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理论中医院管理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医院所面临的风险也愈发多样复杂,内部控制被提到了空前的管理高度。文章提出从塑造良好内部环境入手,加强风险评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信息的良好沟通,强化内部监督机制,以构建和完善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部审计理论中医院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内部审计理论中医院管理论文 篇1:

公司治理理论在医院内控中应用

摘 要:为了医院不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完善医院内控制度加强医院经营管理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公司治理理论下医院内部控制的深入研究,然后对完善医院内控制度加强医院治理的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公司治理;医院;内部控制

一、公司治理理论下医院内控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政府行为对医院的治理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无论是国有独资还是国有控股,国有股份或国有法人股始终占主导地位,国有医疗机构的主要领导人仍然由政府来任命,这种人事任命的方式中的政府行为与市场经济规律不相符。

(二)医患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医疗行业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即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医疗行业的高技术性和信息不对称等特点,在病人决定购买何种服务时,其选择权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出让给了医生,也就是说医生是患者购买具体服务项目的代理人。医院决策权力实际上是高度分化的,每个医生都可以控制服务的具体项目,医生对具体的病人可以选择不同的服务项目组合。在这一决策过程中,如果医生代理权力得不到有效监控,容易出现诱导需求和医疗费用增加的现象。

(三)醫疗机构的双方代理问题

对完全国有的医院集团而言,医院资产全部归国家所有,不存在自然人股东,按照《公司法》规定,国有独资公司没有股东大会,董事会全权行使股东大会职责。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归属于外部监控机制的范畴。

二、公司治理视角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

(一)健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为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提供依据

现阶段,国内现存的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较多,这些法律法规既有针对于医院的,又有针对非盈利组织及事业单位的,而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极少,以致内部控制工作难以高效有序开展。另外,研究发现,截止当前,国内多数医院均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使得内部控制评价构建及内部控制发展严重受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可持续发展。

所以需要落实好对医院内部控制规范工作,结合医院的特点与需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之后依托于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进一步规范医院内部控制及其评价行为。同时,为确保将规范工作落实到位,需要相关部门组织构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协调好审计准则与相关各界的内部控制规范之间的关系,加强医院各部门之间交流,从而充分发挥医院内部控制高效性职能及科学合理内部控制评价。总结而言,医院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加强对内部控制及其评价方面的规范工作,对实现医院长期稳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整优化医院治理结构,促进内部控制评价高效有序运行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及其评价工作相互影响,其中医院内部控制及其评价既以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础,又以公司治理结构为依据。因此为推进医院内部控制及其评价工作高效有序运行,需要做好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优化。

(三)加大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力度

医院通过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不仅有助于规范医院业务经营程序及内部审计程序;而且还有效控制了医院资金风险与经营风险,为医院达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驱动力。

(四)逐步推广风险导向型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现阶段,国内仍有相当一部分医院未能够正确认识风险导向审计工作,事实上,风险导向审计通过作用医院经营活动以达到股东权益价值最大化目标。其中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价值最大化前提条件,若是医院未能够落实好风险工作,则风险引发的一切后果均须由医院自行承担。随着医院规模不断壮大及各项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院逐渐认识到风险控制及管理的重要性,此时医院将着手于多个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及管理,力求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计划经济背景下,医院所采取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以内部控制调查问卷与符合性测试为主,并且始终围绕医院早已存在的内部控制予以评价,而且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的相关建议已被管理当局熟知,这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对医院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大。市场经济背景下,医院应打破这一滞后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积极推行风险导向评价法,将评价重点转移至医院发展战略及业务流程等方面,以挖掘医院资金风险及经营风险为切入点,并有针对性的制定风险防范与解决措施。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评价并不是对内部控制的评价,而是挖掘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归纳而言,风险导向评价法下,医院着重评价下述问题:(1)确定与内部控制相关的目标?(2)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对被评价部门产生积极效应?(3)确定内部控制的效果是否对管理当局决策造成影响?

三、基于公司治理理论下医院内部控制流程设计

(一)货币资金收支流程

医院货币资金流入来源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处置款项、集团资金投入、医疗现金整费收入及医保收入回款等;而货币资金的流出方向主要包括医院人工薪酬支出、偿还购入的药品卫材等物资款项、差旅费及购入固定资产的款项等。

(二)医疗收入循环流程

医院收入来源主要体现为社会保险局医保结算拨款及现金整费等方面。

(三)药品采购与付款循环流程

根据相关规定,要求医院必须依照一般性与特殊性原则采购药品,其对应为常规性药品采购与新增特殊品种药品采购。同时,还要求医院严格依照国家卫生厅药品采购网制定的采购价格采购付款。同时在付款时切实要做好审批核实工作,以防范医院资产、流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四)库存管理业务循环流程

医院依据用途将库存管理划分为四大部分,包括出入库管理、库存管理、基础信息管理及报表管理,同时又可将上述四部分细分为出库管理、入库管理、库存盘点、价格管理、领用部门报、物资部报表等多个子部分。

(五)固定资产业务循环流程

医院将固定资产管理划分为三大类,包括申购采购、账务与资产管理及日常使用管理等。特别注意的是涉及资产较大的固定资产购置、报废均需经院务会讨论通过后方能执行。

(六)人力资源与薪酬业务循环流程

人力资源是医院各项医疗业务活动顺利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而薪酬是激励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医院员工积极性、增强员工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归纳而言,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承担着多项职能,包括绩效管理职能、人力资源配置职能、员工岗位设计职能及薪酬福利管理职能等。

(七)勞务外包循环流程

劳务外包业务活动由医院多个部门共同完成,其中由后勤保障部负责制定劳务外包方案与拟定合同,之后将制定好的劳务外包方案上报院务会供其审核批准,将你定好的合同上报审计部供其审核批准。待审核批准后正式签订合同,最后由后勤保障部严格按照所签订的合同开展相关劳务外包业务活动,如组织实施外包、过程管理、办理付款等。 (八)全面预算管理业务流程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由三部分构成,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预算考核等。对于预算编制而言,其作为全面预算管理业务活动的基础,其主要以理清预算管理思路、明确预算管理目标等工作为切入点;对于预算执行而言,其作为全面预算管理业务活动的关键,最大程度上影响着全面预算管理质量,其主要以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事后监督调整为切入点;对于预算考核而言,其作为全面预算管理业务活动的保障,全面贯穿整个预算管理业务流程。通过考核能够及时发现预算管理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之后有针对性的执行有效措施予以纠正,以确保全面预算管理业务活动高效有序开展。 --!>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张丽钦.建立健全医院内控制度的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06(04)

[2]冯兰芹.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强化会记监督职能[J].科技资讯.2011(28)

[3]吕众志.深入医改经营管理提升医院经济效益[J].科技资讯.2011(19)

[4]昆明市延安医院——云南省心血管病医院[J].云南科技管理.2005(05)

[5]钱毅.高校附属医院知识产权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5)

[6]夏修莲.关于激发医院工会工作活力的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 [7] 余元秀.加强财务管理促进医院健康发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9(03)

[8]乔建.浅谈医院票据管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科技致富向导.2010(27)

[9]宋毅.论卫生信息化对公立医院发展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5)

作者:张慧

内部审计理论中医院管理论文 篇2:

构建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

摘 要: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医院所面临的风险也愈发多样复杂,内部控制被提到了空前的管理高度。文章提出从塑造良好内部环境入手,加强风险评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信息的良好沟通,强化内部监督机制,以构建和完善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医院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复杂的环境中,医院面临着众多的风险因素,医院防范风险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由于风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内部控制被提到了空前的管理高度。为不断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实力,如何构建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逐步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已迫在眉睫。

一、构建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意义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内部各种管理控制的总称,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要素。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为医院管理打造一个完整的控制网络,促进医院从单纯的内部控制向风险控制迈进,使得医院的业务流程更加清晰,岗位职责更加明确,授权审批更加系统,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医院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加强和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如何构建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

(一)塑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1.确定医院的发展战略。医院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医院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并分解落实到各科室,通过会议、院内OA等方式,将医院的发展规划目标和落实责任科室传递至医院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确保医院发展战略有效的贯彻实施。

2.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医院应坚持相互牵制的原则,合理地设置组织机构,进行权责分配,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完善院、科两级管理责任制,确保不相容岗位隶属于不同领导,制定完整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建立规范的议事规则,严格执行“三重一大”的集体决策审批制度,提高管理效能,确保信息畅通。

3.提高认识,加强医院文化建设。重视医院文化建设,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构建高品质医院文化。强调以人为本,把内控制度建设和医院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全面突出人的智慧、技术、理想、价值追求在医院各项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激发职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弘扬正能量,为内控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加强风险评估,建立风险评价机制

风险评估要求医院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医疗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控制和降低风险发生的损失,是实现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医院应建立医疗风险基金,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医患沟通,认真处理医疗纠纷,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医务人员投保,尽可能降低医疗风险,分担医疗风险。医院必须在“三重一大”上实行集体决策审议制度,定期召开院办公会、党务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等,进行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进行必要的可行性研究和专家论证,严把采购关,从源头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做好风险的规避和化解。

(三)细化控制活动,注重关键控制

内部控制活动贯穿于医院的所有的实际业务操作中,主要包括预算控制、收入控制、支出控制、货币资金控制、存货控制、固定资产控制、基建工程项目控制、对外投资控制、经济合同控制等方面,其中医院的预算控制、收入控制和支出控制、货币资金控制是关键控制活动。医院应以业务为主线,以对重大风险的管理为重点,明确业务流程各环节的控制要求,判断业务流程中关键控制点和风险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反馈纠偏

信息与沟通是指医院能够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医院内部、医院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医院应当制定合理的信息沟通制度,明确信息收集、处理、传递的流程,制定严密的内部报告规范,开通信息反馈的通道,确保信息传递的畅通及时,保证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五)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

医院领导应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监督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持续监控医院各业务环节的风险管理要素的实施情况,参与重要业务活动的事前把关、事中监督、事后评审,提出管理建议等,定期进行各项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真正实现内部审计由经济监督职能向经济评价、管理、服务等综合监督职能的转变。

[基金项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211)]

参考文献:

[1] 褚培青.对医院内部控制要素的思考[J].会计师,2010(11)

[2] 张红.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

[3] 吴永民,杨娜.论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新旧制度比较的视角[J].经济师,2012(6)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北京 100026)

(责编:贾伟)

作者:季磊

内部审计理论中医院管理论文 篇3:

新医院会计制度解析

随着医改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医院的运行机制在迎合市场竞争、政府财政资金大量注入和群众医疗服务价值诉求更强的环境下势必发生重大变化,其财务管理活动也将伴随着新医院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的全面施行而发生质的升华与突破。旧制度中不实用的科目与不计提折旧、不计提医疗风险基金等内容在新制度中得到了根本上的改进,同时新制度借鉴了企业会计报表体系的模式,使医院会计工作能更好地与国际惯例接轨。

财政部于2011年1月起正式颁布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并于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新制度提出了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实行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实施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加强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新制度在理论上和实际运用上给医院会计工作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大医改背景下重朔了医院财务管理框架,体现了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方向主旨,强化了医院公益性,同时也从制度上强调了医疗市场的风险性。主要体现在对财务管理的原则设计与医院会计风险管理要求上,如公益性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定位、计提医疗风险基金。一方面强化了医院自身风险的防范意识,另一方面也从宏观管理对医疗卫生体系的健康发展有了较切实可行的举措,从而更进一步强化了新医院财务制度的优势。

二是推动医院与金融市场接轨,使医院向多元化发展并与国际接轨,是新制度又一显著特征。具体表现为会计科目体系与财务报告体系的设计方面,借鉴了企业会计的科目设置,新增了如“短期投资、长期投资、预付账款”等科目,新增加了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入情况表及报表附注及成本报表。

三是强化医院预算管理、更准确细化了成本管理与控制、实现内审与外审相结合。体现了医院在配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创新财务监督管理机制的同时,更进一步促进公立医院要加强内部预算和成本管理,加强政府资金投入的正确使用与监管,从而更科学有效地进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融合,搞好公立医院的投入资金绩效评价,强化监督。

新医院会计制度实行近三年来,在提高医院会计信息质量、增强财务透明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在新会计制度中医院的预算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会计工作,它对医院的全盘性布局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大多数公立医院的预算编制都是采用增量预算的编制方法,而增量预算编制是假定医院当期的业务活动是合理的,不需要进行调整的,各项业务开支也是合理的,并且预算是在现有开支基础上进行的。这样一来当期的业务活动中存在的不合理的项目在编制预算时就得不到有效控制,从而使预算的效用大大降低。对预算编制流程的设计与方法的考量还需要有一套具体化的指导方案,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实行全面有效的预算管理还需要一个过程。

二是新制度中强调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但目前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还不健全,成本分析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使医院的成本核算的价值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成本核算仅仅作为一个数据结果,无法发挥其在决策上的效用。另外,对各医院成本对象口径的归集,计算方法及分配标准的确定尚没有出台一个一致化的框架,各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结果缺乏可比性。

三是新制度强化了内部审计同外部审计的有机结合,但是由于内部审计大多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它的显效还需要由人员长期受领导的工作管理转变到受制度化核心的管理上来。这需要对会计在单位经济工作中监督地位进行设计,在保障内部审计监督的同时加强外部监督,使内外部审计有机结合。

四是新制度中规定对存货按照“计划采购、定额定量供应”的办法进行管理,但医院的定额定量依据要在科学性,可控性上有一个固定和酌量性的结合,不能是粗放的一大类定额定量、甚至是简单的增量计算。在实际工作有的公立医院由于上述原因使得一线科室存货大量节存导致财产管理出现漏洞。

五是新制度规定了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对于在旧制度中有些资本性支出已经列支了费用,而现在再按照其使用年限计提折旧,会出现重复计提折旧,双列支费用现象,导致结余的虚减,使报表数据失真。因而对这部分已列支费用资产,应该区别对待。

六是医院新会计制度的全面落实,必须要有会计信息化予以配合,然而,在有些地区医院财务软件的配置却相当滞后,新财务软件中相关的内部功能模块没有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链接。从而在财务工作中有些数据存在人为的因素,有些甚至于直接人为进行了处理,使其有用性明显降低。

七是新制度实施以来遇到很多困难,其中财务人员对新制度中部分内容理解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势必会影响实际工作中的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编制、财务信息披露等。医院应该对相关会计人员加强新制度的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操作能力。

新医院财务制度、会计制度是在大医改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也是在旧制度不能跟上时代与国际潮流的状况下发布实施的。新制度为财政科学化和精细化的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医疗卫生逐步交由市场竞争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上来,使医院的医疗人力资源和医院资产优化组合同社会发展需要相协调。为了适应不断强化的政府监督与医疗市场机制改革的步伐,医院财务、会计工作将不仅限于记账与核算,更重要的是规范其运行机制,提供系统的财务决策信息,开展更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

(编辑 陈 玲)

作者:涂志强 董在启

上一篇:师德师风教师代表演讲稿下一篇:教师节演讲稿赞颂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