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创新及实践综述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能力本位观教学思路,是财经类院校未来发展方向,是以产学研合作为实践教学突破口和努力重点,是财经类院校实践教学的创新,是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根本途径。以财经类院校经济管理专业为例,认为实践教学体系应突出能力本位,在教学中既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也要着力提高学生与职业生涯有关的各种素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企业管理创新及实践综述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企业管理创新及实践综述论文 篇1: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创新战略研究

当前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新形势下企业欲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是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式发展。本文首先从企业模仿创新、企业赶超式创新和企业超越式创新界定企业创新战略的内涵,之后从企业管理者对于创新发展重视度、人力资源发展和企业集聚发展等角度分析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企业管理创新战略发展的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新形势下,企业必须不断革新管理方式,创新生产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取得先机。自熊彼特1912年提出“创新”一词后,学者们对于创新的关注度不断上升。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从一种循环到另一种循环跨越的过程,即创新是经济结构升级的主要驱动力。当前,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五大要素之一,创新发展已经上升到战略层面。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细胞,企业管理如何创新?如何借助创新策略提升企业竞争力,是当前企业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企业管理创新发展模式

企业管理的创新发展是提升企业活力,优化企业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从而在不改变要素投入的情况下,提高企业利润,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模仿创新

落后企业借助后发优势,引入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进行模仿创新,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企业经济发展。企业模仿创新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企业创新的主要模式,也是当前我国西部地区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式,西部地区可以借鉴东部地区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进行理念和技术转移,从而提高西部地区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生产力,实现区域间企业的均衡发展。

企业赶超式创新

模仿创新通常被认为式企业的初次创新,模仿创新只能提高企业生产力,无法形成竞争力,不能给企业提供持续的发展。企业赶超式创新,以模仿创新为基础,实现企业的二次创新,即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基础上,实现技术和管理理念的中国化,切实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赶超式创新重在修改,即以模仿为基础,对西方现有技术和理念进行修改,释放西方技术和理念的最大动能。

企业超越式创新

企业管理的创新战略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我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已经顺利度过了模仿创新阶段,赶超式创新也即将结束,我们将进入到超越式创新阶段,即根据自身国情和企业发展状况,自主研发革新技术和管理理念,从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企业管理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发展相对落后,创新发展利润较低,受制于创新发展门槛和我国企业规模。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发展比较落后,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企业管理者对于创新发展重视度不够

随着数字化经济时代到来,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趋势,借助数字化和互联网的功能,可以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新形势下,仍有很多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对于数据创新的重视度不够,他们大多只看到数据表面的信息,没有意识去分析数字背后的信息,无法深度挖掘数据的内涵,损失了很多数据带来的收益,不利于企业形成竞争力。

人力资源存在短板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新形势下,我国技术性人才相对充裕,但创新性和理论性人才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持续发展的阻碍。当前,我国企业工人大多只掌握了机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对于技术使用的理论基础和原理相对不足,无法形成创新力,他们更多的是充当机器人的功能;并且,由于缺乏理论知识,我国企业工人的边干边学能力和“干中学”能力较差,无法内生的推动技术可持续发展。

企业集聚度不高

企业创新发展成本高,创新发展需要大量的科研人才投入和設备投入,新形势下,我国企业集聚度不高,不利于技术和创新知识的溢出效应,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企业创新的收益,不利于企业创新式发展。其次,企业集聚度不高,不利于创新型企业发现市场需求,不利于企业之间信息的传播,从而提升了企业创新成本。新形势下,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战略主要解决以上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规模,提高企业利润率。

企业管理创新战略发展的建议

企业管理创新战略发展,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创新战略发展,首先应解决管理理论本土化问题,其次通过组织结构与团队管理的优化,提高企业管理的创新活力,然后搭建平台,形成“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生态圈,最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提高创新效益,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管理理论本土化问题

模仿创新是早期创新的主要发展方式,我国企业在引入现代管理理论或实践模式时遇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对企业管理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对于我国中西部落后地区,企业管理仍然处于模仿创新阶段,模仿创新重在解决管理理论的本土化问题,即实现西方管理理论的本土化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管理理论的中西部化,从而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战略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西方管理理论的中国化,需要基于文化双融视角审视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全面分析管理创新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深入探讨我国本土企业管理创新过程机制,才能提升西方理论的适应性,促进国内企业管理的创新式发展。

通过组织结构与团队管理的优化不断提高管理创新活力

首先,整合供应链体系,推动企业流程再造、商业模式革新、运营平台优化等方面的集成创新。企业供应链管理跨度大,引发上下游企业众多,造成信息不对称,使得企业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被削弱。新形势下,当代企业应利用“区块链+供应链”的解决方案,对集聚区的企业管理创新。借助区块链技术,使整个供应链可视化、透明化,可动态追踪。此外,基于团队管理的角度,领导者应关心员工个人工作与生活情况,既能达成企业经营目标,又能激励下属成长,实现企业与劳动者的双赢。同时,新时代的企业应关注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建立客户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和反馈机制,提高品牌忠诚度,保持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形成“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生态圈

首先,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主体、提升创新浓度、促进知识与价值流动的关键。根据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导向,积极推动企业管理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企业发展中心城市建设,从而吸引集聚更多人才;然后,集中优质资源重点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大力发展社会科学研究,提升企业管理理念创新,打造更多产学研结合项目,让学者和科研人员可以走入企业,切实感受企业方的需求,从而结合自身理论知识,创新出更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理念,从实际出发,革新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积极推动人才创新创业园发展,加强政策支持、資源整合、服务创新,建设好发展好高层次人才集聚区;积极推动人才创新创业园发展,加强政策支持、资源整合、服务创新。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提高创新效益

企业管理创新战略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是关键,只有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和创新着的经济效益,才可以提高创新动力,激励管理者和社会科学研究者努力创新,提高社会整体的创新水平,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革新企业管理方式,通过超越式创新,提高企业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企业竞争力。其次,知识产权保护法可以防止搭便车行为,倒逼企业创新,当知识产权可以随意抄袭时,企业存在严重的搭便车行为,管理者会失去创新东西,不利于企业的经济管理的创新式发展。因此,国家应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知识产权侵权的惩罚,即提高知识产权侵权的机会成本,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结 语

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新形势下企业欲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是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式发展。企业创新战略包括模仿创新、企业赶超式创新和企业超越式创新,当前,企业管理者对于创新发展重视度、人力资源发展和企业集聚发展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最后从解决管理理论本土化问题、通过组织结构与团队管理的优化、不断提高管理创新活力、形成“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生态圈、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提高创新效益等方面,提出企业管理创新战略发展的政策建议。

(广州华立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海兵,杨磊,许庆瑞.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路径如何演化?——基于华为公司1987-2018年的纵向案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0,38(06):1096-1107.

[2] 张振鹏.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与过程机制:研究综述及整合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20):154-160.

作者:曾莠詠

企业管理创新及实践综述论文 篇2:

基于能力本位观的校外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摘要:能力本位观教学思路,是财经类院校未来发展方向,是以产学研合作为实践教学突破口和努力重点,是财经类院校实践教学的创新,是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根本途径。以财经类院校经济管理专业为例,认为实践教学体系应突出能力本位,在教学中既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也要着力提高学生与职业生涯有关的各种素质。为了营造真实的育人环境,实践教学只有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之路,紧密联系区域经济,才能办出特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能力本位教育 产学研合作 职业能力培养

目前,校外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然而,在具体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受就业和职业训练的影响,大多数高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本上仅仅是通过相对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职业训练和技能培养。由此导致了很多高校的校外实践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的现象发生,特别是同产学研结合得很不够,而这种现象在文科类高校或文科类专业尤为突出。事实上,从国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来看,校外实践教学必须同产学研合作紧密结合,必须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在校外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只有这样高等院校的校外实践教学,才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而高等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如何同产学研合作紧密结合,其中基于能力本位观是关键。由此,本文将以财经类院校经济管理专业为例,探讨文科类高等院校校外实践教学的能力本位观,并以此创新文科类高等院校校外实践教学模式。

一、能力本位观是校外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

1.能力本位教育内涵。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最早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经20世纪60—80年代的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盛行于西方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那么何谓“能力本位”呢?所谓能力本位是指在设置培养人才目标中,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好一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挖掘。而“能力本位”中的“能力”是指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它包括四个方面:与本职业相关的知识、态度、经验与反馈。四个方面均达到才构成了一种“专项能力”,若干专项能力构成了“综合能力”,若干综合能力最终构成某种“职业能力”。

能力本位教育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它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能力本位教育强调以能力为教学的基础。根据一定的能力观分析和确定能力标准;将能力标准转换为课程,通常采用模块化课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二是由单纯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综合能力提高。

2.能力本位观是高等院校校外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校外实践教学作为校内教学的延伸,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校内学习的效果,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也就是说校外实践教学是指有计划地、有组织的、有教育目的地、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在自然环境中和社会环境中,自主行动、自由体验,把课堂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参加各项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开拓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能力、愉悦身心、健康成长,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无论从高等院校的校外实践教学的性质,还是从高等院校的校外实践教学的目的来看,高等院校校外实践教学的本质就是一个如何促使学生从掌握知识向提升能力的转变过程。而能力本位观的核心就在于是一种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的价值观。由此不难看出,树立能力本位观是高等院校校外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

二、产学研合作在校外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产学研合作是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并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的表现,是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产学研合作指企业、教育、科研机构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通过合作使技术创新实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使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提高创新效率并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产学研合作被认为是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手段。而校外实践教学恰好是通过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外教学活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来进行校外实践教学,提升校外实践教学效果。

1.产学研合作是高校学生校外最重要的实践课堂。财经类院校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校外企业,很难得到实践锻炼机会,而,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特别是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尤其重要。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与企业面对面的机会,帮助学生学习企业经营技能,了解企业需要的职业知识,为学生提前树立大学学生的目标,有助于减轻学生对未来就业和工作的恐惧,有助于学生提升课堂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学习专门知识,起到课堂理论教学无法比拟的作用。

2.产学研合作是架起高校与企业沟通的重要桥梁。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其毕业的绝大部分学生都要为企业服务,在激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为自身服务的企业增添实力。企业是人才最大需求者,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人才,是每一个企业成功发展的关键,人才的差异、人才的优劣,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未来命运。一直以来,企业与高校,特别是财经类院校与企业,很少有直接的沟通联系,而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为高校与企业提供沟通的桥梁,拉起企业与高校共同培养人才的序幕,以企业需求促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高校理论知识改善企业知识结构、员工素质,实现双方的相互促进、互相发展。

3.产学研合作是提升高校教师校外教学水平的关键途径。产学研合作的主体是高校教师和学生,一直以来,躲在象牙塔内的高校精英们,很少接触企业,特别是财经类院校教师,更是“一心做我理论研究,不管企业需求之事”,形成了高校教学和研究同企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严重阻碍了教师自身发展,严重妨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几乎很少有财经院校教师,同时兼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产学研合作,为高校教师敲响了警钟,增强了高校教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促进高校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和校外实践教学水平改善。

三、财经类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校外实践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财经类院校的短板,很少有财经类院校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反而很多学校自身的理论课程都无法很好完成,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也相当不明确,所以大都形成了以学校为中心、以书本理论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在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很少顾及,并存在诸多严重的缺陷和问题。

1.财经类院校对校外实践教学重视程度明显不够。通过对中国诸多财经类院校的调查,高校在校外实践教学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高校的宗旨不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而是更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学习。高校领导和高校教师,很少实带学生从事实践活动,高校课程设计和课堂为主的教学方式,反应出高校实践教学观念淡薄,从未将之列为教学的任务要求和重点内容。认识上的缺乏,思想观念的滞后,严重阻碍高校实践教学的发展。

2.财经类院校普遍存在对校外实践教学投入不足现象。纵观国内各财经类高校,如火如荼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一个个美丽的校园、一栋栋宏伟的校舍,形成了学校很豪华、教学硬件很厚实,而包括实践教学的软件很落后,学生只能看着如花的校园,感叹知识的贫乏,理论的枯燥无味。这,鲜明的反映了,财经类高校对校外实践教学投入的严重不足,美丽的校园产生不了知识,而只有过硬的教学软件、切合学生需求的实践教学建设,才是学生真正需求的财富。

3.财经类院校校外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形式单一。财经类院校也有搞实践教学的,但只是流于形式,做做样子。实践教学教师,很多并非专业课老师,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值得商榷,教师的实践教学过程更值得探讨,学校对实践教学的督察工作也值得玩味。诸多的因素,构成了高校对实践教学目标的模糊,单一乏味的实践教学方式,更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噩梦。

4.财经类院校师资结构单一,懂企业实践管理知识的教师太少。财经类院校教师,多以理论研究为主,教学自身很少出自于企业,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纯学术性的教师出身,制约了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以管理类专业为例,很少有教师真正在企业当过管理人员,甚至有的教师连当个班主任,管理区区一班40多名学生,都存在严重问题。实践知识教师人才的匮乏,是高校校外实践教学的一大顽疾,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明显改善。

5.财经类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仅数量偏少,而且大都流于形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实施校外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然而,从现有的基地建设情况来看,目前财经类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仅数量偏少,而且大都流于形式。主要变现为:一方面,即使校外企业同学校鉴定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合同,但是如果他们认为对他们用途不大,甚至是麻烦时,校外企业的积极性就好大大降低了;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校外实践教学经费和学生经济能力有限的影响,从而导致很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无法建设和维持,学生也没有能力参加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因此,必然产生财经类院校校外实践教学成效甚微。

四、基于能力本位观的校外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通过上面分析可知,目前财经类高校校外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改革创新,不断探索财经类高校校外实践教学新模式。高校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地方,改善学生职业能力还得以高校为突破口,将能力培养作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建设。

1.转变观念,树立能力本位观的办学理念。高等教育的发展,树立以能力本位为观点的教学思路,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结合国内对管理类人才能力的需求,转变传统的教育培养目标,确立能力教育为本位的全新教育理念。应该以社会的需要为导向,从职业化视角分析人手,改变财经类院校,包括管理类专业在内的大部分专业的培养目标,增强高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对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确立以能力本位观为主的教学培养计划,形成由上而下、由浅入深的认识水平提高,做到高校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学生以能力提高为任务的全新教育氛围。

2.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强化校外实践教学内容。以能力本位观为办学理念,要求各高校要改革现有课程体系,以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实用性”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的内容,真正实现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组织教师与用人单位交流会,认真听取用人单位意见,对学生能力的实际需求,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做到以社会需求定课程体系,实施以能力提高为主的教学改革。

3.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营造实践教学氛围。实践教学基地是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物质条件。目前高等教育学校,普遍存在重校园建设,轻实践教学建设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加大实践教学投入,联合地区性高校,创建大学生创业与实践基地。一方面,有学校投入建设实践教学场所,购买实践设备和器材;另一方面,容许学生在创业基地中,从事大学生创业工作,对于好的项目,学校予以大力支持,甚至可以通过企业赞助方式,促进大学生创业热潮。通过完全不同课堂环境的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营造接近社会的实践氛围。

4.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推进与企业间的互动合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要严格考察考核实践教学,做好实践教学管理工作。要转变宽松管理的思想,形成严格严明的考核机制,确保实践教学教师能认真备课、组织实践过程、学生认真参与实践过程。杜绝流于形式的实践教学过程,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可以通过加强高校与企业间合作,构建双向培养计划,即组织优秀教师和学生进企业参加工作,学习企业管理经验,以实际企业为载体,做好练兵工作;企业组织优秀员工进高校,参加理论学习以及安排实践教学,使得学生与企业管理人才零距离接触。一方面,学校培养了教师和学生,另一方面,企业也锻炼了员工的技能,起到双赢的良好作用。

5.规划学生职业生涯,推进职业技能考核工作。高等财经类院校,应该学习很多专科类院校在职业教育方面经验,从大一开始规划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比如每一学期确立一个学习主题,教师按这一主题安排教学活动,学生按这一主题安排学生工作,随着年级的增长,更新主题目标,一步步实现学生向社会的靠拢。可以把大一规划为,小事做起、和谐相处;大二规划为,学习创新、培养魅力;大三规划为,创业创建、展现才华;大四规划为,真情留校,踏向社会。以每学年明确的目标,改变以往学生读大学无志向、无规划的风气,逐步让学生形成职业规划思想,以此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此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技能证书的考核,推进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升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6.创新校外实践教学经费管理模式,提高校外实践基地的使用效率。不难看出,经费缺乏以及学院经费管理缺乏自主权,是制约校外实践基地使用效果不佳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打破现有的经费管理体制,创新校外实践教学经费管理模式。这里最为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创新高等学校校外实践教学经费筹集方式,必须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筹集校外实践教学经费;二是必须放开二级学院对校外实践教学经费使用的自主权,这是因为校外实践教学从实施主体来看,主要是由高校的二级教学单位进行,如果他们没有经费使用自主权,那么他们根本不可能有积极性去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因此,这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郑大锋.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J].广州化工,2010,(8).

[2]陈晨,刘在云,周晓璐.应用型大学经管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

[3]梁殉,周兴,郑子云.“三真一模拟"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5).

[4]祝瑞花,等.论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5).

[5]张玲玲,嵇小怡,倪小敏.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综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5,(4).

[6]姚建华,朱晓琴.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福建高教研究,2008,(2).

[责任编辑 魏杰]

作者:任志安

企业管理创新及实践综述论文 篇3:

构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推动阜新地方经济发展

摘 要: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能够为阜新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财富。阜新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大量的科技、信息类人才,阜新高等专科学校作为阜新市唯一一所地方类高职院校,同时承担着为阜新经济发展培养科技人才的重任,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为了能源源不断地为阜新地方经济发展输入人才,为阜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创业,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与素质。作为地方类高职院校,构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必将推动地方经济转型,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 创新创业 高职院校 经济发展 人才培养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万众创新已成为这个时代最鲜明的主题,为青年才俊创业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近年来,阜新市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为有志于创新创业、干出一番事业的人们提供了大展宏图的好机会。阜新市政府将通过一站式、保姆式的便利服务,努力让年轻人的创造激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阜新市各部门高度重视、强化支持,用足用好现有政策措施,为青年创业提供服务和支持,为鼓励青年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让更多的青年在阜成就创业梦、实现人生梦。青年学子们要树立创业的志向,做好奋斗的准备,打牢创业的基石,争当创新创业的主角,把建功立业的舞台扎根在阜新,努力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课教师缺少丰富的实际经验

高职院校专门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非常少,绝大部分都是兼职教师,这些老师虽然都经过双师培训,理论知识丰富,这部分老师绝大部分都没有经历过创业,缺少实际真正从事企业管理的经验。目前高职院校从事创新创业课程的指导教师绝大部分都是辅导员、思政教师等。

2.辅导员接受创新创业课程培训少

当前的高职院校实行辅导员制,辅导员与学生接触得最多,学生有什么问题第一时间也会找辅导员咨询,他们绝大部分人参与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之中,但真正接受过创新创业课程培训的辅导员不多,缺少专业的理论基础。

3.创新创业课程资源缺乏

高职院校目前的创新创业课程涵盖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之中,没有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特色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课程。尽管会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集中开展比较专业性的创业课程培训,如GYB和SYB的培训项目等。但培训的时间较短,对于有意向创业的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根本不能为他们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欠缺

随着学校办学环境的改善,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伴随着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才刚刚建立,还有待高职院校的大力开展,应该积极扶持学生建立创业社团,很多高职院校仅仅是在开展创业相关比赛的时候,集中宣传,声势浩大,但往往比赛结束之后销声匿迹,缺少长期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的巩固。

5.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不足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缺少创业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即使很多高校有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也是挂靠在校内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造成的结果就是对学生不能全方面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深入开展遇到瓶颈。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

1.营造自主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缺少创新创业的想法,缺少创新创业意识,高职院校应该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开展好高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讲授,做好有意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训,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大学生积极加入到各类创新创业社团活动中,积极参加省、市和学校举办的创新创业项目竞赛,展现自我。

2.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信心

高职院校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部分学生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萌生了想创业的想法,但缺少足够的信心将想法变成行动,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模拟体验,让学生有平台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与此同时,可以发动创业成功的师哥师姐们回校向在校大学生根据真实的体验进行宣传,也可以成立校友联盟帮助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如何规避风险,取得成功。高职院校经验丰富的老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免费的创新创业咨询服务,提高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信心。

3.加大创业基地功能整合力度开创新业务

对于创业基地的发展和运行,高职院校要安排经验丰富的创业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开展业务咨询,提供持续的援助,确保创业基地项目孵化率的提高,将相近的项目进行整合,想办法帮助创业基地在社会上提高知名度,实现创业基地的业务拓展。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内容

必须从软、硬件两个平台入手打造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时间平台,包括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建设、信息平台建设和项目规划建设等方面。

1.推进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建设

从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这四个方面入手培养高职大学生,建设适应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发展的新模式。包括学校、政府和企业在内的各方共同协作创新,人才培养做到两个融合即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的建设。

2.加强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对现有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培养,通过国家或省级层面专项计划,培养培训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可以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在企业聘请创新创业兼职指导教师,如成功的企业高管、各类行业或职业技能的专家。加强对高职院校优质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推广,扶持教师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改项目。鼓励相关专业教师进企业挂职,参与实践。

3.完善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建设

包括知识、能力在内的多个层面入手建立健全课程体系,以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为根本,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必须课和选修课构成。高职院校对课程内容加大改革力度,确保课程内容设置围绕两个结合,与生产一线相结合,与学科前沿相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向高职学生展现生动鲜活的创新创业案例。转变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多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

4.做好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息平台建设

当今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因此信息平台的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至关重要。因此,政府、企业和高职院校可以共同参与,组建创新创业信息共享服务体系。有了这样一个完善的共享服务体系,形成一个能够对创新创业信息进行合理共享的空间,有利于人才共享,提高成果孵化,鼓励合作共创等。及时将相关信息公布于网络平台,为高职大学生创业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支持。

5.推进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规划建设

响应国家政策发展形势,与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相一致,将专业加新技术作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宗旨,在创业项目和专业创新相融合的原则下,开展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规划建设,大力扶持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本笑,黄芮.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文献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4(1).

[2]居珈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

[3]李炳论.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32).

基金项目:2016年度阜新市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

作者:赵静

上一篇:不同行业竞职演讲8下一篇:小学班级活动方案