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采购战略地位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采购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优化采购流程,控制采购成本,满足业务的进度和质量要求,从而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是企业管理的目标。本文从采购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如何有效地实施战略采购来优化企业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企业采购战略地位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企业采购战略地位论文 篇1:

民营企业加强采购管理实现降本增效的对策研究

摘 要:在当前微利时代下,提高民营企业的价格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尤为重要。以“降本增效”为目的,在探讨采购管理对降本增效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加强采购管理是降本增效的主要途径这一对策,并结合民营企业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降本增效的不利影响,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民营企业应强化对采购管理与降本增效关系的正确认识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采购管理;降本增效

1 民营企业降本增效的意义与实现途径

1.1 民营企业降本增效的意义

降本增效就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降本增效是指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工期、性能的前提下,采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

(1)通过降低成本增强民营企业价格优势。

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降本增效是经营管理的基础和最终落脚点。通过实现降本增效,加强成本费用控制,逐步降低产品成本和企业运行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而提高企业价格优势,使之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2)通過降本增效提高民营企业质量效益。

增效主要包括经济效益、质量效益等,其中质量效益是根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只有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企业才能赢得市场信誉,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通过降本增效提高民营企业管理经济效益。

管理经济效益是指由于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如计划、组织、指挥、控制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等。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手段或途径;提高经济效益是管理的动力和目标。因此,实现降本增效,对提高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管理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2 实现降本增效的一般途径

有关如何实现降本增效的途径,不同学者和企业均开展了相应的研究与实际应用。本文对当前有关降本增效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归纳、整理,见表1。

1.3 加强采购管理是降本增效的主要途径

采购管理是对采购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与控制的活动,加强对采购活动的管理,能够实现降本增效目的。本文结合采购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将采购管理与实现降本增效的关系总结如图1。

(1)通过科学的采购管理能降低采购成本。

企业要想稳定发展下去,在努力实现多元化和不断扩大市场范围之外,最应该采取的措施就是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加强采购科学的采购方法、供应商关系管理、采购谈判等能够降低采购价格和相关的费用,降低整体采购成本。

(2)通过科学的采购管理能增加企业质量效益。

通过加强供应商管理,包括供应商选择、供应商审核与考核、供应商关系管理,严格做好货物验收管理等采购管理工作,能够保证民营企业产品的供应质量及其稳定性。现在一些大型企业,重视源头管理,从源头把关,重视产业链建设,以保证采购产品质量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民营企业借鉴。

(3)通过科学的采购管理能增加企业管理经济效益。

民营企业的采购部门应从对采购管理的全面认知入手,以采购计划、供应商、采购绩效等为中心,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建立全面而科学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有效的进行采购绩效评估,从而做到对企业原材料采购的全面控制,提高企业采购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管理经济效益。

2 民营企业采购管理对降本增效贡献中问题分析

2.1 供应商管理体系不规范

对于生产制造民营企业而言,企业采购成本中的多数是原材料采购成本,供应商的产品价格、质量以及交货准时性都对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成本有重要影响。因此,供应商管理应从质量、价格、交货能力、服务、位置以及信誉与财务状况稳定性等方面考虑。然而,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存在着供应商管理体系不健全的现象。我国民营企业的供应商中很多是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供求关系,而供应商和民营企业之间由于长时间的合作而忽略了从采购管理角度出发的科学管理,有的时候甚至出现人情管理。

2.2 采购谈判质量不高

采购谈判是降低采购价格的主要手段,采购谈判不仅是针对采购价格进行磋商,也包括采购的商品质量、交货期、付款方式等。有效的采购谈判是影响民营企业降低采购成本和提高质量效益的主要途径。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采购人员缺乏采购管理知识,误解了采购谈判的形式和内容,忽视了采购谈判前的充分准备,包括对方企业基本信息、谈判人员信息等,由于在谈判中不能占据优势和掌握主动,谈判实力不足,加上缺少相应的谈判技巧,致使采购谈判结果对企业采购成本降低和采购质量的持续稳定贡献不大。

2.3 采购绩效评价工作不规范

采购绩效评估是采购管理的善后工作,通过做好采购绩效评估,能确保采购目标实现,可以激励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有机配合,发挥协同效应,因此企业的采购绩效评估机制是否完善是民营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目的又一个影响因素。但是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的采购绩效评价流程不规范、评价指标构成不科学、选用的绩效评价标准和方法不合适、评价工作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评价工作变形走样,甚至流于形式的现象普遍存在。民营企业在采购管理方面监督和控制方面的乏力,致使民营企业降本增效工作缺少相应的保障。

3 民营企业采购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同不够

随着采购工作在企业经营中的战略地位的加强,企业所进行的采购工作使得采购部门和企业中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从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现状来看,采购管理不科学导致对降本增效贡献不大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采购部门缺乏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如沈阳某H民营企业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包括采购与销售部门、生产部门的沟通渠道不科学,直接影响了采购部门对销售和生产部门的贡献程度,影响了降本增效工作的效果。

3.2 采购人员采购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多数民营企业对采购绩效的考核指标多放在财务指标上,即价格或成本指标,而忽视了采购人员的成长与创新,使多数采购人员缺乏应有的岗位胜任素质,包括缺乏供应商开发知识和能力,采购成本分析能力薄弱等,这些问题都是民营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不利因素。因此,企业不仅要在吸纳人才过程中注重招聘人才的素质,更要在采购人员绩效考核方面,采用平衡记分卡的方法进行综合考核,以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持续稳定地实现企业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竞争力。

3.3 现有采购方法对采购人员的要求不够高

现有的采购方法尽管多种多样,也有一些采购方法的使用存在着对采购人员专业素养提升或要求不高的现象。以招标采购方法為例,我国企业招标采购中多采用最低评标价法,即企业在进行招标采购时都是以报价为重要衡量标准,最低报价者为优先中标者,而不是以综合评分法进行招标采购。然而这种只以价格多少中标因素的招标采购方式,无需采购人员具有太多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也不需要在投标书上倾注太多的精力,只需把报价确定好即可,这不仅导致了企业采购人员缺乏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压力和动力,也使民营企业的采购质量得不到保证。

4 做好采购管理实现民营企业降本增效的对策

4.1 将降本增效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

如何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是任何一家民营企业时时刻刻都需要思考的问题。降本增效企业是一项长期的、全局的发展战略,涉及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既要制定宏观层面的降本增效发展战略,还要有实现降本增效战略的主要策略。因此,企业应全面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运营模式和生产技术,精简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进而帮助企业顺利实现降本增效,促进企业健康、稳定、长远地发展。

4.2 建立采购与其他部门的协同机制

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是解决工作难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部门和谐相处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企业应加强采购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意识,打破当前固有的部门内部独立解决局部问题的看法,强化责任意识,合理解决工作中的难题,转变工作方式,建立健全部门协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快速、有效地落实。

4.3 不断提高采购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势必要求民营企业拥有素质更高的采购人才,要求采购人员应具有会精打细算的成本意识、能够通过产销资料判断货源是否充裕的预测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等。因此,需要企业给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空间的同时,还要通过及时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及能力,并运用科学有效的采购管理机制、科学的采购绩效评估方法等全面提升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石本军.钢铁企业降本增效研究[J].现代商业,2012,(02):170-171.

[2]曹建勇.浅谈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8):164-165.

[3]赵艳丽.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8,(33):92.

[4]邱晨敏.降低采购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积极影响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7,(03):90-91.

[5]殷海顺.公司采购管理优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6]徐大玲,占慧莲.企业采购绩效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5):99-100.

作者:于琳瑶 王海鹰

企业采购战略地位论文 篇2:

浅谈战略采购如何优化企业管理

[摘要]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采购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优化采购流程,控制采购成本,满足业务的进度和质量要求,从而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是企业管理的目标。本文从采购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如何有效地实施战略采购来优化企业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战略采购; 项目管理; 企业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1 . 16. 063

[

采购管理关系到企业管理的核心业务和战略地位,通过战略采购管理,企业不仅可以重新树立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和提升盈利能力的信心,还可以寻找到更好的战略合作伙伴,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战略采购?战略采购是一种有别于常规采购的思考方法,它与普遍意义上的采购区别是,前者注重要素是“最低总成本”,而后者注重要素是“单一最低采购价格”。战略采购充分平衡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优势,以降低总体供应链成本为宗旨,涵盖整个采购流程,是从采购清单直至付款的全程管理。

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战略采购,从而优化企业管理呢?本文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降低总体拥有成本,实现战略采购规划

什么是采购过程中的总体拥有成本(TCO)?材料、服务的成本其实包含了从供应商的成本到供应成本再到生产运营成本直至残值处置这一整个供应链生命周期的总成本。

一旦确定了TCO是主要的控制方向,采购部门的战略采购管理规划就具备了基础。我们将从企业的业务环境入手,通过采购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找出问题点,结合已经具有高度先进性的优秀企业实践和每个企业独有的内部环境,提出改进建议,然后根据改进项目的优先级和实施的难易程度,以及项目的效益分析,最终确定战略采购管理变革的实施进程。

由于特定采购原料或设备带来的配套原料和设备的获取、安装、维护、运作和清理成本等,在进行总体成本评估时,不妨尝试先用以下这个简化的方法考虑:总体拥有成本 = 产品价格 + 使用成本 + 管理成本。

在采购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在供应商的商务报价中存在着产品的隐性或附加成本,这些成本可以概括为使用成本和管理成本。设备的使用成本主要包括消耗型备件、超过质保期之后的安全型备件和技术服务费用等。管理成本指的是设备长期运行所产生的能耗、燃料及用电费用,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因此,从战略采购的出发点考虑,企业采购员必须通过评估“总体拥有成本”这个指标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而非单纯地比较价格因素。

二、设计成本构成模型,建立扎实谈判基础

谈判不是一味压价,而是基于对市场及自身的充分了解和长远预期的协商。良好的谈判技能会对企业竞争力和利润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其贡献程度会因谈判商品或服务的特性和价值的不同而不同。

因此,在商务谈判之前,我们应当要求供应商提供这些成本的明细,以便于我们通过成本模型的设计,了解各供应商的价格策略,从而决定企业的谈判目标。图1展示了两个供应商看似相同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明细:

比较上面两个成本模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对于供应商B,原材料成本(15%)在总成本中占较高的比例,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购买了高质量的原材料,也可能是因为没有采用竞争性采购。

2. 对于供应商A,劳动力成本(18%)较高,这可能是由于工资水平太高或是生产力水平太低。管理费用(25%)在总成本中也占很大份额,可能是由于组织机构庞大,具有巨大的管理负担导致效率较低。

3. 供应商A的利润仅为7%,这意味着该企业存在停止营业的风险。

因此,一个成本明细能够帮助企业确定供应商之间为何存在价格差异,为准备谈判提供成本和价格的估算基础,帮助企业认识自身的议价优势,从而掌握整个谈判的进程和主动权。

三、树立互惠互利意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一般来说,原材料的采购费用是企业最大的利润源,而能够开发这个利润源和带来利润的载体就是供应商。可见,对供应商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自身利益。绝大多数的时候,企业往往容易忽视:开发新的供应商的成本,是维持原有供应商的成本的好几倍;而与供应商共同建立互惠互利的观念,可以使双方的合作实现双赢。

企业对待供应商的观念一般分为合作伙伴和对手关系,下面就这两种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将供应商作为企业的对手和将供应商作为企业的合作伙伴相比,对采购工作的开展带来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对手关系的形成带来投标单位的恶性竞争。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对企业来说的确有些好处,但是将供应商作为企业的对手,并且将低价格作为考核供应商的最重要因素,从而忽视了不同层次的材料或设备的需求差异,导致不同层次的供应商最终能站在同一平台上对峙,对采购成本的降低却是有弊无利的。长此以往,就会带来材料供应商的低价竞争、不公平竞争,乃至恶性竞争。

第二,一味追求低价中标将会给项目质量造成很大隐患。一旦低价竞争作为企业考核供应商的最重要因素,供应商就会采取降低产品的档次以及降低服务水准等来达到目的,甚至提供合格边缘品、回收翻新产品、冒牌产品等。这不仅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更给项目造成了无穷的隐患。

第三,没有长期稳定的供应商关系导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单纯依靠价格来选择和变换供应商,是只顾眼前利益的一种短期行为,不能与供应商形成长期稳定的关系。这样,不仅采购的设备和材料价格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质量和交货进度也无法得到可靠的保证。此外,还有一种潜在的风险:一旦供应商进行串通,导致价格提升,企业必将束手无策,损失惨重。

因此,互惠互利的合作理念在战略采购管理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四、改善权力制衡关系,提高企业议价能力

企业和供应商都有其议价优势,如果对供应商所处的行业、供应商战略、竞争优势、能力等有充分的认识,就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机会改善其目前的权力制衡地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关注自己所处行业供应战略的同时,也开始了解供应商对于企业采购业务的关注程度,考虑如何利用与供应商关系来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可以从供应商的角度出发,通过“供应商感知模型”对不同的供应商对企业采购业务的价值和吸引力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估,如图2所示。

边缘象限:如果对于供应商而言,企业的采购量不大且其他方面也无法吸引供应商,供应商将把企业的业务看作边缘业务,企业将处于不利的议价地位。企业唯一的选择是提高吸引力,例如准时付款,保持高效的业务处理过程,对供应商的垂询做出快速响应等。

盘剥象限:在这个象限中,企业的采购量较大,但是由于其他原因(如付款周期太长),该业务对供应商来说没什么吸引力。供应商一般不会付出过多的精力,如果确信已获得企业的业务,可能会通过抬高价格从该业务中获得更多的好处。企业应该促使供应商之间尽可能出现激烈的竞争,以提高企业在谈判过程中的议价地位。

发展象限:在这个象限中,企业业务对供应商具有吸引力,但是企业现在的采购量相对较低。供应商为了增加未来销售量,他们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企业发展长期关系。因此,企业与该象限的供应商进行业务谈判时的议价地位更高。如果确实存在持续发展双方业务的真正潜力,那么发展伙伴关系是合适的选择。

核心象限:位于这一象限的供应商往往把企业的业务当作核心业务的一部分。企业可以期望供应商投入大量的精力来维持这种业务往来关系,并逐渐建立一种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关系。如果供应商依赖企业的订单,企业将在在谈判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但出于长期业务的考虑,企业应该始终保持一个公平、可靠的合作伙伴形象。

因此,供应商如何看待企业的采购业务,以及企业业务对供应商的吸引力水平(主要包括企业的付款情况、信誉度、业务发展潜力等),对于企业判断其在谈判过程中的议价地位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为企业采取不同的采购战略提供必要的依据。

综上所述,战略采购管理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首要环节,对于优化企业采购管理具有宏观指导作用。企业采购管理工作应从战略的角度出发,以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为指导,将采购决策与公司的其他战略决策相协调。通过集中采购方式优化采购流程,根据采购品项分别设计谈判策略,建立数据信息平台进行采购跟踪、评估、分析和智能化决策,优化企业采购管理,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 [美]C W L 希尔,G R 琼斯. 战略管理[M]. 第7版. 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

[2] 王玉. 企业战略管理教程[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 [美]斯蒂芬·P·罗宾斯. 管理学[M]. 第9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 徐永华. 浅析战略采购管理与风险控制实务[EB/OL]. http://www.thldl.org.cn/news/1005/39737_2.html,2010-05-12.

作者:高燕飞

企业采购战略地位论文 篇3:

《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采购管理在实践中地位的提升促进了其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构筑一大逻辑体系,组建三大平台,开展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全面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适应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能力。

关键词:采购管理;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案例教学

一、引言

21世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步取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核心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往往对供应链的文化和合作伙伴选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外包的兴起、电子采购的繁荣和专业采购团队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采购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发展。加入合适的供应链并维系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良好关系,使企业自身成为核心供应链联合体有机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供应链时代背景下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采购管理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甚至被视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为此,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将《采购管理》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的校公共平台课程,并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为反映当今采购管理理论研究前沿和企業采购实践的新变化,《采购管理》课程的教学也需与时俱进,不仅立足于反映当前采购管理与其他学科融合的理论进展,而且需要注重吸收欧美及国际性采购组织规范性的采购业务流程实践,将《采购管理》这一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新的采购管理理念和思想结合起来,突破传统的基于流程和活动为基础的采购架构,是《采购管理》课程教学和研究工作者追求和探索的目标。为此,本文基于《采购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提出“构筑一大逻辑体系,组建三大平台,开展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采购管理》教学改革思想,这将显著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一大逻辑体系构筑

采购管理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采购管理甚至被视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在网络和通讯技术的推动下,采购组织、采购流程、采购方式乃至采购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采购、外包采购、电子采购、柔性采购、电子协同采购等日益兴起。在供应商关系的重新诠释和界定下,精简和整合供应商、虚拟价值网、供应商早期参与研发、战略联盟与合作伙伴关系等大行其道。如何将采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合理分配时间一直以来是《采购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重大问题,但这也是本课程不断发展、不断变革的关键。教学团队将企业采购问题分为采购的内部变量和外部变量,其中内部变量是企业采取的采购内部组织和管理形式,主要解决企业采购流程和供应组织的问题,涉及采购业务效率与供货协调绩效,包括由谁负责采购(Who),为何采购(Why),如何采购(How)等变量,其中如何采购(How)又分为何种流程(How flow)、何种待遇(How treat)和何种方式(How way)共3个子变量。外部变量是企业作为采购方与外部供应商共同商榷的事项,主要解决企业采购方式问题,涉及物品或服务的需求特性,实践中称为采购“7R”变量,即“关键采购七变量”,包括合适的来源(Right source),合适的质量(Right quality),合适的时间(Right time),合适的价格(Right price),合适的数量(Right quantity),合适的地点(Right location),合适的商品(Right commodity)。在此基础上,教学团队积极编纂新教材,以便反映重新架构的整个采购管理课程逻辑框架。

三、三大教学平台组建

为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围绕《采购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依托三类平台,即校内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辅之多样化的教学项目开发和案例开发,共同形成对学生课程的综合考核体系的支撑,最终服务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上来。其中,校内教学平台是课程的核心教学环节,主要按“项目设计—项目开展—项目分析—教学反馈”的思路进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场地和体验环境,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主要来源,实行三学期制,通过将实习安排在不同学期,借助“实践—教学—实践”的学习规律,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网络课堂多媒体平台则是校内外教学平台的有力补充,是知识拓展、师生互动、不间断学习的有效工具。

四、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2003年7月德国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由此诞生。该方法作为当前盛行于国际教育界的一种先进教学方法,以其应用性广、实践性强、综合型和开放性的特点获得广泛青睐。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分解、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或事件,通过设置场景和实例,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调研、分析、讨论并提出分案,从而完成“项目”的一种教学方法。由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可以让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和探究,并最终落实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目的。

该方法的特征包括:①知识模块项目化: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进行教学活动。②教学学生主体化: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工作形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③项目全程参与化:工作要主动,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操作中,可具体分为六个环节:①确定项目任务和目标。课程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熟悉企业采购流程及相关要素,掌握如何为采购部门制定合理的采购战略,与供应商建立合适关系,并能运用采购方法对采购管理绩效进行评价。②进行项目分组。一般40人左右的班级可分为4~8组,每个项目为2~4学时。③制定项目计划。首先根据课程性质设计项目,明确项目选择范围和要求,方便学生据以选择研究对象,或在框架范围内自行选择研究对象,注意项目方案的指导要简洁、清晰和具体。项目设计既要重视课程本身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又要考虑与物流其他课程的衔接。④实施项目计划。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市场调研、小组讨论、组织撰写等多种手段准备材料,在项目成果的呈现方式中,可考虑采用模拟谈判法,即通过模拟场景、角色扮演和角色转换,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讨论、教师启发,从而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协作和进行项目的能力,也可采用提交报告或流程图方式来呈现项目实施结果。⑤项目结果深化。教师通过评论、提问题、总结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深化项目学习效果。⑥项目总体评价。由教师对学生提交结果及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打分,作为课程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其中项目提交可采取小组共同提交方式,也可采取个人提交方式。

五、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采购管理》课程教学管理中,为促进学生学有所得,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需要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以引导。①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教学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内在化教学形式。如在项目教学中,要求学生分组自行组织实施项目设计、检索、分析、讨论、撰写、汇报等环节工作,教师则通过界定项目范围、推动项目的执行、把握项目进展的时间、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讨论、总结学生的项目汇报等方式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组织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形成“以教师为多面手”的目标教学形式。教学中,任课教师需要发挥“多面手”的作用,在项目设计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明确项目本身的需要和达成目标的路径;在项目组织中起到“参与”的作用,需要与学生共同排除实现目标中的障碍;在项目进展中起到“裁判”的作用,需要对完成工作目标的学生给予奖励,对未达到要求的實行预警;在项目汇报中起到“评判”的作用,需要对项目整体各方面进行合理评价,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③因材施教,促进学习效果。教学中,既要考虑同一年龄段学生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的普遍性,又要注重不同类型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如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进行分类,让学习态度积极、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各组组长,让全局把握能力强的同学负责对项目进行规划,让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负责对项目结果进行汇报等,并对积极性差的同学以鼓励、提问、督促等形式,使其参与到团队讨论中来,从而实现切实提高每位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④突出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实践、重能力培养,实施体验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增加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个人满足感的机会,提高学生实现目标的能力,克服当前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不主动、不积极的“随大流”心态,促使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教”、“学”并举,夯实“三基”,全面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结论

《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直接关系采购理论与实践的融汇,关系到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方式,通过“构筑一大逻辑体系,组建三大平台,开展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采购管理》教学改革,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师生互动,加强学生主体性,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智忠,姚红光.项目教学法在《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建设中的应用[J].理论探讨,2014,(6):204-206.

[2]杨兰芹,徐新.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施[J].新校园:学习版,2012,(6):21.

作者:李智忠

上一篇:工作汇报工作总结下一篇:科普四下乡活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