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教学高中地理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地理作为高中教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科目之一,它不仅能够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思维意识,还可以塑造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使其能够更加高效地掌握当前的诸多知识内容。但在当下时段,部分高中地理教师自身教学手段过于传统,为高中生带来的学习体验较为单调,难以降低知识理解难度的同时,还会导致知识学习效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效教学高中地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效教学高中地理论文 篇1:

高效开展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探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课标对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要求和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并从实验内容的选择、实验过程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情感态度、实验教学的生成性等方面对如何高效开展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验教学;高效;学习方式;情感态度

一、新课标对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要求地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由此可以看出新课标对地理实验教学的重视,人教版新教材中安排了地理实验的教学内容,近年高考中也频繁出现关于地理实验的试题,因此,更多的高中地理老师越来越注重实验教学,但是在目前的地理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何高效开展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本文做了一定的探索。

二、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在目前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由于教师习惯于使用以前教学大纲背景下的教材,所以对新课标下的地理实验教学还处在尝试阶段。首先,很多教师高估实验教学的教学功能,把教材中的“思考”与“活动”等体力作为实验素材来处理,使得在教学时会耗费更多的时间,操作上也更加复杂,但是教学效果并不会更好。而且有些“思考”与“活动”在教学时缺乏必要的实验器材,所以达不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有些教师将简单的内容复杂化,原本可以有更好的教学方法的简单内容,有些教师却将其作为实验来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外力作用”时,用较长时间做“沉积物分选”实验,得出“大颗粒在下,小颗粒在上”的结论,学生起初兴致较高,最后却毫无兴奋感和成就感。究其原因,该实验验证的只是高中生已知的常识,这种只追求形式的实验难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还有些老师讲复杂问题简单化。有些教师认为,只要使用一些替代材料模拟出类似的条件和环境既可以通过实验揭示其中的原理,但是,模拟情景并不能代替真实情景,有些地理现象的产生需要有广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模拟实验并不能达到这种时空要求。总之,目前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学习兴趣缺乏,笔者通过多年的实验教学实践,总结出高效开展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一些策略。

三、高效开展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策略

1.精心选择实验教学的内容,注重地理实验的目的性与可操作性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内容可以通过两种方式选择。第一种方式是通过完善教材上的现成实验。教师首先研究教材上现成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其教学目标与可操作性,根据学校里的条件进行改编于完善。第二种方式是精心创编实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地理素材,研究地理原理产生的条件和次序,顺向还原或者模拟相似情景,也可以从地理原理出发,大胆假设、逆向倒推实验步骤,然后对确定好的步骤进行反复试验并分析实验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最后确定实验场地与器材。例如:新课程内容标准中提到:“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做一次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教师可以按如下思路编制该实验:①分析、编制该实验的可行性报告。②根据“温室效应”含义,确定实验主要环节:制成模拟温室;比较阳光下温室内、外温度。③细化步骤,并反复操作,逐步完善:A,在两个玻璃盘中分别放人少许土壤;用剪刀将一个白色塑料瓶拦腰剪断,然后,将塑料瓶倒扣在一只玻璃盘中,制成“微型温室”。B.在“微型温室”顶部钻一个小孔,插人温度计;在另一盘中放置一支同样的温度计。C.将两个玻璃盘放置在阳光下,每隔l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下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进行比较。④确定实验步骤(同上)、场所(教室外)、器材(2只玻璃盘,1个较大的白色矿泉水瓶,2支温度计,少许土壤,1把剪刀,手表)。

2.注重实验教学的科学性与安全性

由于地理实验过程中的某个步骤或者某些环节是通过模拟相似情景而实现的,那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实验的科学性,无论实验知识内容还是实验的设计原理,都需要确保其科学性。例如,学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时,很多地理教师介绍过:观察水斗水流向的实验。理论上来说北半球水斗中的水应该是逆时针旋转流向下水道。但是,笔者实际观察下来不一定,受水斗底部的形态、水量的大小和倒入水斗时的用力方向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结果不一定相同。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还是用传统的地球仪实验代替了水斗实验。另外地理实验在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实验的具体操作上要注意能够确保学生的安全,对某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教师必须在实施教学之前进行尝试与试验。例如,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从查阅的资料来看,有的教师用重铬酸铵引燃的方法,从实验现象来看可能更逼真。但考虑到该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且重铬酸铵属于危险药品,中学化学实验室不一定配备,因此,笔者还是用面粉、蕃茄酱的实验来替代。

3.注重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学生的情感态度

地理实验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关注地理原理与知识,还应该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与能力的提高。在设计教学时要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贴近学生的能力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鼓励学生参与操作、通过合作探究与讨论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进行适当的诱导与点拨,这样整个实验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样的课题教学结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月相变化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个一半涂黑一半涂白的篮球代表月球,涂黑的半球表示月球背对太阳,涂白的半球代表月球面朝太阳。适当改变学生的座位方式,让学生手挽手,背对背围成圈模拟地球,老师则托住“月球”绕着“地球”运动,让一位学生站在一侧代表太阳,在演示的过程中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到在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四个位置时月相的不同,并能较容易地辨别上、下弦月亮面的差别。经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学生对月相变化这部分内容印象深刻,不易混淆,且记忆长久。难怪学完这部分内容后学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地理原来可以在玩中学,在玩中增长知识,在玩中培养能力。

4.根据教学情景变化灵活调整实验程序,重视实验教学的生成性

实验操作过程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反馈,根据教学情景的发展变化,“巧妙地在学生不知卜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以生成最有利于学生发展需要的实验教学。例如,做“热力环流”实验时,有学生提出:“在热水和冰之间插一束香行吗?以冷水代替冰行不行?小孔对着装热水的盆好不好?”等问题,甚至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操作。鉴于此,教师可以及时调整预定的教学程序,引导不同小组的学生按这些设想分别实验,然后比较、讨论各组实验结果,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2]陈炳飞,遍特建设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学地理,2008(04)。

作者:张景兰

高效教学高中地理论文 篇2:

高效教学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分析

【摘要】地理作为高中教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科目之一,它不仅能够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思维意识,还可以塑造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使其能够更加高效地掌握当前的诸多知识内容。但在当下时段,部分高中地理教师自身教学手段过于传统,为高中生带来的学习体验较为单调,难以降低知识理解难度的同时,还会导致知识学习效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首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其次则需要丰富自身的教学技巧,为高中生带来优质学习体验的同时,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快速成长。

【关键词】高中生;教师;地理知识;高效

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导高中生必要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高中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要让他们可以在课堂上感知到地理知识学习的乐趣,进而真正爱上地理学习。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富含趣味性的手段综合运用的方式来构建高效课堂,立足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满足其现阶段知识需求的同时,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完善课前准备,提升教学有效性

完整的课堂教学分为三部分,其一为课前准备、其二为课中教导、其三为课后作业,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对于后两部分过分重视,知识课前准备阶段的学习长期处于待提升的状况,这不仅造成不必要的教学时间浪费,还会对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置的方式进行课前准备。即教师结合现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创设,通过具体的地理知识问题来引发高中生的思考,既有利于集中高中生的学习注意力,还能够有效促进本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地球的圈层结构”方面的知识点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问题设置。教师在可以利用高中生的课余时间让其对地球的圈层结构作出紧要的探索,而后在课前阶段在进行问题设置。地球的圈层结构可以分为内外两种,内部结构为地壳、地幔、地核,而外部结构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教师可以设置的问题如“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的共同点有哪些、其差异性又有哪些?”、“地球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以何种位置进行分布?”、“地球各圈层中包含的要素都有哪些?”等等。教师以问题设置的方式进行课前准备,可以充分调动高中生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使高中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行课前预习,有助于解决教学难点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转变教学手段,增强学习质量

受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传统的教学理念为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带来诸多问题,教师教学手段过于传统守旧就是对高中生带来影响最大的问题之一。传统的教学手段多以“灌溉式”、“填鸭式”等模式开展,教师负责知识讲解,高中生被动接受,不仅过程乏味,且知识教导的效率也极为低下。为了与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知识教导。即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设备将陈列在书本教材当中的静态文字以动态视频的方式呈现在课堂之上,以更加直观的视觉观看来生动课堂教学的过程,既有利于为高中生带来全新的学习感受,还能够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进而在绘声绘色的多媒体课堂上促进教学质量的增强。

例如:教师在教学“工业的区位选择”方面的知识点时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小组合作进行有机结合,教师播放多媒体视频,然后高中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问题的探讨。工业区位的选择受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在教学时教师则可以先行使用多媒体为高中生播放某城市的工业发展短片,而后再引导高中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交流。以某煤炭大城为例,以小组中A高中生表示:“该城市煤炭资源充足,为煤炭产业发展提供必要基础要素,土地宽广适宜大规模生产,为其提供重要的自然要素。”B高中生补充说:“该城市交通网密集,工业化发达,国家政策支持等为其发展煤炭提供必要的社会要素。”教师以信息化与合作化结合的方式开展知识教导,既能够提升高中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还能够有效刺激高中生的视觉神经,进而活跃的地理课堂上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

三、拓展课外教导,丰富知识掌握

高中生想要在高考时取得更好的成绩,其知识基础尤为重要。地理知识来自于真实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这就意味着其知识内容不会仅仅存在于教材书本当中,因此,教师需及时带领高中生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学习,以此来充实高中生的知识掌握,促进全面地理基础的塑造。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非教学时间带领高中生观看地理影片,以此来丰富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如《蓝色星球》,地球面积的71%是海洋,对人类而言浩瀚的深海更是充满了谜题,该影片则是以海洋为核心,详细讲解了各片海域中存在的诸多生命体,讲述其生存技巧、生存方式的同时,为观看者呈现了一幅极为全面的海洋生态图。教师以影片观看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导,既有利于扩大高中生的知识学习范围,还有利于在影片观看中释放高中生当前的学习压力,进而在充满乐趣的课外影片观看中促进高中生完善地理思维意识的塑造。

总而言之,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来构建高中地理的高效课堂,既有利于降低知识内容所具有的抽象性,还可以使高中生能够更加直接地体会到知识学习的乐趣,促进知识学习效率提升、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为高中地理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起到关键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鲍永洁.谈高中地理课堂高效教学[J].读写算,2018(21):69.

[2]肖尚超.浅析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課程(下),2018(06):174.

[3]周嘉俊.对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探讨[J].高考,2018(14):82.

作者:王旖璇 费维涛

高效教学高中地理论文 篇3:

高中地理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

摘要: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于地理学科来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成长规律,重点指导学生从社会、学校和家庭现实生活中获取经历和体验,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经历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渴求。基于此,下文将对高中地理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策略展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1 高中地理教學的特点

新课程理念是教学与改革的指导理念,高中地理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呈现出新的特点。第一,学生主体化。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容易出现教师“一言堂”的情况,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中不可替代的主体。第二,教学方法多元化。新课程改革前,高中地理课程主要采取讲授式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促使高中地理教学在原有基础上引入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日益多元化。第三,教学手段现代化。当前,电教手段更新换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教育平台等应用日益增多,使地理教学手段愈加现代化。

2 高中地理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

2.1 课前充分备课,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环节

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关系着向学生进行知识教授的好坏,因此教师要认真精细地进行课前备案,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深入解读教材,思考主题的升华。教案是关乎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课堂的重难点和进度,各个环节的分配都应该提前在教案中写明。备课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做出合理调整,体现出课堂教学中的灵活性。为了集思广益,在一个课程组的教师可以集体备课,总结不同班级不同学生面临的不同问题,共同研讨,从而实现整个年级地理教学的提升。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除了备好上述内容之外,地理教师还应该认真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其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方式方法和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去解决这些问题。

2.2 教学观念的创新

高中地理的教学中,传统化教学都是将教师作为中心,而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但是,新课程下,高中地理的教学观念也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因此教师需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并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确保教学理念的提高。想要确保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有效改善,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充分的信任、尊重、鼓励学生。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通常更关注学生的成绩,而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地理教师就需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积极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并坚持公平公正的核心原则,鼓励与关心学生,以促使学生形成地理知识的学习自信心。除此之外,地理教师还需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指导学生与教师及其同学积极主动地交流,以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地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与沟通,以此全方位了解学生,并促使学生实现更好地成长。需特别注意的是,地理教师需做好相应的引导,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通过自身的魅力对学生进行感染,这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能使地理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2.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自然灾害》这章为例,在讲解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时,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会觉得乏味枯燥。但是换种方式,把学生带到田间地头,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通过观察和思考后发现并提出问题,让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其“乐在其中”,必然能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提升教学效果,进而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诞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这只是一种方式,平时我们不可能动不动就离开教室,走进大自然,所以作为教师要巧用情景的假设和创设。还是以《自然灾害》这章为例,我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先从当地常见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入手,给学生创设自然灾害正在发生的情境,让大家聊一聊灾害发生时的感受以及灾害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影响,激发他们对自然灾害进行深入思考的兴趣,再以此延伸出更多不同时间、地域的灾害现象,如此必能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学习,并更深刻地记住这一类知识。方法性与趣味性并存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在引导学生充分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和教学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呆板、枯燥乏味的课本文字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图象、模型,让学生通过创造力灵活地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创设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和不同层次的情境,让不同层次、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每一个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4 提升教师水平,培养核心素养

现阶段高中教师要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发挥教师的作用,让学生可以有选择性进行学习,将课堂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此来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欲望,提升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以《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为例,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实施多样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去处理与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前准备的环境污染、冰川融合、沙尘暴、雾霾等自然灾害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自然灾害发生与人类活动有什么关系?以此让学生去深入思考问题,去理解地理知识,发现地理知识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教师在讲解地理知识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知识运用能力,为新高考考核做准备。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为其创造广阔的学习空间,将学生单纯的学习转变为学生提出疑问、解决疑问、探索科学、培养思维的经验成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学会理论结合实际,推陈出新,采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多方面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王文茜.学科融合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1):1-2.

[2]杨文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学周刊,2021(28):103-104.

[3]范磊.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求知导刊,2021(38):33-34.

作者:李维杰

上一篇:教学总结(通用3篇)下一篇:会计人员年终总结(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