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基础课教学论文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专业基础课教学论文

专业基础课教学论文 篇1

临沧市农校 彭泽琴

在2011—2012学年的教学中,我主要承担的是10—2专业课。通过一学期的授课,有很大的启发,也深刻的意识到,教学中的反思是对教学行为的重新审视,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在反思的过程中总结教学的得失成败、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才使教学实践更合理、更有效。针对目前中职教育现状,自己应该努力做到:

一、树立养殖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一切为了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以提高学习者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以提高劳动者就业、择业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根本目的。

二、树立养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畜牧业生产企业,培养从事动物养殖、疾病防治、防疫检疫、实验室检验、饲料、兽药、动物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是:

1、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较高的人文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和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

2、具备一定的社交水平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网上咨询和诊断疾病已经实现);

3、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动物解剖生理、微生物及饲料营养的基础知识;掌握动物卫生防疫、动物繁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具备畜禽防病治病技能(动物疫病防治员)、畜禽饲养管理技术(饲养员);饲料与兽药生产和营销及小型牧业生产经营管理及技术革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5、具备接受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明确教学方向,努力将教学搞好

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调查本地畜牧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禽类、猪、牛、羊的养殖规模、模式、发病规律等。咨询了畜牧方面的法律法规,听取了业内人士对畜牧兽医人才培养的意见和要求及需求情况。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畜牧兽医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实践性教学体系。

四、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目前,由于人才定位模糊,培养目标不明确,教材内容不尽合理。主要体现在:(1)教材中的知识重复、老化。各种畜禽生产与经营中都有解剖生理内容,有很多是共性的东西。畜禽的饲养管理部分知识老化,方法不具体,过于简捷。如:猪的肥育部分是猪的生产中的核心内容仅用不足一页的篇幅就完了;要想学会养猪,养好猪,需要补充很多知识。疾病防治部分中,农业部禁用和限用的一些药物(如:氯霉素→氟苯尼考)还存在。所以应增补一些新处方和新的制作工艺。(2)基础知识面窄,相关专业相互渗透不够。一些基础知识不足,如细胞的组织学结构,亚微细结构。(3)教学计划、方法、模式、考核办法等老化。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技能轻素质。

五、让学生加强素质修养,扩大知识面

1、文化素质课:包括必修课如语、数、英、职业道德、化学

2、增加选修课: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和素质课音、体、美、礼、普通话、演讲与口才、心理学、网络技术、畜牧业法规、常用中草药及其应用等;这些也许我们的学生做不到,现在开的几门课程还学不好。但起码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的。

总之,要加强实践教学,做到“三结合”“四层次”“五环节”实践性教学模式。即常规实验与集中实习相结合、课堂实验和课外实习相结合、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认识性实践、验证性实践、综合性实践、科研性实践”四个层次;课堂实验、社会调查、临床实习、养殖场实习、实习总结五个环节。逐步增强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基础课教学论文 篇2

关键词:电工学,电子专业

首先我认为营造一个“以教师为主导, 重视培养自学能力;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环境最为重要。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 要学会合理采用比拟法化难为易,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例如, 在分析电压与电位的区别时, 学生对参考点的概念不理解, 因而将电压、电位经常混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电位比拟为高度, 把电位差 (即电压) 比拟为高度差。因为学生对高度和高度差有深刻的感性认识。通过比较, 加深学生对电位是相对值、电位差是绝对值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具体、更直观。当然教法还很多, 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后产生质疑, 以学生为主体, 教会学生学习。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以教师为向导, 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

其次互动式教学也是教学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年来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学生的认识过程, 而且是一个师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 互动式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传统的填压式、独白式的教学模式和机械训练的方式,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已经逐渐不被学生所接受, 因而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电子专业基础课, 无论是概念的理解, 还是对客观现象的判断、分析及数据的计算, 都需要一系列的逻辑思维, 需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这些对职校生来说不仅枯燥乏味, 而且也有一定的难度, 这种需求错位, 让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效果自然是不甚理想。而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给师生搭建了一个共同的平台, 可以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使教师在“教”中探索, 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 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和轻松的情绪下答疑解惑, 使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充满活力, 师生关系、学生关系也达到完美的和谐。所以说互动式教学在电子专业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积极地构建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学习, 实现教学互动。例如在讲到电容器串联时, 题目如下:已知电容器C1:1μF, 200V;C2:5μF, 250V串联在360V的直流电源上, 试讨论电容器能否安全工作。学生先求各电容器实际分到的电压, 然后与额定比较发现C1分到的电压大于额定电压, 而C2分到的电压小于额定电压。学生可能会得出一个结论:C1被击穿, C2能安全工作, 那此时有一部分学生怀疑总电压360V加到什么地方了?教师不急于回答, 而是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大胆想象, 这样即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 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是参与者, 应主动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交流之中, 同时作为指导者, 又要对学生的讨论、交流不断起促进和调节作用, 使问题不断引向深入。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电子专业各学科是基于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 很多概念、定律都与实验有关, 课堂教学中若能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优化互动环境, 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 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优化教学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电子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知识涉及面广、理论性强的技术基础课程, 通常学生被动地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 故大多数认为难学、难记、难理解, 产生畏难心理, 因而影响了学习兴趣大量灌输知识, 学习积极性被束缚。几年来, 我在电子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深深体会到兴趣是学习的源泉, 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点火石。对此, 我在电子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通常以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第一次上电工基础课的时候, 我通常先在教室里做了两个与本课程相关的简单电路, 一个是家用白炽灯的电路连接;一个是手电筒电路。当电路接通, 灯泡发光的瞬间, 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学生们显得兴致勃勃, 因为学生都没有安装过这样的电路。以往那种昏昏欲睡的情形不见了, 没有人因为电路的简单而不以为然。然后我适时地介绍了电工基础课的学习内容和在电子专业基础课中的地位。大家对电工基础这门课充满了好奇, 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勤于思考, 善于发现问题, 敢于探讨, 不会有厌学的情绪。这样的人会拥有一种渴望认识世界的激情, 拥有探究知识、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 在这种情感的催化和推动下, 人的思维活动高度兴奋, 身心的巨大潜力得以充分调动, 学习能力高度发挥。当然在实验活动中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子专业基础的理论知识很多可以和实际相联系, 成功的实验往往能使学生增强自信。比如:自感的学习就可以放在实验室进行, 在讲解自感原理后, 指导学生动手安装日光灯电路。在操作过程中, 让学生来比较整流器接入与否的实验现象, 进一步理解整流器的作用:由于自感产生瞬时高压, 使日光灯导通发光。学生在自己接线安装过程中会全神贯注, 满怀期待, 当实验成功时, 他们会满心喜悦, 勃发自信, 进而会探索新的知识。当然,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 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归纳自己的观点 (此时的观点可能是不成熟;也可能不正确) , 他们经过了动手动脑, 就把复杂难懂的概念理解了。因此, 动手操作实验是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理论教学中, 始终要理论联系实际, 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 通过演示性实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将灌输式改为启发式、理论和实际相互渗透式的学习方法。

探讨高校美术专业素描基础课教学 篇3

素描是各种设计以及造型艺术的基础课程,素描基础课的效果直接影响了美术专业学生其他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深入,所以提高素描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对美术专业学生至关重要。传统的素描课过于单一和乏味,而且教育的方式较固定,无法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可以通过素描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工具,素描用品,教学模式,审美教育以及语言传授的形式等方面提高教学的效果,拓宽学生的创新思路。同时也要加强教师班子的专业知识的培养,使其具备较深厚的专业素养。从以上方面着手,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使其学习更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素描基础课的效果。

在素描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1)在素描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首先引导其采用艺术的眼光观察事物,培养其不同于一般人的审美,使其能够分析出事物本质的美感,并能掌握事物的形、体、色、结构、比例。同时给其足够的空间去积极主动的绘画,去体会物像本身的节奏感以及力度感、深厚感。(2)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兴趣,个性等选择某一个特定时期的绘画艺术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学习,并将其运用到自身的绘画技巧中,逐渐的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幻灯片,多媒体等工具向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西方大师的作品,与同学们一起鉴赏和学习,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作品中的内涵,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活和自身的表达精神。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作品更有灵魂和价值。

扩大素描教学中的教具范围

传统的教学中多是教师摆放静物或者模特,同学们在作画的时候只能按照固定的模式,这样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以及作画的技巧。我认为,在素描教学的过程中扩大教具的范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使其更好的掌握作画。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去选择素描的教具,甚至可以自己动手去做,使他们在作画之前就认真的观察生活,并从生活中发现艺术发现美,并将其对生活的感悟应用到作品中,符合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通过主动的制作素描工具和对象,不仅增强了其对事物本身的感悟,也相应的培养了其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可以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想法以及创意,并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在作画的过程中不再是传统的绘画静物,而是将自己的感情更多的投入到自己所制作的物品中,能够使其对作品有更多更深刻的感悟。

扩大素描工具的范围

传统的素描中,作画的主要工具是铅笔。由于单一的工具,使很多素描看起来都千篇一律,没有特征。为了提高素描的多样化,我认为可以选择不同的素描工具去体现同一对象的特点,同时也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可以使用木炭条体现酣畅淋漓,使用炭精条体现厚重响亮,或用墨水钢笔的线条来体现律动的优美感。在使用不同的素描工具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也使其艺术修养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从而使素描的教学课堂更加具有活力。如果同学们都能够找到自己独特的素描工具,则可以更好的将自己的感悟体现在作品上,提高学生的素描作业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素描能力。

适当的改变传统素描的观察方法和作画的步骤

绘画的过程并不是一昧的追随着自然,而是与自然保持平等,素描也是如此。传统的素描的观察方法是选择一点作为观察点,并且以此点为基础,画中的所有点均符合透视的规律,画中的长短、高矮、宽窄、高低等均设计合理。除此之外也要注意构图落幅,长直线造型、局部刻画、整体调整等的协调。传统的方法较固定,常常会禁锢作画者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所以,可以让学生在动笔作画之前对物品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感受,并对其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然后画出小的构图,按照自己的最真实的感受再对其进行修改以及丰富,可以有夸张的表现,直到达到自己的审美要求,并根据整体的画面需求灵活的运用作画的步骤,跳出传统步骤的禁锢,赋予画面以更多的情感和感悟。

要加强语言形式的多样性训练

素描能力的提高除了以上所提到的过程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在绘画的过程中练习对各种奇思妙想的生动表达。而传统的素描训练则主要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学生的铅笔以及炭笔的线条编织,很多学生在如此反复单调且枯燥的训练中失去了对绘画的兴趣。所以如果在训练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的大胆尝试,允许其可以依照自己的审美以及技巧选择其他绘画材料比如水墨以及雕塑,拼接等技巧融入到作品中,从而增加基础训练的活力和新鲜,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其在不断的创作中,发现自己的潜力,增强其学习绘画的信心。将课堂交给学生,给他们足够的平台去展现自己的才能反而会激发他们更多的潜能。这就是新型教学的理念。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专业基础课教学论文 篇4

刑事科学技术是公安、司法机关依照事件的法律性质,发现、揭露、证实犯罪,预防犯罪的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该学科体系主要是由: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痕迹检验技术、文件检验技术、刑事图像技术、理化检验技术、法医物证技术以及生物物证技术组成。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在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系统掌握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并具有从事刑事科学技术实际工作需要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研究能力,适应基层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部门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公安应用型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刑事犯罪的手段与技术不断翻新,这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更高的要求,培养有创造性思维和具备初步科研能力的刑事科学技术人员成为当前公安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必修课,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大量的知识与技术支持,可以说它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奠定了基础,更是学生今后业务发展的知识保障。但在实际教学中,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值得我们去改进。

1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基础课主要是指《大学物理》 ,《普通化学》以及《分析化学》。目前专业基础课教学现状是:教学内容难度较大,内容较多且陈旧,需要理解记忆的理论、原理及公式较多,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无法突出专业特色,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等等。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其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专业基础课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观地认为只有专业课才对将来从事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有影响,而基础课的学习与专业课的学习关系甚少,所以常常会抱有“及格就行”的心理。此外,无论是大学物理还是化学,课程内容繁多,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以《普通化学》为例,其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以及部分分析化学的内容,还涉及了材料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等知识点,要在学时内完整的向学生呈现这门课程所应该涵盖的`内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应的重点难点,同时又要避免“填鸭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与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精神就显得困难重重。

为了进一步提高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结合近年来教学实际情况,我们对该课程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革与尝试。

2教学改革的探索

2.1加强专业基础课程之间的联系,打破课程界线,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授课中发现,各门专业基础课之间虽然有着学科界线,但知识点有交集,内容上有扩展。比如,在状学物理》与《普通化学》课程中都会涉及到热力学定律,这不仅是物理课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化学课的重要基础理论。再如《普通化学》的结构化学一章中微观粒子运动遵循量子化规律的内容是学生理解《分析化学》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知识基础,同时该内容又属于原子物理的范畴。但由于课程的开设顺序有先后,同一部分内容在不同的课程中所担当的“角色”又不同,各科教师在授课中对其讲解深浅度、难易度、侧重点各有不同,学生每次学习不是恰似“蜻蜓点水”就是只见“冰山一角”,这往往会导致学生虽然在多门课程中都学习过同一知识,但是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扎实、不全面,这便很容易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留下盲点和疑问,甚至会导致概念间的混淆,不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不利于今后专业课的学习。

基于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基础课程之间在内容上的联系,可以根据授课的先后顺序,在课程设计上对共同涉猎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在先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中对该类内容进行宏观的介绍和学科重点方面的讲授,而在后开设的课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回顾,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在专业基础课之间建立知识纽带,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2加强与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会先于专业课,这虽然符合教学规律,但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对专业知识的不了解,无法真切的体会到专业基础课的必要性和基础作用。例如:在《分析化学》课程的第十二章专门介绍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多数教材主要介绍色谱分析技术产生的历史、装置的结构及原理,而对其在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中的应用极少涉猎。因此,学生无法了解其实际用途与学习意义,常常导致学习懈怠。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展学生视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举以下案例来辅助教学:“在一起恶性杀人案件中,犯罪分子以硫酸和硝酸将多名被害人尸体化为液体随下水道冲走,事后现场勘验检查员在毁尸现场的地沟内发现了数团油状粘稠状的物质,经技术人员初步判断粘稠物可能是脂肪,如何判通过气相色谱的方法来判断粘稠物是否属于人类脂肪”通过这一案例,我们可以运用PBL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普通化学》中脂类的化学性质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脂肪不容易气化,无法直接使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所以先将脂肪水解,再进行甲基化得到脂肪酸甲酷,然后使用裂解甲基化气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得到的色谱图与人体脂肪的色谱图完全相同(不同种类动物脂肪气相色谱图谱会有明显的差异,进而确定粘稠物正是人的脂肪溶解后被扔进下水道所致。

此案例除了可以采用PBL教学方法以外,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课堂讨论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极好的效果。既加强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又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使学生感受到专业基础知识在专业课程中的指导价值,领悟到专业基础知识是公安实践工作的理论基础。

实践证明,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只要在课堂中稍稍涉及一些专业领域的内容,都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更高,对相应知识点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并且会使更多的学生愿意主动的进行课前查阅与预习,从而达到新旧知识的融汇贯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目的。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为灵活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供良好的载体,使教师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去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2.3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及人文素质教育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犯罪种类和手段更加多样、复杂,犯罪分子反侦察能力的提高和高科技犯罪的兴起给刑事科学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单纯的掌握知识和技术,机械性的完成任务,不足以使学生胜任未来的实际工作。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具备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敢于怀疑、百折不挠、勇于探索、客观求实的意志品质和敏锐的洞察力与创造力,无疑有利于学生今后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也符合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细致精心的设计和潜移默化的引导。

1)在授课时可以对学科的某段发展历史或著名人物事迹进行简短的介绍,使学生在学习原理与公式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动人的故事”和自然科学中的人文情怀。

2)将学科前沿知识带到课堂,使学生了解学科的新发现、新技术(研究目的和应用前景);同时,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开放思维、独立思考创造环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品质与能力。

专业基础课教学论文 篇5

广播电视应用专业与数码影像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摄影基础课是广播电视应用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摄影基础课程,可以了解摄影基础理论,对数码影像技术有更深的理解,并且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数码影像行业和技术的发展日臻成熟,也是广播电视应用专业的学生就业的良好选择,这就要求学生学好摄影基础课,掌握一定的摄影知识和技能。

二、提高摄影基础课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结合专业背景进行教学设计

很多专业都开设了摄影基础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广播电视应用专业的专业背景,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重点。具体来讲,广播电视应用专业由于与数码影像技术的联系较为紧密,所以教师要比较注重摄影知识的讲解以及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摄影实践机会,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摄影技术,为他们打下一定的摄影基础。教师要结合广播电视应用专业学习的知识内容,引入与摄影基础相关的内容,如光学理论等,以此为切入口,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摄影中的立意、构图、光线和色彩的运用和分析等教学内容,让学生从本专业的角度思考和学习摄影基础,将它们的相关知识加以融合运用,提高理论教学的效率。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摄影基础课教学中,为了让非摄影专业的学生更好地理解摄影基础知识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摄影基础课的教学。比如说,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著名的摄影作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鉴赏优秀的摄影作品,提高学生鉴赏摄影作品的能力。教师可以将摄影分为人物、风景和动态物体运动等方面,选择相应的摄影作品,为学生安排不同的鉴赏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摄影作品的特点,分析他们的优势和缺点,评点摄影作品中采取了哪些摄影手法,表达了什么意境,在光圈的使用和镜头的取舍之间各自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取得最好的摄影效果等。通过教师根据不同的摄影作品的主题设计的一系列关于摄影基础的问题,让学生在鉴赏作品、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到摄影基础知识的运用。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摄影教学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中专业摄影师的指导,以视频的形式接触专业摄影,学习不同环境下对于相机的选择,镜头的搭配以及取景的设计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指导和学习摄影技术的网站及论坛,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学习,加深自己对摄影的认识,通过自主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相关摄影知识。

3.团队合作进行摄影实践,切实提高摄影技术

摄影技术的掌握,归根到底还是要来自实践。教师要组织班级学生形成摄影小组,通过开展摄影实践课程布置不同的主题作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相关主题的摄影作品,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摄影水平。教师可以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一定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出外景拍摄相关的作品。比如说,教师可以每一周设置一个摄影主题,要求学生按照这个摄影主题设(www.fwsir.Com)计并完成摄影作品,每一组的学生都必须有自己的摄影作品,没有在课堂上完成任务的小组可以在课外继续完成,下一周进行作品的点评。比如说,教师以环保为摄影主题,那么就要求学生首先要根据主题设计与环保相关的要求,能够体现鲜明的主题,这就是摄影创意设计。学生在确定主题的表现形式后,就要进行取景和布置,考查学生的`构图能力。最后,学生要完成最关键的摄影过程,通过设置相机参数,根据天气特征选择合适的光圈和镜头组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拍摄效果,这就是考查学生的摄影技术。通过为学生提供摄影训练,可以在实践中让学生发现自己在摄影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自己的摄影技术,迅速提高摄影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纸上谈兵,当实际运用到摄影技术的时候束手无策。

4.制定评价考核机制,提高学生的摄影综合素质

教师在完成以上的教学工作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摄影理论知识的实践操作能力,那么教师就要制订有效的评价及考核机制,扎实提高学生的摄影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将学生在之前完成的摄影作品进行筛选,选择其中优秀的作品和相对缺陷较大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教学评析,根据之前学习的鉴赏知识和摄影技巧,分析学生的摄影作品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其中运用了哪些摄影原理,又犯下了什么错误,如何改进这些问题等。学生通过分析摄影作品的优劣,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联想到自己的摄影作品,与之对比,会产生更多的想法,认识到自己在摄影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向优秀的同学请教拍摄技巧,虚心接受教师和学生的修改建议,努力将自己的摄影技术提到更高的层次。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与总结的习惯,让他们在总结、反思每次摄影中遇到的问题和运用的解决技巧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摄影知识和技巧,教师让学生在完成作品之后,请学生相互鉴赏,搜集同学的建议,提炼要点,写下摄影学习心得,作为期末作业上交。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认真揣摩摄影技术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摄影综合素质。

广播电视应用专业的摄影基础课教学中,技术要通过结合专业背景进行教学设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团队合作进行摄影实践以及制订评价考核机制的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的摄影技术,提升他们的摄影综合素质,增加高校广播电视应用专业学生的综合实力和就业资本。

参考文献:

[1]张建利。关于我国高等摄影教育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09)。

[2]聂在垠。充分发掘高校摄影教学的美育潜力[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04)。

[3]李刚,朱琳。摄影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3)。

专业基础课教学论文 篇6

第32卷第6期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Dec.2011

Journal of 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Comprehensive)Vol.32 No.6

化学教育专业化工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

应用化学2班 孙健铭

(宝鸡文理学院,宝鸡,721013)

摘要:高师化学教育专业主要面向中学,培养中学化学教师,该专业应该学习一定的化工基础知识。化工基础课是化学教育专业唯一的一门工程课程,是联系化学基础课程与工业生产实际的桥梁和纽带。文章介绍了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化工基础课程的必要性,介绍了化工基础课应开设的内容,与工科《化工原理》的差别,以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改革。学习这门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和技术经济观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创造能力。关键字:高师化学;化学教育;化工基础;教学研究

The Teaching Research of Basic Curriculum of Chemical Industry of

Chemistry Education Subject

Chemical education, SUN JIAN MINGi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ShanXi BaoJi 721013)

Abstract: The chemistry in pedagogic college which face to the high school to train the teachers.The one who lean thissubject must have some knowledge of chemical industry.The chemical industry basic curriculum is the only engineeringcourse of chemistry education.It is the bridge and the link which contact with the chemical basic curriculum and theindustrial production.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necessity of the students in chem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who study the chemical industrial basic curriculum, the content of the chemical basic curriculum should be set up, the differencebetween the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engineering course and the reform of the theory teaching and the experimentalteaching.The curriculum can train the engineering and the technical view and create 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theinnovation capability.Key words: the chemistry in pedagogic college;chemical education;chemical industry

basic;teaching research

高师化学教育专业主要面向中学,培养中学化学教师,当然也不排除宽口径就业。当前在中学全面实施新课程的形势下,化学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同时要求中学老师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加强知识与社会生产的联系。化工基础课是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化学教育专业唯一一门工程课程,是联系化学基础课程与工业生产实际的桥梁和纽带。其教学目的是学习化工生产过程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和操作,了解化学工业的新发展 收稿日期:2011-10-16

作者简介:姚菊英(1964—),女,江西南城人,副教授,从事化工原理教学研究

及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诸如资源和

能源利用、洁净生产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寻找最佳的工艺条件,探索强化生产过程及设备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工基础知识和解决化工生产中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1]中学新课程化学课对中学化学老师的新要求

化学新课程标准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2]强调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要求老师对中学化学教材能“上通下

第6期孙健:化学教育专业化工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

达”,也就是对于中学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大学教材内容熟悉,对与中学化学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要了解。例如高中化学涉及到硫酸、纯碱、合成氨等内容。以硫酸的工业生产为例,要求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一

些基本问题:如依据化学反应原理确定生产过程;生产中原料的选择;生产中反应条件的控制;生产中“三废”的处理;能量的充分利用等。这就要求中学化学教师熟练掌握制备硫酸的化学反应原理、生产过程以及典型设备。掌握硫酸工业“三废”污染的防止和处理以及“废热”利用的相关知识。认识环境保护与节约的意义,强化环保与节约意识。化工基础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内容涉及化工单元操作、化学反应工程、工艺过程优化、技术经济分析、环境保护与三废处理及化工过程开发等内容,[3]

同时介绍了化学工业的新发展如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新技术,注重对工程技术研究思想和方法进行科学传授,让学生熟悉各种研究方法,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获取知识、扩展知识的能力,突出素质教育。学生学好这门课程,能更好地适应中学新课程的要求: 具有创新的教育理念,注重研究性学习。化工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2.1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目前,化学面临人类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巨大挑战,[4]绿色化学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第二,废水、废气及废渣的综合治理及能量的综合利用。当代大学生应该在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和治理化工环境污染方面有充分的了解,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化工基础是理科化学专业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一门基础课,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学习这些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由于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工厂的生产实际,缺乏对化工生产过

程的感性认识,而对生产中的“三废”等问题更是没有仔细的思考。因此,在向他们讲解生产工艺的同时,适时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十分有益的。在化工基础课程中,结合由张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化工基础》,其中讲解了典型化工产品工艺学,包括硫酸生产、丙烯腈生产、合成氨生产。在讲授硫酸生产中的粉尘处理、丙烯腈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处理和热能的综合利用方法、合成氨生产中的循环气中氢气的再利用和三废治理及废热的综合利用等内容时,可扩展书本知识,强化环保概念,使学生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工程基础课程主要传授化工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观点,增强理科化学专业学生在化学工程技术设计与计算方面的训练,加强化学科学与工程技术的联系。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开阔思维,更好地了解化学实验室研究和化学工业生产的差别与联系,建立化学工程概念,掌握传递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的基本原理,熟悉化工过程常用设备的原理、构造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制取无水乙醇为例,有多种方法。实验室可用生石灰脱水,再加镁和碘回流,然后蒸馏得到无水乙醇。在化工基础实验中,利用共沸精镏或萃取精馏来制备无水乙醇。另外渗透气化膜分离技术也可以制备无水乙醇。通过多种实验操作,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高师化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工科的差别

化学教育专业属于理科,在学习化工基

础课程之前,基本上都是学习一些化学的纯理论知识,很少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化工基础课程能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了解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化工单元操作”、“基本化学反应器”和“化学生产工艺”三

部分内容。一个化工产品从原料到最终产品,整个生产过程除了化学反应之外,还有各种物理过程。(主要是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物质传递,简称“三传”过程),这些物理过程对产品的质量、工厂的经济效益甚至环境效益都有直接的影响。再比如工厂的连续反应,其反应釜和实验室中的间歇式反应装置,在其浓度、温度、反应时间、反应速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三传”和反应器方面的知识是必须要学习的。此外,化学工艺是研究如何利用天然原料或半成品通过适当的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加工成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的,是以化学和化学工程(单元操作和反应器)原理为基础的,化学工程学(又称为过程科学)是化学加工技术的科学基础。在化工基础课程中,应该适当学习一些有代表性的生产工艺,如氨的合成、硫酸生产、纯碱生产等。

理科的化工基础与工科的化工原理还是有差别的。工科学生为了培养工程观点,提高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更加强调工程技术。化工原理属工程科学,强化对化工过程定量计算、定性分析及设计能力的训练,重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解决的往往是复杂的、真实的生产过程。化工原理作为一门应用性课程,包括理论、实验和课程设计三个环节。要求学生进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如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板式塔精馏装置设计、填料塔吸收装置设计、喷雾干燥装置设计等等。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学生学完基础课程及化工原理课之后,进一步学习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化工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5]也是学生综合运用《化工原理》和相关先修课程的知识,联系化工生产实际,完成以化工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化工设计的实践。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工单元操作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熟悉查阅技术资料、国家技术标准,正确选用公式和数据,运用简洁文字和工程语言正确表述设计思想和结果;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养成尊重实际向实践学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经济观点和

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经历的流程涉及到工艺流程设计计算、主体设备结构设计和附属装置的选用等过程,因此学生在具体的设计中必须全面理解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工原理相关知识。由于在课程设计中会运用到计算机编程、AutoCAD 机械制图、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制图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课程对于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般是不开设的,所以高师化工基础课程一般只上理论课和少量的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可以不开设。化工基础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改革

4.1 课堂教学

化工基础的理论课程主要在课堂进行,在教学上,尽可能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利用板书与多媒体教学并举。例如在讲解化工设备、化工过程、工艺流程的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像演示,具体、形像、直观,便于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在讲授化学工业和化学工程学的发展前沿时,多媒体教学生动、真实,易于理解和接受。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提问、讨论、演示、练习、探究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化工基础理论知识。4.2 实验教学

化工基础实验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工程实践技能,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开拓、创新的能力。在实验之前,可先观看仿真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条件,然后结合具体的实验项目,认真思考,找出实验的关键点和难点,还有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类型分为基础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形式为课堂实验教学(化工实验室完成)、开放实验和参观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开放实验的内容可以是选作没有做过的实验,也可以是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通过开放实验,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而且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化学教育专业的化工基础课,是该专业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技术基础课

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工程观念,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专业基础课教学论文 篇7

一、传统钢琴基础课教学的现状

1. 院校层面:生源质量和资金投入参差不齐

众所周知, “学习音乐不仅要有良好的先天生理条件和音乐感觉, 同时还应具有很好的文化功底与多种智能。音乐专业中的钢琴演奏对人才的要求更为严格, 一般的儿童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大体需要花费八到十年的时间。而经过一筛再筛并扩大招生进校的地方院校生源, 大多只是在音乐技能方面经过一两年甚至几个月的匆忙备考就跨入了大学校门, 他们不只弹奏方法乱, 程度低, 对音乐的认识片面, 而且钢琴专业的学生错过了技术训练的最好时机”。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给钢琴基础课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学校面对不断扩招的高校学生, 在钢琴与琴房的配备上已经显得越来越捉襟见肘, 并不能完全保证学生的练琴时间与钢琴质量。

2. 教师层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尚未转变

目前, 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在传统钢琴“一对一”教学模式下修习钢琴的, 因此他们学到的教学方法也是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显然不完全适应钢琴基础课的教学需要。

面对不断扩招的高校学生, 对钢琴教师来说增加了教学时数, 但是对于“一对一”的教学中还要不停的重复学生共同存在的弹奏问题以及理论问题, 这是对于教师教学时间与教学成果的极大浪费。

3. 学生层面: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差异很大

就目前而言, 很多学生尤其是主专业不是钢琴的学生对钢琴基础课缺乏学习兴趣, 对钢琴课的基础作用认识不足, 认为不是自己的主专业学多了也没有什么用;在学习中期望一蹴而就, 遇到困难时常常抱怨家境贫寒、天赋不够、起步太晚、师资太差等等客观原因, 没有意识到自己学习不够刻苦、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等主观原因。

针对以上问题, 经过一系列的考察与研究, 只有对钢琴基础课的教学形式进行充分的改革才能使钢琴基础课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钢琴基础课教学形式的改革

1. 院校层面:采取一次性投资, 使数码钢琴教室进入校园, 取代钢琴基础课“一对一”的教学形式。

首先, 数码钢琴教室的开发与利用使院校解决了因为学校扩招的情况与钢琴和琴房不成比例的问题。

其次, 数码钢琴不需要调琴, 在节省调琴费用的同时, 还可以解决十到十五人同时练琴且互不干扰的问题, 能够保证学生的练琴时间与练琴效率。

2. 教师层面:由“一对一”的教学形式改为集体上课形式。

在新生入学之后针对每个学生的钢琴弹奏水平以及理论掌握水平大致按照十到十五人为一组进行分组, 教师可以把原来“一对一”小课中不断重复的教学内容统一讲解, 把节约下来的时间在原来的教学内容中穿插进来更多的音乐理论、和声、曲式分析、基本功训练、乐曲创作背景、乐曲重奏、合奏、即兴伴奏、移调练习等内容, 更加充实与完善讲课的内容, 使钢琴基础课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3. 学生层面:加强数码钢琴课上课时的合作与激励原则。

使学生在与自己钢琴程度相当的学生中找到自己的参照物, 在共同上课与回课的过程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 发现自己的进展与不足, 并能体会到“一对一”小课中不能实现的钢琴重奏、合奏、联奏等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在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后, 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用功程度的差异, 在下学期伊始需重新按照学生的弹奏程度及考试分数各方面综合评定再进行重新分组, 这样的不断变化使学生有了一种竞争意识, 找到了激励自己学习钢琴的兴趣与动力。也因为在数码钢琴中可以进行的各种实用性的学习使学生对自己本专业有了相当程度的促进, 这就使原本懒散的学习状态得到极大的改善。

三、教学改革后的跟进与完善

教学形式的改革是改善钢琴基础课教学的一方面, 在实行后很大程度的提高了钢琴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确实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也存在不断完善的问题。

1. 院校方面:

在经过数码钢琴教室的使用后要加大对数码钢琴设施的管理力度, 使设备能够更长远的使用下去。

2. 教师方面:

很多教师在经过数码钢琴教学之后, 感到从“一对一”小课中无限重复式的教学中解脱出来, 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搞科研, 但是在上数码钢琴课时仍然还受原来“一对一”授课方式的影响, 只注重学生的技术技巧训练, 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教学方式还不够多样, 需要进行更多关于此类的研究与实践。

3. 学生方面:

数码钢琴的教学虽然调动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 但由于有不断分组的危机感存在, 学生一味追求弹大而难的曲子, 所以有些学生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形成一种学习氛围, 强调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 并且在考核细则方面加上各类考试内容, 完善考核标准。

摘要: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钢琴基础课多年来实行“一对一”的小课上课方式, 存在诸多的问题, 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形式在不断的发展中取代了传统的上课模式,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专业,钢琴基础课,教学形式,改革

参考文献

[1]宋志伟.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实践与探索[J]高等教育, 2011 (6) .

[2]苏晨琦.高师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创新模式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2 (5) .

浅谈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 篇8

【关键词】中职 机械专业 教学

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一般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没有实践经验、基础知识薄弱且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听起来枯燥乏味且不易理解,极易失去学习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学生听课就会萎靡不振或“开小差”,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想学,又能学且乐于学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对理论课不感兴趣,其原因除了基础差,学习起来有困难以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动机,认为会动手操作就行了,没必要掌握理论知识。因此,在讲每一个知识点前,我都告诉学生,这个知识点对他们将来的实践工作有什么样的指导作用,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在正确的理论知识指导下,实践工作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授《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中车刀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时,这样导入:“同学们,与专业打交道最多的是刀具、量具和机床。刀具在加工过程中会不断地被磨损,要经常进行刃磨,这样磨刀就成了我们工作中重要部分。而刀具刃磨的好坏又将直接影响加工件的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以及加工效率。刃磨需要根据加工的材料、加工阶段来确定刀具几何角度的大小,所以同学们必须掌握刀具切削部分各角度的概念。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薄弱,立体几何知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机械专业课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听懂,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想学的情况下能学、会学: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在讲刀具的磨损及刃磨时,我就以家用的菜刀为例,先提出问题“用来砍骨头的刀与切青菜的刀外形、厚度有什么区别?”再引导学生找到答案:砍骨头的刀因受力较大,为保证其强度,刃口不宜太薄、太尖锐,否则易崩刀或卷刃;而切青菜的刀因受力较小,所以刃口应磨得薄而锐。然后引入教学内容:机加工时,用来粗加工或加工难加工材料与用来精加工或加工易切削材料用的刀具,刃磨时有什么不同?如何确定其前角、后角的角度大小?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刃磨這两种刀具的原则:用来粗加工或加工难加工材料时用的刀具和砍骨头用的刀类似,刃磨时取较小的前角、后角,刃口应磨得粗钝一些;用来精加工或加工易切削材料的刀具和切青菜用的刀类似,刃口要磨得尖锐些,所以刃磨时要增大其前角、后角的角度。这种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再引入要学的理论,使学生感觉既有趣,又易理解和记忆。

实施实物教学课堂上多用实物或自制教具做演示,将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为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明白,而且感觉很真实,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透彻。讲授《汽车发动机构造及维修》时,开始我想利用挂图或投影辅助授课,但发现很多学生连零件图都看不懂,更别说是装配图了。后来我将曲柄连杆机构、气缸垫、凸轮轴等实物搬上讲台,对着实物边讲、边演示,并让学生根据实物用纸筒、硬纸皮或木头等制作曲柄连杆机构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没有实物或实物太小,就自制教具。讲授刀具的几何角度时,因刀具实物外形较小,很难把刀具切削部分的角度演示给学生看,我就用硬纸皮自制了一把放大了近十倍的车刀,用书作平面,学生们虽然空间想象能力较差,但也容易听懂,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一般的中职学生的智力较差,情绪不够稳定,注意力分散。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上课时一般以问题的形式将重要内容展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或讨论,找出答案。以小组的形式选代表回答或单独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并给回答正确的小组或个人加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精心筛选书本内容由于社会对中专毕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实习时间增多,而理论课授课时间相对减少。中职学校的教材大都还沿用四年制中专教材,理论性较强,压缩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根据学生将来的工作或继续学习的需要来决定哪些内容必须讲透,哪些可以略讲,哪些不讲。尽量避免什么都讲,结果学生什么也没学到。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精心筛选书本内容,注重基本概念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对于继续升学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对于参加工作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做后盾。

关心和爱护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职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他们在注重学习成绩的中、小学时期处于被批评且不被欣赏的环境之中。因此,中职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爱。作为教师平时应多观察、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成为学生的益友。让学生感到你可亲可敬,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对你所教的课产生兴趣,而兴趣就是学生乐于学的动力。

做一个快乐的教师,给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悦。为此,我不管生活或工作中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总会脸带微笑地走进教室,以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和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使他们始终以一种良好的状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我还经常引用一些妙趣横生的笑话或生活实例活跃课堂气氛,并告诉学生许多工艺方法来自于生活。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找优点、多鼓励激励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一方面在课堂上注意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评价,让学生在一种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尽可能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进步的肯定,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约束。课堂是师生教与学互动的舞台,要提高学习效果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强大的动力,它能激发学生积极而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营造持久而和谐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成为学生乐于学习的天堂。

参考文献:

[1][美]Diane Heacox.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刘富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职业教育研究,2005,(5).

上一篇:施工现场旁站管理规定有哪些?下一篇:初中作文:没有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