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罗甸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

罗甸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 篇1

罗甸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

1调研背景和意义

1.1调研背景

规模以上工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新中国成立后, 尤其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 八五”、“ 九五” 的快速推进,以及“十五”“十一五” 的稳步发展,中国的工业发展成绩卓著, 推动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形成了环渤海重工业带、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对于欠发达的贵州来说,“十二五”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集中打造“五个100工程”更好的实现富民强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罗甸受交通因素的限制,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全县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23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5.4亿元,产值总量小,与罗甸辖区面积3013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资源显得格格不入。

1.2调研意义

工业的发展将带动社会不断进步,特别是大中型规模以上工业的发展,将大量解决社会就业,实现税收推动科技发展等一系列的进步,贵州在“十二五”围绕“四化”同步,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滚动发展,为全省发展聚集更多要素、积蓄更多能量。

第1页(共5页)

罗甸工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关起门来搞经济是发展不起来的,发展需要与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的发展大环境有一定的交流与信息共享,掌握完善的发展信息,找到本地的发展优势才不会失去最好的发展机遇。

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9.7%;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8.9%,中部地区增长10.5%,西部地区增长11.3%,贵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6%,居全国第二位;罗甸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6.5%;似乎从何种角度看,罗甸规模以上工业发展都是不错的,但无论是从国家对贵州的要求还是省、州对罗甸发展的要求来看,罗甸要实现与全国人民的同步小康,我们需要更高的自我要求和发展力度,规模以上工业的发展必将是重中之重。

2资源结构与发展现状

2.1罗甸县的资源结构

资源是工业企业发展的基础,县境内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矿藏资源和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境内河流属珠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南盘江、蒙江、曹渡河;蒙江由西北向东南斜贯县境,注入红水河;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41%;矿藏有硅石、铁矿、辉绿岩、米黄色大理石等;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硅矿储量78.4万吨,远景储量大于300万吨,辉绿岩储量较大,色泽美观,石质精密,无孔隙,板材磨光面光洁度高,可雕刻性能好,其远景储量在3000万立方米以上;还有煤、锑、褐铁、铜、砷、汞、冰洲石等矿藏。丰富的资源结构为罗甸工业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罗甸工业企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2.2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展现状

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当经济发生动荡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地区,所有身处其中的企业都会受到影响,由于全球工业生产和贸易疲弱,价格水平回落,国际金融市场持续波动,世界经济增速继续小幅回落,发展中国家困难增多;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全年实现利润总额62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增速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虽然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较快,但也要看到,因需求不振、产品价格下降等原因,部分行业发展放缓。

2.3罗甸规模以上工业发展现状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工业企业经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贵州与全国同步小康的历史性机遇,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总体工作要求,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县”战略,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规模以上企业比重低、分布不均衡。全县有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不足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布的地区结构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城区附近,全县不到三分之一的乡镇有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发展速度慢,实力弱,2013年23家企业实现增加值6亿元,但信邦一家就实现2.8

3亿元,占47.17%。23家规模以上企业至2013年12月止尚有4家家工业产值达不到2000万元,其中有两家刚刚入库产值只有500余万元。

二、企业配套不完整,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由于缺乏产业发展方向的宏观指导,我县农副产品加工、药材加工、石材加工等几大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小而全”和重复建设问题。如石材企业分布散,各自为政,在协作配套上还不适应龙头企业做大的需求(包括质量和数量)。规模以上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市场的无序竞争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压力。

三、企业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部分规模以上企业中的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现象较普遍等。

3罗甸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建议县委、县政府根据有关政策,尽快制定鼓励、扶持规模以上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扶持突出“优先”和“更优”;抓紧研究中央、省、市相关政策,结合我县发展实际,积极向国家、省争取优惠政策;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各种所有制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让其充分享受政策的扶持。

二、为解决企业重复建设问题,加强宏观指导,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为企业快速发展搭建优质平台。抓好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整合园区现有资源,提高园区投资强度,注重功能配套,保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三、以优胜劣汰的管理服务为平台,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对企业进行宏观指导,创新管理机制,打破企业家族管理观念,建成规模以上企业管理资源库,在融资、人才、技术、用工、市场方面提供全面服务,搞活县域经济体系,对发展迅速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政府应及时给予表彰,并考虑设立奖励基金,对有功人员予以重奖,同时企业享受更为优惠的扶持发展政策。建立督查服务机制。政府可委托有关部门成立由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成的评议小组,依据标准,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并根据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企业开展咨询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罗甸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 篇2

1.1 饲料产量持续增长

近年来, 南充各饲料生产企业不断提升产能, 强化营销, 推动了当地工业饲料产量不断增长, 近3年饲料产量年增幅均在10%以上。2013年, 南充市工业饲料行业产值达8.1亿元, 饲料产量22.7万吨, 增幅为10.3%。

1.2 饲料质量稳步提升

南充连续多年在饲料行业开展“重质量、保安全, 重信誉、促效益”活动, 不断提升饲料质量。近3年来, 在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三个环节对饲料产品进行随机抽检, 经四川省饲料监察所实验室检测, 饲料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7.8%、98.3%、99.1%, 饲料合格率在高位不断提升。同时, 养殖户对工业饲料产品认可度不断提高, 饲料质量争议案件不断减少。

1.3 饲料产业集中度高

南充饲料产业经多年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 多数饲料企业不断萎缩, 少数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使饲料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随着部分生产条件差、竞争力弱、产能低的企业被淘汰出局, 饲料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1.4 饲料产业化已现雏形

各饲料生产企业积极延伸产业链条, 以饲料产业为基础, 形成“饲料生产+规模养殖+畜产品加工”一条龙的产业模式, 带动畜牧产业快速发展。一些饲料生产企业已基本形成产业化经营, 同时, 一些养殖企业已形成了产业化程度较高的集团企业。

1.5 饲料监管不断增强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开展专项整治, 实施检测检验, 强化饲料质量监管, 保障全市饲料行业快速、健康发展。检查饲料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共3 425个 (次) ,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饲料, 查处违法行为9起。在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随机抽取饲料样品110个, 并送省饲料监察所实验室检测, 除1例检测结果为铬超标外, 其余均为合格。使用“瘦肉精”快速检测卡检测规模养殖场11 202个 (次) , 检测生猪、肉牛、肉羊尿液共6.96万头 (份) , 未发现添加和使用“瘦肉精”等违禁物的行为。

2 存在问题与困难

2.1 饲料产量小

2013年, 全市工业饲料产量为22.7万吨, 仅占全省饲料总产量的2%, 在全省排名第10位左右, 与南充畜禽出栏量在全省排名第2~3位的状况极不相称, 饲料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每年约需工业饲料100万余吨, 70~80万吨饲料市场份额均被成都、眉山、绵阳等地甚至省外饲料企业产品占据, 导致南充本地养殖成本升高, 养殖户效益降低。

2.2 产品竞争力弱

全市饲料行业没有省级或国家级名优企业, 市内企业普遍属于家族式企业, 缺乏企业管理人才, 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 缺乏饲料科研人员和设施, 新产品开发能力严重不足, 导致了饲料产品竞争力弱。

2.3 发展潜力不足

现有饲料生产企业多数生产场地狭小、流动资金缺乏, 难以进一步扩大生产。随着城市扩建和规划, 一些现有饲料企业被迫退城入园, 受多种因素制约, 入园企业均长时间难以建成投产。新修订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相关规范, 对饲料企业的从业人员、生产设备、生产场地、检化验设施要求越来越高, 部分企业面临被淘汰出局。有意从事饲料行业, 计划新建饲料生产企业的业主, 多数因难以获得政府在土地和资金上的支持, 而被迫放弃饲料生产, 导致了全市饲料产业难以快速发展。

2.4 饲料质量监管难

多数地方农牧业部门均未设置饲料质量监管专门机构, 饲料监管和执法人员严重不足, 全市无一家有资质的饲料检验单位, 饲料监管手段落后, 目前多停留于眼观、手摸、询问等原始阶段。同时, 需要监管的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众多, 导致了饲料质量监管难度加大。

3 发展对策与思考

3.1 大力扶持饲料产业发展

3.1.1 加强组织领导。

南充各地应把发展工业饲料产业作为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基础和抓好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3.1.2 制定优惠政策。

制定和实施饲料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的优惠政策, 特别是在饲料工业企业用地政策上予以倾斜, 切实解决新建和扩建饲料厂用地难问题。

3.1.3 逐步加大投入。

各级财政逐步加大对工业饲料行业的投入, 支持发展公益性饲料新技术科研机构, 壮大饲料技术推广机构。农业担保部门积极为饲料企业贷款进行担保, 引导金融机构向饲料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保障饲料企业资金充足, 运转正常, 促进全市饲料行业快速发展。

3.2 招商引资, 带动饲料产业发展

3.2.1 大力宣传南充的“双中心”区位优势和良好投资环境, 利用南充近百万吨的巨大饲料市场空间, 力求招引品牌响、质量好、规模大的饲料生产企业, 在南充投资建厂, 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3.2.2 积极引导外地资本投入南充饲料产业, 与本地饲料企业合作改、扩建或新建大型饲料厂, 推动本地企业上档升级, 促进全市工业饲料产量增长, 饲料产品质量再上台阶。

3.3 全面服务, 促进饲料产业发展

3.3.1 开展技术指导。

大力推广饲料前沿新技术, 指导饲料企业开展改、扩建工作, 优化生产工艺, 提高饲料产能, 强化质量控制。

3.3.2 实施人才培训。

采取聘请行业专家专题培训与企业推选骨干进入专业高校学习等方式, 对饲料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进行能力培训, 推动本地饲料企业由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

3.3.3 搞好信息服务。

健全饲料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为饲料企业提供饲料原料信息、市场行情信息及畜牧业生产信息, 为饲料企业搞好饲料生产服务。

3.3.4 完善基础设施。

在达成线或南渝线货站附近, 规划建设川东北饲料原料交易市场, 方便企业采购饲料原料, 降低企业采购成本。

3.4 强化监管, 规范饲料产业发展

3.4.1 健全监管体系。

进一步建立健全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全方位监管网络, 强化质量监管, 确保饲料质量安全。

3.4.2 强化行政执法。

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与执法能力, 严厉打击添加和使用“瘦肉精”、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饲料等违法行为, 规范饲料行业生产、经营秩序。

3.4.3 完善检测手段。

罗甸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 篇3

关键词:北海;工业企业;科技创新

1 北海市科技投入状况

2013年,北海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在受国际金融环境的困扰下,依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企业科技投入快速增长为北海工业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科技的投入包括人才的投入和经费的投入,2013年北海科技投入中人才投入和经费投入双双齐飞,成倍数增长。

1.1 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科技人员队伍不断扩大,创新活力不断增强,为企业创新水平和创新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人才保障。

1.1.1 全市规模以上科技活动人员快速增长,为北海工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2013年全市参加项目的科技活动人员1468人,比2008年的508人,增长1.89倍;其中反映企业自主研发水平的研发人员达到1259人,比2008年226人,增长4.57倍;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748.1人年,比2008年160.15,增长4.67倍;28个企业研发机构中科技人员就有1023人,比2008年7个企业研发机构144人,增长6.1倍。

1.1.2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员投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科技人员的65%以上,引领北海工业发展的方向。2013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员达到958人,比2008年144人增长5.65倍,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科技人员增长3.76倍。

1.1.3 两大产业园区成为企业研发人才集聚地。2013年我市高新区和工业园区共有研发机构14个,全市研发机构28个,有一半落地在这两个园区,共有研发人员810人,占全市规模以上研发人员六成以上,其中硕士以上45人,占全市一半居多。

1.2 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地位已毫不动摇,企业科技经费投入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为企业开展科技活动提供了经济保障。

1.2.1 全市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快速增长。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3.8亿,比2008年1.5亿元,增长1.5倍。

1.2.2 企业内部科技经费投入成为企业科技经费投入的主力。2013年科技经费中八成以上来自企业内部资金,企业内部资金高达3.1亿元,占全市科技活动经费的84.2%,比2008年增长3.76倍。

1.2.3 政府对企业科技经费投入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强。2013年政府扶持资金0.17亿元,比2008年0.04亿增长3.25倍。

2 北海市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产出情况

2.1 发明专利增长急剧

2013年,广西实行专利倍增计划,使我市专利申请量急剧增长,当年申请的专利就达226件,发明专利124件,发明专利比重为50.44%。2008年全市专利申请仅8件,发明专利3件,比重为37.5%。2013年专利申请量是2008年的27倍多,发明专利是2008年的40倍之多。2013年有效发明专利111件。

2.2 新产品研发投入结硕果

2013年全市有新产品研发项目103个,比2008年的48个项目增长了1.14倍;全市投入新产品研发经费2.4亿,比2008年的0.4亿元增长5倍;新产品研发经费投入喜结丰硕成果,2013年全市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23.6亿,比2008年的4.3亿增长4.48倍,其中新产品出口2.3亿,实现零突破。

3 北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工业企业产学研紧密度不够

2013年北海与国内高校合作的项目仅有20个项目占总项目数的14%,仅投入93万元,占外部经费支出的35%左右。

3.2 人才缺乏制约创新能力提高

2013年北海规模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61825万人,仅有博士生22人,研究生65人,高科技人才比重仅为0.14%,严重制约着北海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3.3 创新成果转化率低

2013年北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达到226件,其有发明专利124件,但专利转让许可数仅为2件,不足专利申请量的1%;专利转让许可收入为0,创新成果专化率低,将影响企业家创新热情,伤害企业科技投入的热情,影响企业发展,最终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3.4 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不高,科技创新活动面较低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6家企业,有科技创新活动的企业40家,科技创新面为21.5%,科技活动面低下。小型、微型企业创新活力不足,2013年全市小型微型工业企业128家,只有21家企业有科技活动,仅占小型微型企业的16.4%,低于全市创新面5.1个百分点。

4 增强北海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能力的建议

在全球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渐崛起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经取代能源、资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生产力飞跃的主要瓶颈。

4.1 推动产学研的紧密合作,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北海市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实力不强,在大多数产学研合作中,企业并不是主角而是配角。加快建设企业研发中心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紧贴企业搞研发,形成产学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4.2 营造良好环境,为科技创新转化搭建良好的信息交易平台,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研究开发经费逐步增长的政策措施,健全科技投入体系。完善所得税优惠、创新产品激励和奖励、收益分配等政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4.3 要在建立人才辈出机制上求突破

近年来,北海市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中青年人才没有像雨后春笋般一茬茬冒出来。要给拔尖的中青年人才以施展身手的舞台和独挑大梁的机会,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努力让创新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人才崭露头角,激发创新源泉。

4.4 筑巢引凤,实现产业带动创新

通过对北海地缘、资源等经济环境、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如何在政策环境上下功夫,打造具有北海特色的产业集群,實现产业发展对创新的需求,鼓励企业与科研联动,用创新的成果再促产业的升级。

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4

4、努力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力争10月份挂牌运行;加强县、镇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不断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积极扶持、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逐步扩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推动全县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5、着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加强企业管理和企业家队伍建设,及时组建“县专家服务团”,积极推行“对标管理”“精细化管理”,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普遍提升。合理引导非公规模以上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继续推行成本、资金、质量、安全等基础管理工作,强化财务管理,堵塞“跑、冒、滴、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各类规章制度和标准化操作规程,健全企业监控体系,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6、认真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目前县农行为企业融资18630万元,工行为企业融资万元,信用社为企业融资3890万元的基础上,积极向驻金融机构上级推介,适时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对接会、签约会,努力协调驻金融机构为企业融资,争取下半年增加贷款额度1.2亿元,积极督促、协调邮政储蓄银行给鑫海矿业、秦华贸易签订的融资协议得到及时落实,全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积极加强与水利局、交通局等部门的联系,协调解决超顺铸业公司、万禄工贸公司、天盛矿业公司道路、河堤修建问题;加快和电力局联系为隆泰石墨矿、岩湾石墨矿、南方矿业和嘉陵再生资源利用等企业解决用电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篇3

党的报告指出: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县域发展应该以哪一方面做为我们的工作重点定位呢?项目建设作为未来区域社会经济事业发展唯一的支撑希望,本人按照全县党的群众路线调研要求,以工商产业项目建设为主题,于近期集中精力走访重点单位,通过深入调研、听汇报、实地考察座谈、广泛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并通过各种途径深入了解重点项目建设,结合我县实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完善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现将此次专题调研情况报告如下,提出一点个人拙见供领导参阅。

一、我县工商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情况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率领全县人民凝心聚力抓发展,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等各项战略,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和调度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项目建设规模成倍增加,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区域综合承载能力,强化全县产业发展基础,拉动全县经济即期增长和积蓄发展后劲,加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重点项目建设规模日益扩大,重要性更加突出。如“十二五”以来,我县工商产业共累计实施项目建设45个,完成投资64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20%,年均增长46.2%,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3%,保证了GDp13.1%的平均增长速度。三年来,年均工商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超过了50%,人均投资赶超到全市的平均水平。

2、摸索积累一定经验,化解了各种新问题。随着重点项目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建立起市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各项目主管部门和单位、项目单位三级组织管理体系,以及市领导挂帅推进、目标任务分解、定期调度例会、开调度单整改等成体系的调度推进机制,重点项目建设的管理得到有效加强和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管理力度进步加强。但同时,重点项目建设建设也是焦点难点问题和矛盾多发地、集中地,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及其他综合承载压力加剧,尤其是重点项目一些土地、资金等要素获取的难度也同样加大。

3、项目推进机制激发了新的活力。创新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分行业、产业组建了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领导与部门包抓责任制,每个项目各有一位县级领导同志挂帅,主要依托一个部门成立,多个相关部门参加,以这种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指挥机构,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实行大项目建设领导包保责任制和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20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县级重点项目,对在建项目、拟新开工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协调服务,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有效地整合领导力量、工作力量,加大了推进力度。一批新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县,其中,龙源风电项目、六万吨铸铁配件项目、三十万吨过磷酸钙项目建设。1-6月份,全县工商新开工项目1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9个。完成投资15.9亿元,完成年计划49%,为近几年进度最快的一年。

4、项目建设的思路呈现新的时代特征。一是标准更加务实。紧紧围绕推进富民强县、建设幸福县这一目标,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我县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最终实现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的“双增加”,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凡国家产业政策禁止的项目、环评不过关的项目坚决不上,凡“赔钱赚吆喝”的事坚决不办。二是方式更加灵活有效。在科学进行产业规划、项目策划的基础上,积极适应新的全球产业转移、资本流动规律,积极开展双争取活动,组织参加各类经贸洽谈会等重大招商活动;整合部门、企业、园区的资源,建立专业招商队伍,开展专业招商;选择重点地区和城市,有针对性地开展“蹲点招商”、“敲门招商”,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如,今年西洽会“双对接”活动,共对接项目6个,投资总额19亿元。三是企业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注重以商招商、以项目招商,引导鼓励支持企业通过股权转让、资产重组、购并联合、技术引进等多种方式,与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进行合资合作,既引进了新的技术、新的资金,又促进了现有企业的规模扩张和效益提高。如,三合磁铁选矿技改项目达产后,将成为我县铁原料第一大生产基地。中苑黄金采选项目、石材产业园建成投产,将成为目前西北技术领先的技术研制中心和出口基地。

5、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聚集度实现新的提升。成立的项目包抓责任制和考核体系,既是一种领导方式和推进机制,更是推进产业招商,提升产业聚集度的重要举措。坚持把上大项目与培强产业结合起来,无论是原有企业通过内部挖潜、横向联合、技术改造、战略合作等多种途径上项目,还是新引进项目,都重点围绕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产业的集群发展,做强做大优势产业,促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对于打造工业、商贸产业高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必将产生重大促进作用。

6、项目建设为加快富民强县进程起到新的推动作用。全县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强力推进,既加快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又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还增强了持续发展的后劲,有力地促进了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等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工商产业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策划储备不足。突出表现为部门对项目策划储备工作不重视、不主动、不细致,很少提前3-5年对中长期储备项目进行策划、筛选、论证。从“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储备情况看,虽然在全县范围内已经开展了两轮“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的提报工作,但目前汇总的策划储备重大项目只有23项、投资仅35亿元,与测算的“十二五”期间300亿元投资规模有较大差距。从争取中央和省市投资项目情况看,不少时候是我们及时了解到了国家、省市扶持政策,但由于项目策划储备工作不充分,手头没有项目或者没有成熟的项目,只能临时拼项目、找项目,往往在短时间内拿不出符合要求的项目(包括项目的规划论证、可行性研究、审批立项等具体材料),而无法获得上级资金扶持。

(二)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不够。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够。部分列入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项目因在项目选址、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建设条件落实、资金筹集等方面的研究不深入,致使项目列入计划后因无法实施而取消投资计划。二是项目设计深度不够。初步设计时对项目建设条件、使用功能、整体效果等方面考虑不周全,对主要建设内容、工程量清单等测算不准确,造成工程开工后设计变更、工程量变更过多。三是项目概算编制不全面不细致。部分项目在编制投资概算时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发展中仍只考虑了工程建设费用,而土地补偿、拆迁等费用未计入投资概算。一方面是超概算问题时有发生。

(三)项目建设管理监督“多位一体”。主要表现为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责权不明晰,这点在我县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中尤为明显。在多个领域存在着项目建设、监督、管理“三位一体”的现象,这些单位既是项目建设单位,同时也是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督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教练员、运动员,项目监督管理质量受到影响。

(四)项目后期管理相对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少数项目竣工验收后移交不及时。二是少数项目竣工验收后结算不及时。三是项目投入使用后未开展后评价。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运营一段时间使用后,全面评价项目实施后的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经验与教训等,是不断总结提高政府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决定政府投资充分发挥效益的关键。目前我县各类项目都还没有开展这项工作。

(五)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要素制约方面,一是土地制约。突出表现为土地指标严重不足,土地审批流程和审批时间过长。二是资金制约。我县项目多元化融资渠道还没有形成,项目融资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项目融资难度加大,小企业及新建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尤为突出。环境制约方面,另外,项目前期工作周期过长也是制约因素之一,一方面是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本身就相对复杂,项目建设申请办理立项审批、规划许可、土地征用、土地权属登记、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手续,涉及规划、国土、建设、发改、环保、消防等多个部门;另一方面是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衔接、协调配合不够和项目建设单位不了解手续办理常程序的主观原因,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甚至出现项目手续不全即开工建设的现象。

三、工商产业项目工作对策与建议

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座谈考察和讨论分析等,调研组同志共同认为,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特别是针对当前日益扩大的管理规模、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等原因,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重视不够之处,应该有序梳理逐一加强和完善。从当前完善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的角度上看,初步提出以下三个需要突出重视及解决的重点及难点方面的问题。

1、必须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推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培植财源、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能够引进大量资金,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最终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因此,要充分认识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不断推进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新的突破。一是继续强化项目带动战略。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没有项目就没有后劲,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大项目大发展,好项目快发展,没有大项目、好项目,可持续发展就要大打折扣;项目不落地,再好的规划和蓝图都是水中望月。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把推进项目建设和加快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通过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不断扩大投资,改善民生,增强发展后劲,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切实加强项目策划储备。认真分析研究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充分考虑平阴发展实际,既要重点谋划和储备一批具有资源、区位等传统产业项目,又要“无中生有”,抓紧提报一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高新技术和现代新兴产业项目;要着眼于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谋划一批社会公益事业和民生项目。对条件成熟、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要聘请县内外知名专家组建工程咨询专家库,评估论证项目规划建设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提高重点项目策划的水平与质量,并协调争取进入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规划盘子,以争取更多的上级资金支持,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连续增长。建议设立重点项目策划基金,主要用于重大项目的规划论证、规划可研编制、资金争取等必须把加强组织领导和机制建设作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坚实保障。一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完善指挥部的领导体制,实现行政推动和市场主体的有机结合,是推进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有效组织手段,也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有效体制机制。要继续坚持领导小组领导、县政府主抓、指挥部推进的工作机制,并在实践中加以调整、完善和改进,实现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统一指挥、协调沟通、高效运转,确保工作的实效。二是切实明确落实责任。要进一步明确各指挥部的职能定位和工作任务,认真落实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落实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参与包保的领导同志要按照责任分工,深入项目单位进行督导,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各责任部门单位要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方位、全过程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强调度考核。及时召开各种形式的调度会,跟踪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协调解决,确保工作有序推进。把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纳入科学发展目标考核体系,作为衡量各级各部门工作业绩和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

3、健全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落实“县级领导包挂”责任机制,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个指挥部、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协调服务机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报告通报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严工,对未开工项目抓督查,推进项目开工,对意向项目抓跟踪,使项目尽快落实。不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一是准确把握宏观环境。有关部门要认真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加强对投资政策的前瞻性分析和研究,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二是创造良好微观环境。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城乡规划、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市场准入条件要求的新上项目,要简化程序,及时办理,保障项目尽快开工。三是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要着眼长远,完善规划,加快水、电、路、绿化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招商引资的优惠措施,为入园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软硬件条件和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格项目建设监控机制,对开工项目抓进度,保证如期完成。

必须把创新方式方法作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要拓宽眼界,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既注重引投资数额大的大项目,也重视引进成长性好的科技型小项目;既抓好内资项目,也抓好利用外资的项目,全面提升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一方面积极“走出去”,主动出击,上门招商;另一方面,要坚持“请进来”,邀请外地有投资意向的客商来实地考察参观,增进了解,扩大合作。要鼓励本地企业结合实际,通过内部挖潜、横向联合上项目、技术改造上项目、扩大规模上项目、装备提升上项目等多种途径,着力推进产业链的延伸发展,产业集群的集聚膨胀。要充分利用日常招商工作积累的信息资源,积极为本地企业牵线搭桥,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形成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坚持集中、集约、高效的原则,把园区建设成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主阵地,科学规划,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承载能力,形成产业发展的集群效益。

4、必须把突出质量效益作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基本遵循。坚持招商“选”资,在做大总量、提升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把能不能增加财政收入,能不能增加居民收入,作为评判好项目的重要标准,高标准策划项目、引进项目。特别是在项目策划上,要重点围绕发展优势产业、扩大园区招商、搞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加快服务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开展项目策划,坚决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项目。要从产业集群着眼,围绕拉长产业链和产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设立招商项目库。要高起点搞好重点招商项目的策划包装,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行业权威人士、高层科研机构参与指导或承揽产业规划、项目策划和骨干企业发展计划的编制工作,增强项目的可行性和吸引力。

罗甸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 篇5

为了推进**市模以下工业调查单位核查试点工作,了解掌握全省工业经济生产经营情况,5月3日至4日,省统计局工业处处长**、省工信委运行处处长**等一行五人,到**市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及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组一行在**市常务副市长**、红河州工信委副主任**等陪同下,深入企业,实地了解情况。调研组先后来到红河综合保税区、**以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大红屯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惠丰铜业有限公司、**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实地察看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听取了企业详细情况介绍。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了调研座谈会,州统计局长黄伟主持会议,**市常务副市长**、州、市统计、工信的相关人员、**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部分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市统计局就规模以下工业调查单位核查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成果作了详细汇报。市工信局就当前**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以及下半年的工业经济增长点作了汇报。常务副市长**对省统计局、省工信委把规模以下工业调查单位核查试点工作安排在**市表达了感谢,并表示**市正在不断完善特色工业园区功能布局,力促南北选矿园区民营片区早日建设完成,不断引导传统有色金属产业向规模化、集中化方向发展,积极培育壮大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优化提升锡、铅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锌、铜、铝钛合金等战略性产业,着力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融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为省、州工业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与会同志广泛深入进行了座谈交流。**处长指出:一是2018年既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市即要关注全年的工业经济稳增长工作,更要关注工业经济总量。二是要跟踪、研究、分析中美贸易冲突对**市有色行业的影响。三是**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在**市工业经济中占比大,要调度好全年的生产,尽快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速扭负为正,为全省经济多作贡献。四是工信部门要突出重点,全力以赴牵头搞好规模以下工业普查。

**处长对**市核查试点卓有成效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强调:一是要总结提炼试点工作做法、经验,为全省开展核查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二是统计、工信部门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搞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业单位的普查。统计部门要高度重视2018年成本费用调查工作,特别是收入法增加值率的问题。工信部门要主抓规模以下工业的定期上报及普查工作。三是高度重视规模以上工业和规模以下工业的比重问题,努力提高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四是抓好达规工业企业的纳规入统工作,努力做大规模以上工业总量。

铝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6

为进一步了解百色市铝工业发展情况,根据办公室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安排,3月17日至18日,在陆永儒副秘书长的带领下,我们三人调研组到德保靖西那坡等三县对铝工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铝工业发展总体情况

(一)德保县铝工业发展现状

德保县铝工业主要依托广西华银铝,该公司自XX年6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目前,两条生产线已产出近10万吨氢氧化铝。据预测,今年6月底前将实现年产160万吨氧化铝全线贯通投产,年销售收入将达到41.6亿元。同时,华银铝德保生活区一期工程、石灰厂、钢球厂、华银铝外部供电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广西华银铝进厂专线铁路、物流园、编织袋厂等氧化铝配套项目进展顺利。

铝工业发展目标:力争到2010年建成年产320万吨氧化铝、50万吨电解铝、20万吨铝材加工等一批铝工业企业,进而加快铝产业链的形成。建成年产12万吨烧碱、20万吨pvc联合企业、50万吨石灰厂、8万吨碳素和编织袋、钢球、乙炔、耐温、物流等氧化铝配套项目以及铝材、铝制品、氧化铝应用产品等初具规模的企业。

(二)靖西县铝工业发展情况

1、项目基本情况

靖西铝加工及配套项目是XX年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新开工的重大项目,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为年产氧化铝240万吨、电解铝32万吨、铝塑板144万平方米、铝合金棒20万吨、汽车轮毂200万套、铝板带箔6万吨,碳素50万吨、石灰30万吨,总装机容量46.5万千瓦热电厂。工程计划总投资168亿元,预计可实现利税50亿元。

2、项目建设进度

靖西铝加工及配套项目于XX年年3月5日破土动工,不到一年的时间,电解铝项目去年底已经建成投产,今年一季度铝锭产量达7100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1亿元。氧化铝项目两组原料磨已投料带车试运,溶出车间所有流程已打通,沉降车间已完成热水制备1万立方,种子过滤、种子分解、蒸发车间已试水完毕。配套洗矿厂水池施工已完成,主厂房3个洗矿机和2个破碎机达到安装条件。配套1#蓄水池二坝以下的护坡已全部施工完成,2#蓄水池土方已完成60%。配套赤泥堆场、排泥库已全部开挖,正进行底部硬化和防渗处理。电解铝项目年产16万吨生产线仅用7个多月时间建成投产。XX年年11月5日,广西电网

公司220千伏同塔双回路送电线路工程基础工程完成,已为铝工业基地送电。2010年3月18日,总装机容量46.5万千瓦热电厂1号机组并网发电。年产3万吨氟化盐项目也已开工建设。目前,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达70多亿元,各项工作按计划进展顺利。

(三)那坡县铝工业项目情况

1、铝工业项目情况

(1)那坡县铝土矿资源概况

那坡县铝土矿矿区主要分布于东北部的城厢镇、龙合乡和坡荷乡,产地15处,总面积约182.81平方公里,预计远景储量达1亿吨以上。

(2)铝工业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为加快推进铝工业项目建设步伐,该县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通过积极争取,得到了区、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建设项目已被列入百色市“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列入广西“十一·五”工业化规划;二是在已完成全县堆积矿储量详查的基础上,加紧推进全县沉积型铝土矿详查工作,力争尽快摸清全县铝土矿总储量;三是在认真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选址、征地、供电供水方案,还就供水、供煤和改善大交通,目前,自治区交通厅已同意将该路段建设项目到广西“十一五”规划,同意将百大至平孟口岸的二级公路进行立项建设。自治有关部门也已决定对桂西地区(那坡县、靖西县、德保县)的工业用水进行勘测和设计,现已委托广西水利设计院进行设计,该县已完成工业用水调查摸底和数据收集工作。四是加强与越南邻县的沟通合作。通过多次会晤交流,现已和越南高平省通农县签订了联合办矿意向;同时,口岸升格的各项准备工作也正有序进行,目前,平孟口岸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得到进一步完善,口岸建设规划已基本完成,准备组织专家评审,力争明年上半年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口岸升格后,将成为中国与越南经济贸易来往以及从越南进口铝矿的重要通道和铝材加工品出口东盟国家的重要连接点。五是通过加强联系、沟通和项目推介工作,积极引进实力雄厚的客商前来那坡进行项目考察和投资洽谈,先后与山东信发铝电集团、山东鲁能集团、四川其亚公司、广东联泰集团、宜昌长江铝业公司、美国新世纪集团、上海世贸集团进行洽谈,并诚邀这些投资商到那坡进行实地考察、协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六是正在加快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七是正在加快引进铝工业项目的配套项目工作,为今后形成完整的铝产业链、产业集群打基础;八是投入260万元完成了永乐园区河堤防洪工程和桥梁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九是完成了工业发展总体规划,特别是突出以铝为主的工业园区详细性规划,已于去年十一月通过评审。

2、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完善项目区的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跟踪联系和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尽快做好那坡县至云南省富宁县(高邦)高速公路、田东至那坡铁路、百大至平孟口岸二级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为那坡铝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便利的条件。同时,尽快完善工业园区的详规,多方筹集资金投入工业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提供便利条件。此外,做好各个候选厂址供水工程项目的筹建工作,确保项目一旦落地,供水工程的建设工作能提前启动。

(2)加强与云南方面的沟通联系,促使用电、供煤问题尽快落实

在双方已签订供煤合作意向书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协商,争取在近期内与云南文山州签订正式的供煤合同;同时,加快本县境内的电网升级和改造,向矿区和厂区架设输电线路,进一步加强与文山电力公司的对接商洽,确保铝工业项目的用电。

(3)加强向上级请示汇报,加快项目申报立项工作步伐

积极主动向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争取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加快对那坡境内的矿产资源进行详查和工业勘探,加快项目申报立项。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能源供应紧张。随着铝工业的不断发展,电力不足已成为制约以上三县铝工业发展的“瓶颈”。

(二)中铝分公司将陪烧炉的建设分包给其他公司,但由于一些关系理顺不好,陪烧炉至今尚未建好,从而影响德保县氧化铝的生产。

(三)那坡县发展铝工业存在以下困难:

1、项目用地征地难。由于项目用地预审手续要逐级上报审批,特别对用地地类控制严格,没有超常规操作根本无法完成项目用地审批。

2、项目报批难。项目报批也要逐级上报审批,特别是铝工业项目是国家控制类产业,那坡铝项目建设迫切希望得到区、市及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3、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项目自身缺乏投入,抑滞了项目的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一)华银氧化铝二期工程由于岜蒙水库自身调蓄能力限制,即使农业节水达到规划设计水平,也无法满足氧化铝二期工程取水的要求。同时,靖西县也在鉴河上游兴建氧化铝

厂,该项目建设规模年产120万吨氧化铝,日用水量为7.84万m3,岜蒙水库也是该厂唯一的供水水源。若德保、靖西两县氧化铝厂同时生产,水资源将无法保证德保、靖西铝工业的用水需要。随着氧化铝产业链的拉长,鉴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建议由市组织有关部门对氧化铝项目生产用水寻找新的水源点建设水源工程。同时,加大对水源项目建设资金的支持力度,使工程早日完工投入使用,解决广西华银氧化铝厂及信发氧化铝厂的生产用水。

(二)田东至德保铁路项目已于XX年年1月23日启动。目前,德保段征地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由于资金不到位等因素,整个工程建设进展缓慢。为切实提高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快百色市铝工业基地发展步伐,建议市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快推进田东至德保铁路项目建设。

(三)目前,广西华银氧化铝一期工程已有两条生产线投入生产,产出氢氧化铝10万吨。今年6月底前将实现年产160万吨氧化铝全线贯通投产,为进一步推动德保乃至全市铝工业基地发展步伐,建议尽快实施百色至龙邦高速公路。

(四)为拉长铝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建议市领导协调华银铝尽快上电解铝项目及下游产品。

(五)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大对那坡铝工业项目支持力度,积极协调自治区和市有关部门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陆永儒麻艳萍 莫维铭

规上工业企业技改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7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工业技术改造,X县的经济发展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在技术改造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如技改意识不强、资金短缺、投资环境不够完善、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等问题。技术改造是推进工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X县的工业产品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得到提高。为了对X县工业技术改造的情况有较为系统和明确的了解,找出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驻X县工作分队通过与企业座谈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对X县工业技术改造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技改项目情况

(一)企业技改项目总体情况

2021年1-6月在统计库的工业技改项目16个,工业技改投资4.52亿元,同比增速40.9%。目前,X县已完成备案的技改项目共32个,其中,自治区已批复的“千企技改”工程项目有高林整体搬迁技改升级改造项目、(风采印业)年产3500吨塑料包装品生产线技改项目等6个;2021年自治区第三批“千企技改”工程项目预备上报裕龙家具厂年产20万套家具建设搬迁技改升级项目、(创新高)电子线路板专用垫板、家具板材深加工异地搬迁技改项目等11个。

(二)重点技改项目进展情况

XX有限公司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整体搬迁项目。该项目总计划投资6.9亿元,累计已完成5.6亿元的投资,是X县的“千企技改”、自治区“双新”项目(2019年获批)。项目占地350亩,该项目6月中旬已首板下线,目前办公楼正在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宿舍楼正在装修;车间正在安装调试阶段,计划在10月竣工。

XX生产基地项目。XX智能化生产基地新工厂计划总投资10亿元,是X县的“千企技改”(2019年获批)、“双新”产业谋划项目。于2019年9月开工建设,占地200亩,共计划建设15栋楼,总建筑面积约156775.95平方米,项目自开工以来已完成约1.83亿元的投资,厂房附属宿舍及用房已完成主体建设,进入装饰阶段。其中,主体车间已完成主体5775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2933平方米);锅炉房、废料仓库已完成基础施工,钢结构主体结构材料已进场;化学品库已完成钢筋混凝土框架。垃圾车房、倒班宿舍楼早已完成主体结构及内外墙抹灰;消防泵房主体结构已完成单体工程量85%。

二、主要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是重大技改项目较少。X县已备案的32个技改项目中,5千万以上的重大技改项目只有6个,重大技改项目相对较少。

二是各类保障要素制约明显。企业资金紧缺,融资困难仍然存在,造成部分技改项目投资计划缩水、落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主动参加技改的意愿不强。

三、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措施

一是精心谋划项目。落实工业技改任务目标,工业技改任务作为今年工业振兴绩效考核指标,将任务分解下发各镇及经开区,团结协力积极策划包装工业技改项目。

二是坚持政策推动,狠抓技改氛围营造。及时把扶持资金、惠企政策传递到每一家企业,确保企业能知晓、掌握、运用好政策。充分发挥自治区工业振兴资金的作用,积极引导X县重大优质工业项目和企业技改项目加大有效投入。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对技改项目确定后,要进一步加大部门间职能协作力度,按照项目升级改造计划,分别在用地、用林、厂房融资、科研、人才保障等方面加强对接扶持,促进项目按计划推进,早日投产。

罗甸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 篇8

市人民政府:

工业园区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使普洱工业园区真正成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工业经济的增长极,促进普洱工业园区科学有序发展。按照市政协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意见的要求,3月下旬至4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及市政协办公室、市政协经济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调研组,对普洱工业园区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学习考察了玉溪市、文山州部分工业园区建设管理情况,实地到普洱工业园区对园区规划建设管理情况、企业入驻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普洱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情况

普洱工业园区是全省30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自2006年11月建设以来,市(区)党委、政府把工业园区作为实施项目带动、加快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和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基地,大力推进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五年来累计完成投资14.82亿元,其中工业园区管委会、供电、水务等部门投入基础设施建设4.79亿元,企业投入固定资产10.03亿元(天士力累计投入1.69亿元,建峰水泥厂三线投入2.6亿元)。2010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5亿元(其中天士力完成工业总产值1.2亿元),上缴税金2376万元(其中建安税200万元、天士力上缴税金1327万元)。

(一)抓规划,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不断完善

普洱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共有六个片区,规划总面积达到59.4平方公里。其中,倚象片区位于主城东南,规划区面积为8.45平方公里,是以附加值较高的生物资源加工型产业为主的高新科技园区,目前入驻在建企业1户。普洱茶加工科技园区位于主城西南,规划面积为10.15平方公里,是以茶产业、生物制药和食品加工业为主,综合加工业为辅的工业片区,目前入驻企业75户,其中建成40户,在建35户。整碗片区位于主城西南,规划面积为9.36平方公里,是以综合加工产业为主,新型建材为辅的工业片区,目前入驻企业5户,其中建成2户,在建3户。莲花片区位于主城北部,规划面积为3.26平方公里,是以城市配套发展产业为主,仓储为辅的工业片区,目前入驻建成企业2户。曼歇坝(南岛河)片区位于主城南部,规划面积12.68平方公里,是以仓储物流为主,加工业为辅的工业片区。宁洱片区位于宁洱县城外围,规划控制范围为15.5平方公里,是以林板、林化、新型建材、物流产业为主、生物资源为辅的工业片区。

(二)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平台不断加强 普洱工业园区管委会始终把搞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园区投资环境,加快园区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按照各片区规划和入驻企业的情况,基础设施建设集中于普洱茶加工科技园区、整碗片区、莲花片区和倚象片区。普洱茶加工科技园区总规划面积10.15平方公里,一期开发5.6平方公里,是目前重点建设的片区之一,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备,累计完成混凝土路面铺设20.8公里,完成雨污水管网20余公里,河道改造8公里,土石方挖填440万立方米,建设110KV变电站一座,架设10KV输电线路15公里,水库2座,日处理5000立方米水厂2个,通讯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并按照“林中园、园中林”的建设理念,突出特点,打造“生态”园区,将普洱茶科技加工园区60%的企业都规划建设在山林中;整碗片区新建部分共征地700余亩,进行了场地平整、河道改造、供水管网架设以及完成了10千伏电力线架设2000余米;莲花片区在已开发土地100余亩的基础上,近期将开发700余亩,用于解决部分城区搬迁企业的安置及发展相关城市建设配套产业;倚象片区于2009年底开工建设,至主城区的一级道路已建成通车;其余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三)抓管理,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和服务管理水平成效明显 普洱工业园区管委会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的实际,以构建和吸引新型工业化产业企业入驻园区为目标,通过完善园区招商引资宣传材料和招商引资办法,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发展壮大的重要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制定了企业入驻园区的标准,入园项目必须符合园区产业规划,符合环保要求,并要求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必须在500万元以上,投资强度在50万元/亩,产出强度100万元/亩以上,低于以上标准,原则上不单独供地建设;二是成立了由管委会、国土分局、工商分局组成的入园项目审核领导小组,对每个入园项目进行审核。截止目前,共有82户企业入驻建厂。企业资金到位情况良好,其中市外到位资金7.3亿元,共收取企业入驻保证金2.9亿元。

普洱工业园区管委会在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在加强服务软环境方面,主要是搭建了两个平台,建立了四项制度。即:建立了园区信息网站,搭建对外交流和宣传平台;成立了普洱工业园区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搭建了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投融资和产业发展平台;建立了项目入园联系会议制度、企业入园手续领办员制度、企业联系人终身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在为企业完善入园项目手续方面,园区管委会加强与发改、建设、规划、环保等部门的对接协调,采取便捷、高效方式加快办理有关手续。在扶持企业发展方面,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企业成长。如,对思茅城区搬迁企业或符合园区主导产业规划、成长性好的入园企业给予1-3年贷款额度为200-500万元的贴息扶持;2009年市政府189号文件对企业给予行政事业收费减免做了详细的规定;对于重点企业的扶持制定了不同的措施,如天士力帝泊洱建设项目,该企业在普洱范围收购茶原料资金的贷款由市级财政给予全额贴息,佳浩茧丝绸集团在地价上优惠外,市政府正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基地建设,并在建厂期间给予贴息。在帮助企业提高融资能力方面,园区管委会通过多方努力,企业贷款周转金制度雏形已基本形成,园区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已累计筹措资金500万元帮助企业进行贷款置换。在扩大融资、保证园区建设资金需要方面,园区管委会积极采取BT模式、争取开发园区商业用地的政策、预收企业入驻保证金等方式多渠道融资,筹集园区建设资金。

(四)抓和谐,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扶持与发展

普洱工业园区管委会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扶持与发展中,始终以“城乡共同繁荣、工农共同发展”为目标,积极稳妥做好被征地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一是在每个片区中都规划预留30%的土地作为综合用地,其中15%预留给被征地农民,并规划在最好地段,同时将公共车站、停车场、加油站等经营性配套设施交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并配套医院、学校等公益性设施,既完善了园区作为新型工业城镇的配套功能,服务了入园企业,又解决了被征地农民将来的收入问题;二是坚持每年为当地被征地农民做一至二件实事,近几年来,为木乃河村民小组落实了商铺、出租房、新村建设宅基地,开发了人均两亩高标准茶地等;三是帮助被征地农民组建经济实体,开办了社办企业木乃河砖厂,组建了运输队和土建工程队,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入园企业在建厂中使用的砂石料在同等条件下由当地农民提供,当地农民通过拉砂石料跑运输、挖填土方及建工程累计取得的收入约800万元;四是优先安排被征地农民到入园企业中就业,现已安排涉及被征地村民小组农民就业240人。通过以上措施,并随着园区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建园前2006年的1500元提高到2010年的3500元左右。

二、普洱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对建设发展工业园区的认识有待提高。普洱市尚属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由于历史、基础条件、区位等多方面原因,普洱的工业发展起步较晚,与省内外工业发达州市相比,工业发展支撑力度不够,工业发展水平低,工业化程度较低。虽然几年来,普洱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软硬环境建设滞后、招商引资方式陈旧、投融资渠道单

一、开发模式创新不足等问题,并且对发展和建设工业园区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通过园区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承载大项目入驻的观念还不尽统一,各部门齐抓共管、多方共筹资金建设发展园区的态势还没有形成,指导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政策性意见尚未出台。

(二)园区规划有待完善。经过几次调整,目前普洱工业园区已由初始的“一中心三片区”21.06平方公里拓展到六个片区59.4平方公里,虽然《普洱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调整>》方案已通过市级专家评审上报市政府待批,但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在总体规划下各片区规划布局还需要进一步论证,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等方面还有待于加强和完善。特别是片区规划与中心城区发展规划、泛亚铁路修建紧密结合、综合考虑方面还有待完善。

(三)招商引资工作还需加强。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在交通基础条件、劳动力素质、产业发展、区位优势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进入园区的企业基本上属于中小企业,投资规模和生产规模小,缺少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大项目,产业集聚效应不强。同时签订投资协议的项目由于受区位的限制及企业基于长远发展战略的考虑,企业投资计划不明确,引进大项目入驻企业的速度、难度较大。

(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普洱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在场地平整、道路建设、河道改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水、电、通讯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一是由于资金筹措困难,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均未动工建设,难以满足企业排污需求;二是由于园区规划调整,普洱茶加工科技园区范围扩大,原设计、建设的供水、供电及通讯设施难以满足部分入园企业生产生活需要。

(五)融资困难较多。普洱市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大部分中小企业均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期,企业规模小,靠自身实力难以发展壮大。同时,为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园区,以低成本地价出让了部分工业用地,致使园区土地成本倒挂。截止目前,园区因政策变动、招商引资土地优惠等因素,成本倒挂已达4849万元。金融部门对园区的前景也缺乏信心,园区开发公司除了农村信用社给予贷款1140万元外,没有获得其他金融部门的支持,金融部门对园区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

(六)园区管理体制尚需完善。一是管理权限设置不到位,土地管理、项目审核等方面的管理权限不落实。二是园区管理层人心不稳。目前普洱工业园区管委会划为事业单位,不属于综合性的管理部门,无行政编制。园区建设初期,从市、区有关部门抽调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为公务员,虽然都进行了公务员身份登记,但园区干部思想上还存在一定的后顾之忧。同时,由于市场运作、自主经营和滚动开发机制尚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开发的速度和质量。

三、加快推进普洱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建议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关键时期,随着云南桥头堡建设的进一步实施,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改善,对外开放力度的进一步扩大,普洱工业园区作为全市工业发展支撑点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强化规划指导,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优势特色产业聚集发展;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促进以园招商、以商建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园区体制机制和开发模式创新;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合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一)进一步提高对办好园区、促进经济发展的认识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主导力量。工业园区建设是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是加速工业化和提升城市化的关键所在。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不仅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生产要素聚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而且还有利于迅速提升城市功能,实施节能减排,扩大招商引资,对促进全市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普洱工业园区作为省政府首批确定的30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经过五年多的建设发展,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具有了许多好的建设经验。“十二五”时期,园区建设发展将面临许多发展的机遇,随着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沿边开放经济区,国家实施第二个十年西部大开发、国内产业转移和国家支持发展新能源、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全市明确提升发展茶、林、电、矿、文化旅游养生五大支柱产业和做大咖啡、烟草、蚕桑、橡胶、生物药、渔牧六大骨干特色产业,普洱工业园区承载全市工业发展的平台作用将进一步提高,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普洱实际制定出台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政策性文件,达成“资源向工业园区配置,政策向工业园区倾斜,精力向工业园区集中”的共识,迅速掀起新一轮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热潮,形成人人服务园区发展的浓厚氛围,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共促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突出片区功能

科学编制园区规划是有序推进园区发展的关键,是达到工业园区产业聚集、资源聚集、开发集约、发展迅速目标的重要基础工作。重视和不断完善园区规划,使之与全市产业发展实际、对外开放实际、基础设施建设实际、城市建设实际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园区的科学持续发展。目前,普洱工业园区共有六个片区,各片区与中心城区所处的交通位置情况,土地开发利用情况,主导产业布局情况均不相同,片区规划是否科学将对整个普洱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普洱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下,要高度重视各个片区的规划,切实突出片区的产业布局功能。一是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对片区规划进一步进行论证,确保片区规划与实际相结合。如:曼歇坝片区主要功能为物流区,但其与当前正在推进建设的泛亚铁路客货站点规划建设不相一致,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完善。二是要切实做好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明晰各片区土地利用的整体情况,为企业入驻、招商引资工作奠定基础。三是要认真执行规划,采取有力措施,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的原则,切实抓好园区的开发与建设,确保应有的档次和水平。

(三)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入园企业标准

招商引资是推进园区迅速发展、产业聚集的重要工作,全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通力合作,牢牢树立开放的观念、开放的意识,坚定不移推进大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为普洱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出主意、想办法,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服务氛围。一是要抢抓招商机遇。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少有实力企业利用其技术、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行低成本逆势扩张,希望到欠发达地区办企业、搞生产。应抓住这一机遇,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选准招商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积极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省内重点企业接触,努力引进品牌企业和大型企业,发挥集聚效应,促进园区产业聚集。二是转变招商引资方式。积极采取项目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多种方式,不断延伸招商引资经贸合作的触角。要积极适应当前信息高速化发展的时代背景,突出加强对现代招商手段的研究和探索,积极推进网络招商,拓宽领域、降低成本,促进园区和投资商快速接洽合作,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三是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入园企业的标准,明确投资额度和规模,严格控制不符合规划、投资强度小、环评等达不到新型工业化要求的企业入驻。

(四)进一步完善园区发展环境、突出服务企业的功能 软环境也是生产力。一个地方软环境好,服务效率高,对企业的吸引力就大,园区竞争力就强。一要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普洱工业园区管委会和开发投资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服务功能,推进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确保投资者办理手续能够来得了,办得下。二要加大政策优惠。市直有关职能部门在权限范围内,政策能放宽的一定要放宽,审批事项能取消的要取消,能合并的要合并,审批时限能缩短的要缩短,坚决杜绝部门利益、眼前利益,切实为大局、为园区发展尽职尽责。三要加强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推进园区规模以上企业清洁生产;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四是要不断做好园区基础设施改善工作,按照入园企业的规模和要求,扎实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市政府把园区产生的地方税收留在园区使用,以满足园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在土地征用方面,园区采取“企业进山入沟,农民下山入坝”的节约耕地的做法应给予支持和肯定,并应当大力推广此模式。五是园区要与企业积极配合,注重劳动力的培训,要根据入园企业的要求,与职业学校联合培训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产业工人队伍,同时要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劳动技能培训。

(五)进一步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激发园区发展新的活力 体制机制是园区发展的生命所在,体制机制越优越的园区发展越有活力。要创新普洱工业园区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一是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市普洱工业园区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做好园区开发建设的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二是要明确普洱工业园区的管理权限。按照责、权、利统一原则,赋予普洱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应的管理职权,实行园区有限“自治”,使其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管理部门,具有相应的行政管理人员即公务员队伍,也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即自收自支事业人员,能让不同身份的人员进入园区工作。管理上,行政人员按公务员和干管权限管理;自收自支事业人员由园区管委会根据需要自主招聘。三是创新与市直部门、区直部门协调机制。设立专门协调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区内部门协调,尤其要加强与市直部门协调,争取市直部门支持,形成上下协调、条块联动的工作格局,更好促进园区开发建设。

(六)进一步处理好被征地农民的持续发展、确保园区的和谐稳定

积极稳妥做好被征地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关系到园区建设发展,关系到园区的和谐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市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研究和配合,共同做好被征地农民的持续发展问题。一是要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制度,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让被征地农民优先参加;不断扩大新农合参合农民受益面,支持被征地农民积极参加新农合,筹资标准应不低于150元。二是进一步完善园区实行的留地安置政策,引导被征地农民经营好商服综合用地。三是将配置给被征地农民的出租房及商铺作为农民的“责任田”,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可以租赁,不得转让。四是多渠道拓展就业安置,鼓励支持园区企业把合适的工作岗位优先安排给被征地农民。

【罗甸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推荐阅读:

上一篇:招教考试教育学部分知识点总结下一篇:通信设备实习总结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