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高效课堂教学阶段总结(精选8篇)
柏城中学
宫进宝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本学期,我校开展了高效课堂活动,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一直处于无效低效的困境之中,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本次聆听了老师们对高效课堂的听评课活动分析,收获颇多,尤其是他们对环节的深入理解的剖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转变角色,提高能力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是“课堂效果”,经过对“高效课堂”的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就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构建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经研究实践得知,要达到“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必须转变角色,提高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中更应该转变,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而不是教师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课堂的学习者。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角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转变学生学法至关重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提供保障。高效课堂的显性表现,一堂课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动态的,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因此,转变学生角色,把被动转为主动,把参与者变成组织者显得十分重要。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习有兴趣。如果学生对数学知识没有兴趣,就不会发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效率将会获得很大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有兴趣,就可以减轻学习压力,将学习看作一种享受,从而发生积极自动的学习念头。
三、注重沟通交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经常向你吐露心思,这样你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因此,我们要理解和尊重学生,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对待全体学生。客观地看待全体学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只有建立良好的
师生关系,才能得到学生的支持,学生才会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此外,教师还应做到心中有爱,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不求全责备,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这种关爱,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得到激发,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还要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赞赏地接受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善于察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需要、困难及情绪的变化,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多和学生沟通,不断地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同他们交流,与他们分享。另外,教师还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天职。总之,只有通过各位教师的努力,才能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学习毅力,才能促进学生树立宏伟远大的志向以及为实现各自志向而不懈努力的拚搏精神!
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四、注重因势利导,抓住青少年心理特点
中学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趋新”心理,有些学生对图形观察不到位,语言概括不全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拨,同时初中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现欲强,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一些好时机,恰当运用青少年对时尚追求、“追新”等特点,大力宣传和弘扬勇敢拼搏精神、为国争光精神,帮助他们摒弃狭隘自闭的思想。通过抓住这些青少年的特点,因势利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更乐于学习,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五、存在的不足。
1.备课不足。在实际的备课环节没有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
2.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仍然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3.存在困惑。一个字“怕”,怕学生考不了试,怕学生学不好,怕家长责怪等等。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尽量放手学生,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方面又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关键词:微经典,阅读,写作
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在大家的努力下已经完成了《“微经典”导读》的编辑以及《高一作文训练教程》的编写,按照课题预设,本学期前半期进行了记叙文训练,包括记人与记事两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写作训练都是按照“摸底写作——问题诊断——‘微经典’阅读——写作指导——片段训练——二次提高写作”的顺序来进行的,现将“记人”部分写作训练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底写作
先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的引导和微经典的阅读经验的情况下进行写作,题目如下: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个性鲜明、富有特色的人。他们或幽默风趣,或踏实勤奋,或珍视友情……他们或是你的亲人,或是你的师长、同学、朋友,或者只是短暂闯进你人生的路人甲……但是,总有些人,他的外貌言语,或是举手投足,曾让你的人生之路铺满阳光,甚至把你的记忆装点得五彩斑斓……请选取你认识的一个人,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符合写人记叙文的特点,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二、出现的问题
1.文体不明:议论文、抒情散文、记一件小事、青春派小说,名人传记……
2.无结构意识:结构意识淡薄,表现为段落太长,一逗到底,结构散乱。尤其开头,无关紧要的话太多,开篇就是一大堆关于环境、议论、抒情的话(首段或是题记);
3.对象选择不当:对象选择不合适,明星、科学家、不熟悉的人、小说里的主人公;
4.描写切入点不当:写人作文用第三人称会更加客观、容易,很多同学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这样容易使文章走向单纯抒情;
5.塑造人物手段单一:人物外貌描写太大众化,没有特点;缺乏全面的语言、心理、动作等的描写;大多数只有事件的罗列,没有对性格的提炼,更像在记事;
6.挑选事例不典型或不能证明其性格:带着逛逛校园、一起吃个早餐排个队就“生命不可或缺”;父母送伞、老师送宵夜、送医院等老套事件;开篇说“严格”,事例却是“关爱”等;
7.总体语言很平庸:朴实得不像是作文,有的同学方言化严重:头天、不会理钱、她背后到医院……低俗化语言也大有人在,如2B青年、屌丝、逗比等;
8.其他问题:残卷现象严重,甚至漏写标题,文面涂抹修改的现象严重(态度能力都有问题,文面差的扣了三分)
三、阅读经典(见《“微经典”导读》)
组织学生阅读了梁实秋的《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老舍的《我的母亲》,杨绛的《老王》以及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等名篇。
(一)从《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中学习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
作者在第三段这样写道:“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这是梁任公先生的出场,作者是用肖像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梁任公的潇洒自信与沉着睿智。第四段的开场白运用典型的语言和传神的动作写出了梁任公的风趣幽默与自信自负。第七段中的动作描写——“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梁任公的博闻强记与学识渊博。第八段写梁任公的表演式演讲时,更是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两种方法写出了梁任公演讲时的自由洒脱、生动有趣与真情投入。由此可见,作者的确是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生动逼真地刻画了梁任公这一主人公的形象。
(二)从《老王》中学习通过典型的事件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通过“三送”事件(送冰、送人、送香油和鸡蛋)刻画了老王作为劳动人民热心助人、忠厚善良的品质。也学习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平通的“不幸者”的命运,可以窥见当时的时代背景,写我们一家人与老王的交往,可以看出作者对良知、对人道主义的呼唤。
(三)从《阿长与〈山海经〉》学到了以下方法
1.善抓细节。写人物最怕把人物的鲜明性格淹没在一般性的叙述之中,俗话说,于细微处见精神。为了表现长妈妈爱啰嗦,爱说闲话,作者写她“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为了表现长妈妈的粗鲁和不拘小节,作者写她“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2.详略得当。写人的散文既忌琐碎,又忌粗疏。鲁迅在写长妈妈时就既有简笔,又有繁笔。1—12段写“厌”长妈妈时,略写了她的啰嗦和对“我”的管制,而详写了她的睡相;写“烦”长妈妈时略写了长妈妈所教的生活中的一般“道理”,而详写了过年的“规矩”;13—29段写“敬”长妈妈时,虽两件事都用了繁笔,但第二件“《山海经》事件”写得更为详尽。由于详略得当,文章就显得错落有致,人物也显得血肉丰满。3.欲扬先抑。这是本文构思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文章从一开始就表达出作者对长妈妈的厌烦和不满,厌她啰嗦,厌她限制“我”的自由,厌她睡相不好;烦她规矩太多,烦她道理太多。就在读者似乎感到长妈妈一无是处时,作者笔锋一转,详细叙写了两件令他敬重的事。由于前面“抑”得太多了,后面的“扬”就给人以奇峰突起的感觉,人物形象霎时间就高大起来。
四、片段训练(见《教程》)
在精读了经典以后,我们又组织了学生进行了分块训练: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正侧结合描写等。每一块都是先有方法指导和示例,然后再让学生练习,如外貌描写:先有“方法点拨”,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然后是示例:
微经典片段1: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段肖像描写,抓着黛玉的眉眼,面容,身姿,眼神来写,不但刻画出林黛玉容貌娇美,体弱多病的柔弱女子的形象,也显示出林黛玉孤独、苦闷、深沉、阴郁的气质和多愁善感的性格。)
微经典片段2: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穿着体现读书人身份,但是青白脸色,皱纹夹着伤痕,乱蓬蓬的胡子又可看出他是个落魄穷酸的书生)
微经典片段3: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抓住主要的特征来写,并且还和以前做了比较,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让学生“牛刀小试”:请抓住一个人的外貌特征写100字左右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李云是一个机灵、淘气的孩子。他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的,那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那鼓鼓的腮帮,还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翘起的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五、二次写作
通过教师的讲评,学生知道了自己第一次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微经典”篇目,有知识获得的情况下在进行有针对性的片段练习,最后进行二次写作,题目如下: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他(她)的个性和优缺点,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人的闪光点或是让人思索的东西。请选取一个你认识或熟悉的人,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符合写人记叙文的特点,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还是要求写人,让学生在学习了刻画人物的方法和进行了片段训练的基础上来进行二次写作,以达到整体水平提升的效果。
六、情况反馈
得分情况,以高一(17)(18)班为例,17班总人数有55人,有27位学生分数提高,进步最大的是黎展同学,提高了13分;18班有54人,有36人分数提高,进步最大的是汪世修同学,提高了9分。
本次作文是在上次讲评之后对上次作文的改正和巩固练习,因而大部分同学都避免了上次作文中出现的一些明显问题,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如:
1.大多数同学会对人物的外貌、衣着、动作、心理进行着力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的不多),描写更细腻生动。优秀例文如《隔壁老王》,通过细腻的外貌、神态和动作描写,刻画出一个空巢老人深切的孤独,形神兼备。
2.只有少数学生文体不清,大多数学生能分清写人记叙文的重点在刻画人物形象而不是叙事。(侧重记一件事或者抒情的文章明显减少了,但是也还有)
3.标题和开头有明显进步。标题能点明写作对象、简洁明了,有的还包括了人物的特点或者对人物的情感,很少有学生写议论、抒情的标题。开头大多简洁明了,不重议论抒情,不绕山绕水。开头直接入题,大段议论或抒情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也少有绕弯子的情况。标题和开头就能体现人物的特点,如《“鬼才”先生》《难忘笑面虎》《最熟悉的陌生人》《最佳挚友》《班上的“黑乌鸦”》《小胖子》《花一样的姑娘》《田埂上的舞者》。
4.能抓住人物的鲜明特征来表现,如“她很认真”“她很善良”“她很开朗”(出自《母亲》);“他很严厉”“他很慈祥”(出自《老谭》);“她是个很诚实的人”“她是个很善良的人”“她是个很幽默的人”《“大妈”传记》。有的文章还将特点表现得很有文采,很生动形象,如:优秀例文《我的好姑娘》:“她像一只小精灵”“她是一个辣妹子”“她是一朵小白莲”。层次清晰、内容充实,刻画到位。
5.有同学学习了名篇《老王》的谋篇布局,通过三怕事件:怕女生,怕鬼,怕黑来刻画同学的胆小,呼应题目“胆小鬼”。
6.描写好的片段。
(1)小时候,父亲总是把我扛在脖子上,让我看得更高更远,我注意到的,是路边的风景;长大后,父亲拉着我的手,诉说着年轻时的往事,让我充满欢乐;后来啊,父亲是用眼神嘱托着对我的担心,害怕我受到一点儿委屈,我关注的是他那稀稀落落的头发;而现在,变成了我不断叮嘱他,要多休息,那时,我注意到了他并不灵活的脖颈,注意到了他宽厚又粗糙的大手,注意到了饱含深情的双眸边的皱纹,注意到了再也藏不住的白发。岁月啊,你慢慢些走吧,别把父亲甩在后头。
(2)父亲的手显得很粗大,但是编竹子是如此的熟练,丝毫没有输给母亲那双织布的手。我这才发现父亲总是穿着前年母亲给他买的短袖,现在已经很旧了,上面还烂了几个洞露出黝黑的皮肤。
(3)那夜,他醉酒。我又因为一些小事与他争辩了几句,他的情绪便如瓶中满溢的水,一下子爆发。他斜倚在床头,木讷地看着我,看着四周,似乎在寻找丢失了什么。他蠕动着嘴唇,似乎要说什么,最后却什么也没有说。而他那略显苍白的面庞上,泪水一串串淌落,一如他手中杯里的水,一滴滴滚落,划出一道道透明的轨迹,接着,“嗒”的一声落到地上,不知砸在了谁的心里。
(4)其实老花本身并不是一个严厉的人,他很幽默,但有时又十分古板。他的双鬓斑白,但永远充满活力。他拥有一对大耳朵,长有耳垂,再加上他胖胖的身体和常常挂在脸上的微笑,活脱脱一个弥勒佛。他爱笑,像个老顽童一样,要是他不开心,满脸都是阴云,他从不隐藏自己的情绪,正因如此,今天我格外不安,因为他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和不满。
(5)他竟如此的瘦弱和单薄,犹如一根筷子般弱不禁风,流年在他脸上留下了痕,岁月抹白了他的双鬓,在他的手上,刻下了道道“年轮”,深陷眼眶的两枚浑浊的眼珠,干燥着的脸庞混着他喑哑的音调,还有他浑身简陋附带黄泥的穿着。感觉年龄并不太大的人竟会如此沧桑。
(6)他五官端正,鼻梁凸起,也算得上是眉目清秀,他头顶平平的,每时每刻都有着一张十分严肃的面孔,走路时挺着个大肚子。别看他肚子大,可也是满腹经纶,学识渊博。虽然他表面上显得严肃,但是他骨子里却是一位和蔼慈祥的老师。——《我记忆中的语文老师》
存在的问题:
1.有的学生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单一,不够立体,全面。写老师要么是管教严厉,要么是关爱学生,要么是幽默风趣,写学生要么乐观开朗,要么乐于助人,要么异常文静,要么异常调皮,只有一面,显得单一不真实。甚至有的为了突出人物某个性格特点,描写过于夸张,有失真的感觉。
2.所写事件不够典型或不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如老师上课,老师看学生上晚自习,妈妈做早餐,爸爸洗衣服,同学安慰我,同学与我相伴学习,这些都是作文老师、父母、同学应该或者常常出现的行为,不能体现一个特别的形象,加上写的同学又多,所以这样的文章并不突出。
3.语言不够精准凝练,往往干瘪平实,生动的不多。
会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的生活圈子不大,对生活的观察不够仔细,写作的体验也不多,这也提醒了我们,学习经典是在形式上和方法上的学习,真正能写出好文章最主要的是学生要有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生活情感的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写作注重方法的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情感,否则学生有了“炊具”,没有“食材”,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七、关于课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意义;兴趣;方法;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13-01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知识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中考升学考试中的必考科目,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数学成绩是课程教学的关键。高效课堂概念的提出是对新课改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过程。初中教育要结合自身实际对于如何实施高效课堂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阶段数学学科优质教学课堂合理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正确认识高效数学课堂构建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高效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代名词。对于教育教学更是如此。初中数学是中考得分的主要科目之一,其知识结构和层次决定了在数学科目中,学生成绩往往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差距,这使得初中数学教学人员长期以来饱受诟病。其中,受指责最多的还是几十年来一如既往的传统数学教学方法。因此,舆论的压力迫使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高效课堂的建立。随着教学条件不断提升和生源数量的不断减少,在各方面条件上,都已经有了实施高效课堂建设的硬件条件。另外,作为当代初等教育的总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要求初中数学必须加快高效课堂建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主管单位、教育机构、学校、基层教育人员都必须要打破传统思维,开创新的教学模式。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正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和开展起来的。这对于改变传统初中教育模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换言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是一种探索。如果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获得成功,那么其他的科目也可以相应推广。当我们正确认识初中数学优质课堂构建存在的意义的时候,我们就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兴趣培养,高效课堂构建的关键
不容否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使人成功的动力。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数学优质教育教学,我们要从学生兴趣培养入手。初中阶段正是数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时期,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提倡多年,但是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引领下,一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依然保有大量应试教学的特征。教师是初中数学教学实施的绝对权威,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依然以教师的机械讲述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所教的内容也是那些与考试紧密结合的内容,教学的方式采用灌输式,学生在这样的数学教学中缺乏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被严重压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的课堂教学极大阻碍了高效课堂的实现。因此,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高效课堂,就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多方法,如,教师可以运用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可以采用联系学生生活实践的方式,还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等等,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以悬念设置为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实际以及学生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设置悬念可以有效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兴趣培养是优质课堂构建的关键,为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把兴趣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从而有助于优质课堂合理构建。
三、分层教学以及注重学生学会思考
为了加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就要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教学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兼顾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要根据每个学生在基础、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等对学生分为几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授课策略,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层次的学习,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充分发挥高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各方面更加提高,同时又兼顾低层次学生的特点,使其跟得上课堂授课速度,夯实基础。这样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能给在整体上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同时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中独立思考和总结反思的能力,是老师必须要在数学课堂教会学生的。建设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其目的不只是提高教学效率,也要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四、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利用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加强,多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被广泛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降低了初中数学教师的工作量。另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还使教学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直观性、形象性,降低了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进行不断的分析和讨论,我们明确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主体这两方面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实现初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
在摸索中前进,在探索中追求
开学已经是十六个周了,从开学初我们针对高效课堂进行培训,使每一位教师从思想上首先认识什么是高效课堂。通过学区组织培训聆听高效课堂展示课,再结合自身模仿高效课堂。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再学习,或多或少我们对高效课堂的认识有所提高,但在学习中我们也有很多困惑需要解决,现将学习高效课堂的阶段总结汇报如下:
一、所做工作
在这次高效课堂建设中我们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
1、首先组织教师观看高万祥、张四宝、李炳婷三位专家的传经送宝,认识到中国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2、学校针对高效课堂展开进行启动仪式,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都从思想上对高效课堂实行要有清晰的认识,这次高效课堂改革不是走形式,不是刮大风,教育不需要踹毛球次,不需要弄虚作假,教育需要真真实实。
3、学校要求全校教师编写导学案,除初三部分教师外其余教师都不同程度的进行编写导学案,进行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实验。
4、学校制定了高效课堂“人人过关”课,根据教导处《关于大柏林小学高效课堂人人过关活动实施的指导意见”》制订了 “人人过关”课活动方案。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结构研究。在教师群内推介先进典型、曝光教育教学不良行为。成立“名师工作室”,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将智慧运用在课堂,将问题解决在课堂,将效益产生在课堂活动。
5、通过几个周的高效课堂建设的教学实验,在第七周学校教导处组织教师进行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全校组织9位教师进行高效课堂赛课活动,并从中评选出赵玉龙老师、陈宗福老师等一批高效课堂骨干。
6、在第十周我们学校组织教师学习《走进高效课堂》并通过学习撰写高效课堂论文,组织教师讨论我校教师在开展高效课堂建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7、学校重视高效课堂建设,把教师按学科不同分成不同的集体备课小组,选责任性强的教师担任组长,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定课题。
8、校长首先深入高效课堂改革一线,践行高效课堂改革,从以前的大讲到现在的不讲,能从实际行动中引领学校高效课堂建设,我校校长陈生国同志重视课堂建设,带主课,从事一线教学,同时组织学校领导班子能够深入课堂听课,把师生课堂作为校长生命的生成土壤,研究教学,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研究性学校,把教师队伍打造成学习型的教师团队,有效引领学校的高效课堂建设。
9、各教研组组织教师每周星期二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同一学科专职教师成立备课组。各备课组制定学期活动计划,撰写学期共作总结。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四定”:定主备人、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建立活动流程六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提高阶段、反思阶段、总结阶段。基本程序:个人初备---个人说课---集体讨论---课案生成---个性设计---资源共享---总结阶段。学校针对集体备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学校每学期出关于集体备课的简报。每学期整理、归档学期备课总结。
二、取得的成绩
当然在这次高效课堂建设中我校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如:
1、我校部分教师的导学案通过学校组织的教学观摩课得到了教师的认可,编写的导学案能实用于课堂,教师能驾驭课堂。如赵玉龙老师、陈宗福老师的导学案。
2、我校康志诚老师的语文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课堂结构发生了变化,课堂形式发生了变化,课堂前的“精彩五分钟”,“小老师上课”都不同程度的提高了课堂质量,特别是康老师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同上两个班的语文教学,通过期中考试检测教学成绩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六年级的语文平均成绩高效课堂开展以前是86.63,高效课堂开展后是85.66,五年级的语文平均成绩高效课堂开展以前是87.77,高效课堂开展后是86.45,从康老师的教学成绩来看高效课堂不仅没有使教学成绩下滑,相反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下养成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我校七年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刚升入本校全班学生大多数底子薄,只有个别学生基础好,在全学区考试评比中位列倒数第二名,在这一学期家长会上学校向家长承诺了在这次期中考试中要做到“挣三保四”的目标,考试结束后通过评比我们做到了班级评比中我校七年级在全学区评比中位列第三名,通过实施高效课堂我们七年级的老师任务减轻了,学生自己想办法学,特别是七年级语文赵玉龙老师的成绩就是一个例子,赵老师把导学案发放下去让学生自己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
4、高效课堂中还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陈生国校长所带的九年级历史在这次九年级期中考试中全学区评比中获得第一,陈生国校长因本校教师紧缺,一个非专业的历史老师就是根据高效课堂的理念让学生自己学,把大量时间运用在学生的自学上,在课堂中尽量不占用学生的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这些成绩中我们不难看出高效课堂给我们的老师带来了实效性是很多的。
三、存在的问题
在高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a)教师对导学案的运用不到位,没有经过自己的备课认真熟悉自己的导学案,使导学案不能够很好地运用与课堂。
b)教师不会完全的套用高效课堂的模式,在教学中存在着盲区,教师上课过程中说得太多。
c)目标呈现没有在小黑板中,课堂教学任务不明确,致使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展示环节中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当堂训练的任务是什么不够了解。我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还是老师的敬业精神。
四、今后的打算
1、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还是通过不定期的赛课和模仿高效课堂的模式,尽量把六模块“3+X”的教学模式像套数学公式那样去套,先学会公式,再灵活运用公式。
2、主要问题还是导学案的编写,教师不能完全的钻研导学案,只停留在编导学案而不去看导学案,以前是抄教案起码教师孩子在抄的过程中做到了备教案而现在教师是下载导学案而不去看,不去钻研,所以我认为教师不会上课了。
3、教师要经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再认真的领悟高效课堂的真谛。
高效课堂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进一步转变,以往“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方式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参加高效课堂的改革与实施已有半学期,这在这期间里我一直努力在努力地学习和探索,争取使我们的高效课堂真正发挥优势。下面就将我们在这一阶段的活动总结如下:
一、课上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合作学习
这学期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认真学习领会了有关高效课堂的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加深了我们对高效课堂的认识。我们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组的研讨活动,围绕“什么是高效课堂”、“为什么要建立高效课堂”、“怎样建立高效课堂”这三个建立高效课堂的关键问题,在教研组里进行口头交流讨论,深刻认识打造高效课堂的意义及重要性。认真学习研读新课标,深入领会新课程精神实质,清楚每个学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认真学习研读“高效课堂评价标准”,深刻理解其含义。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复习课,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针对大部分学生,问题设置要简单易懂,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在课堂讨论的时候进行合作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同时让学生多进行语言的操练与实践,比如,让学生对本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或者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辩论,或者分角色朗读课文等。比如冀教版九年级Unit4lesson27goodfood,goodhealth中,我们在让学生进行充分阅读之后,讨论环节设计的问题为三选一,各组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选择要讨论的问题,并进行热烈的讨论,讨论后由各组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并针对“高效课堂评价标准”,认真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找出自己与高效课堂的差距,定出今后努力方向,查缺补漏,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
二、积极探索实践,努力实现“高效课堂”。
根据高效课堂的要求,我们认真备课、积极上公开课。课堂中大胆实践“师生互动,学生分组讨论”的英语教学新模式,不断改进摸索适合自己特色和学生情况的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校内公开课、听课、评课,吸取别人先进经验。并针对“高效课堂评价标准”,不断反思我们的英语教学,改进自己不足,努力实现高效课堂。课前精心的备课,课上精彩的组织课堂和课后适时的进行教学反思,以及坚持积极备课,认真观摩其他教师的课等对构建高效课堂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备课时在研究好教材教法的基础上,重点要研究好自己的学生,要把教学的重点内容设计得通俗易懂,能让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有激情,要多给学生以赞许和鼓励,要尽可能营造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去合作学习。要有精彩的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去回味,去进一步的研究。课后教师要及时的写教学反思,记录本节课的成功做法,巧妙的设计;也记录自己对这节课不满意的环节,如导入部分不够精彩,环节之间衔接不够紧凑,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学生对某一部分内容反应不热烈等;也可以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瞬间灵感。坚持学习其他优秀教师教学实践,取长补短,学习其他教师独到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另为学习他们课堂设计的独到之处,学习他们灵活娴熟的驾御课堂的能力。
三、总结经验和收获,
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帮助学校完善课堂结构,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后评议,课例研讨等形式,老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查找课堂教学低效表现和原因,弥补教学缺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益。老师们明确了课堂教学要注重“精讲精练”,教师的“讲”要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拿出更多的课堂时间、采用多种方式加大训练力度,优化训练内容与方法。我们积极书写课后记,根据个人实际教学书写教学心得,丰富校本教学资源,形成教研成果,全校交流。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反思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高效语文课堂”,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工作,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高效课堂”不应该仅仅是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增进,而且还应该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课堂质朴、扎实,时刻关注学生。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促发展,以简化的教学环节,简单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就是交流和探究。交流是活动的基本形式,要给学生创造“学”的空间,“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在探究中深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培养质疑问难能力。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变“学会”为“会学”。
创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会去思考,思维总是指向解决某项任务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以 “学生探索明白”为主。
加强对学生的评价,鼓励学生创新。应对学生的创新表现予以及时的激励,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燃起来,让学生从评价中体验成功,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教师的教学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没有合乎时代的教学观念,也就没有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行为。构建新课标下的高效课堂,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1. 转变课程观
首先,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课程是一种文化,关注课程目标(即培养目标),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将课程与教学紧密联系,因材施教,已成为新形势下教师群策群力共同研究的课题。集体开发课程,重构教材,从教学走向课程,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趋势。
其次,确立新的课程资源观。新的课程资源是指富有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可资利用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教师和学生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教学中,要积极发挥教师本身的课程资源,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要充分挖掘学生中的课程资源,让其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要以现代教育理念辩证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学科资源,有效运用和发挥各种课程资源应有的功能,促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2. 转变教材观
首先,确立“教材是范例”的新教材观。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学理念的载体。新课程标准下,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不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要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看作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要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材内容,教学行为应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教学活动应以“教材”为话题中介进行师生交往,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从课内外丰富的课程资源中认知、分析、理解、反思、建构知识和获得发展。
其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课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结合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延伸、拓展和重组,从而保证课程目标的真正落实;把教材当作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教学资源,将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所体现的教学方法,转化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设计,使教学过程成为教材内容的持续生成与转化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最后,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要深入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重难点以及知识的生成、技能的培养、情趣的激发、思维的发散、知识的引申点,及时挖掘社会新信息、科学技术新成果、学生生活新问题、新现象等课程资源,实现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机对接,使教材内容丰富化、教学过程实践化、教学内容生活化,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 转变学生观
培养健全人格和公民基本素养是新课标下教学的基本任务。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学生观需从“工具性”向“生命性”转变,还给学生作为人应有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赋予学生“人”的涵义;要充分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根本,发展、动态、全面地看待每一个学生,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每一种可能发展的素质做出有效培育;要高度重视学生个性,善于发现、研究和培养个性,鼓励个性发展;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个人选择,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灵活多变的措施和策略,分类分层施教,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多种类型的创造性人才。
4. 转变教学观
首先,课堂变学堂。要真心地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用“尊重、赞赏、激励”来支撑学生的学习,把平等、伙伴、理解、宽容、关爱和帮助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互动者、激励者,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情感交流、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共享生命体验的过程;唤醒学生潜能,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确实把课堂变成学生愿学习、会学习的学堂。
其次,教师变导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势利导,合理地把课堂主动“让”给学生,把问题“放”给学生,把评价“交”给学生,化教为学,以导助学,以导促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实践中学、过程中学,使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最后,转变教学方式。要恰当地选择和使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变“组织教学”为“创境激趣”,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变“检查知识”为“合作交流”;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组织各种形式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变循规守矩为自由思考,变“单打独斗”为合作互助;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并合理地把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实现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为提高教学效益服务。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策略
1. 精心做好课前准备。
高效的课堂教学基于有效的课前教学准备,课前,要对课堂教学进行中的诸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了然于胸,并做精心准备。
备学生。要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习心理、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认知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以及已有认知结构、学习需求及其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等,依据课程标准,制订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以学定教。
备教材。一是要深入挖掘教材。备课中,要站在编者、学者和教者的角度,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如,挖掘思维过程(知识形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隐匿在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学科思想方法,使学生从较高的层面掌握知识,获取能力;挖掘练习的潜在功能(检测、巩固、优化思维品质的功能)等,把挖掘教材的过程当作多维对话的过程,使教材的内涵得以释放,教学资源的潜力得以发挥。二是要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要对静态的教材内容进行精选、调整和加工,使其成为突出育人为本的、以能力促素养的、动态化的、能满足教学情景和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促使学生高效学习。
备训练。要以减轻学生负担为前提,以让学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精心设计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少而精的课堂练习,当堂训练,快速反馈,使每一个学生能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获取技能。
备学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紧紧围绕学什么、怎样学和如何用等问题,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务求实效的学习方案。“学案”的设计要融合知识系统、思维系统和情感系统,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主动建构知识,如何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益、减轻学习负担,如何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真正让“学案”成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之间对话的最佳结合点,为学为服务。
2. 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首先,把教学目标的设计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按照课标总体目标要求,把握学生和教材内容两个基本要素,科学地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和开展教学活动,准确地分析和评价教学效果;构思清晰流畅、逻辑适用的教学程序,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创设开放互动、促进思维的问题情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和个体发展,把教学目标的设计作为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
其次,科学处理三维目标。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指科学处理的三维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要以落实“知识与技能”为主线,立足于让学生学会,积极挖掘和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知识形成过程和有效学习方法运用的“过程与方法”之中,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会学,使三维目标有效结合,相互作用于教学流程,让学生经历学习、体验、领悟、运用等过程,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创设课堂互动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互动的课堂讲求对话与共享。
首先,以“互动”为抓手,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积极营造和谐、民主、快乐的交往氛围,创设真实、趣味、多样化的交往情景来激发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学在交往和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中产生群体动力,促使师与生、生与生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在互动中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其次,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学习。要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提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的兴趣和欲望,关注学生实践、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帮助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和发展,真正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的重要手段。
4. 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发展思维是学习的真谛。学生的思维力就是学习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转变思维方式,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高效的课堂一定是思考的课堂。教学中,要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科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于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知识的生长点以及自主实践中,以“疑”为诱,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用学科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自主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使学生思维得到有益训练,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其次,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有效问题生成高效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让问题驱动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启发性(利于思考,富于启迪)、导向性(强化“双基”,突出重难点)、层次性(铺设“阶梯”,逐步深入)和创新性(强化思维,求异创新),使“问题”在教与学之间拉起纽带,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和思维的空间,保证知识与技能的落实,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最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要树立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会的观念,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自学潜能,指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并掌握学科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教会他们学会自学,培养自学能力,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把教学反思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实践,把握反思的环节,提升反思的内涵,提高反思的能力,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益。
1. 注重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课前,要对教学设计列出关键性的反思项目,如,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目标问题),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有多少学生能达到要求(达标问题)等,及时对已定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吸收和内化,以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使教学过程更加关注学生,使教与学都能“有的放矢”。
2. 加强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指及时、主动地在教学过程中反思,其真正的意义远大于随机应变。教学中,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主动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心理等全面审视课堂,及时发现问题,随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策略,并善于抓住契机,捕捉灵感,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已生成的资源因势利导,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3. 不断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主要指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的思考性回忆。教学后,要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教学过程中是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是否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做出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学习方式是否真正得到转变,教学策略是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发探究欲望,是否营造了一个师生平等对话、人人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氛围,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获得了能力,教学评价是否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各类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等,从得与失两方面进行反思,由果索因,追本溯源,在理性探索中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和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教师课堂评价的策略
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有效的评价。教师要转变课堂评价观念,高度认识课堂评价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把课堂的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把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诊断等功能,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1. 营造积极的评价环境。
课前,要围绕教学目标,对为什么要评价、谁来评价、评价什么、如何评价等问题进行充分准备。教学中,要善于营造一个以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发展、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课堂评价环境,把握评价时机,讲求评价艺术,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认可和理解,注重思维与人格并举,让学生在平等、开放、和谐的环境中开展评价活动,使学生在评价中树立自信,在评价中找到方向,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要把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统一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特长评价与基础评价相结合,批评评价与激励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灵活地把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素养,又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反思与提升,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愉快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246-01
体育教学活动在整个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在将一个较为开阔的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的同时,也对学生所具有的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行了锻炼,对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新课程改革指出,初中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从体育学科所具有的特点出发,对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加以使用,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一、“愉快体育”教学模式定义及其特征
1、对学生关于运动所具有的兴趣加以重视,使学生能够快乐地参与到体育学习活动中去,这就是“愉快体育”模式的最终目的。“愉快体育”要求在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开展的过程中,重视对愉快的学习环境加以构建,使快乐能够贯穿于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对“愉快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使用,在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同时,也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热爱体育,并能够使学生具备更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生活充满热爱。借助“愉快体育”,学生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同其自身意愿得到了有效的融合。教师对“愉快体育”教学模式的使用,使得学生具备更为强烈的学习热情。
2、“愉快体育”这一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征。(1)“愉快体育”对情感教学十分重视,提倡身心的全面发展,以实现学生体质、智力的共同提升为其目标;(2)就“愉快体育”所具有的教学思想而言,育人为其根本出发点;(3)就教、学内在关系而言,“愉快体育”实现了对教学主体的转变,学生取代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样学生所具有的个性就能够得以有效地发挥出来;(4)就教学组织而言,“愉快体育”在强调课堂纪律应该具备一定严谨性的同时,也强调了课堂氛围的生动有趣。
二、“愉快体育”教学模式在初中阶段的具体实践
在对“愉快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调动,也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完善,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加富有乐趣,达到“愉快体育”教学所具有的相关要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一定的学习兴趣加以具备,才能使学习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对那些既能满足学生需求又能使学生达到锻炼目的的内容加以选择,另外,教师应该预留出一部分时间,使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2]。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对以往那种陈旧的教学手段予以摒弃,将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手段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在给学生带来一定学习乐趣的同时,也使得学生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另外可以对一些竞赛活动进行开展,使得学生能够具备更强的合作精神以及竞争意识,在参与比赛的时候,学生必然要对其从课堂上所获取的知识与技术加以使用,为了获取比赛的胜利,学生会对体育学习活动投入更多热情。
2、对科学合理的评估手段加以使用。初中体育教师在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开展的时候,如果对科学合理的评估手段进行使用,将会使体育教学活动获得更好的效果。有效的评估手段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体育学习活动的学习热情。在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从每个学生所具有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对其进行评估,评估应该以学生的进步情况而不是体育成绩作为标准。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对所有学生进行细心观察,能够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优点,并能够就这些优点来对学生加以表扬,这样学生对于体育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学习热情会得到显著提高。
3、对分层次教学理论进行使用。由于个体差异,不同学生所具有的身体素质往往会有很大不同,这自然会导致学生所具有的体育成绩出现优劣之分[3]。对体育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较好体育成绩以及较强身体素质的学生往往会得到更多快乐,相对的,具有较弱身体素质以及较差学习成绩的学生自然不会对体育产生太多兴趣。因此,教师在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开展的时候,一定要对这些体育较不理想的学生投入更多重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制定学习要求,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更多乐趣,充分感受到体育学习活动带给他们的愉悦,这样,那些体育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所具有的学习热情也能够被激发出来。
4、使教学内容更富乐趣。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其中所具有的一些教学内容通常会比较枯燥,例如,学校大纲所要求的广播体操学习活动。面对此类教学内容学生难以具有很浓的学习兴趣,进而缺乏学习热情,因此,在对这些较为枯燥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游戏等教学手段进行引入。每节体育课的开端,老师一定会带领学生进行准备活动,这样的准备活动不会引起学生太大兴趣,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交叉跑等方式对以往的准备活动加以取代,使准备活动更加富有乐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愉快体育”教学模式引入到初中体育的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对学生体育素质以及课堂教学效率的共同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从学生所具有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愉快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最终实现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佟荷燕.初中阶段“愉快体育”教学模式探究[J].学周刊.2013(07).
[2] 苟 先.关于初中体育教学中“愉快体育”的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08).
【体育高效课堂教学阶段总结】推荐阅读:
我们的高效体育课堂12-01
论如何实施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高效教学01-10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阶段性情况总结10-26
小学英语高效课堂阶段性总结01-18
“构建高效课堂”课题实施阶段计划07-09
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阶段报告07-09
高效课堂研修总结11-10
高效课堂 汇报课总结07-12
高效课堂竞赛精彩总结10-08
高效课堂培训心得总结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