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方案(3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化建设方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信息化建设方案1

一、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采集、分析、制度:

1.信息收集。为确保农业信息采集的广泛性。原始性、基层性、高效性和准确性,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收集农业信息:一是县(市)农业工作站利用县、乡、村已形成的信息报送体系获取本地农业动态、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品产销信息报送市农业信息中心。二是积极发展农业单位、农业企业、农业杂志、产销大户和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在襄樊农业信息网上安家落户,为他们免费或优惠制作主页,提供虚拟空间和二级子域名。这样既丰富了农业信息内容,同时了降低了信息采集成本,提高了采集效率;三是结合本地实际,从报刊和互联网上搜集有价值的农业信息;四是抓住农业时节,深入基层、深入农贸市场、农业企业实地调查采访,获取第一手的文字、音像资料;五是网上用户通过“供求信息”和“农业论坛”免费信息,通过农业电话咨询热线传递信息。

2.信息分析。农业信息化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为根本目的。要将农业行家组织起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重点收集全国、全球农产品生产、销售市场供求信息、价格信息、资源信息,悉心分析研究国内外农产品的市场前景。信息专家要密切结合本地实情,通过历史资料分析、市场调研,权威性高、准确性高、实用性强、经济性强的指志意见,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真正帮助农民解决“种什么?卖哪儿?卖啥价?”的问题。农业信息中心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加强市场分析研究,积极开展农产品风上贸易、中介服务等工作。

3.信息。农业信息中心以有用农业信息,并将之准确及时传递到用户手中为己任。农业信息用户由于层次不同,经济条件差异,我们必须因人因地而异,采用没的传递方式,一是在互联网上农业信息。农业信息网每天由专人及时更新农业新闻、农业气象、农产品价格、农产品行情,不断充实农业种养新品种、新技术等内容。二是与襄樊电视台联合开办《金以土地》农业专栏节目,拟每月单周三襄樊电视台23频道、8频道播放一期,每期15分钟,内容包括农业快讯、新技术、看市场、致富经、农闲事等版块,该套电视节目方圆300公里地域都可收看到,覆盖全市及外地20多个市县区。三是与省级农业刊物《农村经济与科技》(国内刊号公开发行)联动。襄樊农业信息网上开通其电子版杂志,《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自由转载农业信息网内容,该杂志覆盖全国十多个省市,发行量在2万份以上。四是在乡村一级使用公告牌、板报农业信息和交流农业技术。公告牌上的信息由襄樊农业信息网站和县、乡各级工作站精心筛选,通过计算机网络、电话、传真和信件向下传输,同时各点及时反馈基层农业农产品动态,这样能有效减少信息使用的盲目性。

二、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扩大支持。

2.成立专门的管理领导机构,引进专业人才。

3.发挥社会合力,共同促进农业信息的发展。

信息化建设方案2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省交通运输厅“十二五”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精神,加快推进公路信息化建设步伐,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厅公路局《关于开展公路信息化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局实际,拟于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全市公路系统开展公路信息化建设年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厅公路局统一部署,力争通过公路信息化建设年活动开展,在应急指挥、信息采集、公众出行、建设管理、规划计划管理、养护管理、人才管理、财务征收管理、路政执法、高速公路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提升公路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机构。为加强对公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市局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机关各科室和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全系统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全面抓好本单位的公路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要切实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制订具体的年度实施计划,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措施落实,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

(二)规范程序流程,严格信息处理。按照省交通运输厅信息技术标准体系要求,进一步有效整合全系统数据资源,建立严格规范的信息处置流程,确保省、市、县、基层公路站四级联接,实现数据及时接收、实时更新、规范处理。以办公平台运营、路况信息、收费监控管理、应急指挥调度等为重点,健全完善各类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理顺工作程序,明确岗位职责、严肃工作纪律,确保各类信息及时收集、调度、处理,保障各项工作正常运行。

(三)完善平台建设,强化应急管理。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结合“两保两树”活动开展,积极配合在2012年年底前完成省市两级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进一步加强96660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和管理,强化接线人员技能培训,以高速公路为重点,针对雨雪雾等恶劣天气,适时做好路况咨询、解答和信息,为公众出行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本着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原则,加快推进96660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和市局夜间值班室整合步伐,严格值班管理,并制定严格规范的文件、电话通知接收处理流程,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遇有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及时妥善处置。

(四)加强网站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突出加强公路门户网站建设,坚持以公众为中心,逐步丰富栏目、充实内容,做到图文并茂、信息及时、富有特色,并定期对网络系统设备、软件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正常运行,为社会群众了解公路工作、获取公路资讯、办理公路业务提供桥梁和纽带。同时,要扎实做好市政府门户网站“网上民声”栏目的回复工作,确保答复率和满意率为100%,树立公路部门良好形象。

(五)整合信息化资源,提高整体效能。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突出加强工程施工质量过程监控系统、日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系统、路政执法系统、财务核算系统、公路档案管理系统、统计业务系统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全程监控实施步伐,全面抓好业务系统升级改造,整合信息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加大推广的深度与广度。同时,结合实际,充分发挥高速公路ETC客服中心职能,积极做好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和非现金结算续建工作,全面加快东港高速集贤站、港站及荣乌高速陈庄站ETC车道升级改造步伐,着力提高公众出行服务能力和水平。

(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撑。针对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各单位要有计划地引进和吸纳专业技术人才,制订以人为本的培训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并建立人才管理数据库,及时准确掌握单位人才数量、结构和分布情况,提高人才动态管理水平。同时,市局将结合实际,适时组织全系统信息技术人员举办专项培训班,逐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提供人才支撑。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提高认识。全系统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列入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推进全系统信息化工作进程,更好地发挥信息化为公路事业发展的保障作用。

(二)全面抓好落实。各单位要着眼信息化长远建设,立足当前实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每个阶段的工作加强调查研究,找准对策,制订出适合本单位的工作计划及任务目标,确保每项工作落在实处。

(三)加强资金保障。全系统各单位要将信息化专项资金列入本单位年度支出计划,落实好信息化建设资金渠道,为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提供资金支持。

信息化建设方案3

为了加快推进我县智能城市暨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我县城市综合竞争力、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的通知》(渝办发﹝﹞146号)精神和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签署的《关于创新物联网应用共建智能城市的战略合作协议》、《关于发挥移动通信优势推动统筹城乡信息化试验区建设的合作备忘录》等,按照“发挥优势、相互促进、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十二五”期间将建设成为中西部乃至全国的智能城市典范及统筹城乡信息化高地目标。

二、工作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筹规划智能城市及城乡信息化建设目标,整体部署建设任务,分阶段逐步实施到位。

――示范带动,全面推进。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注重实效。

――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政府出台信息惠民政策,企业制定优惠资费标准,降低使用门槛,按照市场原则建立高效运行模式。

三、实施步骤

(一)完善组织领导机构及工作机制

成立县打造智能城市暨加快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县财政和移动公司的资源投入,印发相关文件,组建领导班子,建立健全考核、通报、培训、指导等工作机制。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专人开展宣传发动和摸底调查工作,并明确办公场所。由移动公司牵头,完成全县智能城市暨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

1.政务信息化建设

2011至2015年期间,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7.22万元,用于补贴镇(街道)及行政村(社区)政务信息化建设及使用费(其中镇、街道按160元/月补贴,行政村(社区)按30元/月补贴);实现28个镇(街道)、329个行政村(社区)政务易信息化100%覆盖。

(1)2011年7至8月:重点在5个试点镇(街道)进行政务信息化建设。

(2)2011年8至12月:总结试点镇(街道)经验,在全县范围内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完善工作制度,开展镇(街道)信息工作人员培训和推广发展准备工作。实现县级部门和镇(街道)政务信息化覆盖100%、行政村覆盖90%的目标。

(3)2012年1月:总结政务信息化经验,对在建设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镇(街道)、村(社区)和个人进行表彰,并组织参观学习,推进深入应用。

(4)2012年:实现政务信息化行政村覆盖率100%的目标。

(5)2013至2015年:深化政务信息化在镇(街道)、部门的推广运用,巩固政务信息化建设成果。

2.商贸信息化建设

2011年选取50家涉农企业、2012年达到70家,作为产业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选取1000个农户作为农信通示范户;并在5年内每年由县财政提供信息化工作专项经费13.8万元,用于硬件配置、信息补贴、业务发展、人员培训、运行维护费用补贴(其中:每家涉农企业按160元/月补贴,每个农户按3元/月补贴,镇、街道和村、社区信息员培训费按6000元/年补贴),带动广大农户使用信息服务,有效促进信息“进村入户”。具体名单由县打造智能城市暨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

3.民生信息化建设

移动公司结合县实际,整合社保、医保、政策、种养、科技、务工、市场等信息,免费设计、开发手机可便捷访问、互动的信息化平台,并给予用户优惠,不额外收取信息费。2011年覆盖10万农户,至2012年底覆盖15万农户。

(三)智能城市建设

1.2011至2015年由移动公司新建WLAN(无线局域宽带网)热点100个,县财政按每个热点每年1万元的标准补贴建设费用,共计300万元(其中:2011年补贴20万元,2012年补贴40万元,2013年补贴60万元,2014年补贴80万元,2015年补贴100万元),并向广大市民提供免费、快捷的无线上网服务。

其中,2011年新建WLAN热点20个,具体地点为: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经信委、县发改委、巴川街道办事处、南城街道办事处、东城街道办事处、县行政服务中心、县图书馆、县计生委、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供电公司新楼、龙泽水务公司、中华龙温泉旅游度假区、步行街、人民公园、明月广场、北门车站。其余80个WLAN热点的建设工作在2012至2015年间陆续启动。

2.县政府向智能城市的“公共信息综合应用平台”逐步免费开放政务公开、水电气、五险一金、医保、社保、计生、公共交通等基础民生与公共信息资源,并逐步免费向市民、政府机构、企业、外来访客和旅游者提供包括民生、政务、行业在内的智能查询应用服务。

四、加强信息化应用

在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推广使用农信通、政务易。镇(街道)和部门之间、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之间的非涉密公文通过政务易进行流转;镇(街道)通过政务易对外公布群众信箱、收集社情民意,将本地特色产品通过政务易或商贸易进行,对农户有针对性的发送信息(国家政策、天气情况、病虫防治、市场行情、供求行情、生产技术、农业科技)。

上一篇:情感教育初中数学论文下一篇:高校内部控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