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建筑专业的教学应用论文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职建筑专业的教学应用论文(精选9篇)

中职建筑专业的教学应用论文 篇1

一、如何上好理论课。

理论课相对于实训课来说有些枯燥,但理论知识是对专业知识的高度概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如果缺少上理论课的环节,直接上实训课,就会缺乏基础知识,知识就会不系统,同时还会出现仪器操作不当而损坏仪器或安全事故。要上好理论课,首先要求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必须要有好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吸引学生。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它是一种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手段进行授课的教学形式,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媒体有机地结合,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这种教学形式是通用的、比较常见的,授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演示法。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这种教学方法比较贴近学生,学生也可动手演示,能够激发学生更多的感官。

3、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4、启发法。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这种教学方法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举一反三。

5)课堂讨论法。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展现学生的知识运用情况,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同学们掌握重难点知识。

二、如何上好实训课。

实训课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实训课的优势是学生亲自参与、气氛活跃、锻炼动手能力、加强合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技能等等。但是对于教师来说,上实训课并不是那么轻松,因为我们要思考很多问题。

1、实训准备。物质上:每一次实训课前,实训老师应列出实训材料清单,包括仪器和工具等,按清单准备好各种材料,做到有条不紊,为实训打下基础。思想上:要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熟练掌握各环节的要求。分组准备:分组时应做到合理搭配,使每一个小组实训时能够团结合作,做到动手能力强的能带好动手能力差的,从而提高整个教学效果。

2、实训精讲及实施。实训时,根据专业的特点,首先必须对学生强调安全事项,以及在实训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操作程序即按照什么程序去做也就是第一步应该做什么,第二步应该做什么……。怎样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实训班的学生少,实训的场地又宽的话,那么所有学生可以同步进行,老师教一步,学生跟一步,或者老师先示范,然后学生全部一起做,在学生做的时候,老师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那些跟不上的学生可以再单独辅导。如果实训班的学生多,实训的场地又窄的话,那么实训老师就可以先培训每一个小组的小组长,把小组长培训好了以后,各小组组长再回到各小组进行本组的培训,小组培训时实训老师要到各小组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小组培训完以后,所有学生进行实训操作,并要求每一个学生能独立地完成每次实训任务。

3、实训检查、总结。实训课中,实训老师可以抽查3-5人或按小组每小组抽查一人,抽查时注意高、中、低搭配,以便掌握各层次学生对本次实训课的掌握情况。并对本次实训掌握较差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提高实训效果。每次实训课结束前,实训老师要用5至10分钟的时间去总结本次实训课的情况,总结本次实训课同学们对本次实训内容掌握情况。

4、清理实训场地,巩固实训效果。每次实训课完后,实训老师要及时组织学生清理实训场地,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实训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填写《实训日志》,其内容包括:实训题目、任务要求、实训过程、实训总结等。填写《实训日志》时,应改变以往单纯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指导教师点评等方法,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自己实训中的不足,也为指导教师改进实训教学提供了依据。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训课。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文化水平相对差,但动手能力较强。既然学生喜欢实训课,我觉得凡是能开设实操的内容都要尽量开设,作为教师,想法设法使学生成才是我们的职责,学生满意就是对我们教师工作的肯定。

1、认识建筑的基本构造。中职生刚接触建筑专业,直接灌输理论或要求学生动手是非常难的。上课之前可带学生参观学校的建筑物、实验室、实训场,或结合课程内容到工地进行见习,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也应购建各种建筑构造、结构构件实际模型,以便学生认识建筑的基本构造。

2、模型制作。建筑物是三维立体的,各种构件也是三维的,且有多种层次,结构构件或材料组成往往是被隐蔽的,在实际建筑成品是不能直接观察,学生在教学中接触的教学内容多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现,这大多是二维平面形式,不容易形成立体形像,空间想象能力难于得到煅炼,模型制作恰可弥补这一缺陷。教师可把教学中的各种构件、系统要求学生画出图纸,制成立体模型。材料可用硬纸板、铁丝、线、软木条、薄胶合板,经济且利用剪刀、美工刀、钢尺、大头针容易制作。如建筑制图中的三维空间、基本形体、组合形体可用硬纸板制作,建筑结构中桁架用软木条制作,梁、板、柱用铁丝作钢筋、纸板作为模板,甚至整个结构体系也可制作模型。

3、开展AutoCAD与建筑制图组合教学。建筑制图课程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建筑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研究如何绘制和阅读工程图,研究在平面上解决空间组合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制图技能和空间想象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在建筑行业中,计算机绘图以其无与伦比的优势,早已取代了手工绘图,使用AutoCAD专业软件绘制建筑图形,可以提高绘图精度,缩短设计周期,还可以批量生产建筑图形,缩短出图周期。

除此之外,建筑专业的教学还可以围绕技能大赛开设一些实用的、对学生就业有帮助的实操课。建筑施工课程可以举行施工现场参观、砌筑比赛、脚手架搭设比赛等活动来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

结语:中职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学中注重理论课和实训课相结合,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得到发展,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所培养的学生适应现代企业提出的要求。

中职建筑专业的教学应用论文 篇2

(一) 授课对象

2014年6月, 笔者在县教研活动中开设了课题为“排列与组合的应用”的公开课, 授课的对象为我校2012级工程技术“3+2”班学生, 学生基础较好, 思维能力较强。

(二) 教材分析

我校所用的教材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新教材 (基础+拓展) 》, “排列与组合的应用”为第九章第9.3节内容, 本节内容安排为两课时,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 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专业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出两个计数原理及排列组合的概念; (2) 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意义, 掌握排列数和组合数的计算, 能运用排列和组合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 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知识迁移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两个计数原理———排列和组合的意义, 掌握排列数和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难点是明确题中的限制条件, 分清哪个计数原理更适用于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 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 充分体现“教师为指导,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采用开放的学习方式。通过一系列设问, 创造思维情境, 通过师生互动, 让学生体验发现、探究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以及思考问题的方法, 促进其思维发展。

二、教学过程

(一) 引言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计数方法, 并利用这些计数方法解决了一些简单的计数问题, 今天, 我们这节课就以今年的技能大赛的报名、选拔、参赛为背景, 来探讨一下排列组合在我们生活中的综合应用 (教师先播放一段学生参加建筑专业技能大赛的视频) 。

其设计意图是: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进入本节课的教学中, 一方面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数学与我们的专业有什么联系呢?

(二) 问题引入, 回顾知识

问题1:本班报名参加工程测量、工程预算、工程制图和实训四个项目的人数分别有6人、4人、5人和3人。

(1) 现要为这些参赛人员选定一个负责人, 共有几种不同的选法?

(2) 现要为参赛的项目小组选一个组长,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设问1: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问题1, 让学生回顾两个计数原理, 并让学生自主归纳两个计数原理的区别与联系。

问题2:下列问题哪些是排列问题, 哪些是组合问题?并求出方法数。

(1) 班级的实训兴趣小组有3人, 分别是甲、乙、丙, 现要选2名同学参加学校技能比赛, 共有几种不同的选法?

(2) 班级的实训兴趣小组有3人, 分别是甲、乙、丙, 现要选2名同学分别参加给排水和扎钢筋技能比赛, 共有几种不同的选法?

设问2: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设计意图:认知心理学指出:概念的教学要注重概念之间的比较。问题 (1) 和 (2) 的设计目的就是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回顾排列和组合的概念, 并自主归纳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使学生在解决具体的问题中轻松掌握抽象的概念。

(三) 巩固知识, 技能提升

问题1:本班有工程测量、工程预算、工程制图和实训4个兴趣小组, 现需参加学校技能大赛, 必须派兴趣小组去参赛, 共有几种不同的派法?

变式训练1:本班有工程测量、工程预算、工程制图和实训4个兴趣小组, 现需参加学校技能大赛, 若参赛的兴趣小组中必须有工程测量小组, 共有几种不同的派法?

(学生板演, 教师视察情况, 然后安排另外的学生批改板演学生的解题方法。)

设问3:解决一个计数问题, 一般可以分成哪几个步骤完成呢?

设计意图:学生每使用一次概念或在新的情境中遇到同一概念, 也就是对概念的一次具体化理解, 都会进一步深化概念知识, 所以要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 自主总结规律方法和解题步骤, 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育理念。

问题2:本班工程测量小组分别由5名男生和4名女生组成, 现参加学校技能大赛, 按以下要求, 各有几种不同的选法?

(1) 选择6人参加比赛, 恰有2名女生。

(2) 选择6人参加比赛, 其中女生至少有2人。

变式训练2:本班工程测量小组的9人中有正、副组长各1名, 现选6人参加测量比赛, 如果正、副组长至少有一人参加, 有几种不同的选法?

设问4:此类计数问题中出现了“恰好”“至少”“不超过”等关键字, 除了用直接法解决外, 通常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一题多解和变式教学, 对题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理解, 呈现解决计数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题中的关键词, 掌握“直接法”, 同时, 可以从问题的反面情况入手,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排除法”, 并能根据题意选择最恰当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三、教学反思

(一) 合理改编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是以我校建筑专业的技能大赛为背景, 对数学教材进行灵活处理, 在主体内容不变的前提下, 设计了一系列与建筑专业有关的数学问题与例题, 这是笔者中职数学教学与建筑专业有机结合的初次尝试。笔者由此体会到职高数学教学必须立足于教材, 勇于创新, 与专业和生活相结合, 真正发挥数学的工具性和服务性功能。另外, 知识的发展离不开基础, 数学教学必须紧扣教材, 突出重点, 优化内容, 并要多角度、多层次体会教材精神, 增强课堂教学的力度。如本节课的教学中, 通过解决问题1和问题2,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计数原理、排列及组合的区别和联系。由具体的例子引出抽象的数学结论, 可使学生更易接受, 也体现了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二) 精心设计问题, 培养探究意识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 设问是激发学生求知、开拓学生思维的主要手段, 本节课在数学情境和思考与交流两个环节上共设计了6个设问, 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寻找分析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自主总结出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形成结构化的科学方法。设计的3个例题和3个变式训练, 难度层层递进, 题型由简单到综合, 且每个例题之后都有学生的学后反思, 使学生不但较好地掌握了基础知识, 而且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建模的能力。

(三) 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思考 篇3

关键词: 中职    建筑专业    教学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建筑人才的需求有所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建筑学科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培养未来的建筑行业人才,面对新形势,教师要敢于探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便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一、中职建筑专业职业教育现状

我国中职学校建筑专业通常以一套较成熟的专业教材为核心,在两年内完成主要的教学任务,并在其间进行一些职业实习培训,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但是,目前我国中职学生大多学习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无法完成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导致学科基础知识薄弱。另外,学校在技能培训方面投入力度不足,设置的实验实训课程内容过于简单,过程单一,严重制约了学生在技能方面的发展,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时无法达到岗位要求。教学与实训内容与岗位实际需求脱节,导致教学停留在理论阶段,不能很好地达到职业岗位所需的标准,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无法很好地融入到工作岗位当中,在实际的职业操作中常常出现问题与错误。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建筑岗位的具体要求,制订具有时代性的教学计划,为建筑领域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思考

1.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中职建筑专业学生学习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对建筑专业缺乏兴趣,从而造成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致不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导致专业知识薄弱的结果。因此,想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学生对建筑专业知识有了兴趣,才能充分地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改变将学业当做负担的思想,以愉快的心情学习专业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快乐,从而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2.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

在传统教法中,理论知识被看成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独立于工作任务的体系,而事实上,这些知识的价值要通过学习者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任务教学法就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并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比在课堂上让学生单纯地听教师讲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上建筑平面图的绘制这一课时,教师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他们分组测量教室的平面尺寸,记录好测量数据,然后用自己的方法将教室的平面图画出来,并比较得出最佳绘制方法。学生听说让他们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实践,顿时便来了兴趣。接着学生开始按照教师的提示,进行测量和绘图,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十分认真。任务完成后,教师让学生对成果进行自我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教师的引导,理解绘制建筑平面图的正确步骤。最后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重新操作一次,体验正确方法的优势,从而进一步掌握知识点。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完成测量和绘图两个任务,不仅掌握了绘制建筑平面图的方法,而且锻炼了测量和制图技能,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合一、知识与技能的渗透。一堂课下来,在紧张的忙碌之中,学生们感到十分满足。

3.引导学生形成学习构造知识的思维能力

建筑构造是很典型的应用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建筑各部位的构造不会一成不变,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更新,其也会随之改进。老师在教授建筑构造时只是把各部位的构造原理教给学生,对建筑各部位构造的种种变化,要靠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及工作中自行摸索。因此,学习构造知识的思考方式才是授学生以渔,而不是授学生以鱼。学生在学习建筑构造原理知识的同时,应努力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严谨的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时,可多列举一些同部位的构造不同做法的示例给同学们参考,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也可加强学生对原理知识的理解,千变万化不离其中的原理可衍生出多种的形态,逐渐形成学习构造知识的思考方式。另外,对于中职学生,可用单体项目教学法取代项目教学,通过对各部位小的单项项目的构造作业反复练习,让学生懂得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而不会让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完全脱节。

4.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课堂与传统课堂有了很大的不同。多媒体技术的引进,使得现代课堂教育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可以更加形象具体地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被动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录像、实验、现场实习等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有效地提高建筑专业的教学效果。

在新时期,中职建筑专业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学校教师应不断努力地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建筑学知识的兴趣。要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更好地融入社会中,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提高我国的建筑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浩.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建筑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9:258.

[2]欧毓佳.基于行动导向的中职建筑教学探索[J].知识窗(教师版),2015,05:71.

中职建筑专业的教学应用论文 篇4

一、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应该满足的基本条件

(一)根据学生需要选择教学项目

在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并不是盲目的,毫无根据的。教师在建立教学项目的时候,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项目,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目标明确,也可以较快地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

(二)合理地制定教学项目

中职学生进入中职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一门技术,以便在日后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服务社会。因此,中职院校所开设的都是职业性强、实践较多的课程。项目教学模式是以项目为载体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设置项目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制定项目。

二、项目教学模式对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作用

(一)转变教学方式

项目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设计出了相关的项目之后,需要学生自主地去完成这个项目,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负责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他们无法解决的难题,这种教学模式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二)改变课程结构

中职院校里开设的课程多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但是这些课程也会涉及较多的理论知识。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有实践也有理论,但是在过去,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常常会将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学生在进行实践的时候,无法将自己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也缺乏对实践的联想能力,二者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融合,这也使学生的专业技术无法得到提高。然而,使用了项目教学法后,学生在完成项目的时候必须自己探索,这样就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改变了课程结构。

(三)改变教学评价的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是教师通过笔试或者是让学生完成与职业相关的实践任务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这种评价方式简单直接,但是却有不少缺点,如,不能准确地评估出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足,评价方式过于简单。而项目教学模式则是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分成一个个小的.项目,学生完成了一个教学项目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适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不足和优点,使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项目教学模式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中的应用方法

(一)设置教学情境,模拟工作角色

中职生毕业之后,都需要走上不同的岗位,服装设计专业是一个比较大的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多,在将来学生参加工作之后,可能由于自己擅长的内容不同,工作的岗位和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应用项目教学模式的时候可以根据服装设计专业的特点,设置一些教学情境,模拟工作角色。比如说,在企业里,服装设计可能包括有设计师、版样师、工艺师等,教师就可以模仿企业的形式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共同努力完成教师设计的教学项目,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熟悉服装行业的流程,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能力。

(二)制订学习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服装设计专业与生活的联系紧密,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服装随处可见,但是大部分学生可能只是分得清裤子和衬衫的区别,对于其他的一些服装知识,学生了解得十分有限。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就可以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设置一些课题项目,让学生去完成。比如说,模拟社会实践让学生给某服装品牌设计一批春夏女式衬衣。这个项目里涉及的内容很多,如品牌的定位分析、市场调研、服装面料选择、衬衣的设计主题和款式、成衣制作等,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到的东西十分多,但凡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学生可能就难以有效地完成任务,但是这样的项目却可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快速地提高。

(三)协作学习,分工合作

“独木难成林”,服装设计专业学习的内容广,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项目也不可能由学生一个人完成,这就需要较多的教学时间,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协作学习,分工合作,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其他人身上的长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可以提升项目完成效率。如前面所提到的为某品牌设计衬衫,这个项目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如果只有一个学生,完成这个项目的难度大不说,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而采取协作学习,分工合作的模式则可以规避掉这些问题,如安排一些学生去收集数据,另一些负责选择面料、设计衬衫主题、制作成衣,这样合理分配,既节约了时间,效率也提高了。总的来说,项目教学模式在中职专业教学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服装设计专业作为中职院校所开设的一项重点专业,在教学的时候,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发挥其教学优势,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服装行业培养契合其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职服装设计项目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3(11).

中职建筑专业的教学应用论文 篇5

安徽工程技术学校:何磊

【摘要】: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元,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质量关系,因此选择一种适合于中职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经过教学实施验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程的教学应用是有效的,具有一定的教学实用价值,并且能够凸显职业教育自身的特色,值得推广。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专业课程 任务驱动 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何磊(1984—)男,安徽省宿州市人,安徽工程技术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加工与制造。单位电话:0557-3650532;单位邮编:安徽 宿州 234000;单位地址: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浍水西路光彩大市场北侧 安徽工程技术学校

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元,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这个定义不仅适用于普通教育,同样适用于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课程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质量关系,因此选择一种适合于中职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传统的中职专业课程分为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训课程。在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相当多的教师还是以传统的讲授法、问答法为主,偏重于对知识的系统讲解,而缺乏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具体应用,教师把学生简单地当成知识的灌输对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很难体现出现代职业教育思想中“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中职学生的理论基础本就薄弱,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学习兴趣也不高,这种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变差,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不好。在实训课程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学徒训练法,基本步骤是“教学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指导—教师总结”,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经过机械地重复技能操作,虽有益于提高技能操作的熟练性,但是缺乏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缺乏主动建构技能和知识的能力。笔者在调研部分中职学校的课程改革时发现,像行为引导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现代教育教学方法使用的尚且不多,用老方法上新课程的情况并不少见,这说明中职学校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还远远不够。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应该是在合适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的,而比较适合中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是情境建构主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简单地说,情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就是尽可能地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以获得真实的工作经验,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项目式、案例式、任务驱动式等先进、灵活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目前在国内引起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建立真实化的职业环境,将知识隐含在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分析和讨论,找出完成任务所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完成任务时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使学生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这种教学方法的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工作任务情境的真实化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潮流的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在专业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并进行适当的改造,最终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教学方法。“任务引领”是通过工作任务来实施教学,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建构理论知识。“项目驱动法”(Project-Based Learning)是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实现知识间的联系,建构完整的技能和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具体的教学方法是把专业课程分成由简单到复杂的若干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下分成若干任务,每一个教学任务包含“任务目标呈现”、“零件图分析”、“工艺分析”、“制作工艺卡片”、“提示操作注意事项”、“技能训练”、“考核评价”几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任务模块,也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过程。在每个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对原先的学科理论知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重组,以够用、实用为原则,所学即所用,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各个任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操作及生产能力,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协作及分析判断等关键能力。

下面以笔者在中职《金属切削加工与实训》精品课程“车工”实训模块的教学实施过程为例,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专业课程中的实际运用。笔者认为应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程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运用情境建构主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组织教学和任务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手段上注重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CAI),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精品课程的教学质量。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为:

一、呈现工作任务。教师讲解本次课的工作任务内容、条件和目标,给出具体的零件图形及尺寸、技术要求。教师通过展示工作任务产品(零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学生尝试完成任务。教师可以简单演示如何完成任务,并把任务布置给各个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讨论方案并设计出工艺卡片,尝试着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

三、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各组提供的工艺卡片和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提出问题,即要完成任务需要哪些基本技能和知识。

四、讲解理论知识和动作示范。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讲解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充分理解。对于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操作,教师应进行示范性操作,并提示安全注意事项。

五、回到工作任务。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工作任务。

六、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再互评,最后教师评价的过程。整个教学实施环境应放在实训基地,且设备摆放遵循车间生产规律,模拟现场工作过程,同时实训基地内应配备投影仪、屏幕以及讲台、课桌等教学设备。

中职建筑专业的教学应用论文 篇6

长沙建筑工程学校

陈卫平

【摘要】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涉及到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衔接的关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清晰建筑类中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教育标准,找出其差异,可避免出现教育层次和职业能力水平的重复和错位,解决建筑高职院校培养“8大员”,建筑中职学校也培养“8大员”定位模糊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建筑人才 培养目标 探析

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合理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要修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做好专业设置的衔接,逐步编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基本规范。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涉及到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笔者认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清晰中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教育标准,才能避免出现教育层次和职业能力水平的重复和错位。由于建筑业用工在我国具有显著的行业特色,实施“管理层与劳务层”两层“分离”管理,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劳务层岗位大多是农村转移劳动力(也称农民工)。面对行业的用工特色和市场的需求及家长的期望,大多建筑类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都是定位在施工企业项目上的基层管理岗位(通常称的8大员)和一些关键操作岗位。由于中、高职之间同专业培养目标在层次上区别不明显,造成了建筑类中、高职教育之间在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雷同,从而使毕业生就业时无法凸显出各自的优势,给企业用工带来疑惑。

一、建筑施工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我国建筑施工业人才供需的情况是:总体需求量大,单个企业需求量小。从调研结果分析来看,企业对所需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主要反应在道德心理素质和专业理论知识上。不同企业在看待毕业生学历层次上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某些被调查企业表示本科生比高职生要好,但另外一些企业却说高职生反而要好于本科生。原因在于不企业对这个问题的着眼点不同。认为本科生好于高职生的理由是,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要好于高职学生,在后续能力提升上要强于高职学生。

而认为高职生好于本科生的企业,其看法是:对待施工员这个岗位来说实际上本科生和高职生理论知识都已经够用,而高职生对自己的定位要更加实际一点,而不像现在的很多本科生好高骛远,体现出高职生更加踏实。被调查企业绝大多数都表示学生在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实习后,无论本科还是高职学生都能满足岗位技术能力的需要。有少部分学生在实习一年后还不能适应岗位,原因大部分是因为他们在实习的岗位上并未认真踏实地学习和实践。从企业对待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需求上可以看出觉得本科生好的企业其实只是觉得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功底和道德心理素质普遍高于高职生,从而在后续学习和工作中容易提高;而觉得高职生好的企业,认为高职生的自我定位要准确一些,更能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其实质也正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反应了企业对学生道德心理素质、职业素养 的要求,另外,从建筑施工企业需求的岗位看,在京、津、沪等大城市以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技术管理岗位学历要求基本上都是大专以上,甚至非211学校毕业生免入,中职毕业生已难进入管理岗位(即通常的“8大员”)。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私营、民营企业来说,由于引进高学历的毕业生人力成本较高,且人才难以留住,另一方面由于中职毕业生具备吃苦耐劳、动手能力强、上手快、进得来留得住等优点,因此一些技术管理岗位对中职毕业生仍有相当的需求。

二、我国中职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一直作为高等学校的附属产品而存在。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由于教育资源的缺乏,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有限,高级人才的空缺便由中专生来补足。加之当时的国家统一调配的用人制度,使大中专毕业生成为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资源得以大幅度扩张,重要表现之一便是高校扩招,原有的高校毕业生稀缺的问题不复存在,中职学校开始完成其定位的回归,即成为真正的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职业教育。21世纪初,部分中专学校将一些专业的学制由4年调整为3年,随之许多现实层面的问题就开始暴露出来,如:如何实现由学科式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3年制是否为压缩版的4年制、如何解决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难、就业难”和“学生生源素质下降、流失现象增加”以及如何培养真正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等诸多问题应运而生。

在多年的教学改革探索实践中,实行重心向基层、操作层下移,在用人单位、办学单位、家长和学生中引起了不同的反响。用人单位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普遍持欢迎态度,他们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充实技术工人队伍,但也有企业认为普通技术工种招聘农民工成本低,容易管理,来去方便,不愿用中职毕业生;家长和学生普遍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学了三年甚至四年去当“泥水匠”,做农民工的工作不合算;办学单位也多持反对意见,尤其是一些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反对的呼声更高,这一是因为他们担心重心下移后没人来读,二是因为按照原来的定位所培养的毕业生还有相当的市场甚至在某些地区还较受欢迎,三是因为实现重心下移势必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引起教师和学校的全面不适应,而且在实训教师、实训设施等方面还需要有较大投入。事实上,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上世纪90年代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职业高中也基本上沿袭了传统中专的办学模式,而相当多的技校也在自觉不自觉地实行“重心上移”,效仿中专的办学模式,这种做法不能说没有合理性。

为此教育部在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时明确定位,“中职工民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为: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建筑(市政)施工企业,从事材料试验、测量放线、钢筋翻样及加工、工程资料管理等工作,也可协助从事施工现场技术与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造价计算等工作”。

但经过近10年的教学改革,大多中职建筑类学校(专业)仍未摆脱传统的学科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基本还是传统大专、中专的改良版,究其原因是由于建筑行业的岗位有相通性,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系统综合的了解。为此大多中职建筑类学校(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家长的期望、学生就业的需要,不得不把学生培养成综合型的人才,从而形成建

筑高职院校培养“8大员”,建筑中职学校也是培养“8大员”的“难堪局面”。这和中职学校的办学层次、学生的生源素质以及中职学生毕业时大多年龄尚不满18周岁极不吻合,导致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仍然处于一种含糊不清的状况。

因此,合理、理性地确定中职建筑施工人才的“职业岗位能力”是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必需突破过去“普通中专工民建专业”为施工企业培养“懂设计、会施工、能管理”的中等技术人才的框框,还必需与现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区别,否则毕业出来的学生既没有特色,更谈不上竞争优势。

三、中职与高职建筑施工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分析

(一)专业名称的不同:中职为“建筑工程施工”,高职为“建筑工程技术”。2004年《教育部 建设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准确定位: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可在建筑(市政)施工企业,从事材料试验、测量放线、钢筋翻样及加工、工程资料管理等工作,也可协助从事施工现场技术与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造价计算等工作。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建筑(市政)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现场技术与管理工作,也可从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造价计算和技术资料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定位的不同:中职为“高素质劳动者”,高职为“高技能专门人才”。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按照“决定”的政策导向,“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在教育职能的分解上已经融入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之中,它不是孤立的教育形式。但从培养人才的特性出发,两类人才培养的教育主体是明确的,即中职教育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主要承担者,高职教育是“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就两类人才的培养要求,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要在教育性、知识性和技能性三个维度上做出各自的教育回应。

(三)知识结构的不同:中职侧重“经验型”,高职侧重“策略型”。

从学生的就业方向可看出,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 “测量放线”“钢筋翻样及加工” “材料试验”“工程资料管理“等工作,基本都属于“经验型”的工作,即“照着别人的样子做好”;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技术、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管理”等工作,基本属于“策略型”的工作,即“要指导别人按标准规范做好”。

如中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知识结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了解房屋的墓本构造,学会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高职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较强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掌握房屋结构组成,材料的选择及做法,并具备较强的建筑施工图会审能力。中高职教学重复的部分为投影知识和制图基本规范。高职教育阶段只需花少量课时进行复习整理,重点应放在房屋的结构组成上,添加中职教育阶段未作要求的构造设计规范知识。通过采取综合实训、实习实践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投形基础、制图规范、构造知识等知识结构进行融汇贯通、综合运用。

(四)技能类型的不同:中职侧重“工艺实践或工序实践”,高职侧重“工

程项目实践”。

通常工艺定义如下:劳动者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和处理,改变它们的几何形状、外形尺寸、表面状态、内部组织、物理和化学性能以及相互关系,最后使之成为预期产品的方法及过程。工序定义直白的说要完成某个工艺过程要分成几步做,每个步骤就是一道工序。“工艺实践或工序实践”简单地说是利用工具和肢体劳动来完成某一项任务。

而工程项目的定义则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项目参数包括项目范围、质量、成本、时间、资源。因此“项目实践”主要是劳动者利用大脑思维,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组织其他人员完成某一项任务。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依据对“施工员、造价员、资料员、材料员、安全员、质检员”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析,从中提炼出12项专业综合能力:建筑工程图识读能力、基本建筑构件验算及一般设计能力、常见建筑材料应用及检测能力、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能力、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建筑施工成本控制能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工种操作能力。形成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心的高职建筑类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笔者通过分析中职与高职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工作和职业能力在范围和层次上的差异,提炼出以下10项专业综合能力: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能力、用CAD(或天正)软件绘制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能力、绘制现场施工平面图及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的能力、利用测量仪器进行施工测量放线的能力、钢筋放样加工的能力、墙体砌筑抹灰的能力、脚手架模板支撑的能力、施工质量检验的能力、施工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工程量计算的能力。体现了建筑施工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满足了课程内容以“操作为主、管理为辅”;工作范围以“事中为主、事前、事后为辅”;职业岗位以“测量工、钢筋工、砌筑抹灰工、试验工为主、资料员、质量员、安全员为辅”高素质劳动者的基本定位,也为建筑施工中高职教育的衔接设置了合理的梯度。

在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可进一步把上述专业综合能力化分为“专业核心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首先应抓好专业核心能力(如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建筑CAD绘图、建筑施工测量放线、钢筋放样加工)的培养,因为专业核心能力是学生进入职场、生存发展的基本功;其次是专业基本能力(如脚手架模板支撑;施工质量检验、绘制现场施工平面图及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基本工作能力,能胜任施工一线岗位(群)某项工作的职场人;再则就是通过专业拓展能力(如施工资料收集整理、工程量计算、材料检测技术)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满足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最终达到使学生掌握1~2项技能;熟悉1~2个岗位;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中职建筑类人才的培养目标。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着建筑中高职教育相衔接的成败。因此,建筑类职业教育要围绕中高职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做到中职以高职为导向,根据高职更高层次的要求对其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高职以中职为基础,注意相互的衔接;避免出现科目及教学内容的重复,体现知识结构的提升和综合实践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教学指导方案,2002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2005 【3】课题组.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对口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实施策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黄民权,梁伟雄,刘晓燕.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研究,2009 【5】张东放.关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探讨.《中国建设教育》 2010 年Z3期

中职建筑专业的教学应用论文 篇7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任务与学生状况分析

一个建筑物的建成是从下部基础施工开始, 到上部主体结构施工, 直到内外装饰完善, 由许多道工序组成, 而每道工序都涉及一个工种的施工, 都会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本课程的学习任务, 是使学生掌握建筑物各工种的工程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方案的选择, 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施工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自各初中学校,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中职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二年级学生, 在这之前, 他们已学过建筑制图、建筑力学两门专业课, 同时, 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测量与建筑施工技术正同步学习, 他们对建筑施工的知识有一定了解, 但这种了解非常肤浅, 大多数学生因为没有到过建筑工地, 也没有见过施工, 特别是没有见过真正大规模、有组织的施工, 对很多施工技术的领悟和理解非常有限。

在课堂上, 教师讲施工技术课时, 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法传授知识, 常常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 而学生几乎听不懂。因为学生缺乏切身体验, 加上专业课的概念和原则比较多, 表述上具有抽象性、确定性, 比较枯燥, 甚至有的知识点很难理解, 特别是在中职学校的课堂上, 在这种大部分是男生的专业中, 如果知识不容易让学生领会, 或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课堂上就会出现很多的状况, 如:睡觉、聊天、看小说等等。

专业课教育教学目标

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新型劳动者——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他们不仅具有专业能力, 还具备所学专业的关键能力。在现代教学理论看来。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 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学习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 而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应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习要指向学生的需求、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使其在情境学习中, 脑、心、手并用, 既重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 又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

专业教学法及其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运用

专业教学法即遵循教学理论, 采用适合的专业内容教学, 在相应教学媒体支持下, 达到专业教学目标的方法的总和。常用的有:项目教学法、过程演示法、实物展示法、小组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等。专业教学法应该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并使多媒体技术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很多内容只要能合理地运用专业教学法, 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完全不同。

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建筑施工模板, 主要是介绍建筑模板系统的作用、种类、构造、支设等, 这一章节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照本宣科, 学生只能凭空想象, 则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采用项目教学法, 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技能的掌握就容易多了。项目教学法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 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 按行动导向设计教学思路。“梁柱模板支设”, 这是一个真实的课题项目, 学生对“建筑模板系统”的概念有了基本了解后, 即可去具体完成这个项目。学生以小组形式工作, 一个小组3~4人, 基本步骤为:确定任务—计算及方案确定—领取材料并操作—检查—评定。学生在完成该项目课题的过程中, 知道“做什么”, 也知道“如何做才能符合要求”, 会对建筑模板系统的知识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 提取有关知识完成相应的项目。无论是方案的确定和编写, 或是材料机具的计算和选材, 还是建筑模板的支设和质量检查, 都离不开同学相互之间的帮助和配合, 所以, 运用项目教学法, 不仅可达到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师不再将把现成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 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 最终得到这个结果, 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于过程并非结果,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及监督者。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砌体工程, 教师要通过一定的专业教学方法, 使学生对砌筑知识有感性与理性的认识, 从而对施工现场砖砌体的组砌形式能进行判断, 对砌筑方法能进行说明, 对施工过程能进行分析, 对施工质量能进行评定, 使学生掌握砌筑的组砌形式, 施工工艺过程及保证质量的措施, 了解砖砌体质量检查方法。教师在进行这一章节的课程教学时, 课堂上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借助教学光盘或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 很多地方使用形象生动的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即借助真实、典型、完整的事例, 反映专业理论知识点和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在使用案例教学时, 把案例内容与讲授的理论知识相结合, 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 因为案例具有鲜明的时空状态, 特定的人物, 情节生动, 事例的描述非常具体明确, 容易引起学生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倾听、回应和沟通, 并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把学生的被动听课, 变为主动参与案例分析。比如:某综合楼在完成主体工程后, 该楼的饭厅、会议厅突然整体倒塌,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此案例分析如下: (1) 工程概况介绍:该工程由客房、饭厅、会议厅、厨房组成, 总建筑面积4281m2, 由正规设计院设计, 某建筑公司施工。 (2) 调查结果展示: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过程调查结果展示。 (3) 倒塌原因及分析:学生根据砌体的相应专业知识, 讨论分析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 并进行记录总结。 (4) 结论:事故发生, 主要是由于施工方面盲目蛮干, 不按规范作业, 施工质量低劣引起。从案例中, 不仅使学生更深切理解理论的真谛, 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将来在工作中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教师也能从学生对案例的多视角分析与不同意见的争辩中, 发现新的见解, 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其他专业教学法的运用用过程演示法来讲述知识点, 可以弥补学生没有到过工地、没有见过施工的空白;使用实物展示法, 把带到教室的砖、砂、砂浆等作为实物展示并说明;使用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担当“施工管理员”, 去处理各种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要求学生观察, 鼓励学生描述, 带动学生分析, 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通过学生的思考、观察、描述及动手, 不断强化知识点。

专业教学法运用的效果

有统计表明, 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 除了头脑思考以外, 能把各种感观也运用起来, 他学的知识三天后, 也能记住65%, 但是仅仅使用听觉, 三天后, 他只能记住10%。现在很多中职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看书的时间很少, 但他们好奇心强, 接收新生事物的速度快。《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各种专业教学法的运用, 让学生在看、听、触、想、说、做中学习, 让他们深刻感受到, 他们所学的东西并不空洞, 它实实在在地发生着, “百闻不如一见”, “所学为所用”。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精益求精地完成作业的过程, 也培养了他们严肃认真的职业态度, 负责求实的职业品质, 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不仅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 在其他专业课程中认识、模仿、运用、开发各种专业教学法, 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用, 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之路。

摘要:《建筑施工技术》是中职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主干课程。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自各初中学校, 对很多施工技术的领悟和理解非常有限。只有合理地运用好专业教学法,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全不同。教师应针对《建筑施工模板》、《砌筑工程》的教学内容, 通过专业教学方法, 使学生主动学习, 理解并掌握知识, 具备关键能力。认识、模仿、运用、开发各种专业教学法, 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用, 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中职学校,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教学法,教师

参考文献

[1]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经柏龙.论案例教学在教师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 2006, (10) .

[3]武海华.在职校专业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 .

中职建筑专业的教学应用论文 篇8

关键词:中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已经不是成本的竞争,而是技术竞争、人才竞争,就使得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加重要。在中职院校中,应积极对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使人才培养能够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虽然当前建筑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房地产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泡沫,给建筑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使得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毕业生存在着就业数量少、岗位不稳定、收入较低等现象。为了能够使学生的自身能力提升,在人才市场中能够具备竞争优势,应从课程体系入手,对教学进行改革,使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其中,专业技能的提升是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场地和教师专业水平等原因的 限制,很多专业技术无法进行示范,使得学生的实践水平得不到提升。例如,在学习《建筑构造》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住宅结构,对平面设计方案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够有机会以设计人员的身份來对建筑结构进行了解,并通过分析、搜集资料,来完成平面设计图。再比如,在学习《建筑工程监理》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一些建筑工地去,让学生能够亲眼对施工过程进行观察,并学习施工质量管理的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二、对教学模式进行变革

长期以来,我国中职学校的教学活动都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弊病,就是学校的教学模式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同社会需求不同步。目前,大部分的中职教师依旧保持着传统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整个过程中都由教师一人在台上单方面的将知识点通过书写板书或者PPT的方式灌输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中既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又没有及时的教学反馈。到最后,学生能够上交相关作业和通过结业考试,教师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目前我国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缺乏系统科学的学习方式和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教师目前这样应付了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较低,教学质量难以达标。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尽量运用现代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将抽象难懂的课堂知识转变为实际观察和亲手实践。转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实践的能力。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加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将目前若干的专业课程根据专业特点的市场需求进行科学整合,分为基础专业理论、技能认知、技能操作和技能坚定等模块化的课程,结合学生未来的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对症下药”开展教学活动。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以教材为根本,采用教师讲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对建筑专业学习的兴趣,还会影响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采用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对全方位地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解,并提升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学、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

1、信息化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科学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教学方法的更新。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现的问题,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展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投影仪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示,使教材上、板书上无法展示的内容,通过计算机能够实现动态、多角度的展示。例如,一些建筑3D图,在教材上看比较抽象,有的学生空间想象力不强,就很难看出建筑结构的关系,而通过计算机,能够让学生观看建筑结构视频,为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展示,使学生能够明确墙面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好地对专业知识进行掌握。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情境,使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丰富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装饰工程施工》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拥有了一间商铺,想要装修成地中海风情的咖啡厅,应如何进行设计和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想象,在此基础上利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对商铺进行“装修”,能够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得到带动。

3、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结合一些案例,让学生能够结合理论知识,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对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应用,学生真正的位于教学主体地位,不会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而是通过灵活地实践方式实现了对知识点的记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总之,对于教师来说,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最终目标,我们应对传统教学进行变革,创新、灵活地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应用,从而为社会培养专业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宁.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 赤子(上中旬),2015,(22):74.

[2]张昔. 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浅析——以中职建筑施工专业为例[J]. 江西建材,2015,(16):278.

[3]聂鑫. 浅析中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 现代交际,2014,(11):156+155.

[4]徐桂兰. 分析中职《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教学现状及改革[J]. 科技创新导报,2014,(05):128-129.

中职财会专业数学教学的思考 篇9

一、中职数学教学要为财会专业发展贡献力量

财会专业是中职学校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由于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总量一直较高。但是,近些年来我国大专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人数不断增多,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学历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社会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学生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学生的生源质量却在逐步下降,学生越来越不适应原有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要求,对很多专业知识的学习都感到困难重重。

考虑到中职学校中开设的各个专业中,财会专业是专业课程与数学知识结合最紧密的专业,目前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数学作为工具学科理应为其发展做出一定的帮助和贡献。为此,我多次访谈财会专业教师,了解目前财会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财会专业课中会遇到的数学问题。并同所有数学教师探讨财会专业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寻求改革财会专业数学教学的方法。

二、财会专业教师在授课中遇到的与数学教学相关的问题

为了了解我校财会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专业课教师在授课中遇到的与数学有关的问题,2012年12月22日我对财会专业科的9名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围绕着以下五个问题展开:

1、您是否了解现行数学教材内容?

2、财会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哪些数学知识?

3、您觉得数学课是否起到了为财会专业课服务的作用?

4、对现行的数学教材有何改进意见?

5、您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财会专业学生哪方面能力的培养?

访谈后,财会专业科的教师并没有逐条给我回答问卷中的问题,但是却将近几年来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总结了出来。他们指出虽然现在学校已经取消了一些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程,如管理会计和审计等,但是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生运算能力差,影响专业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学生虽然大部分都能够理解专业知识,但是在实训时,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均不高,经常会出现一听就会,一

1做就错的现象,从而影响了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和效果。财会专业的学生往往还过分依赖计算器的使用,没有计算器,就觉得没法做题,用计算器也仅限于使用它的加减乘除功能,对其它功能知之甚少。学生较低的运算能力以及对计算器功能的不熟悉都影响到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对数字的敏感度,而这项基本功又是一个会计人员必不可少的。其次,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财会专业课中,固定资产折旧年数总和的计算公式就是一个特殊的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学生却看不出来,仍然要死记硬背。又例如,学生在数学课程中已经学会了方程组的解法,却对辅助生产费用的代数分配法表现出极大的困惑,其实它就是多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而已。学生很多时候都表现出在数学课上会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到了会计课上却不会用。也就是说学生不善于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会计领域的实际问题。再次,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够全面,影响专业教学进度。很多专业课程中用到的基本公式都需要数学推导。例如,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学生学习资金时间价值时,需要运用等比数列求和的推导过程来推导计算年金终值、年金现值等的计算公式,但学生却反映在数学课中公式的推导过程不要求掌握。在这种情况下,专业课老师还要给学生补充等比数列求和的推导过程,从而影响了专业课教学的进程。

三、结合财会专业特点的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1、要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运算能力是发展数学能力的基础,是中职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培养目标之一。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对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保障。相对其它专业,财会专业对数字的准确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财会专业知识中的每项计算都要求非常精确。因此对于财会专业学生来说,只有在各方面学习中,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通过提高运算能力来不断培养自己规范求实、严谨认真的作风,和耐心仔细、执着求真的意志和毅力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财会专业人才。

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计算,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在日常与学生的访谈交流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对自己的数学成绩不够满意,这样的现实反映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自信,而数学计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捕捉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计算以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例如:在学习对数时,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对数的定义,更不愿意死记硬背,从而影响后续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的运算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体会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逐步理解记忆对数的定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又帮助学生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适当补充一些速算的方法和技巧也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算能力对于财会专业学生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专业技能的练习上。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珠算、点钞、传票和票币等技能的训练,这些技能的练习都对学生的运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给学生补充一些数学速算的方法和技巧,学生既能感受到数学课的趣味性,又可以提高运算速度,改善和提高财会技能的成绩和水平。这对于财会专业学生来说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好事,他们会切身体会到数学的工具性和服务性的价值。

2、结合专业知识创设数学课堂问题情境

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如果只是按照:给出概念和公式,讲解例题,学生练习的顺序授课,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而且会觉得学数学只是为了解题,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创设一些专业背景下的问题情境来展开新知识的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工具性价值,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例如,在讲授中职学校数学课本中的等比数列一节时,就可以结合《财务管理》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来讲授,通过如下的例题创设问题情境展开数学教学。

例:某公司持有六张带息商业汇票,期限分别为一至六个月,每张面值20万元,票面月利率均为2%,按复利计算。问题1:这六张汇票到期后的终值分别是多少元?问题2:将这六张商业汇票终值数据排成一列数,有什么特点?问题3:这样面值的一张商业汇票n个月后的终值是多少?问题4:这六张商业汇票到期后的终值总和是多少?

该问题是将数学课程的等比数列与财会专业课程中的复利终值计算联系起来,通过这四个问题的设置,不但让学生巩固了数学中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的建立以及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等知识点,而且还掌握了《财务管理》中复利终值的计算方法。这种授课形式,能够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自然和谐地无缝衔接,让学生处在一个有实质内涵的专业教学氛围中,时刻受到专业思想的熏陶,使学生学会从专业的角度看数学,使学生的专业思想健康发展。

3、结合专业知识设计课堂练习

在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后,可以结合《财务会计》中“银行存款的核

算”的相关内容设置如下例题:

例 小徐在银行参加每月500元的零存整取储蓄,月利率按单利0.25%计算,问12个月的本利合计是多少?

分析:第一个月存入的500元,计利12个月,到期本利是(500+500×0.25%×12)元;第二个月存入的500元,计利11个月,到期本利(500+500×0.25%×11)元,„„第12个月存入的500元,计利1个月,到期(500+500×0.25%×1)元。由此可知,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其总和就是所求的12个月的本息总款数。

解:a1=500+500×0.25%×12=515,a12=500+500×0.25%×1=501.25,∴S12=n(a1+a12)2=(515+501.25)×6=6097.5(元)。

答:12个月的本利合计123.90元。

4、结合专业知识设计课后作业

设置课后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深化。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除了课本上的作业外,还应该结合专业知识设置一些开放性和实践性的作业,或者把简单化的数学应用问题还原成实际专业背景下的具体应用问题让学生去探究。为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并增强对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为了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研究商场打折问题,如商场打出的满两百返一百的促销相当于打几折?和打六折的促销活动比哪个更划算?又如,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利用等比数列求和的知识计算等本息分期付款每月还款额、还款总额与等本金分期付款每月还款额、还款总额的计算方法,并比较两种还款方式哪种还款方式更划算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现实生活中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事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融合,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上一篇:【精华】游长城作文下一篇:严以用权发言稿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