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地理课堂(推荐9篇)
我上完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以后,我深深体会到:
快乐是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有兴趣学习,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试想一堂让学生索然寡味的课堂,一门让学生毫无期待的学科,怎么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求呢?
人文是内涵:地理课和其他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具备“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应该通过地理课堂让学生学习地理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地理知识,更要通过地理的学习来接受数学精神,地理思想和地理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
高效是方法:只有高效、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脱离“高效”,一切教学都是徒劳的,一切口号都是苍白的。所以,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应该是地理教师永远放在首位的指导方针,永远坚定不移的教学宗旨。
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预习流于形式目标不明确。学生“课上”除了听讲还是听讲,“课下”除了做作业还是做作业。学生课堂上“精力流失率”较高,“题海战术”学生成了“做题机器”,教书和与育人冲突,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冲突,素质教育与及格率冲突„„遇到了很多困惑,课堂怎样才能高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学会”与“会学”,“学会”与“会学”是地理课的基本要求。所以我觉得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是地理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教学的每个行为都应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呈现各种刺激、各种音频、视频,激励回忆,讨论总结、练习作业、反馈信息、迁移应用、实验操作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
并且我还觉得在地理课堂上要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要做到适时调控,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为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动手操作、集体讨论、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其次,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地理课堂高效的切入点。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自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验研究、竞赛、提问、讨论、交流谈话、音乐动画、网上查寻、问题答辩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次,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分析形成结论,学生学习兴趣浓,自主空间大,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成了自我锻炼,互助研究的过程。
一、精彩导入,激情起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序曲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课堂导入要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师在导入中精心设计生动的导入语言,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2)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果导入设计引入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创设富有联想的教学情境,就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增长学生的智慧。
(3)增强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上课伊始,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将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预先告诉学生,使之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使学习过程能主动和有序。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
自主是培养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要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潜力,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情感意识,努力做到与学生换位思考问题。要热情鼓励学生放开思路,大胆发言,不轻易批评学生,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其次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有:会读、会想、会讲、会问等。
会读,就是看书看课文,精读、细看,深入理解,能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看书时要注意将关键疑难处勾划出来,并及时独立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及时记录下来。
会想,就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课上要让学生多动脑,想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问题的环境,促使他们动脑,使所有学生都去积极思考问题。对不爱思考的学生,可先让他们起来回答,再提示激疑,促使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在学生思考时教师要根据需要提供一些现象或实例来帮助学生作出准确的判断。
会讲,即尽量让学生在讨论中多说多讲,促使学生会讲,深入讨论。在分组讨论中,教师可根据问题让学生轮做主发言人,并给其他学生都有说的机会,不仅要让学生说结论,而且要让他们讲思路,讲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在讲前去读去看去想,讲后去听去问去归纳,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要参与讨论,并适当启发点拨。
会问,即学生质疑问难。教学过程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学生阅读课本后,要求他们提出不懂的问题;在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过程中,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展开争辩,使学生始终保持爱质疑、释疑的学习情绪。
三、精讲细拨,指点迷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自主学习探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课堂点拨、答疑解难则是体现老师教学智慧的有效教学之举,更是教师主导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因此老师精讲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学生疑难问题能否解决,教学目标能否达成,是课堂效益高低的关键之举。老师从学生做的教学案题目中、从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的疑难之处入手,重点讲解;老师要授生以“渔”,给学生讲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科学指导,全面评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永恒动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当学生展示问题时,不能一味的鼓励,要针对问题在鼓励优点的同时,适当指明不足,在不打击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是非观。我以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卡壳时,给予启发式指导
2.问题偏向时,给予规范性指导
3.问题错误时,给予科学性指导
4.问题混乱时,给予点拨性指导
5.问题深入时,给予递进式、发展性指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评价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出现了“为评价而评价”的现象,认为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就是一切都顺着学生。基于以上情况,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事实,给予真实性评价
2.问题困惑时,给予启发性评价
3.情绪消退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五、练习巩固,矫正补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试金石
练习要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教师要借助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过程和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总之,“高效课堂”要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我们抱着吸纳革新的态度,将课堂改革真正落到实处,使课堂教学出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打造出更高效、优质的课堂。
摘要:追求高效课堂要落实好导入、探求、点拨、评价、练习五个关键环节,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
一、精心做好课前准备
精心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若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就必须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精力的多少直接影响其授课的质量。备课活动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教师要通过一次次的收集资料,一遍遍地处理教材,确定教法,以最适合学情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有效教学。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备课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如何在课堂上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需要教师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和分析教材,确定明确且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
(二)认真分析学生学情
要了解学生对所授内容的已有认知情况,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素质、个性差异。从学生的智力、能力、习惯入手,根据现有教学条件,以个性化具体分析为原则,做到因人制宜,应材施教。例如,在我国的行政区划课堂复习时,考虑到我省的中考,地理学科不作为考试科目,造成很多初级中学地理课程不能有效开设,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因此,在实际复习时,我采用了形象记忆和知识抢答的形式,课堂上采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政区图,要求学生用动物的形状概括一些省份。譬如,教师问哪个省像天鹅,学生很快在大屏幕上寻找,并举手回答道黑龙江;教师问道哪个省像孔雀、哪个省像大象的鼻子?……问完后教师总结,并把它们的对应关系一一呈现在大屏幕上。实践表明,形象记忆有助提高记忆效率,延缓记忆衰减时间,使记忆不再枯燥。而抢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填鸭教学”为主动学习,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科学设计课堂教案
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的文字呈现,教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学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研究地理学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地理的现况,而且要按照大纲的要求,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从而设计出最优化的教案,实现有效教学。
二、高效实施课堂教学
新课改理念明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实现高效课堂,首先,教师要还课堂给学生。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高学习效率开始——让效果好起来。让学生动,既要求学生身动,更要求心动和神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说、相互讲,走到黑板前写(画)。其次,还要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自身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灵活地应用现代化的教学用具、缜密的思维和不失诙谐的语言。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可有以下步骤。
(一)高效课堂第一步——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的方式有很多,如复习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故事导入法……但多媒体更是个很好的导入新课手段,它可以展示视屏、图片、文字等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形象直观展示课程内容。例如,在“水循环”的课堂教学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一些沙漠图片和东部季风区一些洪涝灾害的图片,通过“旱”“涝”的显著对比,让学生在视觉上产生了强烈冲击。看完图片,教师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容易出现干旱和洪涝?”进而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水循环”。
(二)高效课堂第二步——互动课堂
如何让课堂动起来,在高效的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接受所授课程内容,完成教学目标。这要求教师能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有效的科学问题,运用适当的组织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学习的过程,获得学习的能力,并在感悟中接受德育教育。
三、有效组织学情反馈
课堂和课后作业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教师布置一些精选作业,有助于学生摆脱题海战术,减轻学习负担。那么,如何才能使作业练习变得高效呢?
(一)精心选题,讲解充分
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就必须做到精选试题。在选题时,教师既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现状,又要注意到“吃不饱”的学生的需要;既要难易适中,又要有选拔性。
(二)精心设计,题型多样
在上完“工业化与城市化”后,我增加了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标的要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合肥滨湖新区完成学习任务。我先运用多媒体展示了滨湖新区有关图片和文字材料,布置的作业形式既有自主学习的阅读作业和读图训练,又有合作探究性作业。然后,我让学生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收集资料、合作研讨、归纳分析、形成结论,加深对城市化和工业化概念的理解。既让学生学习了有用的地理知识,经历了有趣的地理实践,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情感,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通过该作业设计,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精心批改,有效诊断
作业批改,不仅仅是教师给打个“√”或“×”,或只是更正答案,更多的应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指出一些方法,让学生去操作;告诉一些步骤,让学生学会学习。对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和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肯定;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指出其进步并提出进一步要求;对未完成作业的学生,提醒其补做作业并及时上交批改。教师通过对作业的有效处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
四、认真反思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常言道: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以写促思,以思促教,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高效。
如何才能有效进行教学反思呢?首先,教师要进行回顾教学过程。间隔时间越短越好,课堂上发生的诸多事件还历历在目,整个教学过程在脑海中还清晰鲜活。其次,教师要从以下反面进行反思:(1)新课导入是否做到知识性、创造性、趣味性的统一?(2)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否最大限度地辅助了课堂教学?(3)采取的教学手段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选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能有效突破重点和难点?(5)板书设计是否简练清晰、条理分明?(6)语言讲解是否生动活泼,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7)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并把反思出的得失,记录和整理出来。最后,用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指导教学,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实现高效课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相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只要能积极追寻,不懈努力,定能探索出适合自己、更适合学生的高效课堂。
4月1日---2日临沂市各县区初中地理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及骨干教师研讨会在沂水召开。临沂市初中地理教学研讨会典型经验介绍发言稿————浅析如何建立地理高效课堂
新课改的实施带来了新气象的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成败。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在地理课中,如何将过去固有的创设“有效课堂”升级为创设“高效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要想创设“高效课堂”,就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我们郯城县育才中学在县教研室的带领下,在我们田校长和教导处的指导下,认真落实市教研室的课堂教学策略,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通过高效课堂研究,我们认为实现地理课堂高效作为学生来说最重要的环节有两个,其一是做好课前预习,其二是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们先谈一谈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
新课程理念突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以预习学案设计为立足点,以抓学生的课前预习为切入点。变“听课→作业→巩固”的被动学习方式为“预习→合作探究→练习巩固→达标检测”的主动学习方 1 式。为此,我们地理教师的预习学案的设计成为至关紧要的关键,现就学案设计具体实施情况介绍如下:
一、预习学案的格式及内涵
1、预习学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具体的预习内容。比如学习珠江三角洲这部分内容要会通过阅读地图指出珠三角位置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并能总结出珠三角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
2、预习学案要有预习的指导和提示,要让学生明确要用什么方法步骤,学习什么内容,重点研究什么问题,尝试去做哪些习题(或疏理哪些知识点)让学生在不断的自学实践中学会预习,学会学习。比如学习珠江三角洲时可以设计如下互动探究问题:
1、珠三角地区吸引的外资占全国的比例如何?为什么?
2、广东省作为全国的侨乡之一,这对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3、归纳总结珠三角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学案思考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究。
3、预习学案要有目标检测题(或应疏理的知识网络、知识结构),检测是为了暴露学生自学的难点、疑点,不会的知识点。
4、预习学案不是一份训练题,预习学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研究的内容、要点和检测题。还要为学生设计科学探求地理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要达到预习过程 2 程序化、预习内容具体化、方法内容一体化。使学生自主学习有方法,研究问题有重点,学生依据预习学案自主学习,明确不盲目。
5、“预习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设计编写出来的,它是学生由浅入深,利用已知探究未知,获得新知的一个重要学习过程,是落实高效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任课教师要重视“预习学案”的设计和编写。我们应该尽量要求学生能用“预习学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能掌握50%的教学内容。学生可通过预习,把不会的东西及困惑之处记下来,教师讲课时学生就能有的放矢的听课。
二、预习学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预习学案直接体现出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导性和指导性,高效课堂是师生共同合作的结果,没有学生充分有效的课前预习想达到课堂的高效是不可能的。同样没有教师精心设计的“预习学案”想达到好的预习效果也是不可能的。要设计出实用的预习学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要对地理教材和《同步》作二次加工,预习学案是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要设计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预习学案教师就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加工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合理拓展教材,提供给学生一份适合自主学习的“美味佳肴”。让学习通过学案这座桥梁走向教材深处。
2、预习学案的设计的关键是精心设计(问题)训练题,要紧扣目标,难易适中,量要适当,有内在梯度。
3、“预习学案”要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4、预习学案是备课组共同使用的,所以必须集体研究,集体备课,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预习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预习学案的操作和运用。
1、预习学案仅限于周预习学案和课时预习学案两种,周预习学案于上课的前一个周末下发(公布)给学生;课时预习学案于上课前一天的上午放学前下发给学生。
2、每节新授课上课的环节是(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2)小组合作交流预习中的难点、疑点不会的知识点(兵教兵)。(3)教师精讲点拨重点、疑点(答疑解难)。(4)练习巩固,(5)达标测试,(6)布置下节课预习学案。
预习学案在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实施过程中增强师生互动,从而让学生学得更高效,更自信。接下来我们说一说实现地理课堂高效的第二个环节即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现在我把具体实施情况介绍一下: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1、科学搭配,合理分组
①
人数4-6人为宜。②性格、性别、成绩等能互补。③组与组之间综合实力相当,形成竞争格局。④各组同序号的学生在综合实力上要大体相同。
2、自主设计小组名片
小组创建之后,由小组成员自主设计小组名片,内容有小组名称、组长、小组简介、小组口号、小组目标等。
3、明确分工,调动学生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是培训好组长,并设置地理学科代表。让每个学生都能各尽其才,有事可做。组长负责检查成员参与情况、完成任务情况并作以简单评价;学科代表负责本学科成果展示。任课教师及时评价(表扬、激励、引导、纠错、总结、提升等)且有新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便于交流,灵活安排座次
二、合作学习,把握时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小组合作学习要抓住时机:
1、个人操作、探索无法完成,需要帮助时。比如,学生在学习“地图”一章时,就可组织学生就如何绘制校园平面图展开合作学习,让学生按照地理课上所学的方法,分小组对学校进行测量勘察,确立比例尺和方向,合作绘图。
2、意见不一,有必要探讨时。
3、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比如在课堂上开展填图、读图游戏等小组活动。
4、新旧地理知识衔接处。
5、突破学习重难点时。
6、学生自学之后,归纳、揭示概念、规律时。
7、研讨开放性问题时等等。
三、建立评价记录册,实现科学评价
教师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评价记录本,对学习小组的课堂表现地理教师要予以公正、公开及时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记载学生的课堂表现轨迹、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评价形式:
(1)
组内互评。评价的侧重点由评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再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循序渐进。设计组内互评表,使学生在与同伴的磨合中,不断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2)
组间互评。组间互评,不但要评知识掌握,而且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发言次数、发言水平等。一方面增强了参与合作意识;另一方面一改以往教师评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3)
学生自我评价。评价范围: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基本能力(主要是独立寻求信息的能力、完成任务的活动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表达能力)、独立性和创造精神等。
(4)
教师评价。首先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价,其次对学生合作状况进行评价,第三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呈现方式一是口头鼓励评价,二是等级评价。
评价原则:及时、公正、公开,点面结合,鼓励为主。
评价等级:A、B、C、D四个等级。
学习效果:力争学生学习、掌握、运用新知率达到95%以上。(通过观察、达标测试、调查了解)。
小组合作学习将使每个学生都能更主动的得到发展,得到更广泛的发展。这也正是素质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具体体现。
一“自学自测”注重导入、引导目标
“自学自测”是指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目标,采取自学的方式,可以自学教材,阅读地图,查找资料等等,把握课堂学习知识点。也可以根据老师预先设计“导学案”,结合教材、插图或老师带来的挂图,找到相应问题的答案。
1、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目标或“导学案”,自学教材。
2、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或“导学案”相关问题。
这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的艺术,利用精彩的语言或多媒体手段(图片或影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北京市”时,先指导学生北京在历史上做过那几个朝代的都城?创设一种富有感情的场景,让学生回忆历史知识,心灵受到感染熏陶;从而产生情感冲动,迸发出强烈的爱国感情和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就地理教学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小黑板,把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然后学生熟读教材,可以通过看书、读图、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问题。当然,教师要备课充分,设计要有重点、有针对性,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有条有理。
“自学”阶段,我们一般不要打断学生的思维,应让学生多渠道、多手段自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薄弱环节,为下一步指导学生“互学互助”做准备。
二“互学互助”小组合作、交流
“互学互助”是在学生“自学自测”的基础上,采取“生生互动”对知识点质疑、释疑,让学生就自学过程中的难点或易错点相互讨论、交流。
1、学生小组合作是关键,是课堂的高潮部分,是学生真正获取知识和学会寻找知识的重要环节。
2、学生对“互学互助”中出现的问题要加以归纳和小结。在这个阶段,对疑难问题相互讨论,可以先在小组内部让自学能力强,领悟能力快的学生与同组的其他同学讨论,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良好心理氛围中完成学习内容,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然后,一部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跨小组来解决,这组学生可以帮另一组学生,把学生能弄懂得学生自己弄懂。这里要明确肯定学生的合作成果,并给予表扬鼓励。最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易错的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由教师采用提问讨论的形式,让已会的学生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认为学习是“快乐得”而不是”苦闷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三“导学导练”教师精讲点拨、学生检测评价
“导学导练”是在学生“自学”“互学”的基础上,教师精讲释疑,学生对刚领悟的知识通过练习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的作用。
1、教师要寻找有针对性的问题、难点精讲点拨。
2、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并引导学生反思,对本节课进行评价。
不管在前面的“自学”还是“互学”中,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积极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现学生特别是有待激励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学生,激励学生,激活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体验成功、激发兴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下一节课的“加油站”,持之以恒,从而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部分学生课前不预习。
2、小组互动学习给有些学生提供了玩的机会。
3、学生知识面窄,搜集不到资料。
4、课堂发言不积极,讨论不准确。
5、自己动手能力差。
东南中学 贾泽静
焕发生命活力,打造高效课堂是新课程对地理课堂提出的新要求。实践证明,妙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快乐学习地理,是实现新课程新目标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巧用导语,激发兴趣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起着 “聚焦”注意力、渗透主题的作用。巧妙的导入,会使授课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
1.歌曲导入。学习中国地理前沿时,让学生听唱《歌唱祖国》;学习《长江沿江地带》时,让学生听唱《长江之歌》;学习《青藏地区》时,让学生听唱《青藏高原》;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时,让学生听唱《爱我中华》„„歌曲导课,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把学生很快带入学习情境。
2.谜语导入。“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引入“地图”;“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别看它的个子小,载着高山和大海。”导入“地球仪”。这样,通过谜语导课,使学生对地图和地球仪的特征、作用等有了一定的印象。
3.情境导入。讲“经纬网”时,教师模拟茫茫大海中,有艘遇难的轮船,无法自救,欲向邻近国家发出呼救,请求快速救护,试问船上发报员如何报出自己所在位置,才能使救援的船只或飞机准求无误地快速到达事故地点?这样,新课在学生急于想知道下文的情境下开始了。
4.故事导入。内容贴题的故事,会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如讲《季风气候》一节时,引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作为导语,学生乐听乐学。5.广告导入。鲜活、时尚的广告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水资源》时,引用“世界水日”公益广告“„„不要让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的眼泪”;讲《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时,用一则公益广告“„„妈妈幸福地回忆自己童年时在夏天的夜晚寻找北斗星的经历,而后又感叹现在的夜晚再也找不到北斗星了,接着女儿问妈妈,为什么找不到北斗星了,最后是发人深省的音乐”。学生聆听公益广告时,面部表情复杂,心中思绪万千,忧患意识油然而生,为新课学习铺平了道路。
6.读图导入。“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巴也会说话了。”足见地理图片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讲“巴西”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读彩图“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然后提问:“具有世界一流的足球队,喜欢跳桑巴舞的国家,大家知道是哪个国家吗?”从而自然地引入新课的学习,也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课时,既要紧扣教学目标,又要有启发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少而精的几分钟导课,会直接影响“45分钟”的教学效果。无论选择那种导课形式,都应该因课而导,导出新意,引起注意,激起兴趣。二.妙用诗词,增添情趣 古诗词,琅琅上口,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得法,可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把长江三峡的壮美,描述的淋漓尽致;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和“春雨贵如油”来讲解南方地区春季气候;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绘广大的西北地区属于典型的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荒漠面积广大;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区别天气和气候;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解读气温与地形的关系;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解释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征。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地理谚语,会使课堂生辉,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用“燕山雪花大如席”来描述北方地区冬季的寒冷;用“早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西北地区气温差异大;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来概括云贵高原的气候和地形。
三.开展活动,提高乐趣
在地理课堂上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来唱主角,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会使地理课堂充满乐趣,回味无穷。
演。把课本知识“演”出来既能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轻松的掌握知识。如学习“山体的不同部位”时,用拳头演示山顶、鞍部、山谷、山脊;握着的拳头拇指向右伸开,像山东的轮廓;双手握拳抬头挺胸做跪状,像陕西的轮廓。这样,抽象的地理知识较为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理解记忆也更深刻牢固。另外,把枯燥的地理知识生动化,真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拔动学生快乐的心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时,设计了扮演地球村的七兄弟和四姐妹,给每人一段台词,演者惟妙惟肖,看者激动不已,该掌握的知识学生当堂就掌握了。
赛。参与竞赛,活跃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留几分钟把重要的知识点设计成有趣的竞赛问题,开展“知识大比拼”、“记忆之星”等竞赛活动。对获胜的小组和个人鼓掌鼓励,并让发表获奖感言。如:“34个省级行政区”这一节课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如果只是让学生照表去背的话,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没有兴趣。因此学习时,安排了一次知识竞赛.为了在竞赛中获胜,学生会全神贯注地听课,尽自己最大能力去记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借助多媒体,相映成趣
借助多媒体对学生进行视听感官的刺激来获取知识,这样的课堂被学生们称为“有声有色”之课堂。如:在学习“天气与气候”一课时,可节选峻青的《第一场雪》中天气变化的段落,并精心选取一段舒缓、优美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当音乐缓缓响起,教室里霎时充满了诗一般的意境,教师就像上语文课那样给学生朗读这一段落,每次朗读完之后都能博得学生热烈的掌声。这无疑引起了学生莫大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地理课被看成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陶冶;在学习“板块构造——地震的逃生知识”时,通过游戏模拟逃生,同时选择一曲节奏感强的歌曲作为背景,让原本单调的游戏一下变得扣人心弦,惊心动魄,面对紧张、刺激而有趣的游戏,学生精神高度集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知识得到了活用。
多媒体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演示即分明”。如“地形雨”的形成。凭教师口舌一时难以讲解清楚,采用动画,配以比较形象的的风雨声,不仅真实再现了天气变化过程,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并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该知识要点;学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时,用动画和视频演示:新疆的地形与新疆的“疆”字出奇的相似,“疆”字右半边是三横加着两个田字,就像新疆的三大山系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夹着准葛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疆”字左半边“弓”字,好比新疆弯弯曲曲的边界;而“土”又像是告诉人们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学习《地球的公转》时,做课件将地球公转的轨迹、方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由此所产生的四季和昼夜长短的变化都用flash动画模拟出来,使难以理解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学生易于理解,记忆深刻。
一、博学深究, 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教学水平的高低, 强化教师素质的提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德为才之帅, 才为德之资。所以地理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地理教师的业务素质包括艰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宽厚的教育学科知识。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科的知识比较多, 老教师经过多年的积累已造诣较深, 但广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扩大知识面、更新老化知识的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二、充分备课, 提高教师课堂驾驭能力
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选择最优教学方法, 选编典型习题, 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 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备人才培养方案、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设计、备教案讲稿和课后备课等多个环节及步骤, 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 备课工作才能做到扎实有效。
三、深化课改、贯彻:三全、五优化
三全:即全体、全面、全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全面:提升全面素质, 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全程:实施全程管理, 关注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五优化:即优化学习目标、优化问题设计、优化互动生成、优化自主体验、优化评价矫正。
四、提高兴趣、构建自主课堂
地理教师应该具有恰当的教学方法, 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还要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达到预期目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 诱发学习动机, 调动学习积极性。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 借助电教媒体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重要问题, 让学生集中观察、积极思维、相互探讨、作出反馈。教学中采用活泼的新形式, 改变古板单调的老面孔, 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 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 为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提高学习的高效性。
五、合作探究、构建互助课堂
教师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转化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行为转化为学生多样化的自主参与方式, 变先教后学的教学方式为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 变教师是主宰为学生是主人。合作探究互助型课堂的环节包括:教师布置任务, 学生自主预习,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同伴互助解决, 探究合作, 采用与同桌讨论, 再有问题在前后座就近讨论, 最后的问题由全班同学一起研究解决。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小组成员的发言代表整个小组的意见;再进行反馈矫正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教师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 使全班学生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引领学生, 互相帮助、共享共赢, 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及共同发展。合作探究增加了学生表达、交流、思维、展示锻炼的机会, 提高了学生思、说等表达的能力。学生从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了小组合作学习为主, 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 先生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面向学生的认知差异, 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生动起来, 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为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六、确保三量、梯度达标
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对应学习过程中的感知阶段、理解阶段、练习阶段, 在课堂学习中, 要有足够的信息量, 其不仅有广度, 也要有深度, 从而使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和加工。信息输入大脑后, 要经过大脑的加工和处理, 这个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即思维和理解的过程, 教师应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的思维, 并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地理问题。要根据学生的水平, 设计掌握和提高两个层次的问题。问题设计要有层次, 分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以利于全班学生都能够思考和回答。
课堂教学要重效率, 优化限时训练, 精选训练题, 均衡训练量, 使各档次学生学有目标、有信心。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指定不同层次的训练题目, 待优生要低起点、小步上升;优秀生要抓重点、重深化和提高;特优生要超常标、高要求、高发展。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必做题、选做题、附加题, 让学生通过努力, 都能够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果子。加强对习题的检查和批改, 可以采用灵活的形式, 如小组检查、互相检查等。
一、高效地理课堂的关键——课堂设计
1. 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是地理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整节课堂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导入往往是教学的一个良好开端,所以地理课的导入要以趣激趣,用生动诱人、精炼点题、设有悬念且探究性强的语言去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我认为,好的新课导入应该是画龙点睛之笔。例如,在学习世界降水分布时,先让学生选择如果你是天堂伞批发商,你会到下列哪些地方开发你的市场?这样理论联系实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课堂的精髓所在。
为了充实教材的内容,每节课我都会设计好“学案”。可以说,学案内容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它是让学生阅读、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通过设置具有思考性、启发性的有价值的问题,不仅让学生有兴趣,而且达到教学目标,是学习的关键。学案主要有以下三项内容:第一,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知道应该学什么,必须记住什么,怎样学。第二,自主学习。基础的知识点,能够从课本直接获取的,让学生结合学案自主学习,并相应在书中标记,之后对要求通过自学应该记住的、掌握的进行检查。检查形式多樣,可以是小组之间互相提问,也可以是小组自查。第三,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互教,教师点拨,对本节重点、难点进行突破。本部分内容,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互帮互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但不是完全教给学生了,教师就不需要讲了。而是教师要明白这节课“该讲什么、怎样讲”。“该讲什么”,就是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难问题必讲;“怎样讲”,就是讲的时间不能过长,内容不能过多,节奏不能过快。课堂上“讲”的境界就是要追求精确、精炼和精彩。
3. 反馈练习不可少。课堂上没有反馈,可能造成知识的负积累。因此,必须强化反馈矫正措施,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使教学效果高效,力争“堂堂清”。
4. 课堂小结。凡是都要善始善终,地理课堂也不例外,也应该有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强化,而且对于学生没有考虑或者忽视的知识进行补充;对于没有掌握知识的学生,从小组入手,在学生互教的基础上进行点拨讲解,做到对知识少些遗漏。
二、高效地理课堂的实现手段——多媒体
多媒体的应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趣,更丰富,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使本来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课堂变得更“活”。
1. 节省时间,使课堂更高效。首先,高效地理课堂中的情景的设置,需要大量的文字、歌曲、故事等,利用电脑的投影是可以轻松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其次,地理学科是以地图为载体的,传统的地理课堂要携带许多幅地图来展示,既不方便也浪费时间。第三,习题也可以轻松展现给学生,减少了读题、写题的时间和空间。最后,小组活动成果的当堂展示,除了语言的表达外,投影方式会更加直观、便捷,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效果的快速反馈。
2. 有利于地理过程的演示。无论从教学形式还是考试形式,当前人们更多地关注学生灵活运用图、表及其他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做到图文并茂。例如,在“地球运动”课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动脑去研究,发现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生这样获得的知识要比传统的讲授法获得的知识深刻得多,这些也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实现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市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了一些转变,课程实施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课堂教学中仍然没有完全改变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局面,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吃力的高耗低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针对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依据大连市普通高中高效课堂指导意见,提出高中地理学科高效课堂实施建议。
一、地理学科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及要求
(一)地理新授课
地理新授课要实现高效,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课堂流程和基本要求如下:
1.提出目标和明确任务
精心研究地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地理教科书,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通过多媒体、导学案或板书呈现和告知学生。需要指出的是学习目标的提出应以学生为行为主体,目标要指向特定的学生,不要使用“教会学生 ”、“使学生掌握”、“培养学生 ”等描述教师的行为。选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动词。如写出、说出、画出、比较、说明、阐述等,减少使用了解、领会、理解等不具操作和测量的词语。
2.自主学习和适时指导
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组织学生依照导学案独立学习,如,学生独立阅读地理教材,掌握识记类的地理知识,独立记忆地理事实和地理数据、独立画图、列表、列关系式、独立计算、独立思考地理问题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每一名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观察学生自学进度、效果,要引导学生标注出疑难问题,提交组内讨论交流。
3.合作释疑和互助研讨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进行组学,展示自学成果,围绕自学中的困惑进行交流研讨,要注意不是为交流而交流,要在交流中解决疑惑,形成收获,并集中归纳未解决的疑惑和新发现的问题,提交全班交流。
4.启发引导和点拨精讲
教师根据各组提出的疑惑迅速进行整理,并结合已准备好的教学设计,对于小组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并加以解决。对于重要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学生易错和易混的地理知识,以及地理学科思想方法,进行点拨、讲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5.即时训练和整理提高
利用结对子办法展开测评与互评,如同桌之间对必须记忆的地理知识和必须熟练掌握的地理概念和原理进行相互提问,落实课堂学习效果。设计课堂即时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学习效果。检测性题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典型越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引导学生整理地理学案和纠错本。
(二)区域地理学习
区域地理的学习,需要建立起准确的空间概念,形成科学的地图映象,从而能够正确描述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探究地理问题。根据区域地理的学习目标和考核要求,区域地理的学习的一般流程和具体要求如下:
1.建立区域空间概念
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区域空间定位,如从形状轮廓特点进行直觉推测;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加以准确定位;利用地理事物(地形、河流、地名及资源分布等)加以辅助判断和验证。为了熟练地进行空间定位,在平时的学习中需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构建世界和中国的心理地图,二是加强对重要国家区域特征和重要地理事物的记忆。
2.比较区域地理特征
从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等方面认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从人口特征、城市特征、经济特征、文化特征等方面认识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也可以将上述几方面综合起来认识,或是在综合的基础上认识区域最突出的特征。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形成的, 故需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分析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主导因素。
3.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成因
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入手,理解区域特征的形成原因。在综合分析区域特征时,不能将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要运用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来重新梳理知识内容,解释各
种地理现象的成因,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
4.比较区域差异
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分析,揭示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比较相同点,可以加深对地理规律性的认识;比较不同点,可以认识区域的独特性,加深对因地制宜观念的理解。运用比较的方法, 要引导学生根据比较主题的需要选定合适的比较要素,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大多适用于比较区域间的共同点与差异性,纵向比较多用于同一地理区域不同阶段的变化分析。
5.评价区域发展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尤其需要客观、科学地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全面、合理地评价一个区域的条件、现状和发展。要引导学生考虑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从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入手,分析得出区域发展优势条件(优势资源)和限制性因素;从区域人类活动入手,分析得出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反思人类活动是否合理),从中寻找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三)地理复习课
复习课(这里主要指高三地理复习)一般按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侧重于基础知识系统巩固的第一轮复习,其主要目的是逐章、全面、系统复习《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基本内容,并辅以相关地理单项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第二阶段,即第二轮复习以“专题”为载体强化知识应用与能力提升。复习流程及具体要求如下:
1.提出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制定便于操作的具体复习要求,目的是引领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和方向。
2.学案导学
将每节课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或问题式方案,学生依据学案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同桌提问、主动发问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主干知识设计成问题,以小组研究方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和展示,促成主干知识点的落实,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精炼讲解,消除疑点,拓展生长点,以适应高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3.典题探析
设计一些符合高考要求的测试性题目让学生思考,并分析命题意图,确定解题思路,以获得解决测试性试题的体验。对于学案中的例题,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可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的典型错解,让学生寻错析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引领学生对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知识。
4.知识和方法整理
学生对做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对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紧密联系的,将这种联系形成网络,便于知识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方法和技巧的总结利
于学生迁移能力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一定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完成,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5.即时训练和评价
实施技能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以本节课的知识为主,编制即时训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学习效果。编写技能训练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试题应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控制习题数量,以课堂完成80%左右为宜,练习中可适当给出提示或答案,便于学生自主检测与自我评价。
二、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对“学”的研究和设计
教师要把备课的重心从研究自己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要注重以下两方面,一是分析学生的认知起点,如学生已经具备哪些地理知识与能力,一节课中哪些地理事实、地理概念、地理原理是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学会的,哪些需要在老师的点拨和引导下才能学会,怎样的引导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如了解学生对哪些地理内容感兴趣,乐于参与什么样的地理学习活动。二是依据目标和学情,设计课堂学生学习活动方案。有一句格言说的好:“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设计支撑学生学习的活动,践行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理念,设计学生独立学习活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活动和设计学生反思活动等,形成活动化的地理课堂,反对“问答式”、“告知式” 的地理课堂。
2.设计具体的课时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拟定的在一课时内预期达到的具体的学习结果,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特点。因此,教师在设计前要思考:学生应从这节课中具体学到什么地理知识、技能、方法,怎样才能达到这些学习要求。一旦教师明确了这些问题,就可以列出课时教学目标。严格意义上的课时教学目标,有一套规范的陈述方式,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水平四个要素。①以学生为行为主体描述学生行为,不要使用“教会学生 ”、“使学生掌握”、“培养学生 ”等描述教师的行为。②选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动词,如写出、说出、画出、辨别、比较、说明、阐述等,减少使用了解、领会、理解等描述内部心理变化的词语。③陈述学习行为条件与情境。如“运用地球仪或其它教具,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在水平面等压线图上,画出任一点的风向,比较说明不同地点的风速”。④说明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平。即“做得怎么样”、“达到什么程度”、“有多准确”、“多完整”等,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常常用“熟练地”、“准确地”、“全面地”、“独立”、“与他人合作”等行为表现水平的词汇,来描述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只有准确规范设计课时目标,才可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基于学生学习而展开。
3.精心编制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具体方案,导学案的编写不要照
搬地理课本内容,要体现教师的再创造,要汇集教师集体的智慧。如由备课组长在两周前将内容详细分工到具体人员,然后在上课一周前进行集体备课,集中大家的智慧对导学案进行补充或者修改,使其不断完善,最后,形成适合本班实际的导学案。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是高效课堂的抓手,导学案的关键在于“导”,教师编写导学案要有四个步骤,即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过程设计、达标测评问题。导学案中要突出体现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采取什么方法学习所学内容,以及提醒学生在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如阅读地理教材时,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地理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阅读分析各种地理图表信息内容时,要明确读图的顺序和注意事项,以利于正确、有效的提取地理信息。
导学案一般要求按照教材知识结构设置问题,并标明和体现难易层次。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呈现知识点要少用填空方式,避免学生照抄课本;②问题能启发学生思维,不宜太多、太碎;③语言叙述应有启发性、激励性,能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并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这种地理现象你认为是怎样形成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等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细心、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导学案必须生成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知识的堆
砌,更不是习题集。教师需要用一半以上的精力编制导学案。4.认真进行课后反思
如果说教师课前行为主要是设计和准备,课中行为主要是组织和引导,而课后的行为则应是反思和改进。教师对地理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分析,如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状态,学生思维过程和学习活动组织是否有效,教师是否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激发、唤醒等。还要善于接受同事、专家和领导的评价和建议,并能根据反思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持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高效地理课堂】推荐阅读: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小结07-19
如何实现地理高效课堂09-17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06-11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策略探究07-15
区域地理高效学习方法12-11
高效初中地理学习方法01-11
高三地理高效学习方法技巧12-07
抓好高效课堂06-05
高效课堂口号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