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控制管理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内部控制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合理保证高校资产安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实现整体发展战略。本文阐述了全面预算在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重要性,从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三方面找出关键控制点,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全面预算在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校内部控制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校内部控制管理论文 篇1:

如何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管理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经费的收入和支出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高校的经济活动也不再是单纯的收缴学费,融资、投资活动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内部控制管理的弊端日益显露,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势在必行。

关键词:内部控制;高校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在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处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一系列控制过程,该体系由基本规范和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审计指引共同构成。根据内部控制的定义,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高校内部控制是指为了实现自身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确保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营运活动的经济性和效率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化,高校已经成为独立自主的办校实体,其资金管理已经由单一的“收支两条线”财政拨款模式向日益活跃的多渠道资金管理模式转变,财政主体要想发挥其资金效益最大化,必须在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改进,形成新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为教育资源的使用提供保障。

二、高校内部控制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覆盖高校经济活动所涉及的各种活动和事项,贯穿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实现经济活动的全面、全过程控制。全面性原则还要求单位的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包括单位负责人都要参与到内控管理工作中来。

(二)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区分单位的重要经济活动和非重要经济活动,以及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和非重大风险,在内部控制实施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要风险。

(三)制衡性原则。该原则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单位要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職责权限,实行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各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授权审批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等。

三、现阶段高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虽然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均以设立了内部控制的相关部门,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及引导,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未落到实处,而是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内部控制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究其根本原因,是各高校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不够重视导致的。由于高校的业务相对比较简单,领导层往往感觉单一业务的风险是可控的,从而忽略了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致使过程管理和监督机制缺乏,内部控制流程流于形式,长此以往,内部控制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下降,内部控制达不到预期效果。另外,高校相对单一的业务是职工缺乏工作上的能动性,仅仅机械地完成本职工作,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意识不够,导致内部控制管理的完善缺乏群众基础。

(二)监管机制缺乏,风险评估缺失。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高校中,整个事业单位中都或多或少普遍存在。监察审计部门的主要责任除了监督职工言行是否违反法律、党纪外,还对相关的专项资金使用监督控制等财务内审工作负责。但审计部门在我国高校中缺乏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形式主义较强,缺乏独立性,对一些违规行为难以及时纠错。某些高校为了达到上级评优的要求,往往以各种名义通过各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获取贷款,将大量资金用于加强科研投入、提高自身硬件水平、扩大招生 规模等形式来提高、升级学校的综合实力,忽视了贷款项目规模和自身的偿债能力,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财务部门正常运转。

(三)内部控制专业人员匮乏,后续教育滞后。由于内控体系涉及到院校建设的各个方面,因此内部控制的相关执行人员必须要有全局观念,可以进行系统性、有效性的分析,高校应严把人员关,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重要标准,使其在独立性和专业能力方面都达到要求。但是在我国大多高校中,内控人员往往是在学校内部相关专业的员工中调动而来的,他们缺少实践经验和专业系统的学习,对风险的敏感性不强。另外,内部控制人员的后续教育严重滞后,内控方面的知识与业务水平脱节,致使内部控制管理达不到预计水平。

四、完善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内部控制管理意识。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给高校内部控制管理提供完善的法律指导,使其有法可依;其次,各高校应结合实际,根据制定的法律法规制定出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对所有职工具有普遍约束力,杜绝特殊现象的存在。另外在增强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方面,首先应使单位领导人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整个单位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理念,这样有利于内部控制管理外部环境的形成;其次,应更新转变旧理念,使得相关工作人员明晰内部控制不仅仅是监察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事情,更是全体教职员工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以利用高职院校的各种媒体和网络平台对内控进行管理;另外,要制定内部控制相关的奖罚措施,鼓励优秀员工,激发全体人员对于内控执行的积极性,真正投入到内部控制建设中。

(二)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完善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随着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风险识别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前提,有效识别经济活动的风险,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对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准确的评估,可以提前制定措施,减小甚至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降低了风险累计形成危机的可能性。完善高校内控制度,首先必须明确审批流程和审批范围,加强对于审批的控制,减少并杜绝滥用职权等违规现象的发生。其次,加强对于预算的控制,要尽量使部门各项预算更加精细化,不能随意变动、更改各项预算数据和指标,不得将数据进行后台操作和修改。再次,建立健全资产采购、使用、保管相分离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购买和使用的审批流程,未经审批授权使用的人员一律不得私自挪用。

(三)提高内部控制人员专业素质及独立性,开展专业知识继续教育。内部控制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内控工作的执行效果和内控质量,为满足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应招聘财务、审计等具备较强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同时为了保持内部控制人员的独立性,应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避免为了应付检查,从其他科室临时借调非专业人员进行内部控制工作。另外还应对目前从事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和职业道德,完善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

(四)畅通高职院校内部的信息沟通渠道,加强高职院校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在高校内部控制的信息渠道建设中,首先应该加强高校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其次,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应该强化对各类信息数据的分析能力,及时通过各项信息资源的整合分析,有针对性的制定改进调整措施,完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保障高校内部控制管理措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完善监督体系的设计运行。在内部监督方面,应该重点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层次,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同时不断的拓宽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防范各类风险问题。 在外部的审计监督管理方面,高校在自身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借助会计师事务所等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情况以及实际运行效果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真正起到防范控制风险的作用。

近年来高校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很大一部分都与内部控制管理息息相关,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逐步解决。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管理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但要想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徐辉.高校风险评估管理体系研究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报[J].2008,(09).

[2]张俊.关于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江苏警官学院学报[J].2009,(06).

[3]范丽炜.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07.

作者简介:钟信,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作者:钟信

高校内部控制管理论文 篇2:

全面预算在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 内部控制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合理保证高校资产安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实现整体发展战略。本文阐述了全面预算在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重要性,从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三方面找出关键控制点,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全面预算在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校 全面预算 内部控制

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时期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是对企业战略规划的一种正式、量化的表述形式。内部控制是由企业各级监管人员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将全面预算控制纳入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十五号,明确了全面预算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性。随着各级高校财务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全面预算不再仅限于反映高校在未来某一特定期间事业收支活动的财务计划,更成为建立建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和保障。高校应当加强全面预算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预算管理体制以及各预算执行部门的职责权限,撑握全面预算控制各环节的关键点及控制措施。

一、全面预算在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重要性

1.全面预算是高校内部控制的基础。

我国高校目前的预算体制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规模较大的院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有利于理顺校内财务关系,充分调动各预算单位当家理财和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但是其有效运行要求高校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机构设置、配备专业管理、明确财务关系的责权利。全面预算控制的内容涵盖了高校财务活动的全过程,高校通过预算编制和检查预算执行情况,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通过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等一系列财务活动,为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提供了评估参照依据。

2.全面预算是高校内部控制措施落实的保障。

高校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需要各职能、监管部门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实施,全面预算以高校整体发展战略为基础,将学校各职能部门和院系的各项管理工作联系起来,通过分析战略目标实施所必需的内在驱动因素,制定出年度预算目标,并将预算目标层层分解到执行单位,按照战略计划指导实际工作,起到了规划预测、管理控制、沟通协调、考核激励的重要作用。因此,全面预算是实现高校内部控制总体目标的有力手段和重要保障。

二、高校全面预算编制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1.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履行全面预算管理职责。

在高校最高决策机构下设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学校的全面预算工作。预算管理委员会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枢纽,起着预算协调、控制与考评的作用。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还可分设预算管理办公室、审计工作办公室和业绩考核办公室,负责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包括对各预算责任单位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业绩考核进行组织协调和全过程控制。高校各职能部处和院系作为预算责任单位,在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本单位预算的编制和实施。

2.建立和完善全面预算编制工作制度,确定科学的预算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由部门预算、专项预算和学校总预算组成。高校应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制度,制定一套包括预算目标、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下达、差异分析、预算调整、预算控制和预算考核等环节的实施流程,使预算工作有据可依。预算目标是预算管理的核心,是高校办学目标和事业规划的具体体现,它包括长期目标、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确定预算目标时要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统筹考虑高校事业发展需要与财力的实际可能性,收入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稳健原则,支出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

3.明确全面预算编制依据,保证预算编制依据合情合理。

上年度预算收支执行数,是编制下年度预算的基础,在编制年度高校预算之前,预算编制部门应对上一年度预算收支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检查各项收支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分析各项收支定额、收支标准执行情况和完成或未完成的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提出增收节支的措施,为编制下一年度高校预算提供可靠的数据。与此同时,预算编制部门还应认真学习上级部门颁发的相关财务文件,深入领会政策精神,掌握变动项目新的收支标准,结合高校党委、行政提出的年度工作要点,明确学校要办的大事和用钱的方向,作为编制年度高校预算的依据。

4.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核全面预算草案,确保全面预算与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相协调。

校级预算草案、部门预算草案及学校总预算草案编制完成后,由预算管理办公室报高校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审核,重点关注预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全面预算与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相协调。预算管理办公室根据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结果对需要调整的事项进行修改,修改后的预算草案需报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审议通过。

三、高校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1.落实预算指标的下达,明确执行单位责任人

经审议通过后的高校全面预算应当以学校文件形式下达执行。各执行单位要核实预算指标分解方式、预算执行审批权限和要求、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等项目,认真组织预算实施,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最好将年度预算细分为季度、月度预算,通过实施分期预算控制,实现年度预算目标。高校必须强化预算执行责任制,对不同级别的预算落实不同的责任人,部门预算的责任人由部门一把手担任,专项预算的责任人由项目负责人担任,以此确保预算的刚性。

2.严格预算执行受权,加强预算执行控制

全面预算确定后由各预算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按照“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原则,授予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在预算控制中的相应职责和权限。在执行受权时应遵守内部牵制制度,将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监督检查等不相容职务进行分别受权。在审批时,责任人只能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越权审批。高校应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对于预算内的支出,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常规授权审批,预算外支出需提交预算委员会审议,高校党委和行政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

3.强化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信息沟通

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应当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学校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和预算责任单位之间、各预算执行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反馈。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要注意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实用性,将预算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其对预算目标的影响等重要的财务信息和相关资料,采用恰当方式及时向高校预算决策机构和各预算执行单位报告,促进企业全面预算目标的实现。

4.把握预算执行差异的分析和调整

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应当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各预算执行责任单位要及时检查、追踪预算的执行情况,运用合理的方法对照预算目标找出预算执行的差异,形成预算差异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应解释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并对影响目标完成的差异提出改进建议,为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对整个预算的执行进行动态控制提供资料依据。高校预算管理机构必须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通报预算执行情况,对发现的重大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责任归属,提出整改措施以及形成有利差异的原因和今后进行巩固、推广的建议。

5.保持预算执行过程的稳定性

经高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高校党委和行政审批后下达的全面预算应当保持其在执行过程中的稳定性,不得随意调整和增减。由于国家政策或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导致预算执行发生重大差异确需调整预算的,应当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

四、高校全面预算绩效考核方面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1.建立严格的预算绩效考核制度。

高校应当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绩效考核制度,对各预算执行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考核,切实做到有奖有惩、奖惩分明。预算管理委员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将各预算执行单位负责人签字上报的预算执行报告和已掌握的动态监控信息进行核对,确认各执行单位预算完成情况。必要时,实行预算执行情况内部审计制度。

2.确定全面预算考核指标。

高校全面预算考核的指标是下达的预算目标,配合学校考核政策,对预算责任单位的预算完成情况进行业绩评价与奖惩。预算考核包括对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管理情况的考核,前者考核预算涉及的事项和预算的完成情况,后者考核各预算责任单位的预算编制、执行、分析、控制、调整以及例外事项的申请、执行行为的及时性、规范性和严肃性,高校根据自身情况来确定两者在预算考核中所占的权重。

3.保持全面预算考核的独立性。

预算考核由高校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设的业绩考核办公室负责,按照内部控制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内部牵制制度要求,绩效考核委员会应该具有独立性和专业性,由预算执行单位以外的人员来担任考核任务。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 财政部等:《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年版

[3] 孙静博:论全面预算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新科教》2009年第7期

作者:卞 凡

高校内部控制管理论文 篇3:

风险管理角度下的高校内部控制问题探析

摘 要:在本文中主要通过风险管理相关理论来探究我国的高校内部控制问题,完善高校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水平。

关键词:风险管理;高校;内部控制

引言: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近十年获得飞速发展,不仅在高效规模上还是在高校的管理上都获得快速发展。我国的高校在办学方式以及高校的管理上都愈加多元化,高校为了完善自身的办学条件,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从内部控制上进行控制与管理。在内部控制中对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有利于促进高效的资产更加安全,高效的运行更加稳定,高校的各项教学活动与管理活动进行更加有序。对高校的风险进行管理与控制可以预防多种风险,防止欺诈行为的出现,对风险进行预警与控制,提高我国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一)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受到各个领域的管理者与决策者的重视,高校在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理论,结合高校的管理需要确立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以及宏观目标。通过风险管理建立高校的风险预警机制,培育高校的风险管理文化,构建风险管理体系。高效的风险管理一般包括风险策略的管理、资金风险的管理、风险管理的职能体系、信息安全的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系统的管理。内部控制系统的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管理项目,在本文中会针对内部控制这个风险管理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二)内部控制。在现代化的管理理论中对于内部控制的管理与监控愈加受到重视,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理论,风险的管理会对内部控制产生重要的影响。内部控制可以通过财务管理与审计来控制高校的运行成本,减少高效资源的浪费,对高校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高校在运行中还会有许多的信息交流,信息安全在现代高校管理中受到保护与重视,通过内部控制,高校可以保护好信息安全,降低信息风险的威胁与破坏。

二、我国高校在进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时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内部控制环境。我国的高校管理中存在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高校管理的行政色彩比较浓厚,但缺乏内部控制环境。在高校管理过程中高校的管理者或者是决策者对于内部控制在意识上与管理理念上都不够重视,管理中仍会延续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内部控制环境的培育没有获得有效的发展。缺乏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就难以受到重视,对于高校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尤其是潜在的风险难以得到有效的监控与管理,高校存在的风险就会明显增加。缺乏内部控制,高校在运行中资产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固定资产的成本控制没有取得理想成果,国家资产会流失严重。内部控制环境缺乏,高校的人力资源在配置上也存在问题,高校教师的培养难以获得实质性效果,高校学术氛围以及实践研究环境的培育也难以取得有效成果。

(二)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高校在风险管理中,针对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没有构建内部控制系统,对于风险的管理没够构建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对于风险的内部控制流程、控制项目以及成本控制等没有结合高校的运行实际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风险管理的评价机制比较笼统,针对性不强,风险管理效果不强,还有很多潜在风险没有获得有效的控制。例如,有些高校为了扩大学校规模,在高校建设中向银行贷款大额资金,但是高效的风险管理者对于贷款的风险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估与分析,对于贷款等资金风险的管控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管控机制。高校的管理者或者决策者没有经过合理有效的风险分析与评估就决定向银行贷款大额资金。贷款资金不合理会给学校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高校为了偿还银行的贷款利息,会对高校的日常运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资金紧张,高校的很多活动就难以展开,学校的办学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三)缺乏相应的风险监督与内部监督机制。风险的管理,内部的控制要获得有效的管理与控制,需要在高效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进行监督与管控,这样高校的运行风险才会有效降低,高效的内部控制才可以获得有效的控制。但是,我国现阶段并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监督与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外界监督与内部监督没有有效配合。高校中各个院系的内部控制人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控制作用,导致高校的监督机制运行困难。

三、提高我国高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效果的策略

(一)重视内部控制,培育内部控制环境。为了有效提高我国高校在管理中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环境的培育,需要我国高校的管理者、决策者以及高校各个院系的内部控制人在意识上以及思想上重视内部控制。重视高校的内部控制,在财政上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高校的人力资源会得到有效配置;高校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也会得到提高;高校内部控制可以降低运行成本,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愈加合理有效;对于高校的教育教学也具有促进作用,教师与学生学习与研究的积极性都会相应增加,高校的创新精神与创新动力也会获得相应提高。例如,某高校的财政管理部门对高校的财会进行内部控制,加强审计,对于高校的日常运行资金进行审计与管理,在会计信息记录上真实反映资金的支出与流入。对于该高效的资产进行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资金出现浪费。高校有非常多的固定资产需要进行管理与成本控制,降低固定资产的流失率与折旧率。该高校的专业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与日常维护,降低固定资产的损耗率,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该高校经过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固定资产的成本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了,高校的各项活动的举行都有充足的资金保证。

(二)构建与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为了有效提高我国高校的内部控制效果,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降低高校的运行风险,对风险进行预警与控制,需要在高校构建与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应该以风险的控制与管理为中心,构建控制系统过程中可以借鉴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以及西方高校的内部控制模式来构建我国的内部控制系统。但是在构建与完善内部控制系统过程中需要结合我国高校的发展实际来构建相应的有效管理机制。在内部控制系统中对于风险的控制需要提高我国高校的管理者以及高校工作者对于风险的认识,将对风险的控制落实到具体行为中,风险管理才可以获得实际效果。对于风险的评价与分析也需要高校构建具体的、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机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与分析。

(三)巩固与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的施行。内部监督机制有效施行到具体工作中才可以提高监督管理效果,高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人以及监督人员需要结合自身的职责来确定需要监督控制的具体工作内容,权责分明,监督公开化、透明化,严格执行监督规范,提高监督效果。例如,高校的监督部门对于高校的财政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加强资金的监督力度,避免有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窃取高校资产。对于高校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评估与检查,评估资产状况,加强高校运行成本的控制。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创新与学习,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高校构建评估机制以及奖惩制度,通过评估与奖惩制度来加强对高校的教育教学监督力度,及时发现违规与违法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来推动。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管理水平,需要我国的高校管理者对风险进行预警与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完善高校的内部控制系统,加强内部监督与控制,提高风险的管理与控制,让高校健康持续运行。

参考文献:

[1] 张新艳.弱势高校风险及其化解途径探析[J].天中学刊.2010,25(2):55-59.

[2] 徐健. 民办高校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10.

作者:鄢青

上一篇:信息化建设方案(3篇)下一篇:全球化与民族电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