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精选8篇)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1

达仁初级中学 黄小霞

伴随着初中地理教学课堂的不断改革,虽然中学地理一直为“副科”,但由于学科内容主要是反映通俗易懂的生活实际,故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初中地理不被纳入中考范畴,受开课时数的限制,地理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时间不多,这就迫使教师想方设法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以最佳的策略在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好师生互动,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本人在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粗浅的做法是:

一、注重教材的解读

初中地理教材的内容编排有它内在的科学的联系,需要我们教师仔细去理解。在授课之前,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该科教学大纲,认真解读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精心编写教案,实施教学,从而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材解读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

在解读教材过程中,教师经常要仔细琢磨“教什么”,“怎样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在联系”,“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关键及蕴含的思想方法、德育因素”等问题。所以说,教材解读又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重要途径。教材解读既关系到教,也关系到学,意义重大而深远。因此在解读教材时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四点:

1、正确识别教材的内容;

2、把握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

3、理解教材编写的思路与内容的逻辑关系;

4、明确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注重学情的分析

本着课堂高效的原则,地理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了上好地理课,课前教师应该了解的至少有班级学生资源、年级教师资源和社会新闻时事资源。

1、掌握学生的班级特点、区域特点

不同学校的生源质量不同,教学终端的目标不同,教育教学方法也不一样。就算是同一所学校由于班科搭配的原因,班级学习风气,班级目标导向也有差异。因此不同的班级特点决定着不同的授课方式。再则,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学生感受的社会知识储备也有所不同。主城区的学生、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农村中学的学生三者之间因家庭原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城市区域地理和乡村地理的感受各有侧重。教师在授课前务必掌握这一地理信息。调查当地学生的主要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同班级的群体有其主要的兴趣方向。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点后充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断扩展深化这些兴趣点,就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另外,教师有意识地以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地理教学方式让学生发现并建立一些兴趣点,这样,学生的稳固、长久的兴趣就上升为维系地理学习的长久动力。调查不同的学科知识安排进度

在初中文化学科体系中在知识内容上有关联。特别是语文、政治、英语、历史、生物、物理这些学科和地理的局部联系较多。如果教师在地理课堂有意识地拓展同期学过的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这就既培养了学生的知识链接能力,又能反映地理综合学科的部分特色。调查搜集当今的时事要闻

学生的学习积累中所得到的地理知识比例大体是这样的情况:地理课堂上的理性知识占80%,课外的感性知识占80%。而地理学习需要大量的感性知识作为支撑。我们这就需要让学生建立一个敏锐的大脑。学生通过上网、看电视、读报纸、看杂志等多种媒介了解社会时事要闻,扩充知识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进行点评。另外在课前三分钟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扩大影响,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也让广大学生关心生活中的地理,印证生活离不开地理知识,地理的现象与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的道理。这样建立起开放性的课堂学习系统后,师生教学相长的准备工作就初步完成。

三、课前扎实做好教学设计

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学生上好地理课的关键,也是教师运用最佳策略的智慧结晶。在设计教案时教师要注意突破三点:

1、目标性——教师授课目标应清晰。在每堂地理课堂上师生需要完成哪些教学目标,怎样完成教学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吃透教材,考虑好每段小结,在学生每个阶段的活动之后能够给予学生一个简洁、精辟、深刻的评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其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佳状态,利于教与学的稳定平衡。相反,如果教师事先不作认真的准备,对教学理解不深不透,讲述时则含混不清,层次不明,繁琐不切要害,使学生摸不着头脑,就会使教学过程偏离原定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系统趋向于不稳定状态,导致教学的混乱和失败。

2、针对性——首先教学内容是面向全体,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教师应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了解学生容易在什么地方出问题,对教学的这些关键点,教师应提前构思好教学方案,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渡过难关。当然这也是教师在学生以往反馈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什么一般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道理也就在这里。其次,教育全体学生,但要针对最大群体的学生,这样以牵前引后,扩大学生吸收面。在教学人数比例过多的前提下,课堂40分钟的分配应突出学生整群中的最大群体。从初步实践来看,这样的收效最大。

3、高效性——课堂40分钟时间里应高效地达到或接近目标。要达到高效性就意味着要最大化地利用好时间成本。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们在想学的前提下,潜意识里计算着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消化最多的知识;或者是在知识一定的情况下,怎样利用最少的时间。这种时间利用的效用都体现着高效性。如果教师没有合理的安排,多出的时间他们会按照自己的习惯来消费。所以,教师教学要想体现出高效性,关键在于如何扩充知识容量或者如何扩展思维的空间。在一般情况下,这两者应相互协调为宜。

四、注重课堂教学的优化

教学的关键在课堂,课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战场。而课堂也是师生思维火花的交融之地。

要实现思维的交融,首先教师要修炼精湛的语言。知识的传授,师生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从某种意义讲,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可以决定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大小。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教学语言应用能力,尽可能多的使用风趣、生动、幽默的语言,还可以采用特殊地理语言,如地理谜语、谚语、成语、别称、诗歌、歌曲等。只有吸引了学生,知识流才能进入学生的头脑,思路才能打开。其次,开展多种途径的教学方式,建立多形式的信息交换平台,学生思路才能通畅。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启发式谈话、自学、提问、师生讨论,要求学生回答或绘画地图,以及巡视课堂作业,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保证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信息交换的畅通;同时还包括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包括旧有知识,其它学科知识以及社会实践知识等)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大脑中各子系统所储备的信息联系起来。这对于学生学习进步是有重要意义的。再则,提醒或强化学生在40分钟内完成知识过手。由于地理评价目前只是笔试成绩,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好的记忆力也不如正确的笔记记得正确。所以教师应培养学具备在最短的时间记好笔记的能力。另外,在记笔记的基础上,调动五官刺激大脑,该用眼睛定位置的注意观察与比较;该用嘴巴大声读的做到朗朗上口,该用耳朵听的做到声声如耳的地步。在这种高要求之下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问,要求学生答疑,教师最后补充解答总结。特别是每堂课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智慧的闪光点进行放大,鼓励学生参与自评与相互评价。比如说学生的提问好在哪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就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受到同学的尊重与赞扬。这是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培养了除笔试能力外最易被忽略的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了地理能准确完整地说的出来,这是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重点,也是真正意义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快捷方式。

五、注重学生评价的多样化

地理学习的评价应注重多途径收集信息,准确反映学生地理学习的结果及过程,激励学生有效地学习,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要符合诊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目的。丰富准确的评价信息是评价的基础。

六、注重课后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2

一、提高专业素养,转变自身角色

作为一名初中老师,若想实现高质高效的优秀课堂,必须首先从自身素质下手,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观念,提高自己的地理专业素养。新课程改革遵循着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原则,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对生活有用处的地理知识。而且,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让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认识到终身学习的意义。

地理教师是落实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一个熟稔新课改理念,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教师,才有能力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师在进行授课过程中,应该有效地把地理资源进行整合,把地理学科知识,与乡土资源以及时政特点等进行有效综合,同时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渗透,都需要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除了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外,对教师的观念更新和角色转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习惯于主宰课堂,进行知识的传授。在许多时候,教师更多地倾向于把知识“讲”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本身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而随着课改的深入突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自身与学生角色地位的一个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体,教师的真正意义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把课堂的主角身份还给学生。

新课改下的高效地理课堂,不仅仅没有削弱教师的地位,反而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堂下,只要教师把知识讲给学生,许多教师就认为实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又不单单是知识目标,还包括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享受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还要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所收获。

教师是实现高效地理课堂的关键角色,教师要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实现教师身份的角色转变。教师在传授给知识的同时,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构建和学生核心的师生关系。

二、抓好导入,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形成较高的兴趣。每个老师都明白,学生的兴趣对于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具有具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本人认为,教师营造一些有效的情境非常重要。

首先,教师在课堂导入上要别出心裁。课的伊始,如果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地抓住,一堂课都会进行的非常顺利。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结合不同节次的特点进行导入的设计。例如,本人在给学生讲授《海陆的变迁》这一内容时,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火山喷发和地震促使地壳变化的视频,让学生对海陆的变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激发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其次,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内容,给学生创设一些辩论或者讨论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创设情境,牵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是地理课堂教学首先要实现的目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所教内容,灵活多变地创设一些情境。

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一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了。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统筹调动,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堂上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毫无感觉,个别课堂上也经常出现学生倒头大睡的例子。每个教师都应该反思,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变得高效,变得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本人在给学生讲授《中东》这一部分内容时,首先从“美伊战争”这一曾经的国际热点入手。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美伊战争的一个小片段,然后让学生积极思考,美国为何不惜冒着国际社会的谴责以及花费大量军费,牺牲美国大兵的生命,去发动美伊战争呢? 活跃的学生会给出一些知识范围内的答案。

教师可以进一步给学生说说“中东”这一历史地理概念,联系到历史课上的一些知识,虽然部分学生还没有学这些知识,但是不妨碍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也可以进一步给学生说说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的巴尔干半岛。当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被调动起来,知识的讲解就显得水到渠成。

通过学生的自学,学生对中东地区蕴藏着数量惊人的石油资源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重新回答开始时的问题,许多同学会异口同声地回答美国是觊觎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

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可以进行知识的讲解,石油是如何进行运输的? 哪些运输方式更为方便和成本较低,等等。于是,把学生引入中东地区的石油分布和已经形成的石油运输线。在地理课堂上,通过不同的情境创设,让一些看似晦涩,不易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能够轻松地解决。让学生的思维被吸引到课堂上,学生就会随着教师讲解的思路融入课堂,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实现课堂学习的三维目标。

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篇3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209-01

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在于课堂,实施课程的主要途径是课堂。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最基本的一种手段,即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地理教师必须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一、有效备课

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精心的预设,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才可能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效备课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第一备学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在《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中指出:“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因此,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唯有了解学生的学情,才可以取得有效的教学。“备学生”首先要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来设计课前的预习提纲、课堂中的探究题、课后的巩固题等,并且充分考虑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从而实现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备教材。“备教材”就是让教师钻研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考动态,教科书以及有关的教学参考书,从而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落实好新课标的教学。准确定位目标,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具体的学情班情,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另外,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更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强调学生素质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取舍,补充教学内容,“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如某些章节的教材中内容相对较少,教学中则应有意识的充实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生更容易掌握。

第三备教法、备学法。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考虑教学的思想性,基础性,启发性,活跃而又充实整个教学过程。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二、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地理学习活动或地理事物现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凡是感兴趣的事物,学生总是想办法去认识、接近、获得,并对它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也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特别是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成绩,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当代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是学生把地理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行为的“催化剂”。地理学习兴趣是和一定的情感紧密联系的。一个学生如果对地理产生了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那么他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是培养地理学习动机的起点,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前提。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才能持之以恒地进行地理学习。

三、重视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作用

中学地理教学中关于环境教育的内容其丰富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首先,地理学科的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讲述了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阐述了环境问题的现状、原因与解决途径;其次,地理科学告诫人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会加速对水、土地、大气等环境资源的污染与破坏。第三,地理教学从行为上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能源,爱护自然,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增强环保意识。可以说,环境教育始终是贯穿于中学地理教学的一条主线。

1、环境教育和乡土地理的整合。21世纪的中国各地经济迅猛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无论是城镇建设、人口数量,还是工业规模都急剧扩大。但是由于人们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以不惜牺牲环境来谋求经济的发展,导致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越来越严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整合乡土地理中环境教育的素材。

2、环境教育和我国国情的整合。国情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特别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整合我国国情,教师既要突出讲述我国山川秀丽,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的优势,又要重点强调我国人口众多、自然灾害频繁、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问题的严重性,让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环境和国情,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3、环境教育和时事的整合。目前世界各地各种环境问题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教师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介收集一些有关环境问题的时事资料,让学生明白这些环境问题的危害,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探索 篇4

地理新课程强调学习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怎样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成为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件非常现实的事情。一节地理课是否高效,不仅要看老师讲得是否到位,更要看教师的组织、引导,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是否情感交融、气氛和谐,看学生学习能力是否提高。我在地理课教学中追求高效率,力求少做无用功,做了一些探索尝试。

一、营造良好氛围,互动提高技能

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做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作为学生,理解老师,尊重老师,要虚心的学,取老师之长补己之短。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都处在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中,相信这样的课堂应该是高效率的。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要微笑上课。学生看到老师的笑脸,内心感到亲切,愿意听老师讲,愿意与老师交流。教师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影响学生,先就在思想上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为课堂教学创造了良好和谐的气氛。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流,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互动。如在教学中国地理《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一课时,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综合运用各种地图的习惯。由于目标定位在“合作交流”,课堂教学因此从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变成了师生的互动式学习,课堂教学因而显得富有生气和活力。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根据需要选择气温图、降水图、地形图,就怎样从地图上有效地获取信息,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学生分组合作交流过程中,各组内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随时与老师沟通,师生共同探讨,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互动中教师也丰富了自己,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会学

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的意义上讲,就是要让学生从“学会”地

理知识走向“会学”地理知识。同样的两个字,在顺序上发生的变化,体现了不同的含义。“学会”有被动的成分,“会学”往往具有一定的主动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在平时可以利用各种教学形式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在教学《多变的天气》一课“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的内容时,设计的活动是“绿色法庭”,原告——大气;被告——人类。通过模拟法庭辩论,使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中学习到了地理知识,进而达到通过体验形成自觉保护大自然的行为态度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学生通过自主地学习,在广泛搜集资料、查阅书籍、调查访问的基础上去探究问题的实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利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其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应该说,这样的学习是有价值的。

引导学生去学,指导学生会学。良好的学习方法很多,诸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课、独立作业、动手操作、及时复习、课外阅读和质疑问难等等。又如“探究式”教学法,就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条件,由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精心设疑,让学生动手、动脑去观察、分析、比较发现规律,掌握知识点。再如“迁移式”教学法,就是通过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充分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新知。“活动课”就是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完成教师设定或教材中规定的各种问题的课型,通过阅读、思考、操作、讨论、竞赛、问答等形式,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体会到参与成功带来的喜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中都各有所获,这样有利于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设计主要环节,力求简单高效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一堂课的好坏离不开教师精心的准备,高效的教学环节设计。下面我就从上课的几个主要环节来说一说我的做法。

1、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是地理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整节课堂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导入往往是教学的一个良好开端。所以地理课的导入要以趣激趣,用生动诱人、精炼点题、设有悬念且探究性强的语言去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我认为好的新课导入应该是画龙点睛之笔。例如,在学习《印度》一课时,我就先为学生播放一段《西游记》中的插曲《天竺少女》,将学生带到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度,结合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引出相关内容,并让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印度,再联系课本深入学习。这样,学生从上课一开始就充满兴趣,整节课学习气氛都很好。

2、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课堂的精髓所在,一节好课,应该有好的学习过程。

首先是课堂上的“讲”。课堂不是讲堂,教师得先明白这节课“该讲什么、怎样讲”。“该讲什么”就是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难问题必讲;“怎样讲”就是讲的时间不能过长,内容不能过多,节奏不能过快,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课堂上“讲”的境界就是要追求精确、精炼和精彩。其次是课堂上的“讨论”。地理高效课堂是建立在课堂上的有效讨论学习基础上的,所以有效的课堂讨论就要建立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广度,给学生足够的谈论时间,而不是急于走形式,简单化、随意化。最后是课堂上的“提问”,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使老师将关注的焦点从课堂转移到学生身上。好的课堂提问应该能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疏通学生的思考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

3、课堂小结

凡事都要善始善终,地理课堂也不例外,也应该有课堂总结。老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的同时,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强化,而且也能引导学生在课下主动收集资料解决疑难问题。

四、善用地理略图,提高课堂效率

地理学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合理有效的用好地图是地理教师的基本功。读图提取有用信息是地理会考题中考查学生能力的一大特色,所占比分较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学生对图表的判读,提高对信息的提取、分析与运用能力及将地理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恰当使用地理略图,能对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地理略图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黑板上绘制的一些简单的轮廓图或用不同的颜色或线条大致显示出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或地理事物特征的简

单图形。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既能直观地表现出地理事物的特征,突出教学的重点,又能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老师在讲课时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图,学生边听,边读图,边记图,学生的注意力会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而自然移动,做到视听结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讲中国的地形时,我在黑板上绘出中国的轮廓图,再画出一、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然后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用彩色粉笔绘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再引领学生读“中国地形图”,师生互动边读地图,边往轮廓图中填注各个地形区的名称。如果老师引领学生多填写几遍地形略图,学生就会很好地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相对分布位置。再如:讲长江、黄河时,老师通过绘制地理略图的方法,很直观、形象地将长江、黄河干流的形状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再引领学生边读图,边填地理略图,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两大河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以及支流等相关知识。

如何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篇5

如何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第三中学 李莉 *** 摘要:打造高效课堂就是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运用上,重视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地理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通过自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实现知识达标。教师在关键时候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实现能力达标。同时教师要适时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知识迁移到应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词:自主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合作;讨论;探究;方法

现代教育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主要是自己阅读课本,操作实验等),讨论、交流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传统的地理教学本质始终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明确的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样,学生仅作为知识的容器,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能力,无法实现对地理知识的发现和创新,显然,这与新的地理教学目标格格不入。

如何打破这种强调死记硬背地获取知识,忽略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局面呢?通过对地理教学的探索实践,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教师要摒弃“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板书到下课”的传统教学方法,敢于采用多

—1—

全国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征集

样化的地理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知识迁移到应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根据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浅谈一下地理教学中的高效课堂。【1】

一.培养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有了兴趣,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那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1.讲究课堂的导语艺术。(1)巧设意境,如利用音乐、诗歌、景观图片、视频等导入新课,渲染氛围,点燃情绪,渗透主题;如认识地球,我就播放一些宇宙中的地球图片以及各个星系的图片,地球上生机勃勃的万物景观,激发学生的兴趣,怎么只有地球上有生物啊,她在太空怎样遨游?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吗?在学海陆变迁时,我放了我们当地过去和现在的视频短片,让他们发现地貌的改变,进而探索原因。(2)承上启下,温故知新。复习旧知,及时表扬进步的学生,使他们有成就感;产生对新知的学习动力;(3)巧布疑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意识。(4)通过介绍小故事、组织测量实验游戏制作类的小活动让学生跃跃欲试。【2】

2.进行学法指导。在兴趣的基础上,要及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否则如果学习不见效,或成果不明显时,他们往往会逐渐放弃。好的

—2—

全国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征集

学习方法如同一把开琐的钥匙,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都至关重要。地理课的学法指导,一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二是教给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方法,如遇到难点读图时,要告诉他们读图的方法和技巧,从哪儿入手;三是教给学生总结归纳和探究问题的方法。这里要遵循的原则是:(1)要循序渐进;(2)由特殊到一般和由一般到特殊;(3)遵循认知规律的原则。只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培养兴趣。课外活动,最适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最适合他们的口味,对激发他们的兴趣有很大的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野外观察、气象观测、小论文写作、播放地理录像、地理图片展览、地理知识竞赛等地理课外活动,既有利于深化学生的地理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使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取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只能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的学习方法只能是死记硬背,学生学到的知识只能是死知识,与实际脱节,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差,自律能力差,责任性差,对学到的知识迁移能力差,更缺乏主动探索创新精神,知识不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感到“学习无用”,学习的兴趣调动不起来,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价值观受到忽视。

—3—

全国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征集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教学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知识的迁移运用上,重视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建立以探究为主导,合作式、体验式、问题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指导学生预习,通过练习达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找出答案,不会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利用这种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参与,讨论达标。在地理教学中,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讨论,归纳总结而获取地理知识并形成能力。这种方式可按下面几个布骤进行:(1)预习课文,讨论学习目标;(2)交流讨论达标;(3)归纳总结;(4)进行测平补救。通过上面几个步骤,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师主导,突破难点,实现能力目标

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的地图、地理图表的技能,培养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读图训练培养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地图的种类很多,知识容量大,学生通过读图,可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

—4—

全国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征集

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对学生进行读图训练,要注意以下三点:其一要注意读图技能的分层次培养,即:(1)看图例,识记地理事物的符号;(2)在图上观察、明辩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3)快速指图,强化记忆;(4)从图中寻求规律。其二是通过读图,使地理知识空间化、系统化,把图与文字知识结合起来,形成地理知识体系。其三是通过读图,引导学生思考和联想,联系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并注意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四.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初中地理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国策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这就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德育目标。在教学中就有意的渗透这些内容,把课本中的地理和身边的地理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3】

高效课堂是当今教育的主流,也是全面提高教学成绩和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它的开展既减轻了教师负担,又练就了学生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5—

全国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征集

【1】 张行涛 郭东岐,2003。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55 【2】 吴效锋,2008。教师的使命。辽宁大学出版社,13 【3】 刘仓劲,2007。现代素质教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38

如何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 篇6

伴随着初中地理教学课堂的不断改革,虽然中学地理一直为“副科”,但由于学科内容主要是反映通俗易懂的生活实际,故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再加上济宁市的初中地理学科也被纳入结业考试之列中,所以对地理教师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受开课时数的限制,地理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时间不多,这就迫使教师想方设法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以最佳的策略在短短的45分钟内完成好师生互动,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本人在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方面

粗浅的做法是:

一、课前调研准备

本着课堂高效的原则,地理教师在无意之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了上好地理课,课前教师应该了解的至少有班级学生资源、年级教师资源和社会新闻时事资源。

1、掌握学生的班级特点、区域特点。

不同学校的生源质量不同,教学终端的目标不同,教育教学方法也不一样。就算是同一所学校由于班科搭配的原因,班级学习风气,班级目标导向也有差异。因此不同的班级特点决定着不同的授课方式。再则,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学生感受的社会知识储备也有所不同。主城区的学生、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农村中学的学生三者之间因家庭原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城市区域地理和乡村地理的感受各有侧重。教师在授课前务必掌握这一地理信息。

2、调查当地学生的主要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同班级的群体有其主要的兴趣方向。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点后充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断扩展深化这些兴趣点,就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另外,教师有意识地以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地理教学方式让学生发现并建立一些兴趣点,这样,学生的稳固、长久的兴趣就上升为维系地理学习的长久动力。

3、调查不同的学科知识安排进度。在初中文化学科体系中在知识内容上有关联。特别是语文、政治、英语、历史、生物、物理这些学科和地理的局部联系较多。如果教师在地理课堂有意识地拓展同期学过的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这就既培养了学生的知识链接能力,又能反映地理综合学科的部分特色。

4、调查搜集当今的时事要闻。学生的学习积累中所得到的地理知识比例大体是这样的情况:地理课堂上的理性知识占80%,课外的感性知识占80%。而地理学习需要大量的感性知识作为支撑。我们这就需要让学生建立一个敏锐的大脑。学生通过上网、看电视、读报纸、看杂志等多种媒介了解社会时事要闻,扩充知识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进行点评。另外在课前三分钟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扩大影响,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也让广大学生关心生活中的地理,印证生活离不开地理知识,地理的现象与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的道理。这样建立起开放性的课堂学习系统后,师生教学相长的准备工作就初步完成。

二、课前教学设计准备

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学生上好地理课的关键,也是教师运用最佳策略的智慧结晶。在设计教案时教师要注意突破三点:

1、目标性——教师授课目标应清晰。在每堂地理课堂上师生需要完成哪些教学目标,怎样完成教学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吃透教材,考虑好每段小结,在学生每个阶段的活动之后能够给予学生一个简洁、精辟、深刻的评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其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佳状态,利于教与学的稳定平衡。相反,如果教师事先不作认真的准备,对教学理解不深不透,讲述时则含混不清,层次不明,繁琐不切要害,使学生摸不着头脑,就会使教学过程偏离原定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系统趋向于不稳定状态,导致教学的混乱和失败。

2、针对性——首先教学内容是面向全体,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教师应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了解学生容易在什么地方出问题,对教学的这些关键点,教师应提前构思好教学方案,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渡过难关。当然这也是教师在学生以往反馈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什么一般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道理也就在这里。其次,教育全体学生,但要针对最大群体的学生,这样以牵前引后,扩大学生吸收面。我这样讲的最大原因是目前学校的班级建构人数的问题突出。在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中,现在的初中每个班的人数大都超过了40人,30人的小班化教学出现比例很小。在教学人数比例过多的前提下,课堂40分钟的分配应突出学生整群中的最大群体。从初步实践来看,这样的收效最大。

3、高效性——课堂45分钟时间里应高效地达到或接近目标。这就意味着要最大化地利用好时间成本。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们在想学的前提下,潜意识里计算着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消化最多的知识;或者是在知识一定的情况下,怎样利用最少的时间。这种时间利用的效用都体现着高效性。如果教师没有合理的安排,多出的时间他们会按照自己的习惯来消费。所以,教师教学要想体现出高效性,关键在于如何扩充知识容量或者如何扩展思维的空间。在一般情况下,这两者应相互协调为宜。

三、实现思维的交融,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教学的关键在课堂,课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战场。而课堂也是师生思维火花的交融之地。

要实现思维的交融,首先教师要修炼精湛的语言。知识的传授,师生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从某种意义讲,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可以决定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大小。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教学语言应用能力,尽可能多的使用风趣、生动、幽默的语言,还可以采用特殊地理语言,如地理谜语、谚语、成语、别称、诗歌、歌曲等。只有吸引了学生,知识流才能进入学生的头脑,思路才能打开。

其次,开展多种途径的教学方式,建立多形式的信息交换平台,学生思路才能通畅。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启发式谈话、自学、提问、师生讨论,要求学生回答或绘画地图,以及巡视课堂作业,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保证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信息交换的畅通;同时还包括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包括旧有知识,其它学科知识以及社会实践知识等)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大脑中各子系统所储备的信息联系起来。这对于学生学习进步是有重要意义的。

再则,提醒或强化学生在40分钟内完成知识过手。由于地理评价目前只是笔试成绩,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好的记忆力也不如正确的笔记记得正确。所以教师应培养学具备在最短的时间记好笔记的能力。另外,在记笔记的基础上,调动五官刺激大脑,该用眼睛定位置的注意观察与比较;该用嘴巴大声读的做到朗朗上口,该用耳朵听的做到声声如耳的地步。在这种高要求之下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问,要求学生答疑,教师最后补充解答总结。特别是每堂课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智慧的闪光点进行放大,鼓励学生参与自评与相互评价。比如说学生的提问好在哪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就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受到同学的尊重与赞扬。这是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培养了除笔试能力外最易被忽略的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了地理能准确完整地说的出来,这是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重点,也是真正意义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快捷方式。

四、课外实现创新与常规相结合。

创新思维要解决的是地理教学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常规性的思维解决的是重复出现的问题和情况。每节课都会留下个别遗憾,创造性地解决常规问题是对教师教育水平的考查。不论何种思维的训练都要针对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这样的群体。每个班都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所以开展好异步目标教学也很关键。大胆尝试,在课外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任务,目的是让聪明的孩子更优秀,让普通的孩子更自信!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动力,他们往往能反馈出我们意料之外的成绩。如果这一目标能做好,也就能大致实现创新思维与常规性思维的结合。

五、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好多学生在初一没有学好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一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地形剖面图、锋面雨的形成等。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

六、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7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高, 在新时代下, 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不断出现在各个学校中。我国各学校也都在不断改革创新其教育模式, 为了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的人才。就初中地理的学习来说, 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关于初中地理方面的知识, 我们应该制订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要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就是要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 在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 应该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心理特征, 一切为了满足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目标。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 要落实生本的理念, 让初中地理课堂成为高效生本课堂。本文就主要围绕着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构建高效生本课堂展开, 探讨出高效生本课堂的具体方法以及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生本课堂

参考文献

[1]林关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感悟地理中的生活——例谈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途径[J].教学月刊 (中学版) , 2012 (10) .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8

关键词:初中地理;快乐课堂;构建

那么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如何有效的构建高效快乐课堂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语文、数学、历史、政治、化学、生物、物理、美术等知识。如果割断了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生就绝对学不好地理知识。由于地理教学有很强的人文性,在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讲区域地理时,结合具体内容穿插故事学生容易感兴趣,如讲南亚时,可以讲讲《西游记》的故事,在讲非洲时,结合历史知识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講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探索海洋的伟大壮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还可以结合电视节目中的《天气预报》栏目及《人与自然》栏目等,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合作,培养能力

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是中学地理教育的目的之一。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新课程标准建议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掌握自学方法,养成自学习惯,也是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一大体现。在教学中利用教材插图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记忆。通过地图和版画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能对教材文图中出现的各种地理事物现象等感性事实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判断、等抽象认识处理。同时地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把教学情境生活化,就是把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亲自体验教学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地形”“河山”“南北方种植业”等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把家乡的田间、山野描述。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认识本地的地形特点、河流走向以及种植业,既让学生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又使学生得到了大自然的熏陶,提高了实践能力。

三、运用媒介,调活课堂

多媒体技术集文本、图形、动画、影像等视频信息与音频信息为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能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创设理性与感性结合,内容与情境统一的境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多媒体课件的利用,大大地方便了地理教学,可以使单调乏味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变抽象为具体,化疑难为容易。课程不再只是由教材这单一因素构成的静态课程,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互相作用形成的动态生长的构建过程。必须创设条件,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运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图片、模型、实物、自制教具等传统的直观教具的作用;另一方面,努力创设条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如在讲授“湖泊与河流之长江”一节内容时,我播放了歌曲《长江之歌》的录音,学生一下子感受到了长江气势磅礴。如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太阳的公转和自转”动画,形象地演示地球的运动变化规律,形象的情景一下子跃然于学生眼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一下子活跃起来。

四、师生互动,营造快乐

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因此,一堂和谐生动的地理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构建轻松的地理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实验研究表明,课堂教学在高兴、愉快的情绪中进行,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比一般情绪下的学习效果要高得多。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各种活动,通过以师生、生生的合作性活动为主要形式,组织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可以开展小游戏,如以谜语的形式猜地理名,编地理顺口溜、小调查等活动形式。通过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发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实际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多种感官活动,通过看看、听听、想想、讲讲、做做等产生复合刺激,增强参与效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充分,营造用讨论交流、竞赛抢答、画画演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从而有效地营造高效快乐的课堂。

上一篇:餐饮旅游绿色营销下一篇:村纪检监督小组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