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 班主任班级德育案例(精选12篇)
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
于丹
摘 要:近年来,中职学校不同专业男女生分化现象愈发明显,工科类专业男生居多,文科类专业女生居多。以机电、机械和加工等工科为主的专业,几乎是纯男生的班级,甚至有人戏称其为“和尚班”。这类班集体管理的效果如何,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中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本人从纯男生班级一些典型案例入手,探析了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中职 机电专业 男生 德育
一、中职机电专业男生德育管理工作研究的背景
1.案例一
张同学小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多年未取得联系,父亲重新组建家庭。所以张同学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张同学也仅仅是管其吃饱穿暖。进入职中后,这个同学从走读改为住校,职中的学习氛围也没有初中的紧张,便发生了打架旷课、易与同学发生矛盾等一系列自我放纵行为,班主任找其谈话,期间联系其爷爷和爸爸,也与家长多次谈话,希望了解惠同学反常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希望其父亲能多多重视儿子在青春叛逆期的一系列教育问题。
2.案例二
王同学是父母的“老来子”,在其之前,曾有一个哥哥,但不幸夭折,所以年迈的父母对王同学特别的溺爱,加上父母的年纪与王同学年龄相差较大,所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开学初期,王同学表现较为内向,甚少参加课外活动,除了偶尔的迟到和旷课,也没有其他违纪行为。但是到了学期末,随着天气日趋寒冷,王同学的迟到和旷课也变得越来越频繁,据其父母说,王同学多次都是早上赖床直至错过校车,便找理由不去学校。后来也是多次找借口不去上学,譬如头疼甚至摔了一跤要在家休养多天。班主任逐渐感觉到问题的严重,便多次与王同学及其父母联系,了解王同学厌学的背后原因。
二、中职机电专业男生德育案例分析
(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相互结合
虽然班主任老师主要负责学生在校的学校教育,但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其实学生的很多行为都是和他的家庭状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譬如案例一和案例二中的张同学和王同学,张同学由于精神上缺少父母家人的关心和约束,导致他在学校行为散漫,做出一系列反常行为,譬如旷课打架、易与同学发生矛盾等。只有在发生了事情后,张同学才会获得爸爸的关注甚至关爱。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他做出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家庭情况在其身上的投射,都是为了引起亲人及其老师的注意。而王同学却是由于父母对其过于宠溺,使其养成骄纵蛮横的脾气,做错事不从自身寻找原因,却一味的找寻借口甚至推到别人身上。所以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班主任老师首先应该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找到行为发生的根源,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其次,再从学生身上出发,引导孩子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二)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德育对象的特殊性在于面对的是每一个个性不同的人,而学生自身的历史原因,导致德育难度上升。这些男生多数属于初中成绩就中下游的同学,是老师和家长都头疼的学生,他们自由散漫,平时常有抽烟、逃课、打架等不良行为习惯。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就处于缺少关爱和常被学校家长否定的状态。这些学生中有些来自同一所初中,同一个交际圈,他们讲哥们义气,处事方式简单,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低落。了解了我们德育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就能很好的把握工作中的重难点与度。譬如一些同学早恋的现象,班主任老师应该尊重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不在公共场合和众人面前津津乐道该同学早恋的事,不把早恋视作学生难以赦免的过错,当做把柄抓着不放,在大众场合下,不直接批评,给学生留有余地。把握好处理早恋这一现象的度,采用冷处理等方式。正确引导学生青春期的恋爱,帮助学生走过雨季花季的年龄阶段
(三)专业特点导致男生众多,抓住男生心理特点采取措施
机电或者机械专业方向让更多的家长和学生认为男生更适合,所以这些专业的班级往往成了男生扎堆的班级,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重重难度。班主任老师在做德育工作的时候,我有以下两点提议:
1.抓住男生要面子的特点,在班级营造氛围,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树立威信,让学生明确行为的原则与底线在哪里。而行为一旦触碰或者跨越了这条底线,将会获得什么样惩处。
2.在处理班级事务和做学生心理工作的时候,为了避免男生抱团的行为,应该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各个击破。我在长期的德育思想工作中发现,在集体中做德育工作的收效远远小于对个人做思想工作的收效,这有点类似于法不责众的心态,不如单独针对某个学生做思想工作效果要好。
三、中职机电专业男生德育管理教育的反思
1.努力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的综合德育能力,身教重于言传
言传与身教孰重孰轻?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强调言传身教,言传在前,身教在后,这也是由于“说得容易做的难”。我们职中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太多太多的“言传”。而现实社会却是一个价值观混乱的年代。这样就给学生成长带来冲击与矛盾。为什么所学与所见所得相差巨大?这时,简单的“言传”收效甚微。我们的老师应当更多的运用“身教”这一教育手段,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学生、影响学生。
2.抓好技能训练,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中职学生一定要强化专业技能,对在校园技能大赛、区级以上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奖的学生要宣传和表彰。真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有一技之长是人生的立足之本,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抓好后进生队伍的管理,使他们树立学知识、练技能的信心
机电类专业男生,大多是在学习经历中屡遭挫折,心理和行为上受到消极影响的学生。我们对大批的后进生始终不离不弃,关心爱护,不再延续以往应试教育的模式及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机制,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并延伸到实习、实训及职业生涯规划中。
4.关心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挫折教育
活动是育人的载体。如何策划一项德育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和思考,自觉提高道德认识,培养班级的团结凝聚力?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这是需要教师思索和探究的问题。下面以笔者担任班主任期间组织过的团结友爱活动为例展开分析,总结同类主题德育活动的设计范例。
一、确立活动主题
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每隔一段时间确立一个德育活动主题。这些主题是依据本班学生从初相识到建立信任, 从过分关注自我到学会兼爱、非攻等各心理发展阶段而设计的。
例如:技工学校的新生,来到陌生的环境,起初心理有点不适应,德育工作者需要做的是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校、新的班级和新的同学。建立一个团结友善的班集体有利于学生较快地进入人生新阶段,开始愉快的生活和学习。团结友善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部分,更是个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重要部分。团结友善的德育项目活动课程能为他们今后在校的学习生活奠定很好的人际基础。团结产生力量,产生效益。个体只有融入集体,并与他人有效合作,才能发挥巨大的能量。团结合作能使集体中每一个人取长补短,从而产生巨大的群体效应。
技校学生抽象理解能力并不是很强,年轻的他们更喜欢体验式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这种 “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育效果显然好于简单的说教。为此, 我们设计了主题为“团结一心”的德育活动来传达团结友善的重要性。
二、明确及细化活动目标
技工院校德育总目标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立改革创新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具体到学院,小到班级,要明确活动的目标:(1)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对新班级、新学校产生归属感,更好地融入新的校园生活。(2)让学生懂得理解、尊重、欣赏他人,学会换位思考。(3)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学会正确处理矛盾。
三、活动实施过程
首先由德育活动组织者宣布:活动规则→实施活动步骤→ 活动现象分析→学生感悟。
准备活动。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分组(全班随机分组),每组8~ 10人。分在一组的学生并排站,调整好位置,相邻学生使用红布带将脚踝绑在一起。
(一)活动规则与步骤
第一步,教师带领全班学生来到空旷的场地。
第二步,随机分成4组(本班人数32人),8个人一组,可以小组内部换位置。相邻的两个人用红布带把脚踝捆绑起来。全部准备好后,大家勾肩搭背往前走。30米的距离看哪一组用时最短,用时最短的一方获胜。
第三步,假如有组员摔倒,要等组员调整好,站起来了,再继续一起往前走。整个过程中要相互照顾同学的安全,协调彼此的速度。
第四步,最快的小组有奖励,不照顾组员的小组将受惩罚。
学生开始组队了,刚开始都不知道要领在哪里,都是随机组合。一组里面有高个子,也有矮个子。小个子腿短,步伐会较窄一些,高个子腿长,步伐自然宽一些,这样就会很自然的产生差距, 学生如何面对组员的不同,学会求同存异。他们面对组员摔倒会不会有爱心?会不会取笑同伴?会有什么感触?
(二)活动现象与分析
在杜威和皮亚杰经验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库伯(D.A.Kolb)提出了自己的经验学习过程理论:他把大多数人的学习阶段归纳为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与主动实践四个阶段,并不断循环往复(见下图)。
1.具体经验
即投身于具体的问题情境或具体的事件当中。在活动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种现象:
现象1:大家都不适应,很容易摔跤。
分析:刚开始时出现这种现象。在这样屡次摔跤的背景下, 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会不会有学生选择放弃。值得高兴的是,大多数学生热情很高。这样的团体氛围能够带动经常摔跤的学生继续练习。团队对个人的影响力很大。
现象2:随着大多数学生找到了节奏,摔跤的学生少了,大家开始找到了乐趣。但个别老摔跤的学生,容易被另一个或几个学生笑话。
分析:笑话其他人,在这样一个群体游戏中,起初都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观察学生能否自我修复和调整,意识到他们是一个整体,笑话队友,就是笑话他自己。虽然看到有人取笑同伴,但是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共同发展方向,笑话的学生停止了笑闹,被笑的学生快速爬起来,调整步伐继续跟着小组往前走。
2.反思观察
凭借以往或者刚才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反思,结合实际,形成新的经验。
现象3:有些组相互扶持而不是相互取笑,腿长步伐快的学生会等待腿短步伐慢的学生。摔跤的人次很少,总体成绩最好。
分析:这样的小组能够妥善处理矛盾取长补短。脸上有喜悦,但没有嬉闹。他们中也有小个子,但是小个子学生主动到小组的两头(这样不容易摔跤)。高个子发起口令(步伐最快的算他们)但是也不会强行拖着两头的小个子同学走。总体来说,稳步前进,速度较快。
现象4:暂时落后的小组开始反思,开始意识到不管组员是迟钝还是敏捷,都得协调好。否则,会得不到好名次,甚至将接受惩罚。
分析:埋怨其他小组成员,把节奏拖得更慢,离心离德更不利于把事情做好。学生似乎也体会到了这点。
现象5:一般来讲,个子高的小组走得快,但是夹杂在高个子组里的小个子学生就很容易被拖着走。幸运的是,他们并没有把小个子拖着拽着走,而是两个大个子用力把小个子同学悬空抬了起来,这样大家既走得快了,小个子也可以避免摔跤的伤害和狼狈。
分析:小组成员实在跟不上,把他抬起来的确是不错的办法, 既没有埋怨,也没有摔跤的风险。办法总是比困难多,齐心协力, 其力断金。
3.抽象概括
在观察和反思中形成综合的观点和概念。主要表现在:大家尝试到后来才发现,只有统一喊口令,大家听口令齐步往前走,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不管步伐幅度大小,只要齐就不会有人摔跤, 只要不摔跤,速度就不会慢。相邻的高矮个头学生再稍微彼此照顾一下,8个人可以走得又快又齐。
分析:时间过半,大多数学生领悟到了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的好处。在一个集体中,团结胜过个人才华的展示。很多事情是个人没办法完成的。对落后的同学要富有爱心,埋怨责备、发泄情绪对事情进展毫无益处。
4.实践运用
将新的观点和概念运用到现实的问题解决中,以检验反思的成果是否正确,然后将之转化成自己的经验。
四、活动感悟
要求学生将刚才的体验式活动写下自己的感想。德育活动的确让学生增加了人生体验。作为组织者,教师也要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是体验式德育活动的总结与升华。
(一)学生感悟与反思
学生有对物种生命的感受,有对成功条件的反思,还有对磨合过程的肯定。让教师全面地了解了每个人的心理,更加坚定地尊重每个人的行为,教育的过程是缓慢的,一切行为一定有着他的思想与态度,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努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放慢脚步,等待学生成长的那一刻。
摘自随笔1:同学之间的默契是要用事件、时间来培养的,就像齿轮的磨合。
摘自随笔2:团结一心游戏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一群人的力量是很强大的。譬如一根筷子会被轻易折断,但是一把筷子是不容易被折断的,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摘自随笔3:只有自己感受到同心协力的快乐才能知道齐心协力的美好!
摘自随笔4:齐心协力,这个游戏告诉我们只有团结才能走得稳、走得远。一个人要学会和群体结合。
(二)教师的感悟与总结
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团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就像群体工作的动物都会在数量上比别的多,像蚂蚁、蜜蜂……如果论单个,或许它们都会被别的物种给消灭,可是它们群体出动的话,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我们人类也要团结起来,团体的力量一定大过个体的力量。
本次项目活动设计考虑到学生面临新班级,容易产生陌生感、不信任感,因此活动都是以团队形式来进行,避免了个体单独活动的尴尬与紧张,在一种活泼、轻松的氛围中习得适应的方式方法,让大家相互了解、相互信任。通过活动,学生体会团结的重要性,遇到事情能够相互体贴,妥善处理矛盾,对未来几年的班级建设奠定很好的基础。
活动设计也可以参考明确主题、明确目标、活动实施与分析、 活动感悟与总结这四个方面着手,相信只要师生以饱满的热情、 科学的态度去组织、参与各项德育活动,辅之以这四个环节,必能取得应有的成果。以德树人、活动育人,学生必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一、习惯教育走在前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批评一个学生上课随意讲话、搞小动作、出口成脏、没规没矩时,常听到这样的一句回答:“我以前都是这样的。”言外之意,这些行为是“我”的习惯,“我都习惯了,你为什么还要说呢?”学生是未成年人,还未走入社会,缺少社会经验,不知道习惯对他们的一生会起多大的作用。所以,老师有义务也必须向学生灌输这一理念: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中职生在课堂上睡觉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笔者经常对学生说:“我知道你们很困,你们能坚持来上课而不是躲在哪个角落里睡觉,就是一种有上进心的表现。既然你们来了,那就借给老师5分钟时间,可以吗?我希望你们先听5分钟的课,实在困了,闭闭眼休息一下。我相信,今天你会感觉有所收获,而不是又一个毫无意义的日子。”为什么先要求他们听5分钟的课呢?因为这是一个较低的要求,90%的学生都能做到,一旦学生养成听5分钟课的习惯之后,老师一定要及时表扬、鼓励,然后适时地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听10分钟、15分钟、20分钟……不断地给学生们暗示:“只要你愿意,你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坚持听完一节课,直至上课时完全不睡觉”。
爱讲脏话也是中职生的一大习惯。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当学生们用方言交谈时,一句又一句的方言脏话很自然地脱口而出;而一旦讲起普通话,好像就骂不出来了。那么,应该怎样帮学生改掉“一讲方言就说脏话”的习惯呢?首先,从自身做起。在校园里,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老师首先不用方言与学生交流。其次,凡在课堂上,一旦听到方言,笔者马上提醒学生:“请讲普通话。”听到脏话,马上禁止,表明自己的态度。慢慢地,学生习惯了在课堂上说普通话,进而在与同学交往中讲普通话。当然,粗话、脏话的影子也越来越少了,好习惯慢慢代替了坏习惯的位置。
二、尊重教育不轻视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尊重意识呢?怎样让学生感受到尊重的重要性呢?
1.日常小事中渗透
当学生帮助做完某件事后,作为老师,一定别忘了向学生说“谢谢”;当对学生的批评是不恰当甚至是错误时,一定要及时勇敢地向学生说“对不起”。一次上课,一名男生不停地讲话,笔者提醒道:“某某同学,请别讲话。”“我哪有讲话?”“你刚才没有讲话吗?”“哪里有?你看错了,是别人讲话,不是我。”这名男生突然精神抖擞,感觉在全班同学面前露脸的时候到了,摆出一副舌战到底的架势。如果与其纠缠下去,绝对会影响其余的学生听课。笔者马上对那名学生说:“对不起,老师刚才批评错了。”这名学生先是一愣,然后脸红了,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当然也没有再讲话。因为他没有想到明明是他错了,老师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他道歉,他那被遗忘很久的自尊心被唤醒了。在随后的上课中,笔者特别观察该学生,虽然偶有讲话,但只要一个眼神,他就会很自觉地闭上嘴,而且听课认真多了。所以,虽是调皮的学生,也渴望被人尊重,只是由于从小学开始受到较多的批评,导致他们的自尊心被压抑了,常常躲着不敢出来,这就需要老师去唤醒他们宝贵的自尊心。
2.礼仪素养中提升
同事之间直呼其名,尤其是年长的对年轻的,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学生们对老师也直呼其名,听了会觉得正常吗?近几年,笔者常听到学生或当着这位老师的面直呼其名,或在同学中这样说:“某某人今天有没有布置作业?”“某某今天心情很好啊”……这样叫的后果是什么呢?当一个学生有意无意地不分场合地直呼一个老师的名字时,这种做法马上会传染其他学生。
“对尊长,勿呼名”,长幼有序是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优良传统。笔者认为,养成教育就应该从开口说文明话开始。在培养学生的尊重意识时,就应该渗透这种优良传统的内容。首先,笔者有意识地在课堂上或班会课中提醒学生,对任何一位老师都不可直呼其名。其次,当有学生在场或让学生去找某个老师时,笔者也特别注意在那个老师的名字后面加上“老师”两个字。最后,只要笔者发现上述情况,就会毫不客气地批评那位同学。
3.时间观念中加强
教师上下班时间的有规律性,就使得老师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因此很多老师养成午睡的习惯,而学生在业余时间的安排上,相对比较自由。中职生与中学生不同,他们与外界联系较多,突然心血来潮想向老师请假,拿起手机就打电话,而不管老师此时合不合适接电话。所以,笔者常会听到学生抱怨,班主任不仅不让请假,还批评了一顿。其实,原因不外乎这几种情况:老师正休息时被吵醒;老师正在上课,而学生电话不断;老师正在办私人事情,而学生又纠缠不清,非让老师给批假;请假理由不充分。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经常提醒学生,在他们与老师交往时,不管是电话聊天,还是登门拜访,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间,同时使用恰当的语气。
三、宽容教育丢不得
宽容的对立面是斤斤计较,斤斤计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嫉妒,嫉妒别人的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就会心怀怨恨,不断抱怨。嫉妒是每个人的一种正常的情感体验,学生也不例外。嫉妒某同学当上了学生会干部,故意对他组织的活动吹毛求疵;嫉妒某同学人缘好,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故意在同学中散布谣言,冷言冷语进行讽刺……凡此种种,都是学生的嫉妒心在作怪。作为班主任,一旦班内出现这种情况,不能简单地把嫉妒的学生找来批评一顿或警告一下,而应该在全班同学面前讲明嫉妒的危害,同时给出几条克服嫉妒的建议,让学生丢掉嫉妒的同时,捡起宽容的美德,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1.故事讲述
周瑜被诸葛亮气死的故事众所周知,这是一种典型的嫉妒,它说明这种心理不仅害人,而且最终也会害己。故事讲完之后,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周瑜为什么要嫉妒诸葛亮?周瑜有没有必要嫉妒诸葛亮?周瑜有没有办法反过来让诸葛亮嫉妒他?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嫉妒、嫉妒的危害以及克服嫉妒的一些方法。
2.情境表演
利用班会课时间,表演事先安排好的小品,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嫉妒。之后,让学生自由发言;最后,老师一定要做出恰当的总结:嫉妒别人的人心胸狭窄,总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中伤他人,甚至采取卑劣的手段陷害他人,破坏团结。让绝大多数学生形成共识: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尤其是过度的嫉妒,更像毒草,它会破坏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
3.小组讨论与辩论
有以上两个阶段的铺垫,自然就引出了第三阶段:怎样正确对待嫉妒?班主任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让每个同学都有自由发挥的机会,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把这些方法写在黑板上,再进行一次讨论与辩论,找到既切实可行又被学生们接受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很容易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学会宽容。从嫉妒这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出发,很自然地向学生宣扬宽容这种美德。既然嫉妒这么糟,那就与宽容为友,时时提醒自己,对己宽容,更对人宽容。
四、纪律教育不可少
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的比率呈上升趋势,这与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法律知识欠缺有很大的关系。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又是与他们缺少纪律观念、缺少自律意识分不开的。所以,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应该有意识地强调守法的重要性,强化班级纪律管理,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制止和惩罚学生的违纪行为,让纪律观念、自律意识尽可能地扎根于学生的思想意识中。
1.班主任要以身作则
想让学生守纪律,老师自己必须先做到,否则,身不正则令不通。学生上课不能迟到,老师却常常迟到;学生上课不能玩手机,老师却经常上课接电话;要求学生中午12:00准时到班上开会,老师却因与人神聊而忘了这事……凡此种种行为,即使老师对学生强调晓之以守纪律的重要意义,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
2.班两委起主导作用
想让学生守纪律,需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守哪些纪律?守纪律会怎样,不守纪律又会怎么样?作为班主任,应该注意“该放手时就放手”,把制定班规的权力下放给班两委。先让每个班委向班上四到五名非班委学生征求意见,然后再汇总,班两委集体讨论,在班会课上提交全班学生审议,最后举手表決,形成班规。同时,制定一份班级量化管理表,班委实行轮流值班制,根据学生遵守班规的情况,给每个学生评分。班主任定期向学生们总结一次,提醒暂时落后的学生,表扬进步的学生,并且把量化分的最后得分作为期末评优评先、评定奖学金的主要依据。同时,这也是调皮学生是否要受处分,受哪一级处分的主要依据。
3.科任老师齐抓共管
科任老师向班主任反映的情况,一经查实也列入个人量化评比总分,既抬高了科任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作为科任老师,一般都奉行“班级的事情班主任管,我只管上好课就行了。”其实,班主任的课再多,也没科任老师加起来的多。很多科任老师愿意与班主任一起管理班级的,因为班级管好了,科任老师的课也好上多了。
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具有变动性、突发性等特点。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各自的思想,在一个学生身上管用的方法在另一个学生的身上未必有用,甚至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同样,能把这个班级管好的方法,在其他班级未必有效。作为班主任,如果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用爱心、耐心、细心去管理自己的班级,多观察、多揣摩,虚心请教、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一定能营造出在独特班级文化之下成长的班集体。
汽车工程部
谈欣
2017到2018学年经过上学期的跟岗实习,班级很多同学都赚取了不少薪水,因此个别同学希望能够尽早走上工作岗位。寒假期间本班刘鑫同学就向我表示下学期不想来校念书,并且已经找到工作。
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系,家长表示愿意让刘鑫继续读书,但是孩子坚持要工作。然后我跟家长建议让孩子在开学的前一段时间去工作几天,如果孩子可以适应并且依然保持工作热情,那说明他已经有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如果孩子放弃了,则说明孩子还需要学习和锻炼,相信刘鑫经过尝试,就能体会到自身的不足,也有助于今后重返课堂读书。
与学生沟通,上学期的跟岗实习和自己独自进入社会工作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跟岗实习的成功并不代表你已经完全具备进入社会的能力。我并没有一味的劝说,而是理解学生。但是也要限定一个期限,限他在开学之前向我反馈工作的感受。
终于在开学后的一周左右,刘鑫同学经过半个月的体验,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不足,主动要求重返学校读书。我也借此对刘鑫提出多点要求:
1:总结经验,无论工作的成功与失败都是宝贵的财富 2:珍惜最后一个学期在校的学习时间
3:努力考取汽车维修中级工等级证书,增加自身筹码,以便毕业之后可以顺利进入所学行业
学困生转化
2015-2016学第一学期
四(3)王刚强
我班有个学生叫郭沫桥。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德育案例
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王一朵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王一朵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王一朵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王一朵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王一朵同学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王一朵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王一朵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63分的好成绩。我为了鼓励他,奖给他一本日记本。奖品虽少,但能表示老师的一点心意。第二学期,他学习更努力了,在期中测试中,他取得了78分的好成绩。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郭沫德育案例
桥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郭沫桥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王一朵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郭沫桥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通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郭沫桥同学摇身一变,由“捣蛋鬼”转变为纪律委员,由后进生转变为德育案例
先进生!他无论在哪里见到我,都会亲切叫上一声:“老师,您好!”我总是报之一笑,并说上一声:“你好。”
案例:我班付华龙同学,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少文化。他上课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爱讲话,做小动作。书写潦草,有时不完成作业。缺少是非心,随意性强,容易受社会家庭学校的负面影响。我就和他谈心,和他母亲交流,正面、侧面去了解他。编座位时让他和对己严又有影响的女干部李明洁坐在一起,督促他,培养他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寝室里他讲话,早晨赖床,起床不积极,我就让袁帅一帮一,先喊醒,我再到寝室催他,一连几天。后来,他就不好意思,慢慢就养成了按时起床的习惯。在班里也多给他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消除了自卑的心理,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他有体育特长,力量大。运动会他报了引体向上、掷铅球等项目,为班级争了光。他在寝室的影响大,就选他当寝室长,让他承担一定的责任。他管理的寝室不错,纪律清洁卫生都让我很少操心。对他取得的点滴进步,我都采取不同程度的鼓励,使他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我心灵交流。期中考试,他成绩进步显著。我趁热打铁,评选他当上学校进步学生。他就有了自尊自信心,向上进取。于是,我在班内就让付华龙做克服缺点取得进步的典型,去感染和带动有类似毛病的其他同学,带动他们改正错误,共同进步。
分析: 要学会欣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古语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每一个学生,即使是所谓的后进生,在他们身上也都有很多长处和优点,就看我们是否善于做“伯乐”,善于主动发现。相信他们的优点就会“暴露”出来,使我们为之所动。老师表扬和鼓励他们,能让他们享受进步的喜悦,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有些缺点不足,要正视学生的缺点错误,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去出发,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让他们付出实际行动不断进步。以进步学生为典型,感染和带动有类似毛病的其他同学,带动他们改正错误,共同进步。这样就能促进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与其发号施令,不如身体力行
案例:在我一年多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践行“恪勤日新”宗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进步,努力做到每日都能有新的收获。具体来说,在班主任工作方面,严格按照学校的各项规定,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切班主任活动。从早晨的晨练,到早读,到课间操,到中午午休,到一些自习课,到晚自习前的时间,到晚自习期间,我都尽量按时到位,给学生一个榜样。特别是中午,可能是学生最感疲倦的时刻,我经常到班级去和他们一起看书,陪他们做作业,检查督促学生的背诵默写,及时处理一些同学出现的问题,解决他们的一些疑难,稳定学生的情绪。我还和和同学积极地交流,主动去询问他们的一些要求和建议,以及对我的工作的建议和要求,及时改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力求做到更好。冬天,班上有周洋付未付华龙等常常打了上操铃才慢慢上操。主要是这几人天气冷了赖床,起床不积极,我就让班上起床早的余松张升袁帅一帮一,先喊醒,我再到寝室催他们,一连几天。后来,他们就不好意思,慢慢就养成了按时起床的习惯。跑步我和同学一同跑,记得一次我不小心崴了脚,一会儿就肿起来,很多同学就很关切,问我怎样,要我快去医院看,我虽痛在脚上,甜在心里。我们班的环境卫生是打扫教室楼后面,这是学校里面难扫的地方。几棵杨树常常落叶,食品袋、废纸也不少,我经常身体力行,和同学一起扫。后来,同学都无畏难情绪地去打扫。
笔者带的是一个男、女生混合的中职卫校康复班, 班中学生大多是经过高考后层层筛选剩下的一批学生, 这些学生多数存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不理想的问题。因此, 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成为中职教育的关键。然而, 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必须要有科学的制度作保障。为了有效管理班级, 笔者在本班进行了一系列的班级管理尝试。在本学期, 根据本班实际, 最终确定把细化德育考核标准[2~3]贯彻到班级管理中去;本学期末进行考核, 结果发现, 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考核对象
将我校2009级康复班全体学生作为考核对象。本班共有学生46名, 男生16名 (含留级生2名) , 女生30名。根据学生是否住宿, 分住宿生和走读生两大类, 其中住宿生30人 (男生8人, 女生22人) , 走读生16人 (男生8人, 女生8人) 。
1.2 制订标准
根据我班学生上学期的表现———学习热情低落, 学生懒、松、纵、散现象严重等基本状况, 本学期开学初, 笔者组织学生制订班级管理德育评定细化考核制度, 每位学生都参与, 对学习、纪律、卫生、班集体活动等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并与德育评分挂钩。评定标准的制订是每位学生都提出自己的建议, 全班学生讨论、修改后制订, 由班委负责, 全班学生、班主任等监督实施。把学生在校的所有行为予以量化记分, 定期公布, 累计积分。再把积分作为德育考评的依据。
1.3 考核办法
根据制订的考核标准, 组织全班学生集中学习, 要求学生熟悉相关内容和要求;同时发放《告家长书》, 要求家长对班级管理要求也有一定的了解, 以使学生家长配合好班级管理工作。
具体考核由5个班委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工作前进行统一培训、分配任务。工作中做到每天记录并及时公布当天结果, 然后每周一小结, 每月一总结, 学期末进行大总结, 并注意累计积分的汇总, 最终形成本学期班级德育情况汇总表, 为该学期班级学生德育考评提供真实依据。
把本学期汇总考核结果与上个学年的考核结果 (班级管理未采用细化德育考核标准之前) 进行对照观察 (见表1) 。
注:*表示2009~2010学年2个学期的班级纪律与卫生情况;**表示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的班级纪律与卫生情况
2 结果 (见表2)
注:*表示2009~2010学年2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表示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的学习情况
由表1、表2可见, 我班在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末, 班风班貌比上一学年明显改善, 主要表现有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 学习纪律明显改善, 学生懒、松、纵、散现象明显减少;文明、守纪的班风得到发展, 真学、进取的学风逐渐形成, 和谐、平等、竞争的学生关系促进班级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班级面貌焕然一新。同时, 班级学生与上学年相比更加尊师爱友, 仪表仪态更加得体, 参加班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好人好事逐渐增多。
3 讨论
当前班级管理模式存在缺陷,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多侧重于手段的灌输式、目的的防范式、效果的功利性;与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相背离, 与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相脱节, 不符合当代多元思潮的要求。加之中职生自控力差, 调控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主要措施和手段, 这弱化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我班因生源素质偏低, 学生学习动力缺乏、行为习惯差甚至还有吸烟等不良习惯。因此, 我班在2009~2010学年也采用了传统的班级管理办法, 如新生开学时, 笔者制订班规, 并根据学生成绩和有无班干经历选择班干部。笔者原本期待在班主任的高压下, 学生的纪律性、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有所好转。结果发现, 学生表面上“温顺”了, 其实背地里搞另一套, 不仅和班主任关系疏远了, 而且还养成了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小说等不良习惯, 甚至后来迟到、旷课的现象也日益增多, 个别严重者, 在班主任的高压管理下, 甚至出现了和教师发生肢体冲突的行为。而且, 尽管学生学习不认真, 但对待自己的分数特别较真, 如德育评定, 因我校目前仍然沿袭每学期由班主任写操行评语的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这种评价存在内容形式化、主体单一化等问题, 因而对学生个体的德育评价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因此很多学生质疑班主任的评分, 如“热爱祖国、热爱党”这一项, “为什么我只有4分, 而别人却是5分”, 表现出对班主任不信任的态度。这样一来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挑战。
为此, 笔者不得不重新审视我班学生的特点和现有的班级管理办法等。在我们的现实教育中, 教师往往只是以自身的权威来压制学生, 没有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以情感人, 致使教师的管理成为单纯的管制式管理。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多进行真诚交流, 也许会使班级管理更富有开拓性[4~5]。正是在认真思考的前提下, 笔者了解到了学生的真实想法, 同时笔者也把改变当前班级管理状况的设想和学生进行了沟通, 结果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因此,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我班进行了新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尝试——班级管理德育评定细化考核标准[6], 即把德育考核标准与班级管理有效结合起来。该标准的制订是让每位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集思广益, 经过多次讨论、修改、补充, 最后集体表决通过制订的, 它是真正体现班情的。这样制订的班规具有很强的信服力、约束力, 真正成为治班准绳、德育评价标准、解决争议的依据。它既保证了德育考核的标准性和可操作性, 又加强了班级日常管理, 这是一种“双赢”的班级管理模式。它通过一整套的评价项目去引导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走向, 去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变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为主动地去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 逐步形成一种追求积极、进步、健康、文明的良好风尚,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择业观。因而, 它反映学校德育的具体要求, 是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的一种新的班级管理制度。
通过本学期实践后, 我班班风班貌有了明显的改善, 与以往形成鲜明对比。实践证明, 该办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 打破了旧的主观评价学生的评价体系;将德育活动制度化、标准化,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 将德育考核标准量化, 直接把口头说教变成了具体的行为教育, 有助于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最终通过学生、教师及家长的共同努力, 让学生学会做人的基本原则, 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铸就诚信、积极、独立、进取的个性。
通过本班实践, 笔者认为, 优化德育管理, 研究和构建新时期职业学校校本化、人性化和发展性的班级管理德育评价新机制, 促使德育工作由“软”变“硬”、由“虚”变“实”, 充分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 确保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和成人、成才, 从而也促进班级管理理念的完善和创新。
关键词:德育标准,中职卫校,班级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建.素质教育呼唤班级管理科学化[J].班主任, 2004 (10) :29~30.
[2]刘玉祥.学校德育评价的探索[J].北京教育 (普教版) , 2007 (9) :23~24.
[3]林岩.规范班级制度实现民主管理——我做班主任工作的一点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17) :189.
[4]刘琳, 何长杰, 杨卫丽.班主任工作不可忽视情感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 2004, 22 (3) :50~51.
[5]李兴周.论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 2006 (8) :115.
关键词 职专 班级文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005-02
一、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分析
1.通过调查研究可知,来到我们中职学校上学的学生, 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不知道所学专业前景如何,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认为在校混三年,拿一张证书,等着学校推荐工作,或是由父母安排日后的去向。有75%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升高中没希望,就没有参加中考,且在初三下学期开始,到不到校,上不上课,学校和家庭也就不注意了。这些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比较差,例如,有些学生的汉语拼音不太会拼写,语言表达、阅读存在问题,英语26个字母写不完整,学习成绩总是倒数末位,经常不做作业,上课管不住自己,脏话连篇,抽烟喝酒,打架闹事等,有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但是,他们并不是不聪明,从他们对电子游戏能玩得很好,有许多体育爱好,也有很好的社会交际能力来看,他们的智力不低下。这些特点在不同的学生表现都不一样,我们必须清楚,要因人而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2.有极少部分同学有奋斗目标,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他们头脑清晰,有创新思想,但在不良学风的大环境下,他们的上进心也受到极大的影响和打击。
3.还有一部分同学完全沉迷于网络游戏、QQ聊天,他们不思进取,学习生活萎靡不振,甚至于晚上下了晚自习还偷跑出去,到网吧过夜。失去了青年人应有的朝气和活力。
二、班级文化的建设
1.班级环境文化。班级环境文化主要指的是教室和宿舍的环境卫生及美化装饰效果。教室和宿舍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能体现出一个班级的整体精神风貌和素质。
2.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就是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约定等,它在遵循校纪校规的前提下,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被全班同学所认可的具有本班特色的制度。通过制度的约束,而使学生改掉自身的不良习惯。一个合理的班级制度是整个班级严谨、团结、向上的强有力证明。
3.班级精神文化。班级精神文化,主要指在学生心中形成以人生观、生活观和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意识形态。班级精神是一个班级最宝贵的优势和精神财富,它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的精神和内在动力。
4.班级行为文化。班级的行为文化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包括班级举行的各项活动以及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和人际关系等活动,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观的折射。
三、如何建设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我们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因班而异、不断创新、归纳总结,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普遍的适应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宣传到位、达成共识。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仅是班主任和班干部几个人一厢情愿的个体行为,必须寻求全班同学的配合和参与。因此,班级文化建设的首要工作就是通过班会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的重要性,我们要建设一个怎样的班级文化,该如何去建设。把问题公布于众,让大多数同学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树立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全面认识,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一定的群众基础,才能保证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否则,只是一纸空谈。
2.选好载体,全面发展。班级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和手段才能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出来。首先,创设舒适的班级环境。前面提到班级环境文化指的是教室与宿舍的卫生情况和装饰美化。干净、舒适的教室和宿舍环境能消除疲劳,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①班级外部环境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条件。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保持为主,加强监督,有奖有罚。②开展文明教室、文明宿舍的评比,及“装扮教室.美化我家”“文化宿舍”等一系列活动。通过黑板报、名言警句、盆栽等各种形式,让同学们积极主动地装扮自己的装饰自己的教室和宿舍,把宿舍真正地当成自己的家。还要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中职学生入校时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存在着很大偏差,这是中职学校的首要难题。如何防止学生在这方面的素质继续下滑,甚至违法犯罪,让每位学生逐步步入正常规道,我认为要以学校规章制度为基础。班级是整个学校的一部分,在制定班级制度时,不能脱离学校大的方针、政策,偏离正道而行。必须遵守本校制定的本专业学生职业行为规范;新生一律要通过《学生手则》的学习和教育,明确学生在中职学校的吃、穿、住、行和学等方面的规范和目标,使学生逐步能够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主动检查自己的思想,使一些良性行为固定下来成为行为习惯。其次,从实际出发,因班情而异。有些班级学生的基础好,自制力较强,那么就不能只纠缠在不旷课、不违纪等基本的条例上,而是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而基础较差的班级必须从制度上限制其违纪的想法,采取措施来约束学生,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班规也不仅仅只规定课堂上“不许”“不应该”,对课外活动的开展也应有所要求,比如,一个学期召开几次主题班会,开展几次班级活动,以什么样的形式举行等等,把集体活动写进班规,不仅丰富了班规内容,更加保证了活动的开展。最后奖罚要分明,加强执行力度。每种“法”的执行都伴随着奖惩制度的建立,班规也不例外。同时必须得加强它的执行力,否则,班规等于形同虚设,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必要性。再次,班级精神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既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友爱的品质。例如,有个别班级提出“爱祖国、爱父母、爱班级、爱学习、爱自己”的班级精神,这“五爱”内容宽广,意义寻常,有“大我”,也有“小我”,它的含义是: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孝顺父母;珍惜人生,珍惜学习机会;爱自己,有自信;遵守班级各项纪律,提高班级荣誉感;进而上升到热爱祖国,为国争光。最后,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多彩多姿的班级活动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活跃大脑思维,学习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提高大家的综合素质。把班级活动写进班规,保证了活动有力开展,可以形成别具一格的活动文化。
四、鼓励参与、以人为本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注重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同学们的思想觉悟。同时,还得强化民主意识,增进同学友谊,团结友爱,这样才能使班级学生有主人翁意识,有班级责任感,人人愿意为自己班级奉献才智和真诚,这样的班级难道还会担心它没有班级凝聚力和综合竞争力吗?
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不难想象,一个没有校园文化的学校和没有班级文化的班级会是怎样的一潭死水,只有把每个学生放入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中,才能实现对班级管理的控制,使中职生的德育工作真正落在实处,从而提升中职生的整体素质。
刘晓军
我认为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作为众多班主任中的一员,既感到荣幸又深感任务的艰巨。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我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多表扬少批评
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
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们这个班,后进生的人数挺多。因此,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
我与学生在一起,觉得日子过得真快,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忙得高兴,忙得开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使所教班级跃上一个新台阶。
班主任班级管理
德育论文
成吉思汗街小学
二年级二班
德育工作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不能只停留在上好课,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了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务必具备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职责心和事业心,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一、教育爱,让他瞬间改变
我班有一名叫张双羽的男孩。这孩子家里是老来得子,对孩子教育更是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根本就没有一点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听讲,老是开小差,作业书写潦草,但这个孩子情商很高,集体荣誉感也很强,记得每次值周生到班级检查卫生,扣分的时候他都的去找人理论理论。
经过每一天不停的教育,总算有点起色。这不,这天早活动,我正在批改陆续交上来的家庭作业,李禹德来了。他立刻拿出作业本交给我。我顺手翻开,发现他的作业尚未完成,便叫了他的名字,示意他到跟前来。刚刚坐上座位的他,很顺从的来到我跟前。我仍在低头改作业,并未发现他的异样,顺口说:“你的作业还没写完,赶快去补上吧!”他既没有拿,也没有做声,只是呆在原地。我猛抬起头,才发现他的眼圈红红的,像是刚哭过。便问道:“怎样了?李禹德,你不舒服吗?”他摇摇头。我又问:“是不是作业没完成,你爸爸打你了?”他先点点头,之后又摇摇头。我感到很奇怪,便轻轻地摸摸他的头,说:“你把作业补上,爸爸就不会再打你了。快去写作业吧!”
谁知,话音刚落,他“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压抑了许久的委屈,最后在这一刻完完全全的释放出来了。让孩子宣泄了一阵之后,我又问:“到底是怎样了?”他满腹委屈,小声地说:“爸爸不让我吃早饭。”
哦!原先,作为对没有完成作业的惩罚,孩子的父亲不让他吃早饭。这样一来,孩子就要等到中午在学校就餐了。多么漫长的等待呀!于是,他哭了,哭出了他的委屈,他的悲哀,甚至他的懊悔。
于是,我微笑着拍拍他的肩头,“你是个男子汉,赶快擦干你的眼泪,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待会下早活动时,跟住读生一齐去吃点吧!”听了我的话,他立刻抹干了眼泪,拿回作业本,收拾情绪写作业去了。
放学了,所有的住宿生排着队去就餐。当最后一位同学打好饭菜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李禹德还没来。匆匆回到教室,透过窗户,看见他还在认真地补作业呢!内心一阵安慰,也有点心疼,孩子毕竟还太小了。于是叫他拿起碗筷迅速去吃饭。那一刻,我看见他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直到看着他端起饭菜开始享用时,我才离开。
课间,我继续批改作业,发现李禹德同学的作业已上交,且字迹十分工整。于是我在全班表扬了他,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课上,他第一次坐得端端正正,认认真真地听讲。我又表扬了他,而他也第一次举手回答了问题,答得十分正确,我再次表扬了他。此刻,他已经完完全全融入到班群众,融入到学习生活中了。
反思:
关键词:案例教学 中职 德育课
中职教育在针对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本行业内的一些职业规划以及心理影响教育,进而完成的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但是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其中所存在的弊端。但是当通过案例进行相应的教学以后,就能够直接明了表明哪些是应该掌握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这样浅显易懂的方式,对于中职教育来说,就具备了相应的现实意义。而在进行这一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针对下面的几个方面进行简单描述。
一、案例选择要适当
实施德育课程的案例教学法,需要对案例进行适当的精选。其目的是为了在德育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进行案例选择中,一个较为优质的案例,能够更好为学生提供榜样意识,从而避免进入职业误区。在进行相应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对报纸杂志的编辑,从而给学生一个优质的案例课程分析。
通常在进行备课的案例选择过程中,都需要遵循以下几个目标进行相应的层次选择。
一是案例的选择需要贴近教学的目标,不能够盲目的寻找成功案例进行说教,鼓励要适当,不能够以偏概全,和课堂的德智教育无关的尽量不要乱讲。
二是应该跟进教材,进行有选择的案例教学,从而对教材进行扩展。
三是案例教学要贴近生活。应该多以日常的工作生活为模板进行教导,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教导学生走向正规化。
四是贴近专业进行适当的教学。在案例选择中,我们不能够给学机工操作的讲授旅游行业的成功案例,所以应该按照相关专业进行相应的品德教学。
二、案例的编写应该细致入微
在进行相应的编写过程中,应该对案例进行细致入微的搜查,以及对专业的涉及进行相应的职业编写。在编写的过程中,应该顾全大局,针对一个科目,乃至全校进行编写,这样即节省了工作量,同时也将工作的进度进行了相应的整改。
在进行这一编写的过程中,教师自身也应该针对案例进行加工以及改进,从而确保其中心目标的指向。
第一,案例所指向的核心仍是以教材中的主要技术以及概念进行的编写。
第二,案例在改写后应该确保其真实性,不能够过分地渲染。
第三,案例在进行改写之后应该能够解决一些教学中的基本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在进行相应的学习中,能够较好地发展自我特长,同时能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三、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我们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对其教学的基本方法进行了下面的简单分类。
1.分组讨论法
在针对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进行分组分类,从而对案例进行分析的方法。其根本性的原则就是,在此基础上,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
2.案例讲授
课堂上,依旧是老师讲课为主体,而这种主体也将长时间地保持下去。那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也就需要老师针对相应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对其理论的理解上,也能够较好地扶正。
3.模拟方式
在通过由学生来扮演其中的一些角色的同时,进行案例重现,从而让学生们能够较好地理解其中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更接近其中的场景,以及其中的荣誉感。
四、案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忽视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现实意义,容易将学生导入误区;掌控不好学习时间,这样最先预设的一些问题,就容易出现漏洞,从而导致学生无法进行真实的掌握。与此同时,我们在进行这一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因为一些外在原因,导致整体的效果欠佳。例如在新时代的教学中,如果老师能够较好地运用多媒体进行相应的案例教学,那么就能够更为精确地完成相应的道德教育任务。而如果老师在这一方面有所欠缺,那就没法做到更快地实现案例教学法的新义。
五、小结
案例教学法,在进行实质的应用中,能够较好地表现出一些优良的效果。但是这需要我们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以及适当的辅助,这样才能够较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踏入正规的道德理念。所以当前,通过案例教学进行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实践,是顺应潮流的一项有效改革。
参考文献:
[1]杨成.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1(9).
[2]刘秀娥.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德育课的吸引力[J].中国校外教育(下),2014(z1).
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受中职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德育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采用案例或真实生活情境为题材来组织教学,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主动探求新知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基本价值取向, 是一种有助于学生增强体验, 锻炼能力, 养成态度、情感、观念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 案例教学对于促进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对促进中职德育课教学的意义
1. 案例教学有助于激发中职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
中职德育课内容比较抽象, 理论性较强, 加上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课, 轻文化课 (尤其是德育课) 的倾向。因此, 仅凭教师讲授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案例教学能提供典型生动的案例, 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 给学生以亲身体验, 学生对此乐于参与、探究。同时, 根据案例设置适合中职生特点的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敢于展现自我, 主动参与探讨交流, 易于产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与潜能。
2. 案例教学有助于加深中职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近些年来, 中职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抽象思维仍较为欠缺是不争的事实。而以往德育课教学中, 教师以讲授为主, 学生虽然能记住一些理论知识, 但也仅停留在对教材提及的一些理性知识的一种孤立的、静止的抽象认识, 很难形成学生自己掌握的知识, 时间一长, 往往全盘遗忘。研究表明:人们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只占全部学习知识的11%, 而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全部学习知识的83%。案例教学能通过视觉材料 (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 生动地再现事实情境, 并在问题引领下, 经过师生、生生共同探讨、交流, 能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由于学生的主动参与, 获得了亲身体验, 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收获自然就更大。如在学习“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时, 通过多媒体呈现“李嘉诚和一枚硬币”的一组漫画故事, 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 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评析, 使学生初步掌握了积极合理消费观的内容与要求。学生通过这种眼看、耳听、脑思、口说等方式主动参与、积极探求、多维交流, 所获得的是学生自己建构出的属于自己的知识。这种知识将更为深刻, 也更有意义。
3. 案例教学有助于帮助中职生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职德育课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教学原则。学校是中职生学习的“小课堂”, 而社会则是“大课堂”。案例往往是现实生活的缩影, 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情境引进“小课堂”, 让学生走进案例情景, 学会转换角色, 设身处地地作出反应。这为中职生提供了一个不用真正深入实践, 却又能在短期内接触, 并处理实际问题的机会, 从而缩短教材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距离, 有助于他们学以致用。如在学习“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时, 选取“‘醉驾入刑’首例名人案:‘酒令智昏, 以我为戒’”的案例加以说明。通过阅读、思考、探究等, 学生得出了“涉案人物高晓松虽身为著名音乐人、制片人、导演兼编剧, 但触犯了法律, 一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说服力。
4. 案例教学有助于提升中职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直接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交流与评价。这为锻炼、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素质创造了条件。如在学习“保护环境”时, 选取我国近些年北方频繁出现雾霾天气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如下问题: (1) 案例反映了我国当前存在着什么问题? (2) 你认为北方频繁出现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 假如你是主管这一问题的领导, 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4) 面对这样的问题, 作为21世纪的中职生该怎么做?学生结合教材内容, 围绕问题展开分析、探讨与交流。不少同学提出了许多具有一定深度的看法和一些大胆的构想。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等综合能力素质无形中得到锻炼, 得以提升。
二、中职德育课实施案例教学时案例选取的原则
案例教学是一种落实能力本位, 适用于中职德育课教学, 并受中职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提高中职德育课亲和力与吸引力的有效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中案例运用得越多越好, 那样就变成了简单的案例堆砌, 其效果可想而知。因此, 必须强调的是案例的选取是实施案例教学成败的前提与关键。
中职德育课实施案例教学应紧紧围绕大纲要点与教材内容精心选取案例, 尽力做到所选案例与所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为此, 案例选取应尽量体现以下原则:
1. 坚持方向性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与正确的价值导向是中职德育课教学题中应有之义。因此, 选取的案例应坚持正确的方向性, 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 尽可能少用、慎用那些揭露社会丑恶面、阴暗面的案例。因为中职生的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等能力都尚有欠缺, 如果教师在德育课堂上常常讲那些消极的东西, 学生往往容易产生错觉, 使他们思想上陷入迷惑甚至动摇, 既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也不利于他们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与社会主义信念的树立。因此, 选用案例时一定要把握好方向, 唱响主旋律, 弘扬正能量, 用正面的、积极的例子去激励学生、感召学生。
2. 凸显专业性原则
在一定层面上可以说, 凸现专业性是中职德育课教学的生命力之所在。因此, 选取的案例应突出职业特色、凸现专业特点, 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度高。教学实践表明, 中职生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内容都表现出较浓的兴趣与较高的关注。因此, 选取案例一定要结合学生的专业, 这样有助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与注意力, 增强教学实效。如在学习“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时, 选取媒体曾专题报道的“中专在校生如何月赚3000”——校友陈书 (当时还在实习中) 的案例的引导学生分析、探究, 由于是前几届校友的真实案例, 学生兴趣浓厚、关注积极, 主动参与探讨、交流,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 体现趣味性原则
选取的案例应是源于生活, 是生动有趣的, 且适合中职生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 帮助他们在较为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中。如在学习“不当得利之债”时, 播放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许雯案”的视频, 让学生对此展开探究、交流。这种通过呈现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 引导主动探究知识的做法, 让学生觉得看似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 其实也是挺亲切有趣、挺好理解掌握的, 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4. 符合乡土性原则
选取的案例最好是发生在本土的、学生身边的事情, 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关注、乐于参与;否则可能会出现“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局面。如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时, 选取事业有成的本地校友成功规划人生的案例, 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校友成功的原因:能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际与行业发展趋势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并脚踏实地走好每个阶段的每一步。通过呈现这些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动的事例, 学生感到榜样就在身边, 而不是可望不可及的, 只要自己努力同样也能做到。选取这种乡土案例能提高可信性, 收到的成效自然也好得多。
5. 彰显时效性原则
选取的案例不应是陈年旧事, 而应紧跟当今世界经济社会与形势发展, 最好是新近发生的。这样学生才会有新鲜感、也才会感兴趣, 进而愿意主动去探究。如在学习“对外开放”时, 可结合具体知识点选取“金砖国家”会议、G8峰会等相关案例, 运用这种新鲜的时政案例资料, 有效切中了中职生的关注点、兴奋点, 可促使学生在较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学习新知识、探求新任务。
6. 坚守可信性原则
选取的案例应是真实发生的, 内容要具体, 切忌为了教学需要而胡编乱造。选取的案例应能说明事件发生时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过程与结果以及案例引自何处, 尽可能做到所选案例现实感强、真实可信。这样学生才会信服;反之, 学生会对教师所讲知识产生怀疑,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 案例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施案例教学, 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德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可信、有效, 成为师生多维合作互动的舞台;体现了德育课“以生为本, 生命互动”的新课改理念。同时, 选取案例时尽力做到兼顾方向性、专业性、趣味性、乡土性、时效性和可信性等原则, 更好地实现德育课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真正使命与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戴顺良.高中政治案例教学探索[J].政治课教学, 2002 (10) .
[2]赵晓光.论法学案例教学的几个基本原则[J].法制与经济 (下半月) , 2008 (04) .
[3]王功义.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外活动设计[J].中国德育, 2008 (08) .
[4]唐虹.案例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5.
[5]王功义.中等职业学校生涯教育探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09.
【中职 班主任班级德育案例】推荐阅读:
中职德育创新案例07-13
中职班主任特色工作09-28
中职生班主任经验交流07-09
中职班主任工作总结-工作总结09-21
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经验11-12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班主任工作艺术07-06
中职德育学情分析06-26
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论文07-18
班主任德育教育案例初探10-31
中职英语教学案例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