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负高效课堂教学方案(通用8篇)
一、活动目的为了贯彻落实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挖掘教师的潜能,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推动我区“教育质量效益推进年”工作的深入开展,强化中小学骨干教师教学中心意识,展示骨干教师“轻负、高效”课堂教学的个性化风采,发挥骨干教师的教学示范作用,促进骨干教师成长再获新发展,促进有效课堂教学再上新台阶,促进教育质量效益再攀新高峰。
二、活动对象、内容与形式
活动对象为在职省市特级教师和各校推荐的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学骨干(名单附后),鼓励其他优秀教师积极参与。
活动内容:分两个层次进行,即省市特级教师精品课展示和骨干教师“轻负、高效 ”课堂风采展示。
活动形式:特级教师在全区范围内开精品课,组织教师观摩并开展互动;骨干教师以公开课的形式展示,组织教师观摩和专家评议,评出一、二等奖若干。
三、活动地点和时间
1、特级教师精品课在特级教师所在校进行,教育局组织有关教师观摩,在11月20日前完成,具体时间、地点待定。
2、高中选择两所学校集中展示。初中和小学为了体现“送教到片(校)”,采取“异地送教、分片观摩”的形式组织展示,即:分东洲片(泰安、杭集、沙头、霍桥、李典、新坝、红桥、头桥)、西南片(瓜洲、汊河、蒋王、杨庙、杨寿、新盛学校、实验学校)、中北片(槐泗、陈俊、方巷、黄玨、公道、美琪学校、邗江中学)三个片集中展示,由异地骨干教师开课,组织本片教师观摩。
高中,11月3日(周二)在瓜洲中学,11月4日(周三)在蒋王中学。
初中,11月3日(周二)在东洲片霍桥学校,11月4日(周三)在中北片槐泗学校,11月6日(周五)在西南片汊河学校。
小学,11月2日(周一)在东洲片红桥小学,11月3日(周二)在西南片杨庙小学,11月6日(周五)在中北片黄珏学校。
各片(校)展示骨干教师见《骨干教师“轻负、高效”课堂风采展示人员名册》。
四、评价表彰
1、评价办法
采取专家评价和观摩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专家评价以百分制打分,先分别评价,然后加权,占总分70%;观摩教师无记名投票打等次,把等次折算成分数计算,即优90、良80、中70、差60,占总分30%。按总分高低,兼顾学科,评出一二等奖。
2、奖项设置
根据推荐人数,原则上一等奖占参赛人数的10%,二等奖占参赛人数的20%,具体如下:
高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
初中,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
小学,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
五、活动组织
(一)组织观摩
要求每校每学科安排1-2人参与观摩学习,明确带队人员,组织教师在第一节课前10分钟到相关学校听课,填写《观摩学习教师名册》于开课前一天上报,并带纸质到听课地点。本次观摩学习是区级培训,记继续教育课时。
(二)事务安排
1、教育局明确专人负责每个展示点工作,每个展示点派专人负责联络和安排,填写《展示点联络人名册表》即时上报。
2、展示点与上课教师对接落实学科、年级、班级、班主任、课题,上课教师与班主任对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由展示点上报《骨干教师展示活动情况表》,并在开课前发给评委和观摩教师。
3、学校做好观摩场地座位安排、茶水供应、中餐安排、宣传报道等工作,安排评委和观摩教师集中室,安排人员导引,确保评委和观摩教师准时到场。中午便餐主要安排开课教师和工作人员,其他校观摩教师午餐如需安排,请学校之间联系。
(三)根据市局要求,择优推荐参加市级展示。
2009年10月30日
附件
3参加观摩学习教师名册
学校姓名学科年级联系方式
填表人: 填表时间: 联系电话:
附件
4、骨干教师展示活动情况表
填报学校: 此表由承办学校(展示点)填报
骨干姓名学科年级班级班主任姓名及联系方式课题第几节课地点
填表人: 填表时间: 联系电话:
附件5
展示点联络人名册表
学校姓名职务办公室电话&nb
sp;手机
填表人: 填表时间: 联系电话: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金字塔理论。“学习金字塔”是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1946年发现的。美国缅因州国家科学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 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 为5%~90%。由此可见, 学习方法不同, 学习效果大不一样。为此, 我校立足校情, 对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思考和研究, 并探索、实施了“循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循环高效”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讲解、课堂有机反馈、课后多元评价”六个有机联系的环节组成。
第一环节 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帮助构建学生在课堂上预习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基础性的问题, 从而引导学生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在预习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注意点:
1.基础性。
紧扣课程标准要求, 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内容的设计。
2.适度性。
学生预习所涉及的内容的难度要适中, 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 自己就能解决70%的内容。
3.适量性。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预习的内容要适量, 每节课课堂预习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第二环节 小组合作探究
该环节突出体现的是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探究性的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要求各环节都是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主动探究的, 动态、开放的合作学习过程。
该环节的主要流程是:各学习小组 (一般由4~6人组成, 在组合上确保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针对预习内容的有关问题, 先独立进行学习和思考, 然后再通过组内的合作交流和相互答疑主动解决问题, 并积极做好小组展示的准备工作。
在该环节中, 自主学习是前提, 需要调动每个学生都要对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思考;合作探究是方法, 需要调动每个学生都要学会质疑、善于探究;相互答疑是目的, 需要调动每个学生都要乐于助人、学会讲解。
第三环节 学生展示交流
该环节的主要流程是:各小组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 针对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分别安排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展示讲解, 随后由其他小组的学生和教师跟上点评和修改。
在该环节中, 自主学习是关键, 需要充分发挥每个学习小组展示、讲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师生点评是促进, 需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点评的主动性和准确性;修改完善是效果, 需要科学解决问题, 切实提高效率。
第四环节 教师点拨讲解
该环节的主要流程是: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 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 帮助学生解难答疑, 总结答题规律, 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 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力求做到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第五环节 课堂有机反馈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 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 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 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 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 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第六环节 课后多元评价
多元化的评价可以有效改变学生学习生物的态度, 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克服低分学生因考试成绩悬殊而产生的自卑感, 弱化同伴之间的过度竞争, 促进了相互间的团结与协作, 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与良好品德的形成,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评价过程中, 将纸笔测试、非纸笔测试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结合, 以小组为单位, 从预习、合作、交流、反馈等多方面评价这一小组的学习过程。
评价始终贯彻在课堂教学中, 还可以尝试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向交流、互动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探究, 尝试建立态度、情感、能力、知识并重的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 把评价焦点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展到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和情感状态等方面。
“循环高效课堂”的灵魂是“一个转变, 两个前置, 三种方法, 四种形态”。
“一个转变”, 转变的是师生的角色, 师亦生, 生亦师。“两个前置”, 就是问题前置和学习前置,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让教、学双方有备而来, 让学生由被动态变为主动态, 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三种方法”, 即自主、合作、探究。这也是新课程背景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四种形态”, 是课堂的基本呈现状态:通过展示实现交流, 通过纠错实现落实, 通过点拨实现提升, 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应试教学”的课堂教学强调延长学时和加大作业量,上课实行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手段。其后果是:学生机械式学习,毫无学习兴趣,成绩提高困难,碰到灵活机动的题目束手无策;教师要批改大量的作业,工作量加大,课堂以外的时间占用过多,学生反而更厌烦,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作为一名奋斗在一线的数学老师,我也是深受其害,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和不断反思,我认为教学应当遵循:低耗时、轻负担、高效率。叶树林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减负、增效、提质”的实践与探索》一文中提到教学要实现四个优化,即“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教学程序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优化教学手段(包括投影、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他的见解可谓高屋建瓴,针对他的观点,我也来发散开来谈一谈四个优化能够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课堂效果。
一、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和创新能力放到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相同的地位。
《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这说明,一味的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解题技巧已经过时,现代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能力。我们每个老师都知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就是学生的情感体现。喜欢数学,他才会积极动脑思考,发展自己的研究探索能力,这样学习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其实就是一种“减负”。
二、优化教学程序的设计,科学设计教学方案,立足学生结合实际,实现减负增效。
现在诸暨的中小学普遍安装了多媒体电子白板,真正进入了“电子时代”,这对我们教师备课提出新的要求——既要备手写稿,还要备电子稿,电子时代的教学程序的设计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设计生动的情境,投影精彩的图片,展示变形过程。
好的情境引入会为整堂课打开一个良好氛围的入口,比如最近我们七年级正在学习应用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二课时)》主要讲一元一次方程在几何中的初步应用,有些学生一看到从一个容器里把液体倒到另一个容器里头都大了,跟不要谈发散思维解更难的题目了。情境引入时,我采用了有个老师的设计:如何计算老师的体积?(幻灯片展示某老师,旁边设置了很大的一个容器且装了一定量的水)。这样的引入整个课堂马上活跃起来,很多同学马上得出老师的体积就是升高水的体积。然后我问:“有人知道还有别的地方也用到了这个方法吗?”“曹冲称象。”思维活跃的同学马上喊。然后我又给大家讲爱迪生测灯泡体积的故事,也是利用体积不变的原理。学生们听了都表现出浓厚的气氛,开始积极地思考,整堂课在愉快的氛围中顺利完成。教学中生动的情境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这就是一种减负,让学生在乐中达到“回学”、“善学”的境界,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教学内容设计要去烦就简,于是俱进。例题选择力求精益求精,不出怪题、偏题、难题,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层层递进,侧重基础,注重学生基础的全面发展,逐步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不盲目遵从课本。课本例题往往比较少而且缺乏梯度,适当选择过渡性题型兼顾良莠不齐有成绩差异的学生,有些课本例题数据与时代脱节,需要我们老师从实际出发适当变动。如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32页例7“小明吧压岁钱按定期一年存入银行,当时一年定期存款的年利率为1.98%,利息税税率为20%,扣除利息后小明实得本利和为507.92元。问小明存入银行的压岁钱多少元?”这几年央行连续加息,1.98%的利率已经是10年前的利率水平,利息税也从过去的20%下降到5%,所以我对几个数据进行了调整,利率改为3.5%,利息税改为5%。为了让学生更能从实际的角度理解并接受,我还直接投影了一张近期存单,生动直观,避开了重复的题型练习,达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
三、优化教学方法的结合,优化教学手段,实现减负增效。
现在每个班级都安装的多媒体外加电子白板,这对新生代教师来说简直如鱼得水,生动精美的PPT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喜闻乐见。但是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说,电脑无疑是他们的“软肋”。这一点我们浣东初中的七年级备课组就充分发挥了备课组集思广益的作用,每两人一组,分工合作,制作主要由青年教师完成,经验丰富的老师把关审题,每组完成一章。集体的智慧让学生有效学习的同时少走了不少弯路。对于作业量也是发挥集体优势精选优选,实现减负。
轻负担,高效率是当今教育界一个热门的话题,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如何减负,又如何高效?笔者认为实现“轻负高质”的关键在教师,难点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实施“轻负高质”的主渠道,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了质量的高低负担的轻重。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现结合本人数十年来教学实际,谈几点认识。
一、媒体运用——“精”而不“滥”
课堂教学效率跟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是分不开的。从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使用多媒体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学习参与面广,学生学习很有效。的确,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的联系起来,相辅相承,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是不是原来旧的教学方法越多地被多媒体教学代替就越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数十年教学实践中我得出了几下几点启示:
1.板书重点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一节课的精髓。有些教师在备课时就把板书备在了电脑里,上课时随时调用,认为这样节约了时间,达到了“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的要求。还有的教师认为这样做可以弥补自己板书不好的缺陷,其实这样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为上课时教师写板书虽然需要时间,而这正是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所需要的时间,如果直接把板书显示在屏幕上,学生恰恰失去了理解的机会,那么屏幕上显示出来的东西也只能如过眼烟云。因此,教师如果能巧妙地把重点内容在课堂上当场板书,让学生理解掌握是非常必要的。
2.动画恰当。
学生都喜欢动画,在课堂上,动画能起到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作用,但是如果动画安排得不合理,就会出现学生只注意动画内容而没有注意到教师有意传授的知识。有些教师在做课件时,总喜欢在上面加点小动画,起点缀作用,从表面上看,这样的画面的确生动活泼些,但如果那些小动画与传授的知识无关,它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这种注意和兴趣不是对教师传授知识的注意和兴趣,这样,教师辛辛苦苦做起来的课件,其收效不就只能是负数了吗?
3.适度留白
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非是最终目的。然而在许多课堂教学中,事实上有些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往往成了“幻灯片、” “电子黑板”的简单累加,教师则成了机器的操作者和画面的讲解员。这样,教师只是把自己的“满堂灌”交给了多媒体,而自己则退到了幕后。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辅助的工具和手段,却完全代替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因此,使用多媒体展现思维过程不可过于具体要给学生适度留白,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对数学内容进行深思熟虑地分析,课件要在关键时刻展现。这样,也可以避免学生出现视疲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可见,多媒体运用在教学中并非多多益善,一个多媒体技术掌握得最好的教师不一定就是最优秀的教师,多媒体用得多的课也不一定课堂教学效率高,多媒体在教学中应该用得巧,用得妙,而不应该是滥用。
二、教师用语——“引”而不“替”
课堂教学效率跟教师恰当的课堂用言是分不开的。教师引导语和评语的导向作用至关重要,它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航标灯。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有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式的课堂模式。
1.优化教学语言,使教师成为学生投入学习的激励者。
教师要乐于和学生站在同一思维层面上,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乐于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用自己的真情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做作业后,学生很容易开小差,有的教师就马上说:“小朋友们都看过来,看看谁的眼睛最漂亮。”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又被吸引到教师那里,顺利地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又如在一次答题中,有一个学生把10个、10个地数数成了20个、20 个地数,教师不但不批评这个学生,反而表扬:“他还能20个、20 个地数,棒不棒?”接着顺势引导:“不过这里要求10 个、10个地数,以后要看清要求,好吗?”对学习中的学生而言,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反而是不正常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出错是孩子的权利”。宽容学生的错误,善于从学生失利中寻求成功的一面,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既充满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促使学生树立信心、敢于表达、乐于交流。
2.优化教学语言,使教师成为学生投入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要把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句话都作为推进学生深入学习的教学情境。教师要用具有引导性、开放性的教学语言从不同侧面引导学生质疑的方向,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激励学生去思考、去感悟,从而展示自己的个性。如教师在教学时说:“猜一猜一杯大豆大约有多少颗?”引导学生去大胆猜想。“怎样才能使自己估计得准确一点?”引导学生去想办法,体验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然后放手让学生四人小组进行探讨、实践,并汇报本组的情况,再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哪种方法更好。又如“你们的猜想对吗?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这些是否正确呢?”“如果„„怎么样?”“用自己喜欢的„„”“你认为„„”这些开放性、更体现自主性的教学语言,从学生在生活经验、认知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出发因材施教,体现了“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新的理念。
三、学习习惯——“ 持”而不“懈”
课堂教学效率跟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分不开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基础的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点,这不仅影响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而且还将影响其一生。因此,在课堂上进行“思”、“说” 和“听”的习惯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1.“思”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思”的习惯,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有学的欲望。其次教师要创设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的话太多、太直白,给孩子留出的时间就会减少。同时,要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很多学生往往一碰到难题,就不做了,或不动脑筋就去请教同学或长辈、教师。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要有钻研精神。平时布置作业时,可以有意识地布置一道较难的题目,要求学生尽可能的独立完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2.“说”的习惯
上课积极发言,既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求语言清、有条理。其次,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或回答不完整,教师应多给予鼓励,表扬他敢说。另一方面,要多鼓励学生主动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当你发现有不同于其他同学的观点时,就可以站起来说“我有不同意见”“我认为”、“我觉得”等等。如果问题有一点的难度时,可以先以同桌讲“悄悄话”或四人小组讨论的形式,互相说一说,然后站起来回答。这样学习的主动权就交还给了学生,增加了学生答题的自信心,达到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的目的。
3.“听”的习惯 “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考,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考。” 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交流的前提,交流是合作学习的重中之重。心理学测试也表明,人们通过听视觉所获取的知识占全部知识的80%以上。可是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多动,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尤其是遇到新奇刺激物,总愿意看看、听听、动动。学生对教师的话还是注意听的,同学发言时,学生的注意力是最容易分散的。因为学生所关心的是快举手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所出现的正误则不关心。这就要求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学会“听”,要求学生注意听同学的发言,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可以轻轻地点头表示赞同;回答很精彩时可以主动的给予掌声;如果不对,就要找出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若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时,等待别人把话说完,再站起来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样可以沟通同学之间的信息,取长补短,学会尊重他人,并促进学生形成合作意识。
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我们教师只有长抓不懈,平时注意结合教学实际细心指导,严格督促,真正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
四、教学氛围——“活”而不“乱”
课堂教学效率跟适宜的教学氛围是分不开的。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于他们参与交往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又要为学生的参与交往提供适宜、丰富的活动内容与机会,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参与交往有充分的时间、空间以及活动的有效性,做到“活”而不“乱”。
1.在尊重、理解、平等的环境中学习。
尊重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理解,才能做到平等,学生才会感到安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进行各种交往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相互尊重,只有师生、生生互相尊重,学生才会敢说、想说、能说、会说。课堂教学是在完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来研究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收集生活中的信息到交流信息,再到学习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方法。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探究的欲望,在研究过程中学生才会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在教学中细心呵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要以一种理解、欣赏、信任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想法,不要轻易否定任何一个问题。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就说明了学生进行了思考,哪怕这个问题没有什么科学价值,但至少对这个孩子来说是有价值的,而且教师对孩子一个问题的肯定会让孩子感觉到对他思考的尊重,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满足感、成就感,也只有在尊重、理解、平等的基础上,教学过程才会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学生对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习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些都是我们教师所要关注的。
2.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氛围。
高效的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应该促进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交流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实现,因此师生、生生之间要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教师要创造适合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合作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足够的表达个人意见、展示个人才能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尊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每一个发现。事实上,当学生真正主动地、投入地去观察、去研究后,他们的发现还真不少,他们的发现也会令教师们惊讶,作为教师千万不可低估孩子们的潜能。
《月相》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第五节内容,在这一整章内容中,有四节内容为选学内容,使得《月相》这节内容既是本章的难点、又是本章的重点。在前几节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于地球、太阳、月球的基础知识,《月相》这一节便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且在生活中,学生对于月球可以说是非常熟悉的,几乎每天晚上都能看到,在教学前让学生观察几天,并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及古诗或歌曲中出现的月相课提高学生对学习这一节的热情,因此,本节课的引入方法未古诗与歌曲的引入,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分组实验、合作与交流,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对知识点有很好得掌握。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古诗等内容的引入,使学生了解月相,感知一个月中圆缺形态的变化,学习运用月相变化来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对月相的分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并能对此推断出月相产生的原因
3、通过认识月球的运动,学生能对大自然产生好奇感和想要去了解大自然的欲望,并消除迷信,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教学过程】
本次教学过程分为三步,分别为引入、模拟实验及总结与习题巩固
1、引入
(1)、歌曲引入:苏轼著名的词《水调歌头》被改编为歌曲,听这首歌曲,着重提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歌词,提问学生这句古诗的意思,学生经过提前观察晚上的月亮,都能够说出:月球在一个月内会有变化,看上去有时亮得多,有时候亮得少,引出月球的月相变化。
(2)、林肯故事引入:林肯年轻时是律师,一次罪犯在提供证词时是这样说的:10月18日晚上11时1刻,我站在一个草堆后面,亲眼看到被告在草堆西边30米处的大树旁作案,因为月光正照在被告脸上,所以我看清了作案人的面目。林肯律师从座位上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对着证人质询:“你能肯定当时的时间和地点吗?”福尔逊回答:“完全可以肯定。”听了这句话后,林肯转身对着听众,提高嗓音说:“此案纯属诬告!证词是编造的。”接着,林肯说出一番道理,结果,阿姆斯特朗无罪释放,福尔逊因作伪证,却成了阶下囚。
教师陈述:“想要知道林肯说了什么使得案件明了,学完今天的知识后,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回答。”(激发学生潜在心理,调动起学习本节课知识的热情,并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模拟实验
(1)、首先展示图片,让学生看清楚在一个月内,我们看到的月亮的形态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有一个大概得了解,为接下来的模拟实验并话题打下基础,让学生能有这样的知识建构,能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
(2)、介绍实验过程:
1、以黑板作为太阳光照方向,由于距离遥远,照到地球上的太阳光可看成是平行光。
2、以涂黑半边的乒乓球作为月球,未涂黑面为光照面。以你自己作为地球。
3、手举乒乓球按逆时针方向转动。边观察,边记录你看到的月相画在书P108图3-32空心球中。
(3)、老师演示实验:统一把太阳光当做是从学生右手边射过来的平行光,逆时针方向转动也就是朝左手边转,并且因为太阳光的方向是不变的,乒乓球亮得一面是始终朝向太阳的,在自己身体转动的同时,乒乓球的方向也要发生改变,亮得一面永远朝向太阳,第一个月相图是从脸朝着太阳光的方向开始。
(4)、模拟实验:四人小组,每组一个乒乓球,四人分别做实验,并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后把一个月内的月相的变化画出来,总共画出8个不同的月相。
3、总结与习题拓展
(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空白的月相图,请得出结论的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将月相图画出来(经过充分得实验讲解,四人一小组的模拟实验,集结了四个人的智慧,学生参与很踊跃)。
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把月相图画对,老师进行点评,并且利用Flash将月相变化更为直观得表现,有不懂得学生的也能看明白,然后将每一种月相的名称呈现出来,然后看着月相图,请学生来讲一讲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出了这样几条:
1、上弦月和下弦月、两个凸月、峨眉月和残月的形状是相似的,但是亮的方向不同。
2、从新月开始到满月,亮的部位越来越多,而从
满月到新月,则是亮的部位越来越少。
3、月亮变化的不是形状,而是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的形态变化
(2)、通过实验,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月相产生的原因。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已经体会到月球在绕着地球自转,也看到了在转的过程中,自己看到的现象有所不同,因此都能回答出是由于月球的转动,但这不是最终的结果,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能提出是由于地球、月球、太阳的位置的变化,此时,老师提出关键词“相对位置”。
然后以玻璃为例,问,“如果月球像玻璃或者是电灯一样,还有这样的月相变化吗?”学生根据想象,都能得出产生月相的第二个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3)、阐述每个月相发生的日期,以农历为记,从新月再到新月,分别为初
一、初七初八、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再到初一,一个周期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提问:“为什么新月只有一天,而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有两天?”
在前面提到过月相周期为29.53天,因此学生能够想象出是由于这个周期的原因,但是却不能很好地用语言组织表达出来,老师提示,在农历中,一个月有几天,学生回答:“29天或者是30天”,经过提示,学生有些明白,并有学生能总结出原因。
对于上弦月和下弦月亮得部分和出现的时期,请学生总结规律。
学生都能说出亮得部分相反和在每个月的上半月和下半月出现,得出规律: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提问:“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林肯到底说了哪些话吗?”(呼应前面的引入部分,前后相接,具有整体性)
当一回福尔摩斯:一嫌疑犯,被证人指证在农历初八晚上12点在草垛东侧往西看,清清楚楚看见疑犯的脸。你如何推测? 学生回答:“上弦月晚12点,月已落山,或正悬于西方近地平线,由东往西看正是对光,而犯人背光,不可能看清。”(4)、习题延伸
说出下列各月相的名称(多所学知识再次巩固)
分别判断下列诗句指的是什么月相: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教学反思】
本节课堂从总体来说,层次分明,能较好的将内容体现出来,且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实验来学习,而不是老师直接教授学习,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引入分析
(1)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为了节省时间,引入的歌曲是在上课前1分钟放的,并没有耽误后面主课内容的呈现,且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下课的轻松当中直接转移到课堂中。且引课方式较为新颖,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领略到在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
(2)引用的林肯的故事,由于林肯当过美国总统,且在历史中也接触到过,所以学生对这个人物还是比较熟悉的,在初一这个年纪,对任何的事情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当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并要学生寻找原因时,学生表达出了跃跃欲试和极大地热情。
(3)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中得到的教育事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4)不足之处:引课内容还是偏多,占用的时间过多,为了引课充分而有所拖沓。
2、模拟实验分析
(1)在做实验前,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先展示月相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对怎么样画月相有一个了解的过程;仔细地讲解实验过程,这样的准备让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过程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做演示实验,使学生能按照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做下来,并且经过小组讨论后画出月相图。(2)小组讨论也是有弊端的,比如出现小组讨论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小组优生搞“一言堂”,其它学生一言不发故作沉思状;有的你争我抢,谁也不听谁,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更有甚者,不让别人插话,全得按我说的办,“老子天下第一”。这样使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只“作”不“合”,也不能挖掘弱势群体在合作交流中的潜能,达不到差异互补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加强辅导。讨论时教师不能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讨论,而是应该下去和学生一起讨论,鼓励每个组的学生都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每个人都要自己画图、自己做、自己总结出原因。在本节课中,这一点上充分重视,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小组讨论中出现的弊端。(3)模拟实验后,没有直接教授给学生月相的成因,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原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4)解释林肯和众人说的话,与引入相呼应,使得课堂更加的完整,并能进行进一步拓展,让学生自己做一回福尔摩斯。(5)不足:虽然小组实验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但是教师给予的思考时间过少,由于时间原因,在探究月相图的呈现以及月相的成因时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且在评价时语言过于单一,没有让学生有回答对问题的兴奋感与自豪感。
3、总结与习题拓展分析
引入时是以词作为引入,习题拓展则是以古诗作为结束,学生的兴趣浓厚,并能积极参与进来,从天到尾保持较高地热情。【总结】
——论新课改背景下“轻负高质”的美术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轻负高质,打造有效课堂”一直是学校所倡导,是我们为之而努力的目标。作为美术课又有别于其他课程,它有自身的特点所在。如何做到省时高效呢?本人认为:课堂的“轻负高质”基于课前的精心准备,决定于课堂的有效策略,辅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延伸于课后的有效反思。【关键词】轻负高质 有效课堂教学 美术教学
在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美术教育的内涵日益丰富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形式多样了。但在热热闹闹的教学氛围下,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下,我们的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我们是否做到了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了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呢?显然,美术课堂中的“轻负高质”是摆在我们一线美术教师面前的一大现实课题。
美术教学有没有效益,客观地说,并不一定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试想,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理,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是在一种强迫性和规定性的条件下去学习的,而这种学习又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它就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面对这些问题,我觉得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去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使课堂教学更“轻负高质”呢?
一、课堂“轻负高质”,基于课前精心准备
1、制定优质教案,保证课堂“轻负高质”
一份好的教学方案是保证课堂效益的前提条件。对于一个美术教师而言,教案可以是物化的书面计划,也可以是头脑里的思路。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它强调的是在规范基础上的个性化,没有个性化的教学,就不可能有独特的教学风格,也很难达到有效的教学。教师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学生的需要,收集教学素材,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扬长避短地去教学,以更高效、更艺术地提高教学效益。由于每个班的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学习反应,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执行教学方案时,也要根据不同的课堂情景进行调整。
2、师生课前准备,决定课堂“轻负高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准备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一需要思考和落实的事。如果离开了准备,要想教学成功有效便是一名空话。作为美术老师,只有心中有教材,课前有准备,课堂方能做到有效,课堂才会更为流畅。教师根据自己精心设计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准备教具,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制作课堂教学课件,制作范画。最终带着准备充分的资料来到课堂,教师就能轻松地驾御课堂,引领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享受自己的成果,享受学生创造的喜悦。
美术是一门双向的学科,光有教师的精心准备,不足以获得学生成功的画作,还取决于 学生的学前准备。因此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准备充分的学习用具,有的是必须购买的,如铅笔、彩色铅笔、水粉颜料、毛笔、宣纸等,有的是课余时间收集的,如牙膏盒、废弃的瓶子、瓶盖、开心果果皮、果冻盒子、衬衣盒里的白板纸、彩色画报纸、彩色小珠子等,需要用时提前通知学生就可以了。准备充分了,课堂效果自然就好了。
二、实施有效课堂策略,实现课堂“轻负高质”
1、围绕“兴趣”做文章,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尽量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1)了解学生,根据学生需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备课时,依托教材,尽量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颖性
新课改后,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了,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集思广义,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3)对学生赏识激励,促进其个性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激励,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自身的潜能;善于运用成功激励,从而使学生体味成功,在胜利的喜悦中萌生指向学习新目标的动机,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美术课堂的“轻负高质”奠定了基础。
2、教师直观示范演示,激发学生的表现冲动
美术教学是形象教学,教师示范可以给学习生一种心境,可以创造一种氛围,可以产生一种情绪,可以激发一份冲动。教师的直观演示能使技法操作过程一一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能清楚地辨认材料性能、操作方法、制作步骤、作品效果等基础技法知识,学生亲临其境,近距离的感官反射,是直接的心理反应,当美好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心理上的共鸣,就会产生一种欲望,就会去尝试表现与创作,并使这种情感态度转化为持久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正是美术课所要求的。大师的作品固然美,固然有价值,但对学生而言那是陌生的、遥远的,而示范中的老师是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是面对面的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是与现实的直接对应,是真真切切的艺术上的对话。示范演示对于传授美术基础技法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上中国画《鸟语花香》单元——《用彩墨画鱼》这一课,教师依托良好的教学基本功,不断地示范彩墨鱼的不同画法(勾线法、没骨法)、画面的构图(大小、疏密)、不同技巧的画法(弹指法、喷溅法)等,并将创作的形象组成一幅大型的水墨画。精炼的笔墨一下子征服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表现冲动,学生自主地学到了扎扎实实的美术技法,为今后的美术教学打下良好的国画基础。
3、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分层教学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改变了过去的“齐步走”模式,分层实施,因人施教,允许学生上下流动,鼓励学生勇攀“高枝”。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吃适合自己的、吃得了的、吃得好的东西,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1)分层施教,给学生以选择权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依据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充分考虑学生在智力、能力、学习水平、学习习惯、认知前提等方面的差异性和共同性,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针对一个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认知前提和接受能力,以相应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合讲分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思有所进,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同步发展,最终实现有效学习。例如在学习第十三册美术《徒手画校园》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技能水平和特点,选择写生内容。美术基础好、悟性高的学生,主要训练他们的空间表现能力和透视的表现方法,建议学生选择有空间层次的校园一角;美术基础一般的学生,训练他们合理的取景构图,建议学生选择平面点的校园一角;对于美术基础差的学生,则训练学生局部风景的表现,建议学生选择几棵树来画。由于每位学生选择了适合自己水平的一景,作业效果相当地好。(2)分类指导,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分层次教学的特点是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加强对学生差异的分类指导,对共性的问题作集体或小组指导,对于个性的问题则需个别指导。分类指导重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由于美术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学生创作的作品面貌人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的存在,要求教师对每一学生的个别辅导也“不一样”。练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全体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观察、思维、想象,大胆表现各自的独特感受。同时,俯下身去,观察每个学生的作业效果和心态,轻声地个别交谈,给予恰当的个别辅导。这样的个别辅导,给学生提供了发现个性、发展个性、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
(3)布置分层作业,减少低效和无效劳动
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布置的作业就要尽可能地适应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能够完成的作业而不感到艰难,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在七年级《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标志设计》一课,教材要求临摹。作业中,我按三个层次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作业:a、完全照教材上临摹标志;b、根据多个标志,组合成一标志,重新设计颜色;c、掌握标志设计方法,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一新颖的标志。这样,不仅使每位学生都充满自信,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4)分组帮教,使学生各尽所长,各显其能
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使学生各尽所长,各显其能。
4、重视展示环节与评价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有效延伸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根据新课标的精神,以课程标准为导向,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关注多层面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感受不断超越的成功体验,积累信心、耐心和长久的兴趣,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课堂教学有效延伸。
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有一种取得成果的满足和喜悦,同时也希望得到群体的认可。面对全班不一样的作业和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何设计讲评一环节呢?我认为讲评的话题首先应注意紧扣课堂教学要求,因每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所以讲评也有不同的话可讲;其次要注意鼓励全体学生的自信心,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除了考虑作业的可视效果的质量外,对于那些认真参与学习、大胆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的同学都应给予肯定,给予鼓励,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比批评更能增加他们的上进信心。讲评的方式除了语言讲解外,应注意美术的形象特点,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使学生多观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展示方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设计,如窗花展示于窗上,海报就张贴出去,这样做不仅创设了接触其他同学作品的机会,也使学生直接体验美术作品带来的学以至用,从而体会成功带来的激励。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推进课堂“轻负高质”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美术活动主要通过视觉和触觉感受进行。因此美术教师应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技术,获取丰富的、直观的、多角度的感知材料,丰富美术教学的内涵,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增强美术的教学效果。但是,不是媒体代替一切方法;不是媒体适用所有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合理选择使用,而不能一味追求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网络手段,而不考虑教学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时,选择的欣赏作品要精致、独特,要适合学生的观赏水平和愿望,适合学生的心理渴望,要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1、运用多媒体诱导补偿
美术是视觉形象,许多“美术语言”只能用眼睛去看,用心灵去感受,只能由“美术作品”去说话。多媒体丰富、直观、图文并茂,运用多媒体心理诱导,兴趣补偿,让学生感知艺术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审美兴趣,为提高美术教学效率提供了前提条件。
2、运用多媒体构建技能
教学中,多媒体可将不易展示的材料性能、操作方法、制作步骤和作品效果等技能,通过多媒体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为教学提供逼真的表现效果,使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兴趣,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比如,我们要帮助学生体会劳动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艺术作品是劳动的结晶。教学仅靠现有教材当中这方面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在课堂上通过网络带领学生参观中外的历史博物馆,使他们知道美术在人类发展史以及在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环境中的价值。如大量的洞窟壁画、岩画是我们人类最早的美术作品,它们都是以描写劳动为主题的作品。其中原始人是如何猎杀动物充饥的、如何生活和交往的,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浏览这些岩画让学生明白了绘画与劳动的关系,即劳动中产生了绘画,绘画记载了人类的劳动。更多的美术(绘画、雕刻、建筑、工艺美术)作品都反映出劳动与人类的文明息息相关。
3、运用多媒体延伸拓展
多媒体资料丰富多彩,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为师生双方都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在课堂教学拓展中,学生运用多媒体了解丰富的课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推进了美术课堂教学的“轻负高质”。
以美术欣赏课为例:以往的美术欣赏课,教师需要搜集大量的挂图、幻灯片,录像带等,在讲课时要进行大量的口头解说,转换多种的教学辅助设备,教师上得辛苦,学生学得乏味。采取网络多媒体美术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备课时可根据主题内容进行搜索,选择合适的欣赏文字、图片、声、音、像等资料,也可查找素材库,然后通过 PowerPoint、Authorware 等软件,制作成声、像、字齐全的教学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及学生的实际随机点击,伴随着图像、文字、声音的出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思绪随着画面的变化而变化。
四、实行课后的有效反思,保障课堂“轻负高质”
教学始终不是完美的艺术,它需要我们老师的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因此,要实现“轻负高质”教学效果就必须学会反思,做好课后小记。在教学中,我经常会留意学生的发言,留意他们的创作意图,常常把学生的创意、想法记录在我的课后小记中,它将是我下一轮教学时的教学经验或教训。我也会经常记录我在教学时的一些得意之处或失败的环节,并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做好一定的修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保证后续课堂的教学效果。这样以来,课堂效果好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保障了课堂教学的“轻负高质”。
总之,美术课绝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轻松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美术教育改革还任重道远,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还将继续研究探索,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完善教学方法,不断追求“轻负高质”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①《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 杨建滨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美术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创建更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王大根
一、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 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宗旨, 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的精髓。如果没有设计好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课堂教学就容易偏离轨道。所以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注意: (1) 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明确:在各个教学活动中和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要以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为轴, 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技能。 (2) 突出教学重难点:整个课堂教学中, 要突出教学重难点, 设法在教学活动中突破教学重难点。突出新授内容的训练, 在学生掌握所学新知识的前提下, 再进行扩展, 才能达到对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 教学内容要饱满
小学英语课文内容较少, 很多英语老师对教材的分析不到位, 导致很多的课上得不够全面, 没有挖掘出教材中隐藏的情感价值观, 更没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所以英语教学决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点的学习上, 而应把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用于交流思想、交换信息和表达情感上去。而如果学生平常所学的都是在日常交际中根本不可能碰到的甚至不太可能发生的, 那我们就会觉得学了也是毫无用处, 又何必去劳心劳力呢, 小学生就更是如此, 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对每个单元教材的背景、知识面、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充分利用发生在学生生活周边的资源以及课外资料, 结合教学内容, 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A、B两部分服装类单词的学习后, 我设计了一次给动画人物搭配服装的活动来作为巩固单词之用, 让学生在搭配服装的同时, 用学过的语言来介绍动画人物身上的服装:a white shirt with a black skirt.They are beautiful……该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 将交际教学贯穿于整个课堂。
三、教学过程应层次分明, 循序渐进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环环相扣的各种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构建优质有效的英语课堂的关键;新知识点由词到句到篇的输入与输出是优质有效英语课堂的核心与基本目的。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一般分为w arm-up (热身) 、presentation (新知呈现) 、practice (练习) 、consolidation (巩固) 四个阶段, 如何把这几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整体, 这就需要教师的智慧。
Warm-up:在每堂课一开始, 有没有进行W arm ing-up, 其内容是不是与当堂新授有关或是有没有真的使学生的学习之心热起来, 至关重要。常见的热身活动有唱一唱歌、说一说绕口令或是listen and do等等。但是, 要注意的是w arm ing-up的形式要常常变换, 那样才能常常如新。当学生的眼睛、学生的嘴巴、学生的心跟着老师走了, 目的就达到了。
Presentation:小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很强, 他们容易接受一些表面化的生动有趣的内容。然而, 光直观还不够, 在呈现新词时能否让这个词汇出现得更“一波三折”呢?能否让呈现的方式更加富有童趣呢?直接地展示新授词汇没有悬念, 吊起了学生的兴趣再让他们恍然大悟, 可以使他们对该单词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故事化的呈现方式也能让学生在老师的娓娓道来下不知不觉就了解了单词。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Happy birthday A部分的数字单词时, 先用PPT出示一只笔, 并介绍它是马良的笔。用PPT显示马良的笔画出了很多东西:一条彩带 (one) 、一只天鹅 (two) 、风筝 (three) 、四叶草 (four) 、红五星 (five) , 在学习了one和two后, 让学生自主猜, 马良接下来会画什么。学生对用熟悉的东西来学习数字非常感兴趣, 课堂气氛一直很热烈, 对单词印象也加深了。可见, 巧妙的单词呈现方式可以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Practice:单词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英语对话教学的基础, 如果没有对单词意义的理解, 对话教学就是“空中楼阁”, 没有存在的基础, 反之, 词的理解和运用也要通过对话教学来实现, 单词的操练应该融入于句子当中。
Consolidation:英语是一门语言, 是用来与人交流的。但是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 很难找到机会和人用英语交谈。学而不用, 肯定会导致知识的大面积遗忘, 而且, 也体现不了英语的交际性、工具性及实用性。为此, 小学英语教学应大力推广“任务型教学法”。人教版英语每单元的教学都有三个部分, 我认为C部分的任务是对整个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师在教学时可充分利用该部分的任务, 结合A、B部分的词句进行拓展。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由词—句—篇循序渐进地教学, 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会更扎实, 能更好地为初中英语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教师应针对课堂布置合理的家庭作业
英语作业不在多, 而贵在精。教师应针对该课所学知识, 设计对下次教学有利, 能让学生巩固新知, 能让学生对英语产生自信心的作业。
以下是我设计三年级上册Unit6 Happy birthday A Let’s learn的家庭作业:
1.10以内的加减法六题。
2. 搜集生活中常用的电话号码。
3. 请你读出同学家的电话号码。
4. 听音说数:利用身边的物品发出声音, 让同桌判断发了几声。
学生们在下课的时候就把3、4两题当作游戏玩, 在游戏中他们体验到了英语知识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数数能力、理解能力和用英语表达数字的能力。1、2两题为书面作业, 学生通过这两样作业发现英语知识的学习是和其他学科相互联系的, 又进一步加深了对英语的好奇心, 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减轻学生负担”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不仅收效甚微,还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为什么呢?其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没有实现角色的转变。因此,要真正实现“减轻学生负担”,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理念,践行新课程理念,切实实现角色转变,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平等的参与者,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法的指导者,由传统教学的包办者转变为学生自主讨论的组织者。真正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索者、课程的实施者和建构者、活动的实践者和体验者、自主的学习者和自我的超越者。其次,必须规范教学行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六认真”,尽量减少英语课堂教学的随意性。陶行知先生说:“教学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达到“轻负高效”的目标,教师还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布置适量的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也许未作“预设”,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考“生成”出来了,教师就要发挥教学机智,认真对待。这样做,既可以实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头脑解放、手脚解放、身体解放、感官解放、时间解放和语言解放),也可以获得英语课堂教学的“轻负高效”,从而促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二、 教学注重“三有”,培育精致课堂
课堂是“轻负”的主阵地,教学是“高效”的制高点。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牢牢抓住主阵地和制高点,培育精致课堂,教学注重“三有”,才能实现“轻负高效”。这里所说的“三有”就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有条有理”、“有板有眼”、“有滋有味”。
教学的本身就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有条有理。就一节课而言,有导入语、有学习目标、有学习的具体内容及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步骤;虽然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在于传授系统的英语知识,而在于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可是,能力的形成主要在于实践。与其他技能形成途径一样,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知识。掌握一定的知识对于培养能力、提高能力,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需的。虽然课堂上不能“包罗万象”,但是孰先孰后、孰轻孰重的取舍还是需要有所讲究的。条理清晰,学生才能兴趣盎然,这是其一。其二,必须做到“有板有眼”。无论教师是“扶”还是“放”,都应着眼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要一丝不苟,慎重对待。由“扶”到“放”,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要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前提。鼓励学生课堂“生成”,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体验自己成功的快乐。当然,自始至终教师都要做到有目的、有组织、有检查、有点评。其三,必须做到“有滋有味”。传统的英语教学非常重视朗读和背诵,因为朗读和背诵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习得,是学习规范、优美的书面语言的必由之路。朗读,应该是一种“美读”,学生在感知全文时能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还应指导学生能从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感受作品内容,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做,就会达到化“平”、“淡”为有“滋”有“味”,就会达到“由行动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
三、 过程着眼“五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所谓“五要”即“要有备而来”、“要严密组织”、“要生动活泼”、“要注重基础”、“要注意细节”。
首先,“要有备而来”。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战如此,方能百战不殆。我们想,教学也应该这样:上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如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悉心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情,洞察学生的情绪,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身心发展的特点精心布置预习,根据不同课文选取教具及教学方法等,力求做到教学方案“预设”的充分性。其次,“要严密组织”。组织教学是一种艺术,要组织好教学,教师必须关注全体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悦、宽松、民主的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第三,“要生动活泼”。教学过程是教师、教材和学生三个要素紧密相连、达成教学目标并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也是师生多向互动交流、反馈和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把握教材,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艺术魅力和教材中的科学魅力。第四,“要注重基础”。英语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第五,“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教学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细节。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细心关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一堂课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时间比例,必须科学合理,教师的“教”“导”时间最好控制在三分之一左右。将三分之二左右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互动、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还要为学生搭建自由发表看法的平台,并及时组织评价。
【轻负高效课堂教学方案】推荐阅读:
高效课堂实施工作方案06-25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07-10
“121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10-28
抓好高效课堂06-05
高效地理课堂06-29
高效课堂口号09-21
阅读高效课堂10-14
高效课堂操作10-16
高效课堂学习感悟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