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建设局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办法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滨州市建设局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办法(精选8篇)

滨州市建设局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办法 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广东省档案条例》、《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登记办法》、《城市建设档案归属与流向暂行办法》、《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广州市档案管理规定》、《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广州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穗府[2013]9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市人大会议审议通过,由广州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印发的市重点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重点建设项目档案(以下简称“项目档案”)是指在重点建设项目的立项、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到竣工验收及后评价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并经整理归档的各种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以下简称“项目档案工作”)是指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和管理活动中开展的档案工作组织管理、系统规范整理和安全保管等方面的一系列工作。

第二章 项目档案工作管理体系和职责

第五条 广州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区、县级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市直属单位、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开展项目档案工作的管理,负责统筹和组织项目档案管理登记、项目档案工作专项验收。

区、县级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既属市又属所在区、县级市的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组织项目档案管理登记和专项验收。

第六条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负责项目档案的监督、指导、进馆验收、接收保管和利用工作。

第七条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建立项目信息共享机制,定期交换项目信息。

市直属单位负责对下属单位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并参与项目档案工作专项验收。

第八条 建设单位应对项目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指导;明确项目档案工作管理机构与分管领导,配备具有档案专业技能的项目专、兼职档案人员,建立包括各参建单位在内的档案工作网络;项目档案工作经费列入项目预算;组织项目档案工作预检。

建设单位应在项目代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合同中设立专门条款,明确项目档案的套数、参建单位项目文件材料收集、整理、归档和移交责任。

第九条 建设单位项目档案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一)制定项目档案工作计划,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收集、整理本单位形成的项目文件材料;除按规定向有关单位移交项目档案外,应归档一套从立项至后评价全过程的项目档案,并将其纳入本单位档案综合管理分类体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二)参加项目设计例会及工程例会等会议,参加工程的交工、竣工验收、设备开箱、科研课题鉴定验收,并形成记录。

(三)负责监督、指导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项目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移交等工作。实行代建制的项目,由代建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本项职责。

第十条 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主要职责:

(一)明确分管档案工作的负责人,建立与项目相适应的档案管理机构,配备档案管理人员,制定档案管理制度,安全、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形成的项目档案。

(二)将档案工作纳入项目建设计划,纳入项目技术管理各个环节,纳入有关部门及人员的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体系。

(三)按规范要求和合同约定完成项目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移交工作。

(四)监理单位除履行以上职责外,还应按照合同约定对项目建设活动中产生的文件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实施监督和审核。

第三章 项目档案管理登记、整理、保管和利用 第十一条 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登记应按隶属关系填报《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登记表》(附件1)。市直属单位及其下属单位实施的项目,由市直属单位档案工作机构负责组织业主单位填写,报广州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区、县级市直属单位及其下属单位实施的项目,由区、县级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业主单位填写,报广州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民营、外商企业等其他投资主体实施的项目,由建设单位向广州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填报。

新开工的项目建设单位应于项目开工后6个月内,开展项目档案管理登记,并开始项目档案工作;续建项目应于每年3月31日前进行登记。

第十二条 项目档案的整理原则上应符合《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具体应按《建设工程档案编制规范》(DBJ440100/T153-2012)的要求整理。

由建设单位归档保管的项目档案其归档范围除《建设工程档案编制规范》要求的项目文件材料外,还应包括项目工作全过程形成的工艺设备、科研项目、财务、审计、后评价等其他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

第十三条 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参建单位应配备与档案数量相适应的、符合安全保管要求的档案库房,配置必要的保管保护设施、设备;使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管理档案,开展项目档案数字化工作;加强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为项目建设提供有效服务。

涉密档案的保管和利用,密级的变更和解密,应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保密规定执行。

第四章 项目档案移交

第十四条 项目参建单位应及时向建设单位移交经整理的项目文件材料。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于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后3个月内向业主单位、使用单位移交项目档案;建设单位转为生产单位的,按企业档案管理要求办理。

建设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向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移交项目档案。

第五章 项目档案工作验收

第十六条 市重点建设项目应进行项目档案工作验收。项目档案工作验收分为预检、专项验收。未经预检不得进行专项验收。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全部单位工程项目档案后组织各参建单位对项目档案工作预检,预检通过后向项目档案工作专项验收组织单位提交一式两份《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预检登记表》(附件2),验收组织单位审核后通知建设单位提请专项验收。

档案工作预检的内容和要求依照国家档案局《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中有关“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内容和要求”的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根据《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向专项验收组织单位提交项目档案工作报告、项目档案质量审核情况的报告、《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专项验收申请表》(附件3)和已填写自评分的《广东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评分表》(附件4)。

第十九条 项目档案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建设概况及项目档案工作情况;

(二)保证项目档案完整、准确、系统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三)各种载体项目文件材料的形成、收集、整理、归档情况,竣工图的编制情况及质量状况;

(四)档案在项目建设、管理、运行中的作用;

(五)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第二十条 项目档案工作专项验收组织单位在受理验收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组织完成验收。

项目档案工作专项验收组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建设单位上级部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等单位的专业人员组成。

项目档案工作专项验收组成员人数一般为不少于5人的单数,组长由验收组织单位人员担任。

第二十一条 项目档案工作专项验收原则上以会议的形式进行。项目档案工作专项验收组成员由验收组织单位召集,会务由建设单位负责。项目代建、施工、监理单位的有关专业人员列席会议,协助验收工作。

第二十二条 项目档案工作专项验收组依照《广东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评分表》,对项目档案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按百分制标准分为五个等级并评分:优秀(得分≥95)、优良(90≤得分<95)、良好(85≤得分<90)、合格(75≤得分<85)、不合格(得分<75分)。

第二十三条 项目档案工作专项验收组织单位将验收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建设单位。凡档案工作专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建设单位应按验收意见限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项目档案工作专项验收组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财政投资项目申请竣工财务决算评审时,建设单位应提供档案工作专项验收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 区、县级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将项目验收结果抄送广州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第六章 奖惩措施 第二十五条 项目档案工作专项验收综合评价为优秀的,有关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对在项目档案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予以表彰和奖励。

由省档案局委托组织且属于省以上重大建设项目的市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档案工作专项验收综合评价为优秀且案卷质量单项得分不低于57分的,建设单位可向广东省档案局申报“广东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金册奖”。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项目主管部门责令有关单位及人员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进行通报,造成档案损失的,由有关部门按照管理权限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及人员的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区、县级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滨州市建设局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办法 篇2

一、水环境审计理论回顾

我国在环境审计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2008 年审计署在《审计工作五年发展规划》中, 明确将资源环境审计作为六大审计类型之一, 至此环境审计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审计署在《2008 年至2012 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 “着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环境审计模式, 2012 年初步建立起资源环境审计评价体系”。近年来, 各级审计机关先后开展了46 个重点城市排污费和“三河一湖”水污染防治资金审计, 为水环境审计实践作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是, 与其他审计类型相比, 审计系统内外部均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制约着环境审计的推广和发展, 可以说我国的环境审计与国际上环境审计的发展尚有一定的差距。

近年来, 我国学者也对水环境审计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主要包括: 2004 年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在《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环境审计实证研究》一文中通过对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环境审计的调查研究, 针对审计机构体制、环境审计范围、审计准则和技术方法、环境会计与环境信息披露、环境审计人员素质、环境审计的理论支撑等诸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2012 年苏州市审计局许华柱、张卫国、徐晓花在《浅谈太湖水污染治理审计的难点与对策》一文中深入分析了太湖水污染治理审计的特征, 审计机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点, 并提出了五点应对措施: 开展水环境合作审计, 提升环境审计整体合力; 继续深化水环境审计的方法和技术, 提升环境审计现代化手段; 构建治理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提升环境审计结果的权威性; 建立环境审计规范, 提升环境审计质量和水平; 加强环境审计组织管理和专业培训, 提升审计人员能力素质。2012 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李璐、张龙平在《关于我国开展水环境审计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中探讨水环境审计的关键理论问题, 结合我国开展水环境审计的实践现状分析指出, 应重视水环境审计的国家治理作用, 明确绩效导向的水环境审计模式, 切实保障水环境审计结果的落实, 构建联动的水环境审计监督制度。2013 年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丽, 江苏镇江市审计局吴晓红、王燕云在《政府水环境绩效审计相关问题探讨》一文中分析了政府水环境绩效审计现状, 并对政府水环境绩效审计内容、政府水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政府水环境绩效审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二、苏州水环境审计的实践情况

2004 年, 审计署组织对太湖、淮河、海河和辽河4 个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情况进行了审计。此次审计的重点是相关流域污水处理费与排污费的征收管理使用情况。这是审计署首次组织的针对重点流域水环境的审计, 是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审计手段保障水环境保护政策实施的一次有益探索。2007 年, 江苏省审计厅开展了对太湖治理情况的跟踪审计。此次审计涵盖了太湖治理项目申报、建设管理、资金使用、运行维护、监督考核等多个方面, 审计分析了太湖治理中存在问题, 并提出相关建议。2008 年, 国家审计署又组织了“三河三湖”2001 至2007 年水污染防治绩效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 对相关省、市、区水污染治理的政策措施、水污染防治工作、水污染防治资金管理、水污染防治资产和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等进行了评价。2009 年至2011 年, 苏州市审计局开展了针对苏州市水污染治理的审计, 审计了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治理项目实施绩效和部门管理绩效, 对东太湖网围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田氮磷生态拦截、规模畜禽场废弃物处理、乡镇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五类项目进行重点审计, 三年共对12 个类别329 个项目进行审查。

三、强化水环境审计推进苏州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建议

( 一) 实现水环境审计主体的多元化。就目前苏州水环境审计的实践来看, 主要由国家审计机关承担了水环境审计的工作。国家审计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其地位超脱, 独立性强, 不仅可以对水环境投资项目进行监督, 还可以对水环境保护的情况进行监督, 可以说政府水环境审计在推动苏州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 水环境的保护仅仅依靠政府的投资和监管还是远远不够的, 水环境的保护离不开相关企业的配合。同样, 在水环境审计中仅仅依靠国家审计的力量也是不够的, 由于受到人力物力的限制, 显然国家审计不能对苏州的水环境保护进行全面的监督。因此, 在环境审计中也需要引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江苏省审计厅也曾多次聘请外部人员参与太湖水污染治理项目审计工作, 可见社会审计组织也是同样有能力负起相关审计监督的职责的。对此, 政府主管部门可以要求相关企业在提交年报资料的同时提交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环境审计报告, 从而落实企业的水环境保护责任, 并充分发挥社会审计机构在水环境审计中的作用。

( 二) 拓展水环境审计的内容。目前苏州的水环境审计主要是财政财务审计和财经法规审计, 审计的重点集中在审查政府的环境保护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如污水处理费与排污费的征收管理使用情况。虽然, 苏州水环境的审计也对水环境绩效审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但是总体来说, 苏州水环境的绩效审计存在明显不足。从审计的结果来看, 无法从苏州整体和长期水质变化情况, 来评价财政投入治理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 完善水环境审计的标准。究其原因, 这是由于环境保护和审计之间存在较大的专业跨度, 很多环境保护的指标无法量化, 对此, 必须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如在水环境审计时组织专家组, 对水环境保护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提供量化指标, 从而对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与结果进行绩效评价。

( 三) 完善水环境审计的标准和依据。

1.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

2. 国务院行政法规、部委规章及相关规定。环保部: 《全国环境检测管理条例》《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GB3838 - 2002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建设部:《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的意见》; 财政部: 《排污费征收管理条例》《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办法》。

3. 省级法规、规章及相关规定。《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太湖流域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意见》《江苏省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条例》《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江苏省自备水源用户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保厅省建设厅关于加强全省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作意见的通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4. 苏州市相关规定。《苏州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及中远期规划》《关于深化环境优先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苏州市主要污染物消减计划和编制消减方案》等。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往往不是针对审计工作的, 因此执行环境审计工作中缺少直接可以参照的标准。这就迫切要求政府研究制定相应的环境会计法规和环境审计规范, 如“环境会计准则”、“环境审计准则”等, 直接将审计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 从而为环境审计提供充分的依据和标准。

( 四) 推动水环境审计信息公开。环境审计信息公开对推进环境审计政务公开, 促进依法进行环境审计, 提高环境审计监督的透明度, 保障公民、法人组织和其他组织对环境审计监督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具有重大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中都明确了审计机关除了要向本级政府、上级审计机关及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结果外, 还可以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苏州水环境的保护离不公民、法人组织及其他组织的参与, 只有更好地保障其知情权, 才能使其更多地参与苏州水环境的保护, 通过审计促进苏州水生态文明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

四、结语

目前, 苏州的水环境审计在推动苏州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相信通过实现水环境审计主体的多元化和推动水环境审计信息的公开, 可以进一步发挥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通过拓展水环境审计的内容, 可以促使各相关职能部门对水环境审计的配合, 提升水环境审计的效果。通过完善水环境审计的标准和依据, 制定相关水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及“环境审计准则”, 推进苏州水生态文明建设, 并进一步推动我国水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摘要:苏州是世界闻名的东方水城, 但是, 近年来伴随苏州经济飞速发展, 苏州的水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苏州对水环境的保护也日益重视。2014年5月14日, 苏州市政府将投入巨额资金, 来完成苏州市20142016年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三年行动。充分发挥水环境审计的作用, 尤其是加强水环境绩效审计, 对推进苏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水环境审计,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城市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环境审计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 2004, 1

[2]许华柱, 张卫国, 徐晓花.浅谈太湖水污染治理审计的难点与对策[A].江苏省审计学会第二届理事 (会员) 论坛论文集[C].2012

[3]黄溶冰, 赵谦.环境审计在太湖水污染治理中的实现机制与路径创新[J].中国软科学, 2010, 3

[4]李璐, 张龙平.关于我国开展水环境审计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 6

[5]王丽, 吴小红, 王燕云.政府水环境绩效审计相关问题探讨[A].2014年中国审计学会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研讨会[C].2014

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克服办法 篇3

关键词:现代企业审计对策分析

1审计的作用分析

1.1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

1.2改善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1.3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1.4降低和规避经营风险

2当前内部审计的问题

2.1思想上重视不够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开展了多年,但由于人们在思想上认识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大多数企业领导不重视,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与企业取得经济效益没有直接的关系,可有可无。部分企业领导人认为内部审计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削弱了自己的权威。于是,他们便随意撤并内部审计机构,精简内部审计人员,从而出现将内部审计机构撤消或将内部审计人员精简并入财务部的普遍现象。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完全体现,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也难以完全发挥出来。

2.2缺乏具体的操作标准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相比,内部审计的法规、标准相对滞后。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程序和报告审计意见时所必须依据的原则、规范和尺度,它是衡量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标准。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准则,使内部审计工作操作过程中缺乏规范性,从而对审计造成许多问题,尤其是违纪问题难以确切地定论,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缺乏约束力。

2.3审计缺少重点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仍然以传统的财务审计为重心,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评价及报告,或受制于单位领导的意图,工作的主动性和目标性不强,与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的要求极不相称。

2.4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目前绝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是从财务部门或从其他部门改行而来,知识面单一的情况十分严重,不能较好地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二是专职人员较少,兼职人员较多,后续教育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现代审计手段的掌握更加缺乏,电算化内部审计,网络信息内部审计处于空白。三是个别审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审计行为不规范,审计作风不扎实,降低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威信和形象。

3搞好内部审计应重点抓好的几个问题

3.1强化内部审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供了前提条件,是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内部审计则是企业转化经营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从企业发展角度看,正确认识并重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现代企业管理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3.2提高对审计重要性的认识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客观上为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创立了良好的条件。内部审计介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通过效益审计、事前审计能总结出大量的信息,为管理者进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内部审计是企业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立足于企业内部管理,代表企业对内实行经济监督,强化服务职能,确保企业战略、方针、目标的贯彻实施。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企业所有权主体或委托者报告审计结果。因此,企业领导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这也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

3.3制定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内部审计专门法规,并制定相应的内部审计准则,以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权限和职责以及对违规违纪现象的处理等内容。良好的法律保障,不仅可以制约内部审计人员判断事项的随意性,防止他们主观臆断,还可以更好地保护内部审计人员,激发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3.4完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是各企业单位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一种措施,其目的在于加强对本单位的审计监督,提高本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须按照其特点来重构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

3.5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加强和改善审计工作的重要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审计法规的不断颁布实施,审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任务和要求,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内部审计人员仅靠自己现有的知识技术是无法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的。必须始终如一地学习和掌握与审计密切相关的新知识,不断丰富和充实审计知识领域,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才能适应新形式下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企业和有关部门在挑选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充实到审计队伍、优化队伍年龄结构、提高学历层次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要与内部审计实务结合起来,边学边干,边研究边运用,更新知识,让理论联系实际并来指导实际。

滨州市建设局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办法 篇4

(2012年12月7日抚顺市人民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2年12月20日抚顺市人民政府令第165号公布 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规范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行为,提升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质量和成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是指使用下列资金(或资产)占概算总投资比例50%以上的,或者投资比例虽不足总投资比例的50%,但政府拥有项目建设、运营实际控制权的建设项目。

(一)本级财政预算资金;

(二)上级部门专项补助资金;

(三)国债资金;

(四)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政府贷款等政府主权外债资金;

(五)通过政府信用贷款或政府承诺偿还的方式所筹资金;

(六)政府发行的债券、彩票及接受的各类赠款、捐款;

(七)其他政府性资金或资产。

第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以下简称审计机关)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发展和改革、财政、监察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审计机关做好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

政府投资建设重大项目实施审计,审计机关可以会同发展和改革、财政、监察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第五条 市本级以上或者主要是市本级以上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由市审计机关负责审计;县、区或者主要是县、区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由县、区审计机关负责审计。

市审计机关可以审计由县、区审计机关负责审计的建设项目。

第六条 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或者专业机构参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

审计机关应当制定相关工作规范,加强对聘请人员和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 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和聘请人员进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应当遵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的原则。

第八条 审计机关履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职责所需的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

审计机关不得以任何名义向被审计单位收取费用。

第九条 审计机关负责编制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计划。审计计划中应当确定被审计单位和审计方式。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计划经本级政府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并告知被审计单位。

审计机关应当根据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计划开展审计工作。未被列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计划中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应当由审计机关进行抽审。

第十条 审计机关对政府重点投资项目以及涉及公共利益和民生的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学校、医院等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实施跟踪审计。

第十一条 审计机关应当对实施跟踪审计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审计。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履行项目审批程序情况;

(二)项目建设规模、内容、标准和概算是否符合审批文件要求;

(三)项目征地拆迁、勘察、设计、监理、咨询服务等前期工作相关资金运用的真实性、合法性;

(四)项目招投标履行情况;

(五)项目建设的财务收支以及建设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

(六)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代理等单位资质等级及其收费标准;

(七)项目合同履行情况;

(八)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情况;

(九)项目现场管理人员及监理人员职责履行情况;

(十)项目所涉及的现场签证、设计变更、设备材料采购等内容。

第十二条 审计机关进行跟踪审计过程中,可以对项目标底控制价进行审计;可以对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各个环节财务政策的执行情况,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以 及项目分部分项工程的造价控制情况进行专项和阶段性审计,作出审计评价或提出审计建议。

第十三条 跟踪审计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机关可以委托有资质的质量监督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查。

第十四条 跟踪审计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在工程量、材料价格、设备采购价格以及设计发生变更且影响工程造价时,被审计单位应当及时通知审计机关。

第十五条 审计机关进行结算审计的,被审计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后30日内将工程结算资料报送审计机关。

第十六条 审计机关应当在被审计单位交齐工程结算资料之日起45日内,对单项工程进行结算审计,出具审计结论性文书。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在签订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有关的施工合同时,应当载明结算完成前预留不低于合同总价款20%(含质量保证金)的待结工程价款。

第十八条 审计机关应当在被审计单位竣工决算编制完毕后开展决算审计。决算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竣工决算报表和竣工决算说明书的真实性、合法性;

(二)项目建设规模及总投资控制情况、资金到位情况以及对建设项目的影响程度;

(三)征地、拆迁费用支出和管理情况;

(四)建设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转移、侵占、挪用建设资金和违法集资、摊派、收费情况;

(五)项目建筑安装工程核算、设备投资核算、待摊投资的列支内容和分摊以及其他投资列支的真实性、合法性;

(六)交付使用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

(七)项目基建收入的来源、分配、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

(八)项目尾工工程未完工程量和预留工程价款的真实性。

第十九条 审计机关进行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应当自被审计单位交齐工程竣工资料之日起45日内出具审计结论性文书。

第二十条 审计机关应当在进行跟踪审计、结算审计或决算审计的基础上开展绩效审计,对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审计建议。

第二十一条 审计机关根据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并应当在实施审计3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

审计通知书中应当明确审计中对与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直接有关的设计、施工、监理、供货等单位取得项目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调查。

第二十二条 被审计单位应当完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和财务核算资料。资料包括:

(一)项目的批准文件、立项依据、开工手续;

(二)设计资料――设计说明书、施工图(含所涉及的标准图、会审记录);

(三)招标文件全套(招标文件,含标底或预算控制价、工程量清单、招标答疑纪要等),中标通知书,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全套、合同(包括技术及商务标、综合单价分析表、施工组织设计等);

(四)有关单位编制的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书;

(五)采用的定额、编制规定及配套的各种调整文件;

(六)乙方编制并经建设单位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方案;

(七)设计、施工和验收的技术规范;

(八)材料、设备的市场信息和购货合同;

(九)批准的概算书;

(十)经审核的工程结算书或乙方编报、送审单位提交的工程结算书(施工方、业主方签字认可);

(十一)竣工图(如无竣工图,应提交原设计施工图、施工图会审纪要、现场会议纪要);

(十二)设计变更通知及其附图;

(十三)现场签证单及甲乙双方认可的索赔文件;

(十四)甲方对工程所用材料、设备的认质认价清单(即定额中未计价材料、设备的计价);

(十五)甲方供应材料、设备的购货合同和结算清单;

(十六)施工的补充合同或协议;(十七)乙方申报并经监理公司审核后的工程进度表、工程量清单、隐蔽工程记录清单;

(十八)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有关造价调整文件;

(十九)竣工验收资料;

(二十)施工单位资质证、取费证;

(二十一)其他与工程造价有关的资料;

(二十二)工程的会计财务资料:会计核算资料(会计账簿、会计报表、银行对账单、会计凭证、工程物资台账及盘点表及其他相关资料)等;

(二十三)主要设备清单,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制造厂家、数量、价值、订货、到货、验收、入库、出库情况;

(二十四)不需要安装设备、工器具、办公家具清单(包括名称、规格、型号、价值、保管、支用部门);

(二十五)其他资料。

第二十三条 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时,被审计单位应当提供真实、完整的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纸质与电子资料,不得拒绝、阻碍审计机关依法审计。

第二十四条 审计组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实施审计后,应当将审计组的审计报告送达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收到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之日起10日内书面反馈意见,超出10日未反馈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审计组应当进行复核。异议成立的,审计组应当修改审计报告。审计组报送审计报告时,应当将被审计单位的书面意见一并报送审计机关。

第二十五条 审计机关应当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和被审计单位意见进行复核,经审计业务会议审议后,提出审计报告;需要作出处理、处罚的,应当作出处理、处罚的审计决定;需要移送有关机关处理的,应当依法作出移送处理。

审计机关应当在审计组审计结束之日起60日内作出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并送达被审计单位,同时抄送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

第二十六条 被审计单位应当自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送达之日起30日内,将审计报告列明问题的整改情况和审计决定执行情况书面报告审计机关。

审计机关应当自审计决定生效之日起60日内,检查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

超过规定期限,被审计单位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审计机关应当申请本级人民政府督促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七条 审计机关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结果并提出审计建议,并同时通报有关部门。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结果应当纳入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未履行项目审批程序,违反项目审批文件,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筑装饰和设备购置标准以及建设计划外工程的,审计机关应当建议有关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 因勘察、设计单位的过错造成项目预算失控和重大投资损失的,审计机关应当报告本级人民政府责成建设单位依法追究勘察、设计单位的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应当建议有关部门依法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其资质证书。第三十条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工程结算中多计工程款项的,审计机关应当责令其予以调整;已签证多付工程款的,应当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收回或者直接收缴。

施工单位偷工减料、虚报冒领工程款金额较大,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并建议相关部门追究有关责任单位或者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三十一条 审计机关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中,发现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有权予以制止;制止无效的,应当通知财政部门暂停拨付或者建设单位暂停支付资金。已经拨付或者支付资金的,建设单位应当全额追回违规资金,属于财政资金的上缴财政部门。

发现应计、应缴而未计、未缴各种税费的,审计机关应当督促有关单位补计、补缴,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建设单位未预留或者未足额预留待结工程价款的,由审计机关予以警告,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已付出工程价款超过审计结果的,超过部分由审计机关责令建设单位予以追回;造成严重后果的,审计机关应当建议相关部门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或者拒绝、阻碍审计的,由审计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被审计单位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审计机关认为应当给予处分的,向有关主管部门、单位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

第三十四条 审计机关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中,发现不属于审计机关法定职权范围内处理的问题,应当向有关部门移送相关证据材料并提出审计建议,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作出处理,并将结果书面告知审计机关。第三十五条 审计人员在审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明知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而不主动回避,并产生不良后果的;

(二)索贿、受贿或者谋取接受不当利益的;

(三)隐瞒被审计单位违反财经法纪等问题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或者被审计单位商业秘密的;

(五)对受理投诉举报问题不认真调查处理,向被举报人泄露举报信息的;

(六)对聘请的专业人员的审计工作未全面履行监督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与被审计单位、聘请的专业人员及社会中介机构串通舞弊的;

(八)有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违法行为的。

滨州市建设局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办法 篇5

惠市规建〔2013〕70号

各县、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各有关单位: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质量监督管理的办法》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我局反映。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2013年5月24日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关于预应力

混凝土管桩质量监督管理的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产品质量和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9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生产、销售、施工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指采用预应力先张法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桩(以下简称管桩)。

第四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我市管桩质量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管桩生产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产品质量以及施工现场的管桩施工质量的监督。具体工作由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

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1对本辖区内管桩生产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产品质量以及施工现场的管桩施工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市、县(区)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实施管桩产品质量监督工作。

第五条 从事管桩生产须依法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并在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六条 管桩生产企业应按照规定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必要的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制度。

第七条 管桩生产企业应配备符合规定要求的专职技术和产品质量负责人及满足试验需要的检验设备,并设立管桩生产专项试验室。

从事管桩生产专项试验的人员须经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八条 管桩生产原材料使用前应做好原材料进货记录,并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要求进行进货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原材料检验可参照预拌混凝土检测标准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各种检验报告、原始记录等应建立台账,并统一分类、编号、存档。

第九条 管桩生产及试验所用的计量仪器、检验设备应定期由法定计量部门定期检查或校验,并建立仪器设备台账和档案。

第十条 管桩生产企业应留置混凝土试块,按照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进行留样、制作、养护和检验,并建立混凝土试块留置台

2账。第十一条 管桩应符合国家、省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在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及相应批次的出厂检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资料。

《产品合格证》应包括合格证编号、采用标准编号、管桩品种、规格、型号、长度及壁厚、产品数量、混凝土强度等级、制造日期或管桩编号、制造厂厂名、出厂日期、检验员签名或盖章等内容。

《产品说明书》应包括相应批次管桩的产品性能特点、适用范围、使用注意事项等。

第十二条 本市以外的管桩生产企业在惠州市场首次销售管桩的,应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告知性备案手续,接受监督。

第十三条 管桩使用单位应核对管桩生产企业的资质证书,并与管桩生产企业签订管桩供应合同,明确产品执行标准、管桩型号、规格等技术指标。

第十四条 管桩施工前,建设或监理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管桩生产企业、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技术交底记录。施工单位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报建设或监理单位审核确认后,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组织施工。

第十五条 管桩进入施工现场应进行进场验收,由建设或监理单位负责组织施工、管桩供应单位,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管桩按照相关产品质量标准逐节进行品种、外观、型号、规格等核对和管桩抽检相关检查验收,做好验收记录,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管桩抽检采取对单位工程同一规格、同一厂家的管桩抽取不少于1根进行人工破桩的方式,复核管桩的预应力钢筋的配筋、螺旋筋的配置、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是否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要求。经验收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要求的管桩,由该工程建设或监理单位现场负责人在24小时内报告市、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对该管桩样品所属的规格以及生产厂家的同批管桩进行原地封存,并由市、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施工企业对管桩抽检验收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报市、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市、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检测结果依法进行相应的处理并监督落实。第十六条 管桩的生产、使用、质量检测,应纳入混凝土质量监管系统管理,管桩生产企业和监理、施工、检测单位应按照规定通过惠州市混凝土质量追踪和动态监管系统及时报送生产、检验等数据。

第十七条 市、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管桩生产企业及其产品质量进行监督。监督内容主要包括:

(一)管桩生产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二)管桩生产专项试验室的建设情况;

(三)管桩生产专项试验室主要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和到位的情况;

(四)管桩生产企业生产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结果在市、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门户网站上

4公布。

第十八条 市、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管桩及施工质量加强监督,督促各方责任主体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第十九条 管桩生产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城管执法、市、县(区)建设、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一)未取得管桩生产资质证书从事管桩生产的;

(二)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三)使用不合格原材料进行生产的;

(四)产品质量抽检结果不符合规定标准的。

第二十条 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的管桩的,由市城管执法、市、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一条 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或者管桩生产企业串通,将不合格的管桩按照合格签字的,由市、县(区)建设行政主管等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二条 市、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履行监管职责过程中滥用职权、索贿受贿、利用职务之便徇私舞弊和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湖州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文明单位的建设和管理,使文明单位建设和管理工作更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文明单位的创建水平,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依据《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文明单位是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经自我申报、群众评议和所在地基层党政部门审核推荐,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简称“文明委”,以下同)考核、评选,由县以上(含县,下同)党委和政府批准、命名的综合性先进集体。

第二章 标 准

第三条文明单位称号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性的最高的集体荣誉称号。

文明单位建设的标准: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要求,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考核。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开拓进取,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以身作则,作风民主,在群众中威信高。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好。

(二)业务工作实绩显著。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进取,科学决策,依法经营,严格管理,工作效率高,服务质量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主要业务工作指标达到本行业、本市同类型单位先进水平。

(三)思想道德风尚良好。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各种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扎实有效,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行业风气和干部群众精神状态良好,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形象,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重视科学文化学习,群众性文体活动活跃。计划生育工作好。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四)环境优美环保达标。环境清洁,绿化美化,卫生管理和环保制度健全、措施落实,环境污染控制等指标达本地先进水平。文化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工作条件逐步改善,服务设施逐步配套,工作环境优美,秩序井然。

(五)治安安全状况良好。治安、安全措施落实,无重大刑事案件,一般刑事案发率和安全事故发生率低于规定指标;民事纠纷少,无赌博、封建迷信活动等问题发生。

(六)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计划周全、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广泛开展文明“细胞”建设,如:文明车间(科室)、文明班组、文明家庭和文明员工评比和

双拥共建等活动,创建工作氛围浓厚、特色鲜明、基础扎实。积极参加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等属地共建活动。

第三章 评选和命名

第四条参加文明单位评选和命名的单位,必须符合文明单位建设标准。具体对象为:具有法人资格或经济独立核算、建有共产党基层组织或工会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包括省和部属驻湖单位。

第五条文明单位共分为:国家级、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县(区)级文明单位。

第六条文明单位的申报和评选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逐级晋升、提档升格的原则。

(一)县(区)级文明单位,由镇(乡)、街道或相当于镇(乡)级的主管部门从申报单位中择优推荐,经县(区)文明委考评、审核后,报请县(区)委、政府(管委会)批准、命名。

(二)市级文明单位原则上从县(区)级文明单位中产生。经市文明委考评、审核后,报请市委、市政府批准、命名。

(三)市直各系统在湖州镇的所属单位,须被评为系统创建文明单位先进集体方可申报市级文明单位;不在湖州镇范围内的市直系统所属单位由县(区)推荐申报。市级机关的申报,由市直机关党工委推荐,由城区审定上报。(具体办法另作规定)

(四)省垂直管理系统的单位以及省、部属驻湖单位申报文明单位,也应遵循“逐级晋升,提档升格”原则。省垂直管理系统的单位申报市级文明单位,由各系统主管部门与所在县(区)共同考核后,双方向市文明委推荐。省、部属驻湖单位申报市级文明单位,必须经所在地文明委考察和签署意见后,直接或由代(主)管部门报送市文明委。

(五)省级文明单位评选推荐按《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执行。

第七条市级文明单位的考评和命名坚持“自愿申报、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原则,由单位确定创建目标;制定创建规划;提出创建申请;参加创建培训等,开展经常性创建活动。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办公室(简称“文明办”,以下同)负责文明单位的考评验收。考评验收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实地考核,另一方面通过公示、暗访、抽查等方式提高考核工作的社会透明度,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待党委政府批准命名后,在同级党报或其他新闻媒体上公布。

第八条市级文明单位实行届期制。每一届期为四年,每两年命名一次。届时未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的,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即自动取消。

第九条一般情况下,文明单位命名满两年后方可申报高一级文明单位,但对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社会影响特别好的单位,可不受评选限制。

第四章 奖惩

第十条市级文明单位,由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牌匾。

第十一条对文明单位的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的可一次性发放相当于月人均工资款额的奖金。奖金分发应根据参与创建活动的成绩确定各档奖额,不搞平均分配。

资金来源: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单位,可在各单位有关经费中支出,行政和事业单位可在包干结余或预算外资金中支出。

第十二条申报单位弄虚作假取得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一经发现,立即撤销荣誉称号,收回文明单位荣誉证书和牌匾,追回所发奖金,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其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三条已命名的文明单位,届期内如出现两个文明建设成绩明显下降或发生较大问题,各级文明办要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或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视整改情况作出处理。届期内如存在下列问题之一者,撤销文明单位称号:

1、领导班子成员有违法、违纪行为,受到党纪国法处理的;

2、发生重大责任事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或人身伤亡的;

3、经营管理不善,连续两年经济亏损或服务水平明显下降的;

4、“黄、赌、毒”及封建迷信活动盛行,或治安状况混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的;

5、未能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发生了集体怠工、上访、闹事等现象,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6、严重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

7、环境污染严重,受到环保部门通报或处罚,或被卫生部门取消卫生先进单位称号的;

8、受到通报批评或警告处分后,不能限期改正的;

9、创建积极性下降、创建氛围不浓、水平明显下降的;

第五章 管理

第十四条文明单位原则上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管理的管理方式。市级文明单位,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管,各县(区)文明委和市级系统主管部门协助管理。日常的创建活动,由所在辖区(县区、乡镇,街道、居委会)的文明办及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督促。

第十五条实行届期制命名的单位,要悬挂由命名机关颁发的荣誉匾,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届期已满,未被重新命名的单位,由命名机关和主管部门委托所在地文明办或主管部门收回文明单位牌匾。荣誉证书作为历史荣誉凭证由单位留存。

第十六条文明单位出现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同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必须妥善作出处理。

第十七条文明单位更换单位名称、迁移地址或变动隶属关系后,要及时向县(区)、市文明办和命名机关作出书面汇报,逾期半年不报,作自然注销处理。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人员变动等,也应及时联系。

第十八条文明单位合并或分解时,按以下原则掌握:两个以上单位合并,可保留其主体单位的荣誉称号,由原命名机关予以考核认定。如其主体单位不是文明单位或文明单位级别较低,须经过一年以上时间的创建,具备条件的,可按其合并单位中荣誉高的级别申报;分解了的文明单位,其主体单位可继承原荣誉称号,由原命名机关及时予以考核认定。分离出来的单位,一般可按低一级别的文明单位管理,经过一年以上时间的创建,具备条件的,可申报原级别文明单位。

第十九条凡外省、市迁入本市的文明单位,需按本市各级文明单位的标准,由同级文明委组织验收、考核,合格的授予同级文明单位牌匾,申报时间可不受本市评选的限制。

第二十条市级文明单位为当然的县(区)级文明单位。要撤销市级文明单位的县(区)级文明单位称号时,必须事先报告市文明委。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市文明委负责解释和修订,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文明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1997年印发的《湖州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文明单位建设管理五项制度

一、日常管理制度

l、各级文明办及主管部门对辖区内文明单位的建设和管理要对照文明单位标准制订出总体规划和计划,提出相应措施,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组织机构,实行分类指导。

2、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单位,要对照文明单位标准,结合行业特点和单位实际情况,制订创建文明单位的规划,由职代会或群众大会 讨论通过,使之成为本单位干部群众的共同任务和奋斗目标;每年应围绕单位中心任务制订具体的创建工作计划并贯彻实施。

3、省级文明单位必须从单位实际出发,明确“文明办”办公场所及标志牌,落实具体工作联系人,经常与各级文明办、主管部门保持联系。

4、建立“湖州市文明单位联谊会”,充分发挥“联谊会”作用,要经常组织文明单位开展学习交流、理论研讨、考察参观、联谊活动等,不断巩固提高文明单位的创建水平。有条件的文明单位应积极参加,日常管理工作由市文明办、负责。

二、档案管理制度

l、各级文明单位都要建立文明单位管理档案,以利于记载、反映创建文明活动历史真实状况和有效保护、利用档案资料,要有专人负责。

2、市、县(区)、部门关于文明单位材料归档范围:各级创建文明单位规划、计划、总结;各级文明单位登记表册及每个文明单位的申报、评审、奖惩材料;文明单位活动记录;有关活动、会议的领导报告、讲话 稿或记录稿;以及有关文件、材料、简报、新闻稿件、图片、音像资料等。

3、文明单位材料归档的基本要求是完整、系统、有条理,能反映文明单位建设管理的真实情况,制作材料规范,卷面清晰、字迹工整,手续完备,以利于长久保存。

4、各级文明单位应认真及时记录好由市文明办统一印制的《湖州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工作手册》,作为文明单位档案管理及考核的主要内容。

三、培训交流制度

1、凡申报文明单位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以及具体负责人员应自觉参加由各级文明办举办的培训班,且对单位内职工进行文明单位知识培训,否则不得申报;各级文明单位必须参加各级文明办举办的有 关晋升、交流等培训活动。

2、培训内容是以《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和《湖州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为主,以文明办编印的有关学习辅导材料为主要教材,同时辅之以市内外文明单位建设管理的好经验、好方法等。

3、新申报文明单位培训班由各级文明办负责组织授课。单位内培训可由单位分管领导或分管科室组织授课,培训面要求达95%以上。

4、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文明单位典型介绍经验或组织到市内外文明单位典型学习考察。

5、文明单位培训中要紧贴实际,加强针对性、增强时代感,形式要创新、方法要灵活,注重实效,保证质量。

四、公示监督制度

l、各级文明单位要严格执行监督制度。在申报文明单位过程中,要在单位内部及周围张贴《创建文明单位通告》,向社会公示,自觉接受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

2、各级文明单位要建立内外监督制度。经常听取社会各界、单位群众的意见与呼声、对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整改。

3、健全文明单位义务督查员制度。每个文明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和行业作风建设,在单位内外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有一定规模的文明单位,可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征询意见,针对创建中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4、文明单位要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除发挥文明办监督电话的作用外,还应向社会公布本单位监督电话。

5、要定期召开监督员会议和有关督查情况分析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提高文明单位的建设管理水平。

五、工作报告制度

l、各级文明单位要坚持工作报告制度。每年底都要写出单位创建工作总结,于次年三月底上报各级文明办及主管部门。

2、文明单位必须执行《湖州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中有关重大事件向主管部门和各级文明办汇报的规定。

3、文明单位凡发生属《办法》第十三条的l一9项重大事件,须在一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上报事件情况及处理结果。

4、文明单位在获市以上荣誉时,请将荣誉证书复印件上报主管部门。

5、文明单位的名称更改、体制变换等重大事情必须书面上报各级文明办。

6、文明单位如发生重大恶性事件隐瞒不报的,要按《办法》规定给予处分,直至撤销文明单位称号。

杭州市优秀建设装饰工程评选办法 篇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市建筑装饰行业品牌可持续发展,提高建筑装饰工程质量的整体水平,鼓励建筑装饰企业争创名优工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经行业主管部门同意,杭州市优秀建筑装饰工程由杭州市建筑装饰协会主办,每年评选一次。

第三条

优秀建筑装饰工程应是符合国家(地方)各项标准和规范及满足建筑节能与绿色环保要求,设计创意和施工工艺达到本市先进水平的装饰精品。

第四条

申报或推荐参加“省优秀建筑装饰工程”评选的项目,必须是获得杭州市优秀建筑装饰工程的项目。

第二章

评选范围和条件

第五条

参评工程的范围与规模

1、凡在杭州地区从事建筑装饰和建筑施工的企业,持有资质证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工程的地点在杭州市行政区域的范围内,均可报名参加评选。

2、工程的规模:装饰工程单项造价在300万以上和施工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进行二次装饰的工程其造价不包括土建结构部分的造价)。单项建筑幕墙工程造价在300万以上的可以独立申报。

3、对古建筑和景观工程及纪念性建筑装饰工程,虽达不到上述条款的要求,但工程设计风格独特,施工质量优良的也可申报。

4、在近二年内完成的装饰工程可以参加评选,但已参加评选而未获奖的工程不再列入评选范围。

第六条

参评工程的条件

1、设计要求:申报项目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建筑装饰设计标准和规范,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建筑装饰设计资质。

2、申报的项目应于当年竣工,并通过验收已经使用的建筑装饰工程(包括建筑工程的装饰分部)。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符合国家室内环境控制标准,无事故隐患。

3、工程施工质量达到国家施工技术标准和验收规范的要求,并经工程所属地区消防、质量安全监督等部门验收合格。

4、申报工程与建设方(或总包方)应签有有效的建筑装饰施工合同(或协议),并未发生拖欠民工工资的行为。

第三章

申报资料

第七条

杭州市优秀建筑装饰工程奖的申报资料:

1、申报企业如实填写杭州市优秀建筑装饰工程申报表一式两份(单独装订)。

2、申报工程的合同(或协议)、设计单位资质证书、施工许可文件等有关资料复印件;

3、竣工验收证明(或备案文件)、消防验收证明、室内环境检测报告及主材的合格证书等资料的复印件;

4、工程总体概况的简要文字说明一份;

5、工程的主要平、立、剖面各一份,效果图若干;

6、主要承建部位的彩色照片若干张;

7、工程项目经理的资质证书复印件(项目经理应是该工程施工的直接负责人,并具有相应的资格);

8、幕墙工程的申报材料除上述6条要求外,另需出具该工程的结构计算书和三性试验报告。

以上申报资料均须用A4纸按序装订成册,并附目录;复印件均须盖有单位行政章。

第四章

评审程序及评审纪律

第八条

评审程序

1、根据评选范围和条件,由施工企业直接向杭州市建筑装饰协会申报并提供申报资料(详见第三章)。

2、由市建筑装饰协会组织专家成立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评委下设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的主要工作是:审查申报表和有关申报资料,复查工程质量实况,听取用户(建设单位)和质量安全监督部门(或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安全的意见,查阅工程的有关施工技术与经营行为资料。

3、评委成员查看工程,召开评委会,经评议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获奖工程。参加评选的委员应占评委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获奖工程应获参加评选的评委人数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以上选票方为有效。

4、评审内容包括设计与施工两个方面。其中设计占40%,施工占60%。设计方面要求构思新颖、富有创意、选材得当、设计图纸与资料完整,并符合国家设计标准和规范,施工方面要求装饰各分项工程均达到优良,质量保证资料基本齐全,并符合消防、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等规范要求。

5、评审结果由市建筑装饰协会在公共媒体上予以公布(示),并上报杭州市市建设委员会备案。

第九条

评审纪律

1、企业申报的工程和提供的资料,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对违反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直至撤消申报和获奖资格。

2、评委和工作人员要秉公办事,严守纪律,自洁自律,严格把好参评工程的质量关。对违反者视其情节轻重予以批评警告,直至撤消其评委资格。

第五章

其他

第十条

获奖的建筑装饰工程由杭州市建筑装饰协会对施工单位授予荣誉证书和奖牌,对设计单位授予证书。

第十一条

广州市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 篇8

第120号

《广州市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5月4日市政府第14届16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5年8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陈建华 2015年5月12日

广州市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水域管理和保护,规范建设项目占用水域行为,发挥水域在防洪、排涝、供水、灌溉、航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广州市水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的活动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

河口滩涂的圈围、围垦等开发利用活动依照《广东省河口滩涂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应当遵循保障安全、保护生态、严格控制、占补平衡的原则。

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域的管理和保护,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基本水面率不减少。

第五条 市水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水域的统一管理和保护工作,组织实施本办法。

区水务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域的统一

—1—

管理和保护工作。

发展改革、国土规划、城乡建设、交通、港口、航道、海事、环境保护、城市管理、农业、海洋渔业、林业园林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水域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水域,是指河道、河涌、湖泊、水库、山塘管理范围内的水体、过水的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等组成的区域,不包括海域和在耕地上开挖的鱼塘。

水域范围按照以下原则界定:

(一)有堤防的河道、河涌,其水域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区域;无堤防的河道、河涌,其水域范围为历史最高洪水位线或者设计洪水位线以下的区域,已经划定蓝线的,其水域为蓝线划定的范围;

(二)有堤防的湖泊,其水域范围为堤防所包围的区域;无堤防的湖泊,其水域范围为设计洪水位线或者历史最高水位线以下的区域,已经划定蓝线的,其水域为蓝线划定的范围;

(三)有堤坝的山塘,其水域范围为坝址上游坝顶高程线以下的区域;无堤坝的山塘,其水域范围为历史最高水位线以下的区域,已经划定蓝线的,其水域为蓝线划定的范围;

(四)水库的水域范围为坝址上游坝顶高程线或者土地征收线以下的区域。

第七条 下列水域为重要水域,实行重点保护:

(一)行洪排涝骨干河道及河涌;(二)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三)1万平方米以上的湖泊;(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域;

(五)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内的水域;(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重要水域。

市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前款规定,提出本市行政区域内重要水域名录,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公布的重要水域名录,应当包括水域名称、范围、面积、主要功能等

—2—

内容。

第八条 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水域保护内容纳入水资源流域综合规划、区域综合规划或者编制专业的水域保护规划。

水域保护内容应当以不减少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域为基础,包括水域总体布局、水域功能以及水域保护的目标、范围、等级和措施,确定本行政区域和区域内不同区块的基本水面率。

第九条 编制或者修改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规划,确需占用或者调整水域的,其水域占用或者调整方案应当包括可行的水域占补平衡措施并经科学论证,征求水务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第十条 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水域动态监测制度,每年对水域面积、容积、功能、利用状况等内容进行监测和评价,建立健全水域管理信息系统,为水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

水域动态监测和评价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应当符合水域保护、防洪标准、通航要求、岸线利用、污染防治、水产养殖等规划和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损害生态环境。

禁止下列占用河道、河涌、湖泊、山塘、水库水域的行为:

(一)修建危害防洪、供水、水资源保护、水力发电、灌溉等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进行房地产以及其他商业开发建设活动。

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按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

铁路、机场、公路、桥梁、码头、供电、通信、燃气、供水、排水、水利等为维持人们基本生活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般不得占用重要水域;确需占用的,应当依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得占用重要水域。

第十三条 经依法批准占用水域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根据被占用水域的面积、容积和功能,兴建等效替代水域工程或者采取功能补救措施。等效替代水域工程或者功能补救措施方案,应当纳入工程建设方案;兴建等

—3—

效替代水域工程或者采取功能补救措施的费用,应当列入建设项目工程概算。

第十四条 等效替代水域工程,是指因建设项目及其设施占用水域,人为造成水域面积严重减少或者严重缩窄行洪断面所采取的新建水域的水利工程。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可兴建的等效替代水域工程包括:

(一)对于影响水域蓄洪能力的建设项目,可根据占补平衡原则,恢复蓄洪面积及容积;

(二)对于水资源利用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可根据占补平衡原则,恢复水面面积;

(三)对于影响输水河道输水能力的建设项目,可采用减少阻水面积,或者增加输水河道的措施。

第十五条 功能补救措施,是指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对水域的面积、容积、功能带来的较小的不利影响,采取的水利工程修复、加固、水域清疏等补偿性工程措施。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可采取的功能补救措施包括:

(一)对于引起河道壅水的建设项目,可采用加高加固堤防、拓宽河道、增加补偿河道,或者减少建筑物阻水面积的防护措施;

(二)对产生冲刷影响的建设项目,可采用加固堤防,增加抛石、护岸等防护措施;对于产生淤积影响的建设项目,可采用制定长效清淤计划和措施,并将清淤费用列入工程运行管理费用中;

(三)对于影响排涝设施效果的建设项目,可采用增加泵站、排涝闸等补偿排涝设施;

(四)对于影响取水口附近流态的建设项目,可根据不同的取水设施及对流态的要求,尽量减少建设项目对取水口的影响,或者增设补偿措施,保证取水;

(五)对水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可采取措施消除对水域功能影响的措施;

(六)对水利工程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可采取搬迁、加固等补救措施;

—4—

(七)对水文测报设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可按照恢复水文测站原有功能的原则拆迁水文测站或者增加补救措施;

(八)其他为恢复或者减少对被占用水域的面积、容积、功能的影响应当采取的措施。

第十六条 等效替代水域工程应当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就近建设,其面积、容积及功能不低于被占用的水域,其建设标准、主要功能应当符合水资源规划的要求,并保持被占水域所在水系的整体性、协调性、安全性、生态性。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兴建等效替代水域工程:(一)导致河道、河涌改道的;(二)覆盖、填埋水域的;

(三)对水域功能的不利影响超出《涉河建设项目河道管理技术规范》等相关技术标准,采取功能补救措施无法予以消除的;

(四)其他导致水域功能严重衰退或者丧失的情形。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的,建设单位按照《广州市水务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向水务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工程建设方案审查时,其申请材料应当包括等效替代水域工程建设方案或者功能补救措施方案。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就等效替代水域工程建设方案或者功能补救措施方案的可行性组织专家论证。

等效替代水域工程建设方案或者功能补救措施方案,应当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单位编制,其内容包括工程位置、规模、功能、结构布置、工程量、工程费用估算、施工方案及其效果分析等。

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建设项目依法需向国家、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报批的,按照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涉及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或者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应当编制建设项目对保护区影响的专题论证报告,并将其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项目规划及审批应当征求有关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八条 需要兴建的等效替代工程或者采取的补救措施,建设单位应

—5—

当按照水利工程管理相关规定向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报批手续。

第十九条 占用水域的建设项目及其等效替代水域工程或者功能补救措施的位置、界限、规模、布局、结构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其工程建设方案应当重新报原审批的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占用水域的建设项目,其工程建设方案自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之日起3年内未开工建设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30日内向有管辖权的水务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延期手续;未在规定期限内申请办理延期手续的,期限届满后该许可决定自行失效,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重新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条 等效替代水域工程或者功能补救措施应当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入使用;涉及河道、河涌改道以及对行洪、排涝安全等带来严重不利影响的,等效替代水域工程应当在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前完工、投入使用。

建设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与相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工程建设周期、施工度汛方案、建设期防洪安全责任、水域恢复措施及履约保证措施等事项。

第二十一条 等效替代水域工程或者功能补救措施应当按照水利工程管理的相关规定经水务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验收合格30日内,建设单位应当将等效替代水域工程或者功能补救措施的相关工程无偿移交给相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并报送相关图纸和档案资料。

第二十二条 建设项目经批准占用水域的,应当按规定缴纳河道管理范围占用费;采取兴建等效替代水域工程措施的,免缴河道管理范围占用费。

第二十三条 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占用水域活动实施监督检查。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提供相关资料,不得拒绝或者阻碍水务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由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

—6—

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审批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的;(二)不依法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责的;

(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建设单位不按规定兴建等效替代水域工程或者采取功能补救措施的,由水务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广州市水务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水务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未与相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签订协议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等效替代水域工程或者功能补救措施竣工后未经水务行政主管部门验收,或者未按规定向水务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相关图纸和档案资料的。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下列用语的定义是:

占用,是指建设项目占压、跨越、穿越水域,使水域面积减少或者功能受到影响的行为。

山塘,是指在山地上开挖修建或天然形成的拦截和储存当地地表径流,用于农业灌溉或农村供水,容积在500立方米以上、10万立方米以下的蓄水设施。

基本水面率,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以不减少现状水域面积为基础,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域防洪排涝、水资源利用、景观、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需求和技术标准要求的原则,确定的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最小比例。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5年8月1日起施行。

上一篇:初入初中500字作文素材下一篇:乡村党支部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