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与计算机基础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p>摘要: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在网络这个开放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在线开放课程并共享课程资源。文章以清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提出课程开放与共享的几个方面,包括教学理念共享、教学设计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实施方案共享和学习机会共享,讨论教学资源开发中的指导思想问题、需求分析问题、标准化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教学资源与计算机基础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教学资源与计算机基础论文 篇1: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建立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

摘要:本文在分析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进一步论述了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及其建立,并分析了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改革;网络资源;教学评价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改,从教学规律、人才培养、重点课程建设、发挥计算机资源优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采用多样化的软件、教材建设等11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成为今后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分析

近二十年来,我国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一个理念是强调应用,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应用到专业的实际中。随着应用的深入和发展,“公共”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目前分为理工科计算机技术基础和文科的计算机技术基础以及高等职业学校的“案例驱动”教材,进而又在理工科和文科中分成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基础课程设置,甚至在一些专业中把公共基础课的内容与专业课程融为一体。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导致“公共”的概念淡化、模糊化,从而滋长出“专业化”的进程,计算机基础教学“专业化”的过程就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不断与专业相融合的过程,使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涵义不断地发生变化。

当前学习资源的建设的重点大多放在教学软件、网上教程、试题库等上面,而这些静态的、缺少生命活力的资源,相对传统书本的优势何在?本文从给出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定义出发,探讨了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建设的促进其生成的途径,从而充分说明了这种网络化学习资源才是我们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资源,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和获取高质量的学习资源,而这也恰好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的目标所在。

二、什么是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

(一)隐性知识

1996年,经济合作组织与发展组织在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将知识划分为四种类型: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根据知识获取的方式,有人进一步把知识划分为两大类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是指可以通过常规的传播方式进行传递,能够固化于书本、磁带、光盘等媒体介质中的那一部分知识。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基本属于显性知识。所谓隐性知识,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获得的知识,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基本属于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难以发觉,但却是知识的精华和个人能力的决定性因素。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能创造价值。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将成为个人和学习组织成功的关键。

(二)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

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是从过去的课件思路和课程教材观发展而来,缺少对网络时代隐性知识的发掘和利用,因而不自觉地沿用了过去的教育软件资源建设和课程教材的思路来建设网上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库是静态的,缺少生命活力,一旦数量太多就变成了浪费师生时空和注意力的“垃圾”和“废墟”库。而隐性网络学习资源是由学习者和教师共同建设的,是在学习者和教师的抚养下生根发芽的。正是在这种抚养下,使得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比如,在教授《VisualFoxpro程序设计》课程中,开始老师可以给出一个:根据所使用的学生管理系统,再结合相应的班级学生情况,谈谈该软件的优势和不足。在这个谈论的话题下,每个学习者都在不同地域的使用习惯或对学生管理理解的基础上有不同的观点,他们将自己对软件的体验或个人思想显现在所有学习者的面前。一方面,这个最初的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会随着《VisualFoxpro程序设计》这门课的深入学习,在问题的探讨、学习的交流、任务的驱动下,由学习者和教师一步步建设并使之壮大;另一方面,由第一批《VisualFoxpro程序设计》的学习者建设好的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可以精简后为后学者们利用,并会进一步地将学习资源建设得更加完善,这样循环往复就会使此课程的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

三、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根据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以及计算机应用课程的特点,根据教育部白皮书的精神,根据不同专业对计算机需要的不同,应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进行调整。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既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现代化专业人才,并且在培育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起到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因此,需要研究现代化专业人才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知识体系结构的要求,构建满足这种知识体系结构的课程体系。

四、促进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生成

(一)进行体验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

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使得社会对下一代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强调加强学习者隐性知识的学习,也就是需要处于网络化学习中的学习者注重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利用和学习。研究学习、协作学习、基于问题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体验学习教学模式,成为加强学习者掌握隐性知识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处于网络化学习中的学习者建设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途径。下面以协作学习、基于问题式学习对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建设的促进作用,来说明体验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是促进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生成的重要途径。

1、协作学习模式

网络化下的协作学习主要是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这种交互活动是指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各个学习者发挥各自的特长,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进行分工,相互帮助、相互提示、相互讨论。它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鉴赏力、协作精神和人际关系,以及培养认知领域的某些高层次技能,如问题解决和决策等。从这些培养出的所有能力中不难看出,他们无非都是学习者对隐性知识的学习。而一旦将学习者在协作学习过程中获取到的隐性知识进行适当的显性后,就成为了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一部分了。所以说,协作学习的开展能极大地促进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生成。

2、.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

旨在使学习者建构起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技能,成为有效的合作者,并培养学习的内部动机。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往往需要获得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即所谓的学习议题,学生分头查找资料获取知识,然后相互交流所获得的知识,并讨论如何用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发现还需要研究另外一些新的学习议题,学生们就需要反复循环地产生学习议题、分头查找资料,小组交流并讨论问题解答,直到问题得到解决。问题解决后,学生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网络化学习中的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能更大限度地促使学习者去加强对隐性知识的学习,而将这些学习者获取到的隐性知识显性后共享给其他或后来的学习者就是生成了更多的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所以说,网络化学习中的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在无形中促进了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生成。

(二)改变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

在现阶段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对学习者的评价往往还是过多的局限于简单的分数或成绩,评价意见往往也是由老师一个人决定的。分数或成绩以及老师的意见所代表的只能是学习者对显性知识的掌握(如课本知识、试题库),而忽视了对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体验、探究能力、学习心得、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要让学习者主动地去建设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需要发挥网络化学习评价的优势,对现阶段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进行根本性的改变。

1、评价方式的改变

传统教学那样依赖于外部反馈(教师评价),网络学习的个别化、自主性和独立性特征又增加了自我评价事实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网络学习应该重视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一旦形成,就会极大地激发出学习者内在的潜能,使学习者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网络学习中,从而获得更多的个人体验和学习心得等隐性知识,这些学习者个人获得的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编码化就构成了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一部分了。

网络学习一大特点是支持协作,因为网络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无限的交流空间。学习者可以通过协作化交流、协商和合作,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有助于他们用多重的观念来理解知识、思考问题。此外,学习者之间的交互还有一个重点常常被忽略,那就是他们之间的互相评价作用。互相评价的实现将大大发掘出学习者个人的隐性知识、学习小组集体的隐性知识,而这些隐性知识显性后就构成了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一部分。

2、评价结果的改变

在传统的学习评价结果中,学生获得的除了分数与对勾错叉的简单表示外,无法获得相应的学习指导和更多的建议,导致学习者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方法、策略、路线正确与否没有明确的认识,因而也不知道如何去改正。在网络学习中,通过相应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方便地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详细的记录。因此可以有针对性的给予学习者综合的学习评价。学习者根据这些学习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途径。这些反思过程中的学习心得与体验是在学习者完成学习的过程中,一点点积累下来的,积累的最终结果就是在建设我们相应课程学习的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

3、进行教师角色的适当转变

在计算机教学中,是非常适宜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进行教学的。由传统教学关系中知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教育的领导者、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从而使教与学的关系表现出平等、和谐的特色。这里,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是:教师在促进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生成的同时应该特别注意正确引导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有效生成,以及指明课堂中内容的专业知识索引。

4、建设适当的网络教学平台

在网络化学习中,运用相应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个人隐性知识、集体隐性知识舞台。这个舞台应该是融入到相应的课程学习中的,直接的体现就是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交互平台。在这个平台里,学习者可以自由地发表他的个人经验、学习心得等个人的隐性知识;学习小组也可以发表小组完成某个任务的过程积累;教师可以在这里提出讨论的问题或布置任务,针对这个问题或任务,学习者们能发表不同看法和意见;课程的后学者看到了相应课程的相关资源,他们又可以再进一步地建设这些资源。

具体说来,这个平台应该具有以下功能:学习者或教师可以发表个人主观意见、个人思想,其他的学习者或教师可以对此讨论交流;支持以课程学习中的不同章节的相关内容为基础而展开的讨论;学习者针对课程学习而进行相应实践,支持学习者展出个人实践成果和实践体验;支持课程的后学者们对已有的资源发表自己的看法、疑问,并在这里讨论证明自己的观点;可以建立学习者、教师个人或学习小组所有的、单独的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库。

五、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路子会越来越宽广,但任重而道远。因此,要认真研究各校的具体情况,综合各院校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制定适合学校具体情况、具有特色的改革方案;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生成也是需要一步步营造环境、一点点优化、一次次添加的,它的生成需要我们的教师和学习者通过网络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实践积累获得。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系统地逐步地改革实践,力求符合时代要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利用及创新能力,培养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黎加厚,戎易.校园知识管理系统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3]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蒋科辉

教学资源与计算机基础论文 篇2: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放共享与教学资源开发

摘要: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在网络这个开放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在线开放课程并共享课程资源。文章以清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提出课程开放与共享的几个方面,包括教学理念共享、教学设计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实施方案共享和学习机会共享,讨论教学资源开发中的指导思想问题、需求分析问题、标准化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

关键词:教学资源;开放课程;在线学习;资源共享;基础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令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且使得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教学过程,令没有机会进入校园的学习者可以在网络这个更广阔的范围内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在这种形势下,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利用网络开放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在线学习资源,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开放共享课程的现状与思考

大量开放共享课程正在不断涌现,主要由课程作者或教育机构发布开放课程或在线学习课程。开放课程的受益者主要是学习者,也就是要向学习者开放学习机会,但这并不够,共享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强调得比较多的教学资源共享,实际上只是教学资源公开。公开不等于共享,如果公开的仅仅是教学资源,那么这些资源将很难使用,原因在于教师不知道这些资源是根据什么样的教学理念设计和开发、需满足怎样的教学设计目标以及应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实施教学过程。

目前,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一个有效的机制,但是仅有平台和形式还不够,教师和教育机构还需要从理念上认识到共享的意义,从机制上保障和促进共享,真正愿意共享课程。同时,开放共享的资源需要标准化,这样便于资源在不同的平台间共享。另外,开放共享还需要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2 课程开放与共享

2.1 教学理念共享

教学理念共享是课程开放共享的基础与前提。教学理念就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师对一门具体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对象、教学模式等的理解。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设计、课程建设、教学活动实施的指导思想和总纲。

教学理念共享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指导思想。例如,清华大学计算机公共系列课程的目标是培养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技术从事其他专业研究的跨学科人才;课程体系设计理念是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其中,程序设计公共课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与工程开发的能力。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指导思想是以理论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以技术为手段,鼓励多样化人才发展,提倡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协作学习和共同知识构建,加强实践环节和增强实践能力,引导和鼓励创新。我们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和课程资源建设正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

2.2 教学设计共享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讲授的线索和逻辑。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包括教学活动和考核方式的设计、教学活动中涉及的资源,还包括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设计。同一个教学活动可以针对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在不同环境下实施,如听课环节让学习者既可以在实际课堂上听课,又可以在线听课。

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设计不同的资源与环境,如掌握知识和理解理论需要多种形式的课程内容(录像、讲稿、文字教材等),学会技术和掌握技能需要例题、案例演示、习题、实验环境等,进行设计、创意/创新需要协作学习环境和设计开发环境等。只有共享教学设计,使用者才能明确知道每种资源分别应用于什么目的和哪一个教学环节。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内容以面向对象的思想为主线,介绍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类与对象的基本概念、继承与多态、输入输出流、常用数据结构基础知识,此外还简单介绍泛型程序设计。

(2)教学模式是多种模式相结合,给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的空间,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学习。

(3)学习模式包括常规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常规教学模式包括大课、实验辅导和答疑;网络教学模式包括网上自学在线课程、在线讨论、在线提交作业和评分。

(4)考核模式包括常规卷面考试、自选题目的论文(包括答辩)和自选题目的项目训练(包括答辩)。

2.3 教学资源共享

教学资源共享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共享,一般来讲,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学录像、讲稿、题库、实验/案例等。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有《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学生用书》《C++基础教程学生用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经典实验案例集》(包括87个实验项目,数百个题目)等。

(2)教师用书《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教师用书》。

(3)多媒体课件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讲课录像、《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配音课件、《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视频课件、《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讲课录音。

(4)案例学习系统。

(5)教学网站包括清华大学网络学堂(主要面向校内学生)、开放学习社区(http:∥www.360xue.org)、清华大学出版社“智学苑”(www.izhixue.cn)等。

2.4 实施方案共享

实施方案是指课程所有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学时、具体教学和考核方式。只有共享实施方案,才能使得其他的共享落到实处。实施方案的共享途径包括教师互访和听课、以文字形式共享教案、在线呈现教学过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大课:2学时/周。以应用引导,以实际开发环境进行讲解。

(2)课外辅导。其中,教师补充例题讲解:1学时/周;学生分组讨论:2学时/学期·人。

(3)作业批改模式为考试系统自动批改加助教批改。

(4)案例学习内容包括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程》或通过在线案例学习系统学习。

(5)基础实验课:2学时/周。助教辅导并当堂验收。

(6)项目训练,包括选题与需求分析报告、系统设计、程序实现、用户手册测试报告、总结报告、答辩。

2.5 学习机会共享

学习机会共享是为学习者提供开放公平的学习机会,使得没有机会进入校园的学习者能够享有同样的学习机会,以实现人人拥有公平的学习机会。具体方式可以是将课程在线开放、提供录像及学习资源下载、提供在线学习指导和答疑、针对学习者的特点提供尽量真实的课堂教学体验或者适合在线学习的网络课程。要实现学习机会共享,仅有上述开放方式还不够,还需要解决面向社会服务的运营模式问题,才能真正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服务。

3 教学资源开发

3.1 指导思想问题

开发共享的教学资源,首先要从指导思想上具有共享的诚意与服务的意愿。无诚意的共享往往是因为某种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项目的要求而提供一部分教学资源,但是不提供最关键的资源,使得教师无法充分利用共享资源。其实,很多开放课程旨在开放却无意共享,因此只向学习者开放,并不提供给其他教师使用。诚意共享就应无保留地完全共享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实施方案、学习机会,并且要本着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指导思想认真分析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开发共享资源。

3.2 需求分析问题

任何一个项目在开发之前都要进行需求分析,而开发教学资源则往往会忽略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适用对象分析。面向全日制学习者的主要教学环节是以面授为主,包括大课、面对面答疑、习题课、实验课等。亲临现场聆听教师的观点、对知识的诠释、对理论的演绎,其效果远远优于看录像。由于全日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他们可以利用完整的时间段进行系统性学习。网络学习环境是对面授的补充和对课外学习的支持,因此主要包括资源发布、答疑、讨论、练习和扩展学习。业余学习者以及在师资缺乏的学校和地区学习的学生,则需要使用网络教学获得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方便的学习环境。

(2)学习过程需求分析。典型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新知识和理论学习、思考质疑和交流讨论、实践练习、尝试创新。网络学习系统应该为学习过程各个环节提供支持。

理论课程学习需要的资源包括多种形式的课程内容(录像、讲稿、文字教材等)、拓展阅读资料、例题/案例演示、习题;实践课程需要的资源包括实验指导和实验演示、虚拟实验素材/构件库、交互式虚拟实验、测试题等。

3.8 标准化问题

标准化是资源共享的基本技术保障。标准化有利于优质资源复用、有效管理和高效检索,因此能够促进共享;有利于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全局有效管理、异地学习、终身学习,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优秀教学系统软件共享,能够缩短系统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实现共建共享。

标准化指的是按照标准的格式描述教学资源的属性。标准化与个性化不矛盾,通过属性的描述可以更准确地描述资源的特征。标准化有助于保护知识产权,标准属性中具有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属性。目前,我国已发布教育信息化相关的7项国家标准和7项教育行业标准,待发布12项国家标准和6项教育行业标准,正在研制23项国家标准和4项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 JTCI有一个分技术委员会SC3,专门从事学习、教育、培训领域信息技术标准的制订。

我国已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国家标准如下:

·GB/T 21364-200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基于规则的XML绑定技术

·GB/T 21365-200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学习对象元数据

·GB/T 21366-200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参与者标识符

·GB/T 26222-2010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内容包装

·GB/T 5271.36-2012信息技术词汇第36部分:学习、教育和培训

·GB/T 28824-2012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学习对象分类代码

·GB/T 28825-2012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数字权利描述语言

·GB/T 28823-2012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平台与媒体分类代码XML绑定规范

3.4 知识产权问题

开放共享需要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从技术层面上讲,资源本身应该具有知识产权信息,使得网络学习平台应该能够识别知识产权信息并合法使用资源;从理念上讲,每一位教师应该尊重共享资源的知识产权;从政策法规上讲,开放共享应该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4 结语

课程的开放共享与教学资源开发包含一系列关键问题,只有系统地分析和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实现开放与共享。我们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并且还将努力做得更好。

(编辑:宋文婷)

作者:郑莉

教学资源与计算机基础论文 篇3:

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与教学资源库建设

摘要:高职培养人才强调应用性,课程改革是重点,通过项目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建设资源库,让学生无论课内课外都能进入一个良好的优质的学习环境。该文介绍了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和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和实施步骤,在实践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资源库建设

项目化教学方法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下为了完成一个项目工作而举行的一个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师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完成教学任务。“项目化教学法”起源与美国,在国内外的职业教育中很受推崇,教学资源库建设平台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和进行网络教学为核心,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

目前,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很多院校教师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有的还编写了教材和实训指导书,但缺少完整的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的教学资源库,教师在上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之后学生缺少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平台而导致难以深入和熟练掌握这门科学。

1 项目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

1) 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更加轻松接受和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和你好的促进作用。

项目化教学法对学生自主解决或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达到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专业领域人才的需求。

2) 可以解决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的课程结构和传统教学方法老化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大多数是采用了理论加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但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的结合得不多,甚至有的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大相径庭。因此,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而项目化教学法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3)《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的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分配好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比例,在高职教育中,理论够用即可,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的知识基础上,着重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做到这一点对于很多教师来说有很大的挑战。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使得学生自注选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自主的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工程案例来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比如要完成一项工作,先要确定任务目标,然后制定任务实施规划,再到任务具体实施,最后是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评估反馈。这样完整的工作过程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增强了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要求,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资源库建设能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是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立项支持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教学资源库通过不断完善,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为同类院校、同类专业资源共享,提高整个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同时也为高职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多样化资源和个性化服务,从而带动全国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进,为整体提升高职人才的质量和人才社会服务能力。

课程建设是一个立体化多方位建设的问题。以项目教学为主线,开展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资源库建设(支撑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保障。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特色。

2 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具体实施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确定了以项目化教学为主要手段,具体措施主要有:

1) 理论项目教学:基本要求是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同时要求教师课前充分备好课,在讲授理论项目时,能把项目的实际意义和目的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然后深入浅出地讲授知识,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项目的重难点以及和其他项目的联系。

2) 实践项目教学:在理论项目教学,接着要和实践项目相结合教学,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校园网中心、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网络,由网络管理人员介绍该部门的网络设计的思路、组网技术、主要硬件及软件等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感性认识,为综合项目打下基础。

3) 网络辅助教学:将网络基础课程的项目通过分解,在内部网站上建立各项目分论坛,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学生通过论坛提交作业,教师通过论坛提出作业批阅意见。这样不仅能巩固课堂基本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应用和进一步实践的愿望。

4) 教辅相关资源:因特网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通过梳理,将优质的其他网络资源和辅助参考资料及时推荐给学生,满足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5) 案例讨论: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准备不同项目的企业应用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教学,让学生领悟网络基本知识,大型案例可以安排学生课外讨论和思考,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实际应用,拓宽认识。

6) 项目配套习题:每个项目都要配备习题,以巩固教学。选择部分典型习题进行评讲,其他习题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和参考书后完成。

7) 课程设计与实训。教师将综合网络实训项目制作成大型作业或课程设计,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团队,共同来分析和设计企业网络应用方案,或为企业设计满足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同时由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进行点评,提出其设计方案的优劣,不断整改和完善。这样可以使学生理论能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知识,在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网络设计技能大赛,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网络知识的积极性。

3 资源库建设具体步骤和内容

资源库建设应以系统理论为指导, 遵循国家颁布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其具体建设步骤如下:

1)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结合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确定资源库建设的具体内容模块。课程项目具体内容划分为网络基础理论项目和网络应用实践项目两种,收集好网络组建的实际案例和素材。

2)编写理论和实践项目具体要求,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学习目标,案例分析,习题,作业题等。

3)组织课程组成员,对各个项目进行任务分工,编写项目指导书等。

4)组织专家对设计出来的项目内容进行评价,进行整改和完善项目。

5)制作课件资源,如PPT,flash动画等。

6)制作各分项目对应的习题。

7)根据项目分析和各项目负责人提供的资源库内容,利用网站技术创建资源库网站。

8)在实验室的服务器上(校园网内部均能访问),将所有的资源库内容上网。

最终的项目资源是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相关各类资源:动画、章节习题、相关文档、视频,加上网上自测平台、网上答疑平台,形成一个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网站。

4 项目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展望

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丰富,实用性愈来愈强。教师根据“项目化”教学的需要从教学资源库中选择适当的素材组织教学,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的学习平台独立完成“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学习任务和自主项目,从学生对课程的评价结果来看,该课程教学效果一直评价为最好。当然资源库是个不断建设和积累的过程,很多资源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秋余.浅析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7):21-29.

[2] 郭顶龙.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思考[J]. 郭顶龙,2012,7(5):11-20.

[3] 司雨昌.E-Learning的资源库建设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1):39-41.

[4] 范彦彬,王庆荣.Web210视野下对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82-85.

作者:朱长元

上一篇:企业书记述职工作报告下一篇:妇女代表大会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