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

想要提升德育课堂教学的功效,那么教师平时也应当注重学习一些优质的课程资源,不断地汲取有利的养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一些优秀的教案以及一些优质的课程教学实况不易进行保存,因此想要获取更多的优秀课程资源是有困难的。

而通过互联网+来开展教学,便于对那些优质的课程资源进行保存,给实现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这样,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自己所开发的一些优质课程资源分享给其他教师。分享给兄弟学校,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三、“互联网+”背景下中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的开展要点

根据前文当中所进行的分析,通过互联网+来辅助开展中职德育课堂,不仅能丰富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元素[2]。具體的教学过程中,中职德育教师一定要充分应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形成一个庞大的德育教学体系,如“互联网 + 教材资源”、“互联网 + 企业资源”、“互联网 + 教师资源”等,打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搜索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德育教学案例,或者是为学生找一些德育教育的相关视频,将理论知识融入生动、具体的案例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延伸德育教学的内容。

(一)教师应完善自身的素质并改善教学理念

教师必须在教学当中善于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将互联网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地进行搭配。尤其是因为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快,教学资源更容易进行共享,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更加注重师德,做到谨言慎行。教师还要积极地改善教学理念,从过去那种对学生“牵着鼻子走”,转变为尊重学生的课堂“主角”地位,教师主要发挥点拨和引导作用。

(二)对德育教材适当进行二次开发

互联网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具有前瞻性的教学资源,而相比之下,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就具有滞后性,使两者之间出现了不同步的状况。所以,教师可以对德育教材适当进行二次开发,更改甚至剔除那些过时乃至错误的理论,多补充一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关的内容。

(三)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一些具有时代性的材料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应当结合本堂课的教学主题,播放一些具有时代性、为学生所熟知的经典教育案例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最终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例如在教学关于“职业道德与法律”时,就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当下一些劣迹艺人的案例,然后“借题发挥”,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来进行思考:“追星”是青少年当中常见的现象。但对于那些品行不端、行为低俗的明星,难道我们还要一味去“追”他们吗?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导向。

(四)通过多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方面的教育

结合一些学生对中考失败所产生的心理阴影,以及对技术工人行业所存在的自卑感,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平台来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方面的教育。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对自己专业的自豪感和正确的理想信念,提前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

为此,首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当代劳动模范的案例。比如许振超、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等。让学生懂得“做不了科学巨匠就做能工巧匠”的道理。让他们明白职业无高低贵贱,优秀的技术工人同样是受到社会尊重的。

其次,可以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等章节当中,为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通过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给学生模拟出在工厂等工作场合进行实操的情境,并通过动态的画面和生动的讲解,让学生懂得作为一名未来的技术工人应当具有怎样的职业素养。为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

(五)通过跟踪辅导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

针对中职学生普遍自律性较差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自媒体的手段来对学生进行跟踪辅导,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养成教育。

比如,在教学当中,可以专门设置一些关于“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APP,从学习、生活、社交等多方面进行细化。然后,运用微信、QQ等通讯软件随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掌握学生的动态,以便及时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四、结束语

在“互联网+”模式下,中职的德育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一轮的转型。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出互联网的优势,对中职德育课程进行改造,改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多方面的培养,提升德育教学功效。

参 考 文 献

[1]林宏.“互联网+”下中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20.10(16):90-91.

[2]王雪霞.浅谈“互联网+”时代下中职院校德育課程教学的改革策略[J].才智,2019.7(5):96-97.

作者:郭丽霞

上一篇:乡镇行风评议工作总结下一篇:医院上半年管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