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整合论文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谈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整合论文(共10篇)

谈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整合论文 篇1

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以计算机或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音乐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与音乐欣赏整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也能有助于创设丰富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审美想象,还能有助于学生开阔音乐视野,提高理解音乐的能力。

1 整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通过视频图像、音响、图形和文本结合在一起的多媒体课件,集多种教学手段的优点于一身,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描绘,变虚为实,化静为动,语言、图像和声音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可以眼见其形,耳闻其声,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广泛的信息彻底改变了传统音乐课说教式的模式。例如:在《京剧欣赏》这节课中,我首先用多媒体演示中国京剧的发展历史,应重点了解它的发展概况,音乐体式以及表演形式,接着在屏幕上以动画形式出现京剧产生的历史背景,以京剧武场伴奏为背景音乐,并进行画面解说,从而揭开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京剧的音乐体式、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艺术以及京剧的脸谱艺术。在短短的时间里,通过多媒体以艺术的手法和形象生动的展示,使学生对古老的中国京剧的起源、发展和本课的内容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并留下深刻印象。

2 整合有助于创设音乐情境,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多媒体这种有声有色、声画并茂、直观的信息表达方式,正是上好高质量音乐欣赏课的保证。例如:在欣赏舞剧音乐《天鹅湖》这一课时,视频播出《天鹅湖组曲》第一曲《场景》,屏幕上出现:在黯淡的月夜下,一群天鹅在湖面上遨游,领头的一只带着皇冠,这时乐队奏起了浓墨重彩表现主人公“天鹅”的一段音乐。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把外界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些信息则要通过电影、电视这样的媒体,或通过文字、数字这样的符号模式间接感受到。这就进一步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的重要性,而多媒体恰恰具备了这样的功能。

3 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音乐欣赏的主要功能是审美。美是客观存在的,音乐除了声音的美之外,形式美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被人们感官所接受。如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通过放映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就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创造这种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奋斗。

4 整合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情感、陶冶情操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对人情感的感染是显而易见的。音乐内容通过电教多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强烈激发而产生共鸣。例如,我在执教《二泉映月》时,通过音画资料引领学生体验了阿炳苦难坎坷的一生之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想像成阿炳。渐渐地,你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然后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出示“二泉映月”画面。于是,教室里回荡着这首动人心弦的、凄美的、悲哀的、舒缓而又起伏、升腾跌宕、步步高昂的旋律。这如泣、如诉、如怨、如叹的旋律把学生再一次带到了那个年代、那个社会、那个世界。使他们在这首不朽的传世名曲的引发下,渐渐地变成了阿炳的知音,再一次去细细品读阿炳那苦难的一生,感受阿炳那对命运的不屈抗争和呐喊,解读阿炳那积淀了十多年的情感,品尝阿炳那绝世的音乐才华,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从头便是断肠声”,“只配跪着去听”的音乐饱含的情感,使他们的思想升华到了极致。

5 整合有助于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

传统的音乐课,教师要在黑板上写下一些音乐常识、音乐特征等等,同时还要用抽象的语言去描述音乐特征,既耗时又费力,效果也不太好。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一些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更具体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老师讲解省时省力,压缩了学时,使教师的授课有充足的时间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轻松学到更多的知识。如在教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一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小提琴的形状、音色。在此曲中,小提琴是主奏乐器,它音色优美、华丽、抒情,代表祝英台的形象美丽、纯洁、高雅多情。这是课前学生必须要了解的一个知识点,用多媒体演示小提琴的音色的教学效果比单纯用语言叙述的效果要好得多。此外,曲中另外一些人物形象如梁山伯用大提琴来代表,以祝父为代表的封建恶势力用铜管乐、大锣来象征。在用课件演示聆听了这些乐器的音色后,人物的形象特征也鲜明了。这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节和矛盾冲突,为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

6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助于学生课外音乐探究活动的开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网络技术与视听技术的发展,使音乐欣赏变得空前开放。每周一节的音乐欣赏课可能对某些爱好音乐的学生有吃不饱的现象,在教学之余可引导学生进入网络教室,把音乐欣赏带进网络世界;把电脑与组合音响接轨,充分利用校园局域网、Internet网的优势,引导学生对教材某些章节、内容的学习拓展开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课题的研究。学生针对所有探究的问题,在Internet网上查找资料、下载视听音乐作品;在局域网上共享资源、开辟论坛;或建立网站,直接在Internet网上与外界合作、交流。在一次题为“音乐与舞蹈”的课中,一位同学代表其研究小组,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他们收集、整理的有关《天鹅湖》舞剧的资料、图片、音响,使我和全班同学都领略了舞剧的美,享受了一顿美味的精神大餐。

谈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整合论文 篇2

●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教材和录音机等教学工具,指导学生学习音乐。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厌烦心理,教学效果也很差。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调动起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其次,如果学校能提供钢琴、电子琴等音乐教学设备,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扩大其知识面,有效地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例如,学生在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后,使用音乐器材来进行练习,比单纯地跟着教师一句一段地学习乐曲更有效果,更能欣赏到音乐旋律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用声音作为载体,把音乐饱含的情感艺术美渗透到学生的内心。音乐的种类繁多,主要有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乐、蓝调等,不同种类的音乐还包括不同情感的音乐风格。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音乐类型,能不断扩大自己的审美空间,在多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中发现更多的艺术美。比如,音乐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民族音乐,引导学生体会其中不一样的情感表达,以及让学生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和社会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学生只有达到精通弹唱的音乐水平,才能达到学习音乐的最终目的。比如,《小星星》这首歌曲,旋律简单,朗朗上口。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利用音乐器材对这首歌曲进行改编。学生要抓住这首歌曲的旋律和特点,把《小星星》改编成另外一种风格的和弦。此外,不同的乐器弹奏的方法不同,学生改编的旋律也会风格各异,但是这小小的创作过程,也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发挥。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能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相关的乐理知识,在课后利用互联网平台,进一步了解作曲家的生平故事及相关作品。此外,网络上提供了大量的音乐制作软件,学生可以通过软件上的虚拟钢琴来弹奏音乐,而不再局限于只能用音乐器材来练习。所以,信息技术给予了学生学习音乐更多的渠道,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高中音乐教学要考查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的成绩。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加强学生对音乐这门学科的重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例如,音乐学科考试中,考试分为乐理和音乐创作两个部分,理论和实践的成绩分别占总分的50%。其中乐理主要考查学生对乐谱、节拍及和弦几个部分的理解;音乐创作主要考查学生对操作乐器的熟练程度、写词及改编等。

●结语

谈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整合论文 篇3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高中数学教学;整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108-02

1 引言

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本身就较为枯燥乏味,因为数学学科中的理论较为抽象,很多都是单纯的理论推理和繁琐的计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感到厌烦。加之高中数学教师很多都没有能够摆脱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久而久之,严重影响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因此,为了解决这样的教学难题,高中数学教学就应该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其与数学课程的教学整合,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并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创造性,做到学以致用。

2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内涵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就是指在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方法等与数学课程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共同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即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构建信息化处理后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工具进行知识建构等。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就是让高中数学教学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来把各种数学知识与内容进行合适的展示,进而创设出一种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来探究并建构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最终能够形成一种自觉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高中数学学习的意识。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本质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所在,让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学习方法,提升信息素养的同时,提升他们自身的数学思维水平与能力。这就要求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高中数学教学创新,而且还要让高中数学教师、学生以及各项资源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当然,在这种应该可以预测也可以操作的理想状态中,教师可以提升自己的数学教学水平,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数学视野,真正让高中数学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优化组合与合理利用。

3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具体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整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这体现了新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即中学数学教学需要新技术的参与和支持的理念。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就应该遵循一定的整合原则,如:发现探索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的原则;知识学习和创新精神相结合的原则;信息技术是数学学习的基本认知工具和服务于终身学习的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整合措施来具体实践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教学中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计算与数据处理的技术工具  在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数学技术层面上的东西,这个时候高中数学教师就可以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高中数学课程中计算、作图以及数据处理的技术工具。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科学计算器来对数字进行多种运算,图形计算器则可以完成一些符号预算,并能够对相关数据进行一定的统计分析和预测控制等,尤其是充分利用其非常强大的统计功能,有时还能够进行一些编程。

现代信息技术的各种数学教学软件速度很快,使用起来很便捷,这就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大量且繁琐的计算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可以让高中数学教师在短时间内对大量数据进行适当且准确的处理。如果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来顺利完成对基础性数学活动的任务,然后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数学问题的思考与分析上去,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一些教学软件对数学进行归纳、猜想、证明的话,不仅可以成功激发出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数学思维习惯,真正增强他们主动获得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中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数学中一些信息处理的工具  这主要是从信息系统层面来看待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信息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主要是从大量的信息中加工并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存储与传递。因此就需要合理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这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获得、加工、存储并传递信息,这是因为它是这些信息进行适当处理的主要工具之一。因此,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数学教学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然后形成一些数学学习资源库,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创设出一个信息化的教学情境。学生处于这样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中,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知识选择与建构的意识与能力。此外,现代教育技术还可以为高中数学教学搭建一个高效的师生以及生生互动平台,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背景知识更为丰富和充实,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视觉等多种感官来完成协作学习。

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数学认知的工具  高中数学知识应该来说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它有着自身的内在规律与整体结构。在数学中,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与新知识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并通过相互作用来影响学生的后续数学学习。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就应该从数学认知层面来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让其成为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多元认知工具,对数学知识进行不断的组织与重新组织,最终不断充实、更新并完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获取更多的数学新知识。比如高中数学中有很多数学对象有很多要素,数学教师应该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与研究,引导学生对数学对象进行深入的理解与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图形计算器有着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能够让学生更为简洁直观地看到数学对象,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对象进行重新组合和建立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对象本质特征,完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建构。

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数学思维展示与发展的工具  高中数学实际上是一门高度抽象的思辨型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学科特色,很多概念高度抽象化,逻辑体系较为严密,思想方法较为深刻。这个时候,高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来把数学思维进行更为直观的展示,并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让数学对象更好地被学生理解与把握,能够更为清晰地反映出数学本质,可以帮助学生在探索数学未知的知识领域时,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数学思维活动。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把数学对象形象化与显性化,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让学生从数学学习层面上获得更好的学习工具,也让教师从教学层面上获得更佳的教学工具,有利于真正改善我国目前的高中数学教与学的具体方式与模式,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建构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而教师则可以更为轻松愉快地教学,切实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晓雄.传播学理论对教育技术学理论发展的影响[J].教育技术研究,2002(4):23-25.

[2]张定强,金江熙.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一些新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6(1):55-57.

谈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整合论文 篇4

摘要:历史上,技术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能施展它的魔力,如此迅速而广泛地改变着社会。以计算机和通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似乎缩短了“未来”与“现实”的距离。而从2006年秋季开始,浙江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时代要求我们重新考虑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教学的关系。本文拟就高中历史新课程环境下如何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思考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计算机普及程度迅速提高,Internet以惊人的速度走近民众,一场信息技术革命正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它极大地改变了人类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知识获取的途径,在传统的文化教育中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革命。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可供选择的资源,还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等全方位的变革。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通过历史必修课,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学科历史文化璀璨夺目、人文特点突出,对于实现这样的课程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又为这一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因此,抓住这一机遇,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从传统的知识记忆型向能力发展型转变,掌握收集、组织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掌握用系统、整体的观念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这一点在高中历史学科课程的改革中也应该体现出来。

在新课程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如何运用的问题上,当前的历史教育面临着两大课题。其一是现代教育技术对历史教学改革能发挥哪些作用,在新技术的支持下能否创设更理想的历史教育,以克服传统教育难以解决的某些困难?其二是信息革命对历史与历史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或者说历史教育应该进行哪些改造才能满足信息社会的需要?

下面,本人就这两个方面并结合自己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方面的实践谈谈感想。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程中的作用

就其功能看,历史课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事物、情境、过程全部或部分再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事物固有的信息,通过事物的形、声、色、变化和发展等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而不是通过信息的抽象、事物的符号去获取知识。它能再现和创设新的历史情景,能提供替代的经验,使抽象的概念半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学习变得较容易,既容易转向具体化、形象化,也容易转向抽象概念化。

就其作用来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励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方面,正确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效地帮助学生分辩是非,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使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如,在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用影像显示中国人民抗战的场景和民族英雄如邓世昌、杨靖宇等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事迹,使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感受到蕴藏其中的民族精神,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激发其民族自豪感,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在讲授司马迁、范缜、李时珍、曹雪芹、林则徐等历史人物相关的内容时,我们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或充满激情地把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就史学巨篇《史记》,范缜为坚持真理,不畏权贵著《神灭论》,1

李时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二十七个春秋完成《本草纲目》,曹雪芹在贫病饥寒交加中创作文学巨著《红楼梦》等坚强的意志,以及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人格魅力等等,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坚强的意志,养成高贵的品质,树立以民族、国家的繁荣富强为己任的远大理想。通过媒体手段,可以直观的将历史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逐步而自然地进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智育方面,正确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质量,因为现代媒体生动形象,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现代教育技术也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素质教育还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生利用现代网络资源进行资料搜集,然后通过对其的整理、分析、判断、运用,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文化的传承,更要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实现对文化的不断超越。在CAI软件中我们不应将知识目标放在首位,而是应该强调创造性素质目标,如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精神和创造性人格。因此在软件中我除了尽量搜集一些原始的图、声、像等资料外,更多的是设定了一些情感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人格塑造目标等。从而着重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在探究过程中的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实践知识的迁移,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优点是多方面的,只要运用合理,必将给新课程注入新的生机。

但是在新课程实施的半年多中,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历史教学以实现新课程目标的过程中也碰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引发了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具体如下:

二、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程运用中产生的问题的思考

1、对创设历史情境的思考

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感,而历史感会强化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素质。

但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客观存在。过去性是其特点之一。学生要认识、理解那些远距现实生活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而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就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运用多媒体使历史情境化,再现具体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活动着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再现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回溯历史,畅游历史长河。学生只有充分感知了历史,才能充分地理解。

创设历史情境可以用录象、图片、音乐等来完成。如,在讲必修一专题二第一节《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这一内容时,因为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沉重的历史。因此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页面配以暗黑色的底纹,加上有裂痕的仿宋字体,配之以低音鼓或大提琴等低沉浑厚乐器的乐曲,再配合战争影像的放映,从而创设出一种沉重的氛围,表达出悲愤的感情,使学生融入到这段历史的情境和基调中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

无论用什么方法创设历史情境,其功用均在于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之打破时空界限,感知“历史的真实”,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从这个角度讲,历史情境的创设和再现是认识、把握历史的起点,也是历史概念形成的基础,更是教学效果提高的有效手段。

2、对教育观念转变的思考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存在几百年了。从17世纪30年代捷克的夸美纽斯发表《大教学论》,提出班级授课制度,开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来,经过历代众多教育学家、教育心理学家的努力,使这一领域的实践探索不断深入,理论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而基于“人——机”关系或“人——机——人”关系的新教学模式还缺乏比较成熟的、可操

作性强的理论和成功而又具普遍意义的示范。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担心现代教育技术会削弱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重视了学生的智商而忽视了情商。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问题,我想要改变首先应该是对自身教育观念进行转变。

现代教育的思想、理论、观点,都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变化,在教育改革上提出的更高要求。一般书架型、工匠型的人才已经不适应知识快速更新的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而素质全面,接受继续教育能力强,智能型,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则更适应时代的激烈竞争。所以教育家们提出要促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强化个体实践为中心、以信息交流为中心,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这一类的观点以往很难在教学中得以实现,而先进的技术则可以促进先进思想的实现。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便可以应运而生。所以,教育家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更高要求,是进行多媒体教学应用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途径和重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口,我们应据此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性。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发展是必然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处理新旧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对于旧的传统的教学要继续借鉴其经验与长处,同时,必须改革那些陈旧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方式、方法,要转变观念,用现代教育观念武装自己。

3、对主体确定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教育应以学生为本,一切的教育或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前提的,注重的是学生的发展,因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时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老师的思维方式。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毕竟只是“辅助教学”,它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全过程做成多媒体的一统天下,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观察的机会、联想的空间、质疑的余地、发言的权利,帮助学生增强和发展其主体性,教师的讲应该更多地由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所替代。

4、对多媒体运用度的思考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勿庸置疑的,应提倡使用。但要讲究“度”的原则,并非越多越好,要根据内容合理安排。像欧洲殖民扩张一节,奴隶贸易中的三角贸易较难理解,这就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一下,其它部分则不是很必要。而有的内容本来就是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如果再用多媒体课件使它变得十分直观那就适得其反了。所以在使用它时应该充分遵循教学规律,注意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

适时,就是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时,要确立最佳的切入点,把握最佳时机。当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释抽象的疑难问题、传递一定的情感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就会使学生对学习材料和解决教学难点产生兴趣,并使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巨大的共鸣。如,上课开始,学生情绪尚未稳定时,课堂中,学生对有些知识感到枯燥时,课将结束时,学时开始疲劳,使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

适当,这包括教师运用多媒体要适当,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表现要适当。首先,教师要明确,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实现。如那些简单易懂的概念、原理,通过多媒体手段反而会浪费时间,降低效率。其次,可以用黑板讲清内容,就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小题大做。多媒体技术虽然具有集成性特点,能将图文、声音和视频并用以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教师能否把教材的内容通过多媒体适当地表现出来,这还需要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探索和不断提高。

适度,干任何事都要辩证地分析,要有一个“度”。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过”与“不

及”都是不可取的。一堂课,如果多媒体表现种类用的过多,时间过长反而会有负效应。如一节课时,投影、录相、录音、电影„„纷纷登场,教师有条不紊,学生却眼花缭乱,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散了教学重点。课后回忆教学内容,除了精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外,实在的语言文字内容大概没有多少痕迹。所以,把握运用多媒体的“度”也非常重要。

5、对CAI软件交互性运用的思考

交互性是现代教育技术独一无二的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特性-,它使多媒体技术其它特性的优势更突出,功能更强大。一个多媒体教材的应用价值,是否能被其它媒体所替代,是否是高层次高水平、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教材,也取决于它是否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功能。目前,相当比例的历史多媒体教材,对交互性开发应用的不够,或者说,只是广泛意义和简单意义上的交互性。交互性不仅表现在信息的控制、组织、传递,更重要的是能对信息内容和形式进行分解、加工、改造、转换、新建,创造出一种新的信息内容和形式,并从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的知识或验证知识。这是其它媒体难以做到的。其核心意义是可改造可新建的可变性。与信息的灵活呈现,简单的判别等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而且交互性起到的作用,也不仅仅是节省学时,减轻教师劳动,丰富信息量和表现力等一般的意义。

运用发挥多媒体人机交互性强的特性,对于在教学改革中进行学生的素质教育、技能训练,乃至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运用计算机课件时,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和情感交流务必要坚持,同时要注意设计良好的人机对话,使课件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谈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整合论文 篇5

何福康  鹰潭市第五小学

摘要: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的今天,作为一个教师,就应该了解多媒体应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更新,多学习多媒体使用的技术,了解信息资源的组合与利用。力争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多建立和谐的联系,使学生在增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科教学插上现代教育技术的翅膀,有更高的突破。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主要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中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有着更广泛的空间,然而基于传统学科的教材特点,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水平,学生接受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等问题,使得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传统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解决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传统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将是在教学中推广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最大的阻力。如何解决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传统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就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传统学科教学的整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建立新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观念。

传统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都是学科教育的辅助手段,然而在今天,部分学科和部分学科的某些知识点,完全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来覆盖。东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所解月光教授说的好:信息技术的这一层面的应用可引起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在学习方式上,让学生改变单纯的接受方式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如在小学数学认识更大的数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应用从小到大的过程先给学生设计一个500以内数字的应用,比如新年联欢会的采买等。然后让学生设计出:如果我是千万富翁如何利用我的财产等课题,用最简单的表格方式分解大数,达到理解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更符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

针对当前小学固有的物质环境和学生素质,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应该是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兼备了任务驱动与协作学习的优点。在协作的过程中,扩大了学生的自主性与自由度,同时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在帮助中学习,更加符合当代教育的理念。如在信息技术课中,教师就可以从:确定目标,设计任务;组成小组,明确分工;自主探索,积极协作;交流体会,评价成果等几部分设计教学的过程。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多基于多学科知识或单一学科不同内容的综合应用。

以小学自然课《太阳系》为例子。如果教师在任务中设计了学习太阳系有关天体知识的环节,要求同学们分组完成自己查询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丰富知识的扩展为切入点的话。同学们将分化为天体介绍、地球知识,太阳知识、天文人文等不同方面的重点转移。并且由于个体之间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差异,行成文字介绍、图片展示、音像资料展示、flash动画演示、PowerPoint文稿演示等不同的手段展示学习效果的局面,给教师的评价带来方便。如果教师将语文课中的习作例文,社会课中的杰出贡献的天文学家、自然课中的宇宙演变、品德课中的祖国航天融为一体,相信同学们都会在自己的努力中有不同的收获。

四、教学时间的安排更符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

传统的学科教学时间都是在40分钟内完成导入新课、主题教学、分组实践、展示效果、教师评价、补充学习、布置作业等环节。然而实际的教学过程却是同学们还没能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只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走马观花的效果。课时短暂,环节僵化成了学生不能自由发挥的紧箍咒。

我们不妨把一个知识单元集中在两节课一起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打破固有的模式,类似于调查、发布、总结甚至于实践等内容安排在课下,课上主要就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给学生铺设一个学习的`支架,让学生理解如何自主学习,自主攀升。

五、教师在课前多做准备。

1、因为技术的问题,多媒体的应用特别是网络的应用受大环境的制约,所以教师如果应用网络进行教学,实时播放或实践有不可预知的突发性问题,因此要求教师不仅广泛地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搜集资料,还要将资料下载到本地,整合应有的链接。保证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既能够充分享受安全的速度,还能发现自己不可能整合的链接。

2、教师努力建设和使用本地资源。

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许多学校都拥有基于具体学科教学的资源库或课件制作小组。熟练使用资源库和充分发挥课件制作小组能针对学科教学开发课件的优势,让信息技术的高速路上有适合于自己应用的快车是学校发展当代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学校和任课教师都不应该吝惜时间和资金准备使用的本地资源。

以小学古诗学习为例子。古诗的理解和应用一直是一个语文教师教授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在当代,小学古诗导读几乎囊括了小学到初中所有古诗的时代背景介绍,诗情画意的动画演示,符合古诗意境的音乐欣赏,给小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教师不一定知道这款软件和熟练使用其功能。这样就放弃了一个应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契机,行成了不应有的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的今天,作为一个教师,就应该了解多媒体应用技术的更新,多学习多媒体使用的技术,力争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多建立和谐的联系,使学生在增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科教学插上现代教育技术的翅膀,有更高的突破。

4月13日

谈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整合论文 篇6

罗振华 发布时间: 2010-7-29 8:50:02

现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那么,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中来将是每个教师是否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的重要标志。然而,目前在许多学校,英语阅读教学仅局限于课堂。由于时间紧、教学内容多,所以课上知识讲解得多,阅读活动开展得少,且形式单调,课内外学生阅读的内容不外乎课文和辅导材料中完形填空以及阅读理解练习里面的语段,阅读训练也常常停留在做阅读理解题的层次上。阅读的信息量小,内容枯燥乏味,带着浓重的应试教育色彩,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阅读技能、阅读量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本文从探讨信息技术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整合策略的角度讨论如何全方位、立体化地帮助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拓宽阅读面,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一、课程整合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有效地改进课程教学,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并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是指集知识、素养、工具三要素于一体的具有文化特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是被国外学者称为“第四次教育革命”的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教育教学模式。这个模式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学理论、信息技术理论指导下,在信息化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其操作范式体现出多元化、综合性、个性化等特征,课程整合是信息化环境下的全新教育教学模式,它需要科学的描述、解读、成型与发展。

二、信息技术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整合的基本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英语课文教学质量。

备课时,教师可以利用Authorware、Powerpoint 等多媒体制作工具自己编写演示文稿或制作多媒体课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改编后使用,使用的方式主要有:

1、在阅读开始前呈现与阅读材料主题内容有关的文字、图片、动画,影像、声音等素材,补充相关主题的背景材料,帮助学生熟悉话题,预测内容,预测词汇,明确阅读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为阅读的开展做好铺垫。

2、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课件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如略读、找读、填表、连线、排序、补全信息、判断真伪等,逐层深入地扫除语言障碍,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脉络,把握主旨大意。

3、在阅读结束后通过课件呈现课文要点、关键词、引导词,帮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转述课文内容等活动内化所学内容;通过展示与阅读主题相关文字,影像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展讨论、辩论,交流思想,在真实交际中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布置学生完成与课堂主题内容相关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开展阅读,收集相关材料,在课堂上通过演示软件展示活动成果。如在人教版教材高中第三册(SEFC3A)第十单元 American Literature 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围绕“美国文学”这一主题自愿组成3---5 人的小组,确定一个子课题,如美国著名作家作品,搜索、浏览、下载网络中的文字、图片材料,经过筛选、重组后制成课件。课上抽选两组展示成果。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成果只是一种手段,旨在促进学生在收集、加工信息的过程中主动开展阅读实践。接触更多的语言材料,并借此提高他们进行阅读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利用网络资源弥补学生阅读材料的局限性

1、教师可以发挥备课组、教研组大集体力量,分工协作,围绕教材中的各个话题,在网络上收集与之有关的阅读材料。对收集到的语言材料要进行筛选,分级,力求能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难度适中、梯度明显的阅读内容。经过分类、挑选的材料要按照体裁、题材整理,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选择阅读。如电子阅读材料在某一方面不能满足要求,还可以将所选到的优秀书面阅读材料输入电脑,作为补充。最后将收集、整理的内容统一存储在学校网站上,提供学生自主访问,选择使用。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可以在留言板上告诉教师,有专人定期解答疑难问题。

2、教师通过搜索引擎在网络中寻找适合高中生的英语学习网站,向学生推荐,与此同时,可以组织英语基础较好、使用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学生将在网络上读到的好文章收集起来,推荐给教师和同学,进一步扩充阅读资源库。对这些学有余力的同学来说,收集网络资源使他们阅读的兴趣、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对其他同学来说,不仅获得了共享的资源,而且好奇心和不甘落后的进取心也使他们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同时教师的工作压力也有所减轻。

(三)、利用论坛和电子邮箱等手段促进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信息技术提供给阅读教学的交流工具可以打破学校学习环境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帮助教师和学生在各自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不见面的交流,沟通思想,解决疑难。

1、教师建立自己的网站或学校网站,设置学习论坛。学生登陆后通过留言的方式,就上课时讨论的某个问题和教师继续交流看法,告诉教师自己阅读中碰到问题,向教师讲述阅读中的体会,或者向教师提一些阅读教学方面的建议。教师在阅读留言板后予以答复。有一些阅读中的理解问题是开放性的,学生在留言请求教师帮助的同时,还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在论坛上一起讨论某个问题。教师也可以就某篇阅读材料中的某个问题在论坛上发起一次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做既能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合作性学习的开展,又能激励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充分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2、教师和学生互相告知电子信箱地址,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教师在答复留言、电子邮件的同时,可以定期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整理,并利用课上的时间就共性的问题对全体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策略等方面的指导,提出学习建议。

三、信息技术与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的策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新形式下,教师应学会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协同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必须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获取的能力。原来的一本教材打天下的局面结束了,教师必须能够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主动地、有目的地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刊、电视等,功者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收含集到的信息量非常大,并不不定期都适合授课内容,因此必须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3、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的传递给别人。

4、信息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时候,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的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功者能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创新的信息。

5、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功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6、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面向世界,开阔视眼,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

谈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整合论文 篇7

立足于教学内容

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和创造才能,在教学中他们的演奏、演唱、即兴创造以及探索音响与音乐等活动极需要他们自己的活动实践,这是没有办法用现代信息技术代替的。当然,教师是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学生们的表演与创作排录下来,以供他们互相评价。而对于识谱教学与音乐相关文化的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事前做好的课件来节约写板书的时间,这是值得推崇的。至于欣赏教学,我们需特别注意,它要靠听者的自由想象完成,教师不能乱贴标签,若经常使用画面来阐释音乐,不经意地把老师的理解强加在学生身上,就限制了他们的音乐想象。

要注意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去获取音乐学科知识,就会有效地解决在音乐中遇到的问题。在音乐课上常常会介绍作曲家和歌曲的创作背景等相关的知识,以往多采用教师介绍为主、学生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知识量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的弊端,借助网络这个平台便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快捷地获取较多相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又如在中国民族音乐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各个民族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各个民族的乐曲和歌曲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运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自己去查找中国各个民族资料,让学生通过登陆校园网的音乐服务器自由选择,欣赏各个民族音乐中的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不同题材的民歌,获得直观的体验。学生不仅看到了各个民族音乐的诞生、发展的资料,而且还了解了很多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当学生登陆网络音乐服务器时,上百首民歌及乐曲可供学生自由选择。教学的内容开放了,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改变了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欣赏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欣赏者,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又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的要求,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人机互动不能代替人人互动

能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的智慧,能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一种能力。但在一些音乐教学观摩中,多媒体课件几乎代替了教师。许多多媒体课件事先已设计好了整节课环节、步骤,音乐伴奏、视频一应俱全,教师只需点点鼠标,敲敲键盘,就能一走到底。因此,许多音乐教师不再弹琴,不再范唱,不再作舞蹈动作演示。这样的课音乐性何在?换作其它学科的老师不也能上吗?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应凸现音乐课程特质———体现音乐学习的基本特点与规律。任何夸大多媒体在课堂上的作用、歪曲学科教学特性与常态的做法都是不正常的。音乐教师应通过教学表达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体现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水平,体现自己对本学科教学内容的实际操作能力,体现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在提高整合能力的同时,用自己动听的琴声、优美的歌声、多彩的舞姿去深深打动学生,让学生零距离感受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人机互动代替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作为情感教育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

更新教育理念与规避表面文章

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应该体现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观念。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示范课、公开课、评优课上,应切切实实进入到日常教学的课堂。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身处教育改革前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拥抱现代教育技术,接受挑战,下工夫学习和掌握多媒体课的设计和制作理论知识与技巧,使电脑、光盘等现代媒体成为与黑板、粉笔一样用起来得心应手的工具。

谈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整合论文 篇8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大容量信息 提高成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18-02

一、为什么要将中学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本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争抢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力图使本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例如,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的以信息化为重点的经济结构调整,成为20世纪如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印度经过多年努力,信息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欧盟、日本等国相继提出了发展信息技术的目标,以期在新世纪成为信息技术强国,为新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必须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否则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在过去的十年中,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一个国家的科技文化水平,不仅要看其在世界先进水平上成就,而且要看其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全社会科技文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就可以为经济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这是辩证统一的。"

展望新世纪,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方式,也将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今天,全球互联网上网用户人数已达3亿,比l994年的300万人整整扩大了100倍,网页达30亿页,每天还在以300万页的速度增加。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远程教育、虚拟大学等应运而生。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贯彻,人们听取世界高水平教授课程的要求已经或正在实现,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此学习、因材施教才真正成为可能;学术交流空前繁荣,合作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信息生产、传播和应用日新月异地高速发展;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信息科学技术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这场教育的大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环境,为了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我们必须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形势逼人,没有新的方法就不能突破传统教育的制约,教学水平就不能上档次,不能上档次就不能使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因此,对学习方法进行研究对传统课堂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就成了必然。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应付纷繁复杂的高考题,不至于被稍加变化的题型所迷惑,确保在参加高考时取得好成绩。

2.什么是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与课程融合,以增强对某一学习内容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信息技术使得学生能够以过去无法实现的方式进行学习。当学生能够选择信息技术工具来帮助他们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综合、并熟练地表达信息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才是有效的。

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体现出来的专题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与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等有显著的不同,其注重信息收集与处理的研究过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需要借助网络的支持,网络拓展了研究性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因此,构建研究性学习的网络教学环境,制订灵活的教学实施方案,进行恰当的学习评价,是教师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方法。

二、利用信息技术改进中学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 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好与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设计的核心是问题设计,问题也可以说是任务,只有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动性和能动性。问题包括两个层面,即: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基本问题(Essential Questions)有以下几个特点:它应该反映基本概念;联系学科单元教学问题的核心;没有一个明显的“正确”答案;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单元问题(Unit Questions)提供引导基本问题的过渡,没有一个明显的“正确”答案;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授Unit8 Saving the earth时,针对前一时期的“非典”问题,绝大多数同学都知道SARS病毒与动物有关,于是,我和同学们讨论、分析之后,将Animals, mans friends or enemies? 作為这一单元的基本问题,而单元问题有两个,它们是:1. Does SARS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animals? 2. Should we protect animals or protect ourselves? 在传统教学当中,即使是设计的再好也难以实现其教学目的,因为一只粉笔一块黑板难以将如此多的信息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展示给学生,只有网络,电脑,投影仪才能做到这一点。

2.利用信息技术 进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是研究性学习中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利用各种手段和工具获取相关资料和数据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方便、快捷、高质量地完成某些具体任务。我通常的做法是,在问题选定之后,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每一小组针对某一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搜集、挑选资料,并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以电子作品的方式(幻灯片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小组内成员之间交流、协作,小组与小组之间以问题的方式进行质疑、辩论,最终达到全班同学都能共享任何一组的学习成果。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个别化学习、协作学习、搜索资料、挑选资料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实现自我建构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倾听、观察、分析、概括、归纳、讲解、提问、辩论、思维等综合能力。尽管学生探究的结果是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再发现,但通过参与这一过程,能使学生掌握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们的目的不是教给学生学会多少知识,而是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不是教给他们解决某些具体问题,而是让他们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学生在明晰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之后,我将他们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各自的问题从网络中搜集材料,然后以幻灯片形式各组之间互相交流;他们的核心内容分别为①SARS ②How people affect the animals life ③How animal affect mans life ④History of animals ⑤Endangered animals ⑥The way of protecting the animals

3.利用信息技术 进行更有效的表达交流

表达交流是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形成正确概念、得出科学结论的阶段。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并提高学生表达研究成果的质量。信息技术使交流具有更快速、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使之更广泛、更深入、更开放。

① 信息技术是学生表达研究成果的重要工具。例如,使用Word2000或WPS完成文字处理,使用PowerPoint完成幻灯片演示,用flash制作动画语法,把学生自己写的作文或英文诗歌做成幻灯片或动画片,或使用FrontPage完成网页制作并在课内外进行展示。

② 信息技术是师生、生生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 例如,将有关教学内容通过电子邮件传给学生。学生如果有较好的内容也可以传给老师,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写的作文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老师,老师除了可以批改以外还可以将学生的作文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其他学生,以便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三、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研究性学习与英语学科整合的具体事例

1.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进度的实际需要精心制作课件或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比如Grammar free. com. cn/ 等,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进行自主式学习,在这种自主学习模式中,信息技术更多地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和学习的辅助者。

2.利应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协作学习,互通有无

这种协作学习模式以学生小组学习为主,通过组内讨论和组间交流得出学习结果,同时学生合作技能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比如,在讲授Canada时,我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让他们上网搜索关于大山和白求恩的有关信息,激起他们想进一步了解加拿大的好奇心;然后让他们收集有关加拿大的信息,例如,国旗、国歌、面积、地图、自然资源等等;最后形成完整的电子作品集,共同交流,从而加深对加拿大的理解。

3.通过老师的集中指导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考试成绩有明显的提高,以我所教的高三一班为例,三次月考成绩一次一次在提高,一次月考平均分为92,二次月考为97,三次月为99。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地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高三英语的教学成绩还会有不断地提高。

四、总结反思

网络为研究性学习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提供了可能,但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实际困难,因此,在整合过程中,我们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互联网是一个重要而便捷的接触真实英语材料的途径, 它正在飞速发展, 单是英语学习网站就有成千上万, 要中学生自己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世界中去寻找难度、内容都适合的英语网站,自然是困难重重,耗时颇多。在这方面,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课堂需要,建立英语教学网站,事先搜寻、下载难易度适中、语言规范的网页、文章、资料挂在自己的网站,并选择优秀英语学习网站链接到所建网站上。

2.自我学习、小组学习成果作品化。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学习成果,可以以电子作品的形式呈现并在班级交流。因为学生根据选定的主题,在学习中会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和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在头脑中是零散的、无序的,在让其制作成电子作品时,他们会对这些知识、资料进行认真地、细致地梳理,通过组内、组间协作学习的方式,达到使认知系统化、有序化的目的和宗旨。

3.在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包括确立研究主题、收集并开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入研究、互相交流、作品展示,都是由学生自觉规划和自主设计,教师只需适度参与,重点在总体指导、组织、评价等环节上发挥作用。另外由于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应按照“选题——收集资料——归纳总结——汇报成果”的流程进行。

4.有时网络出现技术,如校园网线路中断,网速太慢等。

5.每个班有效利用网络的次数有限,因为大多数学生很长时间才能回家一次。

在新的课程背景下,开发和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崭新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我们深信,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一定会有效地解决研究性学习中资源匮乏的问题,也一定会使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整合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李风来,计算机辅助教学-flash ,天津师大

[2]中小学教育科研实用读本,天津市中天印刷有限公司 2004-09-28

[3]张华. 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5期

[4]祝智庭 黎加厚, 走向中国教育改革實践的英特尔?未来教育 《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

[5]王吉庆.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评价与实验研究[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6]张红玲. 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

[7]马瑞祥 中学生教师意识 ABC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5

浅谈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 篇9

浅谈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实验小学 孙宏伟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在小学阶段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更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相互配合和整体效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多种类型并存,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并用,亲身体验整个学习过程,而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最能体现这种过程。实践证明,孩子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接受的音乐教育的广度与深度较大地影响着其他素养的提高与音乐能力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只有这样,才能拓宽孩子的审美视野,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完成音乐课程所要追求的目标。信息技术和音乐学科的整合已成为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将信息技术完美的融合到音乐教育中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将二者合理的优化整合可以有效的推动音乐教学的改革。下面我就如何将二者完美的融合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通过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开阔学生眼界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需要积累大量的音乐作品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才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各种作品的创作风格和艺术境界,增强学生的审美观。传统的欣赏教学由于缺乏作品资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音乐资源,古今中外、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作品应尽应有。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只要掌握了IE网络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方法,就如进入了艺术殿堂,可以畅游其中。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把音乐的板书和习题,这些内容制作在课件中,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提高效率。(音乐教学论文 )在教学欣赏乐曲时,先把乐曲中的各种乐器事先做成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乐器与代表人物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的欣赏与听辨赢得了时间,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设计好使用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使用时间合理,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能使学生获得“人在画中游”的效果;使用顺序合理,可使学生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用次数合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通过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提升审美情趣

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审美想象氛围,将审美体验带入我们的课堂,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音乐美、从而体验美、创造美。信息技术其特有的.视听特点有效的跨越了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局限,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了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音乐世界,学生的感官得到强烈的刺激,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表现美的欲望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将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更有助于学生得到美好的审美体验,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通过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培养创造能力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音乐是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因此,音乐教学要在启迪学生欣赏美和培养学生想象美的同时,尤其要注重鼓励学生的创造美,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这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交流式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创造美的能力。例如:《春天来了》是三年级第二学期的一首欢快的歌曲。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春天来了》,引导学生从音乐节奏方面去感受春天的喜悦心情,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和歌词来创造美。教学时可将关于春天的视频录象编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被风和日丽、莺歌燕舞、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昂扬旺盛的生机所吸引,把他们带入了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情境之中。接着运用多媒体动画呈现 “融雪”、“桃花”、“小鸟”、“蜜蜂”、“杨柳”等在高兴地欢唱着“春天来了”的景象,学生们的欢快情绪会很快地被吸引而高涨了起来,纷纷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旋律表现起表示春天来了的欢乐舒展的动作情境。当学生们初步感知这首歌曲后,再弹奏钢琴引导他们用“lu”轻声地哼唱几遍歌曲的旋律。然后,让学生进行人机交互,只需轻点鼠标就可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春天中的一景”,通过目视、耳听、脑思、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通道自主学习歌词,去充分地欣赏想象和入情入境地体会歌词的意境和作者对春天来临时所表现出的喜悦心情。这样,学生们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记住和理解了歌词,并在情感上与作者对春天美丽的赞赏产生了共鸣,发出了“祖国的春天多么美好”的感叹。在美的情境启发下,学生就自然会提出按乐曲自己编写歌词的想法,都积极地创作新的歌词。再通过反复修改,不断得到了完善与提高。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谈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整合论文 篇10

人类已经步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课堂教学面临着重大变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都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优化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充满活力,对生字的学习、课文的理解、作文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

-、形象生动,提高识字效率;

汉字是一种表义文字,对初学汉字的学生讲解字义是件难事,往往是越解释越深奥、越解释越糊涂。多媒体识字过程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像,他们看着画面,听着教师的点拨,对字义就能意会,无需教师多讲解。如教“休”字,屏幕上出现一个人,他悠闲地倚靠在一棵大树旁休息,身边放着他的行李袋。学生很清楚就明白了“休”的意思,那就是一人倚树,立足休息。这样学生既牢牢记住了“休”的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再比如“看”字,课件配有一人把手搭在眼睛上往远看的画面;这些画面,能使学生逐渐感悟出中国方块字的一些造字方法,很容易地记住了字形并理解了字义,把识字这种抽象思维的过程变得比较直观易懂,降低了学生学习汉字的难度。利用多媒体还可以把合体字分成部件,用不同的颜色对比显示。如:笆、法、级、地、眼等合体字,部首是红色的、偏旁是黑色,这样的色彩对比,会强烈刺激着学生的感观,突出了汉字部件及其部位,让学生感知偏旁部首的概念,学会利用部件识记合体字;或者还可以利用动画,让部件一笔一笔地飞入田字格,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字义,而且还记住了笔顺笔画。通过这样的演示,汉字的学习将变得更加简单直接。

二、文图并举,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爱因斯坦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由“要他学”变为“他要学”。有了兴趣,才有利于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它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启动、发展起来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多媒体计算机具有把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象、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于一体的功能,为以声音、图象为主要媒体的科学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气氛,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生动高效,同时也使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更为崭新,更为广阔,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三、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

认识是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而信息技术操作,以其快速,提供信息的形象化、丰富化,让学生感知,它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死板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了更宽的道路。教学时,我们可以以课件为主要信息,对新授课的内容添油加醋地进行恰当而合理的加工处理,使其生动、有趣、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特别是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起到了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的重要作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体现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难以体会,这也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我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现圆明园当年的景观;通过出示电子版圆明园全景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圆明园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周围小园的分布;结合对“众星捧月”的理解,在远观图中分辨哪是“月”,哪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等景物。被称为“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在学生心中有了大致的轮廓。课后我又为同学们播放了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让学生体会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成为灰烬的悲痛和耻辱。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并由此展开讨论:要不要重建圆明园?说说自己的主张和理由。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进一步引导学生关心现实生活中的话题。这样利用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了感性认识,便于理解,突破了难点,感悟也能水到渠成。

四、资源共享,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我们的学生,每天遵循的是“学校、家庭”这两点一线的生活规律,没有时间能全身心地走出学校,走进大自然,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知识的浅薄也为我们的教学留下了后遗症,为了达到教学的预定效果,我们可以在上课前、上课后寻找一些机会让学生坐在计算机前,轻敲健盘,让计算机带领学生来到天南海北,让计算机这位“无声的老师”默默地传递知识。这非常适合用于一些名胜风景的课文的教学,如《“东方之珠”》、《九寨沟》、《西湖》等。

五、视听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中年级学生,由于其生活的范围狭小,不可能达到见多识广的地步,再加上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写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所写的作文干枯无味,似乎在记流水帐。计算机是学生写作必不可少的“良师益友”,它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写作素材。这些丰富的写作素材,解决了学生“无米下炊”的难题。当然,计算机还能根据作文内容展示清晰的脉络,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查看资料,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作文评议时,通过网络的传送,使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对别人的文章进行评改,如文章好在哪里,哪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哪些地方需要添加或删除;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当同学在输入作文或计算机操作遇到难题时,同学们团结协作,互相帮助,能者为师,共同享受克服困难后的喜悦,有利于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

总而言之,现代信息技术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我相信,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将更生动活泼,我们的语文课堂将更精彩纷呈,我们的教学效果将更显而易见,我们的学生将更具创造性,更具个性品质。但我们始终要牢记:整合不等于混合,整合不等于简单相加。信息技术是为语文学科的教学服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找准整合点,才能充分运用信息资源上出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实现教学最优化。

上一篇:办理三证合一委托书下一篇:学生期末考核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