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税收政策研究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描述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生存现状,分析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继而对现行我国扶持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现状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最终提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合理化建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发展税收政策研究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发展税收政策研究论文 篇1: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研究

摘 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税收的优惠政策决定着中小企业的成长,而其在我国的实行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缺陷。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现状及问题的分析,从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实施灵活多变的税收优惠方式、加大税收优惠力度、严格税收优惠管理等对策入手进行分析,以促使税收优惠政策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策

1 我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现状及问题

1.1 税收优惠体系不完善

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一套系统、规范的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体系。现有的相关税收优惠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一是受惠主体较窄。2011年新出台的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的规定,使国家年税收收入减少290亿元左右,全国924万余户个体工商户将无需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但该政策只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等自然人,而中小企业没有资格使用这一政策。二是资格认定程序复杂。按照现行规定,企业要享受优惠政策,必须先进行申请和认定,而资格认定更新滞后且目前的大多数规定形式僵化,漏洞颇多。

1.2 税收优惠政策不够灵活

目前,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局限在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优惠手段一般包括税率调整和减免税等直接优惠方式。如新《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按减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012年新政策规定对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样可以使更多的企业享受到税收优惠的好处,但适用这一优惠的应税所得额标准仍然较低,相当多的中小企业仍不能享受此优惠,且20%的税率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仍然很高。

1.3 税收优惠力度不足

我国税制体系主要由流转税、所得税和一些小税种构成,但是这些政策对促进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发展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根据企业的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在2011年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对于我国大量存在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而言,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不能享受到应有的优惠,且我国对中小企业中个人所得税征收的优惠力度也非常有限。

1.4 税收优惠管理缺乏规范性

由于我国经济主体的多样性和经济活动形式的复杂性,我国在制定优惠政策时,常常留下一定的调整空间和操作弹性。这给纳税人提供了避税空间,也给管理者和执行者带来了管理难度。税务机关往往只关注中小企业纳税工作的完成情况,而没有切实为中小企业提供完善的税收管理。轻视管理的工作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征税方和纳税人的矛盾,增加了征管成本,影响了征管效率及质量。

2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对策

2.1 完善税收优惠体系

我国对中小企业税收优惠忽视了与其他政策手段的配合,因此很难形成完整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体系。因此,今后应注重税收优惠与其他政策的综合使用,增加中小企业税收优惠主体,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体系。其次,还应简化资格认定程序,针对目前中小企业税收优惠中政策分散,缺乏与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配套的系统性征税措施等问题,国家应专门制定出符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优惠政策。

2.2 实施灵活多样的税收优惠方式

根据中小企业具有适应性强、进入退出壁垒少等特点,应从税收登记、税收申报等角度适当放宽对中小企业的限制,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便于其更好更快的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借鉴国外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的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税收优惠方式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特别应当注重采用加速折旧、延期纳税、投资抵免等方式,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可制定出相应策略,如在中小企业的初创阶段、发展阶段都制定不同的税收优惠方案。

2.3 加大税收优惠力度

由于中小企业在创办初期经营能力不强,政府应为其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例如将营业税起征点和增值税的应用对象增至中小企业,逐步将起征点的规定改为免征额。持续减少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尤其是小规模的纳税人可将征收率减至2%,并继续推行对一定规模小企业免税的优惠方案。国家鼓励的新设立中小企业,在所得税方面可给予一定的免税优惠期。

2.4 严格税收优惠管理

中小企业承担的除税收以外的各种收费不仅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还为相关管理部门贪污腐败提供了条件。针对税收优惠管理缺乏规范性这一现象,需建立统一的税务征收部门,杜绝各机关、各部门向中小企业无规摊派的做法。同时可以更改税收方式,清理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只有严格税收优惠管理,规范各部门的征收行为,才能使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稳定在合理水平上,为其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蔡岩红.新个税法实施4个月减税600亿9000万个体工商户税负均降40%[N/OL].法制日报,20120103.

[2]贾雁岭,娄爱花.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J].西安财经学报,2012,(7):3538.

[3]路平.浅析鼓励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J].税收与税务,2012,(13):4143.

[4]何涛,演克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思考[J].企业经济,2011,(1):156159.

[5]马恩涛.中小企业发展约束及税收政策应对[J].税务研究,2011,(6):1620.

作者:周颖 张西乾 董元元

企业发展税收政策研究论文 篇2: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描述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生存现状,分析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继而对现行我国扶持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现状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最终提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建议

一、引言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状况看,中小企业发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中小企业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经济滕飞的动力。我国中小企业结构复杂、种类繁多,与大型企业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一、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以其巨大的活力带动经济的增长,以灵活多变的经营模式促进经济协作一体化,最终达到降低风险,节约成本,增加利润的目标。二、促进市场繁荣,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利用多变的经营方式,低廉的组织成本,灵活的进退选择等,快速适应市场变化,调整资金使用方向。这样有利于市场主体的多样性,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三、我国中小企业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作用显著,我国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约占全国从业人员70%以上。我国人口基数大,就业压力较重,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降低政府安置就业的压力,转移大部分富余劳动力,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所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我国具有重大意义。

二、中小企业生存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体,数量多,分布在各个区域,涉及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据统计,2011年我国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中小企业31.6万家,其占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7.2%,而且,所属行业遍布全国39类行业,分布在全国31个地区。2011年度,中小企业完成价值49.3万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占据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的58.4%。中小企业除了数量占有优势,在各个行业比重中也占有绝对优势。中小企业除在石油、烟草制品业及天然气开采业等多占比重低于82%外,在其他37个行业中比重均高于90%。近年来,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数量不断增加,但是伴随改革深化,中小企业自身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很多问题难以解决,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技术含量低,基础薄弱,人才短缺,生存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1)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中小企业因其自身特点,资金规模普遍偏小,资金短缺一直伴随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水平较低,信用等级不高,担保抵押无保障等原因,使之在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上,筹集资金都很困难。

2)技术含量低。国外的中小企业中,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发展迅猛,比如美国的硅谷。虽然其产业规模不大,从业人员不多,但较高的技术含量快速地占领了市场。在中国,中小企业多为传统产业,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数不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其技术含量较低,缺乏自主研发,技术装备率不高。

3)内部管理机制落后,人才短缺。我国的中小企业,据统计数据,破产的主要原因是管理问题。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多为家族管理。这种模式,在中小企业创立初期,利用其较强的凝聚力,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当中小企业逐渐壮大,进入发展时期,家族模式便成为了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完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们重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确保中小企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坚持完善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的基本原则

1)公平原则。税收政策的立足点,是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实行积极的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区域发展均不平衡,我国工业化水平不高,市场体制并不健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易受排挤,发展困难。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倾斜是必要的,但是政府要兼顾公平掌握尺度,遵从市场机制原则。

2)针对性原则。税收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象的选择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普遍无条件的选择。税收优惠政策旨在引导中小企业生产向“小而专、精而优”的方向发展,对盲目投资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中小企业不予支持。针对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高新技术等类型的中小企业给予大力政策支持,对于环境污染大、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中小企业不予支持。政策的制定,有针对性的对中小企业的行为动机、战略选择、利益取向做出影响,实现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的提高。

3)政策性原则。税收政策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它与其他政策体系相辅相成,从而形成完整的宏观政策体系。税收政策的制定,需要符合当前经济大形势的总体要求,也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税收政策能够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就应该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与地方区域政策的基础上,税收政策与宏观政策相符,进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2.建立健全税收政策体系。发达国家通常都设有专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制度,针对性和严谨性都较强。我国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举足轻重,但目前我国并没有一部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的法律。对相关政策没有立法,这样在制定或实施中小企业相关政策时没有相关参照,导致政策不够稳定与规范,中小企业的切实利益无法保障。参照发达国家经验,依据经济发展状况,制定针对不同类型、行业中小企业的法律政策,完善标准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完善中小企业税收扶持体系,为中小企业投融资、科技创新等进行相关税收优惠。优化税收服务体系,定期对中小企业进行税务宣传辅导,提供中小企业税务咨询工作,使中小企业快速了解税收政策,适应税收操作流程。

3.完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增值税政策:扩大优惠范围,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推进增值税扩围改革;提高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放宽小规模纳税人的开票限制。完善企业所得税政策: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增大税收优惠力度,税收手段多样化。完善营业税政策:扩大营业税免税范围;针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减免税收。

4.完善税收征管制度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纳税指导与服务。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发展初期,对税收征管的流程与环节不甚了解,税务机关相应的做以辅导,有利于中小企业纳税工作的开展。另外,近几年我国政府制定多项中小企业优惠政策,但由于中小企业相对接受信息闭塞,需要税务部分大力的宣传和讲解,使国家的优惠政策能够彻底贯彻落实在中小企业。加强税务部门对中小企业的监督工作。税务部门依法征收中小企业相关税费,但也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督和引导。中小企业由于发展缓慢,大多财务制度不健全,定期审查缴纳税额,避免中小企业多缴重复缴纳税额。(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成龙.完善税收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J].税务研究,2011(6):21—24.

[2]辜胜祖,杨威,李洪斌.后危机时期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政策[J].税务研究,2010(6):3—5.

[3]袁红林.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20-25.

[4]麦歇尔(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税收政策选择与冲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43-48.

[5]曼塞.G.布莱克福德(美).美国中小企业成长与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86-89.

作者:李卫

企业发展税收政策研究论文 篇3:

后金融危机时代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税收政策的扶持。当前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税收政策,必须大力借鉴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尽快制定针对性强且符合我国国情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门税收法律,完善现行税收政策和征管模式,强化税收服务意识并重视财政政策的配套作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税收政策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不仅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必需的协作服务、创新技术、带动中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同时,中小企业还成为国家税收新的增长点。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截至2009年9月底,全国登记中小企业有1023.1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国民经济和中小企业造成了严重冲击。为了帮助政府和企业尽快把握情况、积极应对危机冲击,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曾开展长三角中小企业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余份,回收问卷1121份,其中有效问卷937份。中国社会科学院调研组分两个阶段进行了实地调研,2009年上半年先后赴江苏、浙江、福建的几个城市了解中小企业在我国整体经济触底前后的情况,具体情形如下所述。

一、中小企业税收负担的现状——基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中小企业的调研

(一)中小企业税收负担的总体状况

本次调查中,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最多,约占样本总数的27.11%。就行业而言,制造业类企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一般服务业类及商业企业。

调查结果显示,能够按时足额履行纳税义务的企业占样本总量的92.31%;另有50家企业表示,由于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偶然存在拖欠税款的情况,约占5.74%;还有17家企业由于经营状况急剧恶化,已无法按时足额缴纳税款。从行业分布来看,拖欠税款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外贸行业,而加工、建筑行业内拖欠税款的比例也略高于平均水平。其中,超过半数的企业认为税收负担过重,只有不到1%的企业认为税负较轻。从企业所有制结构来看,认为税负过重的企业主要集中于民营企业。

(二)企业的税费负担加重

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税负较重,调查统计显示,企业的税金与利润的比例为30:70是比较合理的。而2008年上半年,宁波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缴税金与利润之比为41.4:58.6,其中,中小企业的这一比例为42:58。相关部门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宁波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税负和利润之比达到了50:50。此外,增值税、所得税、附加税、土地税、房地产税以及个人所得税,也挤占了企业的大部分利润空间,税负成为广大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包袱。2009年L半年开始的“税收大检查”,江浙地区多数企业对此有一定看法,有的企业反映地方税务局在企业正常交税的基础上按产值补交税,300万元以下交3万元,他们认为这种查税不合理,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负担。

中小企业的缴费负担也较重,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对中小企业征收的费用种类较多,而且一直降不下来,尤其对那些微型薄利的企业负担更重,抑制了此类企业的发展。广东省2008年企业缴费的增长率还大于GDP的增长率。

(三)中小企业税负的转嫁

就中小企业的税负转嫁能力而言,调研结果显示,如税负上升,超过60%的企业认为由于产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难以提高价格,只能减少企业利润;只有14.24%的企业表示能够通过提高价格将税负转嫁给消费者。从转嫁链条来看,由于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市场定价能力薄弱,产品定位也不甚明确,因此,向消费者进行税负转嫁的能力并不强。从行业角度看,企业的转嫁方式会进一步呈现差异。在加工业、制造业、一般服务业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里,选择裁员或减薪的企业比例相对较高。一旦税负提高,将对这些行业的就业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造成失业率上升。此外,在无法进行有效转嫁的情况下,税负提高将导致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降低。纳税遵从度不仅与纳税人的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相关,电受到税收政策及税负分配是否合理等因素的影响。

(四)税收政策调整的影响

除2008年起正式推行新《企业所得税法》外,自2008年11月1日起,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上调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涉及3486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4%。尽管如此,调查中仍有687家企业表示适用的税收政策未发生变化,占比高达82.37%。

从行业来看,在氏三角地区,出口退税政策对制造业、外贸、研发类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较大,行业内享受出口退税政策的企业比例高于平均水平。其中,外贸类企业中有27.3%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制造业中有19.4%享受出口退税政策。

从所有制结构看,出口退税政策向外资及国有中小企业有所倾斜,享受该项政策的企业分别占到18.6%和14.7%;而占样本总量近2/3的民营中小企业中,只有8.1%的企业享受到出口退税优惠,比例明显偏低。此外,各行业普遍反映,税收政策向外资企业的倾斜程度最大,而向中小企业的倾斜程度最小。在研发类企业中,倾斜程度的差异最为显著。

二、中外中小企业税收政策比较

我国中小企业当前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和一些财产税方面,税收优惠手段较少,优惠方法单一,没有完整的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而世界上的其他很多国家都有通过立法制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且,税收优惠政策内容比较系统,税收优惠手段灵活多样。国外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支持实践告诉人们,盲目追求企业规模已不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反,世界经济规模越大,中小企业经济实体就越具有力量。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纷纷采取扶持政策,如财政援助、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法律保障等。西方国家的中小企业在某种意义上是“政府扶持企”的同义词,许多国家都有相关的机构来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府在发挥杠杆作用、引导资金流向、促进中小企业良性发展的过程中,通常要采用税收政策这一工具。因为作为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和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税收能深入影响企业

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而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企业也深刻影响着国民收入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税收。在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支持方面,各同的具体做法虽然各有千秋,但总体而言,还是存在比较大的相似性。

(一)国外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的特点

综观各国对中小企业采取的税收政策,有以下三个共同点。

1.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在充分认识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其自身特点和所处环境的基础上,相关的税收政策做到了有的放矢,使中小企业真正成为相关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受惠者。比如日本,为了充实中小企业的内部留存,采用减轻法人税率和对一部分所得不课税的制度。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就规定,资本不超过1亿日元的中小企业,法人税税率低于大企业的25%。

2.政策形式规范,内容系统全面。国外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内容系统完整,所涉及的内容贯穿了中小企业创办、发展、转让等各环节,且大多是以立法的形式将其提升到法律层面,这就为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政策手段多样,政策力度大。多样化的优惠政策(如降低税率、税收减免与返还、修改固定资产折旧率等),让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中小企业都能够从中受益,使政府大力度的税收支持政策切实发挥作用。

(二)国外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的内容

各国实践中的具体措施,总的来看可归结为两个方面: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存税收制度方面,有着一个从中小企业的建立、发展直至最后转让的税收政策体系,采取的手段主要是减免税等优惠措施,以引导资金向中小企业流动。

1.在鼓励中小企业创建的税收政策方面,有降低税率、选择纳税方式、增加费用扣除等各种措施,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使之能在初期实力较弱、赢利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得以发展。

2.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方面,考虑到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和技术等问题,各国政府一般都对资本和设备的再投资、研究开发费用等给予减免税或税收抵免等优惠。

3.在鼓励中小企业转型的税收政策方面,一般是通过对新注册企业以及原有亏损和流转税等问题的照顾来促使这种转变。

4.在鼓励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方面,形式虽然多样,但核心是通过减轻税收负担来鼓励创新,这已成为欧美国家增强本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比如法国就规定,中小企业以专利、可获专利的发明或工业生产方法等无形资产投资所获利润增值部分,可以推迟5年纳税。

5.在税收管理方面,主要通过减轻处罚程度、限制检查期限等为中小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税收管理环境,尽量避免税收管理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不良影响。

三、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税收政策的建议

(一)建立完备的中小企业税收法律体系

我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早在2003年1月1日就已经施行,并规定由国务院负责制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和巾小企业政策,但是相关的税收法律体系建设却一直滞后。因此,必须尽快制定针对性强且符合我国国情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门税收法律。在实际操作中,应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依托,从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改进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具体对策主要包括以下九点。

1.将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作为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目标。保证中小企业获得充足的开业资金和流动资金,解决其筹资困难。如对新开办企业实行税收减免,对中小企业盈利用于再投资部分免征所得税,普遍降低中小企业所得税税率、资本收益税税率或实行投资税减免,以刺激资本向中小企业流动。

2.在企业创业阶段,可以采取投资减免、加速折旧等税收鼓励措施。如允许中小企业实行加速折旧和特别折旧办法,并对中小企业购置的机器设备给予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减免。同时,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的中小企业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确保我国中小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3.扩大税收对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应推动、鼓励和协调中介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中介机构对中小企业开展多方位服务。

4.必须消除现行税法中“小条例大细则”以及补充通知不断的弊病,保证税法的稳定性。

5.根据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实行差异化优惠政策。对连续几年稳健发展、资产达到一定规模、经营达到一定年限的中小企业实行差异化税收政策,如按年限、规模、成长速度等实行减税、退税或者免税政策,有效避免和降低中小企业寿命短、风险大、易于破产倒闭的风险,消除金融机构的忧虑。同时,对诚信经营、信誉良好的企业,分批次给予免税或税收优惠、退税等政策鼓励。

6.实施鼓励中小企业增加股本权益的所得税特殊政策。为了有效避免中小企业的短期行为,鼓励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允许成长初期的中小企业或就净利润缴纳所得税,或将净利润转增股本。对于将股东应得利润转增股本的,可以适当给予减税、免税政策。

7.实施鼓励中小企业科技成果的引进、转化的所得税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对于其在科研投入、成果转化方面引起的相关费用,属于国家鼓励的科技成果,在税前扣除的同时,再予以适当的税收优惠支持。

8.实施鼓励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给予技术、项目的扶植的税收政策。在国家政策鼓励的范围内,凡是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给予科技项目的扶持和资金的支持,或者培训中小企业人员的,可以获得税收优惠,从而实现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协同发展。

9.降低对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如按照年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或者按照年应纳税销售额(营业额)300万元作为标准认定小型微利企业,便于税务机关操作。

(二)完善现行税收政策

1.增值税方面。进一步扩大一般纳税人征收范围的比重,对于达不到应税销售额标准的企业,只要账证健全、无逃税避税行为,就可以领购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利于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给予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的优惠,且提高小规模纳税人的起征点,扶持小企业发展。

2.所得税方面。进一步放宽税前费用列支标准,对不违反现行法规的融资利息支出,都应准予据实税前列支。同时,可以考虑长期实行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政策(财税[2009]133号),长期降低中小企业税负。

3.完善营业税制度。营业税税收优惠可以明显地体现国家政策导向。但目前营业税制度对起征点的规定只适用于个人纳税人,缺乏对中小企业纳税人起征点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另外,要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优惠条件,对股份制银行、

商业银行、城乡合作金融机构依法为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以鼓励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营业税方面,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范围、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优惠力度。对已注入一定政策倾斜的非营业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家应将税收扶持政策的范围扩充至从事营业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其它众多业务领域。另外,在营业税的计算依据上做一定的修改,引入起征点的设计思路,对应纳税所得额给予合理的费用扣除,以减轻中小企业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具体设想是:对从事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的中小企业纳税人,在按照原来3%税率的征税基础上,设立起征点,对未达到一定营业额的中小企业免征营业税;对从事服务业的中小企业将使用税率由5%调低至3%。

4.完善出口退税办法,推动中小企业在对外开拓中成长和壮大。首先,要加大出口退税资金的预算安排力度,以保证鼓励出口税收政策的及时落实。其次,可考虑由省市财政共同出资建立退税托管贷款贴息制度,或由财政先垫付部分退税资金,选择银行设立专户,封闭运行,待退税指标下达后再通过“调库”予以偿还。

5.建立税收优惠政策质量、效率监督制度。提高政策实施的规范化和透明度,尽早实现税收优惠纳入税收支出预算表管理,杜绝冒享优惠政策事件的发生。同时,把优惠政策享受的“普惠制”形式改革为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特惠制”,以提高优惠政策实施的效率。

(三)改进税收征管模式,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1.改进中小企业的征收方法,缩小核定征收的比重,扩大查账征收的范围。对于财务核算健全、账簿设置合格的中小企业都应据实申报纳税,以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2.整合现有征管信息化资源,依托信息化支撑,大力推行网上办税,降低税收遵从成本。同时,扩展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从“征”的较低层次向“管”的较高层次提升,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税源监控、涉税资料收集分析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现代征管方式。

3.通过简并征期、规范业务工作流程等手段,简化中小企业纳税申报程序,减轻办税负担。

4.应加快精细化管理步伐,将中小企业置于与大企业平等的地位。使其在公平、规范、法制的道路上健康发展。

5.赋予中小企业灵活多变的纳税申报方式。完善中小企业多元化申报方式,满足中小企业纳税申报个性化需求。借鉴实施日本的“蓝色申报制度”,凡是账证齐全、合法申报纳税的纳税人都可使用蓝色申报表进行申报,否则则使用白色申报表。蓝色申报表的使用者可享受一系列的税收优惠待遇,以鼓励纳税人建立健全会计制度,进行正确的纳税申报。我国中小企业的素质普遍不高,不愿真实地建账纳税,这一直是税收征管中的难题。引进这项税收优惠鼓励制度可以培育纳税人正确建账、如实中报纳税的意识,从长远角度来看,也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进一步推广中小企业税务代理制度,拓展中小企业的法定代理业务范围,逐步建立健全税务审计常规机制,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纳税成本。

(四)强化税收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

税务机关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管理服务型”理念,改进工作作风,树立与企业共患难的服务意识。

1.利用网络、媒体广泛开展税法宣传,提供优质的税务咨询服务,使中小企业能及时获得税收法规变动的可靠信息,以利其依法遵章纳税。

2.加强税企互动,及时沟通政策信息,了解纳税人的需求,同时大力加强中小企业税法知识的培训,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3.积极开展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权利救济。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主渠道作用,切实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4.设立中小企业税收服务管理中心。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税务部门应该提高税收服务意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服务力度,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应本着“重服务、轻处罚”的思想。具体而言,税务部门可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服务管理中心”,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税收宣传和纳税辅导,及时为中小企业办理纳税登记、发票购买等涉税项日。对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的中小企业提供建账建制的指导、培训等服务,以此来提高税务部门工作效率和降低纳税人的纳税成本。同时,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户籍管理和税源监控,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经营、税源变化等情况,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五)要充分重视财政政策对税收政策的配套作用

要改变现阶段只运用税收政策而忽视财政政策的状况,积极地安排财政资金的直接投入。首先,同家应尽快出资扶助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建立包括培训中心、商情信息中心、政策咨询中心在内的各类服务体系。其次,应通过国家独资或南国家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资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技术成果的研发中心,提供直接适合中小企业的技术产品,并对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科研项目活动给予一定的技术补贴。

[责任编辑:唐玉萍]

作者:凌辉贤

上一篇:镇党委度组织工作总结下一篇:监察支队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