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与美术教学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术欣赏课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必修课,它对于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方面有着极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现代教育技术与美术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现代教育技术与美术教学论文 篇1:

现代教育技术与美术教学融合的几点尝试

现代互联网技术催生了教育技术的深度革命,几乎颠覆了承袭多少世纪的笔耕口授的教学方式,仿佛一夜之间,什么“微课”、什么“翻转课堂”、什么“慕课”等等五花八门的新鲜名词空降而至,让人有种目不暇接之感。如今,即使是我们所处的偏僻农村学校,大多数班级也都安装了教学白板,还有更先进的安装了可以触屏的交互式一体机,与之相匹配的就是宽带网络进校园。

融合一:把教学白板利用好

在水墨画欣赏中,我不仅可以通过PPT演示课本上所涉及的一些水墨画作品,还可以将古代的一些著名画作、现代名家的一些代表作品一一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更多、更深刻的认知体验,甚至还可以播放我国所特有的水墨动画片,激发学生对水与墨魅力的向往与热爱。另如《民间玩具世界》《吉祥图案》《古代陶瓷艺术》等等,如果我们仅仅凭借手头所拥有的实物教具来为学生讲解,教师会感到捉襟见肘,学生则会学得索然无味。我们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的相关画面、实物乃至视频资料,学生的眼界开阔了、认知丰富了,兴趣自然也会相应地得到培植和萌动。

融合二:把智能手机利用好

现在不仅是教师,即使是中小学生也几乎每个人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尽管我们家长和老师都把中小学生带手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但是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围剿”之后,不仅没有任何效果,反而闹得师生关系僵持,父(母)子(女)反目。这时候我们不如变堵为疏,让学生拿起他们的手机,记录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片段、学生的课堂表现,以此来作为可资回顾的学习资源。如此,既可以避免因为手机问题产生的各种冲突,还有效地把学生从通过手机玩游戏引导到有效地学习利用中来,岂不是真的可以实现“化干戈为玉帛”的目的吗!

融合三:把美术网站利用好

而今有很多优秀的美术教育平台是对外界开放的,在这些平台中,不仅有古今中外优秀的画例资源,还有极为丰富的教学视频资源,我们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适合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群体的教育平台,推荐给他们,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上学习,增加美术阅历、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艺术情趣。如今提倡“碎片化学习”,而要将其真正落到实处,首要的一点就是从学生抓起,这也不失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尽快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完成转换过程,先让自己融入时代进程之中,再使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我们的教学实践之中,我们的学生才能最终站立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之中。

作者:张世奇

现代教育技术与美术教学论文 篇2:

美术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的探索和尝试

美术欣赏课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必修课,它对于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方面有着极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的出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巧妙运用,改变了多年来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以教师讲述为中心、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历史,呈现出一个集声音、文字、动画、图像、视频等于一体的全新的天地,也启发教师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1 多媒体为美术欣赏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以往要上好美术鉴赏课,需搜集大量教学挂图,搜罗有关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要进行大量的口头解说。不少教师把上好鉴赏课视为畏途,学生虽较其他课要感兴趣一些,但效果仍不理想。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则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资料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操作鼠标或键盘,欣赏资料就在显示器上出现,再通过传输设备输送到银幕上(或大屏幕彩电上),伴随着图像、文字、声音的出机操作,那么学生主动性就更强了。教师在课前运用计算机把课件做好,上课时只需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电脑展示的画面色彩丰富,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当学生欣赏经典名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学生眼前。不但可以窥视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不但可以全面地把系列作品逐帧观赏,还可以有选择地选一些作品观摩或打印出来。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当学生欣赏建筑艺术时,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作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另一种显示方式是设置一条观赏路线,让观者仿佛身临其境,可以跨越桥梁,穿过街道,欣赏周边的建筑外形,也可以按设置路线浏览一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至于欣赏美术的其他部类,如雕塑、工艺美术等,同样是丰富而生动的。随着国内外光盘产品的日益丰富,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将为美术欣赏课提供更多的资料。

2 多媒体可以培养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美术作品欣赏是一种再创造,同时各种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具有不同的时代、地域、价值取向、艺术形式等差异。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特点,其次选择典范的美术作品为欣赏对象,让他们对作品有一定的认识、理解、评析并获得较为持久的艺术享受。课堂上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再现美术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例如,在赏析《清明上河图》时,先放映这幅画的各个局部的幻灯片,分别是冷清的郊外田园风光,城中热闹的汴河两岸及造型优美的虹桥,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的繁华街市。待学生对画面有一定的印象以后,教师介绍画家张择端以及这幅画的尺寸,让学生意想不到的是:张择端利用多视点的构图将如此繁复的场面妥帖地安置在横不过二丈、高不过尺的画面上,产生“方寸之内,百里之回”的宏伟气势,表现出画家概括生活和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组织画面的娴熟技巧。接着,教师放映热闹的拱桥场景让学生自己去赏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河中的船夫在忙什么?岸上各式各样的行人呢?教师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画中的一员,去体会这一曲优美而宏大的无声音乐,体会《清明上河图》的伟大之处以及它所体现的较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3 多媒体教学为课堂注入活力

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给课堂带来新鲜空气,扩大了课堂的容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丰富信息。

1)PowerPoint、Flash等制作软件的运用使得课件更具可观性和使用性。尤其是PowerPoint软件,既方便使用,又简单易上手,已成为现在普遍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软件。

2)利用Photoshop等简单的绘图工具,让学生在电脑上完成作业。在电脑上制作不但可以随意修改,在学会审美的同时还提高学生电脑的运用能力。

3)利用互联网,通过网络寻找材料丰富学习内容。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很多不为人所知的信息凝聚到一起,对学生的认知产生合力,并在交流、讨论、筛选、提炼的过程中发现“美”。但是网络中也存在很多诱惑,一些学生就知道通过网络聊天、打游戏。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尝试,让他们发觉原来网络上还有这么多有趣的知识,从而从侧面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学得更多知识,让美术与网络密切结合。如高中欣赏课“中国古民居建筑”一课,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网上寻找关于民居的特点和介绍,以小组的形式总结概括,教师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做成课件,每一组选一位学生做导游介绍一组民居。这样在多媒体的配合下,学生很自觉地进行学习。

4 在运用多媒体模式的教学实践中有2个问题值得注意

4.1 课件制作的思路

课件是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教学载体,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课件制作的优劣直接影响上课的质量。如何制作一个优秀的课件,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成败的关键。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非常清楚这一点,无不下大力气制作课件。笔者以为,备课思路是制作课件的关键。课件中应体现实施教学目标的策略、手段和途径,提供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是最简化的大容量、多信息教学模式。

笔者在课件制作构思的实验中,制作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的课件。课件的目标是认识“文艺复兴”,欣赏大师的巨作,从中体会人文主义在当时的影响,进而学习欣赏评价大师们的作品。笔者以为清楚的图像是课件的根本,“文艺复兴”是轴线,图像的内容是揭开问题的钥匙。所以笔者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时,把大师的作品用摄影剪裁的手段进行局部放大,逐步浏览,从整体到局部又从局部回到整体,一饱学生的眼福。同时,插入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和教师的画外音,引导学生进入艺术的殿堂。

4.2 课件制作过程中的素材收集

教师在制作课件中最头痛的是素材的来源,收集素材是制作课件的瓶颈。如何便捷高效地收集素材一直是笔者关注的问题之一。实践中,笔者的素材有三大来源。1)光碟。光碟是笔者收集素材的来源之一,基本解决了外国绘画、中国绘画、外国雕塑、中国雕塑、外国建筑的素材问题。2)网络。利用网络的强大搜索功能,可以轻易找到想要的资料。网络把世界各地的艺术展馆连在一起,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3)数码相机和扫描仪。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解决身边的艺术资料的收集问题。

(作者单位:河北省遵化市高级中学)

作者:高伟斌

现代教育技术与美术教学论文 篇3:

让美术教学活动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融合

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是每个幼儿的特点,同时经历浅、知识面窄也是他们的普遍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活动中,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教学手段与手法进行引课,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活跃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欲与求知欲。

教学实践证明,在美术活动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像一个更科学、与时俱进的方向发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从幼儿乐在其中,使幼儿从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欲。因此,在美术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研究可教学内容,结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及年龄特征,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做到针对性强,趣味性足。再结合教学内容将电教媒体巧妙地利用进去,让幼儿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用多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活动《中国民居》中,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脑动画,演示一些有趣、生动的图片,图片上的图案迥异,色彩艳丽,图片变化多样,再添加一些优美和谐的音乐,让幼儿享受一场视觉、听觉盛宴,整个活动轻松自由、把孩子带入一片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中来。老师再利用他们幼稚心灵的“愤悱”之情,将热切的情愫升华到理性,让幼儿由粗浅的认识到多方位的审美之中,幼儿看了议论纷纷,兴趣盎然,活动气氛十分活跃,谁都感觉到了不同建筑的美丽和多姿。但幼儿毕竟认识面狭窄,对很多建筑不是很了解,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活动,幼儿就会“疑”中生趣,这就促使幼儿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好奇、探究、寻知的心理,他们满怀激情地、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情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掌握新知

每一个活动都有其重点和难点,美术活动也不例外,如何化解这些重点和难点,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还原教学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幼儿思维融在一起,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教育效果。

如:在教《美丽的秋天》时,由于幼儿经历、知识、记忆、观察、审美等能力不足,对秋天的认识也很浅显。只有让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參观、实践,才能让幼儿对大自然的特色有比较真切的了解,但由于安全保障等客观因素所限,这一举措很难得以实施。为此,依据教学内容,结合活动中的重、难点,搜集了大量的有关大自然的图片,再利用幻灯片制成大量的动画情景:秋叶飘落、秋果累累、秋收农忙、秋林漫步、秋菊丛中等。

用这些动画进行活动导入,让幼儿坐在教室就能一览大自然的四季变幻,动画一播放就引发了幼儿们的一阵骚动,幼儿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他们沉浸在秋天美好的意境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另外再加入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和语言,向幼儿娓娓道来,幼儿在观看过程中,其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秋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从而解决了活动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幼儿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幼儿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绎情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巩固新知

幼儿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目的的一种训练过程,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幼儿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幼儿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并结合点、线、面、色彩、构图进行教学,从而提高美术活动的效果。

如:在中班教学活动《十个太阳》中,笔者从网上找寻了一个关于《十个太阳》的动画片给幼儿播放,让幼儿欣赏电脑动画,了解画太阳的过程:先画圆形,再画太阳的五官,最后画太阳的光芒,用这样的步骤让幼儿一下子就明白了太阳的画法,特别是太阳的光芒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三角形、圆形、方形、线形、图形的组合等,这些不同的图形变化变换出了许多不同姿态的太阳形象,看到这些千姿百态、形象生动的太阳时,幼儿激情高涨,顿时欢呼了起来,这个动画的展示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创作之情。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发挥资源优势,将幼儿美术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在一起来优化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切实改善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孩子也能获得更多感性认识,开拓幼儿视野,促进幼儿素质健康持续发展,从而让现代化信息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城北幼儿园)

作者:兰莹

上一篇:市区工会女职工工作总结下一篇:城管纪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