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024-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共9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篇1

——浅谈高兴小学“班班通”管理经验

华蓥市高兴镇小学

吴启军

近几年来,尤其是2012年,教育局一次性投入 60多万元,购置了“班班通”设备27套,保证了每个教室都能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教育局领导、教仪站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学校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建设积极推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广泛开展师资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承办市、片区级各类教学竞赛及研究活动,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在我校由普及、应用逐步上升到了探索与创新阶段,起到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经过近两年的使用,我们深切体会到现代教育教学设备对学校管理与教学的促进,可以说,“班班通”教学设备的使用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手段的变革,更是对我们教育意识、管理思想的深层次的推动。

一、健全组织机构,促进“班班通”管理工作科学化。1、建立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科学的组织管理工作是“班班通”工程实施的前提。我校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技术培训小组。现代教育技术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全面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决策、组织实施及经费保障等工作。技术培训小组由“班班通”管理员、微机教师、信息技术特长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及教研组长组成。负责对教师进行“班班通”技术培训、指导,设备维护及使用检查。学校教导处

全面负责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学校教科室负责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形成了“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导处(教科室)——学科教师”齐抓共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管理网络。

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程序。抓好制度建设是适应现代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班班通”教学设备是高价值的教学设备,设备精细、复杂同时具有易损性。使用时又具有一定危险性。为了让“班班通”教学设备正常使用,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在设备使用前就分别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签订了《“班班通”教学设备使用责任书》。学校挑选了一名具有丰富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经验的教师为“班班通”管理员,以年级为单位挑选具有一定基础的老师为年级设备管理员,并签订相关责任书,明确责任。同时参考相关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制订了《“班班通”设备管理制度》《“班班通”设备使用规范》《“班班通”设备维修制度》《“班班通”设备安全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管理与使用的各项规范和必须注意的相关问题,特别是在安全使用方面,我们制定了每天检查的制度,值周领导和值周老师每天早晚两次检查,发现线路、设备安全隐患及时汇报,及时解决。同时下放“班班通”教室使用日志,要求每天任课教师都要在日志上写明上课内容、设备运行情况等。每周例会,“班班通”管理员都会对设备使用情况及发现问题进行总结,使设备的管理使用日趋科学规范。在班级量化考核和教师量化考核中,都相应增加了的“班

班通”设备管理与使用的分值,使爱护“班班通”设备,使用“班班通”设备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二、强化教师培训,为熟练使用“班班通”提供技术保障。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的工作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搞好这项工作关键在师资。教育终身化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学校作为知识传承与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与提高,把“班班通”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班班通”教学设备安装伊始,老师们同学们都充满了新鲜感和极大的兴趣。能在自己的班里,用自己制作的课件进行上课,是每一名农村教师多年的梦想。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也好像给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户,充满了神秘与好奇。“班班通”教学设备对大部分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新鲜事物。为了避免盲目操作给“班班通”教学设备造成损害,保证设备日后的科学合理使用,我们采取“以点带面”、“经常化、制度化”的原则抓好教师“班班通”技术培训工作,将其纳入校本培训的范畴。2012年暑假就在各年级组内培训了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年轻教师,通过他们在开学之后带动其他教师。2012年9-10月开展了三次全校性培训,之后建立年级讨论小组,每月集中收集处理一些教师们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为使老师熟练使用“班班通”“软件,学校更是为每位教师配备U盘,让老师们在家里也能使用“班班通”软件备课。通过规范培训和校本培训,做到“校长懂、骨干精、全体通”。培训学时及考核情况均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统计和教师绩效考核。要求所

有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吃透教参,而且要熟知本学科教学最前沿、最先进的理念和最先进的经验。

三、提高教师认识,让教师们使用新设备成为自觉行动。利用“班班通”教学是新生事物,限于教师的技术水平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影响,开始教师觉得不习惯、麻烦。通过培训、引导和尝试使用,教师逐渐认识到使用的好处,尝到应用的甜头,从而从强迫使用到自觉使用,从不习惯到离不了。尤其在设备出现故障时,教师们总是非常着急地找到“班班通”管理员汇报情况,要求排除。事实证明:教师的认识提高了,尝到了使用的甜头,就会大大加快使用步伐,提高使用的自觉性。

四、加强资源建设,充分应用现代教育化课程资源。“班班通”教学设备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不断运用的直接结果是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越来越丰富,种类越来越多。近年来,我校为加强现代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作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1、建网。学校接入了4兆光纤,连通了因特网,建有自己独立的校园网,自筹资金添置了网络硬盘,保证了网速和扩容空间,保证了每个教师用机、学校管理用机、学生机房、各功能室之间都有效链接,实现多媒体班班通、资源共享机机通。

2、建站。学校开发了自己独立的校园网站,精心制作学校主页,通过校园网站传达上级政策、发布学校现代教育、展示学生作品、交流教师研究成果,进行校际交流与对外宣传。

3、建库。学校重视教学资源积累,正逐步在建立学校资源

库。通过自主开发、网上接收与下载、校际交流、学校购置等途径,不断充实学校的资源库,教育资源分类存储,及时发布,供教师方便选用。

五、抓实应用研究,提升“班班通”使用水平。

“班班通”工作的重点就是应用,而应用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组织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人人参与的“讲、评、说、做”教学教研活动,使教师逐步做到网上学习、电子备课、网上教研。二是大力拓展现代教育辐射空间,2012年我校成功创建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在周边学校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1、加强资源收集。学校通过远程教育设施收集、参加外派培训购买、通过网络下载等渠道,收集丰富的教育资源,存放在教导处(教科室)和上传到校园网,使每个教师都能学习借鉴名校名师的优质课,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以此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2、加强设备运用。学校要求所有教师自觉运用班班通设备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直观性和趣味性。同时,召开家长会、聆听专家讲座、教师集中培训、资料上交等都充分利用智能广播系统和校园网站,逐步达到无纸化办公要求,增强设备的使用率。

3、加强应用研究。学校以《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课题为载体,以常规教研为手段,以考核奖惩为激励切实加强应用研究。全校90%的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在课题研

究中提高了自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4、参加各种竞赛。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参加上级组织的课件制作大赛、电脑活动制作大赛、论文评选和教学竞赛。近三年,师生获省级奖10人次,获华蓥市级奖7人次,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中起到了很好的区域示范作用。

5承办各类活动。近两年来,学校多次承办市级、片区级教研活动。如华蓥市“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竞赛片区赛、华蓥市“优质主题班会课”片区竞赛等,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在活动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市教仪站领导也多次深入我校指导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工作。仅2012年,华蓥市教仪站领导和新华文轩公司技术人员一行到我校进行“优课资源”使用培训两次,培训教师160人次。此外,华蓥市阳和小学、邻水高滩小学、武胜桥亭小学等市内外兄弟学校领导和老师都来校观摩了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通过交流活动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兄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共同发展,带动了区域教育的发展。

普及“班班通”设备,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是教育形式不断发展和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的必然趋势,“班班通”工作是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管理是关键、培训是前提、学习是根本、建设是保障、研究是动力、应用是核心,做好这些工作,必会使我们的课堂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让学生们学得更轻松、更有趣,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学习家园。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篇2

近日, 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指出,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 教育系统要在国家总体战略和宏伟蓝图指引下, 牢牢把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任务。一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坚定不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千方百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二是加快教育结构调整。要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推进全民继续教育。三是下大功夫抓好教育公平。要精准帮扶困难群体, 加快改造薄弱学校, 全面提升中西部教育。四是提升办学要素水平。要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依法保证教育投入稳定增长。

袁贵仁强调, 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和依法治教“双轮驱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 紧紧抓住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这个枢纽环节, 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分类发展, 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 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全面加强依法治教。

(摘编自教育部网站2016-01-1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篇3

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很多内容都是抽象的或者是没有条件看到或接触到的,这就使得这方面的教学困难而枯燥,不能让学生真正产生感性的认识,也就没有产生理性认识的基础。实验表明,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领域,能够克服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很好地解决了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认知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容量、教学的效率,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教学效果也数倍于常规教学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充满乐趣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材内容的文字、图片等以静态形式出现,而多媒体教学则把教材内容由静态转化为动态,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不再是一个问题的结论,而是产生这一结论的动态过程。另一方面,多媒体的卡通和虚拟现实的手法,再配以适当的音乐,使教材内容有声有色,富有趣味性。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接受知识,可谓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二、讲解与多媒体结合,有助于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遗传的物质基础”这一节的难点是DNA分子的结构和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是一个复杂有序的空间结构,图片的平面结构以及文字的单调叙述妨碍了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的认识,模型过小而使学生看不清楚。多媒体不仅使学生看到了立体的DNA分子,而且还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观察。DNA分子结构中磷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连结,碱基的互补配对则可采用动画的方式,展示了DNA分子的全貌及其组成形式,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DNA分子的复制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即边解旋边复制。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清楚地表示这一动态过程,电脑多媒体的虚拟现实使学生看到了这一动态过程,而且对半保留复制也有较深刻的理解。复制的最后结果是产生了与原来母链完全相同的两条子链,从而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这一结论的形成是通过电脑的动态演示而得出的,使得信息的表达更为丰满完整,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多媒体还有利于将课堂教学重点及时总结,并可附巩固练习,加强重点内容当场消化吸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摆脱空间时间的限制,把学生带入生物的微观世界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正在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纵深研究,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尤其是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却显得无能为力。比如,细胞本身很微小,要搞清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减数分裂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教学中,首先,展示出“受精作用”的视频资料,用真实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展示用Flash制作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动画课件,使学生仿佛亲临微观世界,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在生物学科中有一些知识内容全过程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缩短其过程,使学生可以在一分钟之内甚至几秒的时间内就可以看到其全过程。在水分代谢部分,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看到的是植物细胞正常状态和分离后的状态,原生质层失水逐渐收缩的过程是看不到的,模拟此过程的Flash动画却能形象地用几秒钟的时间展现整个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动态过程,把Flash动画课件和学生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只要我们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性,调动教学主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我们就能够发挥多媒体在提高教学效率与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的优势,使我们的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取得满意的效果。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篇4

宝应县教育局教研室 刘咏春

为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意见》,紧紧围绕“全面素质,更高质量”这个主题,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我县实际,着力加强和完善保障机制建设,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现将我们的思考和做法汇报如下:

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办学行为为前提,以办“规范+特色”的学校、培养“全面+特长”的学生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实施有效教学;坚持以优化过程为重点,加强过程监控,提高管理效能;坚持以提升质量为根本,完善评价体系,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开创我县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的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政策导向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意见》为依据,以提升教育质量为导向,树立以人为本的质量观,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2、科学有效原则。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从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以切实解决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无效和低效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3、循序渐进原则。坚持局层面整体规划,分步推进,以点带面,有序展开的方法,在保持各项工作常态有序进行的前提下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运用。不盲目否定,不一蹴而就,克服急功近利的倾向。

4、全面发展原则。既关注学生学业水平,又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的质量观;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既突出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又注重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和发展;既加大薄弱学校的有效帮扶力度,又加强优质资源培植利用,坚持均衡发展,全面发展。

主要工作举措

顺应新的教育形势和素质教育要求,围绕“全面素质,更高质量”的目标,建立有组织、有制度、有职责、有标准、有秩序规范的保障机制系统,并形成相对固化的模式,使保障机制系统化、制度化、常态化,促使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更有法度、更有力度、更有效度。

一、更新观念,自觉转型,加强和完善素质教育推进机制

(一)、把握政策导向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省《规划纲要》精神为指针,以育人为本为根本要求,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基本政策,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任务,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严格执行“五严”规定,举办规范加特色的学校,培养全面加特长的学生,强力推进素质教育示范区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优化路径策略

1、基本路径

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严格按规定开齐上足教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开发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紧扣基础性、主体性、实效性要求,构建课堂教学有效范式,夯实学生基本品德和基本行为习惯以及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扎实抓好体艺“2+1”工作。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注重家校衔接,形成教育合力。

2、基本策略

学校层面:每天围绕常规管理和教学工作开展“双值导”;每天放学后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或静校教研;每天组织学生开展大课间活动和课外阅读;每周开展一次常规管理和教学工作“周点评”;每月(中学双月)开展一次德育主题教育和节日活动;每月开办一次家长学校,每月出一期家教小报;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学生校外实践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学生体检和体质监测;每学年作一次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每学年对教师素质教育业绩进行一次集中考核、评比与奖励。

教育局层面:每月对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进行一次“飞检”,每月开展一次素质教育典型调研与工作视导;每学期的第一天开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大检查;每学期确立一个主题召开一次素质教育推进会;每学年举办一次县中小学生体育艺术节;每学年对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业绩进行一次集中考核评比。

(三)、推进评价改革,构建质量标准体系

探索构建有利于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和学校课程实施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改进评价内容和方法,小学实行等级制评价,中学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分班和热点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制度。

(四)、强化奖惩激励

教育局和学校每年开展一次素质教育工作评先评优,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素质教育业绩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对实施素质教育不力和违规办学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并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进行问责。

二、强化教师提升体系,建立教师快速成长机制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修德强能争一流的目标任务,立足当前,着眼长效,通过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举措加以完善固化、传承创新,促进教师全面快速成长,培养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立岗履职、乐于奉献、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努力为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持续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组织领导

教育局成立以一把手局长为组长,人事、初教、中教、职教、教研、发规等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全县教育系统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在人事科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查考评。各学校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责任到人、条线管理、分工协作、有序推进。

(三)、工作策略

1、确立目标

通过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形式,局和学校分别制定出台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三年规划和意见,并组织实施。学校坚持为教师绘制专业成长路线图,指导各人确立个人发展愿景,三年一规划、一年一计划,确保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追求。

2、开展活动

①经典诵读。学校按给教师推荐经典书目,明确读书任务,定期组织交流,以书怡情,以书益智。在此基础上,教师每年自主阅读1~2部教育理论专著,每月学习1~2期学科专业期刊,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每季度撰写1篇有质量的读书心得。

②教育引导。抓住教育热点问题,结合典型案例,正常开展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结合庆祝教师节等契机,每年评推一批教书育人先进典型,同时突出对热点问题的专项整治,及时通报曝光,树好正反两面镜子。

③公开承诺。围绕教好书、育好人,组织教师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规范教育行为。④学历提升。局和学校每年制定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通过教师个人自考、函授与局办学历班、提高班相结合的形式,促使教师获取高一级学历。

⑤学科培训。局逐年按学科制定教师培训方案并付诸实施,有序开办各种学科班,指导学校开展校本培训。

⑥岗位培训。针对学校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及部分后勤岗位人员,分别制定培训方案并组织实施。

⑦结对帮扶。坚持每年初召开全县教育系统结对帮扶工作推进会,对学校、教师结对帮扶工作进行总结、表彰、部署。教师结对帮扶的主要形式是:带教。遴选师德师风好、工作热情高、业务能力强的义务教育段骨干教师,分学段和学科组建结对支援组,每位骨干教师对口结对农村相应片区内一至两名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各学校实施“青蓝工程”,组织校内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进行师徒结对。送教。各结对支援组、城区学校以及教育局根据实际需要,分别组织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送教。支教。局和城区学校组织城区骨干教师、青年 3

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每次支教时间从一周至一年不等,五年内累计必须达到规定的时限。

⑧名师工程。从县局和学校两个层面分别确定名师培养对象,制定计划,举办名师班、专家班,重点培养。

3、搭建平台

①基本功竞赛。以青年教师为重点对象,以“三字一话”为重点内容,逐年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②优质课竞赛。以有效课堂展示为重点,面向全体教师逐年组织竞赛。

③骨干教师技能大赛。以骨干教师为主要对象,以教学设计、高效课堂、教学反思等为主要内容,逐年组织竞赛。

④论文比赛。面向全县教育工作者,组织参与国、省、市、县的各种教育教学论文大赛。

4、考评奖惩

①实行一票否决。按照《宝应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暂行办法》,结合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对师德师风失范行为除加大查处、曝光外,实行考核“一票否决制”,并对相关人员和单位负责人实行问责。

②组织两大评比。评比优秀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指导规模较大、青年教师比较集中的中学办好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并统一组织评比;评比校本培训先进校。逐年按类别开展“校本培训先进校”评比活动。

③实施三项考核。队伍建设工作考核。局每年对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组织一次综合考评。“强基工程”专项考核。每年通过举行封闭式考试,对各学校教师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专项测试考核。“一三五工程”考核。按照一年入门、三年合格、五年成骨干的要求,对各学校青年教师个人及学校培养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评。

5、人事改革。

制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人事工作的意见》,鲜明政策导向,加大优胜劣汰,促进城区之间、城乡之间干部交流,落实干部、教师岗位聘任,促进队伍结构优化。全面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按管理权限对干部、教师实施绩效考评,结合评优评先、晋职晋级,对爱岗敬业、能力突出、业绩显著的给予物质及精神激励,对因能力不强、工作不力、实绩较差或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干部、教师实行诫勉、问责、转岗或免职。

三、打造高效课堂,建立有效教学探究机制

1、着力抓好三个引领

理念引领――建立全员学习培训制度。县局利用暑假进行“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全员培训,学校利用暑假和平时静校教研进行校本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示范引领――建立学校领导、骨干教师有效教学示范课制度。学校层面,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县级教坛新秀以上骨干每学期至少上两节校内有效教学示范课。县层面,每学年举办 4

一次校级领导干部示范课展示与评比活动;举办一次以特级教师、大市学科带头人为主体、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宝应县“名师课堂”教学展示周活动;举办一次以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同课异构”“同课重构”的课例研究活动。

指导引领――建立教研室深入学校、课堂指导制度。教研室组织有效课堂达标验收活动;教研员每学年有计划地对全县所有的中心学校进行以发现问题、指导教学为主旨的“问题诊断式”听课指导;每年培植1-2所在市县有影响的学科基地;培养一支有学科思想的教研团队;每学年开展1-2次有质量的学科教研活动。

2、致力搭建四个平台

一是搭建以“静校教研”为主体的教研平台。静校教研坚持“一个中心”,即以有效教学探究为中心。确保两个参与率,一是教师全员参与率;二是学校领导到相关年级、相关学科全程参与率。注重“三个立足”:立足课堂,建立同课异构,同课重构、同课再构的研课制度;立足体验,建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体验制度;立足反思,建立领导干部的周点评课制度。实现“四有”:有详实的计划,有实在的内容,有明确的主题,有物化的成果。二是搭建以“课题研究”为主体的科研平台。围绕基于有效教学、基于问题、基于实用、基于学校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将本校本学科教学中的突出问题、重大问题分解成具体的小问题,每人围绕一个小问题开展微型课题的研究。三是搭建以“学科基地”为主体的辐射平台。进一步明确学科基地职责。学科基地专人负责,制订基地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根据县教研部门的要求,规划确立研究项目,持续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教学、教研、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起示范、辐射作用。学科基地每学期组织一次有效教学公开课及研讨活动,学科基地的课堂全程向全县开放。四是搭建以“教学资源”为主体的网络平台。以学科基地为主阵地构建学科网络平台,认真抓好学科学习网站和资源库建设。网站开设新课程研究、名师讲座、课题研讨等栏目,为全体教师提供教学理论、活动案例等教学资源。学科指导组制订计划分配任务,全县每校每学科每年级上传一篇教学设计及教学资源包,供全县教师共享。

3、协力做好三项督查

一是开展“静校教研”过程督查。在学校,组织好“四查四看”活动,查各学科、各年级组静校教研活动计划与主题,看是否围绕有效教学探究;查教师和学校领导参与率、静校教研形式,看是否体现合作意识、校本意识;查静校教研重点,看是否立足课堂、立足学习、立足反思;看静校教研成效,看每一次静校教研是否形成物化材料。认真建立督查台帐,及时反馈督查结果。在教育局,相关科室每学年对各校静校教研进行定性评估:查过程,看制度落实、计划制定、活动开展、推门听课、督查反馈等;重成效,评教师教学观念创新、有效课堂模式建构与实践等。二是开展“课题研究”过程督查。围绕课题的选题、课题的研究过程、课题与有效教学结合度等进行全面督查。三是开展“学科基地”作用发挥的过程督查。每学年,局组织专人对学科基地活动情况进行考评,通过查阅资料、召开教师座谈会等对学科基地学科研究、示范辐射、网站建设及作用发挥等情况进行评估。坚持将各类检查纳入部 5

门和个人绩效考核范畴,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年终绩效挂钩。

4、努力组织好三项评选

本着以学定教、为学而教、先学后教,紧扣“基础性、主体性、有效性”,每学年组织好三项评选:其一,有效教学优质教学设计、优秀论文评选;其二,包括课堂模式、资源包、课件等优秀研究成果评选;其三,有效教学研究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并对成绩突出者进行表彰和奖励。

四、强化教育管理,建立学校工作督查机制

为指导、督促全县中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过程管理,追求规范、精细、高效的管理常态,持续提升办学水平,保持质量稳定,现对学校工作督导的思路、举措加以总结提炼,形成机制,以供传承。

(一)、督导内容:

1.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情况;2.着眼精细高效,强化常规管理情况;3.注重修德强能,加强队伍建设情况;4.开展校本教研,提供科研支撑情况;5.打造有效课堂,提升课堂效益情况; 6.做大亮点品牌,学校特色彰显情况; 7.聚焦品位厚重,营造校园文化情况;8.保障正常秩序,维护安全稳定情况; 9.围绕上级部署,完成交办工作情况;

(二)、督导原则

1.遵循督导依据,增强合法性; 2.明确督导内容,提高针对性;3.配强督导力量,树立权威性;4.丰富督导方式,注重随机性;5.规范督导程序,增强科学性; 6.用好督导结果,确保实效性。

(三)、督导方式

1.综合督导:依据专门方案对学校进行全面综合督导; 2.专项督导:根据需要就某一或几方面工作对学校进行督导;

3.“月度调研”:根据安排,每月组织对一所学校进行全面或专项深入调研解剖; 4.“飞检”:不定时间、不打招呼,对学校进行以常规管理为主的突击督查。

(四)、督导程序

1.确定主题:根据需要确定督导的主题及内容;

2.选择路径:根据督导的内容及要求选择适当方式,确定督导基本流程,并形成方案; 3.方案报批:局党政对督导方案进行审核批准; 4.抽选人员:根据工作量情况抽选督导人员; 5.组织实施:对督导活动组织实施,经比较形成结论;

6.反馈结果:督查结果以适当方式反馈至被督导对象,根据需要也可报送上级或通报全县,并纳入学校综合考评。

(五)、组织领导

由县教育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其他班子成员共同抓,相关科室负责巡查督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协调。

五、优化教学过程,建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一)、强化教学规范约束

在教育局,根据新课程理念、规范化导向和《扬州市中小学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完善《宝应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备、教、批、练、评各个环节管理常规。

在基层学校,立足校本,细化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环节具体要求和检查办法,促使教师自觉规范教学行为。

(二)、抓实教学过程监控

务实细节、优化流程,扎扎实实抓好教学各环节的监控工作,确保教学规范的全面落实。在教育局,落实好两制度、开展好两活动:

两制度,一是教学视导、月度调研、常规“飞检”制度;二是过程监控检查结果量化通报考核制度。

两活动,一是每学年组织开展教师钻研教材及教学设计检测活动、“有效课堂”达标验收活动;二是组织静校教研常态化检查和终结性绩效考核活动。

在基层学校,执行好四项常态化监控制度,坚持结果量化,记入过程考核档案。一是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每两周对教师导学案编制、集体备课教案和教师个人二次备课设计及其与课堂教学一致性情况至少检查1次。

二是有效课堂监控制度。学校课堂质量评估小组每学期对每位教师至少评估一节自荐课、一节随堂课。

三是练习达成度检测制度。每学期两次,从本周学生做过的练习中抽取部分原题,再抽取少部分题目适当变式进行达成度检测。

四是学校领导周点评课制度。利用行政例会,交流干部听课及教学常规检查情况,校长或分管教学校长汇总行政听课及教学常规检查情况,分主要成绩、存在问题、近期措施或要求三部分整理成校长点评的文字材料,在全校集中静校教研时间进行点评。点评内容既延伸到备课、上课、作业及批改等教学常规的督查情况,又结合校本模式和县局提出的“三性”要求形成评课案。

(三)、做好教学质量监测

在学校层面,建立随机监测制度,抓好阶段性质量成效的监控,定期分析质量状况,排查质量不足,及时调整教学和管理的思路、策略,保证质量持续稳定提高。

在发展集群层面,强化内部协调,建立不定期抽测制度。

在教育局层面,建立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质量抽测制度。成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指导中心,按照省、市质量监测模式,进行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质量抽测和问卷调查,采集数据,梳理问题,作为对学校考核和引导教师调整教学思路的依据。每学期学段抽取与市监测学段错开进行。

配合省市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工作。

着力构建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监测体系。

(四)、密切家校联系沟通

办好家长学校,用好家长短信平台,开好各种主题家长会,指导家长提升家教水平。增加家访、校访的频率,全程掌控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加强对学习共同体的组织指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建构科学考评体系

在学校,完善教育质量目标责任制,建构以校长为核心的全校教育质量目标责任制、以年级主任为龙头的年级质量责任制、以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为骨干的学科质量责任制、以班主任为主干的班级质量责任制,做到人人有责任,人人有目标,人人有任务。建立“以学评教”制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评价教师的教,变单向评价为教与学双向评价,形成以学评教、以学促教的新机制。

在教育局,将过程监控量化的结果与质量监测结果结合,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切实加强组织实施

县教育局将加强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指导,在制度和机制创新方面,加强组织领导。教育局各相关职能科室,要以质量为为根本切实转变工作思路。要在组织领导、课程设置、教学常规、质量监测、考试评价管理、队伍管理、教研支撑、督查监控、小班化教学的推进等方面,把质量提升的要求落实到每一所学校,落实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切实保障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的教学都能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篇5

作者:张杰 发布时间:2011-01-04

按照学院的安排,我参加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面向全国基层教育系统开展的“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远程专题培训”活动,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按照培训的要求,认真完成了必修课和全部选修课的学习。同时积极参加班级主题研讨活动。通过学习,觉得这次培训非常有必要,能够听到这么多专家、学者和领导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专家学者们站得高,看得远,体现了高度与深度的完美结合。希望这种培训能够规范化、制度化,不定期的组织,使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

比较遗憾的是,学习期间正赶上期末,工作很忙。很多好的讲座想再进一步的学习,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希望建立终身学习型社会始于干部培训网,强烈建议这个平台学习结束后可以继续开放,方便我们在寒假学习。如果不能长期开放,也希望能延长学习时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出发,绘制了未来1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对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从1999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开始了跨越式发展。1998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80万,1999年扩招比例高达47%,其后三年分别以25%、17%、10%的速度增长,到了2005年,高校招生人数已达到530万人。但同期国家的教育投入却没有相应的增长,导致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严重下滑。这种跨越式的发展是以牺牲教育质量作为代价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通过学习,我认为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教师质量。《纲要》提出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从我院的具体情况看,师德教育必须加强。我院有的教师缺乏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工作中缺乏敬业精神。根据督导专家听课情况反馈,我院有的教师有能力讲好课,但是教学准备不充分,备课不认真。有的老师的讲课缺乏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基本是照本宣科,讲课差不多是自说自话。所举案例不能为观点服务,观点与案例之间缺乏必要的阐述。个别教师讲课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有的教师讲课没有主题,内容空洞。既不按教材讲,又不能形成自己的完整的体系。教学内容讲解蜻蜓点水,不深不透,个别教师的课讲得像意识流小说,思路飘忽,游疑不定。

加之有的教师职称晋升到一定职级后,没有进一步提高职称的要求,科研上没有建树,教学上不思进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甚至连钟也不撞。有的则把外面的兼职当主业,校内正常的教学工作当副业。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纲要》指出,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根据我院的现状,建议学院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教师培训应该制度化,规范化。

首先,要加强对中年教师的培训。中年教师是目前我们学院教学的骨干力量,他们爱岗敬业,辛勤耕耘。但是也有很多中年教师从大学毕业进入教师岗位之后,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教师专业知识老化现象严重。还有的教师教非所学,可是对新的专业又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培训,有的课程更是连配套的教学参考书都没有及时到位,教师拿着一本教材就匆匆上了讲台。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我们学校近年新进的青年教师比较多,这部分教师专业素质好,工作有热情,但是实践经验相对不足。他们从校门到校门,理论课讲起来头头是道,可实训课上起来则比较空洞。急需深入企业,补上实践这一课。还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不是师范毕业生,对基本的教学方法掌握的不好。这些都需要对青年教师进一步培训。对青年教师既要放手使用,更要加强培养。第三,要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纲要》指出,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形成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目前我院“双师型”教师明显不足,培训力度亟待加强。我院《关于建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意见》,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评选条件、评选办法、职责、待遇和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对通过什么有效的途径培训“双师型”教师则没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学院对“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不是在教师取得相应的技术职称后,认定其为“双师型”教师,而应为教师如何获得相应的技术职称提供有效的培养和培训途径。学院应制定具体可行的培训办法,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第四,对不具备教师基本素质的教师要重点培训。我院有的教师不具备做好教师工作的基本素质。对这部分教师,要重点培训,如经过培训仍不能胜任教学工作,则应及时调离教师岗位,改做其他力所能及的工作。

三、完善教师评价奖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从目前督导处的工作看,对教师的惩戒措施比较多,而对教师的奖励则不足。对教师迟到、早下课、旷工等都有较为详细的惩戒措施,但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办法则明显不足,比如对每年评出的优质课教师缺乏必要的奖励。两校合并前,原职业学院,每年评选优质课教师,连续三年获得优质课教师的则被评为优秀教师,学院每年对优秀教师予以隆重的表彰,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目前则只剩下一张优质课教师的证书。这种作法显然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应建立完善教师评价奖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搞好课程建设。深入研讨什么是一门好课,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要加强教学管理,研究、改进教学方法,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学进去。要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乐趣,学有成效。

五、加大教学投入,完善教学设施。

以我们学院为例,相当一部分系,实验实训条件严重不足。必要的实验实习设备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要通过多种渠道,建立有效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大学生的顶岗实训比例,同时加大教学投入,建设急需的校内实训室,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我的最大的体会是:宏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

《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教育经费4%”,已经成了中国教育界和公众的一个情结。教育经费4%始提出于1993年。当时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写道:“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即20世纪末)达到4%”。然而,十七年过去了,教育投入一直不曾达标,成为政府与社会之痛。

作为国家,再次把4%写进《纲要》,说明了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决心。教育的必要充分投入是办好教育的必要条件。诚然,有了必要充分的投入不一定就能办出高质量的教育,但是没有必要充分的投入则一定办不出高质量的教育。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我们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树立职业理想,提高职业道德,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相信我们国家教育的未来一定是充满希望的,教育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篇6

时间:2013/6/14 15:06:15 来自:10.0.0.130 浏览次数: 411 【大 中 小

关闭】

2012—2013学年下学期下乡视导于5月31日结束,本次共对全市各乡、镇、中心校的56所中小学进行了视导,现总结如下:

本次视导的重点是常规教学和短板学科问题,采用不打招呼的“一听、二查、三反馈”的视导方法,听课主要对象是年轻教师,效果明显。

一、成绩方面

1、所到学校看到各乡镇中心校按照教体局党委提出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平安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抓管理、促教学,抓常规、促创新,抓教研、促质量,抓“短板”、促发展的动人局面。人心思教、学生乐学的氛围已经形成,家长、社会对汝州的教育倍感满意。

2、这次视导的大峪二中、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教室安静整洁、校风正、学风浓,“备、教、听、批、辅”等常规规范到位,并且每个教师都备有错题教案,教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执着,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寄料一中备有“一大三小”,即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 及纠错记录、培优补差记录,学校狠抓教师基本功,以练促教,以练促学、师生共练、努力转化短板学科现象。

温泉一中校长、领导班子成员人人上课,全校师生人人做题,领导以身作则,提高课堂实效,不断加大教研力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临汝镇四中全体教师备课认真,书写规范,多数教师已备有3本教案,学校有检查、有总结、有交流,尤其是语文教师的作文教案值得效仿。

市五中校长和钟楼中心校校长对教学视导高度重视、参与始终、针对短板学科,集体会诊,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促进学科全面发展。

蟒川一中针对学校实际,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作文教学方法新颖,要求学生体验生活,实际感悟,强化训练,教师批改认真,讲评课上得好。

临汝镇回民小学重视英语语音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乐学、会学,课堂教学收效明显。

大峪小学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夯实学生基本功,注重学生的良好习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杨楼小学认真开展“短板学科”教研活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南关小学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认真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抓教研、抓规范、坚持周五教研活动,学校规定教师人人参与,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努力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庙下春店小学发扬团队精神,教研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规范有效,学生作业认真、书写规范。

3、从常规规范的角度来衡量,表现突出的教师有:

寄料一中教师毛腊梅、郭长生备课认真、课后反思到位;蟒川小学李培培、朱微微备了5本教案;李英格是位新教师,敬业爱岗,虚心求教,课堂教学效果明显;临汝镇回民小学闫亚格、蟒川乡中叶晓菲复习教案很有针对性;临汝镇四中教师刘晓培、刘自占教案书写认真,内容详实。庙下一中教师霍全胜教学认真、评课直言不讳,大峪二中葛明武、虎头中学尹慧璞、临汝镇十中郭五月课堂教学目标明确、体现新课标理念,实效性强。南关小学王松梅、刘香玲、程光利备课仔细,上课认真,其中魏利珂坚持自我研修,善于取人之长。

小学英语涌现出临汝镇回民小学郝利乐、焦村小学蔡雨滢、大峪小学祁梦飞、夏店小学程飞燕、杨楼小学王茹君等一批新秀,使我们看到了汝州英语教学的希望。

4、视导期间,我们教研员见缝插针,受邀参加指导了纸坊一中、王寨一中、骑岭乡中、寄料一中等学校开展的赛课活动;风穴中心校、焦村中心校开展的优质课赛讲活动;温泉一中开展的高效课堂活动;临汝镇回民小学承办的全市小学英语课堂语音教学观摩研讨会;塔寺小学的“同课异构”活动等更给本次视导活动增添了亮点,注入了活力。

5、领导重视,齐抓共管。这次视导,乡镇教研员积极主动组织到位,中心校领导自觉参与,大部分被视导学校校长更是近距离听课、面对面点评,全神贯注听反馈,掌握了一手资料,找到了短板问题的症结,掌握了科学决策的依据。

二、存在问题

1、这次视导学校多是短板学科现象较严重的学校,大多数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老龄化严重,生源不足,生源质量差,硬件设施跟不上,新进老师教学经验欠缺,其中女教师休产假,有的老师生病请假,学校临时调课、代课现象也是造成短板现象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2、部分学校领导理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管理流于形式,各项制度不健全,各项工作落实不到位,缺乏对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对学生养成教育抓得不到位。

3、学校没有学科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交流指导,教师对教材研究深度不够,没有有效发挥教师教学用书的作用;个别教师一味的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部分教师基本功不够扎实,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教案抄袭现象严重,备课搞一套,讲课另搞一套,教学目标不明确、具体,重点不突出,难点无突破,易混点讲不明白,甚至自己也搞不明白,备教材的多,备学生的少;教学环节不完整,板书不全面、不规范,整个教学流程教学目标没有有效达成,缺少课堂教学中出现突发问题的预设,课后反思流于形式,教学实效性不强。

4、一些学校同一学科、同一级段学生作业时数,评价方式不统一,整体作业次数较少,要求不严,学校作业检查流于形式,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却做不到,作业批改书写随意性大,批语简单、不规范,缺乏鼓励性语言,尤其是一些学校作文没有眉批和总批,没有有效达到批改作文要求达到的效果。

5、一些学校对学生辅导大多是“优中培优”,对中下等学生,尤其是对学困生关注不够,对两极分化现象重视不够,对课内辅导要求不够,部分学校没有切实可行的培优计划和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最普遍的共性问题是落实不到位。

三、整改建议

1、面对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希望学校领导和老师要高度重视,进一步转变理念、更新观念,找出学校短板学科的问题根源,狠抓细节不放松,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上课要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活跃,做到“三讲、三不讲”。课堂要有实效性,真正做到科科不欠帐,级级不欠帐,要求所有学科老师上课有教案,提倡教师备有纠错教案,作文教案、英语语音课堂教学从小学抓起,七年级重复、夯实。学生所学知识要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级级不欠账,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使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心、自信心的全面发展的健全的人。

2、要深入开展教研活动,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坚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注重理论指导,名师引领,“三优”、“四基本常规”教研活动,认真做到教研课题到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效性,最终达到高效性。

展望未来,在教体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全力以赴,努力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

汝州市教研室

浅析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实质 篇7

1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任务的定位

《纲要》要求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任务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 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特别要求高等教育优化结构办出特色。2020年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已不是重点, 重点是我们将进入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和全方位注重教育质量的新阶段。

首先, 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纲要》提出三点要求, 一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从培养造就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出发, 深化教学改革, 严格教学管理, 改进高校教学评估, 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特别提出要创立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二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 对加强高校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创新基地平台建设明确了政策方向, 特别针对科研领域当中的体制性障碍, 要求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和教育资源共享。三要牢固树立高等学校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利用高校人才汇聚、学科综合交叉的能力优势, 全方位开展服务, 要求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用结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参加文化建设, 参与决策咨询, 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

其次, 我们要切实保障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必须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我们国家现代化对高层次专门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区域的差异性是世界上少见的, 很难沿用学术学科评价的单一尺子来衡量所有高校。为此《纲要》明确要求到2020年我们的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 特色更加鲜明。这里面有两点要注意, 一是国家提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 实行分类管理, 引导高校合理定位, 克服同质化倾向。不仅要继续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创新, 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 而且要引导其他各类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 争创一流。二是优化学科专业等结构, 这也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重点扩大高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 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优化区域布局结构, 重点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 鼓励东部高等教育率先发展, 也就是让高校既能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苦练内功, 还要面向现代化建设需求办出特色, 这是新世纪新形势下打造高质量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

再次,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核心内容是要转变人才培养思路和培养模式。有人曾对南京大学的毕业生做过调查, 有50%的人从事非本专业的工作。这就给我们以启示, 我们必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人才, 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从社会需求看, 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分层次、分类型的。从高校内部改革看, 我们的学科、专业结构也在进行调整, 既需要学术型人才, 也需要大量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需要以多样化的人才观对人才的选拔、培养机制进行改革。

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这样的意识:自主意识、创造意识、竞争意识、公民意识。高校应该是以学生为本, 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给各种类型的学生以不同的成长平台;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关注人类社会的重要问题, 给予和允许他们有思考的空间。

2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教育方针

首先, 《纲要》针对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 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其中, 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落实为育人为本, 这种理念上的突破使教育的功能与国家的需要和大众的诉求统一起来, 不仅涵盖了素质教育的内容, 也反映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以公平和质量为目标的改革创新是手段。必须长期、全面来看教育成效, 如果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就无所谓公平和质量。

其次、理念上的突破与内容上的改革创新一脉相承。《纲要》目前的内容已是面面俱到, 仅从现实需要来看, 目前的文本既为最受关注的民生问题给出了答案, 又为解决这些问题准备了制度建设方案。这其中, “优先”、“公平”这两个关键词都落到了实处:《纲要》具体阐释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强调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这使教育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地位如何凸显、教育发展自身应首先追求什么有了明确答案。

再次, 实现目标要靠优先发展、改革创新。如果说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育人, 具体的两项重点工作是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 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要靠优先发展、改革创新。教育优先是我们国家确定的重大战略方针, 因为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事业。要提高质量、要促进公平, 都需要各地党委、政府和全社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在规划时做到教育规划优先, 在投入中做到教育投入优先, 在各项资源开发中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优先的地位。没有这个优先战略地位的确立和全社会的支持, 教育公平、教育质量,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都难以实现。

3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教育优先地位的确立还不能保证教育的科学发展, 还需要教育内部深化改革, 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 创新我们的教育模式, 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 特别是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化改革。这两件事情是连在一起的。如果说优先发展强调的是全社会对教育的大力支持, 那么改革创新着力强调的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改革和创新。如果说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两者缺一不可, 那么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两个一个都不能少。没有全社会的优先地位, 教育要想优先发展是很难的;有全社会的支持, 没有教育系统自身的改革也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把这两个看作是促进公平、保证质量的两项重点保障条件。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等教育部分.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篇8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中小学课堂 英语教学

一、引言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集文字、声音、动画等功能为一体的优势,使教师能够综合利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观的刺激,寓教学于形象的思维和创设的情境当中。这不仅能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英语新课标也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推动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给每一个学科的教学发展带来了转机,在中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主要体现在:

1.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力量之源。中小学生有好动活泼、好奇心强等生理和心理特点,而传统机械的教学是导致许多中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动静结合,通过图象、文字、声音等多种媒体的综合利用,创设生动活泼的效果,使抽象的事物得以形象化,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化,从而诱导学生在感情和行为上积极参与,增强学习兴趣。

录音媒体是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最多、操作最方便且容易控制的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它能够提供真实的语音范例,表现各种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人们的口语特点,营造生动的有声语境。此外,投影设备也是经常使用的现代教学技术媒体之一。例如在上课之前的热身环节中,教师可以播放与课堂内容主题相关并且为学生所熟知的录音或视频,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课文主题。

2.丰富课程与学习资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恰当地使用语言就必须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否则将很难有效地使用语言。若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图像、文本、视频、音频等进行有机结合,学生就能将国外的社会文化背景形象化、具体化,通过中西对比进一步探究文化的深层内涵。譬如利用PPT展示目的语国家文化的不同侧面;或者利用CD光盘等介绍礼仪、节日庆典、民俗等;还可以从网上下载与教学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资料插入到课文讲解当中,以加深其理解。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教学成为可能。在通讯工具普及的今天,人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及相关设施及时丰富网络信息。这种传播方式使丰富的资源得以不断地涌聚,并实现共享。例如网络上大量的英语教学法网站、即时新闻资源、英语教学杂志、英语学习网站等,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素材,也有助于学生扩充知识结构。

3.创设语言情境,提高教学效率。语境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语言运用的环境空间,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语言是在自然状态下习得的,但对于外语学习来说,学习者就缺乏这种语言环境的熏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学习者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就显得十分必要。真实的语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语言。现代化多媒体就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教师可以选择适宜的媒体和形式,通过任务情景的创设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从而使学生获得有用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例如,教师可利用视听媒体为学生提供不同场景下的社会活动场面(如生日宴会、野餐、郊游等),使枯燥的规则与生动的场景相融合,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语言的运用,从而激活他们的语言思维,在立体多维的信息中学习各种场合的交际规范和表达方式,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4.增强师生互动,促进协同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界限,为外语教学创建了更加开放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创设电子交流平台和更多地运用语言的机会。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因特网访问网站、进行在线阅读、获取语言信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师生和学生之间还可以通过电子布告栏、电子邮件等电子交流形式进行专项讨论、答疑解惑和思想交流。有了大量语言输入活动及语言表达的机会,学生能够自如地交流思想。博客作为大众化的媒体工具简单易用,可以作为教学交往园地的延伸,成为教师和学生探讨课程学习问题与困惑的平台。这种形式可以将学生置于较为真实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共同体中,围绕共同关注的主题自由发表意见,充分展现自我,形成相互支持的良性互动学习氛围。借助这种较为强大的汇聚和沟通手段,使学生在分享知识与信息的过程中形成语言学习社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无疑为英语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得越多越好。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在享受它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意识到使用的适度性,这样才能让现代教育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目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要以教学对象为中心。以教学对象为中心就是要考虑教学媒体对教学对象的适合度。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同。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及学习偏好。小学生好奇心强、生性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喜欢直观性强、表现手法简单的媒体。因此,小学阶段教学媒体的选择,重点应放在如何实施形象化教学以适应学生的直觉思维特征,使他们能自然地感知语言。在初中阶段,尽管形象化教学仍不可缺少,但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逐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阶段可以选用视听觉结合的媒体形式。高中及以上的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适合用表现手法较复杂、展示教学信息连续性强的媒体,同时可以把网络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过程纳入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2.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要适应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规定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容和方式。不同课程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问候、交换信息、做角色扮演,并能读懂简单的书面材料等。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来呈现和传递教学信息。英语知识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项,每项技能又都有各自附属的微技能。听说能力的培养更多依赖于图画、录音、录像等媒体,使学生在具体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掌握和运用,而读写能力的提高则需要书本、报刊杂志及电子媒体来进行语言材料的输入和输出。

3.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要适应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教学内容不同,选择的教学媒体会有所区别。每一种媒体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适合于某种学习任务或教学活动。例如,在语法教学中可以利用黑板展示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通过客观分析和综合练习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又如在文化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辅助呈现文化信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和理解目的语文化。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进步,教学内容在其表现形式和内在结构上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要赶上现代教育技术变化的步伐,与时俱进。现代教育技术只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才能体现其应用价值,真正发挥辅助、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4.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要适时适量。所谓适时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的需要来选择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最佳时机。在激发兴趣启发思考时和在阐释难点疑点时,可选择使用合适的媒体展现教学信息;所谓适量就是不能过度使用媒体。过多的媒体变换反而会颠倒主次,影响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教学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现在有不少教师过于依赖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淡化了黑板的作用,甚至取消了板书,只使用多媒体课件,以至于有时出现离开了课件就上不了课的现象,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这种做法不仅使学生长时间凝视屏幕,引起视觉疲劳,同时也违背了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和学习风格与方式。各种教学技术都有其各自的功能和局限,在教学中可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有其明显的优势,但也不能代替其他教学媒体。

总之,无论哪种教育技术,不管其性能强弱与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是一种工具,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被广泛应用。许多教师注重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为传统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多媒体教学方式集多功能于一体,使教学过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但在肯定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带来的好处的同时,我们还需注意现代信息技术选用的内容和时机是否合理,要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做到适时适量、有的放矢,同时注意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不能厚此薄彼。

面对新技术的挑战,广大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终身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学科知识和科学技术才能站稳脚跟。其次,教师应该清楚地看到,在信息时代,学校除了教会学生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发现、分析并且创造性地应用信息,使学生具有不断获取自己发展所需要的新知识的能力。第三,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使用操作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层面上,还必须深入探索网络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功能,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技术,创新授课方法,改进授课方案,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为课程服务,为优化课堂教学服务,最终达到促进教育质量提高,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建华,阳晓凤.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10).

[2]陈志宏.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10).

[3]韩志坚,封昌权.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4]胡华.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5).

[5]李丽娜,王大鹏.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0(1).

[6]李文高.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25).

[7]李兆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5).

[8]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王筱渝.发展现代教育技术 实现教育现代化[J].科技创业月刊,2003(7):68~69.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篇9

堽城镇第一小学

为积极落实全县小学教学工作调度会精神,响应堽城镇教办提出的“质量提升年”活动,大幅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召开了各级教学业务会议,认真梳理了过去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今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实施方案,以实现大幅度提高素质教育质量,争创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的工作目标。

1、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1)明确业务领导职责与分工,认真研究制定各项工作目标责任制,因人因岗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层层签订、人人签订,平时督查、学期考核,不能完成的予以责任追究。明职尽责,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2)加强和完善教学的过程管理。常规教学实施要求要做到“六个精”即 “备课精细、上课精彩、辅导精心、评价精当、作业精巧、指导精到”。切实抓好课堂检测、单元过关、期中检测、期末考查的过程控制,向教学常规要质量提成绩;每学期组织一次评教,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将学生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师,同时把检查结果纳入教师考核。

(3)落实教学质量分级负责制,突出“三核心”。即以年级主任为核心的年级教学质量负责制,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学科教学质量负责制,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学质量负责制。

(4)加强教师的考核评价。完善学校教师考核方案,重点加强教学成绩的考核比重,综合评价,以考核成绩,作为优秀教师和先进教

学个人评比的重要依据。对因工作不力影响重点工作进程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

2、全面加强教科研工作,为优化教学提供内动力。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科研塑师”战略,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有效教科研方式和途径,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过程、有评价。

(1)以教师素养达标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十个一”教学活动,通过一系列的评选观摩,切实提高教师素质。

(2)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扎实推进校本教研。按照“问题即课题、析因即研究、解决即成果”的思路,开展课堂教学改进活动。

3、抓学风、教风建设。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度,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消除懒散惰、凝聚精气神、提高正能量”,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教学;要求各班要强化学生管理措施,努力培养集体荣誉感,每一个班都要确定奋斗目标;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勤奋精神,学生要专心听讲,积极思维,主动回答教师提问,积极参与教学。重视学生包保制度的落实,各年级要把学困生分配到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制定计划,有辅导记录,把学生进步情况记入教师的年级考核。

4、充分发挥家校联合育人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体现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议权。将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社会教育中去。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导向、舆论导向,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合力,构筑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

上一篇:注册会计师《审计》单选专项练习题下一篇:年轻人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