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推荐12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详细了解大学生活的阶段性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以及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等,并能够据此逐步建立起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生涯发展规划。
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本课使用教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调整五大内容,包含了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理想作用、专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发展要立足本人实际、发展要善于把握机遇、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确定、职业理想的作用、制定发展措施、正确认识就业、做好就业准备、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管理规划夯实终身发展的基础、调整规划适应发展条件变化、科学评价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规划的详细内容。本教学内容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进行内容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述,依据职业生涯的规划展开,注重提高中职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以促进中职生的可持续发展。课程内容中设计职场趣事、心灵鸡汤、智慧之光、小讨论等增加课堂的学习效果。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自身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与测定,确定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订相应的学习、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采取必要的行动措施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学生认识自我、了解人职匹配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规避职业风险等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了解和评价自己。帮助学生在职业目标与本人能力之间寻求最佳匹配,以技能最佳化、性格最优化、兴趣最大化、环境最有利化等信息为依据,寻求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立足人生,做好全面设计,分步实施。简单地说,也就是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传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建立规避未来职业风险的主动意识,从而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顺利开始和发展职业生涯。
二、中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
(一)国外情况
国外部分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并在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基本上从小学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连续到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都普遍开设职业生涯教育、就业和创业教育等指导性课程,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美国《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规定,从小学就要开始培训职业意识,接受职业发展指导,学会并开始职业规划。在美国,到初中阶段,学校已经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结合起来。
(二)我国情况
2007 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高教司[2007 年17 号),明确提出,从2008年起倡导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大多数中职学校在入学新生中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学校和学生的认识问题。职业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在个人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所以目前,好多学校的就业管理机构还停留在毕业前的求职指导、解读就业政策、提供招聘信息等层面上,只能满足学生的暂时需求,忽视了早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能起到“临时抱佛脚”的作用;学生也意识不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其的重要性,把它当作无关紧要的课程对待。其次,课程设置问题。虽然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就业指导或职业指导。但课程内容偏重于就业形势的分析、职业素质的养成、面试的技巧、心理的调适与相关技能的训练,很少涉及职业指导的核心内容———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再次,教学缺乏实践性。当前,此课程的教学普遍存在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与用人单位的行业特点和企业文化联系不密切,与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毕业求职方面的实践分离的问题,特别是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模拟训练,大部分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行业需要那些应知应会的基本技能不了解,或知之甚少。
我国中职院校当前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状况,不能达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有的目标和作用,进行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校内公共选修课,具体目标是引导学生做出自己初步的、具有实践意义的职业生涯设计。应面向所有专业的各级学生,要在各专业,各级学生中进行连续一贯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而不是仅仅对毕业生进行临近毕业前的就业指导。
(二)教学方法
通过开展教学设计研讨会、师生座谈会等进行教学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该课程的性质选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文引导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安排,积极开展自我分析与评价、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知,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课程内容与过程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了解“生涯”、了解自己和了解职业,只有在充分认识“生涯”、职业和自我的基础上,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较切实可行的规划。因此,此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分为以下4 部分。
1.提出“生涯”问题,唤起任务意识
可以教师讲授为引导,以学生的讨论和分析为主要活动。例如,学习萨帕的职业生涯整体发展论时,在认识了什么是职业生涯整体发展之后,安排如下活动: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成才过程分析自己已经过的发展阶段、现在所处的阶段、将来要经过哪些阶段,在已经过的阶段中,自己是否具备萨帕的理论中提到的特征,若自己的某个阶段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以后的阶段是否可以弥补以及如何弥补,在此基础上写出分析材料。
2.科学认识自己
以学生测试为主,以教师指导分析为辅。对自己的了解,大多是借助心理测试工具和与专业指导师交谈完成的。借助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和英国等国家的研究人员开发的相关的心理测量问卷,让学生做测试,测试完成后,教师提供评分方法和标准,由学生自行评分并按照评分说明将自己的得分归入某一种类型,从而科学的认识自己。
3.认识职业
这部分内容以社会调查、学生练习、小组讨论、情境案例分析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此部分为3 个步骤:第一步,由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第二步,师生共同分析职业信息;第三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搜集与分析职业信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升职业素质。组织学生开展系列主题讨论和案例分析,比如职业知识问答、职业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有哪些、选择职业是选高薪还是选前景、要学历还是要经验、是坚守还是让位等。通过这些讨论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职业知识并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4.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报告
这份报告要求学生自行完成,为保证这份作业达到教师设想的效果和便于学生完成,教师必须事先规定报告的结构,并在课程结束前一个月将作业要求和报告的结构形式告知学生,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之后,需制订一个如何实现职业目标的5 年行动计划,这个行动计划应以如何为实现职业目标做好知识与能力的准备为着眼点。这一部分和前3 部分同样重要,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我分析的最后落脚点,所有的思考最终需要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此行动计划来指导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四)课程考核方法
康德曾说:“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中职生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在自我探索和环境认知的基础上,一定也会为自己设立职业生涯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如果没有目标、目标不明确或措施不可行,那么职业理想将难以实现。
为什么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因为有了目标,就有了行动的指南。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喜欢干什么,目标会成为中职生前进的最终动力。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人生总体目标在职业领域的具体化,是个人在期望的职业领域中未来某时点上所要达到的具体成就。
在中职学校的政治课上教师应怎样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
一、职业生涯目标的分解
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是制定目标,在明确了周围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前提下制定明确的目标。目标分解就是将职业生涯长期的远大目标分解为有时间要求的长、中、短期分目标,直至将目标分解为某确定日期可以采取的具体步骤。分目标之间是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具有互补和因果关系。
1、按时间分解为近期目标、阶段目标、长远目标
近期目标就是当前所面临的第一目标,一般数月。人生中再远大的事情也需要从眼前的事情做起,可以说,近期目标是迈向长远目标的第一步。万事开头难,做什么事情,第一步都是很重要的。第一步如果迈错了,虽然可以从头再来,但是,可能会错过很多机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
近期目标的最大特点和优点就是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所以,近期目标一定要是切实可行的,不仅看得到,而且摸得着。它常常表现为具体的行动,这里所说的行动是包括学习、教育、工作、培训等方面的计划和措施。
阶段目标就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现状所做出的实现长远目标的具体计劃。阶段目标的确立,是实现长远目标的重要保障。阶段目标介于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阶段目标要服从长远目标,也就是要根据达到长远目标所要经历的台阶和所需要的时间,采用倒计时的方式一步步往回倒着设计,将长远目标分解为与之方向相同的一个个阶段目标。另一方面,阶段目标又与近期目标密切相关,近期目标的制定和更替是为不断实现阶段目标做准备的。阶段目标是近期目标的向前延伸和向上拔高,它“看得到”,但必须“跳一跳”,才能“够得着”。
长远目标就是按职业理想所指引方向确立的最远期的奋斗目标。长远目标不是马上就能实现的,是通过职业生涯的一步步努力而实现的。长远目标是决定职业生涯规划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
长远目标离我们的人生理想最近,从某种意义上说,长远目标体现了我们为理想所做的最高设想,它可以成为我们追求职业成功的原动力。有了长远目标的支撑,我们往往能专注于某个专业的学习,会对某个职业产生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甚至还会对某种事业充满自豪感和光荣感,直至献身其中。
对于中职生来说,长远目标既可以是奋斗方向,也可以是具有激励作用的某个职业。但无论哪种类型,都应该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本人实际。只有经过认真分析而选择的目标,才能激励我们在学习阶段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努力奋斗,也才能使我们避免随波逐流、浪费青春。
2、按性质分解为外职业生涯目标和内职业生涯目标
外职业生涯目标包括工作内容目标、职务目标、工作环境目标、经济收入目标、工作地点。外职业生涯目标的构成因素通常是由别人认可和给予的,也容易被别人否认和收回。内职业生涯目标是从事一项职业所具备的知识、观念、心理素质、经验、能力、身体健康、内心感受等因素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内职业生涯目标可以通过别人的帮助而实现,但主要还是靠自己努力追求而得以实现。一旦取得,别人便不能收回和剥夺,内职业生涯目标是真正的人力资本所在,提高内职业生涯目标而取得的工作成绩,会转化为外职业生涯目标。
二、职业生涯目标的组合
目标组合是处理不同职业规划目标之间相互关系的有效措施。职业生涯目标包括:按性质分解的内职业生涯目标与外职业生涯目标,按时间分解的近期目标、阶段目标与长远目标,还有目标的表现功能与手段功能。虽然有时它们之间存在排斥性,使我们只能在不同目标当中做出选择。但是不同目标之间还具有因果关系与互补性,我们可以积极地进行不同目标的组合,达到职业生涯和谐发展。
职业生涯目标组合有3种方法:时间组合、功能组合、和全方位组合。其中全方位组合已经超出了职业规划的范畴,它涵盖了职业生涯的全部活动。
1、时间上的组合为并进和连续两种情况
职业规划目标的并进组合,是指同时着手实现两个平行的工作目标,即在同一期间内进行不同性质的工作。比如,假定你做的是护士长,那么它实际上就涵盖了两个职业:一个是护理专业人员职业,一个是管理人员职业。你需要在这两个职业上同时学习,同时提高,既要做优秀的护理工作人员,又要做成功的管理人员,这两个职业目标并不矛盾,可以同时进行。
连续组合是指一个目标实现之后再去实现下一个,最终连续而有序地实现各个目标。一般来说,职业生涯的阶段目标与职业生涯的最终目标是相关联的,较短期目标是实现较长期目标的支持条件。目标的期限性也是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目标成为中期目标,中期目标成为短期目标,短期目标成为近期目标。只有完成好每一个近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最终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2、功能上的组合存在因果关系或互补作用
有些目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如工作能力目标与职务目标和收入目标,前者是因,后者为果。表现为:工作能力提高——职务提升——收入增加。因此,要想实现因果组合,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知识,树立新观念,然后去实践。这样,我们的实践能力就提高了,随着职务提升,业绩突出,报酬也就会不断增加。
职业生涯目标的互补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一名管理人员希望在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的同时得到MBA证书,这两个目标之间就存在着直接的互补作用:实际管理工作为MBA的学习提供了实践的经验和体会,而MBA学习则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3、全方位的组合促进个人事务、职业生涯和家庭均衡发展
职业生涯几乎涵盖了人生全部活动。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在建立职业生涯目标时,应当通盘考虑自己在个人发展、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涯中的各种愿望。事业不是生活的全部,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离开家庭和休闲娱乐,完美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应把生活中的其他内容排斥在外,而是要在生活中的不同目标间建立平衡的协调关系,让职业生涯、家庭生活、个人事务的均衡发展,相互促进。
---未来掌握在自己在手中
勐腊县职业高级中学
50班学生岩坎宛
【前言】 不少人都曾经这样问过自己“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去走?”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人生这条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我们一生意义的全部;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是人生中的每一步。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设计好自己的目标。因为只有通过职业规划才能促进我们的未来,才能一步步走向我们生命的目标和归宿。有了人生目标、我们才会有动力。
【中职生生涯规划书一:人生规划与群找专业帮助】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更在于青春。”作为一名即将踏入社会的职高生,首先,要全面分析主客观条件。一方面要全面认识自己,如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人际关系、人生态度;另一方面还要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就业情况、社会需求,进行了解和掌握、做到知己知彼。对于未来的职业、我们应该早有考虑;它可能很抽象、也很可能朦胧,它也可能具体。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喜好,我对自己的未来做了一个完整的规划。
一、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定位:
1、做救死扶伤的医生;
2、学习佛学,从事与佛学有关的工作。-1-
对两种职业前景的认识:医生这行职业对于我来说非常地伟大,它可以拯救无数的生命、解除患者的痛苦,给病人的家人带来很多的希望和快乐。而佛学这门职业,也和我们息息相关,它追寻着宇宙万物行走的痕迹,揭示着生命的真谛,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让我们拥有博爱众生的宽厚心境。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佛学远远超过了科学的理论。故而我坚定了选择了学佛的信心……
【中职生生涯规划书二:自我盘点】
1、自己兴趣、爱好大盘点;业余时喜欢看小说、听音乐、画画、特别喜欢看《佛学理论》;
2、自己优势盘点;在班级里群众基础好,经常受到父母、朋友、老师的关爱,做事仔细认真,考虑问题全面;
3、自己的缺点;平日里总有些懒散,有时上课爱睡觉,有时有点自以为是,不愿听别人的意见。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书三:解决自我盘点中的优势和缺点】 1克服缺点,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亲人优势,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及时改正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足,并制定出相应的计划;
2积极参加校内的各项活动,弥补自身不足,为以后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种下坚定基础。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四;计划人生目标的职业与行动】
1、每天坚持锻炼身体;
2、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3、坚持每天看科学理论的书籍;
4、坚持每天看2-3小时的佛学书;
5、保持冷静的头脑、遇事三思,多询问别人的意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6、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打好理论基础;
7、安排好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8、爱护环境卫生,注重节约行为的养成,为环保工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9、提高善与人交往的能力,搞好人际关系。
【结束语】
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目标;计划好人生的脚步固然很好,但最重要的还是付诸于实际行动,并取得成效。这一点时刻都不能忘记。如果有了目标,但只是说而不去做,到头来都只是一场空,未来是未知的,它千变万化。我们计划好的目标、可能会受到各种社会上或自然的因素而影响我们,这一点我已经充分做好了准备。不管什么因素,有一点我会记住:就是保持冷静的头脑,不仅要及时面对、分析所遇到的问题,我们还要快速的寻找相应答案,争取做到最好。只有这样今后在人生道上才能有很好的解决问题,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在今后 的道路上我会努力做好最好。若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学、老师指出或补充、在此感谢……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在自己的脚下,开放脚不断的努力走…但是每个人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可最终结果就是“成功”…成功与未来就-3-
一。内部审计师:过去与现在
20xx年,美国安然和全球其他因会计欺诈而垮台的公司导致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为此美国迅速出台了以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保护投资者为宗旨的《萨班斯法案》。其他国家也以立法或监管法令的形式通过了类似的规定。这些法规均要求企业制定严格的财务与其他方面的控制政策和措施以消除发生所谓“财务违规行为”(会计上对财务数据错报的委婉说法)的可能性,无论这些行为是否是无心之失。
《萨班斯法案》中有一条款,即302节,尤其让企业的高管们寝食难安:他们必须证实向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报送的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如数据其后被证明不准确或带有欺诈性质;那么不仅仅是企业,这些高管个人也必须承担相应责任,他们可能会面临支付巨额罚金的民事责任或者锒铛入狱的刑事责任。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内部审计师成为公司财务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明星角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首席财务官报出的数据都会经过内部审计师的审查,这些数据不再只是企业高管急切希望分析师接受的美丽幻想。经此内审一关,明智的分析师就大可以对企业的数据放宽心了。
二。摆弄数字的人
许多人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与企业的各种数据打交道。而且从历史上看,内部审计关注的第一要务是控制:既关注财务控制,也关注管理一家企业所涉及的从制造到信息技术再到人力资源和隐私等其他几乎所有非财务流程的控制。
然而,内部审计的真正目标是使执行这项工作的人能够首先被视为风险管理者。他们的职责远非检查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以及产生这些数据的电子系统和其他系统所能概括。控制只不过是内部审计人员所肩负的各项职责中的一个方面。
摆在内部审计人员面前的持续争论是企业应当如何进行企业风险管理(ERM),即企业需要制定出一套独一的战略来管理其面对的所有风险。这些风险既包括传统意义上可投保或者能够通过期货合约或衍生品对冲的风险,也包括诸如企业声誉、经营、法律、人力资源、供应链等其它方面的风险。
三。内部审计师的职业道路
企业在提供关于其财务健康的真实信息时需要遵守各项规章,而这并非易事。许多学生受到帮助企业完成此一艰巨任务的宏愿感召、投身于内部审计职业。还有许多人则因为对大型组织中采用的确保日常经营活动顺利开展的各种系统和流程抱有兴趣而选择从事内审工作。
在雇主方面,自若干年前上市公司重大会计丑闻曝光后,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雇用内部审计师。据美国劳工部预计,20xx年至20xx年间会计与审计职位数的增长预计将达18%。
除了要求具备金融或会计学士学位外,许多公司还要求应聘者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和注册会计师(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CPA)以及/或注册内部审计师(Certified Internal Auditor,CIA)证书。
在20xx年《萨班斯法案》出台后,上市公司分派给受雇的内部审计师的第一桩工作就是执行该法案的各项具体要求。随着安然等公司会计丑闻**的渐渐平息,现在的内部审计师很幸运的不用再为此耗费过多的精力了。
四。结语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开发,是教育部职成教司直接领导的研究实验项目。该项目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步,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进行了深入探索。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与规划具有国情特点。职业生涯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互为因果。职业生涯教育是职业院校德育内容之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载体。职业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必须重视成功教育。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实践检验
一、历经12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
职业教育引进生涯教育理念和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并使其成为德育内容和载体的过程,是一个结合国情和职业教育实际,借鉴发达国家理论,成功本土化,并自主创新的过程。挖掘职业指导的德育内涵和职业生涯教育本土化的研究与实验,是在以往职教德育研究的基础上,通过1996年起步的国家“九五”、“十五”重点教育规划课题《中学职业指导的研究与实验》、《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研究与实验》正式开始运作的。此项研究在教育部职成教司的支持和领导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步。在理论、应用两个层面进行了探索。
理论研究的重点,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生涯教育、生涯咨询理念及其支柱理论的本土化,及其在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使用的可能性。课题结合国情和职业教育实际,从挖掘职业指导、生涯教育的德育内涵入手,分析了生涯发展定位理论和职业指导支撑理论可借鉴的内容,研究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相关性,找到了国家意志与个人需求的结合点,明确了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可以实施的德育内容,以及职业院校生涯教育及规划的特点。
应用方式研究的重点,是职业生涯教育及其规划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使用的可行性。研究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职业生涯设计思路;二是适合职业学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职业生涯设计的方式;三是便于大面积推广的组织形式;四是作为教材形式出现时应有的课程框架、表述形式,以及“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应用方式研究在参研学校的支持下,通过个别指导、主题班会、社团活动、校内竞赛以及就业供需见面会、德育课学习、专业课和文化课渗透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实践。
教育部职成教司于2004年开始,把“职业生涯设计”列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的常规项目,对职业生涯教育的德育内涵、功能、实施开展了连续五年的大面积检验,成效显著。2006年,由高教社出版的《职业生涯设计》及其学习指导书,作为教育部职成教司推荐教材受到学校和师生的欢迎。
职业生涯教育成为德育内容,是职教德育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从中等职业学校实际出发,于2002年、2004年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虽然在其中没有直接提及职业生涯教育,但对职业生涯教育应承担的教育任务都有不同程度的阐述。
由此可见,职业生涯教育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内容,其研究自1996年正式起步,2001年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必修内容,2008年演进为一门独立设置的德育必修课。历经了12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形成了有中国特色和职教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框架和应用模式。
二、生涯咨询和生涯教育的由来
(一)生涯咨询的由来
职业生涯咨询是职业指导的衍生物,但已发生质变,是高于职业指导的新事物、新理念。在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倡导下,1908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职业指导机构——波士顿地方就业局,1913年成立全国职业指导协会。该协会把职业指导定义为“是帮助个人准备职业、选择职业、获得职业和转换职业的一种过程”,这个过程已包涵了职业生涯设计的雏形。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德国、英国、法国、日本、苏联和中国也相继推行了职业指导。职业指导的支撑理论主要是人职匹配理论、特质一因素匹配理论、人格一职业类型匹配理论、职业心理与职业行为成熟过程理论、职业选择心理与行为发展变化理论等。
20世纪80年代,“职业指导”的概念被“生涯咨询”所代替。美国全国职业指导协会在1983年建立了全国生涯指导员制证委员会,制定了生涯指导员资格标准,于1984年组织了第一次考试,颁发国家注册的生涯指导员资格证书。同年,全国职业指导协会改名为“生涯发展协会”,发展理论、职业生涯和职业系留点(又称职业锚)理论成为生涯发展定位理论。职业指导演变为职业生涯咨询,其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1890-1919)以就业咨询定位服务为主,服务于不断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社会;第二阶段(1920-1939),中小学的职业指导教育成为焦点;第三阶段(1940-1959)重点转向大学生,并对咨询人员进行培训,支撑理论体系开始得以完善;第四阶段(1960-1979),由于人们对职业的选择余地加大,生涯教育理念问世。职业咨询进入兴盛时期;第五阶段(1980-1989)是发生质变的阶段,随着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生涯咨询更加受到欢迎;第六阶段(1990至今)是生涯规划理念完善的阶段,生涯咨询走向国际化,从学校到择业的过渡和人的生涯发展成为焦点,其着眼点虽然也在于求职谋业,但更着重于人的发展,生涯教育引起众多国家的重视。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结合校外职场教育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学科在美国的发展已经有50年历史, 欧洲发展有30多年的历史, 而在我国台湾的发展也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 但在我国大陆虽然有些学校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 但相关体系的完善仍然较为欠缺, 国际上已经形成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对于中职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校外职场教育充分渗透了市场竞争, 对于中职学生的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校外职场教育相结合, 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感受职场竞争, 从而不断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 更好的提升职业素养及市场竞争力。
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结合校外职场教育的策略
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
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中职校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7~21岁之间, 正处于发展职业理想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 他们开始摆脱家长和学校的束缚, 对于一切事物的思考都更多的掺入了自己的意愿, 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想观念。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使得他们不一定会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由此影响其未来发展。对此, 中职校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职业理想教育, 帮助其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 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职业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主要是认真学习, 提高专业技能,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做好加入社会竞争, 进入企业发展的各项准备。长期目标主要是指将来校外实习进入社会后, 寻找适于自己发展的工作环境和岗位, 为自己的未来发展设定明确的职业目标, 并一步步地实现目标, 从而完成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通过为中职生进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 并制定务实的目标和实施步骤, 为中职生的职业理想实现创造了条件。
2.将市场竞争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
学生不同于已经加入社会发展的人们, 他们身处校园, 不需要为吃饭和住宿发愁, 因此也就缺乏生活压力, 再加上没有参加工作, 感受不到众人竞岗的压力, 从而使得他们竞争意识, 也不明确自己应当加强哪一方面的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迷茫, 由此难以更好地进行学习, 积累经验。对此, 中职校应当将市场竞争引入到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当中, 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当前竞争的激烈性, 产生危机感。中职校可以在学校里开展各种实践基地, 如超市、小型工厂等, 鼓励学生竞争上岗, 同时指导学生根据工作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以更好的满足岗位需求。
当前, 市场竞争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由此也使得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中职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通过将市场竞争引入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 可以促使他们充分感受市场竞争, 学会如何适应竞争, 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从而不断完善自身发展, 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3.邀请专家开展职业教育讲座
校外职场教育主要是针对已经参加工作的人群开展的, 这样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参与市场竞争。中职生虽然还处在学校里, 对于外面的世界不够了解, 即使他们希望感受社会竞争, 也无从着手。对此, 中职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 应当邀请社会上的各行业专家到学校里开展各种关于社会发展的讲座, 帮助学生认清楚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职场工作理念等, 对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的能力, 如何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等, 同时在教学中还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面试求职的视频, 促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就业过程中所要面临的各种困难, 以不断强化他们的心理素质, 做好参加工作的准备。我在教学中分别请了沈阳辽石曲轴人力资源部长:陈迪, 沈阳机床银丰铸造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赵秀梅及我校优秀毕业生:沈阳市大光绿色科技公司经理姜大光等, 这些在求职就业用工一线上打拼多年的专家、成功人士都是在社会上发展多年并充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通过邀请他们帮助学生如何求职就业、正确认识自己、规划自己的职业未来及讲述自己的成功奋斗史, 通过这些生动的校外职场教育专题讲座, 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促使学生充分理解成功的不易, 对于自己的职业目标也会重新规划, 以切合实际, 也提高了本学科的教学效果。
4.提升中职生的综合素质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农村中职校学生, 基础知识薄弱, 总体文化素养水平不高, 由此使得其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此外, 社会发展对于道德素质也提出了要求, 如果缺乏道德素质, 会比缺乏专业技能更可怕, 但就当前的中职教育来说, 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其的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对此, 中职校应当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与校外职场教育密切结合,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不仅需要专业技能, 更需要文化技能和道德素养, 只有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够真正的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更好地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
三、结束语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职业生涯规划必然发展成为中职校的重要教育内容, 对于中职生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 中职校应当将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与校外职场教育紧密结合, 向中职生充分渗透职场中的竞争压力, 以促使中职生能够在压力中不断完善和提升, 更好的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职业教育的不断进步, 国家对中职生免学费政策的逐渐实施, 中职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及日新月异的职业环境变化, 对于中职生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中职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结合校外职场教育的意义及研究策略进行分析, 以期有效促进中职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职场教育
参考文献
[1]余道海.优化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四策”[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01) .
[2]韩静.我的未来我做主——中职学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0) .
[3]王彩霞.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0) .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中职生 需要
近年来,我国高校随着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浪潮,纷纷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有关的调查研究当中,90%以上的大学生非常希望在大学期间了解关于就业形势及用人单位的信息,有68.3%的大学生认为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希望能得到科学、专业的指导。同样,近几年的中职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就业形势喜人,我校在06—09年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但从就业质量看,情况不容乐观。有的学生上岗不久就随意辞职,有的学生上岗时间不长就被企业淘汰……。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是很复杂的,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学生自身问题。我们作为中职教师,认为中职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乃是当前中职教育的当务之急,比大学生更为需要。为什么呢?以下篇幅,让我谈谈中职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必要性。
一、是中职生年龄心理的需要
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职业生涯是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整个历程,人的一生主要是在职业生涯生活中度过的,职业生涯的成败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科学地将职业生涯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任务,做好规划,对更好地积累自己的职业经验,实现确立的人生目标,非常重要。我们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分为四个阶段:探索阶段、创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从职业生涯阶段模型中又可以将探索阶段分为三个时期:(1)尝试期(15—17岁);(2)过渡期(18—21岁);(3)初步试验承诺期(22—24岁)。依据这一结论,中职生时代正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职生是处于人的一生中身心发展变化最激烈的时期。而当今的中职生,大多属于90后这一特殊群体,且大多数独生子女,他们无论是来自大城市还是偏远乡村,他们都喜爱接受新事物,对未来的就业前景大多抱乐观态度,有争当高级蓝领的志向。然而,由于他们出生于我国经济发展最快速、最稳定,人民生活正迈向小康社会的大好时期,从小受到磨砺的机会较少,因此,他们又不愿、不敢、也不会去创业。对今后的就业,他们更多的是指望父母,亲友及学校的帮助,依赖心理较为严重,缺乏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面对现阶段中职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我们更需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引导他们,指导他们规划好自己的职业人生。
二、是中职生认识自我的需要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认识自我是成功的基础。因此,认识自我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是一个人所必须掌握的。只有认识了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以及自己的长处短处,才能按照自己的这些特点来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但在我所任教过的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去达到自己的目标。他们在极其盲目的状态下选择一份职业、一个公司、一个领导,干着与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理想完全不适应的工作,自然无法在工作上取得成功,更不会从中获得快乐。其结果要么是一生无为,要么是一次次跳槽、一次次被解雇。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认识自我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与特长等。调查结果表明,中职生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非常了解”(32.7%)和“比较了解”(46.8%),有20.5%的中职生处于一般了解及以下;对于自己性格,比较了解及非常了解为54.7%,一般了解及以下的为45.3%;对于自己能力特长,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占42.9%,一般了解及不了解的占57.1%。这说明中职生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程度较高,对于能力与特长了解还不够,对自我还缺乏深入的了解,自我概念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可见对中职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十分必要。通过此课程,引导学生去不停地照镜子,不停地校正和深化对自己的认知,进而能正确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完成了认识自我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一个人到底要怎样给自己在社会上定位,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只满足了某一个方面的要求是不够的,因此,同学们应该让头脑冷静下来,从美好的遐想中回到现实中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社会定位是否合理,现实与自己理想的差距有多大,对自己的社会定位要低姿态一些,目标也不要定得太高,做好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用正确的思维和心态面对就业,这样你就一定会成功。合理定位就是要问自己:Who am I?(我是谁?);What will I do?(我想做什么?);What can I do?(我会做什么?);What does the situation allow me to do?(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为自己定好位,就是为自己择业储备资本,避免“就业错位”,这正是为自己的职业人生走好第一步。
三、是中职生认知专业的需要
“知己”的同时也要“知彼”。中职一年级学生刚从普通中学进入各类职校,对他们而言,可谓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此时大多数学生可能都对职校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学习,对如何走好中专未来三年的职校之路心中无底。当初有相当一部份中职生在选择专业就读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兴趣或性格,而直接考虑的是这个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或外界人员的影响,并不一定了解它,热爱它,对所学专业相对应职业群的素质需求更是心中茫然。对职业的熟悉程度主要包括对职业具体内容、职业前景及职业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表明,对将来想从事的职业具体工作内容,比较了解及非常了解的占33.9%,一般了解及不了解的占66.1%;对自己最喜欢的职业的前景,非常了解及比较了解的为30.2%,不了解及很不了解的为69.8%;对自己喜欢的职业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仅有30.5%的中职生非常了解,有69.5%的中职生处于一般了解及以下。这些结果表明,中职生总体上对职业缺少认识和了解,出现就业观偏差的现象。现象一:不少中职生就业目标定位过高,他们在职业选择中一直强调大型企业单位、本地单位和高收入,甚至职业锁定就是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拓展专业的联系空间,从而就业范围狭窄而导致就业困难;现象二:有一部分的中职生对其职业的工作情况过于理想化,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种种心理问题,使就业走入误区;现象三:学生所学非所爱,毕业后不愿从事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造成人才培养的浪费。
所以,中职生在第一年要了解好自己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技能要求,更要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前景,以及在社会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认知本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群及相关职业群的素质要求,这样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去选择职业,根据自己的选择确定行动计划和实施步骤,这样就可以驾驭好自己的职业人生。
四、是中职生察明形势的需要
进入2009年,我国的社会就业领域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就更为明显。最近,广州不少中职学校的校长向有关记者反映中职生的就业形势将会面临拐点。原因有四:一是金融危机让企业需求直接减少而毕业生人数却呈逐年上升态势,形成供需过剩的矛盾;二是由于近年来有部分的中职学校盲目开设市场需求热门的专业,但很多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却没有配上基本的实习设备,从而造成中职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素质等相应降低,直接影响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三是在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不少大学生纷纷降低自己的薪酬和岗位期望值,愿意从事生产制造、服务行业中的低端职位和基层岗位,不再象以前那样对工作岗位挑三拣四,以求找到一份工作,这意味着中职毕业生将面临与大学生们“争饭碗”的局面;四是近年来,很多高校改变过去的“重理论,轻实操”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综上所述,中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从中可以得出一个中职生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落后了本科专科生,所以更要用“后天”的努力来弥补“先天”的不足,制定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更是必不可少。中职生要紧记住“社会及市场的需求决定了你能够做什么”,这是最重要的一条,不论你愿意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最终都要取决于市场的需求,没有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一切都是空话。许多专家建议中职生面对严峻的形势,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方式,即,先在社会上立住脚,然后再进行选择;要求中职生要认清形势、端正思想、调整好心态、扬长避短,使自己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期望,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
五、是中职生掌握方法的需要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中职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耽误时间,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靠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就会找到一份好工作。正是这种错误的理念,让他们处处碰壁,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对此,中职生更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思维方法。职业生涯规划的思维方法分成八个步骤:确定志向→自我评估→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确定生涯目标→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职业→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评估与回馈。“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职业目标之后,遵循“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原则,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合理的规划,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一个人看不到未来,就把握不了现在。”因此,中职生一定要计划好下一步干什么,目标在何方。中职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中职生明确职业生涯目标、积极提高自身素质、顺利地走向就业市场,找到满意的、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中职生的职业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茂寨 浅谈中职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基本思路 江苏昆山职一中教研网 2009.5
[2] 高职毕业生在求职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网 2007.11
[3] 沈雁华 构建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就业指导体系 哈尔滨体育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2008.1
[4] 三水区2009年人事局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专题调研报告
作者简介:
姓名:潘庆华
职称:政治讲师
(说明:此表只为课题调查所用,请同学们不要有顾虑,不填姓名,真实填写,谢谢配合!)
班级:年龄:性 别:
1.对于职业理想与目标的概念,你是:A、知道B、了解一些C、不知道 2.你在中职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明确的目标吗?
A、有清晰目标B、想过但没有具体目标C、没有目标 3.你是否清楚自己将来应该往哪些职业方向去发展?
A、非常清楚B、想过但还没想清楚C、没有考虑过D、迷茫但渴望改变 4.你认为明确的职业理想与目标有助于在校的学习和发展么?A、有很大帮助B、有一定帮助C、没有D、不确定
5.职业理想与目标的规划对于我们: A、很重要B、无所谓C、不知道
6.如果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课:A、一定选B、无所谓C、不选D、没必要开 7.你是否接受过专业、有效、系统的职业指导
A、毕业前才开始接触职业指导服务B、从入学初开始对职业指导有所了解 C、其他 8.你的职业知识指导来源于
A、学校开设的专门的职业指导中心B、父母平时经常与自己谈论以后的工作问题 C、来自网络、报纸、杂志和书籍的阅读D、来自朋友、同学 9.你认为中职生们最需要哪方面的职业指导
A、职业礼仪、形象指导B、求职、面试技巧、说话艺术的指导 C、职场中为人处世原则 10.你愿意为职业理想与目标指导投入多少资金:
A、不希望为此花钱B、投入100-500元C、投入超过500元 11.决定选择现在专业的是:
A、自己B、家长 C、老师D、亲朋好友E、综合意见确定
12.选择现在专业的依据是:A、适合自己B、好就业C、听别人说好 D、估计还可以 13.你对自己的性格特征及能力专长了解吗?
A、非常了解且能举出相关例证,并与周围人的印象一致 B、感觉自已知道但说不出具体的东西C、不了解,不知道自已在别人心中的形象 D、没有考虑过这方面问题
14.你认为你目前所学的专业与你的职业理想相符合吗?
A、非常相符B、不相符C、没有考虑过
15.对已在读的专业选择:A、满意B、凑合C、不满意 16.你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是否了解?
A、非常了解B、知道一些 C、不了解D、没想过要了解这方面的问题 17.你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
A、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B、沟通协调能力 C、相关工作实习经验D、专业知识和技能 18.你认为你目前拥有的能力和知识能否胜任你理想的职业?
A、轻松胜任B、基本可以C、有所欠缺D、不能
19.假设你现在马上面临就业问题,有信心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吗?
A、有,相信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B、虽然找到的工作不一定很喜欢,但是就业应该没问题 C、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做些临时性的工作勉强维持生活 20.你是否愿意从事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职位?
A、很想试试B、愿意C、无所谓D、不愿意 21.你认为当前社会上总的就业形势如何?
A、非常严峻B、比较严峻C、压力不大D、没有压力 22.在毕业之前你对就业的前景如何看待与最担心哪些问题?
A、就业压力较大.担心找不到工作
B、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没有结合自身情况和市场标准就盲目择业.导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C、自身的能力.技能水平不符合企业用人的标准D、没什么担心.自己有能力解决
23.你了解你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发展趋势和相关行业背景么?
A、一直在关注并很熟悉B、知道一点C、不了解D、没想过这方面的问题 24.你了解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的相关要求么?
A、能说出用人单位的关键要求B、知道一些基本要求C、不了解D、没考虑过 25.你了解社会真实的职业或工作的真实情况是通过:
A、媒体消息B、亲戚朋友C、不了解D、真身实践或实习过,知道真实现状 26.你希望你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选择的:
A、先就业后择业B、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C、是经过考虑和挑选才最终确定的 27.你打算毕业多久之后换一个工作单位:
A、一年内换一份工作B、三年之内跳槽C、五年以后在换一个工作单位 28.你对自己以后的职业有什么理想:
A、随波逐流,混着走B、两年内要做主管,5年后成为部门总
C、5年后做到管理岗位,10后做到核心岗位D、35岁成为年薪50-100万的职业经理人29 当中职生面临职业选择或职业困惑时,你最主要的解决途径是:
A、自己思考解决B、与父母和老师、同学商量C、选择由专业机构对自己进行指导 30.你认为人的成功运气是:A、主要因素B、重要因素 C、次要因素
31.中职毕业你的选择是:A、直接就业B、深造C、待业等D、创业 32.毕业时,选择就业单位你会以:
A、自己决定为主B、父母决定为主C、学校决定为主D、参考周围同学 33.选择就业单位你最看重的是:
A、专业方向B、待遇薪酬C、发展前景D、兴趣爱好E、地理位置F、工作的稳定性 34.在就业时你认为企业最看中的是什么:
A、专业B、学校的知名度C、个人能力D、学历E、其他.35.毕业后你希望到什么样的环境中工作: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综述
作者:张建娣
来源:《职业·下旬》2012年第04期
一、国外研究综述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方面,国外已有十分成熟的理论成果。
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在其《选择一个职业》(1909年)一书中,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运用了“职业指导”,书中提出了人—职匹配理论,开启了职业指导理论的先河,建构了帮助青年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使人的特点与职业要求相匹配的职业指导模式。但这种职业指导模式过分重视职业信息的作用,以求职者了解职业信息资料为主导,却忽视了对求职者内在心理分析的研究。
舒伯(D.E.Super)在其《职业生涯心理学》(1957年)一书中,首次使用“职业生涯”的概念,将职业生涯定义为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个过程,系统阐述了职业生涯发展的12个基本命题和5个发展时期。与此对应,学校的职业生涯辅导应贯穿教育教学始终。
1959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兴趣理论。霍兰德主要从兴趣的角度出发来探索职业指导的问题,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他明确提出了职业兴趣的人格观,使人们对职业兴趣的认识有了质的变化。以职业兴趣理论为基础,霍兰德还编制了职业兴趣的测查工具,力求为每种职业兴趣找出两种相匹配的职业能力,兴趣测试和能力测试的结合在职业指导和职业咨询的实际操作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格林豪斯(J.H.Greenhaus)则是从人生不同年龄段职业生涯发展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的角度对职业生涯发展进行研究的,并以此为依据将职业生涯划分为5个阶段。我们可以根据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职业的了解,合理设计职业生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我们可以根据发展目标,规划发展阶段中的具体目标和任务,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并定期检查目标实现情况,及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满意。
霍兰德提出职业性向理论。他认为职业性向(包括价值观、动机和需要)是决定一个人选择何种职业的重要因素,并从整个人格角度考察职业的选择问题。职业兴趣是职业选择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职业兴趣测验可以帮助个体明确自己的主观性向,从而能得到最适宜的活动情境并给予最大的能力投入。尤其对于大学生和缺乏职业经验的人,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可以帮助他们做好职业选择和职业设计,成功进行职业调整,从整体上认识和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也是职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埃德加·H·施恩(Edgar.H.Schein)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锚(又称职业定位)理论。个人在进行职业规划和定位时,可以运用职业锚思考自己所具有的能力,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是否与当前的工作相匹配。只有个人的定位和要从事的职业相匹配,才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实现自己的价值。尝试各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不同的专业和领域中进行工作轮换,对自己的资质、能力、偏好进行客观的评价,是使个人的职业锚具体化的有效途径。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学校教育和就业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都存在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职业生涯教育都被列入课程计划,并且以法律的形式强制实施;第二,起步较早,时间在20世纪中期就已经开始,学生在初中阶段开始;第三,政府和学校齐抓共管,政府官员中有专职从事这项工作的职业官员。
二、国内研究综述
黄英忠的《人力资源管理》(台湾:三民出版社,1997)用一章的篇幅从理论上探究了职业生涯开发的意义、职业生涯开发与人性需求的关系、开发的阶段、影响职业抉择的因素、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管理等内容。
暨南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戴良铁、刘颖对职业生涯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总结整理和介绍,对职业生涯管理的背景、特征、有关理论与内容,企业如何导入职业生涯管理及开展的方法与步骤进行了探讨。
教育界、管理界或社会学界的罗双平、姚裕群、林泽炎、李胜兰等一批专家学者就职业生涯规划在企业界的运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他们研究的重点集中于组织或个人如何有效进行职业生涯
规划。
詹万生主编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提到了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设计,但职业生涯设计这方面的内容涉及的篇幅太小,仅停留在简单介绍上,应用性不强。
2004年11月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把“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情况的就业观,提高自我就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的准备”列为中职学校的德育目标之一,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中职学校德育的“抓手”和有效途径。
蒋乃平、杜爱玲的《职业生涯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一书,围绕职业生涯设计的核心——“发展”,介绍了职业生涯与人生发展的关系;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特点,通过发展条件分析、发展目标确立、发展台阶构建、发展措施制订4个设计环节的操作方法介绍,以及发展规划调整的简介,引导同学在职业生涯设计能力训练过程中,加深从职业的角度对自己、对
社会的了解,强化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柳君芳、姚裕群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从中等职业教育角度出发,内容涉及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目标与措施,规划与调整,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就业、创业等方面,提出了学生应了解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及专业对应的职业素质,用正确的观念看待社会就业问题和个人择业问题,学习求职的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黎日葵的《指导中职生制订好职业生涯规划》阐述了中等职业学校指导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具有的重要意义,重点论述了中等职业学校应从社会职业发展和学生自身条件相结合的角度,指导学生制订好规划,让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杨秋萍的《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从大量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自我职业生涯目标追求存在偏颇,对自我职业生涯发展潜力认知模糊,职业生涯设计意识较弱,由此作者建议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教育。
另外,广西师范大学的李冬梅、廖利华,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韩福勇,西北师范大学的张军梅,西南师范大学的姚贵平,南京师范大学的黄彩萍等在写硕士毕业论文时,都对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目前,我国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仍处于尝试阶段,而且研究与实践运用之间缺少互通的桥梁与路径。大多数的论著及文章是以谋职指导、就业安置为主要内容,结合本土社会文化和经济背景并涉及青少年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培养的研究不多,研究的内容仅仅停留在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问题的层面上,没有进行如何操作、如何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等具体实践问题的更进一步的研究,操作性与实践性不强。
【关键词】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
市场竞争力的日益增长大力推动了各职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社会市场需求、所学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以及自身今后的努力方向能有正确的认识、评价和定位,以利于学生日后更好的就业。与此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还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等方面去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就业率。因此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现状
自2009年我国开始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作为德育课程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开始,受学科师资观念技术、自身体系发展等影响,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准确进行职业规划的评测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忽视学生自身知识经验及学生主体地位,简单的进行填灌式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与此同时,职业指导教师在掌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信息方面的针对性、全面性、有效性也不足。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目的没有真正实现,为学生提供的职业生涯規划书,也大多是教师按照书本理论空想出来的作品。
2.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
中职院校中大部分的学生都存在不了解所学专业的未来发展的情况。在初中阶段就进行过具体人生规划人数少之又少。中职生在技术和职业、专业发展信息方面自我认知的缺乏,就导致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个人强项和特点对他们的职业方向进行准确定位,充分的利用个人与家庭社会资源,评估现实状和个人目标之间的差距,寻找新的职业机遇,针对性的为学生指导职业规划,对职业规划的具体化、变动性、一致性、全程化、可评估原则的贯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造成了负面影响。
3.教师缺乏专业技术,职业规划设计指导质量提升困难
在职业生涯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大多是将原职业指导内容迁移式的进行理论讲解。职业生涯规划课堂的教师在职业规划指导方面缺乏专业技能,使学生智力、人格、性格评价信息收集分析在经验分析阶段停滞,科学性和针对性不足;教师专业技术的缺乏,直接在职业规划的“人职匹配”的分析结合造成缺陷。对职业规划设计指导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也有很大的影响。
二、关于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的建议
1.充分认识自我
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中职生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好,心理也普遍受挫,因此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个性化是职业生涯规划所具有的特点,只有对自己有充分认识才能有下一步的职业规划。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测试量表让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率;或者结合中职生他人评价与本人评价去探讨性格特征。还可以要求学生用具体的事例对自己的做事方式进行表述,总结自己的兴趣爱好。
2.引导教学
利用精心组织的课件去引导学生独立工作和学习的教学方法就是引导教学法。通过阅读引导教材学生可以明确学习目标,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学会什么知识,完成什么工作,使用和掌握什么技能,以及如何去完成。比如讲授“你会做职业生涯规划吗?”的内容时,可以提出“谈谈你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和“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包括哪些内容”两个命题。然后在引导课文引导下,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相关的信息,并且解答引导文中提出的问题,并撰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表”和“职业生涯规划书”。
3.鼓励学生进行讨论
讨论法是一种群体立体式的交流过程,可以将学生智慧的大门打开,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经常进行小组讨论,能够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学生互相评价、各抒己见,补充、启发,通过讨论解决发现的问题,这样能够认识更完整、更深刻的自己。
中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宁骏.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和方法[J].广东教育.职教,2010(7).
[2]杨善铭.职业生涯规划与中职教育吸引力的提升[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11).
[3]李宝琴.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探微[J].职教通讯,2010(12).
[4]张建娣.完善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就业与创业,2011(1).
[5]李岗山.毕业生就业指导[M].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6]贾益芹,王其虹.影响聋人就业的不利因素及解决方法[J].现代特殊教育,2001(5).
[7]蒋乃平.职业生涯设计与德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建构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对教学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逻辑结构和教学活动运行的逻辑流程进行整体设计而形成的一种操作规范。教学模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逻辑结构;二是教学活动的逻辑流程。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是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和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 使中职学生珍惜在校时光, 为就业、创业做准备。长期以来,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一直采用“传递—接受”型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以传递系统知识, 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 教师是主体, 具有绝对的权威, 教学多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学生大都理论知识欠缺, 学习能力较弱, 但是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 以达到德育育人的目标, 建构新的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过程中, 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将实践教学引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 将实践教学作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和环节, 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变单向教学为互动教学[1];变体系教学为模块教学;变灌输教学为体验教学,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 以实践为主线,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目标”的“理论+实践”的新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
1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的理念
1.1 以学生为中心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 教学活动要遵循学生的主体性, 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进行。教学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 教学的语言要通俗易懂, 教学的方法要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 教学方式也以互动体验为主。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的过程中, 笔者根据中职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以模块为基础, 突破体系限制, 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六大模块:认识职业、认识专业、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在每一个模块中又设计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拓展训练3个子模块。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并将学生身边大量的案例编入《职业生涯规划校本教材》, 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思考, 提高学生探究、体验的能力, 使学生自发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1.2 以实践为主线
实践教学是指除进行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相互影响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一般分为课堂实践、课后实践 (第二课堂) 和社会实践3个部分[1]。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通过实践使学生直接感受、拓宽思维、提高能力。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过程中, 笔者采取“以理论为指引, 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模式, 实践教学的设计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 包括“读读想想”、“案例分析”、“谈谈议议”、“辩一辩”、“拓展训练”等, 使教学的内容更加鲜活, 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 真正达到“做中学”;二是围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目标, 设计了一些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学生作品设计大赛”、“参观企业”、“毕业生访谈”等实训活动, 拓展学生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1.3 以就业为导向
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一线的劳动者, 劳动者的素质会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速度, 劳动者的职业观念、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状况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德育必修课, 其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和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 为就业、创业做准备, 为学生就业以及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服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过程中, 紧紧围绕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 通过教学和大量的实践活动, 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生涯发展意识, 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1.4 以能力为目标
树立职业的观念, 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主要是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来完成的, 即通过大量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实践和课后实践活动的有效展开。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 并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言表达的能力, 团队合作的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2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的环节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由特定的教学环节组成的, 而每一个环节是彼此相互衔接的。笔者以探究式学习模式和抛锚式学习模式为依据, 建构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由6个环节组成, 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协作学习—合作探究—实践体验—展示评价。前一个环节是后一个环节的基础, 后一个环节是前一个环节的延续, 彼此相互连接, 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在教学活动的6个环节中, 每一个环节都是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设计的, 学生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中, 从而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2.1 创设情境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学生活动或视频资料创设一个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环境。好的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过程中, 笔者一般采用以学生实际生活中真实的案例为切入点来创设情境, 通过案例故事的展开, 抓住学生的关注点, 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案例的选取至关重要, 会直接影响到情境创设的效果。案例选取的原则:一是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二是案例故事中要埋下一些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三是通过对案例故事的分析, 要引出本课的内容, 即案例要包含新课的内容。
2.2 提出问题是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提出问题是在情景创设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情景创设, 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活动中, 提出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这个环节的关键是问题的设计, 因此, 问题的设计要有趣, 要能够吸引学生;问题的设计还要有一定的难度, 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同时, 问题的设计要与新课的内容息息相关。
2.3 协作学习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是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
教师要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语言讲授教学单元的知识点和理论, 语言要精炼、通俗易懂, 要能突出重点, 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接受。协作学习的过程不是单向的灌输, 而是双向的互动。教师的讲授要以启发为主, 要巧妙地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对学生的思考活动及时做出评价和总结。这样就形成一个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动态教学过程, 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转为主动的“参与”, 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2.4 合作探究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是课堂实践的教学环节
在合作探究环节中, 教师要设置大量的课堂实践活动。通过课堂实践活动的展开,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实现“做中学”。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 要遵循符合实际、激起兴趣、引发感悟、提高能力的原则。通过具体的“讨论会”、“辩论会”、“读读想想”、“体验感悟”、“拓展训练”等探究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活跃思维, 澄清认识, 提高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 增强教学效果。
2.5 实践体验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 是课堂教学环节的延续
实践体验主要包括第二课堂活动和校外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体验环节中,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课后实践活动:“演讲比赛”、“参观访问”、“设计大赛”、“座谈会”、“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等, 通过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亲力亲为, 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 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6 评价展示是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实践活动成果, 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评价, 进而获得提高的环节
评价展示是实践体验环节的延续和补充, 也是对实践体验环节的效果检验, 体现了“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具体操作是:学生将实践体验活动的具体成果以调查报告或创艺作品等多种形式在课堂中展示, 由班级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共同评议。评价展示环节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 培养了学生的成功意识,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同时也使学生参与到评价体系中,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实践教学对中职学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社会劳动者, 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 为学生就业和以后职业生涯发展服务。只要德育教师能以学生为中心, 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着想, 紧扣中职办学特色, 紧贴中职学生的实际, 在应用中不断探索、改进,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育人功效就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推荐阅读:
中职生职业规划书前言11-17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10-26
浅谈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10-31
中职生未来规划10-23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10-31
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09-23
中职职业道德期中试题09-06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调查10-18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培养措施探究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