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制度也进行了全面改革。会计制度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范体系,加快我国会计行业规范的国际化进程。文中笔者就我国会计制度中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论文 篇1: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摘 要】 通过对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回顾,借鉴各阶段改革的经验,提出构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前瞻性会计体系,尽快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财务会计系统,完善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会计制度,力图使我国会计制度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会计制度改革 会计国际化

会计制度是会计工作的规范[1],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法律法规。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生活中新情况、新业务的不断出现,会计制度还需做出适时改革,以便更好的反映经济现实与社会发展。[2]

1.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回顾

1.1国营企业会计制度改革

建国以来,由于林彪、“四人帮”推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路线,我国会计工作形成的一些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种局面一直到1973年财政部发布并实施了《国营企业会计工作规范(试行草案)》后才得以控制和改善。1980年财政部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时的会计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这一阶段的变革反映了我国在会计制度改革方面为克服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混乱局面所采取的措施。但是,由于我国经济改革刚刚起步,制度改革还不可避免地带着计划经济的烙印。

1.2适应中外合资企业以及新的经济形势的会计制度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打开了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大量出现,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此,财政部从1979年底开始着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工作,1985年正式发布并实施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外合资经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同时,西方国际财务会计制度的大量引进,使我国广大会计理论工作者和会计人员开阔了眼界,接触和学习了国外的先进方法和制度,为以后与国际惯例接轨奠定了初步基础。

1.3与国际通用准则接轨的会计制度改革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谈话后,财政部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以及13个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通用准则接轨。这次改革主要致力于五大方面:一是改革了会计等式;二是改革了会计报表体系;三是“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3];四是对部分会计科目进行了修改;五是初步采用了国际通用的会计核算方法。这次会计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起了我国会计制度的框架,大胆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基本上实现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通用准则的接轨。

1.4以体现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惯例相协调为主导思想的会计制度改革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逐步扩大,2006年财政部公布了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执行该39项会计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其他制度、办法等[4]。这次改革的口号是“体现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相协调”。其主要举措包括三大方面:第一,回避公允价值以防止企业通过改变资产用途来启用公允价值、改变账面价值形成虚假收益;第二,实施非常活动收益跳过利润表以避免因非常活动产生的高额利潤误导报表使用者;第三,对持有资产普遍计提减值准备以强化投资者的危机意识 [5]。明确了当合理性(相关性)与可靠性出现矛盾时,会计规范要向可靠性倾斜,防止虚假信息误导报表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损害投资者利益。

2.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展望

2.1构建前瞻性会计制度

随着知识经济兴起,要求会计制度的制定须“体现市场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及其规范化的要求,即具有前瞻性,以便能指导和规范不断出现的新业务、新事项的会计处理”[6]。构建前瞻性会计制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手工操作条件下的会计规范,还必须考虑电算化条件下的风险防范及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现实性与前瞻性这一矛盾,会计制度设计方式必须以基本原则为基础。这就意味着,财政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不应过细,要着眼于整体制度框架的建设,对重要业务事项的会计核算提出原则性的规定与要求。只有具备前瞻性的会计制度,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

2.2研究和建立人类资源会计制度

人力资源从本质上看,它是企业的一项长期资产。但是由于在人力资源的计量还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人力资源潜在价值的计量和劳动者权益的合理分配),使它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我国应加大对人力资源的信息披露方法和方式的研究。人力资产与其他资产相比有其特殊性,很难将其确定在某种计量模式上。而应是多种计量模式的有机结合,即精确性计量(历史成本模式)和模糊性计量(经济价值法)的结合。这种结合型计量模式的运用,既是解决收入分配公平性、公正性和效率性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提出的新要求。

2.3完善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会计制度

中国会计面临的国际环境特征在不断发展变化。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财政部就已经开始参考和借鉴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和法规。但这并不代表照搬或仿效任何别国的会计模式,而应该真正深入研究我国会计未来将面临的环境特征,“把握借鉴国际惯例和考虑中国国情的辩证关系”[7],提出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必须体现中国特色这一基本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引进和吸收国外会计的先进思想与技术方法,并尽可能地与国际会计协调的基本进程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孙光国等.会计制度设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

[2] 杜雪花.关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J].北京经济,2012,(12).

[3] 栾甫贵.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J].财会通讯,2005,(1).

[4]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

[5] 陈敏,陈金艳.我国会计改革及其利弊分析[J].财会月刊,2006,(6).

[6] 胡听.论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完善[J].科技信息,2006,(1).

[7] 刘玉廷.全面推进我国会计改革[J].中国农业会计,2002,(2).

(作者单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系)

作者:苏黎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论文 篇2:

关于深化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若干建议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制度也进行了全面改革。会计制度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范体系,加快我国会计行业规范的国际化进程。文中笔者就我国会计制度中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会计制度 市场经济 国际化进程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会计准则与制度,然而这些制度的实际落实情况与预期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会计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是一个从不规范到规范的发展过程。因此,建立健全会计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我国会计制度中的不足

(一)会计制度存在不完整性

现行的我国会计制度在构成上具有不完整性,一些现代会计分支还没有被纳入会计规范体系中。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既包括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规范,也包括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及其管理制度的内部会计制度。然而我国现代很多企业缺乏健全的内部会计制度与办法,严重影响到我国会计制度的完整性,导致许多企业的财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漏洞。

(二)会计从业制度不完善及人员素质不高

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不仅体现在会计专业水平上,同时也对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目前来看,我国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还不能够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些将会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制度的实施和我国会计人员制度的完善。

(三)会计制度的执行机制不完善

会计制度是各个企业单位进行会计处理的规范标准,各企业单位会计人员应该按照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账目的核算和报告,会计工作具有严肃性,应该自觉遵守。但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因为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并不按照会计制度的规范进行,而是按照公司领导的意图进行会计处理,导致公司账目不清。

二、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若干建议

(一)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构建会计制度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从不规范到规范,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会计制度的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会计制度的建立健全应该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各个不同层次的企业的特点。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一,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内在的规律性,是客观环境的变化,会计制度的改革缺乏内在因素的影响。第二,会计制度的改革具有间歇性和相对性,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运行特征进行改革。因此,会计制度的改革既要考虑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还要能够体现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建立和制定能适用各个行业的会计行为准则,对各个企业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统一的规范处理,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综合性,简化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提高处理效率。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每个企业都可能面临各种形式的经营事项,有关部门应该针对性地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会计处理规范。

(二) 加快我国会计规范的国际化

会计规范必须随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制度与西方的经济体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发展市场,规范体系这方面的要求和目标是相同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市场逐渐融入世界市场体系是必然趋势。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要求,会计体制必然要走向世界。就目前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加快会计国际化的进程成为会计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会计国际化的核心在于会计规范的国际化。一方面要按照国际会计规范同时根据我国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会计准则的结构体系;另一方面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处理程序,完善我国有关会计程序的方法和原则。

(三)强化会计制度执行的约束和监督机制

强化会计制度的执行约束和监督机制,是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各个会计主体要强化自我约束机制,具有能动性的特点,是能够确保会计制度正常执行的重要措施。各会计主体应根据国家的统一准则,制定出适用于本会计主体的内部会计制度,以此来规范内部的会计行为。与此同时,各会计主体的管理当局应该积极督促会计从业人员严格执行会计制度规定,并将其计入业绩考核,促使会计人员自觉遵守会计制度的规范。

强化监督机制。财政、税收、银行等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各会计主体的会计预算情况实施跟踪检查和监督,经常性了解各会计主体对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严格遵守会计制度的企业和单位应该给予各种形式的嘉奖或信贷优惠,对于违反会计制度的会计主体,根据其情节的轻重、违纪金额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措施。以督促各会计主体从维护自身的形象和利益出发,自觉遵规守法。与此同时,审计部门也应严格执行监督功能,应在对会计主体的审计业务中严格按照执业规范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对于审计中发现的有关制度执行方面的问题,应予以指出,并督促企业限期纠正,企业不予纠正的,则应在审计报告中如实披露,以促使会计主体从维护其社会形象出发,自觉执行会计制度。

(四)加强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完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制度,严格会计人员的资质和准入条件,建立和完善会计考试制度,严格会计证书的年检期限,对违法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论教材,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加强会计教育,及时更新会计知识的更新;增强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个人素质,从而促使会计制度的改革。

三、总结

会计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国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从当前来看,会计制度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我国会计制度的国际化进程也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在完善的监督管理下,我国的会计制度改革将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张华.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J].云南科技管理,2012, 25(4):64-65.

[2]左素琴.试论我国政府会计制度体系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 (4):48-19.

[3]袁林森.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研究[J].北方经济,2012, (10):102-103.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贾楠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论文 篇3:

论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足与完善

[摘 要]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会计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其改革必须要顺应市场,并且随着对象的改变不断革新。然而我国目前的会计制度缺乏系统性、普适性和协调性,无法与国际接轨,不能满足企业进行改革和结构转型的要求,影响我国企业进行国际化贸易,甚至阻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我们通过对会计改革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 会计制度;改革;不足与完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012

1 前 言

201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财政部会计司已明确将于2016年全面进行会计制度新一轮的改革,并计划制定和发布《会计改革发展与“十三五”规划纲要》,新一轮的会计改革工作应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精神,结合我国经济下行的发展趋势,坚持制度创新,加强会计监督,建立适合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全新会计制度体系。新一轮会计改革的内容主要包含完善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加强会计准则的建设和完善,完善针对企业的会计准则,加强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化建设,推进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日常监管,进一步加强会计理论体系的建设,深化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方式与国际标准的接轨等,旨在改变不适合我国“十三五”发展的会计制度,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的顺利转型,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会计制度改革仍然存在诸多不适合企业改革的地方,特别是对于《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制造业改革起不到较大的作用,也存在诸多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完善的地方。我们接下来通过对会计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的剖析,同时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现状和我国会计行业的行业特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够完善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

2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

2.1 会计制度改革无法与企业改革相适应

会计制度改革中未能充分考虑各行各业的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导致会计改革不能发挥实质性的作用。第一,会计制度的改革不能满足企业多元化的发展需求。随着我国“互联网+”发展模式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策略和会计账户的设置发生了巨大变变革,财务数据更加庞大而复杂,经营方式更加多样化,而会计制度的改革未能充分考虑一些虚拟网络公司和在线交易平台的发展需求,无法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第二,会计制度的改革没有规范不同行业会计信息的处理方式,使得投资主体无法对不同行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使得投资低效,不利于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会计改革中会计核算准则的不统一,还会使得企业的外部财务监督较为困难,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要想对企业进行财务监督,就必须熟悉不同行业的各种财务制度和核算方式,加大了外部监督的难度,使得企业财务监督的效率低下。

2.2 忽视了会计信息化建设和会计综合人才的培养

会计制度改革中往往局限于会计准则、会计处理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而忽视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会计人才队伍的培养。首先,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企业带来了庞大的、多样化的财务数据,会计改革中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不足,使得各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效率低下,且严重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其次,国家设置了注册会计师这个证书以加快会计人才的培养,但是对于注册会计师证书的获得方式上还不够科学,许多获得注册会计师的人仅仅是对考核的六个科目有一定的了解,甚至仅仅具备应试的能力,而对于会计实务方面的能力和经验相当欠缺,而大部分单位又过分的看重注册会计师这个证书,造成一些注会人员根本无法胜任复杂的会计核算;最后,国家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局限于会计核算能力、基本审计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统计学、风险控制、企业兼并重组等方面的培养,使得会计从业人员无法应对如今多变的经济行为和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

2.3 会计制度缺乏系统性和外部监督

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导致会计体系各个分支缺乏互相的牵制和促进作用,使得会计制度执行的低效,且会计制度改革的外部监督体系不够完善,具体的问题有一下几点:一是会计体系不够完善,并未纳入一些新兴的会计分支,比如针对我国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制度的改革并没有建立分门别类的针对020、B2B、P2P、F2C等的会计规范和会计准则,使得这些公司的会计核算缺乏相应的依据,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时可能做出不规范甚至不合理的会计处理行为;二是会计制度改革并没有强制要求企业建立内部核算制度,这就使得在企业的外部核算时缺乏参照,可能导致企业账目不清、财务数据造假等现象的发生,对于财务数据的审查缺乏系统性;三是会计改革对外部监督进行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外部监督时可能收受贿赂,编制虚假审计报表,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4 会计制度改革缺乏国际化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与国际接轨程度较低,严重影响我国企业进行国际贸易和市场经济的完善。第一,我国现行的一些会计处理方式与国际上的会计处理方式存在差异,比如在固定资产折旧、存货计价方面就存在较大的区别,虽然说可能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特点,但是仍然不利于我国企业国际间贸易的顺利开展;第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编制缺乏“国际间语言”的使用,涉外经营的公司需要按照我国的会计准则和涉外经营所在地的会计准则编制不同的报表,这就使得这些涉外经营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较为复杂,核算成本上升,不利于参与国际间竞争,阻碍国际间贸易的开展。

3 完善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建议

3.1 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

建立与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会计制度改革,首先,建立全面的会计核算体系,以满足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和企业改革多样化。针对我国日益盛行的“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线上线下的经营模式,完善网络会计体系的建设,建立不同的会计核算方式和税务处理方式,严格控制电商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确保财务信息可以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其次,除了差别较大的行业以外,大多数行业应该建立较为规范、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方式,对于略有区别的会计科目给与详细说明,以方面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判断,确保投资的准确和高效,促进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会计准则的统一也方便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实现外部监督,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和健康,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最后,针对我国市场经济不断下行以及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致使企业资金链紧张的情况,应当通过对会计准则的改革,增加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一定程度上化解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危机,维持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

3.2 强化会计信息化建设和综合会计人才的培养

首先,加强各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在各企事业单位引入由财政部统计司统一的财务处理软件,并逐步普及会计电算化,全面提升我国会计体系的运行效率,同时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完成还能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提升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率,促进整个社会的高效运转;其次,严格规范注册会计师证书的获取资格,对于通过“6+1”考试的会计人员,还应当进行会计实务方面的考核,比如要求必须从事三个以上的会计实务项目,并且撰写会计实务的处理报告,由会计司审核通过以后,再颁发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若5年内没有完成会计实务考核的,应当重新进行理论的考试。并且对于注册会计师进行一年一次的考核,考核其对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变化的理解,而不能像现在一样进行形式化的考核;最后,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各个综合学科的定期培训,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建立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队伍,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多样化和应对市场风险的不断加剧。

3.3 完善会计制度,同时加强会计制度的外部监督

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建设,对市场经济中涉及的各个会计分支进行细化,同时加强会计制度的外部监督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第一,完善会计准则,建立系统、完整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体系,对于020、B2B、P2P、F2C等新兴的经营模式,建立全新的会计分支来对这些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并针对这些企业不断变化的经营方式不断更新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方式,避免会计核算方式滞后导致的会计核算不够全面、准确;第二,会计制度的改革应当强制要求企业建立内部审核制度,企业必须对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数据进行每个季度的内部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交予上级会计部门,为外部审计监督提供依据和参照,在确保会计核算系统性的同时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第三,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外部监督职能,并且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外部监督行为,建立有效的牵制机制,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和国家审计部门同时进行审计的方式,避免审计人员为谋私利编制虚假审计报表的行为出现,确保企业外部监督的实效性和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4 推进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国际化进程

推进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国际化进程,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通过对国际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规范进行研究,重点关注与我国国际贸易最频繁的国家的会计准则,然后对我国不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会计准则进行改进和完善,并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进行定期评估,比如汇率变动对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等,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二是加强会计准则确定过程中“国际间语言”的使用,对我国的涉外贸易企业建立与贸易国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节约这些企业会计核算的成本,增强其竞争力,同时促进我国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远风.试析当前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足与完善[J].财经界,2015(18):270.

作者:张志强

上一篇:小学读书活动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简历个人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