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课件(共8篇)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行为或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施以影响,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在任何针对学生展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认识的主体,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思想状态、情绪变动都是影响我们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高效率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想让学生处于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就要把他置于一个愉快、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去。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创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1.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教学活动各环节各步骤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不同的教学任务就会有不同的课堂类型,而不同的课堂类型又会有不同的课堂结构。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复习、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合理的教学结构是把大多时间分配在感知、理解和运用上,促使学生的良好认知结构得以尽快形成。
2.选择适合的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方式是指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和形式。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
策略与教学倾向的总合,主张“教有新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使课堂教学真正地同时完成传授知识与促进发展的任务,学校引导教师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传授——接受式”,而采用“探究——发现式”“情境——陶冶式”“自主——指导式”等新的教学方式,进而达到有效讲授。
3.创设学生乐于交流的现实场景
语言是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一节生动有效的语言学习课堂必须能够使真实的生活场景得以重现,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材特点,虚拟出多种多样的现实场景,给学生提供应用语言的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多种表达方式,如角色扮演、看图说话、内容复述、争论辩论、短剧表演等。
一、悉心备课,创设高效的课堂情境
有人认为,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有很多突发的情况根本无法事先预知与假设,所以,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既然如此,那么就应该简化课前备课,甚至不用备课。其实,正是有了课前的深入研究与周全考虑,才有了课堂上对那些“离谱”的突发情况的灵活应对与机智处理,并加以正确引导,让其回归课堂,升华课堂。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高效的课堂情境。比如设计有趣的小游戏,或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提出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来教授新课。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创设情境。用“乌鸦喝水”这个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引入,让学生说说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从而感知“空间”这个很抽象的概念,体验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的道理。这样引入新课,可以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集中注意力学习新课,主动地去探究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大小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只是隐藏在内心深处,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用热情去点燃。所以,不管是在开始新授课之前,还是在课中及课后,都免不了要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片断来给课堂注入活力,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时,要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找出分率所对应的单位“1”的量。这时,我便设计了一个小笑话来说明“对应”的含义:“同学们,分率就好像是一个孩子,而它所对应的单位‘1’的量就是它的家,同学们可要找好了,千万别给孩子找错了家,让它成了可怜的迷路的孩子哟!”同学们听后哈哈大笑,既加深了对分率与单位“1”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也给课堂营造了轻松快乐的氛围。
二、用心组织,开展高效的数学活动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数学教学离不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应用体验。高效的数学活动,更应该通过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充分体验来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老师应当随时提醒自己,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是否给了学生个性张扬的机会?
如我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时,就预先请同学们每人带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过来。第二天他们带来了实心的魔方,空心的牙膏盒;大的鞋盒,小的药盒;高的纸箱,矮的包装盒……琳琅满目,各种各样。一上课,我就让同学们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点、线、面进行自主研究。同学们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各自拿出来参与小组内的比较研究。只见他们有的人拆边,有的人比对,有的人拼装,有的人记录……忙得不亦乐乎。一番观察比较之后,学生们已经能够自己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说得很清楚了。因此,凡是能够让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尽量让学生思考;能够让学生亲身观察的事物,尽量让学生观察;能够让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尽量让学生归纳。总之,教师只需在课堂上创造条件,给学生一点时间,一个空间,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活动,去解决。这种事半功倍的办法,也是促进课堂高效教学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同时,老师的积极参与也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适时点拨指导,及时鼓励表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其实,有时,只需要老师几句简单的语言引导。如“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吗?”“谁还有不同的意见呢?”“同学们都期待着你呢,大胆地说出来吧!”“你的想法真独特,老师都没想到这一步”……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话语,却使孩子们如沐春风,是课堂上的阳光雨露,能极大地鼓舞孩子们的学习兴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力。
三、耐心反馈,设计高效的练习应用
新课标对学生提出了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现实社会,去分析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对数学基本的概念、定理、性质等能够理解掌握,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加以灵活运用,能根据得来的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这也绝不是要搞“题海战术”,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应用及练习题要做到少而精,灵活而多变,使学生对知识与方法能有更深更透的认识与理解。
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时候,在学生掌握了这两种图形的表面积计算方法之后,我适时出示一道制作金鱼缸的题目:王叔叔要制作一个长2米,宽5分米,高5分米的金鱼缸,至少需要购买多少平方米的玻璃?要求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多数学生都能联系生活实际,只求出五个面的面积(上面一个面的面积不算),正确解答。但也有个别学生把六个面的面积全计算进去。在经过集体反馈、讨论之后,他们才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紧接着我又出示了一道题:食堂要用铁皮做烟囱,每节烟囱长4dm、宽3dm、高1m,做3节这样的烟囱,共需多少平方分米铁皮?有了上次的经验教训,这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实际情况,只求长方体的侧面积,再乘以3节,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平方分米铁皮。这个问题已经难不住大家了,于是,我又将问题加深了一层,请同学们算算如果给这个烟囱的外层刷油漆,每平方米用油漆0.5千克,一共需要油漆多少千克?这样连续练习下来,学生不但对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能够做到根据生活实际灵活应用知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教学,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境来解题,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识不易迁移。因此,我经常要求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对思维策略进行回顾,分析其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更广泛的数学思想。其次,是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进行反思。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得出答案,而对自己解题方法的优劣却并不在意,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解法陈旧、逻辑混乱等现象。所以,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往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一、案例呈现
笔者结合自己执教的研究课《8Bunit2 comic strip & welcome to the unit》,谈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建设高效课堂。
(一)导入
1.Having a free discussion.教师可以问学生以下问题把学生带入教学情景中:
What do you often do during holidays?
Have you ever traveled to other cities and countries?
Where did you visit last year?
Work in pairs and tell each other about your traveling experiences.
2.There are some pictures of some popular tourist attractions.Now look at these pictures one by one.
e.g. ——What is it? It's 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in Italy. ——It is a symbol of Italy. ——What can people do there? ——Take photos./Go hiking./Go skiing./See the beautiful views.
本单元的话题为旅游度假,通过询问学生假期都去过那些名胜古迹,可以很好地把学生带入本单元的学习中来。
(二)探究新知
1.Doing practices. 教师除了展示课本上已有的图片外,可以补充以下内容:Do you know any famous attractions in China or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Now tell your partner something about the pyramids (Egypt) , the Eiffel Tower (France) , Mount Tai (China) , Niagara Falls (Canada and the USA) , the Taj Mahal (India) , and Ayre's Rock (Australia) .
2.Work in pairs to talk about each of the photos. Encourage the students expand the model conversation to include things they know and want to do themselves.
3.Doing extension activities. Ask students work in pairs talk about places they have visited and what they did there. Show the pictures or photos may have of different sights and attractions around the world.
4.教师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If you want to go on holiday , what should you take?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necessary?
Is it good to take everything? Why?
Eddie is going on a trip.what about Hobo?
5.让学生翻到漫画部分。
T: Look at the picture on page 20, and then listen to the tape, trying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s Eddie happy in the first picture? Why?
What does Hobo think of the trip?
Why is Eddie unhappy in the last picture?
How does Hobo feel the trip?
学生回答问题后,让学生一起朗读对话一遍,再跟着录音朗读一遍,之后练习对话,抽学生表演,让学生谈论这则漫画的幽默之处:
The joke in this dialogue is that Eddie wants to go on holiday to relax. Instead he will be working harder than he would if he had stayed at home.
6.Let the Ss to go over Page 24 and 25 again to find out and write down all the useful expressions.
(1) go on a trip 去旅行,相当于have a trip
(2)must be 肯定很有意思。
(3)take out 带 出门
(4)go hiking/go skiing 去徒步旅行/去滑冰
通过以上教学步骤,教师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世界上的名胜古迹,并且知道如何表达。同时让学生用英语讲述自己的旅行经历,培养其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案例反思和分析
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现仍存在这样一些不足这处:
1.师生角色转换不到位,教师"一言堂"状况仍然存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也未得到确立。
2.课堂教学情景性不够,信息量小,特别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没有得到均衡发展。
3.教学形式单调、方法简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未得到充分利用,因而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结构松散,教学过程呆板,师生双边活动少,情感交流也不够。
以上情况制约了英语教学的发展,是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素质教育呼唤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们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对其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进而改变"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这是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师生关系民主化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否则,他们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学习热情也得不到激发,更谈不上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了。
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较强,在组织教学时老师要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适时激发、启发他们,调动学习的内部动因,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以提高课堂凝聚力。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朗读好的同学领读;让书法好的同学板演;让有表演才能的同学进行对话演练,通过这些举措,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要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加以鼓励。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困难,应耐心地指导、帮助,使其保持知难而进的信心和勇气。
2 、教学内容情景化
初中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相对较短;同时,其形象思维比较活跃,他们不满意呆板的教学模式。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期以往,便会感到索然无味,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善于创造情景,通过情景化的教学向学生展示语文知识,并让他们在一定的语境中加以运用,培养其语言能力。如:讲close单词时,教师先做出关门的动作,然后再让学生学习该单词,由于形象、直观,他们很快便能接受。再如:教句型would like to do sth时,教师先拿出准备好的蛋糕并说:I'm hougry I would like to eat a cake,然后讲解句型,利用实物进行示范操练,学生边理解边模仿。最后,教师提供图片或描述情景,学生根据此内容,用学过的句型进行交际练习。这样一来,学生便能牢牢掌握would like to do sth的用法及特点,由此完成了该句型的教学活动。
情景教学的途径很多,可利用电教手段、实物、简笔画等展示情景,也通过深造学生参于来模拟情景。情景教学应力求形象、生动,因为形象、生动的情景有助于学生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景中所传递的信息及语言材料,同时有助于调动其多方面的感知活动,使他们置身于语言环境中,将死的知识转化为活的语言,以增强理解程度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减少焦虑感及畏难情绪,从积极主动地参于教学活动。3 、教学形式多样化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最重要的标准是提倡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的教学。要想落实新课程的目标,就要提倡做化学,更要大力提倡探究化学。使化学真正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将会发生重大变革.关键词: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 自主探究 能力提升
基础教育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真正体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理念.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实施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我校把新课程改革作为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将课程改革列为了学校发展规划之中,积极探索新课程,确立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营造一个学生有发展、教师有建树的绿色教育生态环境。为了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到“有效课堂”的研究上,落实在“学生自主学习”上,从新课程改革开始,结合教育局组织的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以及组织一线教师赴西安兄弟学校、山东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等地学习。使我们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学校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我就此想谈一下我个人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与大家共勉。
在过去,特别是新课改实施之前,“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被公认为是对学习的真实写照。大部分教师认为,要想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拥有美好前程,必然要牺牲眼前的快乐。快乐、有趣和学习就像鱼和熊掌一样,不可兼得。久而久之,这种思维也就成为了一种难以打破的定势。我们的教学中经常是为了单维的有用,牺牲了有趣与有效。当我们把学习生动而丰富的内在过程简化成对学习结果的追求,而在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结果的标准时,学习就被简单地等同于对考分的追逐。如此一来,当学习成为谋取功利的工具时,我们的学生也成了学习的工具。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当前考试成绩的提高,过多地注重灌输和管制,以致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了快乐的体验和对学习的内在的热爱;为了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过多地强调机械训练,题海战术,却削弱了学生进行学习探索的动力和创新精神。这种以牺牲有趣和有效换来的有用往往是单维的、短期的、静止的。现在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通过实验挑战教师观点的情境,或大胆的提出一个质疑课本观点的说法,让学生参与讨论。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欲,让学生以一种快乐有趣的方式轻松地获得了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并培养了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一定比灌输式的被动接受更为长久稳定,更便于迁移和发展。
鉴于过去将学习的意义对立和割裂所带来的教训,我们未来的理想是使学习的意义走向融合,即让学生爱学、会学、并学有所得。
要使学生爱学,既要从外在因素着手,使学习变得有趣,又要从内在因素着手,保护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内在兴趣和动力。关于学生学习动力的培养,特别是如何转变那些对学习没有热情和信心的学生,重新点燃他们的学习动力。要使学生会学,就一定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付出的努力有效地转化为能对之产生激励作用的学习结果,使学生摆脱苦累而无效的困境。要使学生学有所得,前提是要为学习创造多元的价值。学生之间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对学习的预期有所不同,他们对学习中各种价值的感受性和接受能力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致力于创造多元价值,并帮助学生去发现和感知它们。
要使学生真正的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快乐学习,改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模式,就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改革。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欲,让学生以一种快乐有趣的方式轻松地获得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并培养了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就必须在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自主学习更多反映的是学生在观念上对学习和学习过程的认识,以及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自主学习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主要途径。探究学习”也称 “探究性学习”,是化学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化学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探索精神和发展创新能力的过程。判断一种学习是不是探究学习,可以从这种学习过程是否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构成要素,体现了哪些要素来判断。在这种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性程度如何,可以从科学探究的核心要素——— “问题”、“证据”、“解释”和 “验证”来判断。因此,自主学习是探究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的一种化学学习方式,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目标,共同的目标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前提,是合作学习的最基本要素之一。通过合作可以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总之,自主学习是前提,只有自主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是方式,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再通过他们之间甚至是师生之间讨论,交流得以解决。探究学习是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合作交流为基础的综合学习形式。探究的优势在于学生科学素养三维目标的全面、主动发展。
毕竟学校教育与科学研究不一样,不是所有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要提倡多种学习方式,多种教学方式,尤其提倡自主、积极的学与教方式。探究也只是一种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化学课都要探究,不是一节化学课从头到尾都要探究。在平时的化学课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多样的高效的探究教学,更多的是使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一个或几个要素所进行的局部探究,探究的问题往往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其他内容还需要老师讲授;有些课需要采用讲授的方式,如一些化学基本理论,物质的微观结构、物质的量等;有些课需要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如一些无机化学元素、化学基础知识,这两种教学方式要配合使用,恰到好处。
我校在二轮教学改革(即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中,采用的是一种先预习,既使学生课前先预习课本和老师根据教材、课程标准、学生实际结合起来编写的一种《预习案》完成预习工作,在预习案中我有目的的设置一些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来源于生活,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目标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是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可以根据目标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完成预习案。好的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预习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欲,对于预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接下来,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课堂上学生手中拿的是老师根据学生预习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编写的《探究案》,学生在探究案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引导下质疑、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实践,来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了有序有控的自主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学习态度的转变。小组讨论、展示、点评,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升华,进而通过《训练案》当堂检测,对本节所学知识加以巩固,以达到突破难点,把握重点,最终学生以一种快乐有趣的方式轻松地获得了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现在许多学生学习能力非常差,对教材上的内容一知半解,也不去深究,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浓,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参加新课改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程成标准和教材反复研读,再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的设计探究式导学案,在设计每一节的导学案时除了要考虑这个知识值不值得探究以外,还要考虑这个知识能不能够探究,在具体的教学中找准探究点,充分发挥探究点在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功能和价值。在课堂上先是老师介绍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结合教材、老师设计的《预习案》和《探究案》,将学生分组进行课堂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这期间,老师深入学生之间,参与某些小组的讨论,然后各个小组派出代表展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学生互评,最后老师点评总结,我们这样处理以后,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有所提高,但还不能尽如人意,部分学生就不配合,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假讨论或不讨论,我们将找学生或家长谈心,了解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浓的真实原因。是知识原因、学生基础问题、教师设计的探究点问题等等。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断反思,书写课堂教学的补充,摸索教学规律、教法创新,进行再教设计等,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探索,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获得学习的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探究科学的精神。参考文献:
① 王增昌走进杜朗口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② 吴玉琦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我市教科研中心就提出构建“活而高效”课堂的教育教学理念,并提出“35X”的教学策略。我校在认真学习领会上级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三字六环节”的教学方针,积极开展构建“活而高效”课堂的教科研活动。
打造“活而高效”的课堂,“活”是关键,是基础。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我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字六环节”的教学方针,要求课堂落实“活”、“和”、“合”的三字方针。“活”即活跃、活泼、活力;“和”即平和、和善、和谐;“合”即合度、合作、合力。构建以“复习旧知检查预习——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提升——检测巩固拓展迁移”的课堂教学六环节模式。
在这种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英语教研组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构建“活而高效”课堂的教研活动。下面我把我们教研组开展活动的情况总结如下:
1、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从07年起,我校就开始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英语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在这几
年的摸索中,我们教研组总结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1)进行合理分组。
我们在分组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别、性格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合理搭配,形成了一个既具有差异,又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的集体。英语学习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在小组内按照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编号,选拔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以及责任心最强的学生任组长,负责领导和组织全组的合作活动;学习能力稍差的同学担任记录员,记录讨论交流的结果;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担任发言人,代表全组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同时,在小组内的角色要定期轮换,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体验到各自的价值和担任不同角色的感受,培养了他们的任务意识和合作意识。小组活动时的座位安排我们采取了面对面的座位方式,教室前后两块黑板都可以充分利用。
(2)拓宽小组合作内容,延伸小组合作的形式。
小组合作的内容有很多,除了分角色对话、游戏外,还可以进行编制办报,自编英语短剧,收集课外资料等,在组内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除了在校内、课内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外,我们还把这种合作延伸到课外。利用课余时间,同组内同学可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讨论自己在课外获得的知识,如让他们共同收看英语电视节目,CCTV少儿频道每天下午播出的洪恩英语——Magic Teddy,看完后在网上进行交流讨论。还可以利用电脑查找英语资料,在网上用英语聊天等。(3)对小组合作进行及时合理的评价,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采取了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并多采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小组活动结束后,首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畅谈自己的主要优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例如,可以问自己:别的同学是怎样想出来的?他们说的对吗?我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了吗?我都明白了吗?今天我发言了吗?等问题。学生自我评价后教师再给出合理的激励性的评价,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Very good”,“Well done”,“你听的很认真,很仔细”,“你们是智慧小组”,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一个笔记本,一支圆珠笔等。
通过这种及时合理的激励性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合作学习意识大大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学习成绩也不断上升,尤其是一些英语学困生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2、认真搞好集体备课,真正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当前,集体备课在现代教学中倍受青睐,并已成为各个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多年来我校英语教研组一直在不断地摸索集体备课的模式和有效地方法,现在也逐渐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个案——课堂跟踪——课后交流”的集体备课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1)个人初备 每位主备教师必须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如果是新教师还要求写出详细的教案。
(2)集体研讨
主备教师先陈述本次备课的教案,其他教师发表自己对主备教师教案的观点以及自己对本教学内容的创造性建议。最后进行集体研讨比较,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做到“四个统一 ”,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阶段测试。(3)修正个案
由主备教师说课,教师们共同研讨,相互补充,使教案内容更充实,更完善。但是教案内容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4)课堂跟踪
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后,每个年级的备课组长根据本年级本年级英语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听课,及时总结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方案。(5)课后交流
每个备课组的教师授课后,聚到一起进行交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下一步的整改方案和措施。
3、开展积极有效地听评课活动,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水平。每周四下午是我们英语教研组进行听评课活动的时间,我们教研组已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听评课活动模式。(1)如何听课
首先,听课前,我们要求听课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足够熟悉,在心中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案,以便在听课时能够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进行听评。
其次,在听课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和记载,一要看教师的教,二要看学生的学,看学生的情感投入度,看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小组的作用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发挥。
再次,在听课后要认真总结讲课教师的教学优缺点,和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学习讲课教师的先进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
(2)如何评课 在评课时我们英语教研组强调了几个重点: ① 从教学目标上进行评课,看教学目标制订的是否全面、具体、适宜;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有多少。② 从教材处理上进行评课,看讲课教师是否对教材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③ 从课堂程序上进行评课,看教学思路是否清晰,课堂结构安排是否合理,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是否恰当。④ 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评课,看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是否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看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情况。⑤ 从教学效果上进行分析,看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学生的活跃程度怎样,学习气氛是否热烈。通过这种积极有效地听评课活动,我校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课堂效率有了显著提升。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备课中的问题
1.教师不是每节课都“备”的,一周只备一节;2.不是人人都备课的,有的人可以连一节都不备;3.备课实行轮流制,新教师、老教师,水平高的、水平低的,工作负责的、不一定负责的都要轮流;4.重在打造“导学案”,一个好的“导学案”就等于教学的高质量;所有“导学案”循环使用。
有的学校的备课是由个别教师以“教学案”的形式来完成,因而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由个别教师轮流编写的“导学案”不一定能够保证质量。因为教师的水平有差异,缺少教学经验的教师有时竭尽全力拿出来的“导学案”也许目标、重点定位不当,内容深浅把握不准,问题设计缺少逻辑性、层次感……有的教师教学水平高,经验也丰富,但是由于责任心、事业心不强,会草草完成交差。有的教师水平高,责任心也强,但是由于“忙”,也有可能应付了事。一旦用这样的“导学案”实施教学,师生会集体“受害”。当然兖州一中也有“集体备课”,通过汇聚集体智慧来提高“导学案”的质量,弥补可能存在的不足。但是,全组备课的教师只有1-2个,其他人都没有备课。在“集体备课”时,没有备课的老师对教材不熟悉,对目标、重点、内容、方法都没有内化、思考,他们能够提得出意见吗?也许有经验的老教师凭老经验可以说几句,但也不过是空话、套话、“普通话”,说了等于没说。多数教师因为他们没有备课,所有没有发言权,只能闷声不响,全盘接受。因为没备课的教师基础是“0”,所以别人备的课哪怕水平再低,再低效,他们也只能说一个字:“好”。也许有人说,教师为了上课,肯定会自觉钻研的。恐怕不一定。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不备课已经“合法化”的前提下,会有多少人自觉备课?教师自己没有备课,没有思考,连一道习题都没有做,就拿着别人编写的“导学案”上课,怎么能履行自己的教学责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教师恐怕只能实行“大放羊”“大撒把”的教学,于是干脆把自己降格为“学习者”,把教师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统统盲目随意地交给学生,并美其名曰“在教中学”。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对教学任务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熟悉,教学过程欠思考,教学方法未掌握,怎么能取代老师发挥引导路程、把握方向、激发兴趣、正确评判的作用呢?再说,再好的“教学案”也要适合自己班级的学情,也要根据任课老师个性化的理解才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到教学中去,如果只要有了一个好的“教学案”就等于教学是高质量的话,那么教学工作就是天底下最容易的工作,全国的教师只要共同打造出一个好的“教学案”,甚至汇编出一个“教学案”集,优质课就批量产生了,天下有这样的美事吗?
我认为,高质量的“一次备课”是“二次备课”、“集体备课”编写“导学案”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有效的“一次备课”,后面的所有环节都是假的、空的、低效甚至无效的。
(二)作业中的问题
1.批改目的不明。假如有人问:教师为什么要批改作业?可能有这样几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的回答:A.批改是教师的职责;B.批改是上面的要求;C.批改可以防止学生作业不认真;其实“批改”的本质是“学情调查”。批改与学情调查的区别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A是站在教师本身的角度回答的,因而显得抽象性和表面化。B是站在领导要求角度回答的,言下更有着一些被逼和无奈。其回答共同性都是撇开了批改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明白教师批改与学生成长的关系,教师在批改面前的态度是被动、消极、机械的,仅仅把它理解为一种职责、任务,因而会使批改缺少目标和动力,成为一个机械性的劳动任务。C虽然表面上是站在批改对学生的作用角度回答的,但是带有严重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其片面性表现在弱化了批改的作用,把批改的作用认定为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作业的完成的数量掩盖了作业本身的质量、数量、完成时间等因素对学生作业的影响,更无视学生通过作业所得到的提高。
2.重学轻练。学的时间过长,而用于训练的作业主要在课内,量很少,时间很短,导致重学轻练。重学轻练能否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值得怀疑。学生“学”果然比较扎实,但是,从哲学上看“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兖州一中只有一个“反复”,即“认识到实践”,学生的“正确认识”能够完成吗?即使上课时完成了,也只是表面的、暂时的完成,因为“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例不十,法不立”。
3.要求宽松。一是不要求人人完成,二是不要求全部完成。“看起来很美”:满足了学生多层次的需求,不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背负过重的压力,着重于训练的有效性。但是,其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1)削弱了学生与学习上的困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见到困难就放弃,碰上“敌人”就“投降”,养成不完成任务的坏习惯。(2)“对学”、“群学”形同虚设。正因为中下等学生学习有困难,差生才热望优生解疑,优生才有机会施以援手。如果允许有差别地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差生不练,优生不帮就变成理所应当。(3)因为部分学生、部分题目没有做,展示时,没有解题体验的学生必然没有参与的热情,参与了也昏天黑地,浪费时间。4.追求结果,放弃过程。把批改简单地理解为让学生知道答题的结果。有时索性采用发放答案的做法,使学生产生依赖思想,不愿意深入钻研,也不会另辟蹊径,多角度解题,创造性、求知欲受到压制。用预设的结果,压缩了学生奋力登攀的时间和空间,为有惰性的学生“抄答案”提供了条件。
(三)批改中的问题
1.缺少思考。批改一般没有记录,缺少思考,作业反馈时一是凭自己批改时的粗浅印象传递一下答题情况,表扬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学生,批评几个不太认真的学生,随后就进入“讲评”阶段。由于批改时没有分清重点题、一般题,讲评时只好从头到尾,一题不拉地组织点评,使讲评重点不突出。又由于没有记录犯有典型错误的学生名单,提问时往往盲目随意,有时会导致被提问的学生答案全部正确,或犯的是个别性错误而产生讲评低效现象。更由于批改时没有深入思考,想当然地评析,使评析达不到揭示原因、规律、方法的深度。
2.机械呆板。一个教学行为是否重要和必要的必须站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否有利的角度去判断。站不对角度,批改往往变成僵死的、无活力的教学行为。例如不管作业量多少,批改难度如何,批改时间是否足够……强调“有发必收”、“有收必批”。结果一是以大量的、机械性的批改时间,挤占了教师的备课、选题、编练习、个别辅导的时间,导致有的教师以“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为名,拿着别人的编写的教案仓促上阵,上课时只能“灌输”结论,并穿插一些空话、废话、普通话。有的教师编写练习时忽视“先做”和挑选,“捡到篮里就是菜”,让学生做了缺少典型性、数量多而收效低的“作业”,隐形浪费了学生的作业时间和教师的批改时间,上课的点评时间。而且教师一天到晚,为这样的低效劳动而忙忙碌碌,甚至疲于奔命。
3.目标偏移。批改的目的一是从总体上了解学生每道题的正确率,以寻找讲评的重点;二是寻找学生的错误类型,以便探究其错误的原因和避免错误的办法。但是,在某些教师的操作中,批改的重点不是放在题目上,二是放在评点学生的学习态度上,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尽力完成”。就学生的得益角度看,这样的批改只有思想教育的意义,没有学识与能力提高的意义,也就是说在“三维目标”中只落实了“情意目标”,其余两个目标都落空了,因此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批改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四)展示中的问题
1.展示的内容缺少选择性。“导学案”中的内容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多数不理解的,一部分是少数不理解的,一部分是个别不理解的。展示应该是面向全班的,只有把多数同学都有教训值得吸取,有规律方法值得总结的题目拿出来展示,才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假如老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自己无法选择,只好“由课代表临时指定各小组展示导学案的不同内容”,导致每道题都必须展示,一道也不敢不展示。这样就出现了低效现象:只有个别学生错误的题,(甚至全班无误的题)也要展示,结果多数同学“陪绑”,浪费了时间。
2.展示代表的选择没有针对性。参加展示的学生理应是代表了某题的某种错误类型的一个或几个学生,这种展示才对具有同类错误的学生具有教学作用。但是由于同样的原因,教师“两眼漆黑”,只好课上各小组组长指定代表进行课堂展示。组长盲目指定的结果,就有可能会出现该生展示的内容100%的正确,做错的学生不能从中吸取教训;也有可能全班只有一个或几个学生做错该题,让参与展示的多数学生浪费时间。也有的展示是只请差生,这样做,没有学习困难的“优生”受害最深,长此以往会出现“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再说,展示代表固定请差生,有可能导致其它学生不认真完成“导学案”。,将最重要的题最先3.展示的重点内容不突出。展示时应该采用“要题入手展示法”展示处理,以确保展示的充分性。有的教师展示不分主次,按照顺序展示,平均分配展示时间,有可能导致次要题化时太多,而重要题没有足够的展示时间。4.展示的方式单一性。展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多媒体屏幕展示、学习小组内容交换习题展示、学习小组以讨论方式口头展示,师生之间以问答方式展示等。应该说各有所长,可以灵活地在课堂上使用。但是有的学校却把黑板展示作为唯一的展示方式,导致了低效。比如,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只要把典型习题在投影仪上一放,不就清楚地展示了吗?有的题,只要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一交换练习,就可以达到黑板展示的效果了,既快又效果不赖,何必不惜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利用课间作展示准备呢?特别是内容较多,一次不能展示完毕,需要在课堂上第二次展示的时候,这样的展示会浪费多少时间?
5.展示缺少深度。由于展示由学生完成的,学生的水平决定了展示层次的肤浅,即使有了其它学生的帮助,恐怕也达不到揭示错误原因并总结解题思路、方法的深度,必须依靠老师启发、引导、解析。假如教师将自己定位为“学习者”,又没有认真备课,学生的解题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就一定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其得益和提高岂能得到保证?
(五)归纳中的问题
一是缺乏“归纳”的意识。在基础年级的新课教学中,有的老师课文教了一篇又一篇,模块教了一块又一块,专题教了一个又一个,由于没有“归纳”,学生不知道专题、板块、课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诸多文本在头脑里留下的是模糊的知识,凌乱的方法、残破的观点……因而何谈形成运用、创新能力?在解题能力指导时,老师只满足于回答“答案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个答案?”而不去深究错误的原因和满分的方法,何谈形成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是使用“演绎法”。有的教师也知道“归纳”的重要性,知道不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一味追求结论及其原因,属于低效或无效教育。但是他们采用的方法却是与“归纳法”相对的“演绎法,”即先把规律、方法以口授、板演、印发资料的方式“灌输”给学生,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往往造成学科理论与学生学习实际的脱节。
第三是教师越俎代庖。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写作、解题等学习实践后,教师往往把应该由学生完成的总结、、归纳、反思的机会剥夺掉,代之以教师自己的,其理由是“学生答不到点子上”,“归纳”“完不成教学任务”“浪费时间”……这其实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教学的变式或翻版。
第四是急于求成。似乎某些规律、方法的归纳,一次就必须系统、全面、正确,以后就一劳永逸。不知道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个道理。于是片面追求“归纳”完美,造成脱离学生认知水平,似是而非,一知半解。那么应当怎样实施“学生归纳法”呢?
我认为首先教师要摆正位置,明确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正确关系。心中要明白“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个道理。一定要在归纳法实施的过程中突出“学生”二字,尽量为学生的归纳、反思提供时间和机会。因为只有学生对规律、方法的吸收和内化,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归纳即使系统、正确、全面,即使能让学生倒背如流,毕竟属于“体外循环”,不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血肉”,以致常常在新题型、新情景面前“干瞪眼”。
其次,要学会实施“归纳”的方法。学习与归纳是紧密联系的,而学生的得益和提高又是一个学习与归纳不断反复而又螺旋式推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归纳要放在学习之后,即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容易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当然也可以在学习之前,先回顾相关的规律、方法,加深印象,然后进入学习实践。但是“回顾”的应当是之前的学习实际,而不是抛开学习实际去空背规律、方法。再次,要容忍学生在归纳中出现的片面性、表面性甚至错误。有的规律、思路、方法,对教师来说也许是简单的、完整的、严密的,但是对学生来说却往往是艰深的、破碎的、粗陋的,这是由学生的特定的学习阶段和特定的学习水平所决定了的。正因为如此,学生才需要不断地、反复地学习、归纳。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肯定学生的阶段性进步,分阶段、分层次地引领学生逐步形成对规律、方法的正确认识。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金字塔理论。“学习金字塔”是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1946年发现的。美国缅因州国家科学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 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 为5%~90%。由此可见, 学习方法不同, 学习效果大不一样。为此, 我校立足校情, 对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思考和研究, 并探索、实施了“循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循环高效”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讲解、课堂有机反馈、课后多元评价”六个有机联系的环节组成。
第一环节 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帮助构建学生在课堂上预习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基础性的问题, 从而引导学生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在预习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注意点:
1.基础性。
紧扣课程标准要求, 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内容的设计。
2.适度性。
学生预习所涉及的内容的难度要适中, 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 自己就能解决70%的内容。
3.适量性。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预习的内容要适量, 每节课课堂预习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第二环节 小组合作探究
该环节突出体现的是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探究性的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要求各环节都是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主动探究的, 动态、开放的合作学习过程。
该环节的主要流程是:各学习小组 (一般由4~6人组成, 在组合上确保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针对预习内容的有关问题, 先独立进行学习和思考, 然后再通过组内的合作交流和相互答疑主动解决问题, 并积极做好小组展示的准备工作。
在该环节中, 自主学习是前提, 需要调动每个学生都要对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思考;合作探究是方法, 需要调动每个学生都要学会质疑、善于探究;相互答疑是目的, 需要调动每个学生都要乐于助人、学会讲解。
第三环节 学生展示交流
该环节的主要流程是:各小组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 针对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分别安排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展示讲解, 随后由其他小组的学生和教师跟上点评和修改。
在该环节中, 自主学习是关键, 需要充分发挥每个学习小组展示、讲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师生点评是促进, 需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点评的主动性和准确性;修改完善是效果, 需要科学解决问题, 切实提高效率。
第四环节 教师点拨讲解
该环节的主要流程是: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 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 帮助学生解难答疑, 总结答题规律, 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 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力求做到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第五环节 课堂有机反馈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 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 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 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 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 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第六环节 课后多元评价
多元化的评价可以有效改变学生学习生物的态度, 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克服低分学生因考试成绩悬殊而产生的自卑感, 弱化同伴之间的过度竞争, 促进了相互间的团结与协作, 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与良好品德的形成,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评价过程中, 将纸笔测试、非纸笔测试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结合, 以小组为单位, 从预习、合作、交流、反馈等多方面评价这一小组的学习过程。
评价始终贯彻在课堂教学中, 还可以尝试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向交流、互动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探究, 尝试建立态度、情感、能力、知识并重的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 把评价焦点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展到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和情感状态等方面。
“循环高效课堂”的灵魂是“一个转变, 两个前置, 三种方法, 四种形态”。
“一个转变”, 转变的是师生的角色, 师亦生, 生亦师。“两个前置”, 就是问题前置和学习前置,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让教、学双方有备而来, 让学生由被动态变为主动态, 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三种方法”, 即自主、合作、探究。这也是新课程背景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四种形态”, 是课堂的基本呈现状态:通过展示实现交流, 通过纠错实现落实, 通过点拨实现提升, 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所谓翻转课堂,它指教师将学生传统课堂中的学习任务转移到课前,而将课堂作为师生讨论、学生内化课前所学知识的场地,从而实现知识学习的翻转。目前,翻转课堂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中小学的教学之中,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文章立足于此,就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做了相应的研究。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反转课堂,顾名思义,以翻转为核心要素,这种翻转主要体现在:教师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将传统课堂中“课外”活动与“课内”活动进行互换,其中知识的学习主要安排在课外,学生借助教师录制、制作的教学小视频来进行自主学习,而知识的内化则依托于课堂教学,学生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同学、老师展开讨论,这里所说的教学小视频也就是微视频,它是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必不可少的工具。基于此,可以给翻转课堂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它指学生的学习以课前观看教师录制或网上下载的教学视频以及相应的拓展材料为主,课堂时间则用于教师的答疑解惑、辅导问题学生以及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的教学模式。
二、翻转课堂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一)立足视频制作,做好教前准备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在作文课的前一天制作或下载好相应的微视频并上传到班级公共郵箱里,供学生下载学习。就微视频的制作而言,教师需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严格控制微视频的时间。微视频即微信视频,它以内容精悍、时间短小而著称,时常在5-10分钟之间,最好超过15分钟,这个时长既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不会给学生的课余时间带来过多的学习任务;紧扣主题内容。微视频的制作并不是随意为之的,它需要与教师第二天课堂上所要讲解的作文主题紧密挂钩,这样才能使得课前自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比如,作文主题是:他(她)这样做不好。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笔者在视频制作中融入了一些社会不文明现象等。这些图片、视频不仅具有直观性,而且每天就在学生身边发生着,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认为他这样做不好,那么文章写起来也就不会空洞无物。
(二)注重课堂实践,给予必要指导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对作文教学而言,练笔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将作文课堂的主要时间交由学生写作,这一点传统课堂也是如此。但在传统作文课堂中,学生的写作与教师的教学是相互分离的,一般模式是教师先讲解题目,再制定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题目与要求进行写作。而翻转课堂则要求教师主动融入学生的写作环节之中,在学生写作时,教师需要在课堂来回走动,查看学生的写作进程。当学生在素材、文章布局、字词选用上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主动介入其中,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予以积极的解答。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缓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紧张感、无助感,还能及时解决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化解其写作障碍,从而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三)紧扣作文问题,确定讲评目标
学生写作的过程,其实也就是问题暴露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写作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做好针对性的讲评工作。学生在写作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包括以下两点:
审题不清。审题是作文的基础,偏离主题的作文,无论语言多么优美,也终归不是一篇好作文。现在的小学作文题目包括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在话题作文中最容易偏题的现象。比如一次作文练习的话题是成长,笔者让学生从成长中选取一些快乐与烦恼的事情来展开文章的写作,不过很多学生仅仅立足于年龄的增长,写了一些近似流水账的内容,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成长的主题。
语言干瘪。文学性是语文作文的本质要求,文辞优美也是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很多学生的作文存在着干瘪、生硬、千篇一律的现象,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作文的可读性。对此,教师要确立针对性的讲评目标,从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做好评讲工作。比如笔者在教学中就会选择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一起来阅读,并在阅读中找寻文章的亮点与不足。让学生们在作文评阅的过程中,主动反思自己文章中存在的缺憾,然后引导其更正、提高。
四、结语
就小学作文教学而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颇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分离的弊端,有效地发挥了学生课前自学的作用,对于“以教定学、教学相长”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环节重要主动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环节做好相应的完善工作,从而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作者简介:钱珏,女,1983年1月生,浙江杭州人,小学一级教师,本科,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高效课堂教学课件】推荐阅读:
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05-27
《春风》高效课堂教学设计06-09
高效公开课堂教学反思06-10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范文07-22
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构建09-14
构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09-29
推行高效课堂 提升教学效果10-13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11-01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计划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