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下的生物教学论述论文(通用12篇)
生物教学,应该注重有效性教学方法,教书之道,在乎效应二字,无论“好”也罢,“坏”也罢,总有个结果,有了结果才能够改进。对于学生而言,可以知道自己学习中的不足,而越发努力学习,对于老师而言,可以知道教学中的缺失,继而改进,最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老师的教学水平。有效性教学的方法就是在这“好”与“坏”之间产生的,有效性教学方法的探索过程,其实是教学反思的过程,教学方法只有注重教学结果,继而反思,再加以改进,才能真正成为有效性教学方法。其实,打造高效课堂没有绝招、新招,新课程注重过程、体验,倡导探究能力的培养,只是教法的选择有所侧重。新课程倡导探究,但探究也不是唯一的、非用不可的教法或模式。探究是要花时间的,是要投入更多物力的,明明是知识目标,讨论中增强对学生的刺激强度,使学生印象更深刻即行,非要探究不可,那就不一定能实现高效。高效课堂要遵循最优化教学原则,最优化不等同于节节课最好,而是相对好。探究的方法只对部分教学内容有效,对一个教学内容实施全程探究也不一定行得通。探究有不同环节,不同环节承载着不同的方法和能力,进行某一内容的教学,探究能力是可以分解开来有选择性、有所侧重地进行训练的。生物学科很注重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但要让学生全方位地探究整个生物实验课题往往是不可能的,因此,生物教材把许多实验的方法步骤与结果呈现给学生,而不呈现实验结论,留下了生物实验的分析空间,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分析得出结论。实验资料分析———这是生物学课程的一个特色。实验分析是实验探究的一个关键环节,实验分析能力是理科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这种实验资料分析课型注重探究能力培养,但这种课型的教法或模式不能称为探究,应该叫探讨更为合适。与此同时,讲述、谈话、演示等方法,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主要教学方法。因为教师要把众多的生物学现象、原理与规律呈现给学生,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要通过演示与讲述呈现情境、设置疑问,要通过师生对话交流所思所想引领学生打开思路,去求证,去“发现”。总之,我赞成探究,但也不会因此而丢掉其他更好的教学方法。
二、构建高效课堂要注重建立有效的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无外乎:第一段,创设情境,引入课程。第二段,探究、研讨、展示、讲解,深化课程。第三段,综合归纳,小结课程,如用概念图构建小知识体系。第四段,联系实际,运用课程。然而,如何庖丁解牛般贯彻实施这四个阶段,教师必须下工夫。我特别赞同“二五”课堂结构模式的内容。“二五”课堂结构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要遵循“五项原则”,把每节课分成“五大环节”。
1.遵循“五项原则”。(1)教学任务课时化原则。(2)启发性原则。(3)面向全体原则。(4)自主学习原则。(5)目标激励原则。
当前, 学生受到社会、家庭及父母的影响, 对待学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目标不明、动力缺乏。对学习定位不准造成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甚至对学习存在应付和抵触情绪。 (2) 苦学无果、信心受挫。勤奋努力、踏实进取, 利用一切时间苦学, 万般努力却不尽如人意无法更进一步。 (3) 方法不当、思路不清。课上听懂、下课不会, 不爱思考、做题无从下手、答题没思路、步骤不清晰。 (4) 基础不牢、巩固不佳。基础掌握不牢、未能形成系统知识网络架构, 课后不善于积累和反思。 (5) 适应性差、压力过重。对于刚升入初中或高中的学生, 不适应新增加的学习强度和难度, 成绩下滑。 (6) 心理压力较大, 产生焦虑、失眠, 害怕考试, 甚至情绪失控、脾气暴躁。……
以上种种, 充分说明现有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家庭、学生的要求, 对待学生的认知、技能、情感不是促进而是抑制。所以, 教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必须转变思想, 从课堂中心到组织、引领、点拨, 加大课堂教学的开放度,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获得知识, 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近年来, 我在思考:如何在高中阶段让学生在化学课上学有所识, 学有所趣, 从化学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我在化学课上进行了相应尝试, 也得到了同组老师的认可与评价。下面, 就谈谈我们化学组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1) 编制学案。教师集思广益, 对下一周所上课程集体备课, 在周一备课组会上进行交流、讨论定稿, 形成初步组内学案。确定备课组里的一名老师进行实地演练———课堂展示, 其余老师统一听课。在周五, 利用一节课进行课后的议课活动。先是授课教师说课 (重点、难点、课堂设计理念和模式) , 然后组内教师评课 (主要围绕课堂环节的把握、理念的渗透、重难点是否突出等) , 最后大家达成共识, 然后结合学生具体情况, 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最终形成统一学案。
(2) 发放学案。教师在上课之前, 把导学案发至学生手中。课上利用十分钟, 让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学案中基础知识内容, 从而先了解本课内容、知识体系。学生完成后, 如有不懂、不会内容, 可通过小组内反馈或提出建设性的探究问题。
(3) 合作学习。按班级情况:好坏兼顾优秀2人、学习中等4人、学困生2人组成8人小组形成团队。教师提出问题让探究时, 可以优对优、中等对中等、差对差, 对应讨论交流。若差的有问题可向中等生请教, 中等生可向优秀生请教, 优秀生的问题可总结归纳提交到教师那儿, 由教师统一解答。基础问题可让学生分组发言, 有不同意见或疑惑尽管提, 每一组的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发问, 老师也可以单独提问, 每位同学都能参与, 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4) 实验探究。化学有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主要是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化学中的理论。在这里, 我主要说演示实验。简单的演示实验在教室授课, 比较复杂的实验可到实验室去, 老师适时把握, 可让学生参与其中, 让个别学生动手操作, 其他学生观察。在此过程中, 可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实验方法手段得出结论, 也可以让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 大家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和理论的总结归纳, 就可以很快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突破难点。
关键词:高效课堂;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教学设计背景:从2011年6月,我校针对学校状况开始进行了高效课堂的研究和学习深入,先后去全国各大名校学习参观,立足提高教学质量提出新的方案,开始在七年级进行高效课堂实验。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谨记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发展学生为中心,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基于此,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制定如下:
(1)通过列举熟悉的生态系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2)分析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4)明白生物富集的现象及其危害,呼唤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提前下发导学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预习课文,在课本上画出要点和关键语句,并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基本知识填写部分。
2.课代表板书本节课的课题和学习目标
3.教师检查学生的课本和导学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板书本节课的简易提纲,使学生建立本节课的整体知识结构
二、教学流程
1.教学导入刚才老师在教室里转了一圈,同学们都在认真进行课前阅读,看到大家的课前预习也完成得非常好;我们班的讲桌和窗台上还放着几盆非常好看的绿植,让老师感受到了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当前,全世界都在倡导爱护地球,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生命的和谐美。今天我们就把我们的心放在大自然里,一起来感受生物与环境这个共同体的生活姿态。(引言简短、亲切,呼唤学生的学习意识)
2.新课学习
(1)生态系统的概念:通过预习学生能准确说出概念,需要教师引领,进一步深入理解。
师: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的,为什么说又互相依存呢?你们如何理解。
生:环境能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
师:从地球上出现生命开始,生物一代一代繁衍至今、生生不息就依赖着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地域根据研究的情况可大可小,小到我们教室门前的花园、教室、甚至一块面包,大到一片森林、地球,你们能列举一些给大家听听吗?
生:撒哈拉沙漠、科尔沁大草原、景泰的兽鹿山、公园的池塘、一碗剩饭……
(2)生态系统的组成:任务一:小组长负责组织,一人执笔,通过刚才大家的列举,选一个你们最熟悉的生态系统,写出该生态系统里所有生物的名称,并写出与这些生物生活相关的该环境里的其它成分,看哪组的同学完成得又快又好。组长做好组员的学习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展示:每组一个代表进行发言,汇报完成情况。(师生共同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任务二:小组继续对刚才列出的成分进行归类。请一位同学完成该部分板书归纳表的空白部分,并向同学们解读自己的归纳情况。各小组进行展示。
师:各小组都完成得非常好!再思考: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谁的作用最大呢?请三位同学上台分别扮演这三个角色,陈述各自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哪位同学最特长哪个角色就表演给同学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对哪位同学的陈述有补充就主动来做他们的志愿者。
学生表现积极踊跃,手持教师提前准备好的三张写着角色名字的大纸片一一进行陈述。最后归纳出:三个角色都很重要,三者缺一不可。(教师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
(3)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师:我们继续研究生态系统中的两个主要成分——生产者和消费者,它们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通过什么发生着关系?
生:食物关系。(引出食物链和食物网)
任务三:完成课本P103页讨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看哪位同学知道得多,连得准,有疑问可以与身边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进行必要的提醒“连接箭头的方向应该表达出能量流动的方向”。指定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共同完成食物网简图,完成后相互进行对比补充。(教师进行检查指导,对完成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
3.板书小结检测反馈学生对照板书进行简单小结后独立快速完成课后自我评价,然后小组进行交流,提出学习疑惑。最后完成课堂检测,当堂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教师对完成快、完成准确的同学进行表扬)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习紧凑,过度自然流畅,小组学习运用得当,课堂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积极投入学习、思考,小组长的组织有序,展示的同学表达清晰、流利。学生完成自我评价速度快,全班54名同学有2位同学出了错误,检测部分第2题有3位同学没填上。
课后与同行进行交流,他们对這节课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位同事说“这节课完成太好了,听你的课特别过瘾”;另一位外校老师说“提纲板书新颖、脉络清晰,食物链的连接箭头方向引导特别好,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参考文献:
[1] 樊创功.学习、思考、探究、反思——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13期
[2] 旷提倡.浅谈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的运用[J].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2009年10期
[3] 宋保家.如何提高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J]. 学苑教育 2010年16期
结合我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我们老师在讲授《重力》一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宇航员在太空中艰难地行走等画面,设问宇航员在太空中行走为什么那么难,引导他们对画面内容进行观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通过播放歌曲创设教学情境我们英语老师通过设计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画面让学生不知不觉的接受新知识,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充实和丰富教材内容,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
特别是理科,体会最深的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动态反映概念及过程,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这样又可以实现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发展架桥铺路。《角的比较》《展开与折叠》《平行线的性质》等相关内容时常常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组合体形成过程,揭示其变化规律,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把握数学认知规律,使学生易于、乐于接受数学信息,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多媒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多媒体与美术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求异创新的精神,创建美术教学新模式。《文化衫设计》一课中老师收集了大量的作品,并且穿插文字和解说。在老师示范下,学生很快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设计出许多好的作品。课中,老师没有滔滔不决的解说,这些知识点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生们在网络的帮助和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是信息资源建构的。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大量的板书、示范过程中的一些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的东西都交给了多媒体,这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综合课上,探索《汽车与人类生活》让学生耳目一新,改变传统授课内容,通过多媒体拉进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
历史课堂上,课件已被广泛的使用,改变“历史”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挂图一节课的传统,通过多媒体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能够“身历其境”、“亲闻其声”。
在实践中我们得出共同的结论,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许多“三寸不烂之舌”所不能言语的“海市蜃楼”的苦衷。课堂容量增
大了,学生可以如饥似渴地在网络知识里汲取更多的养分,大大推动着教学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教学诸多推动因素中一个和谐的音符
今后需要加强的地方:
1、现代教学手段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为创造高
效课堂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今后我们将通过完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现打造有效教学团队的目标。
2、多媒体功能的深开发,开展新一轮课件制作培训,重点在自
己动手创作多媒体课件,不断地提高多媒体与学科整合的水平,选择优秀作品上传,与兄弟学校实现资源共享。
3、充分发挥白板的强大优势,更多开发利用白板功能,做为今
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然而,在实践中我们面对的是四五十人、五六十人的大班级,这些新的学习方法,我们怎样引导学生去运用?这不是一个新话题,却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参观完很多学校的课改课堂加上自己的思考后,我觉得在新课改课堂中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严抓课堂纪律 记得在高一上学期,我们学校进行课程改革,我有幸在新模式课堂中上了一节 “力的合成”研讨课。我在课前准备得很充分,在课堂上进行了实验探究,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组,每组发给小黑板、弹簧秤、橡皮筋、粉笔等器材,在我简要讲解实验原理后,就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很认真地做起来,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拿着弹簧秤、橡皮筋在玩,甚至打闹。课堂秩序比较乱,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贯穿于课堂,而且要产生良好的效果,又要让课堂能够控制,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过于前卫容易导致课堂失控,过于保守又会使新的教学理念流于形式。对每一个教学内容,我们都有必要对众多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以比较与思考,对当前我们这种大班级的教学,在新课改课堂中纪律是实效的保证。
二:使用严密的课堂评价机制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呢?从平时的课堂中看来我觉得严密的课堂评价机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动、生动、快乐的课堂带来的必然是有效、高效的课堂,在课堂中我们如何做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平时的课堂中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问题抛下去,学生基本上是无动于衷,学生很不情愿去主动思考问题,他们习惯于老师直接给出答案,这样状况的存在给我们新课改带来很大的不便,新课改的理念主要是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原来课堂上的被动者变为学习的主动者。评价机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重评价的过程化
“总结性评价”欣赏的是客观公正的结果,而“形成性评价”追寻的是多彩多姿的过程,鲜活的教育实践昭示我们,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所以,新课程越来越青睐“形成性评价”,大人重结果,孩子重过程,评价的过程化,其实是抚摩孩子们的心灵的一缕春风。
2.注重评价的民主化
新课程认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被评价者不仅是评价的客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结论是主客双方共同的“心理建构物”。评价的民主化其实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权利的保护。
3.注重评价的层次化
也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的评价目的,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体现出评价的因人而异性。如对优等生采用“常模参照评价”。这种评价方法以标准化的样本的平均数为参照,根据学生在某一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名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它能促使优生克服骄傲自满情绪,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对中等生可采用“目标参照评价”。
三:注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长期以来我们教学还存在一个误区,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已有好多年了,由于评价方式等原因,多数情况下我们实行的还是应试教育,学生还是接受式的学习,导致教学远离了生活。学生知识学了一大堆,对生活中简单的东西反而不知道了。我们教给学生的只是知识的结果,学生并不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记得在上《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内容之前,我先把学生分成四组,让学生按照我黑板上显示的我给他们的实验步骤自己体验一下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上课时我叫学生把他们的绝活拿出来,上讲台演示给大家看。在他们做演示实验时我带着他们猜想问题的结果。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很快唤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激情。这就创设了一种情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和我一起去探究、去学习。通过层层追问,将一个知识的建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呈现于学生脑海中。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事先存在于学生大脑中的问题,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有明显的提高。当时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也很深刻。
当前新课程改革强调三种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我们这种通过设问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探究式学习,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国外有些学者称之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人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并在一定的情景下诱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一切思维活动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一切的创造也始于问题。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问题是随处可见的,它存在于教材中,存在于课堂上,它更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因此,我们的教学不仅要沿袭于教材,立足于新的课程改革,更应该走进生活。当然,问题必须是精心设计的,不能乱提,不然就会给学生以牵强附会的感觉。
一、做学习型教师
随着时代的发展, 小学英语教育日益得到社会的重视, 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是说会讲几句英语的老师都能担任小学英语教师的。除了应具有一般教师的素质即个性品质、教学能力、事业心和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能力外, 也应具备语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更要具备小学英语教师特有的素质和教学素养。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 扎实的基本功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利用好课余时间多练一练自己的口语, 通过网络资源寻找一些有应用价值的语言资料, 充实自己的语言知识储备。还可以练一练简笔画, 因为在很多的教学环节中运用简笔画来创设一些情境会收到非同寻常的效果。当今社会英语教师以不再是会说英语、能放录音就能完成教学任务了, 小学英语教师还应具备更加专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在新时代的要求下要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有效整合, 那么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是最应该做的。特别是“电子白板”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课堂中来, 有了电子白板的应用使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跃, 学生们通过观看gif动画, 聆听链接的音频、欣赏优美的图片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简答的复制、拖拽、书写等功能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有了这么好的教学设备如果只是简单地当做投影来用真的是太可惜了如果只是把它当做投影来用就太可惜了, 所以我们要身体力行的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
二、作引导型教师
我市开展“构建自主高效课堂”实验研究已有一段时间了, 此实验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 以教师引领为课堂的主线, 旨在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也充分利用了自主高效课堂上的一些优势来实现小学英语的语篇教学。在备课时能够细心的挖掘教材, 利用简单的表格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不同的课文内容要设立不同的问题进行引领, 比如在讲《We’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一课时, 我们的老师就设计了“看一看, 猜一猜, 说一说”的环节, 孩子们看着大屏幕上映出的图片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描述, 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孩子们的参与度也很高,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积极探索, 在阅读中的问题设计方面总结出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特与大家分享:
1、贴近生活, 引出话题
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就是对具体的事物兴趣浓厚,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依托, 在图片的帮助下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兴趣, 并能让学生自然地联想到实际生活环境,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运用英语的乐趣, 培养其良好的语用能力。例如在教授be going to…句型时, 恰好赶上妇女节, 那么教师就可以设计:“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 Women’s Day?”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路、大胆表达, 既操练了功能句型又拓展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范围。
2、分层递进, 全员参与
在语篇教学中, 教师应该从“先整体, 再部分, 再整体”的步骤带领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提出的问题也应该是由易到难。对于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老师应该考虑到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那么在设计问题时就应考虑问题的难易度和回答者的层次性, 能力较低的同学可以回答简单的“who, where, when”这样的问题, 能力一般的同学可以回答“activities”这方面的问题, 能力较强的同学则可以在设计的情景中大胆的进行语言运用, 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得到拓展延伸。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也是课堂的主人, 课堂上如果失去了学生的声音那么这个课堂就不是真正的课堂。因此在课堂上要尽量多的让学生参与进来, 给每个孩子一个可以开口讲英语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有趣的学习环节中来从而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
3、过程指导, 适当调控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 并不知道如何很好地去阅读, 大部分学生要靠老师正确的指导, 而阅读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为此, 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具体有:a.在低年级培养学生指读的习惯;b.在中高年级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c.培养学生根据意群认读的习惯d.培养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快速扫读的习惯;e.培养学生猜词的习惯, 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阅读。
4、增加语言实践量, 延伸阅读空间
从培养学生语篇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 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语篇教学的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停留在封闭的教室、狭窄的一本书里, 而是要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以拓宽阅读内容视角, 摆脱传统的英语阅读教材的束缚, 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具体做法:a.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 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好服务;b.鼓励网上阅读, 在网上学生可以搜索到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 这样阅读起来更有兴趣;c.组织开展英语朗读比赛, 让学生的阅读、朗读能力得到展现的机会, 并在活动中相互取长补短, 让更多好的阅读材料在学生中间被积极传阅, 更大程度的提高学生阅读的参与度。
5、抓住契机, 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的核心任务就是教书育人, 那么不仅要求教师要完成好教学任务,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值得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好典型, 比如要学习海伦凯勒坚强勇敢的生活, 积极努力地学习, 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向杨利伟那样苦练基本功, 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要向课文中的人物一样讲文明懂礼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等等。通过课文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丰富了知识, 更应该在学习后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启示与激励, 让文中的话题成为一面镜子直映学生自身。
关键词:高效课堂 文言文教学 以“动”促教
尽管文言文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举不胜举,但几经尝试效果不佳,因为许多学生依旧害怕文言文,文言文考试也是失分最多的。笔者在学校大力推进高效课堂改革的推动下,竭力摸索出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课前充分预习,要求学生利用资料当然也包括网络资源,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上课一开始就开始“简介或讲故事”的比赛,点评并计入考评分。高中生正是争强好胜的年龄,以竞赛活动的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锻炼了学生动手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例如《烛之武退秦师》,学生在课前就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关于七雄争霸,关于《左传》和左丘明等等,学生们讲得头头是道,绘声绘色,而且很有成就感。
与此同时,教给学生做批注的方法,督促他们坚持做批注无疑使一种必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检查导学案的时候一起检查批注情况,同时要求他们展示批注成果。其內容有用三角形标示不能理解的字或词语,用波浪线画出不懂得句子,字词注音和释义,用斜线划分朗读节奏,概括段落大意等等。这些准备工作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有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因为文言文重在字词和句式的积累,所以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内容的分类汇总,且在课堂上展示积累成果。在有了一定文言文字词和句式的积累后,举行相关内容的积累比赛,如在5分钟内,找出文中古今异义的词语,还有如找出课文里的特殊句子(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省略句等)。这样,既及时复习了已学文言文的词句,又掌握了其基本句式。也由于是小组合作,学生们非常活跃,互学群学促进了文言文的学习,化难为易。而且,因水平相近,打消了学生怕出丑的顾虑,又因朝夕相处学生之间的互问互答也更贴近他们的生活,从而使他们易于接受。
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语文要把学生素养的提高放在首位,实实在在地抓学生的“听”“说”“读”“写”“思”五项能力,要注重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教学的核心。古语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之说,更何况朗读是衡量语文素养的基本标准之一。而且,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基本和重要的途径之一。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连文章都读不好,怎么能算语文素养高呢?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尤其显得重要,可以说这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大障碍——既要读准字音,还必须学会断句,这在现代文甚或诗歌教学中是毫无问题的。但文言文的断句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句子“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正确的划分是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如果不懂“军”是“驻军”的意思而不是“军队”的话,往往容易断句为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再如《荆轲刺秦王》中“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假如不理解这是定语后置的句子,就难免会划分错误,正确的句读应该是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因此,要正确理解文言文首先就要过好朗读这一关。不仅如此,还要反复朗读至滚瓜烂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课文为范本,以课文句子和段落为范例从而可以举一反三的目的——高中语文所选的文言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美文,不仅在语言、修辞还是在写作技巧上,特别是在古代汉语语法方面,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当然,能背诵则更好。
作为检查和激励学生的一种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在成果展示、导入或小结这些环节叫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
组织学生对文言文中的主要人物进行评论或者为此举行辩论,这也是非常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一条途径。比如在《荆轲刺秦王》教学中,就可以叫学生对荆轲刺秦王这一行为进行正反辩论;正方认为这是英雄行为,反方认为这是逆历史潮流,是一种愚忠行为。实践证明吧,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如《鸿门宴》也可以针对项羽错失良机,不杀刘邦的行为进行评价或辩论。正如《课标版语文必修教材新构架带来的新思考》:“从文本出发,展开对话,领悟说理文章的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的批判性,在与同伴、老师的交流中进行思想碰撞中,加深领悟。”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会批判性地学习,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良好习惯。
当然,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举行翻译活动,要求每人一份,做到逐字翻译,从中挑选出优秀的给予优胜奖。我在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单元结束后就组织了学生翻译,并选出优秀的粘贴在班上。这样不但巩固了所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致。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我们必须重视朗读和背诵,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多说多写,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促进文言文教学,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动”起来。
参考文献:
[1]龚志华.《课标版语文必修教材新构架带来的新思考》
[2]邹天顺.《试析“回马枪”战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策略》
[3]《语文课程标准》
[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省教育考试院,2012年
付自强 郧县青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442513 【摘要】
“小班额”教学是当代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小班额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数额的减少,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要加大师生交往和学生活动的频率,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合作能力,要提高师生活动的质量。在课堂中以生为本开展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一是班级学习小组的科学构建;二是高效课堂中要精心优化教学形式;三是高效课堂上教师要锤炼自己语言;四是借助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班额 高效课堂 以生为本 合作 小组建设 【正文】
当今,由于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加之打工子女进城就读趋势日益严重,直接导致农村小学近年的生源数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萎缩。如我镇是地处十堰市和郧县城区的边缘乡镇,目前,该镇中小学在校人数不足400人,共有19个教学班,班上人数多的30余人,人数少的仅有3人,这客观上为我们推行“小班额”教学模式提供了前提条件。“小班额”教学是当代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小班额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数额的减少,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要加大师生交往和学生活动的频率,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合作能力,要提高师生活动的质量。在课堂中以生为本开展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班级学习小组的科学构建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发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体现。高效课堂离不开科学的学习小组构建。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命脉之一,是学生展开竞争和合作的主阵地。组建和评价学习小组,是班主任高效管理班级和实施高效课堂的第一步。今天我主要向各位老师交流自己在小组的组建、组长的选择、小组文化建设和小组间的鼓励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做法。
一是学习小组的组建。学习小组的组建并非简单的把几名学生放在一块,而是需要班主任老师全面考虑并且同任课教师商量后进行分组。学习小组的组建要遵循成绩优异搭配适当,促进互帮互学,人数适宜,男女搭配得当,生生之间趣味相投的原则。
二是组长的选择。学习小组组建完成后,需要选择组长,并由组长组建小组机构。组长在学习小组中的作用既相当于“小班主任”,要管理组员;同时又相当于“小老师”,既要管纪律,又要抓学习。要组织组员进行课程预习和安排课上展示。因此,选择组长要慎重。组长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首先考虑学习成绩,成绩在小组内要处于中上等,但并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
2、其次考虑其个人品行、组织能力、责任心和威信等因素。小组组织机构全权由组长负责。
三是小组文化的建设。小组文化的建设正如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一样,能够起到凝聚、团结小组的作用。小组文化的建设主要包括给小组命名、小组学习口号、小组制度、小组学习奋斗目标。这样可以使得每个小组更有凝聚力。
四是建立小组间的鼓励评价机制。小组评价在整个小组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评价或评价不到位的话,那么学习小组就相当于形同虚设。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和对抗;通过评价,让学生逐步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的是星级评价。这种评价方法通常的做法是,按照学生水平差异分成几个等级,比如按学习能力由强到弱给组员分A、B、C三个等级,依次奖励一颗星、两颗星、三颗星。学习能力越差的学生发言奖励越大。这种评价方法主要针对弱势学生,激励他们起来发言,避免优等生为了抢分而挤占弱生的展示空间。其次是在展示题上根据难易程度事先标上分,如:最难的题展示一个5颗星,第二难的题展示一个4颗星等。展示完毕,汇总出各组总得星颗数和组成员总得星颗数,评出优胜小组和学习之星。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二、高效课堂中要精心优化教学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对于以活动为主要方式的教学应精心设计教学组织形式,才能使学习活动有序有有效。小班教学组织形式。对于只有30人左右的班级,比较适合开展学习活动。一般来讲,可较少安排秧田式排练形式,因为这会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范围与互动方式受到限制,教师的注意范围也较窄。而经常采用马蹄型或新月型、方型或圆型等适合全班活动的座位安排方式以及适合于小组活动或个别学习的模块型座位安排方式,会使学生的活动空间加大,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增多,学生上课的兴趣也较浓厚。
三、高效课堂上教师要锤炼自己语言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课堂语言的恰当使用是提高教师教学中脑力劳动的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日渐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课堂语言要系统化、专业化。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自然成为他们用来学习、掌握知识的主要场所,而渗透着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目的的明确的教师的课堂语言,则是他们定向思维的主要导向,由此便使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具有高度的专业性、系统性。在短暂的一堂课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养份”,日积月累,使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充实,进而引起对每节课的兴趣,以便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广大教师还需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深入的钻研和理解,力争吃透教材、深入。课堂语言要具有凝炼性。在课堂教学中的表达,若过于冗长复沓,都必然造成语无重点、索然无味的结果,令学生听了摸不着头脑,这就要求教师尚须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语言的凝炼性,以便让学生从教师精练的课堂语言中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用语拖沓罗嗦、拐弯抹角,学生就会对之反应淡漠、迟缓;用语简要精练、高度概括,学生对之就会反应热烈、迅捷。可见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用凝炼性的语言将之表达出来。教师应在备课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吸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句句在点,不唱高调、空调。
四、借助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策略应用在小班额课堂教学中,要求除充分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和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等手段外,还要逐步开拓多媒体交互式的中远程网络教学,使教学具体化、形象化、信息化、不但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为学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打好基础。
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制作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视听教具,让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学习内容,进行认知活动。
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作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成为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能让学生操作选择练习、解题和对答案等教学活动。
总之,如何打造“小班额”下的高效课堂是当前各地农村学校教师要深挖的一个大课题。这一课题将成为“小班额”教学的顺利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前驱力量。
【作者简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旬阳县吕河镇中心校的袁彩霞老师。非常感谢县教研室,感谢彭老师等领导对我们的老师的关心,对我们专业成长的帮助,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在一起交流探讨基于高效课堂下的导学案设计,我感到非常荣幸!近几年来,在彭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们都在尝试导学案设计和运用。接下来,我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简要介绍一下我的具体做法和理念,不足之处还请不吝赐教。(下面我的交流也许枯燥,请大家先听听音乐,放松一下心情!)
一、导学案的定义
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的最优化方案。导学案的编制主体是教师,使用主体是学生。所以,要突出三个字:一是“导”,指导、引导、辅导。(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二是“学”,学有出发点,有目的地,有可以评判的标准,有过程,有层次,有生成,也需要方法。三是“案”,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习题的简单堆积,而应该有序引导,由易到难,由低到高,螺旋上升,体现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素质达成的规律性。
二、高效课堂导学案资料包
每一单元首先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方案,接下来课时包括课时教学设计、学案、课件。
三、设计导学案的重要前提
就目前来看,导学案还是个新生事物。由于它承载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体现了高效课堂教学系统要求,又集“导”“学”练”测”“评”等功能于一体,它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是否高效,学生学习的成败,所以对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第一步 学习解读新课标(2011版)
研读课标作指南 有没有课标意识是衡量传统教师和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准。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想教有方向、教有目标、教有效益,就必须首先熟读课标,研究课标。如果说课程标准是解题的“定理”和“法则”,教材就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例题”。因为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课标而不是课本。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不是单纯解决这个“例题”,而是叫学生学会运用“定理”和“法则”去解决诸如此类的“应用题”。课标了然于心,教学就不会迷失方向。所以,学习研究新课标是教学之前,必须坚决走好的第一步。
第二步 确立课程意识。
过去,受多年以来的传统教材观的影响,教师停留在教材桎梏下的“怎么教”上,把教材奉为“圣经”。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而今天的教师,再也不仅是忠实圆满的教授规定内容的教师,而应是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的教师,是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的教师。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建构者、开发者。所以教师应同时具备课程意识和教学意识,这应该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
第三步 研究开发教材
1、“高效课堂”教学必须从教材中实现突围,使教师和学生重新回归自我开发和使用教材的原点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被赋予了自主整合、开发教材的权力。然而,在现实中,教辅用书大量泛滥和重复使用,如教学参考用书、教材全解、现成的各类教学设计、教案等等,虽然解决了教师写教案的苦和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捷径,但这种“越俎代庖”的开发和资料的泛滥,不仅挤压了教师的开发空间,使教师和学生失去了对教材的敏感,乐于坐享其成,而且最终导致教师丧失了开发教材的能力。
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必须使教师和学生重新回归自我开发和使用教材的原点,以除去由于长期依赖教辅的拐杖而失去脚步如飞,走自己道路的能力,以开发适合县域校情和自己学生实际的学习材料,重拾师生的智慧、课堂的灵动和生命成长的精彩。
2、解读教材
要求教师要整合教材,不管教哪个年级的,都要了解整个学段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画出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
要把握每一个单元的教材,教师在备课时不要只备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而要备一个单元。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各科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题的形式来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每一个单元的主题,清楚编者围绕这一主题是如何选材和编排的。要提倡教师单元备课,集体备课,把一个单元的课时和活动整体安排。
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或一节教材。有的老师在备课时一头扎进细节,对整篇课文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钻研一篇文章首先要明确这篇文章在整个单元中处于什么位置,编者为什么要选入这篇文章,如果换一篇文章行不行?在学习这篇文章时重点是学习什么,教师明确了这些才能备课和上课,以往三课时的内容可能一课时就能处理完。
课文研读,是教材处理的重要前提。没有扎实的课文研读,一定没有好的教学设计,也一定没有得体得法的教材处理。课文研读,首先要抛开外援和教辅,独立研读课文3—5遍。待到有了自己的独到的感悟、理解、思考和提炼以后,再通过阅读教辅以拓宽视野、加深认识。因为。教材是“源头”,是根本,教辅只是他人的“牙慧”,是“末梢”,是经济利益驱动下的、不符合校情学情的副产品。教学必须立足于研究教材,而不是直接使用现成的教辅。
“不识教材真面目,只缘身在教辅中”。现实中,许多教师手忙脚乱,学生课业负担加重,与舍本逐末地依赖教辅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由教辅向教材的回归。
第三步 随时把握学情(现有的基础水平和学习经验)
在“高效课堂”模式下,由于“先学”的法则常常在发挥作用,所以学情是变动不居的。这就需要老师随时注意把握学情变化的新动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教学节奏。所以。随时把握学情的过程,就是根据学情变化,不断修正导学案,不断提高教学针对性的过程。
四、单元教学具体设计
1、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分析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中的位置、单元的主题、教材内容和结构(包括哪些知识,这些知识的逻辑结构是什么),编排的意图等。只有对教材认真研读,记在脑子里,才会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2、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和教学策略等。
不关注学生的课堂就是无效的课堂。备课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备学生,这里脱节了,谈什么都是虚的,这样的教学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很多课堂看似精彩纷呈,但是静下心来回味,如果主演是教师配角是学生,可以这样讲,这节课精彩得几乎荒凉?”
“学情分析看似简单,想要做得到位真的很难,但是不做的话,备课又会显得盲目。学情分析的内容“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等。“当然学情分析,可繁可简。
五、学案设计
设计课时学习目标是教师设计导学案的第一要务和基本前提,是一堂课学习的灵魂所在。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有什么样的教学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有什么样的学习就有什么样的结果。
如何设计 “导学案” 明确的学习目标
教师在备个案阶段,事先按照整单元的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相应的个案学习目标,目标应该展示于“导学案”上。上课开始,教师或学科长指导学生阅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目标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之中。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日常备课时,一般情况老师们会从教参上把目标原封不动抄写下来或者很随意地设定。这就出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不明确现象,出现教学目标错位、“贴标签”、陈述缺乏操作性、空泛罗列概念、主体混乱、行为动词选择错误等等。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课件展示)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如何让教学目标的制定语言规范、准确呢?
第一、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描述,(即每一个目标的主语都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即使省略也要明确指向学生的行为。),指示要明确。我们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不要用“指导、培养、教育”等词来陈述。
第二、从可检测的角度去表述,操作性要强(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等确定的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如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如说“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好是直截了当点明学会什么字、什么词、什么句,背诵哪段话、围绕某个意思写几句话或一段话等等。
如何读书自学,自主探究环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在“导课”开始,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激趣因素,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然后设计自学的内容和方法,学生依照“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快乐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对可能生成新的问题整理。自学检测可放在课堂进行,也可放在课前。如何设计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环节
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展示交流分两个层面,即: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组内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学生可以先在小组内展示,之后整理出小组有代表性的问题,在班内组间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学习任务的时机要跟教学的流程相一致,内容要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展示,不能只为展示活动而流于形式。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择机指导,确定“点拨”与“不点拨”的黄金分割点,及时进行点拨。此时组间展示交流学生互相帮助能学会的,教师就不需要再点拨。
如何设计达标检测,反馈拓展环节
设置达标检测目的是为了巩固、总结、检测所学内容。达标检测题要有层次、有梯度,既能体现本节课知识与能力结合的重、难点,又能因材施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教师或学科长当堂批阅学生完成的情况,反馈达标效果,当堂矫正补救。
三、导学案的使用
(一)课前:
上课前一天,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预习过程中要求勾画出课本的知识点并写上标注,梳理基础知识脉络,并将生疏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导学案上做好标记。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检测”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拓展题。
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老师针对“导学案”了解学清,进行补充完善。
(二)课堂:
课堂一般分四个部分:
1、自学检测订正
2、分组合作 讨论解疑
3、展示点评 总结升华
4、当堂反刍 总结反思
首先给学生适量的时间订正预习过的教材知识。
基础知识完成后,课堂的下半部分进行“合作探究”。学生首先将合作探究题目的思路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形成组内共识;然后每个小组将本组的答案于全班展示,由同学和老师给予点评。
最后完成“当堂检测”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三)课后:
1、上完课后,要求老师和学生分别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教后记和学后记。
关键词: 多媒体 高效课堂 评价学生 激发兴趣 语文课堂
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教育也随之进入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重大变革的新纪元。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及学生心理、生理的规律,在语文学科中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地改变语文学科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真正实现课堂高效。
一、巧用多媒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对课外内容进行分析的同时,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体验,大胆进行创造性想象。如有位老师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然后出示爸爸这个人物,再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女孩的父亲半夜不见女儿回家,他会怎样想?怎样做呢?”学生挺感兴趣,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说:“他披上破烂的衣服,顶着刺骨的寒风,踉跄地走着,喊:孩子,快回来吧,爸爸不会打你的。”有的说:“爸爸满不在乎,因为孩子在家里也跟街上一样冷,他也饿急极,他只能埋怨这个黑暗的社会,这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所见所闻的材料,进行了合乎逻辑的创造性想象,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学生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
二、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达到了从强调知识积累向发现创造知识方面的转变。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有利用于增加学生阅读量。语文教学单靠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完全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是一般书籍所无法比拟的。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麻雀》一文,其中描写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自己的幼儿时,表现出的强大爱的力量的片段时,有两个难点:一是“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二是“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这位老师在让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播放CAI课件,再现了当时的情境。这个难点便迎刃而解了。像这样的语文教学,利用多媒体图像功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极易被学生所接受,丰富了学习内容,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如在执教《土地的誓言》一文时,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后,播放一组东北美丽富饶和日本侵华的画面,同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学生也跟随画面音乐,如同身临其境,课堂气氛浓厚,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从学生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们具有好动、好奇、好问,注意力不易长的特点,采用形和声、动与静相结合的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愉悦的教学情景,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不但能使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参与意识,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借助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掌握“自主探索”的本领,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应从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出发。因为他们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一般形象思维和初步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这就是说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的形象的知识,而多媒体呈现知识内容,形成清晰具体的映像,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系统。为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
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多媒体的运用必须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根据课文学习的内容,制作合适的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着锦上添花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2、《电化教学》2009年第12期
一、认识教学中的“有效”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在知识上有收获, 在技能上有提高, 在情感上有进步。总之, 通过教学, 要让学生获得发展。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质服务, 缺少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其中, 知识和技能目标只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时间运用的履历过程中, 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判断与运用, 才能得到提升; 而过程与方法, 只有学习者以积极地情感和价值观为动力, 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对象, 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所以,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 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二、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 一) “备”为先
1. 备课堂。对一节好课, 其教学应努力体现教学内容中所含的丰富的教育价值, 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达成, 更为重要地是关注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 以及学生能够获得的基本活动经验, 把“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目标与“知识技能”目标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因此, 备课就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 精选教学内容, 突出学科特色, 抓住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为每一节课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 并准确地加以描述, 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 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
2. 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 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最主要的指标。有效性教学首先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认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备课时,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能力和个体差异, 通过设定不同的教学方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
3. 备教法。有效教学在于灵活多样的教法。高效课堂就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要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 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 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 从而既提升了知识教学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
( 二) “行”为重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
1. 建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 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 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 教者神采飞扬, 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 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同时明确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这一角色地位, 和学生互动交流, 平等相处。
2. 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 结合教学内容, 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新知, 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 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 巧设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问题,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使学生初步感受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悟到学习的乐趣, 产生学习的需要, 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 从而有效地参与学习。
( 三) “评”要准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 能够有力地促进有效数学教学的开展。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 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 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同时, 对学生实施评价, 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从而使学生热情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总之, 教学是一门值得钻研的学问, 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要实现有效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实现师生的双赢。
摘要:要实现有效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实现师生的双赢。
【摘要】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在国际上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我国领导人对于英语教育也越发的重视起来。我国英语教育在不断的改革,其中一种改革尝试就是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融入到初中英语教学中来,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们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团体合作意识。本文主要针对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融入到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小组合作 初中英语 研究
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教学模式十分的单一,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依然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单方面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使英语课堂更加的枯燥无味,学生的积极性都不高,学习兴趣也得不到很好的激发。而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们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培养他们的团体意识。小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交流,营造一种更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基本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从其字面意思来理解也就是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更好的使自身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现在经常会将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使他们相互合作、相互学习,从而使他们的学习进步的更快。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不仅仅能够使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的习惯,更加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养成竞争的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以及他们上课积极性不高,而小组合作的这种学习方法却能够使这个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小组合作的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将学生放在主体。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体。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不应该只将优等生放在一组,差等生放在一组,应该将优等生和差等生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在一组,使每一个小组中既有学习能力突出的,又有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能够在这种分组中对学生进行统一的管理,对于小组中学习很优秀的学生安排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让他们学习,对于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安排一些简单的知识点让他们学习,并且让学习能力很好的学生辅导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这样的合作方法可以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辅导的过程中学到一些新的知识,也可以让差等生在接受辅导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从而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快速的发展。教师在小组合作中不断的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大家一起进步,使学生学会分享自身的学习经验,养成团结合作的精神,并且使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教师充分的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加积极的去学习,从而使他们的英语水平实现比较大的提升。
2.将教师放在主导地位。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十分重要的。他们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户,使学生们能够更好的认识世界。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将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之后,应该在恰当的时刻对于学生的学习进行一定的指导,并且积极的参与到学生之间的讨论,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更好的解决出,然后适当的发表自身的见解,积极的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走去。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教师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一定的评价,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努力的成果被重视的感觉。教师在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充分的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且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赞赏,这种行为对于学生来说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如果学生在小组中表现十分的突出,教师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这名同学,并且让他向学生们分享自身关于学习上的心得,使其他学生能够借鉴他的学习方法,使自身的学习成绩得到很好的提升。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更好的学习,在小组合作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3.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我国初中的英语教学中,如果还是遵循以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单词死记硬背,这样是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教师应该改掉以往的教学方式,充分的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发现英语学习的技巧以及规律。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将来时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向学生提问一些关于未来的问题,比如未来你想做什么?教师使学生分组讨论关于自己的未来,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使学生们的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激发,并且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下学习英语知识。
总的来说,将小组学习的方法应用于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是十分具有意义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很大程度的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而且能够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使他们的英语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所以,在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应该充分的应用这种小组学习的方法,教师们应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促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同学的优点,然后取长补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下的生物教学论述论文】推荐阅读:
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效课堂09-28
谈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方式论文10-28
有关高效课堂论文06-29
倾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论文11-26
高效课堂教学课件09-26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构建历史高效课堂12-01
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05-27
《春风》高效课堂教学设计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