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学法革新论文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础会计教学法革新论文(共11篇)

基础会计教学法革新论文 篇1

一、课例背景介绍

1.课程目标分析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总论;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③账户与复式记账;④会计凭证;⑤经济业务的核算;⑥会计账簿;⑦财产清查;⑧会计处理程序;⑨财务会计报告。而经济业务的核算这一章节则是对前面所有章节内容的综合运用,更是学生以后学习其他内容的重要基础。

2.学情分析

高职类学生具有以下几项共同特征:

(1)文化基础较差,进行理论学习有一定难度;

(2)学习自觉性较差或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上课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学习较为被动;

(3)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积极性,缺乏自信心。考虑到高职学校学生基础浅,学习主动性差等特点,再加上有的同学前面章节学习时基础打的不是很牢。故本章节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及任务驱动法,让学生通过积极动脑,动手,相互协作和探讨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能依据相关原始凭证来动手填制记账凭证,也就足以说明学生能账务处理了,并且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相互协作和语言交流能力,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二、教学过程实施

将生产过程的核算这一节定为一个项目,其中该项目又可分为三个子项目来实施,而这节课所要完成的是项目中的第三个子项目(见下)。子项目1:认知成本、费用的概念及成本计算对象%%(2课时)子项目2: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2课时)子项目3: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2课时)

三、学习目标设定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处理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学生在实际工作的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看懂原始凭证的基础上,完成记账凭证的填制。

2.能力目标:通过识读原始凭证及填制记账凭证来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增强相互合作、语言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任务一:探究学习1.教师提出疑问:发生生产费用如何进行核算?2.理论讲解费用归集与分配的账务处理,要求学生认真记录。(一)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然要消耗材料。生产部门需要材料时,应该填制有关的领料凭证,向仓库办理手续领料。月末会计部门根据领料凭证编制领料汇总表,根据汇总表进行会计处理。

五、教学反思

1.本教学过程的创新点在于教法和学法。

2.教法是:教师点拔→学生操作→产生问题→解决(由同伴或老师)→练习→掌握。

3.学法是:依据已掌握的知识自己尝试进行操作→①成功—成就感;②失败—能带着问题听讲解→主动听课→产生较好效果。

4.教学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相结合,由老师先进行概念的解释及要点的提示,然后通过设计合理的、分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寻求答案。通过解惑、总结、反复练习,加深理解,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5.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考虑到学困生。如果改为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去进行操作,不必作硬性安排,在设计时更多地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则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造性和创新精神,活跃课堂气氛。

六、结语

基础会计教学法革新论文 篇2

基础会计教学法改革的必要性

自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创立复式借贷记账法以来, 现代会计已经渡过了五个多世纪。会计的发展既受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与制约, 反过来又与其他因素一起对社会经济产生促进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会计电算化日益发展成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企业制度的日益复杂化, 经济业务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各行各业出现许多新会计问题, 如跨国公司会计、财务处理、衍生金融工具、资产重组、交互持股、资产减值等会计问题都迫切需要妥善解决。

大学“专才”与“通才”教育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树立理论与实务并重的教学观念。同时, 企业也把拥有会计师资格、注册会计师证书作为录用人才的标准之一, 基础会计作为这些考试的基础课程, 必然要求其教学方法可以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基础会计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会计的教学方法基本分为课堂讲授、课后答疑、课外实践等几种形式, 目前几种形式仍存在不少问题。

1. 传统课堂讲授法的缺陷

基础会计的教学方法仍是课堂讲授。学生除了“听授”之外缺少其他活动机会。对于基础会计的一些实践性强的环节, 比如说会计凭证的整理, 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应用等仅靠课堂的讲授是难以达到效果的。更有些教师讲授缺乏启发性, 形成所谓的“满堂灌”。课堂讲授法的这些缺陷不利于学生对基础会计的理解应用。

2. 多媒体教学理解的简单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课堂教学开始使用各种多媒体技术, PPT课件、电子教案、扫描技术、CAI辅助教学等, 甚至还有教师提出网站式课件。这些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的应用无疑对基础会计的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 网络技术的资源共享优势, 可以直接从网络上下载教学课件, 一方面增加了资源应用的效率, 另一方面又使得一些教师没有充分理解教学内容, 尤其是基础会计这门课, 对基本原理, 基本理论的理解要求很高, 章节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 在这种状况下, 单纯下载复制并不是真正的应用多媒体教学。

3.实习实践环节的形式化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实习由于学校与企业联系条件不满足, 效果不佳。校内模拟实验成为主要途径, 但是这一仅有的方式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会计模拟实习教材滞后、会计模拟实习岗位设置单一、模拟实验室软硬件设施建设落后、缺乏“双师”型师资等问题。

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若干建议

针对以上会计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结合目前大学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实情, 提出以下建议。

1.会计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学习相结合的新型方法

会计教学内容必须全面抛弃“制度加解释”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向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PBL, 也称作问题式学习) ,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院校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改革。现在我们尝试把会计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学习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种更为新颖和有效的方法, 从而提高整个会计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先进行案例模拟, 充分体会案例的意义, 把案例和问题紧密地结合, 避免问题和案例脱节。

2. 传统课堂的延伸——网站式课堂

网站式课堂设置比较完整的栏目, 如课堂录像、电子课件、在线答疑、在线讨论、学生维护、相关链接等栏目, 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全面性等特点。对于课堂上没有充分理解, 又没有时间和教师交流的学生, 可以直接登录网站, 在网上听课, 发帖询问问题。

3. 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环节

建设适宜社会发展, 企业应用的模拟实验室。 (1) 会计模拟实验指导教师具有“双师型”资格。 (2) 企业财务会计手工模拟实习与会计专业课程模拟实习要同时进行。 (3) 会计实验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 把会计实验资料或实验软件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上, 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会计实验。

参考文献

[1]王光远.中国会计教育的回顾发展.高等院校本科会计学专业教材新系,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2]亚瑟.K.埃利斯, 张文军译.课程理论及其实践范例.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3]秦少卿, 黄兰, 覃创建.高校会计实践教学规范研究.会计之友, 2006, (4)

[4]孟焰, 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会计研究, 2007, (3) :55-63

[5]杨耀宇.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模式研究。2007, 10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革新建议 篇3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革新;建议

中图分类号:TP3-4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校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为培养和夯实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提升计算机应用技能产生重要影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作为一门讲解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科目,对于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历来是计算机教育的基础,受到各个学校高度重视。然而,我国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面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应用基础教学的过度理论化,輕视实际应用的现象较为普标,不利于我国学生夯实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分析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有所针对地探索出与之相适应的革新方案,是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领域的重点,对于提升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深远意义。

1 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事关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巩固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深层次的计算机知识学习打下基础,历来是众多学校加强计算机教育的重要基础科目。我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教学的开展较早,但教学水平较低,教学太过形式化;教学条件有限,用于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的计算机设备缺乏,致使在实际教学环节中重视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忽视教学实践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设置的初衷背道而驰,呈现出不好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形势。因此,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进行改革,切实夯实学生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刻不容缓。

2 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面临的现状

步入现代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为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生活水平,因而计算机基础教学也便是我国各学校教育的重要入门课程。纵观我国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体现在:

2.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忽视差异性,“一刀切”式教学方法普遍存在。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采用一刀切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区域差异性。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受各地方基础条件的限制,各地区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度和实际知识应用水平高低不一,接受计算机知识学习的程度具有差异性。比如有的学生来自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接受现代化教育的程度高,计算机基础知识扎实,实际应用水平高;有的学生来自西部边远山区的农村,在小学甚至中学阶段未接触过计算机,这种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处于空白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一刀切的计算机教学方式显然会使有的学生学不懂,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懒得听,导致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不理想。

2.2 过度重视理论知识,轻视计算机实践教学,教学观念有待改观。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科目,理论为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为计算机应用提供指导,计算机实际应用是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检验,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二者缺一不可。然而,我国许多高校的计算机教学存在着重视计算机理论知识教学,忽视计算机实际应用教学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导致学生眼高手低,空有满腹经纶,却无实际应用能力,不利于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

2.3 计算机基础设备陈旧、缺乏,影响着计算机应用教学的开展。我国许多学校不太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算机教材多年沿用同一套老教材,教学水平落后,计算机设备陈旧、老化,缺少更新换代,给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开展带来诸多障碍。

3 深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措施。

3.1 转变思想观念,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计算机等现代化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我国众多学校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制度的制定上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不够重视,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当作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来看待,致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课时设定减少,没有达到计算机基础教学规定的课时要求;老师在教学上产生懈怠思想,把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作为应付式教学,根本就不重视学生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对此,各个学校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学制度,把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作为学校的一门重要课程纳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切实转变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懂得计算机知识在当代学生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给予高度的重视。

3.2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改进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方法。高校学子来源于全国各地,他们接受计算机教育的程度不一,实际的计算机知识功底存在着差异性,如果忽视学生的个体和区域差异,采用笼统的一刀切教学方式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必然会导致计算机教学出现各种问题。对此,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应该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制定多种教学方案,针对不同计算机功底的学生开展差异化的基础教学,使功底差的学生能够按部就班地夯实计算机理论基础,为计算机应用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计算机功底较好,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老师应该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进行较高水平的计算机知识教育,着力强化这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

3.3 添加、更新计算机设备,为计算机应用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我国许多学校由于长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重视,致使计算机设备严重缺乏,已有的设备陈旧、老化,故障频发,影响了计算机应用实践学习的开展。对此,各学校一定要切实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实践活动。首先,要添置计算机设备,满足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中对计算机设备的需求;其次,要对陈旧的计算机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为应用实践活动提供便利,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实践环节能够顺利开展,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飞速提升。

3.4 坚持计算机基础理论与计算机实践结合,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长期以来,我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度重视理论知识,忽视计算机实践教学,这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制约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提升。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中,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首先要夯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为计算机的应用实践提供正确的指导;其次,要深化计算机实践活动,用计算机实践检验基础理论,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教学活动的质量。

3.5 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提升教师教学水准。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现代信息计算含量高的教学科目,它要求教师队伍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教学水准,才能胜任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教学。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考核,适时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学校在岗教师的专业计算机教学水准,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

3.6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首先,鼓励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使学生懂得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其次,要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升计算机应用水平。

参考资料:

[1]陆汉权.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改新尝试[J].计算机教育,2004(7).

[2]冯博琴.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3(1).

[3]唐铸文.计算机基础课体系统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7).

作者简介:杨丽华(1977-),女,辽宁丹东人,初级,专科,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考试新辅导之新会计准则的革新 篇4

计准则发展的最重要规则应当是“适应环境”。而新会计准则出台的原因,正如i鄄asb的主席在分析fasb制定准则的依据时说的那样,就是“环境使然”。笔者认为,正在推出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不但是顺应经济发展的衍生物,更准确点说是突发性经济事件的产物,就如同以来美国出现的系列财务丑闻案催生了《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中国准则体系也是受以下几方面事件突发催生的:

第一,近年来中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事物,给会计实务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如企业兼并、融资租赁、物价变动影响和国际结算等。因此,迫切需要许多新的会计技术方法和新的会计准则;第二,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频繁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以及股市波动问题,部分暴露出会计规范不完善和准则既定原则广泛适用性问题,既定的法律规范存在的时滞性和主观性导致整个会计和审计行业受到批评。第三,加入wto以来,发达国家设置种种壁垒阻挠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且诉诸各种反倾销诉讼使中国遭受了大量经济损失。例如,欧盟在评估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时,就设置了独立于双边协定和wto规则之外的条款:必须建立一个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账目清楚的会计记录,该会计记录应当由独立的机构根据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审计。诸如此类的“霸王条款”是促动我国推动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的最直接外部动力。

新会计准则的主要革新措施基本可以概括为三大类。

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的革新

美国会计准则和ifrs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新准则体系中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并入会计分期基本假设,历史成本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中。但也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

基础会计教学 篇5

摘 要:在技校教育中,会计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践,而理论知识很抽象。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基础会计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基础会计 教学 兴趣 学生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入门的一门基础专业课,是以后专业课程学习的先修课程,这门课讲授起来比较枯燥繁琐,如果教师一味地讲理论知识,不辅以一定的实例教学,面对一群对会计知识一点都没接触的学生,要提起他们对基础会计的兴趣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训。

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兴趣是教师工作的重点,教师可以平时在生活和业余时间多和学生拉家常、做游戏。

在学习生活中真正做到和学生打成一片,从而不断融洽师生感情,反过来,师生融洽的情感又提升了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的兴趣,使整个教学过程弥漫着一种和谐气氛,这样才会以情激情,以情激趣,让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又是朋友,就会对这门课越来越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扩招,普高热持续升温,导致中专生源素质逐年下降。

这就促使中专教育以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理念,培养就业面广泛的学生。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的欲望,点燃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和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动力和源泉之一。

如果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基础会计这门课需要理解和记忆的东西很多,因此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实际,把学生平时看见的事例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要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会计中的专业术语,如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待摊费用等。

多让学生自己动手,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二、愉快教学

愉快教育是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当老师以愉悦的心情走入课堂,看到的会是学生开心的笑脸,这样这一堂课就会在老师的慷慨激昂和学生的快乐学习中开始,难点也变成了易点。

在讲授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表现心理,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好“表现—成功—快乐”三部曲的经验。

据此,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优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后进生也能拾级而上。

对学生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尤其是对后进生要多给肯定评价,让学生感觉自己被欣赏。

在评价中要注重反馈,讲究评价的激励性、及时性、正效性。

当学生出现某种失误或挫折时,要优化接触方式,及时帮助他们转化“失败者”的心态,使之在克服挫折中获得重新成功的勇气和力量。

故愉快教育的核心就是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教的目的是为了学,为了让学生更愉快、更有效率地去学。

三、以实例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比较通用的`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领域中广泛使用。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在讲授过程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例联系教学,营造真实的、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抓住问题和思考问题。

在开讲时,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设置一些问题,造成一种气氛,是学生被新问题所吸引,让他们一开始就带着急需解决的问题来听课,并诱发他们产生一种想亲自去试一试,以求从中发现问题的心理状态。

例如在上课时我们可以指定几个班干部担任会计中一些重要角色,如出纳、主管会计、采购员、销售员、办事员、工人等,由老师担任财务科长,设计一个实物题,点钞当现金,辅助各种道具,各司其职开展业务,结束后看哪个同学做得最出色。

这样每次轮换角色,使学生融入到情境中,更快地把死板的会计知识学活。

四、善于总结归纳知识点,合理运用对比法

充分运用总结和归纳,一来可以降低这门课的难度,使凌乱的知识点变得有规律,二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和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

用归纳法和对比法的典型例子,可以把知识点通过表格来对比记忆。

把会计学中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概念对比讲解,如资产—负债、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待摊—预提、收入—支出、固定—流动、盘盈—盘亏。

基础会计教学法革新论文 篇6

关于会计基础新课程教学有效的实施

李巧璇

摘要:在介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会计基础新课程应重新确立课程目标,建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联的教学内容,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体系,同时也对教学实施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会计基础课程;有效教学;课程改革;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

作者简介:李巧璇(1976-),女,广西北海人,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讲师、经济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02-0044-03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被赋予的含义除了传统教学中强调知识的培养外.还进一步强调了职业能力培养,,在职业教育领域.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改革在于内容的选择、知识呈现的方式和序列发生变革,以会计基础课程为例.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笔者为此作了一些研究与探索。

一、传统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困境

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强.动手技能要求较高。、笔者过去的教学经验表明:相比其他财经类课程,学生普遍觉得该课程学习难度大,抽象难懂.一个典型事例是:在完成了整门课程的讲解,并进行了大量的习题训练后.学生们对各种业务类型的会计分录编制方法已经得心应手.但当笔者给出几张原始单据.要求学生以会计员的身份进行业务处理时,学生们面面相觑,束手无策.,笔者不由得陷入思索:为什么无法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没有了以题目为形式进行的业务类型讲解和说明.完全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们不知道这几张原始单据表明发生了哪一类型的经济业务。该事例说明传统会计课程教学让学生习得的知识可迁移性较差,没有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形成职业能力.

为什么传统的课程会计教学无法帮助学生有效形成职业能力?原因在于大多数职教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认知倾向.当他们在学习中无法接触到企业实际工作情景.对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缺乏感性认识时,就往往不知道学习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感觉抽象难以理解.不能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进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解决上述问题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工作思维,以企业会计实务工作为出发点.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整合,并相应改进教学方法体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

8月份.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教材建设委员会编著的《会计基础》新教材,尝试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专业新课程新教材的开发。会计基础是指会计基础工作,有别于传统的基础会计课程。该课程具有如下特点和作用:

(一)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的特点

1.以培养学生的初级会计职业能力为目标。

2.初级会计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即通过初级会计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典型任务”.初级会计工作过程知识就是课程学习的内容。

3.通过行动导向以围绕初级会计工作任务如何完成来展开学习。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它强调在职业情景和引导性问题下“做中学”,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初级会计职业岗位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

4.课程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个类别学生的特殊需要,关注学生在会计领域的职业成长体验。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而不是孤立地获得会计职业知识。

2.有利于学生将学习与职业实践相联系.有效形成初级会计职业能力。基于对会计职业工作内容有感性认识,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学生获取会计知识的过程始终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联系.因而技术与专业理论不再抽象.

综上所述,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确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具有必要性.

三、会计基础新课程实施的探索

(一)重新确立课程目标

传统基础会计课程目标强调了解会计七大核算方法并应用借贷记账原理编制分录。

笔者认为会计基础新课程的目标应确立为:熟悉会计整体工作流程,辨识和填制常用会计单据并理解会计单据反映出的业务关系.掌握借贷记账法在简单业务巾的应用.理解会计数据来源并学会阅读简单会计报表.初步养成会计工作思维及细致严谨的职业习惯。

(二)建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联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选择。传统的会计基础课程重点教授内容是通过各种题型强化训练.使学生熟悉会计分录的编制.教材中仅呈现少量的原始凭证样式.几乎不提供相应的习题供学生们练习填制原始单据。

重组课程教学内容.作为会计基础课程新课改的关键点.应从会计实务工作出发,重视向学生呈现会计职业实践工作内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依会计工作各环节形成项目教学模块,据岗位或经济业务类型划分子项目任务。教学模块中尤其应加强原始单据的辨识与填制这一内容。辨识与填制实际工作中的单证、账表,是建立会计工作经验的关键环节。

2.教学内容的呈现序列。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序列上.会计基础课程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先易后难.在呈现方式上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予以呈现。

传统基础会计课程通常是开篇就介绍理论性较强的会计意义、会计假设、会计原则或复式记账法.而将会计凭证的填制置后,导致学生初学时感觉很抽象.所学与原有经验以及工作实践无法相联系,降低了教与学的有效性。新课程在内容序列上首先呈现简单的会计职业基本认知,优先让学生动手完成与实际工作直接接轨的会计单据填制,然后才学习借贷记账法原理.并深化应用,,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内容序列,有利于先建构学生的感性认知经验.为借贷记账法原理这一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内容的呈现对象。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对象上.还应该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分层选择教学内容,分层提出学习要求。中职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组织带来了困难。应该灵活把握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分层提出要求。这种分层的教学要求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分层组班来实现。分层组班常常会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成本控制上带来困难,也容易带来操作的机械化。在班级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生个体学习水平的动态变化.分层作出学习指导与要求.

(三)重新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体系

在学科课程模式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开展通常是以教师理论讲解、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元分离。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基础新课程教学,其核心是以会计工作项目为中心来开展和组织教学,“边干边学”,体现了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方案设计.目的是建立起学生的工作思维。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对象、环境,在教学中可灵活运用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教学、案例分析、讲授、讨论、游戏等多种方法。

1.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和具体工作任务联系起来。

职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应试教育评价体系下的学业不良者.在学习上通常表现出注意力较难长时间保持.自我控制力较弱,以至于对教师长篇大论的理论讲授难以保持注意.但由于学生个体的智歹发展是多元的.他们动手干的能力却有可能不错,所以“边干边学”的学习方式更适合于这一学习群体。

笔者在学习完成“出纳员填写单据”这一工作项目时.主要是按照“教师引导确定工作任务项目――学生讨论查阅完成任务――成果展示――教师讲评――学生反思自检”这一流程来组织教学:先列举若干种实际工作情景,引导学生确定了出纳员工作中需要填制哪些种类的单据: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制定学习方案.完成仿真工作资料中出纳员所需填制的单据:学生完成了工作任务后进行项目成果交互展示:教师讲评:学生对照自检。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自主完成项目任务时,教师应该要注意组织好小组团队的合作和讨论,进行必要的资料查阅指导,了解和监控好学生的进展情况:成果展评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肯定或修正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经验的正确形成,并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进一步形成更持久积极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要注意做到公正客观.正面评价为主:允许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错.但要注意引导其进行学习反思。

2.角色扮演法的应用。角色扮演法是让学生假想自己是实际工作中的某一角色,并以此角色的身份来完成_[作任务。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学生形成工作经验,培养工作思维很有帮助.因此也是新课改中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本课程教学中,对于“采购业务处理”部分.可将学生分组成为5人小组团队.分饰某食品公司的会计员、出纳员、业务员、仓管员和供应商等角色,然后再自主完成仿真业务的各处理环节。值得注意的是,角色扮演法教学组织上花费的时间较多,难于常态化.而且有时候场面上的活跃不等于思维的活跃。必须注意有效引导学生将获得的工作经验融入会计理论框架中。

3.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情境教学是建构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这种教学法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一种仿真的会计职业实践,将职业学习与职业实践联系起来。其实施的关键在于根据企业财务中心实景布置仿真的会计I作场景.并设计合理的会计工作岗位以便于学生进行工作过程的角色扮演。但此教学法往往需要专门的物质环境模拟实训场地――“情景教室”.在缺乏实训场地的学校这一方法较难得到真正的`应用。

4.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案例教学是教师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实例.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有效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而不是扮演一位很有学问的知识传授者。例如在编制利润表的教学中:某企业要求工人将应得工资的一部分采取报销费用的形式取得.这是否会对企业利润的形成产生影响,要求学生进行会计专业技术和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分析。经过讨论分析.同学们普遍对企业利润的形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受到了一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5.讲授法的应用。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它具有严密、系统、深刻的特点。

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发了不少人对讲授法的否定观点与态度。笔者认为在学校教育中讲授法是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的.不应简单地将其划归为填灌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中也可恰当地嵌套采用讲授法教学。

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而间接知识与经验的获得主要是依靠教师的整理、归纳与讲授。恰当应用讲授法是使学生高效率吸收间接知识经验的有效途径。奥苏伯尔用有意义学习的观点巧妙地综合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与接受。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发现与接受两种学习模式并不互相排斥.而应该相互结合。

有效讲授的关键点在于有效地设计问题,通过问题的引领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将间接的知识与经验内化到主体的认知结构之中。会计基础课程中.在向学生介绍借贷记账法这一会计领域的基本游戏规则时,讲授法是比较合适的。

讲授法可灵活与情景创设结合使用,、在教学上要尽可能地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吻合的情景.这样学生就会建立学校的“科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经验”的联系,从而“主动”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此外,讨论法、游戏竞赛等方法也可灵活运用。适当增加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有利于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值得一提的是.单一不变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合方式.以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会计基础教学实施的效果

(一)在应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的传统重点内容方面.新课程模式下的实验班与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下的对照班相比.能力更优。在教学时数及教师相同的情况下.笔者选取了六个知识点进行检测.分别为:区分会计要素、筹资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材料采购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生产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销售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经营成果核算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班完成测试题的准确性优于对照班。

(二)实验班相比对照班,综合职业能力更优。实验班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提升,主要体现在原始单据和记账凭证的准确填写、书写的规范性、透过会计凭证判断业务类型等方面。笔者选取了两个知识点进行对比检测:根据简单业务填制记账凭证格式的准确性、根据采购业务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运费发票判断业务类型并填制付款支票和收料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实验班完成测试的成绩更优。学生们在会计模拟实训的总结中写道:“一学期的学习最大的收获是做实训时可以不看题目,根据原始凭证就会填记账凭证了。”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透过会计凭证判断业务类型的能力是形成工作实操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实验班被试者的学习体验更愉悦,态度更积极。当被问到:“一学期的学习中,你是否感受到学习的愉悦与成功”,实验班约47.50%表示“是的,我愉快学习,有成就感”.这一数据相比对照班的14.29%有了较大的提升,、

(四)实验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合作更和谐。新的课程模式下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建设.而生生合作完成工作任务的学习经历也有利于生生关系变得更密切.使得学习氛围更浓郁。

五、教学实施中应关注的问题及反思

(一)容量与效率

新课程教学承载了更多的内容.例如原始凭证的填制等内容是新增内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而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课前预习、自学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考虑两方面的措施:其一,由于中职学生自学能力稍差.教师可在课前将学习要点细化后再布置给学生.即通过具体的学习要点起导学作用:其二,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单纯依靠一门课程一位老师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是比较困难的.建议学校将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系统工程来抓.

(二)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实施最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对该课程形成兴趣与学习动力。促使形成兴趣的着力点在于:其一,学习内容源于生活与经验,教师应尽可能做好两者之间的链接:其二,懂得所学内容的应用意义而产生理智性的学习动机;其三,在课程学习中因探索成功而产生动力,教师应多作正面评价与鼓励。

(三)学业评价

新课程理念及模式下.应相应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进行学业评价.职校学生的评价不需要具备选拔与甑别的功能,所以评价功能应侧重发展性目标。新课程模式下,项目教学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进行等等.都要求学业评价应更多地体现发展性教学评价.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而不再象过去那样简单地将平时成绩、期中考成绩、期末考成绩加权平均。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需要给予教师更大的评价自主权。

(四)教学监管

新课程的实施必然带来教学监管的变化。比起传统的课堂.新课程教学秩序可能就不再看起来那么井井有条.教师需要把控好活跃的度,及时监控学生的情绪变化。而监控的难易是与班级规模密切相关。在当前班级人数偏多的教学现实中,这对于教师是一大挑战。

(五)教师指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更加凸现出重要性。学生的自主探索可能会经常犯错或偏离方向.这需要老师对不同的学生作个性化指导及释疑。此外.学生的学校学习除了通过动手获得(仿真)直接经验外,间接经验与知识的获得也非常重要.它与直接经验在学习者知识结构中相辅相成,有机统一。间接经验知识的获得有助于直接经验知识的系统化,而间接经验及知识的获得主要依靠老师的传授及指导来获得.正是因为有教师的指导,学生才更容易将(仿真)工作经验纳入会计理论体系中。所以教师的指导作用不是弱化了,而是强化了。

(六)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并非必需通过课堂教学作为唯一途径来体现与实现.更重要的是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外的交流与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延伸至课堂以外的生生交流与合作才是更重要的合作学习。

综上所述.会计基础新课程开展有效教学的举措在于重新确立课程目标.建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联的教学内容.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6-9.

[2]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教材建设委员会.会计基础(实验版)[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3]沈烈敏.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0:260-266.

[4]余文森,黄国才,陈敬文.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147.

[5]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7:267-269.

[6]奥苏伯尔等著,余星南,宋钧译.教育心理学一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4―31.

[7]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础会计教学法革新论文 篇7

近年来, 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审计专业课程, 我院自1975年建校以来就开设会统专业, 2008年新增审计实务专业, 由于我校处于烟台地区, 近几年, 半岛地区经济发展较快, 独资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公司、民营企业数量猛增, 加大了对会计、审计人才的需求, 而且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范围和服务对象日益拓展, 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 对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 内部审计作为单位内部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方面, 受到越来越多的部门、单位的重视, 很多企事业单位纷纷建立内部审计机构。这为我院审计实务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但由于学校升格伊始, 还是以传统的审计课程教学体系为主, 重理论轻实践, 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务能力。为此, 我们需要对高职审计教学进行审视,

二、加强高职审计教学的措施探讨

1. 以就业为导向, 推进课程改革

传统的高职审计课程由理论和实训课程两部分组成, 一般是先上完理论部分, 再完成实训课程, 一般会安排2~3周的审计课程实训。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 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只有理论和实践部分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因此我们倡导多元化的课程设置。 (1) 实现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化。课程开发主体从学校为单一主体, 变成学校为组织者, 吸纳众多行业、企业的意见, 共同开发和设计。建立审计实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定期邀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课程建设, 实现了课程设置的职业性。 (2) 课程内容从知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高职是以培养具有工作技能的一线工作人员为己任, 因此要我们要以就业为导向, 来完成课程内容的安排和设计, 提倡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知识本位走出来, 理论知识够用即可。 (3) 实现课程结构模块化。依据会计审计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 设计与岗位职业技能对接的模块化课程结构, 实现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用性。

2. 充实教师队伍

培养一支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的高质量的审计课程师资队伍, 可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 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等相关培训, 最终使每位教师可以灵活的掌握和运动多种教学软件和工作, 提出上课质量, 贯彻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2) 每年组织1~2名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和进修, 积累实际工作经历, 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3) 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会计师事务所展开交流合作, 可以从企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等到校任教或兼职, 担任校内实训课程的外聘教师, 承担本专业部分授课任务, 主要是技能课程的授课任务。 (4) 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学校及系部教学督导组老师经常深入课堂听课, 课后与教师交流经验, 反馈信息;教师之间坚持相互听课。 (5) 加强与外聘教师的联系与沟通, 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状况、学习习惯等, 帮助他们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锻炼教学基本功。

3. 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审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 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学校应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业务流程, 能够完成难度一般的流程操作训练, 如系统软件操作、沙盘实验等。我校目前审计实务专业除可以利用学校公共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英语口语训练室等) 外, 建有审计实训室1个, 配备了审计软件、审计实训教学平台, 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为满足审计实务专业实践教学需要, 我们多年来积极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加强紧密联系、密切合作, 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通过顶岗实习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审计职业能力, 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实现与审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目前已与烟台双赢会计师事务所、烟台市金卓会计事务代理有限公司、烟台冠达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山东北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书, 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

4. 改教学方法与手段

目前高职审计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主体来开展, 其教学方法一般是单向“填鸭式”的知识灌输, 教学授课方式落后, 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当前普遍存在填鸭式式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 加强案例分析。高职审计课程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 例如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将不断出现的审计经典案例引入教学中,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剖析, 将过去以业务单元为主线的专业知识融入于案例中。也为以后具体参加审计实训课程打下基础这, 提高了他们处理实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尝试互动教学, 例如让学生上讲台讲课, 使学生充分参与, 增强学习效果。 (3)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幻灯、投影、计算机多媒体等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率, 增强教学效果, 增加教学的活力。 (4) 改革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内容和标准。采用多种考试方式, 除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外, 还经常采取案例分析、开卷、实训等考试形式, 并且在学期结束开展相关课程的技能考核。

三、结语

总之, 高职审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课程。教学中必须进行审计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向作用相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与相关知识学习相结合, 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于一体, 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审计技能型人才。

摘要:审计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及其相关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该门课程培养学生在现实条件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好这门课,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 等于拓展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提供了宽阔的就业渠道。但目前我国高职审计教学模式无论在培养模式上, 还是在教学过程中都已不适应当前环境下对审计人才培养的需要, 必须革新审计教学模式。

关键词:审计,高职,实习基地

参考文献

[1]奚淑琴:审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2]何伟威:《审计实务》课程中的案例实训教学方法探索之我见[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7 (12)

基础会计教学法革新论文 篇8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考试改革 以证代考

1 概述

随着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传统的不合理的考试模式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因此,积极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改革,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考试方式、考试内容等方面的改革,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2 当前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的现状

2.1 目前计算机基础课前考试现状 当前大多数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还是采用传统的考试模式,以笔试为主,闭卷考试,和普通高校课程考试类似。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考试由任课教师自行命题,以理论试卷进行笔试考试,该课程总评成绩最多再加上平时上机实践操作成绩,实践成绩占的比例也不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因此,“一卷定论”的考试方式已不再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改革传统考试模式,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考试方案和方法。

2.2 考试存在问题 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在职业院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①考试的方式普遍采用笔试或笔试+机试的形式。②试题深度、广度不够,实践内容占的比例不高,没有统一标准。③评分不客观,人为因素多,信息反馈慢。④试题重理论轻实践。⑤考试标准不统一,评分标准不统一。

3 “考证”思想的提出

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06]15号)文件中指出:“在职业院校开展职业鉴定工作,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努力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和《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文件精神,提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机融合,逐步提高对各产业发展的人才供给能力”,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已推行了多年“双证制”制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 “以证代考”的意义

目前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公共基础课考试方式用全国计算机信息及高新技术考试代替,采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无纸化考试系统模式,该无纸化考试,考试题库采用国家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题库,考试标准统一,考试内容统一,机式改卷,无人为因素,考试方式公平、公正。同时,全国计算机信息及高新技术考试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考试题系统全面,有很多很实用的操作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多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实践证明鉴定考试平台给教师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加强实践操作的机会。我院已将部分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实施计划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鉴定考试模块相结合,实践证明走这条路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计算机基础课程以证代考,不仅学生取得了国家级认证,实现了“双证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技能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证书,现在已成为学生就业、用人单位选人的重要参考。笔者认为能够通过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的学生,其计算机基础水平就能够达到教学要求,达到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

5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开展计算机技能鉴定的情况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站是1999年6月经青海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2000年1月20日,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批准,授权开展初、中、高三个技术等级的计算机技能鉴定资格。2001年12月20日,又经青海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评估认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批准,授权开展办公软件应用技能模块、数据库应用技能模块、因特网应用技能模块、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能模块、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模块、微型计算机安装调试维修技能模块等6个模块初、中、高三个技术等级的鉴定资格。考试站现有管理人员4名,其中专职人员1名,兼职人员3名。现有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认定资格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14名。

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站建站以来共鉴定10457人次,其中2011-2013年共完成7254人次的鉴定任务,实现产值203.2万元,利润130.6万元。每年鉴定人数比例占全省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总人数的60%-70%;已经是全省计算机高新技术鉴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近三年借助学院骨干校建设平台,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站在原有建设基础上又建立了普尔文(Prometric)授权考试中心和因特教育授权培训考试中心。

高新技术考试站曾多次被评为“全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集体”;2次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评为“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优秀考试站”;建站10年来,在青海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及学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机制探索、学生实训、双师培养、社会服务、自我造血”六大功能的作用,为学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学生的实训、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教师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部分课程学院已逐步建立了“以证代考”的考试形式,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笔者认为采用良好的考试制度和考试方式,有利于保证客观、公正、准确地检验教学质量,促进教风建设、学风建设,规范教学秩序,优化育人环境,培养高质量人才;有利于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提高毕业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许莉.高职考试模式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6(16).

[2]刘海涛,李永波.高校公修计算机基础考试方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技术教育装备,2012(24).

[3]陈秀玲.浅谈省高校计算机基础课考试改革[J].北方经贸,2010(04).

[4]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中办发[2006]1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2006.

中职教学基础会计论文 篇9

一、创设情境教学,活化理论课堂

(一)展现生活环境,模拟问题情景

会计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践。在会计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鲜明而富有典型意义的场景,确定教学主题,启发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会计生活,让会计知识贴近生活,感受到会计的趣味和价值,引起学习欲望的同时帮助其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如,在会计等式这一节,重点学习资产与权益之间相互依存、数额相等的关系。讲解这一问题时可以设置以下情境:假设某同学想开办一家食品加工厂,他应具备哪些资源?学生会动脑思考并回答:需要日常开支的资金、厂房、食品加工机器、运输车辆、食品加工原料以及加工食品的技术等。老师这时给出总结:这些都是企业拥有的各类财产物资,是企业的资产。紧接着提出下一问题:这些资产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得?学生思考后回答:用自己的现金、存款购置。

老师继续启发:经过预算大概需100万的资产,现在自有资金20万,不够怎么办?学生们回答:找其他人共同出资购置。老师再问:如果其他合伙人可出资60万,还不够呢?有学生回答:向银行借款。老师这时加以肯定并总结:出资人就是投资者,投入的80万为所有者权益,从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20万为债权人权益,二者统称为“权益”。所以说资产与权益是同一笔资金的两个不同侧面,从资金的物质存在形式角度来看是资产,从其来源角度看是权益,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必然有一定数额的权益与其相对应,资产与权益总额必然相等。由此,在宽松的环境下,突破了理论知识教学的重难点。

(二)实物图文并茂,展示特定情境

基础会计课程要求学生对授课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展示会计实物资料,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影像资料等,展现不同的会计特定工作情景。如,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学习前,教师要求学生注意搜集日常生活中的购物凭证、付款发票或单据等,带到课堂上来展示、分类、归纳、总结。对于学生收集不到的`凭证、账簿,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资源状况,选取相关图片、画面和影像资料等,借助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展现、播放。

二、组织案例教学,灵活选择方式

会计理论知识初步讲解完,就进入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的学习。在学习经济业务核算方法时,教师需要先介绍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也很耗费时间,可以在讲述前用案例引路,展现企业不同过程的经济活动,启发学生,引起他们学习课程内容的兴趣。授课时还是以典型案例为例题,讨论并分析相关经济业务核算方法的原理和过程。

在学习完所有相关的内容后,让学生完成一个课后训练案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案例包含的深层内容,掌握学过的核算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系统综合分析,培养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在学生将来的工作中是非常有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案例材料的内容,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方式,把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案例中,展开讨论,完成案例分析。最简单、通用的一种方式是以文字材料方式呈现案例。如,教师把事先准备好某企业某月不同生产经营阶段经济业务资料,以文字材料的方式发给每个学生,供学生阅读分析,学生可以借助不同手段来理解案例,针对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电教条件具备的学校,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采用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声像手段把案例中所包含的信息更全面、逼真地呈现给学生。

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同时展开充分的讨论,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模拟会计工作,课堂综合演练

教师依据中职教育“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基本原则,在账务处理程序学习结束后集中一周教学时间进行综合模拟演练。模拟一家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指导学生采用一种账务处理程序从建立账簿,原始凭证的获取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登记日记账、总账,明细账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进行全过程的综合模拟演练。在演练过程中,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引导学生的实践教学上,让学生成为整个实践过程的主体;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编制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和建立、登记会计账簿上,直接把借贷记账法运用到会计工作实践中。演练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解答和更正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通过反复操作练习,了解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内容,掌握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技能。

四、走进工作现场,现场参观教学

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和模拟演练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生产企业实地去参观教学。首先教师向学生讲清本次实习的意义和目标,并强调注意的事项;按实际需要进行分组,确定好各组小组长及其任务;要求每个学生作好进入现场必要的工作准备。

到了现场,教学活动伴随着正常的会计工作进行,学生是观摩者,教师和现场会计人员是指导者。学生在观摩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教师和现场会计人员及时进行答疑讲解。最后回到课堂,根据参观情况并结合本课程所学到的理论,每位学生写一篇参观调查报告,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开展课堂讨论并作出点评。

基础会计学教学大纲 篇10

一、课程简介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月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当年10月30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规定上市公司从1月1日起实施,同时鼓励其他企业采用新的会计准则。由于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几乎所有的会计教材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初级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其他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初级会计学阐明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主要内容有会计的发展历史,会计职能、特点,会计对象和任务,会计要素内容、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凭证的种类、编制和审核、账簿的种类、登记,各种成本的计算、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种类及其特点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与之相关的各种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掌握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要求;能够阅读和编制基本会计报表,并进行财务评价指标计算;明确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及其特点并能在实践中应用;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内部管理制度的设置、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和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为后续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与要求

教材分为十二章,在初级会计学里我们只讲述前十章。十一章计算机会计在后续课程《会计电算化》中学习,十二章作为大家自学材料,不列入考试范围。

本课程分为四个学习阶段。

第一阶段(一个月):第一章―第四章第一节

第一章的重点和难点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会计的基本前提、核算基础和一般原则。

第二章的重点和难点是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的具体内容。

第三章的重点和难点是科目和账户的概念及其设置,账户的分类。

第四章第一节的重点和难点是复式记账法原理以及借贷记账法包括理论基础、记账符号和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

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同学们应理解有关会计的基本理论、识记会计处理方法、理解科目和账户的区别和联系,识记账户的分类,应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

第二阶段(1个月):第四章第二节、第三节

本阶段重点和难点是主要是应用借贷记账法对企业的业务进行核算,分别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会计要素进行。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同学们要了解工业企业的主要业务,掌握企业各种基本业务的会计处理,识记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第三阶段(1个月):第五章―第十章

第五章重点和难点是会计凭证的种类、基本要素和审核。

第六章重点和难点是账簿的种类、登记、更正错账方法、平行登记法、账簿的.更换。

第七章重点是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存货盘存制度、存货发出成本的计算、生产成本的计算。

第八章的重点和难点是期末账项调整的种类、对账的内容、结账的种类、财产清查的方法和账务处理。

第九章的重点和难点是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种类,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和财务指标的计算。

第十章的重点和难点是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概念、种类,各种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同学们应掌握从凭证到报表整个程序的连接,会计核算组织形式和有关财务指标。

复习时间:1个月。

三、课程学习方法

本课程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同学们首先要熟悉教材,同时可观看由本课程的教学光碟,重点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一些基本技巧。会计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每章学习结束大家注意练习光盘里的自测题,检验学习效果。

每月集中面授一次,由主讲教师讲授课程重点和难点。同学们在各自的学习中心收看。

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或者对教学有意见和建议,我们有以下方式沟通:1、课程BBS。大家可以在BBS上留言,老师会及时回复。2、同学们也可以发邮件到老师信箱wangym@scnu.edu.cn,老师会及时回复。3、网上答疑。网院会不定期安排教师值机答疑,通过值机答疑系统实现教学互动。

考试前安排一次面授复习课,主讲老师总结本学期学习内容,复习重点难点。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期末成绩采用百分制,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作业由作业系统给出,同学在网上完成,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勤分两部分,一是平时登陆BBS的次数,二是面授考勤,各占总成绩的5%。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卷面总分100分,占总成绩的70%。共计100分。

五、选用教材及参考书

1、《初级会计学》第五版 主编:朱小平徐泓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这本教材是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之一,曾获得过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教材第五版协调了与现行规章制度不够衔接之处,还尽可能吸收了国内外财会理论界今年来取得的一些理论研究成果,该教材内容体系较为全面、新颖、充实,专门配备了教学光盘,较适合网络教学的特点,满足学历教育的要求。

2、《初级会计实务》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作为成人教育,更多的同学还要继续通过专业职称考试,取得专业职称。对应于基础会计学的学习的层次是初级会计资格,所以我们采用了另一本教材。本教材会计实务根据最新的会计准则进行编写,满足同学们参加各种初级资格考试的需要。

基础会计教学法革新论文 篇11

[关键词]基础会计 ;教学方法;能力 ;教学效率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一门入门知识,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障碍,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科学教学考核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现状

1.教学定位存在偏差,中职教材基本上是高职教材的压缩板。

2.过分强调学科理论系统性、连续性、严密性,忽视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培养,不关注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

3.教学中普遍存在重借贷记账法,重会计分录而知识逻辑性,表现为课型和课时分配不合理。

4.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教、轻学;片面强调教学以课和书本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5.教学评价体系重理论轻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评价。

二、 改进《基础会计》教学策略

1.对《基础会计》教学重新定位,多角度整合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建构 。明确教学对象及目标,强调有的放矢。以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以激发学习会计的兴趣为目的,对《基础会计》内容的教学顺序进行调整。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学中运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

2.多角度整合与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很多,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新兴的项目法、案例法等。在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起点能力和学习风格,多角度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整合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1)将多种传统方法融入讲授法,以科学作为内核,以艺术作为表象,实现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实现最佳课堂效果。例如在给学生讲授会计基本的概念时,用打比喻、举例子、画图示的方法讲授,则属于灵活、多样与巧妙的方法讲授,则能达到最佳效果。

(2)运用案例教学法,在案例中恰巧创设问题,应用讨论法和谈话法,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尤其适宜在理論阐述后举出案例佐证。即在讲解完有关的知识以后,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先给学生相关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自由思考的机会和自由支配的时间,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安排等一系列活动中来,师生在教学中共同研究、讨论和解决各种理论或实践问题。

(3)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法结合演示法真正体现了“教学合一”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中,每一个项目分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项目认知学习,让学生了解本项目涉及的知识及操作要求(主要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第二步是项目操作示范,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本项目按照会计工作的操作要求及操作过程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本项目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第三步是项目操作练习,针对本项目的内容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在现场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本项目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第四步是项目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讲评,教师针对学生课堂操作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与讲评,让学生对项目操作中的错误加以重视。这样学生对教学内容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变成了真实的感性认识。这样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法与演示法等多种方法完美结合,既可丰富课堂形式,让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也可节约教学课时,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强化学生练习,让学生学会对知识运用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如果仅仅让学生记住一些理论,不会应用,那可真违背我们教学初衷。根据认知的规律,《基础会计》知识的学习与教学必须很好完成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从理性知识到实际应用两次质的飞跃,既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平时课堂和课后平常作业和练习目的是用来巩固、加强所学知识点记忆、理解和运用,并检测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作用设计一般选择开放性专用知识点练习题目,综合性不是很强进行强化,通过练习强化起到巩固知识,让学生学会对知识运用。

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潜能发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首先教育学生自学包括自定自学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自学方法、选择或组织自学环境等。其次重点指导学生掌握独立阅读教科书和课外书报的方法、收集有关信息资料的方法、做读书笔记的方法、独立观察思考与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习的自我评价和修正的方法。还要指导学生注意如何选择学习环境,有助于不同学科知识更好地吸收,提高学习效率;再次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互助活动,学会交流分享,善于探索知识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提供了条件。

五、创新教学评价方式,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

对《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应努力做到使学生在考核中能尽量发挥创造性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拘于考核的形式。采取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即理论部分实行“考教分离”制度,实训部分实行“操作验收”制。期末考核分值比重为:(1)平时成绩占10% :出勤+作业成绩+课堂发言。(2)理论占50%,闭卷笔试方式(在期中考试采用)。(3)实训操作占40% :①单项实训考核占20%: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单项操作考核验收。②综合操作考核占20% :综合操作考核在期末进行,考核内容包括会计数码书写(20%)-会计凭证填制(40%)-会计账簿登记(20%)-会计报表编制(10%)-错账的更正(10%)。这样既符合中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能够减轻学生考试压力,使考核评价伴随学习的全过程。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

总之,教学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活动,把教学化作艺术,用心灵去体验,这样我们也许就会找到一条更新的职教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洪举.中职《基础会计》校外实践教学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1(6):132-133.

[2]钟国平.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 2011(42):223-224.

上一篇:见风使舵是什么意思下一篇:是非的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